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是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两者的结合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育创新思维能力人的一切创造行为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机能的直接反映。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维能力创新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思维能力创新教育论文 篇1:

创新教育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应适当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积极动手、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创新;学生;能力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能力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学生运用新知识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身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教师唯有掌握学生的思维规律,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郑振香

思维能力创新教育论文 篇2:

论信息技术与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是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两者的结合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育 创新思维 能力

人的一切创造行为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机能的直接反映。创新思维是开拓人类未知领域的思维,具体到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发现新知识,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探求并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之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所研究的數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就是数学教育创新的一大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脑思维,是改进数学教学的强大平台。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比较多地注重把知识积累放在首位。特别是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本身具有的大量重复及复杂数据处理的枯燥性以及许多数学内容的抽象性等特征,往往阻碍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借助信息技术作用于数学教学,就能够把过去数学教学过程中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太好的事情(比如错综复杂的数据整理,抽象知识的具体呈现等)做好。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决策、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

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的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中学生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脑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机能不断进行复杂的分化,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的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为形成联想、概括、抽象思维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于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但还有待发展,尤其是发散思维中的独创性表现不很成熟,水平也不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迅速,逐步趋于优势地位,但没有达到成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热点。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其中含有许多的实验成份,它又是其它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正如马克思所说:“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有许多价值非凡的创新思维的素材,从中可以提炼出供人们学习、借鉴、能够提高人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原理和原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前所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脑的思维。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可以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借助信息技术这一重要工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用来创设情景,在函数观点下进行错综复杂的数据处理,把抽象问题直观化;还可以展示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和科学研究过程,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多种机能促进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训练学生使用全脑学习,进而形成多层面多层次的感知。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个体从事创新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得到培养。因此,开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思维从问题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作为思维的起点,从问题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去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类问题,也就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对已形成的解题方案与见解,还要深思熟虑地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此基础上,放开学生的思维的求异性,这就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开始。我们要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开展探求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心理因素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行为转变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发展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检测评价的研究等等。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不同层次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知识方法进行适度的延伸和拓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教师、学生、教学、教材及信息技术等几个要素,运用科学的方法探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规律;运用观察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效果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观察,获得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用以检验研究假设和结论,并及时调整教学研究;通过调查表、问卷、访谈、收集信息资料,修改并完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有力地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作者:吴江滨

思维能力创新教育论文 篇3:

以创新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也已成为政府必须做出的决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夯实基础,用创新来促进创业,用创业来扩展就业岗位。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一)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

国家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诸多优惠措施,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无息贷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税收优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技术培训。这些优惠措施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确保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技术、有资金,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也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课程,引导大学生创业。但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专业教育中所占比率依旧较低。部分高校只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缺少考核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效的措施。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置和科学实践也已经逐渐完善,不过仍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未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创业教育工作方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多数大学生创业意识差,只期待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很难将自己创业的想法付诸行动,对创业的可行性研究不到位。大学生创业教育往往与实际需要脱节,部分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因为对该行业没有深刻了解,导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而面对困难又存在畏难情绪,很容易半途而废。多数大學生创业知识储备不足,对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多,不能综合现有的条件去分析自身的优势,缺乏创业的理论素养。很多大学生创业经营理念淡薄,未看到创业的长期性、艰巨性,认为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就可以了,且没有储备企业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知识,不能精细化地管理企业,造成企业不能实现长久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创业前期认识不足,过于理想化

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坚持时间不长的现象,因为在商海中角逐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法律知识,而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加之在创业过程中对社会认识不足,忽略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创业中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面对困难容易退缩。

(二)创业时间投入不够

大学生原本就面临着繁重的学业,还要抽出时间去创业,而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大学生往往创业潜力很大,但实干不足,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不能从大局出发去筹划,很难在高校开展的创业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到学业和创业的完美兼顾。

(三)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不完善

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技术和资金上的帮助,但是对创业中出现的困难,很多部门不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并且还有一些政策只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初期,对大学生创业中后期的帮扶不够,不能够很好地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保障。

(四)大学生创业创新性不足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因为对市场需求的定位不准确,不能对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只考虑创业想法的新颖、别致,却没有考虑这样的想法能否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有的大学生在创业中脱离实际,缺乏毅力,在创业初期都能够意识到创新在创业中的重大意义,可在创业的中后期,很难做到创新。

三、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创业重要的前提,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创新教育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高校应把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充分结合,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学生创业成功奠定基础。

(一)创新教育的现状

1.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是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的动力,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动力。高校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拓宽大学生创业的范围。高校的创新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应提升就业辅导的水平,着力解决当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新的目的就是在对未知的世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措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勇于改变现状,抛弃老旧的观念,激发大学生创造的潜能。

2.创新教育的现状

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重视,在提倡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一系列战略之中,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全面发展,因而很难培养创新能力。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充分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令高校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二)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主要力量,应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思考的能力,给予能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措施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创业离不开创新,但创业又是创新能力的验金石。创业的成功与否与创新能力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1.創新教育是创业的启蒙

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三种条件分别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和好奇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寻求多种措施去解决问题。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成为独立、具有发散思维的人。

2.创新教育有利于实践创业教育

创新教育的实效最终还是要在创业教育中实践,并在创业过程中检验。高校应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热情。高校在创业指导培训中要引导在校大学生将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助其实现创业梦想。

3.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思维模式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改革,已逐渐由应试教育、输入教育向素质教育改进。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其遇到困难时能够开拓思路,寻求解决困难的措施,并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一套自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高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高校根据社会所需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具的高端人才,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实践体系,提高培养学生的标准。通过系统的创新思维教学、创业教育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

高校培养的对象是所有在校大学生,高校应该让学生明白创新是每一个在校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一个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所具备的竞争力。高校通过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能提高学生今后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教育的实现必须要有先进教育理念做指导。

(二)创新培养模式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教育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高校应该增加在创新教育教学中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将实践教育和创新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指导。

(三)创新与创业结合,提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高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以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有实践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和创业结合,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要构建强大的理论体系作为学生创业的基石;要注重对学生创业心理的引导和疏导,并聘请专家针对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进行讲解,聘请优秀企业家深入高校做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对学生创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高校应给予提醒,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错。

五、结语

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向社会输送品质可靠、技术过硬的高端人才。在高校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拓宽今后的人生道路,提高大学毕业生多方面的适应性。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是高校应该进行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唐丽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河南理工学院院报,2017(6):76-77.

[2]高健源.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创业转型与就业效应[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孙沛娜

上一篇:教师个人培训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函授毕业生自我鉴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