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妇儿科护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腹痛患者临床常见,涉及内、外、儿、妇等多科疾病,护理人员对腹痛患者严密细致的观察及耐心的护理非常重要,因为腹痛病情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从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腹痛性质、伴随症状、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的观察,有助于提供诊断依据,因此,腹痛的护理观察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和诊疗效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内外妇儿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外妇儿科护理论文 篇1: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门诊患者“一人一诊室”规范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工具落实“一人一诊室”,从而保护患者隐私,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三级医院评审,门诊管理及医疗质量要求,并使“一人一诊室”得到有效实施。方法:回顾我院门诊当前在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诊室内“一人一诊室”的规范情况,再制定CQI项目, 门诊护理CQI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找出不能落实“一人一诊室”的原因,设定目标,对策拟定实施,通过数据观察规范率是否上升。结果:通过开展CQI项目,“一人一诊室”的规范率由原先的22.33%上升至80%以上。结论:证明CQI项目的各项措施实施有效。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门诊;“一人一诊室”

“一人一诊室”是指在就诊过程,诊室内“一人一医”即一个诊室,一个医生,一个患者开展一对一交流、问诊,绝对尊重患者隐私。

医院门诊室是医师专门为病人诊疗的专门场所,为维护好诊室秩序,保护病人隐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把“一医一患一诊室”管理工作纳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中,是等级医院评审中衡量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改善就医流程中三级大型医院需要持续改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即将迎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复评工作,必须开展这项工作。

1. 现状评估

在目前我院的门诊日常诊疗工作中,门诊量大,每天内外妇儿科的挂号就诊患者日均量为1500多人次,在繁杂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生护士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对于这种未做到“一人一诊室”的现象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就诊秩序混乱,诊间拥挤情况多,影响医疗质量及降低病人满意度,存在不安全隐患。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2020年1月,我院的门诊CQI小组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一人一诊室”的规范率进行调查,以1月份内外妇儿科总开放的诊间数985间进行早上10点巡视,达到“一人一诊室”规范率的诊间数220间,规范率只有22.33%。我科小组成员从患者、医生、护士、人力配备、信息及叫号系统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其中原因有:患者方面 就诊患者多;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患者自身与他人隐私权知识的缺乏,未做到相互尊重;不听医务人员劝导;老观念喜欢围观;个别患者对就医流程不熟悉,对叫号系统不敏感。医生方面 个别医生自身看诊及宣教习惯;不重视不配合“一人一诊室”管理;未能自觉维护诊室秩序,默许患者在诊室候诊。护士方面 与患者沟通不畅;没有进一步询问;缺乏主动服务的理念。人力配备方面 出诊变动多,医生人员紧张;就诊高峰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信息及叫号系统方面;候诊叫号屏与电脑排队号不一致;转科,分配,加号,取号电脑操作排队出错多;叫号系统卡机情况多。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使得门诊患者就诊秩序混乱,诊间拥挤情况多,严重不符合三级医院评审,门诊管理及医疗质量要求,病人的医密及隐私极易泄露。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设定目标:2020年门诊“一人一诊室”6月份的规范率≥80%。

3对策

3.1诊室黏贴宣传小标语,就医流程图。3.2各分诊台护士在进入诊区前加设关卡,对患者严格把关,做好凭好就诊。3.3门诊医生配合落实“一人一诊室”就诊制度,对本科室内患者起到监督提醒作用,督促其他未轮到患者在诊室外等候。3.4加强各分诊台护士责任心。3.5提倡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3.6在院内倡导和动员党员、团员、实习生、进修生、志愿者等参与诊室管理。3.7加强信息和叫号系统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维护完善。

4效果评价

通过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对2020年2月份开始内外妇儿科诊区每月的规范率进行统计。2020年1月—6月内外妇儿科每月开放诊间数量在647—985间,达到规范的诊间数量在220—779间,规范率在22.33%—82.6%,分别是22.33%、74.34%、82.6%、79.23%、78.08%、80.52%。

通过2月—6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门诊内外妇儿科诊室的规范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4、5月份稍有回落,分析原因为虽然全球疫情仍紧张,但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未有蔓延趋势,随着温度上升再加上国内复产复工复学,人员流动性开始增强,患者就诊量增大,患者及其家属对疫情思想相对松懈。此后我们采取了诊间屏第二次排序,让患者及其家属在诊室门口能看到就诊人和候诊人,随着签到机功能的完善和使用,回诊的患者也能再次排队叫号,避免了去诊间拥挤排队,随后6月份规范率上升。

5小结

通过开展CQI项目,我院门诊患者“一人一诊室”规范率达到预定目标,并在之后7月—12月进行效果追踪分别达到85.62%、89.14%、95.8%、86.14%、94.43%、95.89%。我们为患者制造了安静有序的就诊坏境,便于医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对患者全面的交流,保护了患者隐私,减少了交叉感染,提高了医疗质量。

“一医一患一诊室”的诊疗模式不仅做到私密的问诊服务,贴心保护患者隐私,还可以提高问诊质量,更体现了医疗服务的日益人性化。只有医生、护士、患者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就诊环境才能保证“一人一诊室”的管理顺利开展,才能保证“一医一患一诊室”模式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建西 品质圈活动在实施“一医一患”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1.6(17).18.245

【2】 阎虹 贺云霞 杨晓丽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一医一患一诊室”执行率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 2020.6(2):177-179

【3】 万孟超 郑芳莉 黄培 刘燕 叶婷 黄丽 运用Focus-PDCA管理工具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17(1)

【4】 沈玉萍 一醫一患一诊室模式实施难点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

【5】 李洁 如何才能做好“一医一患一诊室”工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9(8).18

作者:马颖春 吴佳妮

内外妇儿科护理论文 篇2:

腹痛患者的护理观察体会

腹痛患者临床常见,涉及内、外、儿、妇等多科疾病,护理人员对腹痛患者严密细致的观察及耐心的护理非常重要,因为腹痛病情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从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腹痛性质、伴随症状、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的观察,有助于提供诊断依据,因此,腹痛的护理观察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和诊疗效果。

临床资料

2009~2010年对急诊观察室腹痛待诊留观患者67例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6~76岁,经观察,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9例,伴有放射性疼痛6例,伴有休克3例。确诊疾病时间2小时~3天,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5例,消化性溃疡9例,胆道疾病9例,急性胰腺炎8例,输尿管结石梗阻7例,肠梗阻6例,肠穿孔5例,心绞痛4例,宫外孕3例,肠系膜破裂1例。

护理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实质器官破裂者,可以反映患者失血程度和血容量的变化,休克早期因血压下降脉搏细而速,休克晚期则因心搏无力脉搏弱而慢。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减弱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寒战、高热常提示有穿孔合并腹膜炎,胆道系统疾病常出现寒战、高热或黄疸,内科急腹症往往先有发热而后出现腹痛,而外科急腹症常无明显的发热。

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面色、体位、姿势、皮肤温度及尿量,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休克早期出现的症状,能反映大脑供血情况,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并由此可推测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情况,尿量减少是休克晚期的表现,如有血尿则要考虑可能有泌尿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瘢在出现腹痛时皮肤可出现瘀血及紫癜。女性患者面色苍白,血压持续性下降,腹部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要考虑有宫外孕破裂合并出血的可能,要详细询问月经史。

腹痛性质的观察:对腹痛待诊的留观患者,注重具体的疼痛部位、疼痛的时间,持续状态,有没有放射性疼痛等很重要,因为腹痛部位的变化,常作为某种疾病重要的诊断依据,疼痛性质的观察也要重视,内外科腹痛各有特点,外科急腹症常先有腹痛,疼痛范围局限,通常有固定压痛点和腹膜剌激征,拒按。一般情况而言,持续性腹痛或隐痛,通常是炎症或出血刺激腹膜的结果,阵发性腹痛则是某些空腔器官发生阻塞后痉挛收缩的缘故,如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消化性溃疡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部或剑突下,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常在餐后发生,如发生持续性剧痛则提示有穿孔的可能。急性胰腺炎则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向肩背部放射。急性肠穿孔的腹痛常突然发生,呈持续性剧痛,患者难以忍受,并在深呼吸时加重。

伴随症状的观察:伴随症状的观察也不容忽视,有时伴随症状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恶心、呕吐是急腹症的常见症状,且常出现在腹痛之后,恶心呕吐严重并伴有停止大便及肛门排气者为肠梗阻的症状,如发生血便则要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急性胰腺炎可伴有发热或者黄疸等症状。

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有转移性腹痛为阑尾炎,腹肌呈“木板样”强直状态为胃穿孔,肠麻痹时肠鸣音消失,坏死性胰腺炎可因肠麻痹而出现腹胀。

讨 论

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细致的观察能力,对病情观察更要耐心、细致,多看、多问、多摸患者,对医生的正确诊断提供帮助,特别是对患者的腹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发病的诱因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外科急腹症的特点是起病急骤、腹痛明显,且腹痛往往是最主要的症状,腹痛程度严重,部位明确,常伴有较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而内儿科疾患所出现的腹痛,一般不是最突出的,痛点不固定。病史询问也很重要,在饱餐后突然发生腹痛,如伴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即可诊断为胃穿孔,再如既往有冠心病史患者,出现上腹痛,则应考虑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在尚未明确诊断前不可盲目使用止痛剂,尤其是麻醉性的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造成不良后果。

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腹痛患者往往精神紧张,缺乏心理准备,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恐惧、焦虑,所以需要护士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腹痛患者病情复杂和多变,从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护理观察必须系统、全面、耐心、细致、用心,这对患者最终转归作用重大,作为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作者:毕自芬

内外妇儿科护理论文 篇3:

多媒体案例教学在医学院儿科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通过对目前在国内医学院儿科教学中多媒体案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加大各类综合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比例、加强多媒体案例教学环节、广泛运用新媒体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支持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新媒体;案例教学;微课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以各种真实案例作为资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师生间双向互动、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后应对各种复杂情形的决策与行动能力。因此在儿科教学过程中,安排讲解临床案例的诊断与治疗,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再由老师从旁引导,及时纠正错误思维,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中复杂抽象的概念与机理。通过开展儿科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學过的医学原理解释并分析儿科临床疾病,从而使其亲身感受到临床案例中如何诊断及每一项治疗的作用。而前不久根据国家教委对10所高等医学院进行儿科等学科教学评估中指出“当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下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产生该问题的根源,即在医学院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缺乏基础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教学的过渡,二者出现脱节现象,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理论考核过关的实习生临床能力欠缺的问题。如何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实现课本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儿科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很大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以老师教授为主,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它所提倡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获取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1.案例教学的理念。在多媒体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特定环境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负责协助学生理解案例,从旁指点,并适当引导。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改被动“填鸭式”教学为主动求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以多媒体为辅助,通过课件直接显示案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也是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典型案例的选取。授课时选取的案例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医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授课重点紧密结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配合多媒体教育手段,结合新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和把握课堂教学的45分钟,并提前将课程教学的内容共享到网络资源上,为学生的提前预习提供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医学教学案例的选取,对带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个典型案例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熟悉与儿科紧密相关的其他各类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精心选取案例,充分备课,反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并提出各种疑问,只有自己储备了海量的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互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医学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任课老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于课下查询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互动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现在教育理论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角色,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医学原理的感性认识,引导和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下去图书馆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理论联系实际,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的相关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新媒体使用技能。教师培训是师资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当今高校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医学院教师除了掌握课堂上必备的多媒体操作技术,还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据有关统计表明,医学类教师因为往往有临床工作的压力,大多只对Powerpoint比较熟悉,而没有时间去选取并应用其他教学类软件,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连PPT制作都不熟练,授课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模式上,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能培训显得刻不容缓。各医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应制定持续、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保证与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2.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覆盖所有的医学类课程,推出基础医学、内外妇儿、护理、预防等其他医学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与教学资源的云共享平台,让学生可以下载并提前预习,避免学生对PPT课件内容的生疏,或因上课节奏过快而导致学生对重要内容印象模糊,并通过在线学习实现互动。通过案例教学对专业课中理论概念的讲解,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还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科研水平,为后续的研究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为信息化社会培养了高端医学人才,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国内医学院的课程多半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该方法的教学效果和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成熟。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和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形式与内容,考核时既要注重理论的记忆与掌握,也要注重知识的临床运用,将平时考核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强调课堂互动、案例讨论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平时考核的内容中,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方案。

四、结论

孔子曰:“不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从古至今,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多年来医学教学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但面向的群体——医学生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的速度很快而且求知欲强,不喜欢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又由于经历了过去12年的中等教育经历,以及高三最后阶段的冲刺历程,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兴趣大减。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案例教学显得非常必要,而从目前的医学儿科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来看,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课堂,从实践环节角度来说,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非常形象生动,对于某些复杂的医学原理和规律能直观地予以显示,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知识量覆盖面极广的儿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案例教学内容清晰与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医学原理,在案例教学的辅助下,能加深学生对儿科疾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后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拓宽知识面,形成发散思维。多媒体案例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工具,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是每位教师的职责,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宏晨,高丽.案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07):2420-2421.

[2]王小平,朱奇.案例教学法在本专科预防医学教学中的评价效果[J].科技视野,2013,50-52.

作者简介:袁茵(1986-),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儿科保健与诊断。

作者:袁茵

上一篇:历史教学逻辑学论文下一篇:多媒体小学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