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服务三农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场全方面育人的教学改革,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这场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文章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阐述了课程思政的产生历程,并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理论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生态文明服务三农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生态文明服务三农论文 篇1:

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全力服务“三农”发展

悠久历史秀宜都,园林城市丽宜都,百强县市魅宜都,土家文化奇宜都。

近年来,在宜都市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我社紧抓改革发展,以振兴县级供销社为重点,在经营服务上创新思路寻突破,在社有资产上强化管理求规范,在项目建设上围绕中心促发展,全力服务三农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宜都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

规划布局,建好村社。科学规划布局,选择村委会或周边,村委会认可,群众公认的农家超市为依托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帮助经营业主改善经营条件、规范管理制度,并在2012年对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改造,制作统一模式的店招和灯箱。现已建成村级服务社111家。

创新服务,拓展领域。现已建成“一站式缴费点”204家,覆盖了全市98%以上的行政村。2013年实现代缴费57万笔计4772万元。同时,加快农村金融的建设步伐,建立“裕龙卡”村级综合服务社业务代办网点,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一网多用。我社率先在村级综合服务社全面推广运用“湖北供销裕农网”,建立“新农村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供销。面向农村市场着力构建四大中心,即商品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业务代办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最终实现“一网多用”。

构建五大网络体系,主导农村流通市场

日用品配送网络。2012年初,宜都市日用品配送中心—湖北供销裕农(宜昌)商贸有限公司”组建,实现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配送中心+经营网点”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宜都市富民农资有限公司,使其主动担负起全市农资市场主渠道责任。目前已在全市农村设有220个连锁经营网点,负责农药、种子、肥料等销售、配送业务。

农产品购销网络。与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宜都市陆城农产品综合市场”,建成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一体的综合型市场。

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成立宜都市烟花爆竹公司,并建成烟花爆竹市级配送牛心和乡镇配送点,配备15辆专业车辆常年开展烟花爆竹的配送业务。现有网点771家,商品配送率达到90%以上。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正抓紧筹建“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农村可利用废旧物资得到回收利用,增加再生资源,有效遏制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

领办农民专业合作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投资主体。完善投资项目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力度,成立宜都市供销社联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市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加大合作力度。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2014年,宜都市“今果果椪柑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社确定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推进创新发展。大力创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专业合作社实现“二次聯合”,破解单个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借贷、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难题。同时,结合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组建柑桔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柑桔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果实。一个个以“合”字为主体、白底绿字的“中国供销合作社”标志在宜都随处可见。我社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三农发展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宜都市被省人民政府授予“2012年度全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给体系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作者系中共宜都市供销社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杨婷

作者:时继荣

农村生态文明服务三农论文 篇2:

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课程思政是一场全方面育人的教学改革,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这场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文章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阐述了课程思政的产生历程,并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可行性;教学改革

“課程思政”的内涵就是高校内的所有课程在各自的领域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在讲授课堂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讲授知识、传授经验及活动实践中,充分认识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能同时锻炼心志,养成良好的品性。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即是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

从2014年开始,上海部分高校开始探索施行“课程思政”,选择部分高校作为试点,探索思政课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机制,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对“课程思政”的推广和全方位培养人才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

2016年12月2日,董少校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标题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个概念。也在这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也为“课程思政”的大范围推广实践指明了方向。

2017年初,复旦大学等高校率先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程中都体现思政映射点,在专业课上体现人文关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得发挥,掀起了“课程思政”的课改浪潮,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效仿[2]。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发布《高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首要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尽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师资的保证

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在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就是教师。专业课教师除了在专业上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在思想政治方面也应有过硬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岗位职责。太行新愚公李保国老师是河北农大优秀教师群体的一个代表,李保国精神是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神”的优秀文化熏陶和传承的结晶。多年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秉承太行山精神,将榜样的力量和楷模的精神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作为我们的传家宝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共61人,高级职称占比67.21%,多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林业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国家级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特派员和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也多次花落林学院,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科研团队被评为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先进集体,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被遴选为河北省高层次创新团队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7年,学院被授予“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所有专任教师要求通过岗前培训、主讲资格认证、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编写相应的教学文件并验收合格才能开始一线教学工作。

良好的专业师资的配备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德育贯穿整个专业教育的过程,在专业知识学习、实习、实践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专业教育和德育的诱集结合,从而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有效、持续地施行。

(二)课程的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每个专业都安排有专业前沿讲座,专业概论等课程。如林学专业树木学、森林培育学、测树学、植物学等,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学、森林公安与防火、森林病理学、森林植物检疫等,生态专业水土保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教师在培养学生对林业各个领域的了解与审美修养、激发学生对林业行业的喜爱和兴趣、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到专业学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身处林业行业的自豪感。林业,是生态文明体现的基础,是护好绿水青山,壮大金山银山的主力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生态多样性、防控森林病虫害、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都是森林功能的重要体现。历代林业工作者创造出了以塞罕坝为典型的林业成果,创造了森林这个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些林业工作者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知识的获得,能增强学生对林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无形中起到促使学生热爱林业、从事林业、献身林业的作用,这是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

最早在欧美国家流行的课程地图能清晰、明确、直观地表现学生的学习发展方向和学习路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专业在国内率先推行课程地图(见图1),对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并在学院、学校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培养路线上的理论依据。

(三)林学院优秀楷模的教育意义

多年以来,河北农业大学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特色立校,以服务强校”,培育出特色鲜明的“太行山道路”。“太行山道路”即“三个三结合”:是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科教兴国之路,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改革之路,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人才成长之路。这种办学理念和特色,在增强学校实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表彰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4]。在这样的办学特色的指引下,教师和学生都要经常深入农村调研,学生和农民角色进行频繁的互换,在培养服务三农特色人才的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5],更是体现了具有河北农业大学特色的“太行山精神”。“太行山精神”的实质是“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求实创新”[6],这种精神为以林学院学子为代表的农大学子致力于服务三农、献身山区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10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走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积极发扬薪火传递、传承带动的作用,涌现出了以李保国教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在老师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榜样教育下,培养出了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优秀毕业生群体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先进典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保国同志的高度评价。这位“农民教授”扎根太行山35年,每年200多天深入基层,用林业知识染绿140万亩荒山,造福10万农民。“太行新愚公,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是李保国精神的高度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是李保国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诠释[7]。作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教师,李保国老师为全院师生树立了最佳的学习典范。林学院学子以李保国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楷模为榜样,势必会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用“李保国精神”武装自己,为林业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7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指示强调,要努力践行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对塞罕坝精神做出了高度概括,即“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上的林学人用55年的时间在高寒荒漠上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林”这个历史奇迹,为京津冀地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也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8]。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授予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截至目前,在塞罕坝林场工作和曾经工作过的我院毕业生有一百多人,在任的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中,大部分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他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学院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承是分不开的。在塞罕坝高寒地区进行引种、育苗、造林、营林的绿色发展传奇的激励和鼓舞下,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学子为代表的林学人会更加深刻认识到林业的重要性,会在继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的同时,肩负起造林营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于宗周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水土保持专家,一生执着于太行山区综合治理,是第一批响应国家号召走进太行山的人,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他把一生的精力投入到太行山的绿化治理扶贫中。2015年,于宗周老师因病去世,立下遗嘱,要求把骨灰撒到他投入精力最大的太行山前南峪的土地上,永远守护这个现在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阎俊杰老师是我院一名普通教授,他心无旁骛,挚爱林业,拼搏一生研究森林昆虫,为我国三北防护林控制天牛危害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2017年,阎俊杰老师辞世,享年85岁,遵照老人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设灵堂,遗体捐献给河北大学医学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就在去世前几天,他还写下一篇1.5万字的生态造林论文。他们不仅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榜样和楷模,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视之为“传家宝”,坚持弘扬践行,将榜样的力量和楷模的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

林学学科涉及生态、保护、育种、培育、经济林等不同的领域,发展和建设林业、使林业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服务,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林学人不辞辛苦、坚持不懈地奋战在林业第一线,而这些优秀楷模、优秀事迹、优秀精神就为当代林学人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

三、结束语

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始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也将积极响应,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经验,发挥自身专业背景的特色,将课程思政尽早落地实施,为全面提高大学生专业和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2]杨晶晶.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J].视听,2018(3):234-23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7.

[4]王志刚,时赟.走特色立校,服务强校之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办学特色的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9(7):9-11.

[5]申书兴,张建政,翟玉建.地方农业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考——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的继承与拓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1(8):8-10.

[6]谢帆,徐敏云,翟广运,等.“太行山道路”与大学精神[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2):24-26.

[7]程庆会.把李保国精神作为“传家宝”发扬光大[J].中国高等教育,2016(18):8-11.

[8]王彦坤,李鉴修.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时代意义[J].共产党员:河北,2017(16):28-30.

作者:李红姣 王志刚 卢振启 马长明 刘炳响 黄秋娴 吕飞 崔晓东

农村生态文明服务三农论文 篇3:

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搞好这一组织的建设是增强党组织在高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可进一步发挥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内容和形式,发挥浙江农林大学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服务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关键词:实践型;学生党支部;基层党建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搞好这一组织的建设是增强党组织在高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高等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生人数和大学生党员人数大幅增加,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1]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重党员发展,轻党员教育,支部活动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在高校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可丰富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活动载体,有效服务学校广大师生,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实践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第三课堂,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农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第二、第三课堂建设,尤其在发挥学生党员在实践中的作用方面更是做了一定的探索,笔者所在的环境与资源学院通过“我为同学站岗”学生党员“设岗·定责·述职”活动、党员百日服务活动、学生党员公寓工作站、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载体,在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意义

(一)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是丰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需要

由于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少,学生党员支部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总支(党委)副书记兼任,但由于他们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将精力用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再加上高校学生党员入党时间较短,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支部建设经验不足,造成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容比较单调、形式比较单一。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可以丰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活动载体,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丰富了高校党建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了基层党组织生活,使学生达到学习理论、提升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是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普遍存在重党员发展,轻党员教育;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等问题,党员在入党之后的积极性下降,除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以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很多党员入党后比较懒散,相比入党积极分子阶段,预备期内表现一般,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下降;虽然说预备期内要严格考核,一般没什么大的问题,都会按期转正。转正后很多学生更难得到约束,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入学就是正式党员,他们很多来自不同的高校,发展党员质量参差不齐,党员在研究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是没有发挥。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调动广大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我院环境工程学生党支部党员在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节中,承担了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校园噪声监测、小区住户室内甲醛监测等活动,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

(三)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是顺利开展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

高校党员发展,虽然对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考察,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干部因为有足够的锻炼平台,一般加入党组织较早,也有部分同学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缺乏锻炼机会,社会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入党较晚或不能加入党组织。创建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搭建了一定的实践平台,可以有效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工作、实践中的表现。给入党积极分子表现自我的机会,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党员的重要参照。

二、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在创建实践型学生党支部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党支部多以年级或班级划分,这属于横向划分。然而横向划分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党员发展的现状。当前,高校新生党员数量很少,而且分布比例和结构都不均衡,对于这种情况,我院党总支因地制宜,2011年10月进行了基层党支部换届,做纵向划分,即按照专业来划分党支部。这样,每个党支部内部都有“老”“中”“青”三代,通过以老带新,把高年级党员好的工作经验和传统向低年级新生传递,节约培训时间和费用,有利于党支部工作的开展[2]。支部建立在专业上,为创建实践型学生党支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广大同学,服务基层,服务三农。

(一)积极响应学院党总支号召,开展特色党建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院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院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我院开展了一系列党建特色活动。开展“我为同学站岗”—— 学生党员“设岗·定责·述职”活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人为本,因人设岗”、“以岗定责,强化考核”的原则,设立了政策宣传岗、学习互助岗、文明监督岗、志愿服务岗、宿舍文明岗,所有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全部参加,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同时为积极响应学校建设生态文明寝室的号召,我院在学生公寓内建立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站长一般由学生支部内优秀的正式党员担任,全面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公寓内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寝室内的表现,是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各学生党支部通过开展寝室卫生检查、互查、卫生整改等活动形式,在寝室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在学生党员百日服务活动中,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佩戴党徽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做优秀共产党员”教育活动,“我是党员· 我做模范”学生党员寝室、床铺授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每位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诚心诚意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二)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学院特色文化活动服务

我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孕育了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我院各学生党支部起到了很好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我院特色活动生态文化节中,各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立了校园“东湖水质监测小分队”、“土壤检测小分队”、“植物固碳监测小分队”、“空气质量监测小分队”、“噪声监测小分队”、“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小分队”。各小分队开展了校园东湖水质监测、土壤检测、空气质量监测等的基础上,形成了校园质量检测报告,对校园环境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我院环境工程学生党支部深入校周边小区住户家中,开展了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我院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服务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院各学生党支部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服务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依托我院农林类专业特色,近年来成立了“生态你我他 水质监测”景区水质监测服务团、“土壤卫士 环保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景区碳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等近200支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全省、全国各地,有效服务基层、服务三农,受到了200余家媒体的报道和广泛赞誉。学院土壤检测、水质监测实践团连续四年获省级优秀团队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获社会实践组织奖、宣传报道先进单位。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大学生党支部的不断努力和辛勤拼搏,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党员充分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了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带领广大同学积极融入社会实践,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作为高校基层党建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实践型学生党支部的建立,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学生专业优势,有效地实现专业服务和党建的结合。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在高校实践型党支部建设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我校其他学院以及其他高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院将进一步拓宽实践型学生党支部平台,丰富党支部活动载体、形式和内容,更加充分地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延伸高校党建工作辐射范围,为地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斌.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王辉,赵丽娜,姜铭奎.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方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3]刘琳.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途径探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

[4]张艳萍.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探析——立足北京某高校基层学生党建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

[5]刘戈亮.浅议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以西安科技大学学生特色党支部建设为例[J].新西部,2012,(12).

[6]杜欣欣,刘莉.在实践中发挥党员作用有效途径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4).

作者:徐春霞

上一篇:小班教案优选3篇下一篇:劳务公司合同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