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如果学生能够实现自主管理,这无疑是对学生行为习惯最成功的教育,更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篇1:

我院学生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随着青海大学步入“211工程”建设的行列,为有效提升财经学院办学实力,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管理工作,在新形势条件下,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内容、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服务,通过教育、管理、服务等渠道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心理等非智力因素,使大学生不仅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加快青海大学“211工程”建设的进程中,开创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势在必行。

下面就我院今后的学生工作谈几点个人的见解,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树立全新的学生工作理念

理念更新历来都是任何改革创新的先导。要想改革创新学生工作,首先应当更新学生工作理念,学生工作理念是对学生和学生工作的系统看法,学生工作理念对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制约和指导作用。要改进和创新学生工作,就必须更新学生工作理念。因此,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应当树立起“以人为本、教育优先、强化管理、服务学生”的全新学生工作理念,将学生工作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精湛的业务素质、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德才兼备、情智并重、体艺皆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理念上,我们应当实现如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1、在对学生角色的认识上,实现由单一的角色认识向多重角色认识转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既是学生,又是公民。作为学生,学校对其有教育、管理的义务;作为公民,学校对其有平等对待、尊重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义务。

2、在对学生与学校关系的认识上,实现由单一的学缘关系向既有学缘关系同时又有法律关系、消费服务关系等多重关系转变。作为学缘关系,学校具有育人的权利和义务。而作为法律关系,学校既具有依法治校的职责,同时又具有依法行权、接受监督的义务。作为消费关系,学校有向学生提供良好服务的义务。学生既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产品”,又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因此,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思想,将教育和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咨询和指导。

3、在对学生工作的性质的认识上,由控制性工作向发展性工作转变。控制性学生工作,即以各种方法和手段达到学生不出事,不闹事之目的;而发展性学生工作,是指以确立和围绕开发性目标为主旨的学生工作思路和格局。发展性学生工作的含义有两层:一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辅助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好自身发展的问题,以拓展学生的素质;二是用发展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学生工作的改革、创新和方向问题。

4、在对学生工作的功能的认识上,由单一性功能向多种功能并存、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转变。学生工作具有教育、管理、服务、开发、示范等多种功能。目前,我们只注重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而没有注重发挥开发和示范的功能。今后在这方面必须加强和改进。

5、在对工作的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上,由把学生仅仅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向教育管理的主体转变。也就是说,学生既是我们教育管理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离开学生的参与和支持,将会寸步难行。

6、在对学生工作者角色的认识上,实现由单一的角色认识向多重角色认识转变。学生工作者既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成才发展的教育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学生工作者具有多重角色,应当成为学生政治进步的向导、专业学习的良师、能力培养的教练、日常生活的朋友、道德修养的楷模。

二、确立明确的学生工作思路

1、坚持一个宗旨。即坚持诚心诚意为学生成才发展服务这个宗旨。在学生工作的功能定位上,我们应当由单一的教育或管理功能向教育、管理、服务、开发、示范等多种功能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转变;在思想观念上,应当牢固树立以生为本观念和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实践上,应当善谋利生之策,多办利生之事;在工作作风上,应当求真务实;在权力运行上,应坚持正确行使,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廉洁自律。总之,要求学生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最广大的青年学生着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工作落脚点置于育人的根本任务上,全面塑造和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复合型人才。

2、狠抓两个重点。一是抓好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即把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纪律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和自觉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懂得如何做人。二是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最大诉求,学风建设既是学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如何加强学风建设?主要的途径和措施有:一是要抓好专业思想的巩固和引导;二是要抓好学习内动力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三是要抓好学习制度的建立和学习纪律的检查与维护;四是要抓好学习方法的辅导、交流与提高;五是要抓好学习氛围、学术氛围和考研、考证氛围的营造;六是要抓好科研科技学术活动的组织;七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学风建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学科知识竞赛获奖率等作为学风建设的切入点。

3、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的力度,使之形成合力,共同为开展学生工作服务。

4、指导两个学生组织。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真正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5、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 二是治学能力;三是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四是择业竞争能力。

6、突破五个难点和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突破五个难点,即:一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四是如何做好帮困助学工作;五是如何调适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深入上下功夫,也就是要牢固树立精心施教和因人施教意识,加大个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力度,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二是在求实上下功夫,也就是牢固树立求真务实与质量意识,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工作成效的显示度;三是在特色上下功夫,也就是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系专业特点的最佳结合,形成学院和各系学生工作的特色与强项,打造学生工作的品牌;四是在创新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学生工作观念,努力创新学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创造学生工作新业绩;五是在科学化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学生工作者队伍要努力探索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的规律,研究、构建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善于运用和创新工作载体

学生工作的载体是指开展学生工作所借助的各种形式,包括活动、文化、管理、传播媒介等。今后,我们利用如下载体来开展学生工作:

1、以讲坛为载体。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开设讲座来活跃校园的学术气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2、以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定期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比赛,如通过举办“会计知识大赛”、“校园点钞大赛”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和资助学生参加科研和科技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e路通”杯网络应用作品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科技能力。

4、以就业创业技能训练为载体。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利于培养提高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推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培养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5、以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遵循专业性、自愿性、兴趣爱好同一性等原则建立各种学生文化团体,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增进身心健康,锻炼和培养各种能力。

6、以创优、共建和义务服务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优良学风班”创建,评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寝室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校园环境的优化,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务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精神。

7、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8、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建设和完善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立和健全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拓展德育和素质教育的空间和阵地。

四、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學生工作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结构,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也涉及多层面、多角度的问题。今后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1、在工作的思维方式上,由封闭型的思维方式向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转变。要改变传统学生工作“堵”和“补”的模式,转向“提前教育”模式,积极创新,拓宽工作领域和渠道,进行科学预测,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工作规律,制订详实的教育工作计划,实现学生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防患于未然,避免一切不良现象的发生。这种工作方法适合人们思想发展规律,尤其适合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的特点。

2、在工作方法的采用上,由经验型工作方法向科学型工作方法转变。

3、在工作姿态上,由单向说教型向平等交流型转变。传统的单向说教型教育方法用训诫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信息由工作主体向工作客体单向流动,工作主体不关注工作客体的信息反馈。这种方法容易招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而平等交流型教育方法是工作主体和客体地位平等,工作主体用平等探讨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工作过程中信息是双向流动的,工作主体十分重视工作客体的信息反馈。这种方法满足了工作客体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工作客体参与、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4、在管理的依据上,由依据校、院规范性文件为主向依据法律规范性文件为主转变。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教育法制的发展和完善,高校管理,其中也包括学生管理,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规范。

5、在教育的模式上,由重视共性教育向共性与个性教育并举转变。要善于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强化个性教育。

6、在工作的支撑点上,由主要依靠权力因素向非权力因素转变。所谓非权力因素主要是指采用平等对话、感情交流、人格魅力等方式和方法来感化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在学生工作过程中,要发挥非权力因素的作用,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有“三心”,即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精心( 精心施教) ;二是要做到“三公”,即处理学生事务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如“国家奖学金”等高额奖项,我们将从下学期开始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三是开展工作要“三用”,即用心、用情、用智。

7、在工作态势上,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要善于结合本单位、本年级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和上级的决定、指示及要求。要主动“出击”,不要被动“防御”,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8、在信息传播手段上,由单纯运用传统信息传播手段向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工作者不仅应当善于运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来开展工作,而且应当善于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善于运用互联网传播信息和开展工作。

9、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由单纯利用一种教育资源向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转变。开展学生工作,不能仅靠学生工作者孤军奋战,必须善于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要善于争取行政和专业教师对学生工作的支持,努力形成主阵地灌输、多渠道渗透、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力争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0、在工作效率上,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变。这就是说,学生工作也必须讲究效率,讲究投入与产出之比。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学会科学运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避免事倍功半,务求事半功倍。

总之,在学生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祁院长一再强调的“细节、状态、责任、效率”的工作方针。要注重工作细节,调整工作状态,多担当责任,加强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紧跟“211工程”建设的步伐,走出一条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安守森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篇2:

农村寄宿中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如果学生能够实现自主管理,这无疑是对学生行为习惯最成功的教育,更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其实,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好“导演”和“编剧”的角色,对“剧本”的设计,应该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用耐心、爱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管理,教师及班主任是这个“剧本”的主持者和组织者,也是培养本班学生进行创新、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顶层设计者,帮助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上述,本文中就农村寄宿中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自主管理;培养策略

从教育方面来说,寄宿制使课上课下的教育紧密衔接、不脱节;从家庭管理方面来说,寄宿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家长,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农活和副业发展。但寄宿制也有不足的一面,由于学生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管理上留有空白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管理中、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质和思想等,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1实施农村中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1.1农村中小学生自主管理符合现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方面,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已经开始成熟,因而他们的思想已趋于成熟,且表现欲强,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倡导实行自主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学角度来说,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初中学生往往很在乎同班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另外,如果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将会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因为通过自我管理,就能让这些朝气蓬勃的初中学生感受到主人翁的意识,也会促进他们的创新意识。

1.2农村中小学生实行自主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行农村学生自主化管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能力。从目前农村中小学现状来看,有一大部分学生思想散慢,行为养成习惯不好且自制能力差,这种孩子里,单亲留守儿童居多,因而,必须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革新,最终达到自我更新,为培养祖国现代化的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

2农村寄宿中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2.1健全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

以先进促成长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较多,爷爷奶奶缺少教育管理能力,学生在校生活时间相对较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内容包括饮食、住宿、学习、卫生、早操、课外活动、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学生管理有章可循、有责可究的运行机制。依据规章制度每一天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每一周评选奖励在饮食、住宿、学习、卫生、早操、课外活动、安全等方面的先进,以先进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成长。

2.2加强德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

要改变学生,提升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首先要从学生的自我认识入手,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教师要从德育入手,从学生思想入手,加强学生认识,再帮助学生完善自己,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2.3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不断提升

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都是一些习惯、认识、思想上的小问题。比如,不会合理利用时间、上下楼梯推搡拥挤、不按时午休、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团结同学等。这些虽然都是小问题,但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基本在学校,教师如果对他们这些小问题、小错误放任不管,对寄学生素养的提升,思想、行为的改变以及以后发展都很不利。所以,在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中,教师既要周到、全面地积极关注,也要从细节入手,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管好自己,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好基础,为学校的发展做好铺垫。

2.4让班级中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和工作

在通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和大量的班主任交流过,很多班主任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即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其实这样的工作方式是不对的,是不健全的。如果想要把一个班级管理成生机盎然的模样,大量的工作需要学生亲自来做,尽量让班上的每一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样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自主化管理的模式。这个思维意识的培养,责任在于班主任,班主任必须要全局统筹,班中的每个学生集体参与,规章制度由学生和班主任一起讨论,每一条规章制度是需要班上的学生集体表决通过的,因为这样建立起来的班级制度,不但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学生也愿意遵守。在班干部的人选方面,可实行竞选制,每两周或者三周举行一次竞选,可连续任职两届,每次当选需百分之八十的票通过才可。每个班干部应该接受学员的监督,假如超过半数学生不同意某位同學继续当班干部,这位班干部就应该向班主任提出辞职,待班主任和班委会充分交流沟通后,才可决定这种班级工作制度,这样会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化管理的能力。

3结束语:

寄宿学校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仅靠学校、教师单方面的力量远远不够。所以,在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有意识地从细节入手,从学生的认识入手,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保证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为学生创造更好学习、生活环境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莎,王晓东.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开展[J].好日子,2021(14):1.

作者:郑晓宁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篇3:

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及培养研究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的管理模式逐渐从“他律”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步走向“自律”的自我管理模式。本文在明确大学生自我管理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阐述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管理 分析 研究

伴随社会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成长,他们对自我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自我管理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对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发展个性,开发创造力。但当前大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和实施还不足,需要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内涵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都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文明提升的高度。在众多能力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其发展的高度和速度。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1.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定义。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对自己思想行为的支配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调节。[1]

2.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从宏观角度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大学生对自身的管理和大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大学生对自身进行管理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包括对学习的管理、生活的管理和自我提升的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大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课程选择、学习规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人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对生活的自我管理包括健康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和宿舍管理等方面。自我提升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大学生对自我提升的管理体现在职业规划和人际交往中。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待人真诚,树立团队意识,在交往中提升自己的品格和素质。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标志,当前大学生对学校事务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主人翁”意识、社团参与和规章制度的制订上。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关系

1.大学生自我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相互依赖。离开学校管理,自我管理实际上是放任自流,导致无政府主义;相反,没有自我管理,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学生管理存在。学校管理就是组织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体现,学生群众组织、社团等与学校党团行政部门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他们的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贯彻着学校管理的内容和意图。

2.大学生自我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相互转化。学生在接受管理时,是管理的客体,而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又是管理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个体自我管理,一方面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校管理的统一要求,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并接受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个体自我管理的正确方向,使之健康地进行;另一方面,要对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决定和管理人员的言行进行监督,并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因此,学校管理可以促进自我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化,自我管理可以丰富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日趋完善。[2]

3.大学生自我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管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自我管理是内在的要求,本身是一对矛盾。但是,无论学校管理还是自我管理,它们体现的根本利益和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使其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成为自觉服从的一种习惯。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1.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调查

为了掌握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我们在大学生中进行调查,同时对部分辅导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其目的在于真实反映大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态度和想法,找到切实可行的自我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为学校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理论的发展。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是否具有自我管理的愿望”“对目前的管理现状有何看法”“对自我管理是怎样理解的”“是否希望接受自我管理”“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并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来进行自我管理”“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自我管理”,等等。

调查选择的对象为广州五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问卷调查为无记名方式,问卷包括28个题目,其中27个题目为自选题,1个为开放式问题。共发放调查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回收有效率为97.7%。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总体来说性别、年级、来自的家庭背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没有显著影响,几乎99%的被调查者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持肯定态度,83.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高校采取了相应措施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视。但仍有38.1%的被调查者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学习动力,遇到问题依靠家长和老师解决。从宏观角度来看,近五成被调查者自我管理能力呈不同程度缺失状态,有待提升。

具体来看,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上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自理能力差、时间安排不合理、经济支配过于盲目、网络应用不当、心理问题难以调适、职业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表现出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

2.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成因分析。造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教育理念上以服从、灌输教育为主,缺乏独立人格教育;二是教育模式上重视文化教育,轻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管理上以管理者为中心,以“管为主”;四是家庭教育上溺爱包办,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命令、控制多于沟通。

四、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问题日益显现。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1.更新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绝大多数的人都认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意义,那么是不是赞同就意味着愿意投身其中呢?然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重,以管理为本位”而设计的,这种师生关系具有典型的“支配与从属”不对称性特征,学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对象,这在观念和事实上已经将学生预设为:学生总是有问题的,需要在思想和行为上进行纠偏和矫正。学校管理者对大学生因为不放心而不能放手,因此,大学生自我管理缺乏经常性的锻炼和有效的指导,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作为学校管理者,保护并引导他们自我管理,广开渠道,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和提高,才是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办学理念的关键所在。

2.强化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除了要学生工作管理者放权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有自主管理意识,从“被动服从管理”到“主动自主管理”,依靠学生自身力量推动这项工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去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如何共处,培养自己的自主生活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要真正把自己看成学校的主体,履行主人翁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自我约束能力就是自我反省与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反馈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并能根据目标的要求及时做出调整。自我约束力是靠后天习得的,不是与生俱来的,缺少它将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学校里的规章制度是来自外部的约束和监督,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表面,不是发自内心对其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大学生在行为举止上就会对规章制度和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在没有外力教育和监督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就有可能失控。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自觉和自愿,外界的规章制度才能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规章制度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从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也不可或缺,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我们提倡大学生自我管理,但决不能对学生没有一点约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无章可循。并且,对于那些不能自律的同学,还要用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的准绳,如果一个组织缺少了健全的体制,这个组织就如一个思维健全的人缺胳膊少腿一样,也不可能健康发展。规章制度的作用,在于明确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做成什么样。

5.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在这里说的学生组织是大学里的正式团体,是由学校批准,并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独立运行的组织,例如学生会、共青团组织等。学生组织之所以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主动承担一定工作,积极组织有益的活动,是因为学生组织的成员具有一定特征。首先,学生组织的成员一般都通过竞聘产生。通过竞选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一般都是综合素质较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的同学能够以身作则,首先能做好个体的自我管理。其次,学生组织代表的是广大学生的利益,学校方面也给学生组织很大支持。学校除了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外,在财力上也应给予一定的支助;同时学校还下放一定权利给学生组织,保证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组织利用这些权利,对广大的学生从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进行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第三,学生组织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学生组织对师生的沟通起到桥梁作用。学生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学生,他们来自于广大的学生中间,生活在学生中间,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最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对如何做好大学生自我管理最有发言权,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骨干,是学校和教师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

6.制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激励机制。对高素质的人来说,激励远比惩罚见效得多。激励可以使做得好的学生得到鼓励,可以鞭策做得不够到位的学生。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上,高校要制定和创新激励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一直把学习成绩作为奖罚学生的依据,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定。在今天提倡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社会,学习成绩已经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计量器,所以,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制定多方面的标准。大学生自我管理也是大学生素质的一方面体现,也可以说是其他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激励机制的制定确实非常必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激励可以对行为起到强化作用。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别人重视的时候,他才有继续做下去的信念。高校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行为的肯定是对他们的莫大鼓舞,可以激起大学生把自我管理这种行为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激励可以促进竞争,竞争可以促进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争做自我管理模范的时候,其结果就是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3]

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后,就要靠学生干部来执行。因此选拔、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精明强干、有威信、有凝聚力、号召力的干部队伍是实施大学生自主管理必不可少的,学生干部能够正确传递管理工作信息,反馈同学意见和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能够保证管理制度的顺利贯彻和落实。

2.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要有个“度”的把握。由于大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和经验、相关技能,大学生自我管理有许多局限性,大学生自我管理不可能是完全的自我管理,只能是在最大程度上引导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只是为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思路、探索方法。此外,大学生自我管理也要有个“度”的限制,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引起混乱,“过度的民主不一定更好”。在保证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的同时不妨碍高校的正常管理,其实是个很难把握的尺度,这需要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冯锦敏.新时期高校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2012(6).

[2]初青松.辅导员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8).

[3]黎鸿雁.大学生自我管理实施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4).

责任编辑 马永义

作者:刘洁

上一篇:民政局纠风工作总结下一篇:工科研究生的数理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