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形势下,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其放在“三农”发展的突出位置,同时也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本文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属性、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与生态绩效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篇1:

白城市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一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2014年,白城市各级水利主管部门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全力做好十件民生实事的相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

严格程序,确保质量。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秋冬有利时机,凝神聚气搞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目法人单位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坚持阳光操作,严格执行相关程序规范及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强化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和安全管理。同时,将水质化验是否合格作为一项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保证水质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并实行跟踪观测、检测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建章建制,加强管护。为了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基层组织也完善了規章制度和具体管护措施。在工程运行管理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乡(镇)水管站统一管理、村社集体管理、承包给个人运营管理三种方式,并签订工程管护合同书、服务承诺书,将责任落到实处,杜绝和防止工程建成后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而衍生的问题。

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篇2:

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新形势下,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其放在“三农”发展的突出位置,同时也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本文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属性、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与生态绩效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经济学

0.引言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于该问题事关农民的日常生活与生活质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在重要位置,更好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属性

公共产品或服务不因个人消费而导致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减少,具有消费非竞争性与受益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也不是所有公共产品或服务均有这两个特点,虽然不具备上述两个特点,但存在较大外部收益产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根据现行的水费收缴制度,未缴纳水费的农村居民,无法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获益,也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收益上的排他性。但同时,由于饮水安全工程通过铺设管网即可获取,一家使用不妨碍其他家庭的使用,具备消费的非竞争性。综上可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准公共产品[2]。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济绩效

经济效益通常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根据受益方的不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济效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接绩效,一部分为间接绩效。其中,直接经济绩效是指生产中产生的绩效,投资与建设方为收益人,因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成本回收的方式为收取水费,具有直接经济绩效。与此同时,农村饮水工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也有作用,所以具备间接经济绩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与代际补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根据补偿成本、收益与公平负担的原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的是两种计价方式,即生活用水计价与非生活用水计价,可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3]。同时,在非生活用水方面,由于遵循的为成本+利润原则,在项目正常运行保障上具有重要作用,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间接经济绩效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可减少农民用水支出;二是减少医药费用支出,由于农民饮用上了安全洁净的水,健康有了保障,医药费用支出减少;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收益空间大,边际效用大,对于刺激农村消费、投资有带动作用。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社会绩效

公共产品的社会绩效是指项目对人们公平权利享有与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贡献,在促进公共事业发展上也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上看,公共事业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与市场项目有很大不同,公共决策追求的是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根据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增减社会福利的经济活动,均是值得投资的。具体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增加工程投资,对于改善农民福祉,提高农民用水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社会绩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促进城乡一体化

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制结构,城市与农村在公共福利方面一直以来均采用的是两套标准,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在饮水方面,农村饮水安全性差,城市饮水相对安全。与此同时,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也可充分在市场上反映出来,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应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证了农村饮水安全,可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促进城乡用水一体化,更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4]。

3.2改善农民生活,加快新农村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民更加愿意购买洗衣机、淋浴器与水冲厕所灯,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状况,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3.3维护与保证农民基本权利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民同等享有生存权与发展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后,农民吃上了安全的饮用水,减少了疾病发生率,保障了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同时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3.4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税收是调节收入的有效手段,政府利用公共产品实现对收入的再分配,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对于维护农村地区稳定有重要作用。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生态绩效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加快统筹规划,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需要。在生态绩效上,饮水安全工程体现在以下方面:

4.1改善农村卫生状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可逐步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提高其环境卫生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环境;

4.2有效保护饮用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开发与利用地表水源,分层开采地下水,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可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

4.3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

农村水源地生态环境现状较差,放射性物质、有害废弃物、垃圾遍地,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对于更好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作用[5]。

5.结论与建议

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严重损害着农民的生命健康,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加快实施。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具有社会、生态与经济多方面效益,本研究即对该命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杜晓荣,吴晓婕,谢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绩效的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2013,11:69-70.

[2]李明孝,孙松林,汪思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 节水灌溉,2012,11:50-53.

[3]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相关保护对策建议[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1:31-33.

[4]李代鑫,杨广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15:114-117.

[5]李仰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水利,2012,21:32-33.

作者:马勇 路顺利

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篇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探究

摘要 水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但目前人类饮水的安全依然存在很广泛的问题,值得多方面的重视。农村饮水工程作为民生基础工程之一,能够降低许多水源问题导致的传染病的发生概率,保障农村人民生活秩序的稳定进行,并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与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应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不断排查并改进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設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效率与建设水平。就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在分析现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改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保障农村饮用水供应量充足、质量安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西部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的地域性差异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志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存在资源性缺水的情况,对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上也具有如基础建筑建设薄弱等的问题。相关人员应当加大对该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设管理,保证居民的安全饮水、用水,保证该地区农村能够有序、安全地发展,也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概述

1.1 饮水安全情况

志丹地区的饮用水普遍存在被污染的问题,是由地貌、地形、降雨、气候、水文、地质石油开采等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居民长期饮用被污染后的水,极大地提升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几率,例如肠道疾病、癌症等。通过科学、有效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能够切实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建设安全项目工程的方式,让人们用上卫生、安全的水,创造切实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2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由于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涉及面较为广泛,相关人员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改善了管理体制,变以往的国营模式为现今的民营参与全区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的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了政府所有、行业指导、市场运作的科学管控模式的形成。在饮水项目竣工之后政府将对产权进行明确管理,例如设备、机井、管网的产权归属于政府,而后移交于事业单位管理,主要负责的部分有计量收费、水资源保护等。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饮水基础建设薄弱

我国农村的饮水基础建设普遍薄弱,对于志丹县而言犹是如此。从前在志丹县流传着一段民谣:“山上打柴,沟底驮水,天长日久,磨断驴腿。”足见过去志丹县饮水的困难。由于志丹县农村饮水设施普遍发展较晚,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观念也较为落后,种种因素导致当地农村饮水基础建设较为薄弱,这是困扰当地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最根本最深刻的问题。另外,当地的财政收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投入也较少,无法满足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需求。

2.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志丹县的水利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无法在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改革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从较发达的地区如西安调动的专业技术人才又存在留不住的情况。当地因为自然生态、自然环境等因素,饮水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相对较为复杂,如果不采用专业可靠的技术人才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很难积极有效地推动。

2.3 工程设备损毁严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工程设备损毁情况较为严重。首先,农村电压、线路的问题导致机电水泵、变频等的设备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不利于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超载车辆与建房让管网工程损坏的几率提升,导致供水出现问题,不利于工程的运行。在部分小型的供水工程中,井水在没有进行处理的情况下直接供给了居民,供水质量较低,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2.4 施工质量较低、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一些施工企业本身存在缺陷,导致施工质量较为低下,无法保障施工的质量,造成部分机井、井房的品质经不起检验。监督单位的监督力度也不够,部分监督人员没有对机井、管网等施工重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致使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隐患无法及时被发现。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在落实监督检查、不良工程记录等工作环节中也存在失职的情况,也没有将相关配套资金积极地落实,导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农民自筹资金的情况较多、占比较大。

2.5 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运行意识较为落后,加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面较广,农民本身的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存在重视工程建设却忽略运行管理的情况,即在工程竣工后很少有领导对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工程主体和管护责任的分配上也不够明确,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3.1 做好前期准备

相关人员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展开设计时,应当切实考虑当地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在对年度建设任务进行细化的基础上,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凸显重点、分步实施地编制工程年度实施方案。

3.2 加大宣传力度

为有效提升水务部门、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积极宣传,还可以在当地下发《致受益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农村饮水安全宣传常识手册》等文件,科学、有效、合理地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认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社会建设息息相关,也要让当地居民深刻意识到饮水不安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后果。

3.3 加强资金管理

相关人员应当积极按照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就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并虚心接受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具体可分为3个方面:设立资金专户、规范报账程序与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定。设立资金专户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专款专用,规范报账程序则能够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率,就资金使用上进行明确规定,明确中央资金要用于蓄水池、水源地、管材设备等工程建设,而项目配套资金则多用于工程临时性占地和青苗补偿等。另外,还要认真就群众自筹资金和地方配套进行坚实的管理。

3.4 对项目建设进行规范管理

首先,为确保工程实施的质量,应在工程地点为参与单位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对工程建设地点、投资金额等信息加以明确,对行政和技术负责人进行实名制管理。在建设项目方面,应严格遵守建设程序开展项目审批,保障农村供水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整建立。其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对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等制度进行建设,有效避免不合格的施工队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进入工程施工的过程。

3.5 落实各项责任制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涉及面很广,组织协调的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应切实加强行政管理力度。相关人员应健全领导机构,就水务、财政、卫生等各个部门成立领导小组,从多方面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结合相关的奖惩措施,可以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列入政绩考核办法中,从而让各项责任制落实到位。

3.6 加强建后运行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的涉及面可达千家万户,多数工程的分布较广但规模较小,建成后很难管理,导致工程无法持久稳定地发挥效益。建后运行管理是饮水困难地区人民稳定解困的保障,因此应坚定地落实建后运行管护的责任制,确保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对跨村、跨镇等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可以由县水务局集中管理,或由乡镇来管理。

4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应切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为主要目标,不断提升建设质量,并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民生发展特点、符合城乡一体化进程,成为真正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民工程,从全面建立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体系入手,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效益能够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 宁阳.农村安全饮水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南方农机,2021,52(4):108-109.

[2]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助力乡村振兴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N].农民日报,2021-02-20(003).

[3] 陈云良.打好达标提标战役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新农村,2021(2):16-17.

责任编辑:黄艳飞

作者:思念

上一篇:民间剪纸艺术插画设计论文下一篇: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