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校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综述(一)问题的提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体育与文化不可分割,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角度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时代已将体育、教育、文化三者结合,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文素质又是各项素质中的基本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竞技体校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竞技体校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基于中国梦视角下加强竞技体校学生文化教育研究

摘 要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已成为教育界和政府工作的共识。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与彰显国家综合实力的载体。本研究基于“中国梦”视角下探索加强竞技体校学生文化教育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路径,以解决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异化现象。

关键词 竞技体校 文化教育 研究

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把加强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我国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工作仍未能得到各级政府足够重视,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竞技体校学生在追求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对人文知识的了解,教师对文化课教学也存在偏见,这与伟大“中国梦”的国富民强、民族复兴的内涵是不相统一的,只有各级政府和竞技体校重视文化教育工作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增加正能量。

一、充分认识到竞技体校文化驾驭工作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全面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督导评估、体育社会联动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真正让竞技体校文化教育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与文化素质的提高。各级政府要要建立、健全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工作的监测评价机制和加强对竞技体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将文化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日程中。当前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力度相当薄弱,存在着办学体制有待完善,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与师资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于每个人的健康,而每个人的传承的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的基因,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腾飞梦。坚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幸福为中心,加强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工作,统一为实现“中国梦”增强正能量。

二、加强竞技体校学生文化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终生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才能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推力是人,而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心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旺盛时期,良好的文化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使其受益终生。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将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结合起来,并通过世代的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强壮国家栋梁的体魄。这与实现伟大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

文化教育的异化是评价的异化,现在大多数竞技体校的学生还是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教练员与运动员思想上首先是拿“拿金牌”,其次是学习,具有功利性。在学习思想上,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把技术练好,运动成绩好就行,文化无课无所谓,不重视文化教育。大强度的训练后,精力消耗太多,在进行文化学习时,使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加强文化教育工作,融进国家体育事业发展

体育运动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形象,中国在奥运上摘金夺银尽显体育大国风范,但并不能代表中国已经是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构建还需要更为坚实的基石。反观当下,竞技体校文化课教学出现的异化现象,与人们对“智育”与“体育”认识问题出现偏颇,认为体育成绩更体现竞技体校水平和社会声誉。竞技体校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既关系到大众体育普及水平,要关系到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1917年毛泽东同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了学校体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因而,文化体育在竞技体校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竞技体校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凸显自身价值。

四、结语

育人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我国正处改革发展关键期,社会活动的观念、组织形态、活动方式都在进行变革。同样,竞技体校文化教育也要正确处理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本着对运动员长远发展负责的原则,文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加强情感以及知识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立一套新的竞技体校文化教育体制,有助于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加强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工作与实现伟大中国梦是一脉相承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基石,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大胆尝试竞技体校文化教学改革,从体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钻研业务,勇于创新,大胆改革。竞技体校文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展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编写适合竞技体校实际的教学目标及配套教材。既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又体现了竞技体校文化教育工作的特点,只有转变观念,体教结合,学训并重,对促进竞技体校的文化教育健康和谐发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殷明舒.素质教育视角下竞技体校文化课教学的缺失[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4):76.

[2] 刘艳涛.谈竞技体校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262-264.

[3] 韩丹.论体育的本原和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5(6):1-8.

[4] 吉家文,邓卫权.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学生文化学习现状的研究[J].大家.2010(19):79-80.

作者:殷明舒

竞技体校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中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一、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体育与文化不可分割,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角度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时代已将体育、教育、文化三者结合,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文素质又是各项素质中的基本内容。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明确了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明确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践行语文新课标所注重的人文教育精神,已成为时代提出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经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研究领域在人文素质、运动员人文素质培养、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都很活跃。如在英美法等发达国家母语历来受到重视,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母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涵盖了知识、能力、人文等方面的要求,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国内杨叔子院士、饶子和院士都高举起人文教育大旗,季羡林等150余位专家在两会民盟提案中对人文奥运做出阐释,杨东平等众多研究者都對中学语文人文教育做出论述。但在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培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领域的研究却非常匮乏,缺少实操性和应用性强的范例。

(三)培养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1.国家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视与要求。体育的文化属性、运动员的人文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社会已认识到运动员文化学习、人文素质水平等关系到一个国家体育人才的素质与水平,关系到到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创新保障机制,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为建设体育强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体育人才”;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运动学校初中阶段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中将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培养目标;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体育人文素质培养系列知识读本》正式出版等。

2.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内在要求。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不是孤立封闭的,竞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文化知识的奠基、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支撑等等,运动员如果不能很好理解战术要求、就无法深刻领悟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的深层文化内涵、没有明确的训练目的、缺失正确的价值追求,就无法在竞技体育的道路上走得高走得远。曾经冠军搓澡门等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促进体校运动员取得更佳运动成绩、提升运动专业水平的根本保障。

3.运动员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处于人生中的青少年时期,处于一生中重要的文化学习阶段,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人格的形成时期,重视人文素质培养,是对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的高度负责,我们不单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还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康的人,培养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的人,离开了体育竞技仍然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因此,发挥语文作为竞技体育人才文化教育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探索体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升体校育人实效,切实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出努力,必然应是体校语文教学的任务所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开展校本研究,以体校特殊性为切入点,以本校中学阶段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研究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探索体校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升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

三、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立足校本实际,广泛查阅有关体校及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相关文献;对本校中学阶段青少年运动员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人文素质及语文学习现实情况及成因,并对研究实践成果进行检测;通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活动等案例进行对策研究。

四、分析与讨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体校。依据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体育运动学校是指政府组织下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主要为国家培养输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等。青少年运动员在体校接受系统的体育专项训练,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实施相应文化教育。

人文素质。当代学者对人文素质有不同的阐释,如杨叔子、饶子和、田建国、田照军等。综合各领域关于人文素质的主要观点,本研究认为,人文素质是经过教育等途径,内化于人内心的一种综合品质,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本体现,是人最基本的素质,它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人格个性、意志品质、理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精神情感、品位修养、审美情趣等。

(二)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运动学校中学阶段218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人文素质及语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如:

根据调查数据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体校青少年运动员人文素质及语文学习的现实情况。体校运动员学生大都半天学习半天训练,训练比赛任务使他们忽视了文化学习,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浓,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很多学生基本的听说能力都不具备,粗话满口,错字连篇,在文化底蕴、品格修养、理想信仰、道德情操、文化品味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有所欠缺。

2.体校青少年运动员人文素质现状成因分析。学训矛盾的存在、重视竞赛成绩忽视文化学习、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都是造成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欠缺的主要原因。高强度的训练、经常性的集训比赛、体校招生选材重在考察学生的体育专项素质技能、追求金牌与竞赛成绩等因素,造成体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文化学习不能得以连贯,学习时间减少,学习兴趣减退。金牌与竞赛成绩的要求消弱了教练、教师、管理者等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工作重点、育人重心难免会有倾斜,环境和体制都影响着体校运动员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体校语文教学中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对策

1.在阅读中熏陶培育人文素质。

普通高中及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標准》:“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语文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阅读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而是能够将学生引领到书籍的海洋。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开卷有意,书籍是最重要的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包罗世间万象、凝聚历史精华,是最为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能够熏陶培育人文素质。

(1)丰富阅读内容。充分挖掘教材。语文教材中既有经久不衰的经典,又有传达时代讯息的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教师要用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引起他们的共鸣,引领他们的成长。

编写校本读本。在实践中,将学生的习作编辑成册,这些作文是他们体校生活的写照,记录着他们对训练、对体育、对理想、对奋斗的种种理解;此外,结合运动员学生的学习训练等成长经历、兴趣点等,编写了涵盖文史艺术审美等人文知识、体育文化内涵介绍、体坛名将励志故事等的校本阅读读本。作文集和体校读本,都是他们熟悉的内容,能激发阅读兴趣,丰富学习资源,让学生们在阅读优秀作品中感受体验,传承文化智慧、积累人文知识、理解价值观念、吸收思想智慧、积淀人文底蕴。

创建电子微阅读。建立校园微信阅读公众号,分享有关人文知识、励志故事、体育文化、艺术哲学、情感审美、国家动态、政治经济等等领域的美文佳作,紧扣时代脉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文素质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集训、比赛无法参加文化课学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手机等电子阅读的方式学习,接受人文信息传递,很受学生欢迎。

(2)拓宽阅读途径。除语文课堂外,开拓阅读空间,拓宽阅读路径,如各个班级设立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图书柜及世界名著等图书,利用早读、阅读课、班会、校会等多种渠道进行阅读,从书面阅读拓展到电子屏幕阅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不在拘泥于语文课本,而是能因时因地地进行阅读,广泛全面的接受阅读熏陶滋养。

(3)指导阅读方法。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引导式阅读、批注式阅读、背诵式阅读等阅读方法,有法可依,事半功倍,让学生学会读书,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提取信息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在阅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主动去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人文积淀,得到成长。

(二)在写作中内化培育人文素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培根说:“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研究中结合体校运动员学习训练生活特殊性,把握适于体校学生写作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似融铁铸刚,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记录描绘、思考感悟、审视自我、升华情感、沉淀思想、铸就品性,将所学所感升华内化于内心的成长。

1.设计有效特色作文训练题目。

设计符合体校特色贴近体校生活的作文题目、设计提升人文素质的作文题目、设计写作自由度大的作文题目。如开展“奥运”专题的作文训练等,奥运刚刚落下帷幕之际,学生有很多的感受想要表达,这就是很好的契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作文中表达了对奥运冠军的敬佩,表达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加明确了学习训练的目的与目标,把听到看到想到思考到的最终用写作呈现出来。这样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受熏陶教育的内化过程,自然成为人文提升的有效途径。

2.打造以读促写的训练路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摘录背诵、积累知识、积累名言佳句、积淀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他人的人生经验来阅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明辨是非曲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的人格气质,然后去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以读促写,传递文化、传递精神、塑造灵魂、厚积薄发。

3.营造以生为本的和谐表达氛围。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肯定,创造宽松的表达氛围,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这是对人的根本关怀,也是人文素质的根本要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比赛的黑幕不公,作为教师不能将之扼杀,而是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这样学生才愿意表达,才能在写作中去思考,在写作中成长,才能不断得到人文素质的提升。

(三)在活动中培育塑造人文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及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我校研究实践中,立足于体育训练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构建体校综合课外活动,充分发挥综合活动在人文素质培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轨,关注时代民生,学习协作交流与表达应用,实践锻炼学以致用,将思维导向落到行为实处,激发共鸣、引导青春人生、焕发生命力量、积德立身精技立业,全面培育塑造人文素质。

1.创设特色性课外活动。

实践中,紧密结合体校训练学习生活的特殊性,去构建与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学生身心相契合的活动。如在里约奥运会的热情没有退却的时候,学校举办以奥运精神为主题的特色系列活动,如黑板报比赛、奥运冠军回母校等,让孩子们和冠军近距离接触,他们兴奋雀跃,激动得冲到曾经在他们的训练场出现的师哥师姐面前,采访、交谈、合影,写出自己的兴奋与喜悦,画出自己所看所想,谁能说在这种有益的活动中他们没有受到思想的启迪,没有得到精神的成长。

2.注重实效性课外活动。

语文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良好的语文素养正是人文素质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事实中,体校学生往往不会写请假条,不敢发言,一提作文就头疼等等,这都是人文素质缺失在语文学科中的体现。举办奥运征文、冠军讲坛等活动,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情中锻炼沟通、协调、表达、写作、思维、审美等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形成有实效的学习方式,促进人文素质的提升。

3.开展综合性的课外活动。

适宜的综合活动,不是学习某个知识点,不但是训练某方面的能力,而是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活动,将课堂进行延伸迁移,将学生引领到人文殿堂接受思维、情感、精神、气质、人格、价值观等多角度多方位的人文洗礼。如在对曾经的校友今日的体坛冠军的采访中,要调动多方位因素参与,提升多方面的能力素养,对体校运动员来说是极佳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的方式。

五、结论

体校青少年运动员人文素质水平关系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关系到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决定我们必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提升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水平。本研究在实践中提出了结合体校特殊性、运动员学生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构建阅读熏陶、写作内化、活动塑造等培育人文素质的研究对策,并通过校本实践及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证明了這一对策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第一,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加深了,认识到文化学习、语文学习、综合素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第二,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量有所增加,人文知识的掌握有所增加,很多同学养成了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懂得通过阅读去学习知识,积淀底蕴,启迪思想。第三,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训练卓有成效,征文比赛踊跃参与并涌现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在写作中陶冶情操,受到思想教育,内化培育人文素质。第四,综合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人文教育内容和手段,拓宽学习渠道,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升素质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人文启迪,收获成长,提升人文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培养,可以提高体校语文教学质效,彰显体校语文教学的价值,可以提高体校运动员的人文素质水平,促进运动员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其成长成才,提升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育人水平,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仅对校本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在更宽广领域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慎.浅谈体校语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1,(08)

[2]迟志鹏.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3]丁洁.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倪雅娟.论加强运动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路径[J].浙江体育科学,2013,(03)

[5]田建国.人文素质教育探析[N].《山东教育报》综合版,2016(09)

[6]田照军,崔晓丹,申思明.论人文素质内涵的维度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7]杨东平.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理论:教育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使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杨叔子,余东升.坚持“以人为本”走素质教育之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J],2010,(07)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体校运动员人文素质培养研究——以语文教学为例”(2016YQJK004)研究成果。)

孙晶晶,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运动学校教师。

作者:孙晶晶

竞技体校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篇3:

体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教育部门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体校学生由于日常的训练任务繁重而容易出现焦躁不安等心理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体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文章对利用语文教学,完成对体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体校学生 ; 语文教学 ; 心理健康教育 ; 探索

当前的体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往往已经开始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同时,日常繁重的训练任务、残酷的淘汰、读训矛盾等问题又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较为严重。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潜藏着大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利用语文科目的特点,对体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一、语文教学在体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体校学生作为当今社会青少年群体中一部分特殊的存在,他们中有些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职业运动员,为自己以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有一部分人会以优异的体育成绩被特招进入高等学府,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但是还有一部分体育天赋一般而不能脱颖而出的体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挑战。由于竞技体育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增强和社会转型对体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能够对人的情感、品质以及思想进行丰富,进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因此,体校的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体味“美”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内容中进行自我反省,悟出生活的哲理,从而内化为一种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体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催人向上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体校学生由于严格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他们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偏激、个人主义严重等心理问题,他们会在失败之后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是关于黑人独立和平等的一篇文章。马丁·路德·金一生都在为民族平等而奋斗,不论失败了多少次,不论经受多大的打击,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可播放相关的阅读录音,让学生受到震撼和启发,让他们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其次,要让学生懂得重新树立信心后还要学会面对逆境,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逆境之中求生存的能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主人公海伦·凯勒在遭受命运的捉弄和不公正的待遇后,仍然积极乐观,憧憬美好生活的乐观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值得体校学生学习,也是当今所有的青春期的学生学习的楷模。

最后,语文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爱国的案例,屈原不忍国破家亡,愤然投江;苏武边疆牧羊数十年拒不投降,这些都是爱国的典范。作为一名体校生,爱国情怀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未来可能会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的体育比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将爱国情怀进行有效渗透,会让学生以爱国志士为榜样,进而增强他们为国争光的荣誉感, 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要先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体校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并对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赞美。老师的鼓励和赞美会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同时也让他们更喜欢语文课堂,进而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体校学生的精力大都放在训练而不是学习上,他们往往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构建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成语接龙等简单的课堂游戏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用简单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驱力,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满激情,用自己飽满的热情进行课堂教学,并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难免会有体校的学生不服管教的认知偏差。其实,只要老师尊重学生,学生自然也会尊重老师,这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与老师产生共鸣,进而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潜在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充分发挥写作教学的优势

体校学生往往不注意对自身的情感进行抒发,这就有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在心中积聚。此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老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每周给学生布置一篇随机写作的文章,内容、体裁均不限,只要是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老师就能够时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而言之,在体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随着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不断突出,每一位从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语文教师都应该把课本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使体校学生成为身体和心理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雪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杨银.语文教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渗透功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张培莉

上一篇:物流园区税收工作总结下一篇:个人体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