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趣味性教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课改后,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体育教学中的足球教学进行了针对性探究,发现足球教学中的趣味性能更好地带动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趣味性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趣味性教学论文 篇1:

物理教师与物理趣味性教学

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学时青少年进入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我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的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无疑使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70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80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区域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继而转化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90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他成绩都在70一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育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是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师设施应有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的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有普及化,各类计算机复制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得力工具,这种课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号的教学软件是应有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80年代后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当时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的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作者:张逢源

教师趣味性教学论文 篇2:

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究

摘 要:新课改后,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体育教学中的足球教学进行了针对性探究,发现足球教学中的趣味性能更好地带动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关键词: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实践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078

新课改后,初中体育教师对足球教学更加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深入探究,对如何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从教学设计开始逐层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建立了更高的教学标准,保障了学生对足球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掌握足球运动的能力。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究打开了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思路,让教师看到了体育足球教学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足球教学内容,提高了初中体育足球教学效果。

一、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现状

(一)教师专业性不高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不高,每一项都了解但每一项都不精,就降低了教师在足球教学上的专业性,使得初中体育足球教学情况在一个持平的水平上无法向上开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足球运动的热情。教师专业性不高对足球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回答学生的疑问等都会有影响。这种现状在足球教学中较普遍,已经成为初中体育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而且新课改后国家对足球、篮球等运动的重视力度逐渐上升,对初中体育教学形成了新的影响。

(二)学生对足球教学的认识不够

学生对足球教学的认识不够,体现在学生在足球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对足球运动的理解上。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对体育的兴趣不高而忽视了足球学习的重要性,降低了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乐趣感受度。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内心会觉得足球运动并不重要,降低了学生在足球教学中投入的注意力,削弱了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这种情况给初中体育足球教学带来了困扰。学生对足球教学的认识不够,让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的时候无法更好地施展教学魅力,削弱了进行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意义。

二、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措施

(一)提高教师在足球教学方面的专业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专业度提高了,学生在足球教学中的情况才会改善。教师可以从足球教学内容开始,扩充自己在足球方面的能力,再结合足球教学大纲,为学生规划出系统性、创新性、趣味性强的足球教学内容[1]。

教师可以根据足球运动的教学内容选择几个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充。可以仔细阅读教学大纲,然后增加扩充渠道,尽可能多地吸收专业性知识。像网络、书籍等都是很好的途径,其中对脚内侧踢、停球技术中肌肉的扭动、分解等内容会有详细的描述,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出精华,融入足球教学中。这让足球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用力的情况,防止用力不当造成的肌肉拉伤等损伤情况出现。

在提高教师在足球教学方面的专业度上,教师能学习到更多专业性的知识,激活了教师对足球教学的探究性能。当教师的足球教学专业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就能更灵活地进行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改善常规教学内容。

这种措施的落实体现了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教师更了解足球运动,加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感召力,让教师讲的教学内容更有质感,增加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信服度。这种情况是对教师专业度最好的认可,也是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价值的体现。在这一措施下,初中体育教师还能掌握更多教学上的技巧,增加教学设计的逻辑性,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二)增加教学设计中的趣味性

增加教学设计中的趣味性是教师专业能力上升后的表现,这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也是保障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效果的有效措施。增加教学设计中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感兴趣的事物、其他教师教学中好的经验等进行综合性考量,以调整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节奏,增加学生在足球教学中的欢乐度,让学生喜欢上足球运动[2]。

例如,常规体育足球教学中多采用热身、足球内容讲授、分组练习、自由活动等教学流程,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兴趣点和常规教学经验进行足球教学调整,增加其中的趣味性。

如“左右脚交替踩球”练习,教师可以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练习展示,然后进行小组比较,效果最差的一组要按照其他小组指定的方式进行“左右脚交替踩球”练习,或者模仿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的动作进行“左右脚交替踩球”,进行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的难度,要符合肌肉运动规律和学生能承受的强度,避免运动中的危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出了學习模块、练习模块、比赛模块、奖罚模块,但其目的都是围绕着“左右脚交替踩球”进行的,能提高学生对这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学生进行足球运动打好基础,减少足球运动中的实际损伤。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前多设想几组趣味性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分情况投入使用,这样能增加足球教学的灵活性,避免教学中的尴尬。初中体育足球教学向着趣味性发展,对学生掌握足球运动内容是一件好事,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下学习到足球运动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掌握能力,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重视情况。

增强教学设计中的趣味性,使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学生对足球教学的印象,从中发现自己、其他学生、教师间还能如此欢乐的进行体育课程,提高了学生在体育足球教学中的认真度。这种情况对体育足球教学发展是有利的,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经验。

(三)课后有效总结

课后有效总结是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有效实践措施,在总结中能帮助教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教学节奏、学生反应、自我教学表现等评估当天教学的情况。这种总结能帮助教师看到足球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点,并激发教师对足球教学的创造性,保障后续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足球教学的魅力,为国家培养足球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增加学生日后发展的选择性[3]。

例如,教师对某班当天进行的“支撑脚站立”足球教学内容课后进行有效总结时发现,学生在教学中团体游戏环节中的积极性、活泼度最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游戏中的相互竞争状态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能在游戏中更好地运用教学内容,有较少的学生在游戏中依然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平衡情况、支撑脚站立效果、站立时间、自我身体控制、协调上,从这些问题中教师还能看到学生对足球教学内容的认真度,全班95%以上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积极性比常规教学要高出很多。这种情况就是教师后续教学的切入点,其中的趣味性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使用次数,并及时总结形成总结对比,充实教学资料,从而让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能一直延续,改善初中体育足球教学总体情况。

本文中对增加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趣味性展开了阐述,就需要教师将总结的重点放在足球教学趣味性上,才能在长期教学中创造出更多好的足球教学内容,将增强足球教学趣味性落实到教学中。课后有效总结展现的是初中体育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体现的是新课改后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变化,为学生在足球教育中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教学方式,改善了学生在足球教学中的整体情况。

(四)积极参与教研小组活动

积极参与教研小组活动是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一个实践措施,这个措施能帮助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上的探讨,发现更多增强足球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扩大趣味性教学思路,提高足球教学趣味性效果。积极参与教研小组活动,让足球教学从一个人的探索上升到一群人的探索,加强了足球教学趣味性发展实力,为学生学习足球运动内容带来更好的保障。

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虽然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式依然会遇到瓶颈,让学生对足球感兴趣后就不会再深入研究了,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让体育教学出现瓶颈。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小组活动后,可以将教学中的这种情况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从中吸收到解决的方法,或者其他增强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增加足球教学的灵活性。积极参与教研小组活动,对教师教学提供方向上的保障,能激发教师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发挥了教研小组的优势,推动了体育教学发展,扩大了体育教学面,让学生对足球知识有更好的吸收,保障了学生在教学中对足球内容的热情持续度。

积极参与教研小组活动是教师进行自我提升的另一個思路,也是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有效路径,发挥了小组的智慧,保障了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充当教学中的主要角色,调整足球教学的结构,并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大胆验证自己的足球运动情况,激活教学氛围,这种情况也是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一个实践措施。减少了教师自己冥思苦想的弱势局面,加强了教师在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上的路径。

三、结语

增强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究是现代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发展方向,增加了学生在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的积极性,调整了教师进行足球教学的思路。教师如果按照上述内容进行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落实,能看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变化,也能激发教师在教学上更多的灵感,让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实践落实得更好,让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邱大颖.关于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17(12):165.

[2]李淑芳.初中体育足球的趣味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18(16):115.

[3]柴林武.足球专项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16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孙琪

教师趣味性教学论文 篇3:

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数学改革的推动研究

[摘 要] 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各地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对传统高职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对信息化教学大赛概念明晰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举办信息化教学比赛的必要性和优势所在,探寻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比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类信息技术逐渐走进高职课堂,使得传统高职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基于信息化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国家、省、市和职业院校都积极组织和参与信息化教学大赛,希望能够“以赛促教”,推动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数学改革的推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大赛

(一)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大赛始于2010年在沈阳举办的“亚龙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此便确定了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目的是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但不同于常规教学,其比赛的内容不仅要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而且要具有特色和现实意义,便于在高职教学中推广、传播和应用。另外,信息化教学大赛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体现,引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变革。

(二)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发展现状

信息化教学大赛自举办以来,参赛学校由中职逐渐扩展到高职院校,参赛选手由个人参赛拓展到团队参赛,参赛项目也由最初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扩展到现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三个比赛项目。另外,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机制越来越完善,从单纯的注重信息化技术走向注重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从注重教学设计走向注重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从单纯的教师参赛到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成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

二、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数学改革的推动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目的是达到以赛促教之目的,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对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高职数学教学环境、丰富高职数学教学手段、提升高职数学教师信息化水平,进而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数学教学环境的优化

就目前而言,虽然多媒体教学系统、PPT等教学辅助手段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有所应用,但是高职数学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环境之中,固定的教学场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等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让学校在组织教师参加比赛、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以及教师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影响有了全新的认识。

信息化教学大赛是高职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了多种多样的媒体格式,标准化、集中化管理优质教学资源,使得优秀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参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风格多样的数学资料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另外,通過行业信息化的驱动,拉动专业信息化、课程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使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常态化。因此,信息化教学大赛促使学校在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及信息化教学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对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优化高职数学教学环境具有显著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了高职数学教学手段的变革

目前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三个比赛项目的评分标准和评价要素,都明确表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因此所有的参赛教师、参赛团队乃至参赛学校都竭尽全力探索各种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创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参赛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准备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甚至学校和参赛团队充分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针对课程教学开发设计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技术,大大丰富了高职数学教学手段。另外,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和所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应在常规数学教学中应用和推广,不断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手段,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手段的变革。

以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的一等奖作品为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蔡鸣晶、王卉、冯晨团队所讲授的《极限的概念》,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网络教学平台、Matlab教学软件、PPT、QQ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答疑和师生互动交流,并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以充满趣味性的动画形式进行演示和讲解,大大提升了高数数学教学效果。其他教师对优秀参赛作品的数学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学习以及平时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加快了高职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进程。

(三)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数学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目的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历届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评分要素和考查的重点都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解决教学难重点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技术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并且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展现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使得教师在准备和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时候,大大提升了高职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师信息素养。由此可见,信息化大赛的举办目的、评分标准、比赛过程、比赛成果都是围绕教师信息化素养而展开,因此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让高职数学教师在认识到信息化能力对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重要性的同时,也迫使高职数学教师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

另外,信息化教学大赛理念以及各优秀参赛作品反映的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更多的一线高职数学教师投入对信息化教学的开发创新当中,推动了高职数学教学以及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如2016年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中所使用的现代多媒体录播教室、数学建模软件、学生评测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启发更多的高职数学教师在常规教学中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的路径。

(四)信息化教学大赛对学生学习模式的促进

根据《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分指标》,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能力以及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尤为重视,强调在高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相对于传统高职数学教学方式,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了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师生之间的角色和地位发生反转,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单纯的聆听者、学习者变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体以及数学知识的探索者、数学知识的应用者。

在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影响下,传统的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练习的学习方式必须变革,而建立学生自学学习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知识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以及知识的内化和实践运用。比如高职数学教师可以将事先录制好的微视频以及各类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手机、iPad以及电脑等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进行学习,并针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五)信息化教学大赛使得高职数学教学评价更为全面

信息化教学大赛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训练习的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而非单方面的结果性评价,将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课堂测试、数学实验报告、课后拓展作业、课后复习、课后总结等整个高职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另外,信息化教学大赛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视,让高职数学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数学理论知识的评价,而更侧重于学生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评价,构建了完善、全面的高职数学评价体系。

另外,问卷星、网络学习平台等实时在线评价软件在信息化教学大赛中的运用以及在常规教学中的普及,让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更为智能化、实时化、高效化,让老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状态、知识掌握情况等实时掌控,让高职数学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高职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

总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必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新型、信息、高效的高职数学课堂。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契机,充分调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动力,对优化高职数学教学模式、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總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教学大赛机制的逐渐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王雅萍.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98-100.

[2]蒋沈庆,曹燕.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112-114.

[3]宋萌芽.信息化环境下高职特色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7(24):66-67.

[4]朱鹏华.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41-43.

[5]谢传兵.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标准解读: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为例[J].江苏教育,2015(20):24-26.

[6]杨庆伟.浅谈信息化教学大赛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4):26-29.

作者:汪忞

上一篇:小学德育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综合管理部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