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只有真正融入每位教师的脑海,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让数学课堂沐浴着生活的阳光,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情境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情境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数学教学

摘要: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老是进行枯燥而单纯的知识讲授,而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展开独立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实践证明,采用情境教学能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能让整个数学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趣味性

问题情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导火索”,一个巧妙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可以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究竟该如何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故事化情境

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情景时,我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紧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设计了这样的“激情导入”:“一只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5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小羊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求这个圆的面积?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开动脑筋,跃跃欲试,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然后,把转化思想应用到“求圆柱的体积”中,要先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是当前数学教学确立的一种新的课程生态观。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密切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

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排列规律时就举了班级座位的排列,课间操时各个班级的站位等实例,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教师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文字、图形等,不但能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而且能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分别拿着一块长方形蛋糕和一块平行四边形蛋糕,它们争论着,都说自己的蛋糕大。究竟谁的蛋糕大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起来,思维开始活跃,主动地思考、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最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再比较大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已经学过。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议一议、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推(理)一推”的一系列活动,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问题化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的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所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及时从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发挥情境的问题性为教学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科学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五、创设实物化情境

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实物模型,它能体现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理论,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安排学生动手切萝卜,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这个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种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创设的情境要能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我们执教者不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驾驭现代数学课堂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多银

情境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只有真正融入每位教师的脑海,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让数学课堂沐浴着生活的阳光,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才能更贴近学生生活,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情境 生活化 数学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无论是授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快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认识角”时,我提问:“看到‘角’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关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显示出来。然后,我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

教师还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从知识与知识的联系中设置悬念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这部分知识前,教师可以用疑惑的语气提问:“我们以往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导起来比较容易,而圆是一个曲线图形,它与以往学过的那些图形好像没有什么联系,那它的面积又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出来的呢?你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帮老师和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他们非常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就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可见,教师几句简单的导入语可以成为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生活化的情境是最有效的教学情境。它可以使学生从生活入手,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生活实际入手,寻找适合学生知识水平而且能够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际,预设好教学过程,把选择好的生活情境恰当地模拟出来,使其更能体现我们的数学知识,更贴近我们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总是在特定的时段对不同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数学,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乃至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引导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指挥”。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和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可是在“填鸭式”教学中,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到别的事物上去,使学生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头脑转起来,使学生与教师紧密配合,将学生的思维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准备几个梯形的纸片,然后请他们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为学生的活动做好铺垫。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进行了画、剪、拼等操作,并在小组讨论、辩论、合作等活动中得出了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可谓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了“再创造”的乐趣。

四、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锻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校,学生活动是最好的、最自由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有难度的事。教师如果对学生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是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能力估量过低的表现。剥夺学生的实践机会,不仅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而且会使他们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收集数学资料,并且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动手做些训练。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学习情境下,通过亲手做,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得到了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巩固、拓展知识,他们才能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在新课标下进行的数学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實际情况出发,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主。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是教学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更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才是我们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2] 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张翼翔)

作者:郑宇环

情境教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使数学教学兴趣化

灵活使用新教材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如何通过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呢?根据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体会来谈一谈:

一、设计引导启发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情境模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还要创设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设计兴趣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新教材每节内容结束时都有思考题,不但内容和下一节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下一节内容创设了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好问题情境呢?“好的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特点:(1)现实有趣,富于挑战;(2)举手不及,跃而可获;(3)问题成串,层次递进;(4)推广扩充,思维开放。

三、设计模拟情境,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中这样一些内容详实、趣味性强的知识,既体现了教学大纲中要求“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數学虽“抽象”也“实在”,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设计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来感悟理解知识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要力求体现“现实性”。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展示数据,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样本代表性的感受上。

五、设计合适情境,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我们创设情境应注意多样化,以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使情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三中学

作者:孟海林

上一篇:德育先进事迹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客房部年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