资源环境审计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资源环境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前提,集资源环境信息披露和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于一体,由环境科学与审计实务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审计应用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源环境审计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源环境审计论文 篇1:

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各级审计部门进行访谈,并借助于调查问卷中各选项的统计数据结果,分析了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借鉴国内外有价值的资源环境审计经验,并结合云南省自身资源环境的特点,提出完善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 现状 问题成因 对策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当前在我国的显现尤为突出。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阻碍。当资本的经济利益追求同社会、人类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矛盾时,必然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人们影响生存、发展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协调经济发展、人类需求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化社会问题,也是各国宏观政策必须应对的重大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保障手段,审计系统必须发挥其合理而适当的作用,维护社会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实施,资源环境审计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与传统的审计不同,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验证,也是集资源环境状况信息披露和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签证于一体的特殊目的审计。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纳入审计范围,对传统环境进行绿化,为维护资源环境安全,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人文环境的多样性。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3%的土地上,云南承担着保护占全国56%的高等植物、42.6%的珍稀濒危植物、59.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任,是国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全省高达49.91%的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全国18.21%和全球27%的森林覆盖率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云南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后发优势,是云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前提条件。然而,云南省多为山地,生态环境敏感且脆弱,是边疆少数民族省份,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任务繁重,资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要求改善资源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严重障碍。因此,在云南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都比较广泛,审计产生的效益和效果很显著,又是迫在眉睫的大事,通过加强资源环境审计,能够提高云南省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资源环境优势。2010年7月至9月,“云南省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对策”课题组奔赴昆明、大理、曲靖、红河、丽江、德宏等地区,深入调查了云南省内15个政府审计部门,19个内部审计部门以及6个社会审计部门,其中政府审计部门主要是云南省审计厅,昆明市审计局及其下辖的5个区审计局以及大理、曲靖市审计局和红河县、永胜县等6个县审计局;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云南铜业、云南锡业等19家大型企业的审计处;社会审计部门是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等6家会计师事务所。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建设、资源环境审计内容、资源环境审计方式与方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研究以及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本文对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二、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一)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

云南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多以财务会计为主导,目前资源环境审计的具体实践,仍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由于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积累大多在于与环保资金有关的审计方面,采用的方法也依然是普通的审计方法,与资源环境审计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审计部门主要对社会各界的环保资金使用是否真实进行审计,以及相关项目的资金预算、决算审计。(表1)显示,有46.67%的政府部门、57.89%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66.67%的社会审计部门进行了财务审计,其次就是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很少涉及。

(二)在审计对象上,以国家安排的专项环保资金使用为主

资源环境审计的对象应当包括资源的使用与节约、环境保护资金、环境政策以及有关资源环境管理活动等许多方面,但由于我国审计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相关的工作制度及人才。再加上我国宪法与法律中都没有明确对资源环境政策和政府部门资源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所以,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仍然以环保资金审计为主。云南在审计对象上则更窄,以国家安排的专项环保资金使用为主。如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云南省审计厅对全省土地专项资金调查,对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审计、滇池“十一五”规划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审计,昆明市审计局开展了松花坝水库水源保护区资金审计,嵩明县冷水河租用地租金使用专项审计、退耕还林、天保林专项资金审计等。这些审计项目都是关于国家安排的专项环保资金使用。

(三)在审计项目确定上,以严重污染及资源浪费的重大环境问题为线索

云南是以山地为主的省份,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的资源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如水资源以滇池为代表,已经受到了重度污染;大高原湖湖泊中滇池外海、异龙湖、滇池草海、星云湖、杞麓湖水质受到中度或重度污染。云南省审计厅在2008年至2010所做的资源环境审计项目就是关于八大湖泊水质、滇池治理项目的严重污染问题,以及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等。这主要是由于资源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政策、法律、技术和相关人员,并且需要政府调动许多部门、许多行业来共同参与,所以在其审计项目的确定上通常是以在资源环境方面暴露并引起政府审计机构关注的重大环境为线索来确定。

(四)在审计的实施方式上,以强制审计为主

根据审计实施方式不同,可将资源环境审计划分为强制实施和自主实施两类。云南省在对重大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管理、环保工程以及重大资源环境政策进行审计时,根据上级要求进行审计的强制审计占到了37.5%,自主进行定期审计的仅有12.5%。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几乎没有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在我们调查的19个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中,只有保山麒麟水泥厂做过固体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垃圾处理等国家强制要求审计的内容。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滞后等一系列因素,环境政策在执行中遭到抵制、执行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为确保资源环境管理的良性运转,还必须以实施强制审计为主,只有实行强制审计才能确保资源环境的科学管理。

三、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源环境审计资金投入少,技术力量薄弱

在西方国家,资源环境审计在很多组织与政府部门开展,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一般都比较雄厚,资源环境审计也相对成熟。我国的审计起步比较晚,在审计的发展中还受到了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政治环境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则起步更晚,至今才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表2)可以看到,云南省审计部门在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投入很少,绝大部分占审计工作总投入5%以内,有极少部分占审计工作总投入5%-15%,超过15%的审计单位就没有。

(二)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单一

云南省是以山地为主的省份,地质现象繁多,矿产资源丰富,处于多条国际和国内河流的上游,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地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5.3%,居全国第3位;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0.5%,可开发率达71%,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212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4%,居全国第3位。省内大小河流计600余条,水域面积28万公顷;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7117万千瓦,占全国的20.5%,居全国第二位。目前云南水环境问题突出、空气环境质量和环境承载力都在不断下降,而现在云南所进行的有关资源环境方面的审计主要内容是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规定标准,矿产资源的开发是否按资源税的规定交税。关于“贵单位所审计的资源环境领域包括哪些?”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审计的领域都是水资源(45%)、土地资源(40%)、生态环境建设(37.5%)、大气污染防治(35%),而对土壤污染防治(12.5%)、固体废物(22.5%)、生物多样性(15%)等审计力度明显不够,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单一,与云南省丰富的资源与多样化的环境形成极大的反差。

(三)资源环境审计认识不足,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评估标准

调查显示,资源环境审计在云南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在省会昆明进行调查,只有云南省审计厅和昆明市审计局对资源环境审计还有一定的认识,但到了各个区就几乎没有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再到其他的市、县等,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就象天方夜谭了,可见云南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确实有待于加强。关于“您认为目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云南省审计厅、五华区审计局、盘龙区审计局、华信华昆会计师事务所、大地会计师事务所、腾冲会计师事务所、云南铜业等都做出了对资源环境审计没有专业的实施指南,工作依据、实施办法、评估标准等的回答。同时通过(表3)数据显示,除了部分被调查单位选择不知道外,对于是否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法和评估标准,都选择必须制定。由于资源环境审计离不开环境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成本效益的分析,应用哪些指标来科学反映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是资源环境审计的评估标准,因缺少评价环境成本和效益的指标体系,我国现行的资源环境审计可操作性差、审计风险大。因此,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完善的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我国已颁布实施的审计规范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目前不仅在云南,就是整个中国也缺少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阐述,在对资源环境审计方面所做的宣传也比较少。没有专业的实施指南,工作依据,长期规划不充分,缺乏评价体系,组织体系不健全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相关法律法规缺乏

由于资源环境审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再加上若欠缺相关的审计依据和评判标准,审计机构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时显得无所适从,不利于审计风险的防范,也给资源环境业绩评价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显得很重要。我国现今有一些资源环境的税制,如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但这根本就起不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作用。在环境方面没有单独设立环境税,我国现行资源税的课税对象仅为矿藏资源,未将急需保护的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纳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课税范围也很窄, 资源环境的相关税制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更是缺乏,虽然国家已颁布一系列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但涉及面还是太窄,并以实物操作难以结合。

(五)审计力度小,参与资源环境审计部门少

从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来: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这三大审计部门中,在云南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是政府审计部门。云南省审计厅、昆明市审计局做的资源环境审计项目多些,涉及的审计领域和审计对象相对广;而到昆明市各区审计局、地州、县级审计局则做的越来越少;少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做的审计项目涉及到资源环境审计,如在云南会计师事务所中名列前茅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只有在做高污染企业的报表审计中对环境进行一定的关注,主要通过查看或取得与环境相关的文件,查询企业是否有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规造成负债义务的情况。华信华昆会计师事务所在2008年至2010年间做过的审计也只有环保方面的城市排污费审计,大地会计师事务所则进行过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而内部审计部门不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未来5年,我国审计机关将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规划”指出,对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的审计,重点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资源、国有资源收益流失、危害资源安全等重大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但云南审计的力度很小,而且在审计内容上多以环境为主,资源方面很少涉及。社会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信息需求不足,环境信息的披露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究。

四、云南省资源环境审计的治理对策

(一)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公众环保意识

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由于云南的资源较为丰富,环境相对于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好,所以公众一直认为云南资源环境问题不是问题。而实际上云南近年的环境破坏很严重,必须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工业发展布局,重点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火电、造纸等关键行业清洁生产,培育一批废物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环境友好企业。通过审计机关的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公告,使全社会公众了解我省在资源环境、资金、和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度,通过审计监督结果的公告,督促有关的部门单位增强资源环境意识,自觉和严格地执行资源环境政策;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多元审计格局

云南在2007年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形成了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协调机制。每年省审计厅安排资源环境审计项目,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几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扩大了云南资源环境审计的影响力。云南应充分发挥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把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与财政审计大格局更加有效结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设立资源环境审计机构;让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目标与大财政审计格局的工作目标结合。今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设立资源环境审计机构,以充实的资源环境审计人员,专司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有效发挥审计机关在资源环境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工作的指导,要根据资源环境审计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合作审计,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绩效;针对环境审计多元化的特点,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组织在财政、投资、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和涉外等专业审计领域,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关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危害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为云南深入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突出重点专项审计

(1)对资源环境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为支持我省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节能环保能力等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1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1305亿元给云南。待这些资源环境重点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06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燃煤电厂投运脱硫机组4.61亿千瓦。我省必须保证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让建设项目及时建成,充分发挥其在改善云南资源环境的重要作用。(2)实施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专项审计。审计署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云南审计机关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时,除了运用常规审计工作方法外,还需大胆实践运用节能减排成本效益和费用效果分析、决策和风险分析、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技术方法。重点审计企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实际效果,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环节各部门履行责任的情况;重点关注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上报数据的真实性,节能减排目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等。通过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探索资源环境审计独特的工作方法,为云南能够全面系统地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做好技术准备。(3)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审计。由于云南是以山地为主的省份,地理环境较复杂,有着多样性的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云南重发展,轻污染,对森林砍伐面积过大,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完善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实现重点控制高原湖泊流域、饮用水源地和生态超载地区的生态退化的目标。重点揭露和反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计划批复、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实施和在落实解决退耕户长远生计和生活困难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各州(市)、县政府落实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建设政策法规和使用生态、地质环境建设专项资金情况为切入点,开展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的审计。(4)做好以九大高原湖为代表的审计工作并强化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审计工作。以滇池为代表的九大高原湖泊,尽管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遏制了湖泊水质迅速恶化的趋势,但主要湖泊水质没有根本转变,一半以上的湖泊还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全省城市河流有机污染非常普遍,近一半的河流受到污染或严重污染;20个城市的34个饮用水水源地中,有近30%的不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所以,云南必须重点揭露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州、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大落实有关规划的力度,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完善水环境保护制度,促进建立健全我省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以确保水环境安全为核心,以资金审计为切入点,以落实相关规划情况为重点,以绩效审计为主要方式,了解掌握全省水环境状况为审计的切入点。最后,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实现“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监督管理、科技示范”治理效果。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地区性特点,资源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政府调动许多部门、行业参与的大型活动,需要大量资金、技术、法律、政策、人员等方面的支持,资源环境审计具有同样的特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可适当招收资源环境专业人员充实审计队伍或采取选送业务骨干到主管部门或基层单位挂职交流、从资源环保部门选调专门人才,积极组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业务培训,帮助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等方式不断充实和培养资源环境审计专业人才。积极聘请外部专家,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专家档案或专家库,聘请在资源环保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外部专家,通过直接参加审计项目或召开专题研讨会等方式,指导、帮助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弥补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上的不足,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

我国资源环境审计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有效经验,而我省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都很薄弱,则更应该借鉴国内外资源环境审计先进经验。如以联合审计为主要模式,即联合内部审计、会计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律师等加入审计工作。环保部门具体负责制订环境规划和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最新信息、动向以及发展趋势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审计、会计主管部门与之协调、协作,既可以促进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又为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提高资源环境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加强对地方区县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增强他们的参与性,促进区县审计机关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为提高整体资源环境审计业务的水平打下基础。坚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是我省的资源环境审计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

*本文受云南省教育厅项目 “云南省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对策” (项目编号:2010Y304)和西南林业大学审计学重点课程建设资助

参考文献:

[1]李然:《资源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

[2]闫天池、张庆龙:《资源环境审计问题与对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编辑 梁恒)

作者:陈波 吕绍川 赵虹幸

资源环境审计论文 篇2:

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研究

【摘要】资源环境审计着眼于可持续经济发展。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也将目光投向该工作,集中力量深入探索与实践。本文针对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资源环境审计难点,提出“纵向管理及横向拓展”发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设想,以期为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 资源环境审计 对策

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在上级审计部门与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资源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特点,深入调研,积极谋划,努力实践,不断拓展资源环境审计领域。但相比于上级审计部门,差距仍然较大,除了面对全国审计机关所共同面临的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够、资源环境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外,还需解决以下突出难题,如:资源环境审计规范建设进度缓慢、审计内容狭窄、审计技术方法滞后、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审计结果公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现就完善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提出几项对策,具体如下:

一、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推进总体思路

(一)改进内部建设,以规范化及审计质量提升为目的,向面广纵深发展

从纵向管理而言,需要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设计:一是推进基层审计机关条线管理,由上层制度设计保障独立性;二是健全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制度,完善工作开展依据;三是逐步完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提升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及科学性;四是强化地方资源环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体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思路;五是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升透明度;六是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当地环保工作推进建言献策。

从横向拓展而言,需要进一步延伸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全面获取环境信息、提高审计质量:一是提升新型審计方法运用率,推动创新;二是突破现有审计方法局限性,适应发展需要;三是拓展环境信息获取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力度;五是加强项目过程质量控制,由内部规范化保证独立性;六是转变审计思路,“两步走”拓展审计内容,即做优结合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探索独立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

(二)加强外部引导,以透明化及参与度提升为目的,向协作互补推动

虽然资源环境审计的主体是审计机关,但内部审计机构及社会审计组织作为助力者,职能部门作为被审计对象及环保工作的监管者,普通群众作为受益者,同样需要在引导下,积极参与该项工作,发挥协作互补的优势。一要推进“四位一体”模式,构建基层审计机关有效组织架构,促进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及地方职能部门在工作上协调互动,形成合力;二要充分利用专家建议,提升社会审计参与度,消除审计人员专业短板劣势;三要加大审计宣传与公开力度,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推进具体措施

(一)推进本地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1.健全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制度。制度是所有管理模式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建立地方资源环境审计制度,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明确工作目标、操作流程、工作要求、责任分工等内容,以制度保证此项工作的规范开展。

2.提升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科学性、完整性。资源环境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一定程度削弱了审计评价的说服力。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意义重大,但如何建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亟待攻克。首先,应对地方资源环境各个领域开展审计,包括土地、水资源等,在审计过程中逐项了解业务流程等等,明确审计评价依据来源,进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其次,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对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工作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按不同行业、企业或领域等归纳、提炼审计评价的重点。

(二)拓展审计内容,双管齐下提升独立性

1.努力推进基层审计机关条线管理,由上层制度设计保障独立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对于完善国家审计监督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意义重大。从基层审计机关角度而言,虽然在此项工作推进中不具有主动权,但是却可以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审计署,积极探索统一管理有效做法,总结经验,供上级审计机关参考借鉴,促进早日实现条线管理。

2.加强项目过程质量控制,由内部规范化保证独立性。一是探索建立《地方资源环境审计操作规程》。基于其他审计类型已有的操作规范,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形成特属于地方的资源环境审计操作规程,其中需明确资源环境审计目标、范围、步骤,审计调查、实施、报告等各阶段业务流程和具体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审计方法运用、评价体系等内容,以使其内容完善、条理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加强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完善《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办法》并严格执行,确保审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移考核关卡,强化管理,促使审计工作规范;严格执行项目“三级复核”制度,确保各项规范性制度得以落实到位;跟踪审计岗位职责,逐步形成责任追究制度。从领导班子重大审议的严肃性、审理人员审理阶段的严格性以及审计人员现场实施的规范性等全方位保障项目质量,推动基层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从一定程度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独立性。

3.转换审计思路,“两步走”拓展审计内容。首先,以财务收支等传统审计为基础,将结合型资源环境审计做优。深化“资源环境+”理念,将财政经济责任、专项使用管理、预算执行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内容想融合,构建全新的资源环境审计格局,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

其次,深入独立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实践。围绕当地环保重点,努力转变工作思路,以绩效为先。从环境审计独特视角出发,以“五关注”实施独立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一是关注环境绩效,揭示项目实施及后续管理中造成的环境破坏。二是关注管理效果,揭示内控缺失或重大管理风险;三是关注资金效益,揭示滥用资金、损失浪费等;四是关注政策效应,揭示政策偏离既定目标,实施或后续管理制度建立不及時;五是关注行政效能,揭示由于体制、机制等造成的行政成本过高、资源浪费大、效益低下等。

(三)审计方法多样化,以创新驱动工作发展

1.提升新型审计方法运用率,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基层审计机关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不断提出新的建议、新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代审计方法确实也得到了不断更新。比如会计电算化催生了计算机审计,审计领域拓展又引入了一些特殊的专业技术,如废水、废气、废物等专业监测。这些专业的技术手段,满足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需求,有利于工作创新。

2.突破现有审计方法局限性,适应审计发展需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在做好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偏废传承。那些经实践证明为好用的审计方法需要进行保留,并不断总结、逐步改良,使之重新焕发活力。一要活用访谈、问卷调查、文件审阅等常规审计方法。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特点,提升审计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二要推进研究式审计。不拘形式且不定期的讨论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规定形式及频率,使之常态化,如每周业务科室会议等。搭建“头脑风暴”式讨论平台,充分听取小组成员、业务科室建议。三要完善与联网核查等工作的对接。充分运用各种针对不同审计对象开展的日常财务数据检查成果,有针对实施项目审计,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项目组织管理,提升审计资源效益

1.关注地方资源环境审计重点,强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一是优化年度项目计划管理。资源环境审计成功的关键在于选题,因此需强化项目计划调研。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资源环境具有特定的区域性,计划必须围绕地方环保工作重心,从资金投入或社会关注度等角度予以考量。如:地方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领导关心事项、市民关注点及地方环保薄弱点等等。二是优化各个项目实施计划。通过充分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完整把握审计事项,如:适用的法律、法规,职能部门的分工情况,具体业务流程,制度建设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个性的实施方案,对分工及时间安排尤其应细化,通过把控各环节进度,促使项目按计划实施。

2.推进“四位一体”模式,构建基层审计机关有效组织架构。“四位一体”模式是指基层审计机关、地方职能部门、社会审计组织及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工作协调互动,凝成整体合力推动地区环保及资源管理工作。随着资源环境审计综合性、流域性特征的日益凸显,基层审计机关必须整合内外部资源,改变上下级各自为阵的格局,谋求区域大同。

第一,优化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及项目组织方式。强化领导现场决策及时性、严格把控进度与质量;强调人员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同时注重项目讨论有效性,提升工作实效。第二,深入探索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合作模式。围绕区域特色内容实施审计,启动上下联动模式,如:上下级同步安排项目、下级部门参与配合或审计人员挂职锻炼等,促进上级对下级业务指导职能的履行。第三,紧密审计与职能部门的协作。在环境监管体系中,履行管理与执法职能的环保机构、落实环境保护具体事项以及管理资金等部门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审计与上述部门间的配合,共享监管信息等,有助于全方位监控区域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第四,引导内部审计机构探索资源环境审计。鉴于政府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系统中的特殊性,可引导其发挥能动性;对于部分内审工作开展较好的民营企业,则可将其纳入资源环境审计体系,有助于提前发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3.有效采纳专家建议,提升社会审计参与度。一是建立各领域专家储备库。由于资源环境领域超出了大部分基层审计人员知识储备范畴,因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有助于提升审计成效,降低审计风险。但需重点把握以下事项:专家间知识类型的组合、双方权力义务划分、专家独立性、其提供意见等的可行性及对专家的考核。二是加大力度提升社会审计参与度。在常规审计项目中,聘请事务所人员是常见的,这同样适用于资源环境审计。通过强化对社会审计的引导,有助于其今后独立开展该类型审计项目。

(五)信息收集与披露双向拓展,充分审计证据

1.拓展环境信息收集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联合环保、水利、规土、林业等职能部门构建资源环境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部门信息共享,有助于审计监督前置,也可帮助审计组获取更全面的环境信息,提升审计质量。积极探索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审计,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效率性和合理性,保障审计组获得有效可靠的指标数据。

2.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力度。目前资源环境信息的披露是一种自愿行为,且披露格式、内容及方式等均无统一标准,因此需审计机关主动参与到环境信息披露推进工作中。一要狠抓审计报告质量,揭示由于信息披露不完整导致的违规违纪问题,建议完善内控、提升透明度。二要利用审计联系、征询及项目契机,推动职能部门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披露要求。三要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重点关注文件明确要求披露事项公开情况,推动部门等主动作为。

(六)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环境审计结果的执行机制

1.加大审计宣传与公开力度,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当务之急,要针对环境审计常识性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市民了解工作内容与目的,深入“环保为先,造福后代”理念,吸引其積极参与进来,形成环保自觉意识;其次,注重总结和综合分析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宣传成效。通过当地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介宣传审计工作,获得市民支持与配合,同时通过揭示地方环保中存在的问题,向市民传达本地区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引导其自觉关心并制止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强化对周边排污企业的监督,以此搭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平台,有效促进地方环保工作开展。

2.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首先,进一步规范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和程序。资源环境审计涉及很多专业领域,应在一般公告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明确专业信息公开范围、公开程序以及公开形式等;其次,逐步拓展公告内容,更为具体、详细的揭露环境审计发现问题以及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第三,畅通社会公众的建言渠道,完善反馈机制,提升审计结果公告的透明度、影响力。第四,针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资金投入量大,涉及面广以及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的重大资源环保项目,探索建立阶段性审计结果公告,便于政府和市民及时了解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也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执行偏差。

总之,立足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完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压力,有助于提升基层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震慑力,推动被审计单位积极落实整改。同时,加大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宣传,促使更多市民主动关心了解政府环境审计工作,发挥群众对于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政府部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强化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作用。

3.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应针对各环节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规范管理、提升绩效。如:审查环保资金征收与管理情况,揭示挤占挪用、拖欠遗漏等问题,建议强化资金管理;审查资源环保政策落实情况,揭示由于未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导致的违法违规行为,建议提升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审查环保建设项目的绩效情况,揭示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问题,建议优化管理、重视绩效;审查职能部门环境保护职能履行情况,揭示不作为、乱作为及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建议追究责任、强化公众监督。通过发挥基层审计机关建设性作用,促进资源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的落实及完善,切实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黎莉.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杨知宇.完善环境审计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4,(6).

[3]趙福军.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J].理财,2011,(5).

[4]李晓红.关于在新时期基层审计机关做好资源环境审计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9):215-215.DOI:10.3969/j.issn.1009- 2781.2013.09.163.

[5]吴宏新.浅论县级审计机关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途径[J].江苏商论,2013,(25):80-81.DOI:10.3969/j.issn.1673-5889.2013.25.029.

作者:林婉婉

资源环境审计论文 篇3:

关于深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探讨

【摘 要】众所周知,在审计工作中资源环境审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应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起步比较晚,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与自身因素的影响,对整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与制约。尤其在新形势下,为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则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不断引入全新的理念与观念,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优化审计人才结构,推动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问题;对策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之间呈现出众多矛盾,且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与制约,面对这种发展情况,积极做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且从属性上分析,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对策解决资源环境中的各项问题,起到保护工作,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因此么可以肯定的说资源环境审计中的监督职能可以推动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现阶段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认识

因为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比较迟,所以对资源环境审计方面认识不足,并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在新形势下没有将资源环境真正贯彻到国家经济建设之中,当前社会在发展中过分重视经济而对资源环境保护有所忽略。二是在整个资源环保审计工作中国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大多数人群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意义,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国家发达后再进行环境治理也不迟。三是相关审计部门缺乏对环境审计的重视与关系,所投入的力量与资金比较少,从而在根源上阻碍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毋庸置疑,法律是维系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尤其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国家对资源环境保护所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但是却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法律便是《审计法》,在该法律中却没有对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以及项目加以规定,从而导致资源审计受到影响,长此久往还会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质量造成影响,会降低资源环境审计的成效。

3.缺乏全面的资源环境审计内容

从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分析,资源环境审计主要是督促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法规的执行以及国家政府部门下拨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主要偏重于财务审计以及合规性审计。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内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并不全面,无法真正促使资源环境审计得到有效发展。

4.审计人员缺乏资源环境知识

在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审计人员需要掌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对资源环境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大多数审计人员普遍缺乏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虽然在审计过程中有专门的环保专家进行协助审查,但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仍旧会存在于理论脱节的地方。在这种发展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会受到影响与制约,否则会导致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无法真实反映真实的情况,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二、新形势下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质量提升的对策

1.构建完善的资源环境审计理念

资源环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所以资源环境审计需要受到人们的参与,并且每一个人都具备监督与建议的权利。其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进行环保教育,为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创设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好资源环境审计的教育,真正实现资源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真正形成比较全面的审计体系。当然,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员为资源环境审计提出建议,通过多渠道分析资源审计的发展思路,为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提供保障。

2.完善资源环保审计的法律法规

在新形势下要想保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有序发展,最为主要的便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非常多的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但是怎样实现两者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法律法规则成为了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需要从立法角度入手,要扩大资源环境审计的权限,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范围加以明确,还需要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分析,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准则,从根本上保证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性。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取得与财务收支审计等同的位置。

3.制定资源环境审计的流程

可以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资源环境审计经验,然后依据国内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现状的流程与标准。其中,以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为例,主要是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整体要求下所提出的,也是中央审计工作在新常态下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需要针对土地、矿产、生态环境资源所遭受到的破坏进行审计,制定审计标准,将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现象作为主要的审计内容,在问题责任追究为导向下积极构建资源环境审计的流程与标准。

4.积极优化审计人才知识结构

当前,资源环境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点与审计内容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需要积极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审计机关需要招录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人员,不断为审计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优化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另外,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审计人才培养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审计机关需要依据自身的审计形式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审计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衍东.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3,14:105-107.

[2]严伟.资源环境审计方法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18:79-81.

[3]李学岚,高永峰.基于国家治理的資源环境审计假设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6:106-111.

[4]蒋成飞,刘鹤飞,王坤.对资源环境审计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6,04:86-88.

[5]李艳.浅探如何开展资源环境审计[J].现代商业,2011,33:250+249.

作者:王蓉

上一篇:民事司法改革论文下一篇:绿色化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