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技工院校办学育人时,为持续不断地输出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人才,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在实际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需要契合学前教育行业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铺垫基石。本文就相关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技工院校幼儿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论文 篇1:

浅谈汽车底盘维修一体化教学多元评价

关键词:一体化 教学评价 多元评价 汽车维修

课 题:本文为2019年广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省级教学研究课题“一体化教学视域下多元耦合学业评价模式构建”(课题编号:KT2019048)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

目前,技工院校正在进行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符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对接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多元学业评价模式,成为技工院校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笔者所在学院汽车类专业采用“校企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有10周在校学习、10周在企业实践,形成校企交替,教学形式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校企交替、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依托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理论知识、高超专业技能的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

二、汽车底盘维修多元评价的具体内容

多元评价模式是笔者所在学院评价改革的重点,涵盖学业评价制度、评价方式与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等,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专业一体化课程进行评价,记录评价结果作为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日常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组成。日常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任务中的每个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工作方法、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阶段性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评价(指对某一项具体工作能力的评价)和课程评价(对某个岗位能力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主要采用综合职业能力测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方法,学生通过考核获得证书,本文主要探讨过程性评价。

以汽车底盘维修为例,该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一门重要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由实际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采用一体化教学和多元评价方法。汽车底盘维修课程评价又可分解为日常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其中日常性评价主要是对学习任务中的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工作方法、职业素养、活动成果等,并及时记录。一个学习任务中的所有学习活动均完成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成绩进行竖向对比并进行反馈,查看学生学习动态变化情况。全部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按学习任务难易程度按比例折算,计算出总的日常性评价成绩,同时要画出每一位学生成绩动态变化曲线,按进步幅度和表现稳定度进行排序,得出评价结果。阶段性评价成绩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每个学习任务讲授完成后,教师要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等所有学习任务完成后,按比例折算,计算出平均成绩;另一个成绩是课程综合评价成绩,即一体化课程学习完成后,要进行总体评价,可以抽取学习任务进行评价,也可以重新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考核任务进行评价,记录成绩,将日常性评价成绩、学习任务评价成绩以及课程综合评价成绩按比例折算,得出学业评价过程中一门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成绩。

在进行过程性评价中,可以添加开放性的评价项目,要将国家标准、世赛(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行业标准等融入考核内容。评价尺度可采用定量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判断方式,即分为杰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极差六个等级进行档案记录。在阶段性评价过程中可采取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检验每位学生的真实素质和能力。

过程性评价要根据不同专业一体化课程的特点,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要求等,根据标准进行四方评价(教师、企业、同学、自我)。如汽车底盘维修一体化课程,主要包含“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故障诊断与排除”“电子转向助力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等10個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较为复杂,要按照实际工作步骤设计考核内容。如在设计“更换离合器分离轴承、压盘、从动盘”学习活动评价表时,要按照“作业前整理工位”“打开并支撑机舱盖”“安装汽车保护罩”“拆蓄电池负极接线柱”“拆前左右轮”等到“车辆运行检验离合器性能”“作业后整理工位”等26个作业工序设置考核标准,同时设置作业时长为2小时。

三、汽车底盘维修多元评价流程和策略

过程性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建档—动态跟踪—多元评价—归档。笔者所在学院要求在学生一年级入校时即建立多元学业评价档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跟踪关注学生学业动态变化轨迹,学业成绩分别由教师、企业导师、同组成员、自我四方进行评价。学生毕业时,教师将每位学生的定性终结性评价结果和动态过程性评价记录进行归档。

专业教师在开展多元评价时,要注意及时开展评价,评价方式应多元化,避免采取一张试卷定能力的不科学评价方式,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建立学生自信,突出评价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刘向勇.浅析技校教学中平时成绩的评价方法[J].职业时空,2012(1).

[2]刘向勇.技校教学中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关性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叶小丽.基于模糊数学的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法[J].职业,2013(24).

[4]孙冬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7.

(作者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作者:符莎?刘向勇?周双斌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论文 篇2: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在技工院校办学育人时,为持续不断地输出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人才,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在实际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需要契合学前教育行业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铺垫基石。本文就相关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技工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时,为保证人才培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则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时,教师可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作为抓手,从多个领域入手,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育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出技工院校的人才培育社会价值。

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规划分析

通过对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解可知,在学生毕业后,主要分布于以下就业方向,如进入幼儿园教育体系,开展幼儿教育、保育等工作;如进入专业的幼儿兴趣培训机构,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如进入早教机构,发挥出学生的专业优势。部分学生在技工院校毕业后,与高考、单招等招生渠道进行对接,不断进行深造,提升自我的专业综合实力,进而获取更高的学历与文凭,为今后的职业发展铺垫基石。通过对幼儿教育专业进行分析可知,在学生职业规划时,应当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断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一)教学方式创新,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笔者认为,在提升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育质量时,教师应当契合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创新。为有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保证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提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阻碍学生专业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时,可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及时开展专业实践,有效促使学生专业技能迁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工作开展铺垫基石,提升技工院校人才培育质量与效果[1]。

(二)社团活动创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为有效提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育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为保证人才进入学前教育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发挥出学生的专业优势。为实现该教育工作目标,在具体教学改革创新时,可充分发挥出社团活动的教育价值。因为,在技工院校学生业余生活时,学生基于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的社团,进而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实际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主动其中,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在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时,为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教师可基于社团活动,指导学生灵活参与其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部分技工院校进行专业学前教育人才培育时,为充分发挥出社团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对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优化时,则可以尝试将社团活动,灵活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进而使得第一课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效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为满足幼儿教育市场的人才需求,在实际技工院校开展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时,应当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使技工院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办学,使得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融合,保证各项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如学生社团活动创新时,可基于教育机构的具体工作需求,设定具有职业导向的社团体验活动,保证学生进行专项的社团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弥补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的缺陷,促使学生明确专业课程学习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

(三)建构以赛促学,增强学生服务意识

新时期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当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实现预期人才培育工作目标,教师可基于技工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比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有效挖掘出学生的潜能。笔者认为,为很好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修养,教师建构以赛促学教育模式时,可设定不同的技能比赛环节,如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保育活动设计、课程游戏活动设计、职业修养测评考核、幼儿教师综合技能测评等,确保以赛促学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通过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则可以为学生架构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专业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学习实力,为学期教育市场,持续输出优秀人才。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技能竞赛活动,能够客观的检测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鉴于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的特殊性,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加,不断增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工作开展铺垫基石。由此可见,在实际专业教学工作开展阶段,为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有效迁移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综合能力,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诉求,建构具有针对性的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挖掘出技能竞赛活动的教育潜在价值,提升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2]。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为例,简单阐述了该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旨在说明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阶段,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工作模式,积累工作经验,推动教学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慧甜.淺论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J].职业,2021(05):41-42.

[2]包兵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27):30-35.

作者:李伟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论文 篇3: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探索

摘 要: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更新教育的器材,丰富教学的内容,让教学能够多元化发展,对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

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改革,技工院校也在变革教学的模式。在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出发,革新教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选取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获得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精髓。

一、革新教学理念,提倡因材施教

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需要采用个体教学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1],提升实践的比重。在集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讲解声乐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应用技巧,这种教学能够节约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在个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具体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巧。教师需要学会与时俱进,应用信息技术,结合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学习声乐的演唱技巧,了解声乐的融合形式,并进行情感上的体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组织,选取合适的欣赏角度。教师还可以应用科学分组的形式,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个性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合理分配乐器,应用科学设备。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从音乐的结构入手,介绍乐理知识,进行歌曲填词,引入舞蹈动作,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提升教学效果。

二、结合实际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要求,提升幼教的成材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声乐教学的专业程度[2],学生在幼儿园教学时,需要面向的对象为幼儿园的孩童,因此,技工院校的教师需要减少对于专业知识的投入,适当降低对于声乐技巧的需求。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发音的技巧和发声的方法,介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开展声乐技能训练,进行声乐作品欣赏,以适应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教师需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适应幼儿园内的氛围。幼儿园内的歌曲,大多偏向启蒙,歌词较为简单,曲调较为明快,教师可以围绕幼儿园内的歌曲,进行音乐的重点教学。教师要注重题材的选择,如儿歌、童话、动画歌曲等,还可以引入民族乐曲,培养幼儿园内幼儿的弹奏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学会控制幼儿的语调,并引入相应的乐器,强化学生的教学能力,教授幼儿正确的发音方法。教师需要有意识地选取教学内容,尽量贴合实际生活,发挥声乐教学的优越性,为学生今后的幼儿园教学铺平道路。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在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制定展开活动,培养幼儿园内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教授若干活动的组织形式,如让学生组建合唱团,并定期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的活动[3],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声乐特长,在实践中测试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活动,如调查家乡中幼教的发展情况,并深入调研幼儿园内的声乐实践情况。在中国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或是以召开晚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登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演唱歌曲,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节日包括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节日选取歌曲。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园进行合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地测试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对幼儿进行声乐、儿歌、乐器等形式的教学,并在教学完毕后,由教师和幼儿园共同给出评价。学生能够在收获评价后,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声乐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建立评价体系,推动互评自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找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缺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4]。教师的评价不能单薄,如使用“好”“对”等词语,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度的延伸。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测试,或是定期进行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教学时存在的偏差,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求,进行学生教学方向的调整。教师要积极推动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如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意见,或是从学生的角度发起评价。教师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并评估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对于部分学困生,教师要与这类学生积极沟通,并关注他们的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在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课中,教师可以采用革新教学理念、结合实际要求、开展实践活动、建立评价体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斯庆托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探讨 [J]. 素质拓展,2019,8(18):72-73.

[2]张艺馨.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J]. 音教论坛,2018,10(25):24-25.

[3]卢欣.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现代交际,2018,9(31):54-55.

[4]安丽娟.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J]. 北方音乐,2017,12(24):133-134.

作者:冷佳佳

上一篇:校奖学金申请书下一篇:情感素质教学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