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的品德分析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是教师资格证制度创始国,其历史教师资格认定体系已相当健全。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起步晚,发展较落后。本文通过对中美历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目前进行的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改革提出了提高历史教师准入标准、重视历史教学实习、吸纳非营利专业组织参与认定和明确注册形式等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秘书的品德分析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秘书的品德分析论文 篇1:

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探

一、当前会计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会计是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承担着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对内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重任,在保护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及其稳定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会计职业界也由此对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需求不断变化。通过对人才市场中会计、财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和总监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用人单位招聘财务会计人员,除了特别注重工作经验外,主要注重其职业品质、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一)会计职业中的职业素质要求 笔者对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网近千家招聘财务会计及相关人才的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发现其岗位要求、职位要求中基本都列出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和自我调节能力、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从职业素养方面来看,对一般的财务会计人员,要求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高级财务人员,则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和团队领导能力。

(二)会计职业中的专业能力要求 纵观网络、报刊等众多财务会计用人单位发布的职位描述信息和岗位要求信息,可以看出现在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单纯狭义的专业技能,而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综合能力。除了要有过硬的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和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处理和应用能力、企业战略决策和管理能力以及利用相关领域专业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品质、职业素养等非专业性因素的重视 2006年,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8.6%,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这说明,用人单位对非专业因素的重视已经超过专业因素。近几年,笔者在会计教学之余,就高校财务会计毕业生就业问题向不少财务会计实务界人士做了调查。财务会计岗位人士的反馈意见是:现在单位做财务、会计,通常都不是单纯做专业工作,而是资产管理、秘书、人事等都要做。所以,只会做财务或会计的,不会被录取,其他方面能力都具备的复合性人才才会被青睐;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的反馈意见是:目前高校财务会计毕业生不好用的原因除了工作经验以外,关键还是职业品质、职业素养欠缺;工作经验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公司的岗位培训提高,但是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素养却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要靠家长和学校长期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所以,在招聘时除了工作经验以外,注重的首要因素是品德和综合素质。品德不高,责任心不强的,即使专业水平特别优秀,也不会被考虑。

从以上分析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不断提高,不仅看重专业因素,更看重非专业因素。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的摇篮,必须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企业界、会计职业界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管理,才能使自己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的需要和市场预期。

二、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法探讨

高校会计教师是社会财务会计人才的塑造者,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着我国会计事业的未来。因此,探讨如何在会计教学中体现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适应性和发展性的职业能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在会计教学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 要克服短期行为,树立百年树人的长远观点。社会对财务会计人才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的高度重视,要求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塑造,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一是将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中,使学生在专业教育中自然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会计行为。不仅关系到企业和单位本身的利益,更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等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然而,证券市场不断出现的财务舞弊案件,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这些案件的背后固然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存在问题。为了会计行业健康发展,高校会计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将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并结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设计相关的职业操守在线训练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念,教给其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

二是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大学生人格教育,教育其先成人,后成才。人格教育是对学生价值观和未来生活基本观念的教育。同专业知识教育相比,人格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会计教师在教学和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向学生传递一种理解人、关怀人的理念。要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以及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习惯,为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联系,树立为学生长期服务的理念。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保持联系。除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外,课外应采取各种方式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如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担任学生组织的顾问及参加学生俱乐都的活动;指定办公地点接待来访的学生;欢迎学生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进行联系;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谈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就业提供咨询等。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教师不仅要关心现在所教学生的专业和心理问题,更要注意对走出校门学生表现情况的跟踪调查,帮助其解决思想和工作中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对工作中的难点进行深入研究,为其缩短大学毕业后与实际工作的适应期,早出成果,快速成长提供条件。

(二)会计教学内容要注意贴近当前实际,并具有前瞻性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关系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未来适应与发展的能力,必须根据国家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并调整,根据会计职业的发展需求及时进行更新。

一是在教学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吐故纳新。由于会计行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因此会计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跟不上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专业教师要教给学生不过时的东西,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关注社会经济亮点,尽可能把会计理论和实务中新的进展和内容充实在课堂上并通过不断总结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这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不断坚持学习,坚持研究,快速实现知识更新,及时把握会计学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政府和学校应该关注高校会计教师的后续教育问题。高校会计教师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人才,对其进行强制后续教

育,更具有前瞻性。

二是努力探索专业和人文知识融合的教学,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会计理论专业性强,涉及较多的会计专业术语,文字艰涩难懂,学生在初学时往往提不起兴趣。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融合,有利于会计专业知识的通俗化和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会计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文学、艺术、自然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推荐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经济类报纸、杂志和比较通俗易懂的专业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拓展学习视野,丰富知识背景,启发其从心理、道德、科学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三是要引导学生“专”“博”结合。“专”是指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博”是指了解和通晓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用人单位不但要求员工在某个专业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求其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善于将来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即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已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应淡化专业概念,督促学生在大量阅读本专业、本学科文献资料的同时,引导其广泛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并通过开讲座、案例训练、项目合作研究等方式教会学生将本专业知识和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

四是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纷纷确立全球化发展战略,会计正在实现全球化趋同,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教师要在把握国际会计发展最新动态的同时,引导学生在重视外语学习基础上,加强对国际文化和国际会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的挑战,高校会计教学应在重视理念更新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方法和模式上的创新。

一是在会计教学中要关注环境与过程。教师在会计教学中要注意会计与相关环境之间的联系,化结果的教学为过程教学,使学生将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会计是一门实务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与环境高度相关。然而我国高校目前所使用会计教材,偏重于结果的理论阐述多,对企业环境和与之相关的过程却较少涉及。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学生特别是初学会计的学生很难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会计教学中把相关知识还原到企业环境中,并将来龙去脉(过程)介绍清楚。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只有善于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是重视交流式、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在会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从现象出发,通过生活和实务中的实例切入理论,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1)重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教师要调动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充分展开讨论,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意见。老师在总结中要注意肯定学生看问题的新角度,引导学生向正确观点思考。(2)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学生,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会使其对学习的投入进一步增加,介绍自己的观点并回应其他同学的观点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安排小组讨论;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的作业,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谈论个人兴趣的机会;鼓励学生相互解释课程的难点,主动去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同学探讨问题。(3)专业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师应鼓励学生挑战教科书、老师或同学的理论或观点;向学生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课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业和研究结果;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模拟角色的扮演以及案例的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向同学推荐阅读材料、研究课题。

三是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并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面对巨大的会计人才能力培养压力,仅仅依靠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课程实验等课堂内的教学,无法实现社会要求的培养目标。因此,高校会计教师应积极推动和扩大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的充分讨论和交流,设计调研课题,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单位、社区和村镇采访、调查,并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和课题论文的撰写;另一方面要在和实务界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把社会热点、专业难点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辩论、演讲和论文大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参与分析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其应用、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也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丰富的素材,提供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

作者:王桂琴

秘书的品德分析论文 篇2:

中美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比较及启示

美国是教师资格证制度创始国,其历史教师资格认定体系已相当健全。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起步晚,发展较落后。本文通过对中美历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目前进行的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改革提出了提高历史教师准入标准、重视历史教学实习、吸纳非营利专业组织参与认定和明确注册形式等建议。

历史教师资格认定 比较 教师教育

众所周知,美国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包括历史教师资格认定在内的美国教师资格认定体系已相当完善。而我国1996年试行,2000年才全面实施,起步晚、时间短。2011年试行全国统考,开始了各学科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改革。比较中美历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是推动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改革快速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认定机构比较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我国的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是依法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即县级以上的教育局。在未参加全国统考的省市,一些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院校也具备认定资格,是认定机构。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地方分权,其历史教师资格证分为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证和州历史教师资格证两种。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认定由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简称NBPTS)负责。州历史教师资格认定则由各州政府负责。

尽管目前我国存在两类不同的认定机构,但认定权最终收归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是改革的趋势。比较两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可见,我国的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最终是要由政府行政部门统一管控,认定机构单一且专业程度较低;美国则由州政府和专业组织分别承担、监管,认定机构具备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二、认定要求比较

1.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历史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拥有中国公民的身份。

(2)遵守法律,热爱教育,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职业道德。

(3)具有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具备承担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实施历史教学的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教育知识与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根据学习心理选择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品德教育活动;综合素质方面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能力[1];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方面包括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历史教学设计能力、历史教学实施能力、历史教学评价能力[2];实施历史教学能力方面包括能否展开有效的教学,是否具备历史教师基本素质等。

(5)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6)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

2.美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要求

(1)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要求

①具备经过认证的院校颁发的学士学位。

②拥有三年及以上成功的教学经历,并在经美国教育秘书处授权的17家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任教。

③持有有效的州历史教师资格证书3年以上。

(2)各州历史教师资格认定的一般要求

①在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简称NCATE)授权培养教师的院校接受历史专业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

②具备历史、教育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背景,或选修相关专业,或修满相关专业规定的学分,并参加过历史教学知识及教学技能培训。

③通过各州举行的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获得参加实习的资格(通常约为1年)。

④实习期间参加历史教师发展培训活动,由指导老师对申请者进行历史教学技能的指导与评价。

比较可见,美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要求远高于我国。如以学士学位为起点,学位证书须由认可院校颁发,要求历史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须参加职前培训,要求申请者参加规定时间的教学实习等。而我国不仅学历要求低,而且对专业背景、实习时间、职前培训等也无要求。

三、认定方式及程序比较

1.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方式及程序

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历来采用考试的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2011年以前各省自主命题,2011年以后参加全国统考的省市,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历史教师资格认定全国统考的笔试主要考察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与运用,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等综合素质。面试则主要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新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其职业发展潜质如何,其历史教学能力如何,具体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品质,得当的仪表仪态,必要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恰当运用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3]。

笔试、面试合格后,申请者需在规定的时间递交规定的材料,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认定合格后,即可获得历史教师资格证书。

2.美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方式及程序

(1)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方式及程序

美国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认定采用提交材料由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根据标准进行评估的方式。符合要求者需提交四类材料:历史教学的课堂录像,学生的历史作业,评价性的描述、分析思考相关问题的材料,反映课后活动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影响的材料。此外还需在网上完成六个历史学科知识方面的题目。然后,委员会依据考核标准评估申请人的历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认定的标准,评分达到标准才能获得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证。

(2)州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方式及程序

调查显示,80年代除了少数几个州外,大多数州都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使用某种形式的考试[4]。可见教师资格考试依旧是各州历史教师资格认定使用最多的认定方式。目前美国主要的州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有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包括PraxisⅠ、PraxisⅡ、PraxisⅢ)、学院基础学术科目考试(College Basic Academic Subject Exam,简称C-BASE)、国家教师考试(National Teacher Exam,简称NTE)等,历史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涉及历史教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历史专业知识。

州历史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严格讲是延伸到大学的。申请者最初都需要在授权的学校接受通识教育和历史专业基础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满足这些条件的申请者参加职前历史教学知识及教学技能培训,然后参加州历史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实习资格,参加规定时间的实习,实习合格才能获得州颁发的历史教师资格证。

比较上述内容可见美国的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方式较我国更为多样化,认定程序较我国更为完善。如美国采用考试、提交材料评审等不同的认定方式,命制不同试题供各州自主选择,认定深入院校从根源上保障了历史教师的质量。在美国,申请者完成认定程序后既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了丰厚的教学经验。

四、证书有效期及更新比较

随着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及更新的改革也逐步展开,证书终身有效制已被打破,山西、山东已在试行五年一注册。根据已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规定,首次申请注册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担任历史教学任务且拥有历史教师资格证;已被聘用为中学在编在岗教师;符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美国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证书目前的有效期为10年,证书持有者应在证书到期前更新。更新申请人应提交若干材料用于审核,称为专业成长简述(Profile of Professional Growth,简称PPG),这些材料包括:1.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经历方面的相关材料,包含历史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情况;2.10分钟的课堂教学录像及相应的书面材料;3.6分钟与同事或学生合作教学的录像;4.陈述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遇困难及未来成长计划的书面材料[5]。材料提交后由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进行评估并得出予以更新或不予更新的结论。州历史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长短不一,也已废除永久有效制。其更新主要体现在获取高级证书上,新任历史教师获得初任证书后,需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进修来获取高级证书。

中美两国历史教师资格证更新各有特点。美国的更新方式比较多样,如各州通过将初级证书升级为高级证书来实现更新,国家历史教师资格证书则是通过评估提交的材料进行更新。而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证注册的条件明确,有利于推动资格证的更新。

五、对我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改革的启示

1.提高准入标准,确保基本素质

学位层次的不同代表着知识量的不同和基本技能的差异。所以,我国应适度提高历史教师资格认定的学位要求,以学士学位为最低要求,在条件成熟地区试行。应历史学科特殊性的要求,历史教师既要有教育知识与教学技能还需储备充足的历史知识,不确定或错误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教学有害无利。因此,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还应要求历史学专业背景并选修规定课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或者要求教育学专业背景并选修规定课时的历史学课程。

2.重视历史教学实习,保证教学技能

在美国,历史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者通过考试后还须参加约1年的教学实习,并在实习期间参加历史教师发展培训活动,考核合格才可获得历史教师资格证。而在我国,申请者只要通过笔试和面试即可获得历史教师资格证书,对申请者的实习情况无要求。这虽有利于吸纳人才,却不利于历史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应重视历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一方面要求申请者在通过考试后参加规定时间的带薪实习;另一方面,建立历史教师入职培训体系,加强历史教师入职培训。

3.吸纳专业组织参与,规范师范类院校

我国虽不像美国那样对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有不同的标准,但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吸引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等独立的非盈利、非政府专业组织参与历史教师资格认定。让专业团体承担部分鉴定和评估历史教师、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这样既能减少单一认定机构所带来的缺陷,又能从专业角度提高历史教师水平。此外,师范类院校是培养历史教师的主要机构,历史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理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估,将不合格者淘汰。

4.命制多样化试题,明确注册形式

美国实施试题多样化值得我们学习。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水平差距较大,全国一份试卷的考试形式容易脱离地方,产生不公平现象。我们应组织专业团体命制不同种类的试题,由地方自由选择使用,这样既能顾及地方自主,确保公正公平,又能保证命题的质量。

另外,明确的注册形式有利于注册制度的健全发展,而新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对注册的形式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建议历史教师资格证注册借鉴美国采取提交材料进行评估的形式,既减轻教师负担又反映教学情况。建议提交的材料包括:对继续教育内容掌握情况的陈述;20分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录像及教案、反思等书面材料;已批改的学生作业;陈述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遇困境、解决方案及专业发展计划的材料。材料提交后由认定机构组织专家评估,评估合格予以注册。

————————

参考文献

[1]综合素质(中学)[EB/OL].http://www.ntce.cn/a/kaoshitongzhi/

bishibiaozhun/.

[2]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EB/OL].http://www.ntce.cn/a/kaoshitong

zhi/bishibiaozhun/.

[3]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大纲(试行)[EB/OL].http://www.ntce.cn/a/kaoshitongzhi/mianshibiaozhun/.

[4]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1(5).

[5] Renewalata Glance[EB/OL].http://www.nbpts.org/sites/default/

files/documents/Candidate-Center/2012_Renewal_at_a_Glance_

083112.pdf.

[作者:王朝(1990-),女,山西临县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 孙晓雯】

作者:王朝

秘书的品德分析论文 篇3:

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摘 要:分析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多、学时安排少;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与学生培养的需要,根据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改革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农业院校 分析化学 课程建设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畜牧大省,粮食产量和家畜养殖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河南省依据资源优势提出“农业强省”发展战略,农业在振兴中原和实现国家中部崛起发展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科学是世纪发展的结构重心,与之相关的农业分析化学在现代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农业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1913年河南农业大学的前身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成立,就开设了分析化学课程,已有百年历史。分析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操作实施及其在今后专业课和实际工作科研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80年至1990年期间,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和学时不尽相同(80~110学时);2002年至今,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不同阶段,均为全校统考,实行考教分离,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采用外省兄弟院校试题,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考试;90年代后期采取中南六省统考,我校均取得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我们申报了“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研究、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农业院校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教学研究项目,并获得省教委和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的批准。通过我们多年的教学改革的探讨、实践,使分析化学课程的教与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 教学团队建设

1.1 年轻教师培养措施

年轻教师是分析化学教学的主力,也是发展希望。对于中青年教师,课程组高标准、严要求,每人都制定有科学、详细的培养提高计划,从听课、指导实验、实习做起。课程组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课程组青年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全面提高了分析化学课的教学质量。

(1)抓好岗前培训:为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自己的教师角色,本课程组抓上岗教育,请老教师和学校的督導员为他们做报告,牢固确立了青年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思想,不断增强素质,提高教学能力。

(2)传帮带:通过传帮带,尽快地使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将老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对教材内容把握,对教学的环节控制等等经验,通过多种方式传授给年轻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充分发展年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分析化学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分析化学教学的发展。

(3)建立青年教师课程质量评估制度:学院经常对青年教师的上课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每学期组织青年讲课大奖赛;课程组还经常组织教师听课,并及时把听课意见反馈给青年教师促进其讲课水平的尽快提高;课程组始终把站稳讲台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基本任务,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搞好教学工做的自信心。

(4)师德培养:为保证青年教师以良好的师德走上讲台,本课程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坚持组织他们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他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5)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就课程的一些热点、难点、重点进行集体备课,联合攻关;每周二下午进行业务学习,教师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了青年教师的知识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6)采取多元化培养模式: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和学院制订了许多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多方位进修提高。如攻读学位、作访问学者、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参加计算机培训、实验人员技能培训等;为提高课程组的学历水平,学院要求新进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1.2 培养效果

由于培养计划明确,措施得当,经过几年的培养,课程组的青年教师的思想品德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既过了教学关,又过了科研关,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教学水平大幅提升:青年教师不仅担任了分析化学主讲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普通化学、大学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近年来,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中,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2)青年教师学历水平大幅度提高:本课程组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其中1人到清华大学作访问学者,1人到北京大学进修,1人到浙江大学进修,2人在工作的同时获得博士学位,4人在工作的同时获得硕士学位,3人已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工作,这极大的提高了该课程的实力。

(3)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青年教师进取心十分强烈,表现突出,成绩显著,青年教师先后获得过校、院先进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4)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组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被SCI收录80多篇,参加了多项省部级、厅级教研和科研课题,参加了13本教材或著作的编写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5)课程组实力显著增强:课程组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3人获河南农业大学“教学优秀奖”,2人获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教风学风先进个人”,1人在河南农业大学首届青年教职工英语演讲赛中获一等奖,1人在河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二等奖,1人在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3人获优胜奖,其中1人被评为校十佳师德标兵,1人被评为校巾帼标兵,1人被评为校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理学院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理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 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2.1 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上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也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争取编写出适合我校分析化学教学需要,同时适应分析化学课程本身发展、针对性强,实用、严谨、科学的分析化学教材。现在我们已成功的申请了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近五年来,我们编写了近十本“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方面的教材,其中一本获省优秀著作奖,一本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两本农业部的十五规划教材,两本教育部的规划教材,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申请的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我们要争取编写出适合我校分析化学教学需要,同时适应分析化学课程本身发展、针对性强,实用、严谨、科学的分析化学教材。

2.2 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适应农业科学和分析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教材内容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农、林、水各专业特点,采用新的构架体系和新的内容组织方法,着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努力反映分析化学学科内容的新进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并适当增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能源与材料、绿色化学等现代的、实用的、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体系新。面向21世纪农业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对分析化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我省省情,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内容,所以“新”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在讲授经典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各种方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适当介绍分析化学的一些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较新的分析仪器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发展的动态和应用前景。

(2)紧密结合农林牧实际。我校为农业院校,分析化学是农科各专业的基础课,因此我们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结合农、林、牧等各专业特点及其生产、科研的需要,将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到各专业的实际之中,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对于各专业的重要性。如,水果的苦痘病、水心病、腐烂病及裂果,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家们借助了分析化学这双“眼睛”,认清了水果内部微观世界的秘密。原来这些病和果实内钙营养失调有关,缺钙则破坏细胞膜,引起腐烂等病害,这些情况已为超微结构分析所证实,由此可见,分析化学在农林牧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为适应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和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反映最新科技进步与发展动态,增加新的科技信息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讲课和教材的编写中有意增加了仪器分析、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等内容,还根据农业研究的实际需要,增加有关分离方法等内容,重点讨论农业试样的采集、分离及提纯。

3 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改革

3.1 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购买了荧光、红外、紫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加强了经典分析化学的实验仪器设备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实验在培养学生全面化学素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时间、经费等问题,损失的首先是实践课教学,针对此问题,我们通过优化和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了微型化实验内容,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的化学仪器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它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而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节省试剂、减少污染、缩短实验时间、安全度高、节约经费等优点。

3.2 尝试开放性化学实验

建设化学开放实验室,让学有余力和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完成各种实验。该项工作的前期准备已经完成。这种开放性化学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 校、院两级大力支持分析化学课程建设

学院大力支持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院领导班子多次开会讨论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明确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亲自抓,院教学干事和教学秘书配合实施,为我分析化学课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课程组先后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科等课程组的老师一起讨论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体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课程组老师学生评教综合得分全部在90分以上,课程组多人次获校教学考核优秀,和年终考核优秀。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化学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全国率先将一些现代分析化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高等农林院校的课堂和实验室,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实验员的工作质量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对分析化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普遍反映学完分析化学后知识面拓宽了,对分析化学知识的前沿有了更多的了解。

面向新世纪化学课程,适应高等农林院校对本科生人才化学素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及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把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基础课建设成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的教学管理,与时俱进的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华山.分析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课程开放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3):54-56.

[2] 刘晓琴,唐洁.高职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5):198-199.

[3] 姜国玉.高师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40-141.

[4] 莫德清,肖文香.高等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3):54-56.

作者:范彩玲 周映霞 张海燕 崔淑敏 李伟

上一篇:租房合同书(精选2篇)下一篇:劳务承包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