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环保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保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之一的生物学科,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引起初中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地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环保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环保教学论文 篇1: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摘 要: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每一个中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生物 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人类以高度责任心做出持续努力。为此,我国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环境教育是落实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重要形式。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环境教育,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强化环保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1.普及教育和社会的需要。初中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从普遍性角度考虑,对初中生进行基本道德、基本素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是社会的需要。环境保护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与积极主动参与,每个公民依法都应当完成初中阶段学习。因此,初中阶段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环境意识和良好素质的一代新人的关键。

2.初中生物教學的特殊性。生物教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环境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联系。初中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后,通过生物课程学习,开始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因此,可从知识结构内容上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以生态学为基础,了解生物多样性,了解生态平衡,了解生物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现实情况的差距。目前,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特别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社会对环保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有关统计资料和实际调查不难看出,作为祖国未来的初中生群体,他们对环境问题中的人口过剩、环境污染等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科学认识,环境意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对国家的重大环保政策还不够了解。因而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和环保教育,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使其与现代环境教育相适应。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实践

1.对生物教师进行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环境教育成败常常取决于教师。目前我国中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还比较淡薄,普遍缺乏环境教育专门知识,对所有教师开展环境教育培训的成本太高且成效不大。根据目前我国中学师资力量及教材内容设置情况,可以考虑由生物教师承担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对生物教师进行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包括职前教师环境教育培训和在职教师环境教育培训,从而在中学中培养一批拥有较高水平的环境教师队伍,这是环境教育成功的关键。

2.挖掘环保内容,搞好课堂渗透。初中生物教材有些内容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较零散,怎样把这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关键是教师如何合理地挖掘教材、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再以适当形式传递给学生。如“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一模块部分的教学,在介绍“生物多样性”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列举大量有关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结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模块部分教学,可以直观方式向学生呈现我国大约已有200多种植物灭绝,现在约有4600种植物和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而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已达153万平方公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现状,使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结合“健康的生活—健康及其条件”模块部分教学,介绍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环境教育渗透时要注意:(1)找准环境教育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2)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环境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

3.积极开展生物知识与环境保护的竞赛活动。心理研究证明,当学生处在竞争活动中时,就会激起较强的好胜心和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开展一些生物知识竞赛活动。在竞赛知识内容里融入环境保护知识,这样在强化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环保意识的熏陶,同时他们会为了取得竞赛的胜利而不断努力学习更多环保知识。另外,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进一步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在竞赛结果后颁发一些有意义的小奖品,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奖励,也可以把获奖情况和积极参与者的情况在学校公示栏或者光荣榜上公开展示表扬,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4.付诸行动,体验保护环境成效。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亲自参与保护环境取得的成效和成就感。教师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社区、街道、河边亲手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义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情况,同时感受到作为“环保志愿者”受到人们赞扬的喜悦。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出版墙报,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特殊的节日举行专题讲座等。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广度和深度还应大大扩展,加强“环教”课外活动开展和环保知识宣传,直至全民参与,是最理想的前景。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应该对广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及环境科学知识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义务感。这对人类生存、对社会发展而言,价值无法估量。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环境教育是既系统又跨学科的综合课,要运用到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因此,课程改革中,生物教师应积极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为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浩荫.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

[2]杨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科学咨询,2010. 29.

[3]龙步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及其法制教育.现代阅读,2013.5.

作者:杨黎宾

初中生物环保教学论文 篇2: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摘要】随着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保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之一的生物学科,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引起初中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地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教育 实施方法

环境保护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而环保教育是做好环境保护的根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都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资源优势,切实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就环保教育的渗透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立足生物课堂教学,加强环保教育的渗透

环境保护问题是初中生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环保部教育的渗透,长期以往,就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生物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内容,应该将这些题材作为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行利用。例如苏科版教材中《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7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8年级上册),都是进行环保教育的资源。二是有效整合课外环保教育资源。有的教材中缺乏环保教育的实例,而且篇幅短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挖掘课文环保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引入从网上、书籍、报刊上获得的环保教育资源,并将其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内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以弥补教材资源的局限性,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苏科版8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例子,如乱扔生活垃圾,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工厂乱排放污水、废水等。其中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是树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导致大批的森林被砍伐,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提供清新氧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大气环境的重要功能,森林一旦被破坏,就会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发展泥石流等恶劣性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教学青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青蛙的捕食能力,让学生明白青蛙在扑食害虫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做到不捕杀或食用青蛙。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将做实验所用的青蛙完好地放回大自然,以此让学生受到保护青蛙、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

《初中生物新课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生物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一是充分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展示出来,还可以将环保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创设的良好情境中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二是分组合作,开展生物学习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有关野生动物时,教师可以将动物世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喜爱和保护之情。然后,再播放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运用生物链的相关知识去认识这些行为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践行环保教育理念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文实践活动。为了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余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地观察,对学校的受污染情况和环境绿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等,指出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开展生物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社区中调查环境受污染情况、植树造林情况,写成调查报告。三是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报、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例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12日“植树节”、4月2日“世界地球日”,这样不仅能弥补单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例如,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利用板报、墙报、小册子、手抄报以及网络等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让他们懂得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倡导每个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在每学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针对环境所包含的范围,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可行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将环保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加以落实,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立足生物课堂教学,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践行环保教育理念,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潘明慧.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9,(03)

[2]杨大琼.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

[3]李俊梅.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4]陈辅云.生物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0,(Z1)

作者:李晓静

初中生物环保教学论文 篇3: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尝试

摘要:环境保护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中学生加强环保教育十分必要。生物学科和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物学教師结合教材加强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渠道有:课堂抓渗透、课外抓专题、实践抓落实。

作者:吴博

上一篇:家庭教育发言稿(精选2篇)下一篇:教师爱岗敬业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