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目前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从优化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基本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出发,积极探讨了适应新工科背景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1:

加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 构建和谐实验室

摘 要: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主要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场所,本文从完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和谐的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和谐;管理

生物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实验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目标,科学研究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室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这也给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高校生物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现行的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实验室管理观念落后、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实验室秩序混乱,没有人愿意管理,仪器设备种类多、丢失现象频频发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最大化利用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和协调从事实验的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教学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流动大,新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规定和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一套全新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学生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2]。这些制度的确立是建设一个规范、安全、高效、和谐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基础。

2 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建立和谐安全有序的生物教学实验室,平时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时刻树立忧患意识。

2.1 给实验桌编号,固定学生座位

实验室的实验桌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清点、核对自己小组内的实验器材、试剂等,从入学至毕业,进入不同的实验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每次实验前对自己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药品、课前课后随时检查,并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仪器设备损坏登记表,低值易耗品消耗登记表等。最后由实验老师签字,可作为实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杜绝仪器设备丢失现象。

2.2 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管理要规范

生物教学实验室种类多,如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实验试剂种类多,还包含有毒有害危险品等,所以本科教学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应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专人负责,实验教师填好试剂订购单,由实验中心审核、统一订购;实验教师每次实验前向实验员领取所需物品等,并填写领用登记表,实验完毕,统一收回并交由实验员统一保管,每次实验所剩余的试剂原则上短时间内不用,应妥善处理。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应倒入废渣废液回收桶,由学校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2.3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种类比较多,在管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时候要做到规范、科学。一些特殊的仪器不能随便移动和存放,而且对环境要求高,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对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登记,切勿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阻碍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验教师在开设本科教学实验前应向实验中心提交所需仪器设备清单,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对有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以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2.4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充分暴露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因此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除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外,实验教师要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统一倒入废液废渣回收桶,对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需单独存放,并由实验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学期末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回收。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实验后一定要灭菌处理方能丢弃。

3 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工作的准备,实验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就要求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識和遵守相关规程,这对于和谐实验室的构建至关重要。同时对在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管理上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并作为年终考核优秀的指标之一,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熟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实验指导工作中来,也可根据学科特色,聘任相关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师的指导顾问,使实验教师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实验人员还要加强理论和学术上的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对实验人员加强业务上的训练,定期地培训实验人员,组织他们到高水平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4 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和谐实验室,是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从实际出发,对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师尚丽,周银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技术装备,2012(1):35-37.

[2]邓芳.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4(5):275.

[3]张有义.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70-72.

[4]朱维红.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才智,2013:111.

[5]吴娟英.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浅探[J].新课程学习,2014(7):160-161.

[6]汪展.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212.

作者:于淑坤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2:

新工科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

[摘 要]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目前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从优化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基本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出发,积极探讨了适应新工科背景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该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内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工作推进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新工科;基层教学组织;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四川大学党政管理服务研究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2020DZYJ-27);2018—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依托‘一流’学科建设的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G2018-35)、“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类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构建的改革与实践”(JG2018-85)

[作者简介] 木肖玉(1988—),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理学博士,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管理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徐源廷(1988—),男,四川遂宁人,工学博士,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冉 蓉(1968—),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究。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最基本教学单元,是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1]。目前,国外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四个基本模式:德国讲座制模式、英美学院制模式、日本筑波模式和俄国教研室模式[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实行“学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在系下设立教研室,围绕本科生教育教学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活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作为承担教学的基本单位,其建设水平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尚面临诸多的问题,无法适应目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问题的主要突破点就是深化基层教学组织改革。在目前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大学社会职能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普遍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的进程。当前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也未能满足新形势下一流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泛调动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当前“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基层教学组织改革,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目前正处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具有多种不同组织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变化,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基层教学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明显。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还存在如组织形式单一、组织制度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以及教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3],严重影响了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作用的发挥。

(一)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尽管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形式设置多样,但是大部分基层教学组织还是以教研室或系为主[4],以课程组、教学团队等形式的设置较少。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教研室、课程组等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但是在运行过程中缺乏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导致基层教学组织名存实亡。单一的组织形式限制了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效率,无法全面激活基层教学组织应有的活力。

(二)组织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制度保障相对落后,考核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基层教学组织的人员职责不明、组织职责模糊,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基层教学组织缺乏教研活动制度、新任教师试讲制度、考核检查制度等自身运行管理制度,部分组织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是未严格执行[5]。

(三)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基层教学组织的灵魂。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均合理且充满活力、热爱教书育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然而,很多基层教学组织存在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6]。师资培训偏少,不重视教学团队建设;青年教师学历高,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再加上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和资深教师的指导,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组织的基层教研活动较少,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平台,阻碍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的形成。

(四)教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不够重视质量文化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教学各环节缺乏规范的质量标准。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不足、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不够、评价结果的利用度不高、评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7],各级听课评课流于形式,反馈机制不健全。最终導致基层教学组织无法形成“运行—评价—反馈—持续改进—运行—再评价”的闭环管理。

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探索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首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学校关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相关要求,并结合自身高分子学科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了适应新工科背景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本文将从优化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基本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以期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提供新思路。

(一)优化基层教学组织形式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4年开始设立第一个本科专业,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统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在“学院—系”的组织形式下,学院积极加强基于不同课程类型的课程组建设,重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程、跨学科课程、实践类课程、通识课程等课程组的建设,强化课程负责人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基层教学组织活力。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基于相近课程内容的课程组的建立,有利于教师之间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难点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院、系等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教材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系—课程组”三级基层教学组织积极依托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平台,开设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随着目前高校基层组织职能的变化和教学活动的不断丰富,在“学院—系—课程组”的基层教学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展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某种技能或特长为目标的多样化动态基层教学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2]。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尝试了基于学科竞赛、教学竞赛、学术型社团等活动的动态基层教学组织,通过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多元化的基层教学组织成为一流人才培养基地。

(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基本制度

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文件、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培养师资等核心功能,建立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和考核办法,规范管理;给予基层教学组织充分的权利,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完善、加强激励机制,促进基层教学组织自主管理与自发改革创新的能力;明确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保障基层教学组织的正常运行。强化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责任制,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工作内容等,负责人定期组织开展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教学研讨会、课程交流会、工作总结会等,丰富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保证每位教师至少归属一个基层教学组织,向基层教学组织提供经费,并落实人员保障,以保障基层教学组织定期开展活动、规范运行,同时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通过完善本科教学奖励办法和职称评审办法,对申报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编写教材、开展课程改革等方面予以明确的经费奖励,同时将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度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补充条件,全面调动基层教学组织教师投身教育教改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不断实践,学院相继制定了《基层教学组织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作为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保障。一方面,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综合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促进了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切实提高了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单元是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应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要注重对新入职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用心教书、潜心育人,同时,注重基层教学组织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讨。教师在负责所授课程知识把握的同时,也要实时了解课程所在领域的动态和趋势,了解最新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的原则,严把进人关,全方位培训,注重“一对一”传帮带,尤其注重青年教师工程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通过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交流会,邀请专家对学院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每年组织开展教学竞赛,促进教师之间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在基层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学规范和课堂纪律的学习,加强榜样教育,树立优良教风,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让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同时,推进产教融合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联系,大力引进企业的优质资源开展协同育人。聘任企业导师作为校外导师,深入参与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环节,同时参与青年教师的培养;邀请企业专家来学院参与教学研讨会,定期给本科生开设校外专家讲座课,并深入参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

(四)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基层教学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需要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提升教学质量。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按照“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深刻剖析国内外一流大学教学评价标准和经验,在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科学、严格、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在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课程体系设置情况评价、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范文件,定期组织开展评价。通过这些制度,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对教学活动各环节实行全覆盖管理和全程监控。所有基层教学组织严格按照以上管理制度开展教学工作。

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作保证,通过对各环节进行过程监控,保证课程体系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使培养目标得以达成。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主要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设立了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成员全年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考试等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时调整和矫正各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弥补教学缺陷,完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

基层教学组织要深入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严格执行质量评价制度,形成“运行—评价—反馈—持续改进—运行—再评价”的闭环管理,规范地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将评价结果实时向任课教师反馈,任课教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不断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随着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将对本科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在人才培养和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因此,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吴能表,邹士鑫,罗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实施分层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19(2):32-36.

[2]顾容,吴慧文.基于课程类型的地方院校基層教学组织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8(16):89-92.

[3]李静.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7.

[4]袁健,周海,陈青.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3):5-8.

[5]陶旭晨.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0,22(1):132-136.

[6]陆国栋,孙健,孟琛,等.高校最基本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58-65+91.

[7]李超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教育界,2016(30):136,138.

作者:木肖玉 徐源廷 冉蓉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3:

地方高校生物类教学文件评价指标初探

[摘 要]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是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建立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教学文件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的重要支撑材料,评价指标是教学文件评估的依据。文中从观测点、指标内涵及分值分配对本科教学教案、试卷、毕业论文及实验报告四种文件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设定,以期为地方高校生物类教学文件的自我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 教学文件;生物类;评价指标

高校的教学评估是教育部对学校进行的行政检查和评价,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1]。教学文件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各种文件材料,是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工作评估不可缺少的依据和参考材料[2]。在评估过程中,国家教委对各级教学文件做出不符合标准要求者将被一票否决的专门规定,仅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教学文件在高校评估中的重要性[3]。因此,高校非常重视教学文件的基本建设,特别是教学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教学文件。

笔者在地方高校工作20多年,经历了学校各级别的评估,亲身见证了部分地方高校如火如荼地迎接检查评估的氛围、“草木皆兵”式的准备状态。笔者认为造成部分地方高校迎评疲于奔命的主要原因是:无论是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部门还是教师本身,平时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以至于被评估时,反复补救、反复修改,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地方高校应该把“自我评估”常态化,平时工作规范化,才能在评估时,以平稳的心态、以充足的信心迎接之。规范平时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各教学管理层依据评价指标定期做出评价,及时梳理评价时出现的问题,完善评价指标,反馈并解决文件出现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加快教学文件规范化进程。由相关的文献资料可知,关于教学文件的评价指标未有详细系统的报道。文中主要对与生物类教学效果联系紧密的教案、试卷、毕业论文与实验报告的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拟定,以此辐射其他教学文件,旨在推动教学文件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 地方高校教学文件评价指标拟定的必要性

首先,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引进了一定数量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教师或者教学经历少的年轻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急需,未经足够时间的准备,直接走上讲堂。这些教师的教学文件,需要用评价指标来引导与规范,使他们的教学文件尽快达标。其次,学生的入学成绩低,多数学生知识接受及自主学习能力差。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与耐心,并渗透在教学文件的完成过程中,因材施教,做到“教学无小事”。教学文件评价指标既可以评价教学效果,又可以起指导与督促作用。另外,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文件检查时,缺乏可依据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教学文件评价指标的制定,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常言道“台上三分种,台下三年功”。课堂这个舞台表演的好坏,与课堂外的教学文件密不可分。就生物类教学而言,教案是教师对课程内容梳理、对学情了解、对老师与学生间互动学习、对教学效果、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等最好的展示;试卷是高校评估比较重视的教学文件,从试卷出题质量,可以评价教师对本课程整体的把握及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程度,从学生的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接受状况,从教师阅卷的细节,可以反馈教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既反映的是学生对大学整体学习效果的汇报总结,又是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素养及责任心的体现;学生实验报告既反映的是教师教的水平,又反映学生学的能力,教师的批阅与学生对错误的修改又是一次很有效的互动学习。因此,地方高校设置教学文件的评价指标很有必要。

二 教学教案、试卷、毕业论文与实验报告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评价理念

这四种教学文件的评价指标主要用于地方高校生物类二级院日常的教学文件规范检查中,或者是“自我评估”中。结合地方高校的校情,评价的理念重在评价“工作态度”,其次是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是做好具体工作的必备条件,决定、影响着工作能力的发挥。如果教师从刚入职开始,就具备积极、良好的工作态度,经过不懈努力,教学水平一定会提升。

(二)评价原则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文件形成、运行的基本规律,综合生物类教学的共性特点。要系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课程的基本属性,合理区分课程的类别,以教师为主要的评价主体。针对课程不同学科性质,来确定课程教学文件的评价指标。重视教学文件与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结合。尊重个性化文件、倡导创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内容

根据生物类专业教学特点及教学文件的规范化要求,研究制定的教案評价指标共设置了10个观测点、12个指标内涵;试卷是6个观测点、16个指标内涵;毕业论文是9个观测点、19个指标内涵;实验报告是4个观测点、12个指标内涵。分值均为100分。四项教学文件的评价观测点、指标内涵及分值分配等具体内容见表1。

三 评价方法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案、试卷、毕业论文、实验报告等管理是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应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5]。

教学文件评价工作应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校级督学总体指导,院(系)具体安排实施。二级学院要成立教学文件评价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领导任组长,成员为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各系也要成立教学文件评价小组,系主任主抓,吸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总结有关教学文件的材料,确定教学文件的等级。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文件进行评价检查,并向相关领导、老师反馈,提出改进意见[4]。

(一)教师自我评价

教学文件是教师本人制定或是布置学生完成的,在这些教学文件资料的运行过程中,教学文件设置的项目合不合理?针对校情、学情及专业、课程特点有哪些不足?教学效果如何?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四种教学文件评价指标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全面系统自查评价。并对在课程教学中的亮点、特色及不足,作重点总结与反思,以供同行专业评价时参考及评价指标的修订完善。

(二)学生评价

教学文件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映照的双面镜,一面能映照出教师教学能力、敬业程度、责任心;另一面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接受效果、学习态度等。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学生是所有教学文件制定、落实的依据与核心,教学文件的最终受益人是學生。所以学生最有话语权和评价的权利。学生的评价对教学文件要素与评价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价值不容忽视。

(三)同行专家评价

邀请同行专家3~5人,组成同行专家评价组,进行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可采用验证性或认定性的评价方法,以任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材料和结果为依据,通过查阅材料、访谈、与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按教学文件评价指标中的观测点的要求,逐条评分。

(四)评价结果分级

教案、毕业论文、试卷及实验报告四种教学文件均按100分计分,但是由于完成的主体不同,分值的合格标志也有所差异。教案,教师是主体,因此,教案的合格分值设置要求高,教师自我评价得分占30%,学生评价得分占10%,同行专家评价得分占60%,教案的质量评价≥80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实验报告、试卷及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自我评价得分占20%,学生评价得分占10%,同行专家评价得分占70%。这三种教学文件的质量划分优秀(90分以上)、良好(90~80分)、中等(79~60分)、差等(60分以下)四个等级。

四 结论与讨论

现在许多学校教学文件的制定标准相对比较齐全,而评价标准或有或无,结果是教学文件的规范化过程及最终的实施落实缺乏监管,造成了教学文件的良莠不齐。教学文件与课堂教学一样,不仅有执行标准,还必须有过程监控与最终的评价标准。有标准,贵在有效实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本人、青年教师的导师、系管理层、院管理层、校级管理层、校院督导团的责任心与积极性,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做好教学文件的撰写、过程运行、评价完善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种教学文件评价指标的制订,是以地方高校的教学实践为背景,针对生物类教学,遵循四种文件在教学中存在的规律。实践证明,笔者所在的学院在利用评价指标规范、完善系院教学文件,促进教学文件规范化建设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教学文件评价指标制定的视角是宏观的,对于不便操作的微观细节留有余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总体上看,较客观地评价了各教学文件质量的基本要求,突出了教学文件质量吻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这一重要特点。尽管教学文件评价指标涉及的因素较多,但对于非生物类教学文件,大多数评价指标是通用的,可以借鉴。建议各高校根据课程类型、性质的不同在本课程教学文件评价指标上进行微调,进一步提高教学文件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文件的评价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评价指标的制定应本着即简便又易操作的原则。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指导、帮助、促进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为重任,管理层与教师、学生间多交流、多探讨,才能真正发挥评价指标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义珍.高校教学评估对教师教学基本文件建设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4):82-83.

[2]郭承华,金海珠,徐世艾,等.地方高校院系级教学文件规范化管理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56-158.

[3]王兆麟,陈培培.抓好系级教学文件建设工作势在必行[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1998(3) :32-33.

[4]魏永超,曹文峰,张玮.大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初探[OL]. http://jyjxddb.hist.edu.cn/info/1043/1020.htm.

[5]武建国,闫兵.大学教案管理改革初探———以忻州师范学院法律系教案管理改革为例[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125-128.

作者:袁改霞 殷亚杰 李铭 胡敏 任国领 赵晓菊 张志国 徐长君

上一篇:迎接期末考试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机要局副职岗位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