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应有别于会计专业课教学出发,提出了使未来经济管理者能够认识会计信息,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目的,并根据实际调查及教学实践,分析了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论文 篇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已有的文献显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较低。本文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如何立足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融合,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因专业施教,使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与专业需求有机结合。

关键词:课程设计 管理会计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一、序言

目前,我国相当多高校将会计学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向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反映了这样一种共识: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必要准备。这门课程的主要功能一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二是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的会计工具。

国内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从已有文献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较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比较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既来自学生专业与职业目标的多样性,又来自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负面印象——学生通常认为会计课程就是摆弄数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未来的职业生涯不相关,因此对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会计教育界意识到改变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会计教师呼吁认真审视会计教育,抛弃偏重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发学生决策能力的方向转变。

这个挑战促使会计教师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方法与建议包括:改变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观念,改变会计学教材的主题顺序,采用主动学习法,重视批判性思考,模拟企业的运作方式,使用大众媒体的资源,摒弃或减少有关借贷方的机械记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会计学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将上述创新方法围绕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整合会计原理,也就是重新开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对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及其具体应用;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总之,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生成者。而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从事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如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一样,学习的目的是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编程。

概括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做会计(How to do accounting),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用会计(How to use accounting )。具体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成会计信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会计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软件的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软件的用户不必懂得编程知识,重点是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目标定位的错误,非会计学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第二个错误随之而来。

(二)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与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异。很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当,其直接表现是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实质区别。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类教材的弊端是侧重讲述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缺乏对相关经济环境背景、企业经济业务运作信息、各种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经济内涵与实质的阐述,体现更多的是会计技术层面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这类教材体系偏离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学习要求,影响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选用的另一种教材是标明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这类教材尝试调整教材结构,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材的框架结构与内容,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本质差别。

(三)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要求

首先,课程内容不完整,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都设置会计学、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会计学的内容只限于财务会计,不包括管理会计。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沿用了会计专业会计学的体系,基本不包括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包含的内容如计划、预算、预测、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相关,更能体现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教学目标。但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没有包含上述与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没有突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会计核算流程。即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财务报表。基于现有的教材体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强调了财务会计的簿记方面,即借、贷、日记账、分类账等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往往感到会计比较机械、枯燥,与专业不相关。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会计师,因此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具体核算程序。

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没有根本区别。特别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没有包含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学习管理会计,一是因为有些高校对经管类非会计类专业不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二是由于第一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经验,即使有机会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选修管理会计。在某种程度上,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就是不完整的,因为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并不存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这就造成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缺乏系统性,不能从整体角度掌握会计的精髓。

总之,由于目标定位不当、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是可想而知,预料之中的。

三、 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构想

(一)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再认识

传统理念将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类,着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研究较多。早在2003年,孙晓明从会计目标变迁的视角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他认为财务会计服务对象向内部扩展,包括了内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服务对象则向外部扩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会计服务对象的这一融合使原来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划分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黄曼远(2014)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涵和关系的探讨出发,根据二者的历史、本质、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同一性,从理论上证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她认为从现实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中从来就不是两个相互孤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生成的信息交叉构成企业完整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

(二)将管理会计纳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内容的深化、延伸与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本信息来源一致,终极目标一致。

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年发布的公告,管理会计是通过规划、计量、管理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系统引导、激励管理者的行为,支持与创造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持续改进过程;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

上述专业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通过计量、管理、利用财务信息创造价值,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密不可分。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三)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具体构想

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合,重新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就是改变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第一单元是设立企业(以商业、服务业为背景),主要业务活动涉及制定商业计划书,本量利分析,编制预算,讨论公司的组织形式,解释财务报表。此外,采用预算作为公司战略的工具,学生在整个预算期内评估企业决策。这些主题持续整个学期。

第二单元包括建立会计系统。与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强调掌握借贷方记录经济业务不同,这一单元利用电子数据表(Excel)建立会计账户系统,每一列代表一个账户。账户的增减变动在每一列记录,到会计期末结出每个账户的余额,利用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财务报表。

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将会计循环视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一个程序,这个循环始于记录经济业务,终于结账。但是,这种视角意味着编制财务报表独立于公司预算中设定的管理目标。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将编制财务报表视为预算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将实际结果与呈现在预算中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进一步说,会计循环的终点不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而是计算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评估前期决策。

课程的前两个单元主要涉及与服务业、商业企业相关的会计概念,第三、四单元以制造业为背景。学生将在前两个单元已经掌握的相关概念应用到制造业的企业环境。此外,学生前两个单元中没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的概念在这个环节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单元包括编制总预算,计算多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用分批法、分步法计算成本,计算销售成本,采用各种成本流转假设计算期末存货。

第四单元包括利用相关成本进行决策,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计算成本差异,记录与分析涉及财产、厂房、设备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最后一个单元是有关借贷方的学习。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规范方法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重要的必备要求,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业语言。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摆脱或删除有关借贷方的知识,而是将其放在适当的环节讲述。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讲述借贷知识,其优势是:学生已经掌握利用电子数据表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实践过利用Excel计算账户余额编制财务报表,已经明白如何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在这个背景下,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只是学生对已经熟悉的会计系统的一个微小的调整。

关于借贷方的内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实践,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日记账,将日记账过到分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调整分录并登记到总分类账,最后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报表。

整合后的会计学并没有减少传统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而且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纳入教学体系,丰富了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这种调整保持了会计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相对完整,能够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知识及简单的管理会计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将管理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更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管理特色。这种体系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需求、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年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改变框架结构后的会计学课程因专业施教,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管理的角度看会计,在一定程度可以实现会计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从而赋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以意义。

参考文献:

[1]D.LeeWarren,Marilyn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亚荣,郭均英,卢雁影.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5,(3):33-35.

[3]蒋大富.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财会月刊,2011,(7下):108-110.

[4]魏永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设想[J].商业会计,2008,(19):59-60.

[5]刘孙芸.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学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9):91-92.

[6]盛庆辉,张秀萍.MBA会计学课程之教学思考[J].财会月刊,2014,(7):120-122.

作者:刘晓玲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论文 篇2: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应有别于会计专业课教学出发,提出了使未来经济管理者能够认识会计信息,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目的,并根据实际调查及教学实践,分析了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目的 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其就业方向是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部门,其教学目的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应有别于会计专业课教学,如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引导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认识会计信息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是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并且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及教师对此也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改革,但就课程改革的实践结果看,问题仍然存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借助实际调查方式,探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实际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浙江省主要高校的有关学生,为了使调查的内容具有广泛性,调查中广泛选取了涉及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所在专业既有经济类的,也有管理类的,这样使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了解程度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对教材满意度的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回收率93.67%。

(二)调查结果统计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情况如下:(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了解程度。(表1)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有兴趣,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之前对会计学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会计学与经管类其他学科的关系、会计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要。(2)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表2)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会计学教材存在较大缺陷,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对非会计专业教学在教材上也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如何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容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3)教学方式及手段。(表3)的调查结果表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及多种方法并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知识体系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内容只是会计专业课的简单拼凑。我国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内容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基本沿用了会计专业的内容体系。目前其教材内容基本上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会计学知识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等部分,其教学内容覆盖会计专业的多门课程。二是会计学知识体系基本类同会计学基础的内容,主要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以上两种方式基本上照搬会计专业,内容缺乏特色与创新,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高校会计学课程只有50学时,如按第一种形式授课,显然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上课只能蜻蜓点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按第二种形式授课,侧重点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学生对这类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也无法满足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这两种流行的模式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在学生对企业的运行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讲授会计的一系列抽象概念及核算方法,是很难被接受的。(2)会计学课程内容存在遗漏。主要有:一是缺少案例分析的内容。会计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又服务于管理活动,对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讲,通过案例将会计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容易使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主要拘泥于书本上的会计理论性知识,不仅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形成单科知识相互割据的教学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缺少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者在经营管理中缺一不可,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在调查中发现,有28%的学生要求增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在会计学授课中穿插内部控制内容,能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三是缺少会计法律及职业道德内容。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使职业道德、诚信、责任感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会计学课程却较少体现会计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签于会计职业界存在的大量舞弊现象,我国《会计法》第四条、第二十一条及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可见,会计法律及职业道德教育不仅针对会计从业人员,对经营管理人员而言也十分必要。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待改善和提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忽略教学实践环节。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会计学专业教学应加强实践性环节,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学生主要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增加实践性环节(包括实验室模拟会计实验或手工实验),以增进学生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未得到有效运用。传统的会计学教学都是“粉笔+黑板”,其优点可以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通过板书进行说明,缺点是课堂容量较小,在课时一定的条件下,在板书上很难对会计核算图、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介绍。在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减轻做课堂笔记的负担,能专心于听课,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上课时增加大量案例及相关信息量。近几年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尝试,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根据我们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一是目前许多多媒体教学只是单一地运用PPT课件,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这种方式在授课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掌握教学动态,仍不能根本改变灌输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多媒体教学未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板书具有很大的演示性,针对会计学上的一些具体核算内容,教师演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效果。但多数高校多媒体教室仅考虑了计算机及屏幕的设置。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准确定位会计学课程教育目标会计的目标是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管理类学生是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具备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经济管理人才,即帮助学生“懂会计”而非“如何做会计”。只有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才能明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改革思路,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会计专业课程,满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需要。

(二)优化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主要就以下方面对会计学课程进行优化:首先,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总体要求,一是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相一致。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二是突出经济管理的特色。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区别,既不应该是《会计学基础》的照搬,也不应该是《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二合一”的简单组合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三合一”的方式,而应立足于未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强调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从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学习会计,学生通过会计学的学习,应具备以下能力: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据以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专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处理的结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则无法理解其含义,更不可能为管理决策所运用。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及会计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以帮助其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了解资金运动的规律,具有资金管理能力。会计的对象是资金的运动,而资金运动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把握和运用好资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就能实现资金在运动之后的更大增值。非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会计学,能了解和掌握资金运动的规律,帮助其在未来的管理活动中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其次,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会计不仅具有为决策提供信息的功能,还具有控制的功能,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会计与经济管理活动的联系。在会计学课程中增加内部控制内容,使学生了解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会计控制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由于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会计学教学中应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贯穿于会计学整个教学课程中,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活动中哪些是应控制的关键点,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及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以提高经营效果。最后,增加会计法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保证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的反映、真实的记录和公正的披露,从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和全体经营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会计法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规范会计专业人员,同时也规范了经营管理者。在会计学教学中应介绍各种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强调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应承担主要责任。

(三)改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具体可从下方面进行:一是向学生介绍会计学的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会计学不了解,在会计学课程授课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会计学与经济管理类其他学科的关系、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很有必要。通过介绍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与其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其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会计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商业语言,可以树立会计信息观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运用案例教学。国内外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已经证明,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会计规范内容繁多,仅介绍会计准则的规定,学生难以理解。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案例选择上应尽量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结合,不仅有利于会计与管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还能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利用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三是将抽象化为具体。会计学的概念、术语是比较抽象的,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易逾越的障碍,将这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具体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时,与历史上的地中海经济、工业革命、西方股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联系起来,由股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特征联系到会计信息的作用及审计的需求,从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联系到资本市场股票投资、会计准则及会计职业道德等,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经济学知识甚至日常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增加相关信息量。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传统的核算会计已经逐渐向管理型会计发展,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更明显,会计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式,将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经济发展、企业管理、金融证券、财务分析、人文科学等知识很巧妙地穿插入教学活动中,使会计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改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手段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列举大量的实例,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另一方面可以将会计学教学中的会计核算流程图、账户体系图、账表、实物等内容通过影像展现出来,既直观又清晰,使会计教学过程不再枯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共享、信息快速传递功能和交互性功能,通过网络上的终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够于画面上直接进行双向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其计算机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网上交互式探讨,寻求答案。会计学课程教学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考虑教学系统的建设内容:一是在单机教室内教师利用计算机结合板书授课。教师将每章讲授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编辑成教学软件,该软件除了授课内容,还应包括各章的重点提示、各章小结等。会计学多媒体教学最好结合板书,具体演算过程的展示或遇到特殊问题,板书可以灵活加以补充。二是在校园网上设计高度的人机交互界面(菜单),借助校园网络传递信息,为学生提供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设计的界面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用方便、用户界面美观清晰、用户可以完全控制持续的运行。设计的内容可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堂讲授内容、习题库内容及答案、会计法规及有关资料、疑难解答。其次,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而在于认识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规范,从账务处理过程中体会经济业

务的财务特点,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即偏重于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的体验,使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可将实践教学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学生通过会计模拟软件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无纸化仿真实训,掌握会计信息生成过程。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会计知识的领会、掌握和应用,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最后,提倡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提倡师生平等的交往和沟通,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思考、边参与,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进行补充,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启发、讨论、鼓励等互动教学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每次课后教师可以留出适当的时间,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边听课、边参与的积极性,使被动式学习成为主动式学习,使灌输式教学成为吸收式学习,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五)确定会计学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在会计学教学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试题库的建设是关键内容。会计学课程是非会计专业的平台课,涉及专业广、学生人数多,任课教师多。历来谁任课谁出卷的考试方式不能保证学生考核的公平性,因此应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覆盖大纲要求的、系统的试题库,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教考分离,统一出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保证学生考核的公平与统一,以促进会计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改进会计学课程教材的内容与质量 目前市场上一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已经比较陈旧,部分会计学教材虽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但各高校的会计学课程课时要求不同,教材内容上也相差甚远。一些教材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缺乏特色,在结构、内容等方面不能体现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符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教材至少应具备以下要求:全书贯穿财务会计为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重视对学生会计管理理念、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将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案例分析;加强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编辑刘 姗)

作者:祝素月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论文 篇3: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华中农业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实证研究 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此,我国将会计学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非会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MBA教育更是将其列为一门主课程。在对非会计专业实施会计教育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致使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探讨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1、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学院非会计专业学生,调查专业涉及农业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信息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8份,回收率 91.6%。

华中农业大学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统一备课、统一考试、考教分离、流水阅卷。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会计及财务会计,侧重点是会计核算方法。46学时的理论课程结束后还有一周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及少量的互动教学为辅。

2、调查结果统计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

从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会计学之前都对该课程不太了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对会计学课程重要性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是有兴趣的,只是他们并不了解会计学与本学科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介绍会计学与经管类其他学科的关系,强化学生对学习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会计学教材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过于专业。另外,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非会计专业教学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如何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容与企业管理相融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是不满意的,希望教师能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但是大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课,原因是会计模拟实验课使用的软件是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难。

二、问题分析

1、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的是行动的启航灯,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有的放矢。目前教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其它专业毫不相关,纯属浪费时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学习兴趣。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就会安排不合理。只是会计专业课的简单拼凑,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会计报表的编制,重点是如何进行会计核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做账,而是如何看账,因此对这类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另外在学生对企业运行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讲授会计一系列的抽象概念及核算方法,是难以被接受的,复杂的帐户对应关系容易引起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抵触情绪。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失当

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学习时间短等实际情况,一味“填鸭式”灌输会计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而且实际案例较少,使学生感到会计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虽然安排了会计模拟实验来加强会计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增进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实验软件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主要训练学生会计核算的能力,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太难,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1、准确定位教育目标

非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目标主要是各类单位的管理部门,由于这些岗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因而他们必须懂得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基本经济含义,但不需要他们记账、算账,不需要象会计专业的学生那样掌握高深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及方法。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在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会计核算方法,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理解报表直接传递和间接隐含的信息等。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从而改善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以适应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2、调整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特别强调会计核算方法,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上,侧重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具体而言,基础会计部分只需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复式记账、会计循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用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的内容应该改变,按会计六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教学方法,可按照会计要素涉及的经济业务流程来介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方法,使学生从某种程度上了解企业的会计实务流程,这样更易于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和财务成果及分配等。在主要经济业务流程中应结合上市公司的案例介绍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并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容贯穿始终,使学生了解经济管理活动中哪些是应控制的关键点。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及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以提高经营效果,尽量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在报表部分可增加审计报告的阅读和利用,不要过于侧重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而要详细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够看懂财务报表,能够从会计报表中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应该彻底淘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师应将案例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贯穿于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在讲授会计学课程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学与其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其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会计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掌握的商业语言,树立会计信息观念, 增加学习兴趣。推行案例教学将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量将会计理论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会计与管理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还能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利用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是参与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思考,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和讨论,或请教师回答问题等。在授课中,采用提问、启发、讨论、鼓励等方法,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灌输式教学为吸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活跃。

4、优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国的会计改革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会计从理论到实务都在不断变化,作为一名会计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知识更新,不断充实自己,始终保证“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同时,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还应加强社会实践,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目前不少会计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实践,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雷莉萍、古力、杨厚学: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7(4).

[2] 孙燕芳、王军会:非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3).

(责任编辑:郭亚娟)

作者:肖华芳 万文军

上一篇:培训培训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活动方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