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水被称为生命之源,饮水安全关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因此保障饮水安全是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饮水安全已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有关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仅供相关人士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篇1:

分析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摘要:近年来,国内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水质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今后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中,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水质管理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全面推广。

关键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管理

我国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门积极开展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并且对于水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

一、我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管理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管理现状,调查了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掌握工程规模、运行状况、收益人口、经济投入等基本情况后,从水质的消毒处理、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水质管理的现状。

乡镇及大片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设计与建设中,由于其覆盖范围较大、供水人口数量多,一旦出现严重的水质问题,将引发较大的社会危害和不良影响,所以,对于供水消毒问题的关注率更高。相对而言,村级小型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中,对于供水消毒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很毒消毒措施都没有落到实处,这也是引发农村地区供水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水质检测能力较差的缺陷。在本次调查中,具备水质自检能力的工程项目仅为10%左右。水质检测对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工艺和技术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果其水质检测能力较差,将导致供水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在调查工作中发现,部分乡、镇及大片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虽然配备了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但是为了降低运行管理成本,相关设备仅是作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水质检测人员技术欠缺。

二、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管理的具体措施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农村水利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随着我国各项饮用水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水质检测标准的出台,对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1.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中,必须注重其经济性与合理性,并且将水质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的研究项目。结合本地区经济、技术条件的不同,应选择最为合理的工程形式与处理工艺。在完成工程技术方案的制定后,必须经过水利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的综合论证,实现技术方案的不断优化,以逐步提高供水质量。

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中,应加强新型设备的应用,常见的供水设备主要有闸门、水龙头、水泵、水表、电机等。根据区域水资源类型的不同,以及地势条件、经济技术等因素,对于水质相对较差的水源,必须应用先进的设备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例如,在部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存在地下水氟超标的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地下水质逐渐受到污染而不能再作为农村的饮用水,原有的打井取水方式不再适用与农村供水系统,因而在不少农村采用自来水供水系统来保证居民用水水质。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是维护农民生命健康的基本要求,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要强化对在建与已建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的管理,可以提升工程效益水平、保证农民用水和饮水安全。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撤销或者取缔地下水开采,是给农村送上安全的自来水。

2.工程运行管理措施

在取水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引水渠、管道的管理,在选取管材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中,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引水渠,管道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局部渗漏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取水口的污物必须经常进行清理,防止污染物进入取水管道,而造成阻塞现象。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在冬季的运行管理中,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管道出现霜冻的问题,常开水龙头,保持水流畅通是有效的防冻措施之一,但是要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在净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为了保证水质良好,必须定期对过滤池中的砂、碎石等填料进行清理,并且每隔一定时间装入新的填料。沉淀池要经常进行清淤与冲洗处理,特别是在雨季进行引水时,一定要防止泥沙大量进入管道或水渠。

在配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对于供应饮水用的水池必须保持不垮、不漏,对开敞式的水池,要定期清理池中、池底的污物,并且防止牲畜直接在池中饮水,以保持水质和卫生状况。

3.加强水质监督管理力度

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管理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水质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和相关执法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在农村地区全面开展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监督与监测工作,以保证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供水单位必须获取由卫生监机构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并且定期采集样本送至相关部门进行水质监测,相关检测资料要认真保存。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中,对于生活饮用水必须加强水质消毒检查和日常性检测,根据实际供水能力的不同,合理确定水质的测定项目与检測频率,在供水单位内部要构建完善的日报、月报与年报制度,并且由专人负责相关报告的审核。

4.人员的加培训,健全水质管理制强管理度

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管理中,供水单位应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与卫生知识的培训,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且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水质管理的相关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供水单位要健全各项水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于水源安全防护、水污染事故处理、紧急事件处理等制度,从而构建完善的水质管理体系。供水单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制定相关制度的要求,明确自身职责,认识到加强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各种设备的运行以及水质的变化情况要认真进行记录,并且按照工作规范定期上报检测报告,以保证供水单位对于水质管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杜绝各种供水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结束语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群众的物质及精神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却客观存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供水安全水平,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必须认识到加强水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部分长期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农村地区而言,一定要将水质管理置于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贾崇桥.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 环球市场, 2016(24):120-120.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水务局)

作者:焦威

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篇2:

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思考

摘 要:水被称为生命之源,饮水安全关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因此保障饮水安全是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任务。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饮水安全已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有关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思考;措施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中,针对城市的饮水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善,接下来就是推动农村饮水工程的发展,按照政府颁布的“两个五年计划”,加强优化管理体系和工程运行,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当代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的发展同时也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当代城市中对于饮水安全项目的工程已经建设完成,需要未来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证饮水安全。因此现在国家重点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维持全面小康的发展现状,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所以饮水安全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发展之一。

農村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应用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如果水资源不安全或者受到污染,直接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二是浇灌农作物,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如果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资源,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强饮水安全的管理刻不容缓。保障人们可以喝到安全健康的水,加强巩固饮水项目的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做好管理,给饮水安全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农村饮水安全中出现的问题

(一)水资源污染问题

在饮水安全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水资源问题,水资源污染的情况主要由两种原因造成,一个是工业废水问题,另一个是人们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污染。工业废水问题大部分出现在重型建设工厂,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开始向新能源转型,使用传统工业技术,所以对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同时还在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给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应该加快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的步伐,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关于水资源污染中的人为因素,因为在农村的生产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化肥、农药等材料,如果过度使用这些东西,会渗入地下水中,间接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另外,还有养殖户对动物粪便处理不当的问题,大部分养殖户直接把东西扔在河边,势必给水资源带来污染。

针对水资源污染情况,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意识,从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意识问题

近几年国家政府部门加快城市化建设,农村到城市的迁移规模已经趋于平稳状态,在经济发展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完善上,农村情况与城市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经济比较落后,生活节奏比较慢,整体的知识文化水平也比较落后,因此加大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关于饮水安全问题,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思想文化比较落后,大部分人还没有注意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所以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进度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农民阻碍饮水工程建设,导致水资源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的建设是中央、地方与受益群众共同商议并且筹措推行的事情,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进度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完善饮水安全工程问题至关重要。比如,农村地势比较复杂,特别在山区农村,有些地势比较陡峭,导致村民住得比较分散,不是集中式村庄,项目中需要建设供水管网,分散式的特点需要加大投资,但是资金的增多会导致人们的反对,因此给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带来不小的挑战,也难以发挥饮水建设工程的效益。关于项目建设后的管理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对管理主体与责任进行合理分工,不能出现模糊不清、推卸责任的情况,以此保证供水的稳定运行。

(四)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常应用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保证饮水安全,也给水资源的安全卫生提供重要保障。但是由于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工程项目比较多,技术人员比较稀缺,因此对于饮水安全项目的检查与维修工作会出现懈怠的情况,这给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威胁。所以国家应该加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专业,国家可以专门设立专业院校,或者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一)注重水资源保护问题

水资源污染是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在农村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污染问题,并且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保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案,结合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制度与政策,进行有效规划和安排,保障饮水工程的正常使用。针对水资源污染中的问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内部切断污水排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要定期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对工厂废水进行技术检测,严格管理工业废水排放。要对农村种植农作物时使用化肥、农药等情况进行严格把控,避免氢、磷元素流入水源形成水污染。要建立对污染水资源行为的惩罚制度,杜绝随意排放现象,同时增强农村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有效改善水资源污染问题;并且保持发展后期的管理工作,保障农村的饮水安全。

(二)加大宣传饮水安全保护意识

在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初期,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调查村民的想法,根据村民的建议和要求进行规划饮水项目工程的建设,践行“服务群众”的核心理念,并且增强村民的饮水安全意识,从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对于饮水安全工程保持支持的态度,主动参与饮水安全的建设与管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影响下,深化饮水安全意识,保证村民的饮水安全。

(三)完善饮水安全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建立与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体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力度,不仅要改变现代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还要为未来饮水安全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饮水工程的收益最大化,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政府部门应该进行鼓励和物质上支持,减轻村民的资金压力,推动饮水项目工程的顺利发展。

(四)加强引进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

针对饮水安全项目工程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保证饮水安全项目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减少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并且加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项目进行不断创新,跟随时代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饮水安全成为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采取解决措施,加强防控管理,特别针对水污染问题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完善饮水安全建设项目的制度体系,保证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有龙.新时期如何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J].农家参谋,2020.

[2]白淑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

[3]兰新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区域治理,2019.

[4]李克勤.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N].吕梁日报,2019-12-12.

[5]夏安田.关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N].云南经济日报,2016-10-18.

(作者单位:贵州省普定县补郎乡水利和移民工作站)

作者:王德庆

国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篇3:

“吉林大米”统一标识首次在北京集中亮相等

10月25日上午,由省政府主办的吉林大米2015新米上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吉林大米”首次以统一标识集中展示,国内知名经销商与我省大米企业展开对接洽谈,现场签订大米贸易合同14.5万吨。

发布会上,代表我省中、东、西部不同特点的“德惠小町”“吉林东福稻花香”“查干湖圆粒香”“延边清湖河香”等7个品牌大米首次以“吉林大米”统一标识集中亮相。格力集团、嘉和一品、首农集团等120家经销商与吉林大米产业联盟的核心企业开展对接洽谈,现场签订首期大米合同14.5万吨。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健康米”工程,对吉林大米实行从种植到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全产业链管控,确保吉林大米的优良品质和特色。大米品牌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促进了吉林大米由资源优势、品质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郄建伟说,吉林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生态环境是生产“好吃、营养、安全”的吉林大米的保障,吉林市是“中国粳稻贡米之乡”,长春市有“中国优质粳稻之都”的称号,这些都是吉林大米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在北京市卜蜂莲花超市里,专门设立了吉林大米专柜,来自吉林市、榆树市等地的新米集中上市。北京市民许智敏说:“吉林大米很好吃。现在北京的很多超市,都有吉林大米销售,买起来很方便。”从今天开始,吉林大米新米将陆续在北京直营店和2000余家商超上市。2015吉林大米进军“长三角”“珠三角”等主销区的系列宣传活动也由此拉开序幕。

辽源市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辽源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坚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努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水利安全保障。

从2000年开始,辽源市开始大规模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在2004年辽源市组织县区水利部门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和普查工作。通过近十年来的工程建设,辽源市共投入14525万元资金,共解决农村居民24.84万人(含师生3.8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辽源市农村尚有6.12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全市共争取农村饮水安全投资2027万元,其中:东丰县1162万元、东辽县644万元、龙山区221万元。解决农村居民3.14万人,师生0.12万人。其中:东丰县1.77万人,东辽县1.02万人,龙山区0.35万人。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在有序建设中,预计年底前全部建设完成。2005~2014年建设完成的农村饮水工程,均已相继委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水质检测,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敦化市五年投入17.5亿元 村村变成“达标村”

从2011年开始,敦化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五年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7.5亿元,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创一流、村村都提升”的工作目标。截至今年9月末,该市303个行政村全部成为环境整治达标村,16个乡镇全部进入州级文明乡镇行列,涌现出1个国家美丽乡村、3个国家级生态镇、46个省级示范村、2个州级特色乡(镇)、5个州级美丽乡村、2500个美丽庭院、4500户干净人家,美丽乡村建设让敦化乡村变的更加美丽。

2015年以来,该市围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美化绿化工作为重点,突出抓好抓好农村环境净化工程、美化绿化工程、整治废弃木耳袋工程。该市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形成201国道南线21个村屯连结的“生态旅游线”、302国道两侧9个村屯连结的“特色产业线”、敦青线14个村屯连结的“民俗文化线”等三条精品线路;在农村朝鲜族聚居村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现已打造出6个朝鲜族旅游观光民俗度假村,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更多崭新亮点,大石头镇、官地镇、雁鸣湖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雁鸣湖镇腰甸村荣获全州首批“国家级美丽乡村”,官地镇杨家屯村、江南镇利民村、雁鸣湖镇腰甸村被评为州级魅力乡村。

上一篇:专项整治工作总结集合下一篇:科室年终工作总结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