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给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特征,探索了流动班委与常任班委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分析了建立流动班委后的新变化并进行了反思。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创新初探

摘 要: 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下,高校学生主体转变为“95后”,民办高校传统班级管理方法的不足日益突显。本文分析目前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注重激励的完善和应用、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创新师生沟通方式、重视校园环境创新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班级管理 创新教学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最基本的组织。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加之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综合素质问题,“95后”学生个性增强等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不能完全照搬公办高校传统班级管理做法,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新班级管理新模式。

一、一些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局限,一味地重视辅导员的管理地位,辅导员包干班级所有事务,学生只要按照辅导员的要求正常学习生活,不违反管理规定,不出安全事故就行。导致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弱化,班级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自我管理作用下降,学生积极性不高。尤其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主体是“95后”,他们个性鲜明,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与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显得格格不入,影响班级的和谐。

(一)学生个性增强,班级缺乏凝聚力。

“95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的主体,他们大多数家庭条件好,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長,导致一些人一方面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做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自我个性,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更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过于依赖,遇到问题不能独自思考解决,对于学校和老师交代的事情,也是敷衍了事。因此民办高校的班级普遍存在班级凝聚力低下、班风和学风不浓厚的问题。

(二)班级内外部沟通不畅。

班级同学普遍以宿舍为一个小团体,和其他同学交流甚少。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在平时工作中只是单向地向班级学生传达某些重要通知和任务,没有深入课堂和宿舍,不注重融入班集体,缺少双向化的沟通与交流。班级同学之间平时沟通主要借助网络和手机,集体活动少,学生又不积极参加,没有形成良好的班级内外部沟通渠道。

(三)班级学风不浓厚,学习缺乏上进心。

寒窗苦读上十年,一旦进入大学学子们就认为已经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了,部分学生面对千姿百态的大学生活无法自律,同时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缺乏方向感和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信奉只要毕业就行,缺乏上进心,班级学风不浓。

二、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创新对策

我刚毕业就担任民办高校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四年时间里承担了十几个班将近千人的班级管理工作,结合四年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新模式。

(一)打造班级特色和品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为了把一个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必须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创新,打造班级特色和品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首先,创建班级品牌。辅导员在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依托专业特色,打造全员认可的班级文化品牌,提升班级形象。如我校的班级板报,为展示班级文化与风釆提供了平台,积极推进班级班风和学风建设。其次,创新班级活动形式。比如我带的班级通过引导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设计班级的班规、班徽等班级形象符号,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利用团队素质拓展活动将主题班会从教室搬到操场等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新班级活动形式。最后,创建学生专业社团。如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办的电子商务协会,开展专业活动,积极参加专业内的技能比赛,曾获得全国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还营造了班级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注重不同激励手段的应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心理学家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钦佩、赞美、尊重。”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同、称赞的心理需要。学生需要被肯定、被激励,从激励中获取学习的成就感、幸福感[1]。因此在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和调动班级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

首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运用榜样激励。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现优秀的学生就是我们班级中的先进典型,通过树立榜样,满足优秀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班级其他学生,激发出学生模仿和赶超的欲望,促使班级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其次,对表现中等的学生可以运用目标激励和参与激励。中等生在班级中容易被忽视,却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遵规守纪但是成绩不突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这类学生应该通过设置目标引导他们的行为,比如“期末成绩排名前二十”、“一学期参与三次主题班会的个人分享”等小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学生进行适时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得到认同和欣赏,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同时,辅导员还要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各类活动,展现才华,获取自信,增强班级凝聚力。

最后,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运用情感激励和强化激励。后进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部分学生,他们个性突出,叛逆心强。对待这类学生,辅导员应该摒弃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积极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积极为班级做贡献,增强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对不遵守班规班纪、破坏班级团结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警告,甚至处分,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保证班级管理有序进行。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建立班级管理长效机制。

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还兼有教学任务,加上师生比严重失调,辅导员对于烦琐的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况要求辅导员利用好学生干部这一强大力量,将学生管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如我院建立的班级“三位一体”的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就是以党支部(党小组)为核心,以团支部为中间阶层,以班委会为主要管理机构的班级管理模式。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之间并不是“三足鼎立”的独立组织,而是互相渗透、综合规划的统一整体,党支部(党小组)的工作重心在于思想建设,起引领作用,团支部工作重心在于活动组织,活跃班级氛围,班委会的重点工作在于服务同学,提升班级凝聚力。通过三个组织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推动班级健康向上发展,形成班级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创新师生沟通方式,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北京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李燕杰曾说:“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的无比热爱、挚爱,这可以消融那冰冷的心田。”要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应畅通沟通渠道,全面了解和关爱学生。

首先是建立学生谈心谈话制度。通过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班级和学生更多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谈心谈话不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还可以采用微信、QQ等网络形式,以缓解学生的不安和焦虑。其次是班干部值班汇报制度。辅导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情况,通过班干部值班定期汇报的形式,及时掌握班级特殊情况,比如我院心理委员的每月“心理晴雨表”。最后是在班级中培养“线人”。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安排几个贴心的男女同学,着重关注班级家庭贫困、有心理障碍和交际困难等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随时跟辅导员汇报,让辅导员及时掌握情况并解决问题。

(五)重视校园环境创新,构建良好校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催人奋发进取、開拓创新,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推动力[3]。

首先要构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氛围。如我校团委主办的名家讲坛,每月至少两次邀请省内外各界知名人士给全校师生开讲座,目的在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其次是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创造班级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我校团委开展的课堂无手机活动,在学校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学风。最后是重视寝室文化环境。如我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的寝室文化活动,定期对文明宿舍和进步宿舍进行表彰,推广经验。同时通过组织“寝室PPT制作大赛”,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营造和睦优雅、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饶萍.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谢林燕.敞开人文情怀,创设和谐课堂[J].中国德育,2006(12):78-79.

[3]陈衍发.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创新研究——以M大学土建学院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3.

作者:胡蓉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2:

流动班委对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给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特征,探索了流动班委与常任班委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分析了建立流动班委后的新变化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流动班委;常任班委;班级管理;民办高校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精神,民办高等教育是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院校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抓好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根据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人才,而且关系到民办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在民办高校中行政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集体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能否很好地融入班级,充分利用班级平台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民办高校有效的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以我院为例,班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为管理理念,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高等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除了事务性工作,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效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班级平台,挖掘和发挥个人潜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高等院校以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综合素质相对差,学生自我意识相对强的特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学生对班级事务缺乏主动性,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待班级工作和班上同学,最后使得整个班级缺乏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班级管理工作低效开展。为此,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应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入手,创新思路,探索一套高效的班级管理办法,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与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建立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我国的民办高等院校属于最后批次录取院校,因此,生源分数线和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低于公办院校,学费远远高于公办高等学校。归纳起来,民办高校学生大致有以下特点:个性突出,各有所长;家庭条件优越,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自立意识弱;部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足,集体主义欠佳,责任心不强。

1.个性突出,各有所长

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于公办高校,但其张扬的个性和突出的专长却不亚于公办高校学生。他们个性十足,思维活跃,多才多艺。有些学生思维敏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擅长主持;有些同学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灵活使用多种乐器,擅长表演;有些同学擅长歌舞,有些同学擅长书法绘画,有些同学擅长写作,只要给他们展现的舞台,他们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

2.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团队意识

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好,从小在家长和学校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和依赖心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不需要他人干预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他们在具体的行为上又有极强的惰性,自力能力差,一旦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通常总找他人代办,心理脆弱,缺乏责任感[1]。他们大多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不懂换位思考,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认为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人应该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无条件付出,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3.部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足,集体主义观念不强,责任心不强

从小养尊处优的家庭教育与成长氛围,使不少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习惯,做事主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欠佳。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对待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甚至经常脱离集体,独来独往。对于学校、老师及班级交办的事情,消极应对,甚至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

以上学生的特点一方面给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带来很大阻力,例如,班级工作同学们不配合,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班级活动难以开展,班级整体松散,凝聚力不够;另一方面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二)创新思路,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

教育要改革、要创新,作为学生工作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更要不断开拓、研究,总结出一套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班级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班级管理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为管理理念,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试行了双套班委制度。

1.建立第一套班级管理班子

首先,在大一的班级中培养合格的班干部,形成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班委成员的选择可采取竞选的方式,并结合平时表现良好、能力优秀者优先的原则来确定。竞选的方式体现了重视了公平、公正,同时也体现了愿者参与的原则[2]。班委人员确定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在班委成员的组织下进行。老师加强对班委成员工作的指导,以提高班委成员的工作能力,并取得班级管理工作成绩,使班委获得班级同学的信任,在班级中树立较好的威望。

2.建立流动班委

在班委运转一段时间后,在保留原班委(以下称为常任班委)的基础上通过竞选、指派、轮流担任等方式选出若干同学,由他们组成另一套班级管理班子(以下称为流动班委),这一新的班级管理班子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学期或一学年等)存在,而过了这一段时间就自行解散,再接着选派人员再组成新的流动班委。也即是保留最早成立的班委,在这一班委运行较为稳健时,根据需要再增加一套流动班委。流动班委成立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交由流动班委负责,常任班委主要负责流动班委的组建以及对流动班委工作的协助与指导。两个班委同时存在,达到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共同管理班级的目的。

采取双套班委制的目标是通过班级成员轮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沟通协调能力、通力合作能力,各尽其能,为班级同学提供展现自己平台的同时,促进班级成员共同成长。为此,特别制定了新的班规,常任班委各职务对应选出各个流动班干部,组成流动班委,负责学期班级工作的计划实施和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为加强班级内同学间的凝聚力、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每学期内至少举办一次全体同学参与的并能充分发挥班级成员潜能、使全体成员某种能力得到锻炼的班级活动。常任班干部主要协助对应职务的流动班委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包括对流动班委进行班级工作的指导跟进和考核,对流动班委在班级工作的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和帮助。流动班干部任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学期末考核合格并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方可结束任期,同时选出下一任流动班委。若期末考核不合格或得不到多数同学认可的流动班干部将延长任期。

二、采用流动班委制后出现的新变化与反思

流动班委制是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新的尝试,它的试行,对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于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应进一步反思。

(一)流动班委制的实施,给班级带来了新的变化

1.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感

班级工作是大学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级活动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建立流动班委制度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主义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班级的良好运转,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个班级委员之间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班级工作、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流动班委的组建也有利于鼓励班级成员参与班级民主管理,实现班级民主自治。

2.改善了同学间的沟通,实现了共同进步与成长

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改善了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使同学们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改进自身的不足。班级全体成员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锻炼,综合能力有了一定进步,实现班级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3.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流动班委的建立,使同学们意识到作为一名班干部,是在为其他同学服务,也是在为自己服务;为别人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二)流动班委制在班级管理中处于摸索阶段,仍需在实践反思和改进

1.建立成熟、完善的常任班委制

流动班委制是在常任班委工作突出并得到班级成员认可的情况下推出,是以成熟的常任班委制作为基础。在未建立流动班委时,常任班委管理班级事务,组织班级活动,并为同学们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常任班委成员的工作能力要得到充分锻炼,才能指导和协助流动班委的工作[3]。流动班委建立后,常任班委就相应转换角色,流动班委负责管理班级事务。因此,常任班委成员要得到充分的班级管理工作锻炼,具有足够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

2.流动班委应根据情况建立

在流动班委制度建立和推行初期,部分流动班委成员是被动上任,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热情,以至于会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给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挑战。采用流动班委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是在班级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的一种举措,但并不提倡所有班级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尤其对初入大学的大一学生来说,应该及早加强提高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的教育[4],鼓励学生竞选班委,竞争上岗,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增强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老师应加强对班委成员的工作指导,提高其工作能力,多做出班级管理工作成绩,增强班委成员的工作信心和干劲,使班级成员对班委成员和班委成员的工作有较好的评价与肯定,愿意配合班委的工作开展,并愿意积极竞选下一届班委。

参考文献:

[1]王慧珍,戴荣四,周笑妮,言勇.浅议独立学院班级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新西部,2008,(10):148-149.

[2]杨芝,黄明山.教育探索[J].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9,(04):76-77.

[3]蒋关军,袁金祥.班级管理的境界变迁: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91-95.

[4]张健,张明淑,贺伟.高等院校班风建设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85.

(责任编辑/陈雅莉)

作者:赵 坤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探究与创新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1-5042-7466

摘 要:班级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辅导员有爱心、耐心、细心,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辅导员的换位思考,需要辅导员的以身作则,更需要辅导员不断地、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的技能,做时代的弄潮儿,占领网络新媒体这块阵地,积极创新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 班级管理 换位思考 家校配合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lass Management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U Xiaohua

(Qingdao Huanghai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427 China)

班级管理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辛苦活和良心活,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辅导员的耐心、细心和专心。如果把班级看作是一艘前进的巨轮,那么辅导员便是这艘巨轮的掌舵者。如何掌舵一直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特别是现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学生们生活中充斥着抖音、快手、哔哩哔哩这样的手机App,某种意义上这是传统文化和现在微时代快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作为辅导员也要坦然面对这种传统文化和现在全媒体文化的碰撞与交锋。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开展辅导员的工作,如何做现在这些“00后”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从工作日常的几方面进行探讨的内容。

1 辅导员要以自己爱人的能力去感染和引导学生

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在心中装满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有些时候是无条件的。比如: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直接对其进行训斥,而是要耐心地听学生对这件事的看法,当时是何种动机驱动他来做这件事情的。懂得倾听学生的想法,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当辅导员用爱去解决问题时,就像冰雪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一定会融化一样,爱心也具有这样的作用。爱人的能力是一种高情商的行為,特别是笔者所面对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将来都是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员,辅导员在平日的工作中所赋予他们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事业也是无比重要的,每个辅导员的学生身上都带着辅导员的影子;当学生犯错时,如果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体罚,那他们可能将来面对幼儿犯错误的时候,也会这样体罚他所教的幼儿,这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特别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辅导员一定要有爱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辅导员要摈弃功利的思想,对别人的付出,不要计较是否有回报[1]。就如笔者在日常管理中最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学生找辅导员请假,特别是今年的疫情背景下,非必要不外出,这时容易出现矛盾点,如果给学生批假过多,那自然就是违反了非必要不外出原则,另外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外出的时候,就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一些其他人员。这种情况下,作为辅导员务必需要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让家校更好地去进行协作,征得家长的同意之后方可批假。请假手续完毕之后,学生返校之后实行报备制度,按时建立台账登记,回来后进行销假和报备,返校后按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返校要与老师以文字短信或者电话进行平安销假制度。周日晚上17:00进行平安报备制度,各班长统计好班级人数进行群内接龙报平安。辅导员的关爱要真切地发自心底去关心和包容学生,进而通过学生传承到我们的下一代。

2 辅导员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

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对接阶段,辅导员这个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社团以及班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社会性群体聚集的环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学会信任,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社会人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也是人们之间交往必备的基础。宽容与理解也是人与人交往所必需的,当一个人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做到和他人融洽相处的一半了。比如:晚自习上课期间,有些学生总喜欢做一些上课说话、看电影等行为,这其实反映出他们自控力较差。这时,辅导员可通过开展主题班等形式,对其行为进行教育与引导,并让学生们意识到,教室晚自习教室属于公共场所,在这里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遵守课堂纪律,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也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要学会在公共场合中将社会公德与个人行为进行协调;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学生们一个个都成长为既能充满活力又能维持自己个性的学生,既能够具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又富有创造力的社会人才。一个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至少在大方向上不会偏离轨道[2]。

例如:对于班级考察课的结课作业,有个别学生爱玩爱忘,作业总是不能够及时上交,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在团队中就是团队的短板,团队中任何一个人的掉队都会给班集体拖后腿的。辅导员可以以这个事情作为契机,教育学生要树立团队意识,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整个班级的同学都在等他一个人,这无形中也是对他人时间的浪费和耽误。同学们要学会珍惜班级的荣誉,也要学会去培养团队精神和与团队的合作,当某位同学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向自己的同学、老师寻求帮助,而不是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不寻求帮助,到了最后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3]。自己尽力做好的前提下,真诚地讲出自己的需求,班级同学是会为了团体而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会让一个同学掉队。这不仅是新时代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将来社会上团队合作的需要。同时,作为辅导员也要记得,只要从事教育,就要终生面对差异,当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太开心的事情时,与其抱怨,倒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现状并反思其中的不足。学会谦虚,心平气和地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待事物时也不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行为。面对百变的环境要与时俱进,而不是怨天尤人,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一种体现。凡事往好的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乐观地思考问题。

3 辅导员要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自然是“师德为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上要认真负责。威信是一种观念形态。威信者,威严及信誉之和也。无威无以敬人,无信无以服人。教师的许多工作是靠威信发挥作用来完成的。稳定的教学秩序,就需要辅导员要从自身做起,应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辅导员更是要学会以身作则,这远比批评教育学生更能起到教育作用[4]。比如:发现教室地面脏了时,弯下腰把纸屑捡起来,要远远要比每天教育学生如何做到打扫卫生的标准更有切身的教育意义。教育学生不要沉浸于网络游戏,但是教师却在打游戏,这当然是一种十分不称职的行为,学生也会耻笑教师“双标”做事与做人。所以,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高校辅导员要从行动上去体现自己育人的伟大使命。

4 开展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政育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常提出“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思想”,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辅导员的工作开展也是这样的,大学生脾气秉性各不相同,家庭成长环境也是各不相同,每个同学对于辅导员的批评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对待学生要从正面进行积极引导,多去鼓励。对于有些学生要学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帮他们找到生活的目标,当学生做错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时间拖得越久,处理的效果越会打折扣[5]。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秉承 “严是爱,宽是害”的工作理念。总之,辅导员的工作繁琐而又必须有责任感。

5 善于利用网络自媒体注重和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

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环境、学校、家庭这三个要素的紧密连接。毋庸置疑,社会的大环境有时很难改变,这个时候一定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离家万里,父母无法天天看到他们,父母很迫切地想要了解孩子的情况时,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去了解他们[6]。

作为辅导员,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维持孩子各方面的健康与安全,这里具体包括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身体健康与安全,这些无疑是双方十分关心的问题,所以通过高校这个平台共同管理好孩子是高校与家庭双方的共同责任。在日常高校的管理中也可以发现:原生家庭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實在是无法改变,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把控好大学生的未来,如何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常常看到的大学生的画面是:人人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看着抖音,发着朋友圈,刷着贴吧,每时每刻都沉寖网络中。作为辅导员也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工作内容,比如:可以通过个人的微博转发学校和学院的日常文体活动,让家长们能看到自己孩子们在学校的文艺展演,了解学校的文化活动,了解到学校的日常的点点滴滴。家长们只有了解到学校,才能更好地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支持,家校才能合作得更好。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能更加全面地进行一些日常的文化与体育活动。此外,辅导员在做自己班级的日常活动时,要做一个有心的辅导员,尽可能多地拍摄活动现场的精彩照片,在班级或者学校的活动结束后能够做到及时整理整理和上传,上传至微信公众号或者QQ空间相册,以记录班级活动的美好与具有纪念意义的精彩瞬间。或者录制一些小视频,发布在朋友圈或传至QQ群,留下大学4年的青春的欢声笑语。辅导员也要善于利用和学习各种软件,将自己拍摄的作品变得更加精彩和夺目,然后在学校或班级的公众号上发布,扩大宣传力和影响力。

总之,辅导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非常繁琐而且复杂多变的一项工作,需要每位辅导员用心去做好这份工作。

参考文献

[1] 韩冰.我国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能力及提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 谢静茹.班级精细化管理视阈下的本科生德育工作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6.

[3] 韦复华,杨莉莉.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思考[J].轻工科技,2021,37(1):184-185.

[4] 张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问题及应对对策[J].科教导刊,2020(7):173-174.

[5] 李跃鹏,雷霖,赵永鑫.高校班级远程信息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0(10):15-17.

[6] 高圣洁.浅谈高校班级管理策略[J].科教文汇,2020(6):30-32.

作者:鞠小花

上一篇:电建企业品牌营销论文下一篇:农业保险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