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想象思维作文指导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生能写想象作文。为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儿童想象的规律,依据小学生想象的特点,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想象思维作文指导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想象思维作文指导论文 篇1: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想象作文的教学指出了方向,由此想象作文教学的系列理论进入了教师和专家的研究视野。然而,想象作文教学仍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实践困境。因此,想象作文教学应从合理组织想象作文知识序列、引导学生思维表达的内外部转换、依托统编教材渗透想象方法、把握想象作文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突破。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想象作文 作文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将想象作文的习作数量增加至10余次,并设置专门的习作单元。但从实际教学来看,想象作文既是学生的兴奋点,也是学生的痛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剖析想象作文教学的困境,探寻突破路径,以期为想象作文的教学作出指引。

一、想象作文教学的实践困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1]目前统编教材已为想象作文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现实教学仍不尽如人意。

1.教师的想象作文教学偏离想象

(1)忽视想象作文的价值。在写作上,教师一贯倡导写实实在在的东西,想象作文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以考设教,因试导学”,想象作文在学年评价考核中涉及得较少。因此个别教师重视度不高,甚至认为想象作文没法教,也没有太大的教学价值。

(2)想象作文教学内容模糊。想象作文作为一种作文类型,应有其专门的知识序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专门为想象作文服务的课程和教材,也没有系统的想象作文知识体系。部分教师在缺少文学写作知识功底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教什么,大多采取“作前讲解要求,作后讲评作品”的教学模式,教学缺乏针对性。

(3)指导偏离想象思维训练。想象作文的核心是想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学的指导和训练方向也应以此为重点。对学生来说,想象是他们的天性,但要将自己的想象转化成一篇作文还是有难度的,需要一定的想象指导和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教学生“套”写作技巧,对想象的训练和指导较少。

(4)淡化想象作文评价标准。目前,想象作文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一线教师在评价想象作文时,多采用和其他作文文体相同的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评价是指引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倘若没有评价标准的指引,学生则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教学也失去了标杆。

2.学生的想象习作中难显想象

(1)兴趣较强,同时畏难想象。学生对想象作文有着“两面性”的感受。从兴奋点来看,想象作文可以调节作文课的枯燥乏味,新奇的作文题目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他们渴望将自己脑海中千奇百怪的想法诉说出来;但从痛点来看,学生对如何写想象作文还处于迷茫的状态,不知如何下笔,存在畏难情绪。

(2)表达受限,想象语言干瘪。学生丰富的想象常常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书面语言表达的限制,所想内容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得能以充分体现[2]。例如在“我和____过一天”这篇想象作文中,学生是比较了解孙悟空打妖怪这个场景的,但由于表达的限制,写出来的语言就略显逊色,故事情节也不丰盈。

(3)情节单一,想象缺乏新意。小学生往往缺少生活经验,缺乏想象素材的积累,主要表现为写作内容没有新意,创新性不足,情节较为单一,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比如上面这篇习作,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与孙悟空过一天,其中情节也大多是和孙悟空打游戏、一起去游乐场等,没有结合人物本身的特点展开想象,内容难显神奇,比较老套。

(4)内容发散,想象游离随意。儿童思维具有发散性,写想象作文时常常不能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情节缺少连贯性,内容往往一发而不可收,想象得漫无边际。在平时的想象作文训练时,个别学生的思维也容易违反“同一性”的原则,思路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主题意识[3]。典型的问题就是内容分散,主题游离,内容有待进一步聚焦和充实。

二、想象作文教学指导的现实路径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并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使命,但是指导学生将创造性想象转化为清楚通顺的语言却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4]。想象作文教学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1.合理组织想象作文知识序列

目前很少有专门指导学生写作的课程,更没有专门针对想象作文的。要想提高想象作文的教学水平,就需要从相关学科特别是文学理论那里搜寻可借鉴的知识,结合想象作文课程内容,对其进行学科方向的转化,在文学创作和中小学写作教学之间作好学理上的衔接。通过分年级、分阶段的学习,逐步将写作知识系统化、理论化。

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在陈述性知识上,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传递虚构写作、想象写作、创意写作等相关概念,让学生了解想象作文的特点及常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故事新编”,在知识讲解上,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在三年级习作中学习的编写童话的经验,讲解故事新编与编写童话的异同,为学生写好本篇想象习作打基础。

在程序性知识上,教师可以从不同类别的想象作文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想象作文,如怎样寻找创意主题、搭建故事情节、使用表达技巧等。在“故事新编”这篇想象作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思路,通过构思新结局来编写新的故事情节,并提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点来引导学生搭建框架;或者借助课文中的句子學习想象描写手法,将其应用于本次想象习作中,以此积累写作知识。

2.引导学生思维表达的内外部转换

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是一个思维与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说比写要容易,其思维存在着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转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想象作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表象从内部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再外化为书面语言。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落笔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口头表述,再写作。比如在四年级下册“故事新编”中,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你设想的结局,再说说打算设置什么样的情节。在说的过程中,如若有思路受堵或表达不清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引导,完善句子表达。学生口头表达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家演一演这个故事的情景剧,一边表演一边讲解,学生对故事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落笔时则更顺畅。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即兴演讲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自由选读一个神话、童话或科幻故事,到班级同学面前即兴演讲。这些故事充满着奇妙的想象,一方面可以增加阅读积累,为自己的想象作文写作提供素材积累;另一方面,演讲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故事,在灵活表达中训练自己的想象思维。

3.依托统编教材渗透想象方法

了解想象的常用方法对学生合理进行想象具有积极意义。在心理学上,常见的想象方法有黏合、夸张、典型化、联想、人格化等。

黏合是把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和特征组合在一起,童话、神话中的许多想象,如猪八戒、飞马、美人鱼、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等都是通过黏合的方式创造的[5]。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变成一棵树”一文就运用了黏合的方法,将树的特征和人的特征粘合了起来,从而创造出小女孩为了不回家吃饭多玩一会儿而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来[6]。夸张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对某些特性加以夸大或强调,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7]。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即使用了夸张的方法,课文讲了胡萝卜先生因为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便野蛮生长被当成“风筝线”“晾绳”的故事。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手印按在纸上,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的新奇”。在此使用的就是联想的想象方法,学生努力将头脑中的表象与“手印”相联系,抓住其相似性进行联想。

这些新奇有趣的课文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要借助课文适时点拨想象的方法,寻找相关的篇章加以巩固,并设置小练笔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各类想象。掌握了想象方法,学生在写作文时的思路便更加顺畅。

4.把握想象作文的评价标准

想象作文评价标准的中心是创造性。美国博尔大学教授、创造心理学专家郭有遹设计了一个创造性作文的评价指标,包括流畅性、多样性、独特性和周全性四项内容[8]。教师可以参考这一标准,从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的目标出发,在评价学生想象作文时,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围绕创造性这个中心,想象作文评价标准有以下五点。

(1)主题新颖明确,富有想象。想象作文的主题要新颖,要富有想象力。对学生来说,在大胆想象情节的同时兼顾人物特点、凸显人物形象是一个难点。因此主题新颖是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要求,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在构思时大胆创新。

(2)内容神奇大胆,富有美感。想象作文的语言不同于记实作文,内容要神奇大胆,也需要富有“美感”。因此,教师在评价想象作文时,要注意关注学生写作内容是否神奇。当然想象内容也是基于一定的现实表象,而不是天马行空随意想象。另一方面,习作内容还需要富有美感,表达出自己童真烂漫的想象。

(3)情感真实自然,充满童趣。评判想象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真实。高明的想象是想“不可能发生却可信”的事情,逻辑上不可能,但情感上却可信。所以,在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主体的个人感受,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当然,如果学生的价值观偏离,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纠正。

(4)构思逻辑清晰,过渡巧妙。想象作文没有绝对的边框和情节要求,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想象也是富有一定逻辑的,思路要清晰、过渡要巧妙、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要相呼应。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想象习作时,要留意学生的篇章结构,从整体上进行考量。

(5)技巧灵活恰当,形式多样。在写想象作文中,学生可以采用拟人、联想、夸张、对比等表达技巧,使自己的文章丰富多样,特别是夸张手法,在想象作文习作中经常应用。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注重学生技巧的使用,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语言表达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2][3] 邸春姝.想象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02):108.

[4] 于澎.从小学语文教科书想象作文的设计编排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以三年级上、下册为例[J].小学语文,2020[Z1]:12.

[5][7] 葛明贵.普通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01.

[6] 吴英.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58.

[8] 徐铝萍.开放式作文教学浅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9):22.

[责任编辑:陈国庆]

作者:李秀梅

小学想象思维作文指导论文 篇2:

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浅议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生能写想象作文。为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儿童想象的规律,依据小学生想象的特点,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作文、积累、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一、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落实想象训练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本文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2、接续类。如,续寫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

如果从想象作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想象作文的形式主要有给书面材料作文,给画面材料作文,给听觉材料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和角色作文等。

想象作文的指导,功在平时要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想象训练。想象作文动笔前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直观具体的情境,声像结合、视听组合的动画、视频,埋设的悬念,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说后写,从述到作,适当采用“成对活动”到“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指导的继续。由于儿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较大,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甚至是“白日做梦”。

综上所述,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形成,表象积累----丰富想象材料----是前提,想象训练----学会想象方法----是保证,想象作文----加工改造想象材料----是结果。当然,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儿童想象的规律,依据小学生想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李卿珍

小学想象思维作文指导论文 篇3:

小学中段想象作文现状探析

摘要:新课程中对想象作文的要求在各学段中呈现梯度上升趋势:从“写话”到“不拘形式”,再到“简单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段学生的想象作文存在內容千篇一律、胡乱想象、叙述混乱等问题。由此,笔者对教材中的想象类习作进行了梳理,把想象作文分为三类:童话类想象作文、科幻类想象作文、假想类想象作文。在明晰想象作文的分类和不同年段的写作要求的基础上,为教师针对不同类别的习作,做相应的教学和指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想象作文;小学中段;分类

新课标中对想象作文的要求呈现出学段特点。第一学段“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中有“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目标,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从中发现“想象”一词贯穿始终,想象作文的要求从“写话”到“不拘形式”,再到“简单的”,在各个学段中呈现梯度上升。

近几年,我们屡次参与学校四年级期末素质检测习作部分的评改,从中发现并整理了中段学生在想象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1、不想象,内容千篇一律。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会习惯性地去回忆生活中的题材,或者寻找看到过的类似的文章。如鹿城区2011的作文《 笑了》,纪实类作文占了大多数,而选择展开想象写《太阳笑了》之类的作文则是少之又少,不足10%。不想象或者缺乏想象,势必会限制学生在选材上思路狭窄,导致文章千篇一律,发掘不出有创造力的新素材、新内容。

2、乱想象,缺乏体验的积累。想象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想象需要自身的体验和相关知识等作为基础。由于一些孩子缺乏观察和体验,使得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但在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很难将想象具体化,更不用说表达。

3、叙述混乱,缺乏文体意识。考试中经常出现想象类作文是为了突破文体的限制,拓展学生写作的空间。但是在披上“想象”的外衣之后,一些学生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叙述愈显混乱、零散。

笔者认为要打破学生写作困局,教师首先要熟悉习作教材,明晰想象作文的分类和不同年段的写作要求。通过梳理二至六年级教材中的与想象作文有关的单元,我们绘制了图示一,尝试对教材中的想象类习作进行分类研究,并试图明确不同年段的写作目标。

4、对想象作文进行分类。学生的想象作文之所以出现文体混乱等情况,很大原因在于缺少明确的概念和划分,觉得什么都可以往想象作文的“筐”里装。因此有必要对想象作文这个大的范畴进行细分,我们从单元课文类型和单元习作要求出发,依据想象作文的不同要求,将想象作文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童话类的想象作文:是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的表现形式,经过合理想象,表达童真愿望的习作。如:三上第七单元安排的编童话故事。(2)科幻类的想象作文: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写景、状物、叙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幻想或愿望的习作。如三下第六单元的“将来的衣食住行”。假想类想象作文:是指让学生根据假想的某种情况或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或补充。如三下第八单元“如果你也会变”,以及两次看图习作。

5、明确不同类型想象作文的年段目标。对于同种类型的想象作文,在不同年级段中,其要求又是怎样的呢?表1尝试对它们的写作要求进行梳理排序。

表1中加粗的字反映出,同类型想象作文的要求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上升,呈现序列化。明确了年段目标,将有利于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的习作,做相应的教学和指导。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一亩三分地内!在明确学段写作目标后,应该把写作与阅读,把课内的精读与课外的广泛阅读结合起来,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将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部分。

作者:陈思 李清燕

上一篇:法警队长竞争演讲稿竞职演讲下一篇:红楼梦心得体会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