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医院是社会最基本的机构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观念也在不管更新,对于医院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作为医院,当然希望获得持续的盈利;而作为社会大众,最大的愿望是医院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县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县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篇1:

规范县级医院成本核算

7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操作办法》(以下简称《操作办法》),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强调要将推进县级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考核内容,确保县级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有效开展。

可以说,这一操作办法的出台,正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有关要求,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已作为县级医院的重点任务被写入该实施意见中。

“总体上看,这份成本核算操作指南很必要很及时,以‘从无到有’角度看,也算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果。遗憾的是,新医改中这类东西太少了。”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表示。

操作办法在此时出台,其原因除了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当中的重要性之外,更是与当前许多县级医院在这方面的不足有关。

徐毓才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首先,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规范,各自为政,不利于信息共享与沟通。另外,某些医院的成本核算也不是全成本核算,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经营效益,不利于建立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其次,缺乏专业的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人员,一些‘财务会计’仅仅对‘财务’和‘会计’工作熟悉但不太懂得医院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一些懂医的却不懂财务,致使医院的成本核算比医疗技术与服务落后很多,而各科室更是对纷繁复杂的成本核算一窍不通。因此,大部分县级公立医院就没有成本概念。再次,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也很滞后,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有一些也仅仅是利用HIS获取一些数据信息,更谈不上成本分析和利用。”

正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操作办法》要求,县级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在科室成本核算和按诊次、床日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按病种、按项目核算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推进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与医院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融。

曾经在县级医院分管过成本核算工作的徐毓才指出《操作办法》有着不少亮点:其一是明确要建立组织机构,要求医院必须在财务部门下设相应的成本核算岗位(至少1名专职成本会计),其他相关部门要设立兼职的成本核算员并明确各科室的成本核算职责。其二,统一了成本项目,并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列举了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等七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范围,对医院的过度扩张进行了财务干预。其三,明确了基于医院业务性质、自身管理特点以及最终为满足项目和病种核算工作需要而划分的成本核算基础单位,即成本责任中心,并将责任中心分为临床、医技、医辅、行政后勤四类实行编码管理,有利于全员成本观念形成。其四,是对医院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归集、成本分摊进行了统一,有利于促进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曹原

县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篇2:

全成本核算在县级医院的应用

[摘 要] 医院是社会最基本的机构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观念也在不管更新,对于医院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作为医院,当然希望获得持续的盈利;而作为社会大众,最大的愿望是医院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医疗市场上的竞争也非常激烈,笔者认为县级医院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改革经济管理模式和强化医疗成本核算,将全成本核算应用在医院管理中,有利于医院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与服务品质。

[关键词] 全成本核算;应用;县级医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15

目前大多数县级医院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拉锯;县级医院的名声软实力的提升;紧张复杂的医患关系;各个医院之间激烈的竞争;医改政策下的工作调整。县级医院要想取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些问题,寻找适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根据现实情况,县级医院应用全成本核算的模式,采用非常规范的成本控制,有助于解决当前复杂的问题,为县级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1]。

1 全成本核算的概念

全成本核算指的是将医院全部的成本以及开支实施核算与管理。其作为非常重要的会计核算模式,可以综合整个医院的实际情况从而合理使用资金,及时监管医院各个项目资金的应用情况,这样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资金,医院资金的利用率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并且还能够减少因为管理问题引发的资金浪费情况。而在县级医院应用全成本核算的模式,其效果主要表现为全成本核算为医院带来的双重效益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

2 全成本核算在县级医院应用的重要性

县级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必须投入人力、资金与物资等资源,其是否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医务道德的要求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县级医院的发展走向。采用全成本核算不但能够将县级医院的财务开支规范化,还可以显著地减少成本开支。在实施实际财务开支或者预算编制的时候,首先必须保障必要性与重要性,尤其是必须使直接费用开支与间接费用开支保持合理的比例,使县级医院的财务管理更为合理,减少资金浪费。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

社会在持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在持續更新,其对于医疗品质的评价也更为主观化。要让患者觉得满意,行之有效的治疗是评价标准之一,而综合治疗费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品质的意见。因此,在保障良好的医疗品质的情况下采用全成本核算,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医疗费用,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对医院服务品质的满意程度。

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1)采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 ,推动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提升。当前县级医院的资金管理仍采用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医院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县级医院必须加强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应用全成本核算的模式,将医疗过程中的所有资金开支都统计进去,明确责、权、利关系。在服务临床科室、服务病人、减少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实施科学合理的研究,使财务管理更为合理化,使医院的经营模式更为规范化,在提升县级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2)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率。当前,部分医院虽然表面上应用了企业全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力求解决医院目前面临的资金问题,然而大部分的医院在实施资金管理时,并不敢放开手去操作,致使管理的效果并不好,管理也只是局限在医院内部的科室成本核算中。县级医院必须积极改变这种状况,采用范例学习,解放县级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医院全员参与等方面加强全面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效果。

(3)改革预算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县级医院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预算执行的随意性非常大,资金运营的效率比较低。而财务管理缺少刚性的重要原因是:预算管理只是作为财务部门的部门管理行为,没有将其上升为整个医院的管理行为,即便将预算提升为整个医院的管理行为,也是较为表面的,随意性非常大,可执行性比较小;财务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式不规范、不合理,缺少科学依据;执行财务预算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没有制约能力。

4 结 语

综上所述,县级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强化成本意识,促进医院开展成本控制,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节约可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实现医疗费用的多重控制,确保医院的公益性质,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闻岚. 论医改后公立医院如何实行全成本核算[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1).

[2]龚艳平,邹洲,曾慧芳. 市场经济下的医院全成本核算浅探[J].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9).

作者:朱树胜

县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篇3:

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医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县级公立医院来说,其竞争力较低,在未来的运营发展中面临众多新的挑战。基于此,县级公立医院必须全面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强化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提升医院的盈利能力。当前,多数县级公立医院对成本核算比较重视,但是成本核算能力较低,成本核算方式方法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医院从这些具体问题入手,根据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实际成本管理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加强成本核算,促进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公立医院在确保公益性目的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县级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医改的基层单位,可以从支付方式的转变人手,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促进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公立医院作为公立医疗机构还会获得政府补偿,加强成本核算可以为获取政府补偿提供基本依据。此外,县级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也是落实我国医改政策.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升医院运营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二、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核算机构不健全

县级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以财务部门为主,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成本核算与各科室、医疗项目、患者病情等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单纯依靠财务部门已经无法完成成本核算工作。

(二)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当前很多县级公立医院的基础工作不到位,数据收集不全面,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其一,在费用分摊方面,很多县级公立医院以人工动因为主,人员较多的单位分摊到的费用也比较多,这很容易造成费用分摊与实际情况不符,给医院的相关决策造成不利影响。其二,县级公立医院由于管理理念以及资金限制,导致信息化建设不到位,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物资材料管理比较混乱,这也给成本核算增加了困难。比如,X医院的房产及公共区域的各种支出均无法分摊到核算科室.2019年X医院新增一栋综合楼,自动扶梯,中央空调等费用最终均作为管理费用支出,这就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缺乏成本核算分析

在当前的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基本的核算工作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很多县级公立医院无法将成本核算数据合理的运用到成本管理中去,无法为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四)信息化水平较低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否则,医院的财务报表无法满足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的管理效率与质量也无法得到较大提升。很多县级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对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X医院只有简单的收费系统,财务管理方面还在沿用用友单机版本,这严重阻碍了医院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

三、县级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县级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应该加强对新医改政策与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从医院长远发展出发,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全局观念,使其从医院全局出发,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医院应对现有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将成本核算落实到具体部门,并在各部门确定成本核算负责人,使成本核算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负责向所有部门共同负责转变。另一方面,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工作人员应在工作过程中详细记录产生成本的原始数据,为成本核算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信息:各部门对资金的流动情况也需要进行详细记录,使资金的支出、使用等信息更加详细,为财务资金使用效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成本核算知识,而对财务人员则应该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财务分析知识,为医院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保障。

(二)促进成本核算与实际工作的融合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在医疗服务等相关活动中产生的,要想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就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与实际工作的深度融合,从实际工作中获取最基本、最全面的基础数据。首先,医院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临床工作人员实现自身工作与成本核算之间的联系,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其次,工作人员应积极运用作业成本法等方法从实际工作中合理分析成本动因,使成本分摊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此外,县级公立医院还应该在科室、诊室、床日核算的基础上,增加病种、项目成本核算,使临床工作人员深度参与成本核算工作中,促使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断提升。

(三)强化成本分析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县级公立医院应加强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将成本核算结果运用到实际的运营管理中去,为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成本核算是一种事后控制的方式,医院应在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加强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加强事前预测与事中管控,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进而促进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X医院2014年1越的管理费用为2798174.06元,总成本为25817080.88元,管理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为10. 84%.由此可知.X医院的管理费用较多,需要加大管理费用管控。

(四)加强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县级公立医院必须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首先,医院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在耗材管理方面,应建立二级库,对耗材进行全面管理,这样医院就会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成本核算的效率与质量也会得到较大提升,成本核算成本也会得到控制。同时,医院还应加强成本核算系统、物流系统、资源管理系统、HIS系统之间的衔接,形成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信息管理水平,促进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其次,医院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深度挖掘成本数据价值,提高成本核算结果的价值。另外,二级管理库的建立还可以提高费用分摊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减少不规范支出等情况的发生。

(五)优化资源配置

县级公立医院的资源有限,医院可以采用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的方式,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基础资源的综合核算。在物资管控方面,医院应将设备与物料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详细记录设备的采购时间、分布科室、使用时间、折旧状况等基本信息,避免资产闲置。同时,医院可以运用物料控制系统对基本物资的供需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为库存管理的优化提供依据,避免资源浪费。

四、结束语

县级公立医院最基本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社会效益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基于此目标,其资金来源中的财政拨款占有较大比例,如果成本核算不到位,就会影响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在新医改不断推进以及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公立医院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医院发展需求。因此,医院必须在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运用全成本核算理念,不断创新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优化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使医院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益,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久蓉.县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现状与思考[J].经贸实践.2018,No.230( 12):231+233.

[2]戴萌.縣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与重要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179-180.

[3]刘玉俭,乔贵涛.全成本核算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 23):175+177.

作者简介:

郑沁珠,东方市人民医院,海南东方。

作者:郑沁珠

上一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煤矿汇报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