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双减”政策是2021年我國教育界实施的重要教育改革政策。文章结合相关教学经验,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篇1:

布置“活”作业,培养“活”思维——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帮助小学生巩固知识体系和培养发展思维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还能全面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布置创意型、分层型、开放型、调查型和综合型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成长,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数学思维;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是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既可以辅助教师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和锻炼解题能力。“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对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提高。调查了解到,我国小学生对数学作业普遍兴趣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心智水平的缘故;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问题,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开发。为此,我主要研究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功能

(一)巩固与延伸

古人云:知难行易,即单纯地理解理论知识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实践和亲身尝试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等能力的提高。通常情况下,由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课程的编排与课程时限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多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内容,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布置一定的作业,通过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发散性思维,逐渐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反馈与交流

反馈与交流能力是同时针对师生双方的,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可以通过作业过程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体验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达成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也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缺陷,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相互交流、反馈不仅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进步,对激励学生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与发展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结合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知,作业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数学智力因素,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兴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团结协助精神和正确的“三观”等。而发展功能同样是新课程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业过程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可以逐步发展其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小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数学源于生活,是人类为了方便了解客观事物而开发的重要工具。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征,这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化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价值是教育工作者应持续关注的重点话题。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学,帮助教师查缺补漏,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和锻炼数学思维[1]。为此,小学作业设计要以教育为目的,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同时也要符合科学和现实依据。

(二)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启发性思维是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必备要素,而启发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和自主练习,为此,在作业设计期间教师应注意作业的启发性,例如,可以布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题训练等作业,不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此同时,学习兴趣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2]。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对作业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尤其是遇见一些探究式问题和创新开放性问题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设置这类启发式问题时,同样应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借助数学背景故事、生活情境和数学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在布置有关 的作业时,教师可以提前讲解刘徽和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小故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和借助生活道具吸引学生,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课后自主收集有关圆周率的小故事,以此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巩固性和拓展性相结合

巩固学习知识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从学生方面来看,数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不足,以便通过咨询教师或与同学探讨弥补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明晰自身学习水平。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通过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能够客观地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及其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3]。但一味地巩固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教师应尝试挖掘知识中的潜在教育价值,合理、灵活、巧妙地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引导出新的问题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解题技巧。

(四)个性化与层次化相结合

传统作业设计时,教师针对全班同学布置的作业是一样的,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完成的比较轻松,而另一部分学生很难独立完成的窘境,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无法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新时期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各省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作业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难度和作业量,这样既可以对优等生起到锻炼作用,又能帮助学困生循序渐进,逐渐树立成功的学习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作业设计的将全体同学依据学生水平划分为三个小组,其中甲组为优等生,乙组为中等生,丙组为学困生,针对丙组学生主要布置基本作业,旨在帮助学困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学习知识,针对乙组学生布置提高性作业,旨在提高中等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针对优等生布置拓展性作业,旨在帮助优等生锻炼学科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五)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标理念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理论和实践双优型人才,这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乃至数学作业设计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重强化知识理解和记忆,利用思维导图或是数形结合等形式完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为目的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哈尔滨到北京的距离是1250公里,哈尔滨到沈阳的距离是562公里,假如三个地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则沈阳到北京的距离是多远?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布置“活”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布置“活”作业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挖掘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常见的作业设计形式有创意型。其中创意型作业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大胆作业,打破常规,侧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这种作业不论是作业题目还是结果都比较新颖,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火花。小学生年龄普通在7~12岁之间,正处于思维、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同时有很强的主观意愿,乐于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传统的作业设计多以题海训练为主,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单一的公式、定理中,长此以往会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消极心理。而创意型作业不拘泥于形式和答案,鼓励学生在自由联想的空间内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新的想法,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布置“图形的秘密”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利用之前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多边形绘画出多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二)布置“活”作业,使学生得到成长

布置“活”作业要求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成长。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安排应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层型作业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每名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作业,使每名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在学习上都能得到满足和发展。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不同,其对所需求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而言,其更加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拓展运用、探究创新;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而言,其更加重视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巩固延伸;对于学困生而言,其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数量掌握和基本运用。由此可见,分层型数学作业设计不仅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形式,更是对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回应。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分层型作业设计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作业难度分层和作业量分层。前者是指依据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对作业难度进行调整。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设计知识延伸和探究的作业,针对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设计知识巩固和灵活应用的作业,针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设计加深知识理解和基础运用的作业。而后者是依据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对作业数量进行增减,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针对数学知识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少量布置练习题,将更多时间用在课外自主探究学习中。而针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宜在“双减”政策要求下适当多布置类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三)培养“活”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活”思维,重视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教师可以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设计开放型作业,开放型作业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的不固定的数学作业。这种作业最直观的特点是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在理解题意和解决题目时很难找到一种常规、固定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调动知识储备、打破思维定式,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作业期间不断被激发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小明带1元钱去超市买东西,铅笔3角钱,橡皮2角钱,彩色笔5角钱,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支铅笔?如果小明肯定会买一支彩色笔用于画画,请问小明最多能买几支铅笔?如果小明买了一支彩色笔和一块橡皮,请问售货员需要找给小明几角钱?”

(四)培养“活”思维,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培养“活”思维,重视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常见的作业设计形式有调查型和综合型。其中调查型是教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实践调查,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也能锻炼其思维能力。传统小学数学作业多以课本习题为主,将学生思维牢牢控制在书本上,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均衡,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调查型作业本质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活动,既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调查型作业既可以用于延伸课堂数学教学活动,又可以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整体来看,调查型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例如,在布置“概率与统计”时,教师要求学生调查近半个月内日均气温的变化,合理选择调查方式,同时利用图表等相关知识整理统计数据,以便得出结论。

综合型作业要求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目标设计跨学科、跨领域数学作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愈加受到重视,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细心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中的联系,灵活巧妙地设计综合型数学作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在“图形的秘密”教学后,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作业小组,以2~5人一组为宜,要求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大胆发挥自己想象,将现实生活中和自己想象的轴对称图形画在画板上。这种作业不仅可以跨学科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将数学元素与绘画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锻炼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愈加受到重视。新时期下,教师应及时转变作业设计观念,基于实际教情、学情灵活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以“活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成长,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參考文献:

[1]费岭峰,李桂双.放大“想”:小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过程——以“用分数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9).

[2]李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教育学刊,2018(S02).

[3]贾轩,曾小平.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方法[J].教学与管理, 2019(23).

[4]张勇.小学数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7).

[5]林爱村.结构化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8).

[6]孙颖.以系统思维开展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21(10).

(责任编辑:朱福昌)

作者:卢庆

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篇2:

“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是2021年我國教育界实施的重要教育改革政策。文章结合相关教学经验,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

作者简介:王红(1981.11-),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中级教师。

一、引言

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强化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阵地的作用,也是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深层次的治理,以达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预示着从2021年开始,多年以来倡导和贯彻的“减负”理念已经进入全面深化实施的重要阶段,这将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负担,同时有效缓解教育焦虑的局面。落实“双减”政策,不仅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全面通力协作与布局,而且要求处于教育一线的教职人员制定科学的规划,实现作业方面的减负,为“双减”政策的顺利落地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促使学生通过数学认识世界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和创造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训练活动是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多年以来,在应试教育下产生的盲目攀比、过度拔高等问题给学生带来了过量、过难的数学作业。此类短视化的理念是当今时代小学生学业负担的主要来源。在“双减”大背景下,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科特征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设计,是实现减负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要关注的焦点。

二、“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目标分析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布置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作业,在一年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三年内形成显著的效果。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应涵盖以下几点。

(一)带领学生回归快乐的学习状态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非常清晰的脉络,抽象程度不高。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减少过重、过难的作业,为学生布置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和夯实基础知识,消除学生在传统学习过程当中盲目追求作业数量所产生的恐惧和厌恶情绪,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取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想要在“双减”大背景下为学生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亲近大自然,有时间进行更多的社会实践,有精力发现兴趣和发展特长,从而有效培养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三)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也要摒弃固化的作业理念。如此,才可以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培养、发展、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真正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促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具有生长力和生命力的工作。同时,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以此学科为基础进行作业变革,可以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扭转片面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教育环境,最终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

三、“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内涵解读

《意见》针对“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出了五条重要的指示:第一为健全作业的管理机制;第二为分类明确作业的总量;第三为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第四为强化作业完成指导及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第五为引导教师、学校、家长全方位理解并实施小学生作业“减负”。

单纯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过重的作业负担”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数学学科的作业较多,很多教师都希望通过题海战术,促使学生对各种题型有良好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数学学科的作业难度较大。当今社会,受各种“精英”理念和思潮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分拔高作业难度,要求班级中所有学生“齐步”发展,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基于此,“减负”不仅需要减轻学生在生理方面的负担,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从牺牲娱乐、睡眠等时间进行刷题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且要从心理层面来舒缓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控量减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面临过重的作业负担,就会在生理方面产生疲劳感,在精神方面产生压迫感,从而对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这是小学作业布置的首要要求。《意见》指出,应该在当今的小学教育阶段,针对各年级不同的要求,分类明确作业的总量。在小学一、二年级中,不需要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以在学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知识的练习;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所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主干学科,数学作业是小学课后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控制数学作业的总量,同时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标,并且不会增加学生的身心负担,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教师预做作业,对作业总量进行评估

教师要明确作业并非越多越好,特别是数学学科,如果只是机械重复地做作业,只会适得其反。只有适量的数学作业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对题目进行精心筛选,避免出现“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几页的某题”这种粗放型的作业布置方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先以班级中等数学水平的学生作为模拟对象,预做一下数学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精准有效地把握作业的时长和总量,而且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筛选题目,有效规划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三)家校协同,监控作業时长

数学学科具有独特性,而且每位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虽然教师可以通过预做作业的方式完成评估,但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除了教师预估学生的作业总量,家长也应该配合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坚持反馈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用时。如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家长反馈的数据,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准确的评判,进而对家庭作业的总量和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个别学生完成作业用时较长,教师就可以为该学生量身定制相关作业,适当降低要求,保证托底训练,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得到进步。

(四)创新增效,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从表象上分析,主要是减少学生课后作业的总量,究其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价值和效益,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整体优化作业设计,消除“过重的作业负担”,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使作业成为课堂学习的巩固与延伸,是数学教师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五)渗透文化,形成有高度的数学作业

数学是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数学文化,体会到数学符号的意义和数学思想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如下数学故事。

数学家阿基米德去世之后,按照阿基米德的遗愿,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个圆柱容球的几何图形。为何阿基米德会要求在自己的墓碑上刻圆柱容球呢?主要是因为在阿基米德的所有发现当中,圆柱容球定理是最令阿基米德满意的定理。

进而引出圆柱容球定理:当圆柱中球的直径与圆柱的高、底面直径相等时,球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球的表面积是圆柱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如图1)。

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以下作业内容:

(1)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cm,则球的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

(2)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cm,则球的表面积、体积分别为多少?

(3)判断题:在圆柱容球中,球的表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相等。

(4)自己还可以发现其他什么结论。

教师借助圆柱容球的几何模型问题,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讲解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圆柱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运算等多种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走进经典数学问题,体验从已知探寻未知的过程,体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六)融入生活,形成有“温度”的数学作业

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小学生处于感性的认知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内容融入进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和经历,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运用数学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切实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当今社会,电子支付手段已经十分普遍,学生缺乏使用人民币的实际经验,对“元”“角”“分”等没有良好的概念,增加学习起来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张购物清单(如图2),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一次采购。作业内容:第一,完成《采购记录单》;第二,结合自己的采购经历,写出自身的感受。

这种作业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归到传统交易方式中,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采购行为记录下来,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元、角、分”相关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采购经历,让学生将传统支付手段与电子支付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还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基。“双减”政策给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对作业设计进行深度改革,秉承“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的原则,对“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及优化进行深度研究,助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夏爱玉.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基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邓锋.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05):60.

展宗瑶.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1(07):150-151.

李连芳.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J].今天,2020(14):159.

徐少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多元化设计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1):195.

作者:王红

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篇3:

以本为本,设计多彩作业

摘要:针对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调查了学生对目前数学作业的态度和反应,探究完成数学作业和学好数学相关度,探索了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实施途径。通过对课本资源的开发,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课本资源; 初一学生; 作业; 优化设计; 数学素养

1 问题的提出

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且在作业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家庭环境条件,设计并布置出具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数学作业进行变革,使作业“宽”、“厚”、“实”。即设计出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形式多样化的作业,这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初中一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调查与研究,开发课本资源,以求数学作业能够更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2 课本作业题的利用不够理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 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传统的作业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视作业的设计,甚至会忽略教学中作业布置环节的技术性,而采用“拿来主义”策略,仅从教科书或练习册中选择部分习题作为作业,甚至“一网打尽”地让学生去做。而事实上,教师对于作业的处理能力,尤其是设计能力与运用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紧扣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紧扣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进行作业设计。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同时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要结合课本作业题来设计作业,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那么,如何对数学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对后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开发课程资源对作业进行设计?这是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就怎样优化课本资源进行作业设计做了以下研究。

3 开发课本资源,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的具体措施

3.1 对课本练习题变式,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我国目前不仅提倡数学家庭作业要分刚性作业和弹性作业 ,也提出了要分层作业的理念,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在完成作业时,学生可自主选择组别,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的组别独立完成。 但是教师在真正操作分层作业时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比如在题目的选择和收集时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往往是对配套的练习简单分类,指定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题。其实在课本习题中,有不少的题可以进行变式设计,让一个习题成为一串难题不同的题。 这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计算器的使用>>时,我对课内练习2设计为:

A组: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正数的平方的大小:12,22,2.52,5.72,112,172,10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把上述各数平方改为立方,你发现的规律还成立吗?(课本原题)

B组:已知a3

C组:你能比较255,344,433,522,611这5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很明显A组作业步子小,思维跨度小,以课本原作业A组题为主,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组计算作业难度大一些,思维跨度大一些;C组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2 重视课本阅读材料,以阅读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作业要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数学学科中,以数学阅读作为作业,无疑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

现行的课本中有不少阅读材料,比如《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神奇的》、《丢番图》等。受课时所限,我们教师可能没有时间上阅读材料课,很多时候这些阅读材料成了新课程的摆设。但这些阅读材料包含着很高的人文价值,思想价值,科学价值,阅读这些数学史和数学名题不仅能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开拓知识领域,满足多方面兴趣。其实很多学生都能在课外像看小故事一样去看这些阅读材料,所以我们不妨把阅读材料开发成为作业,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内容阅读及课外阅读,如对数学史、数学名题、数学趣题、科普读物、数学发展新动向新成果等的阅读。把数学阅读作为作业,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经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是会做多少个难题,而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阅读数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源与流,使数学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因此应该把数学阅读作为常规化作业,使数学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在比如在学习七上3.2《实数》一节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①阅读课本《神奇的》;②完成一个对的研究作出贡献的数学家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工作。在作业中,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在课余时间协助孩子从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去查阅资料。学生在校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资料整理,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介绍所整理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

3.3 以课本设计题为载体,写数学小论文。数学课本上安排有设计题,我们不能忽视它,应该合理地进行利用,精心地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开发这些设计题为数学小论文,让学生写数学小论文作为数学作业的一种形式,这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方式。 所谓“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写数学小论文做为作业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数学小论文”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的新途径,是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新思路,“数学小论文”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在完成七上1.2《有理数》一节后,有一个设计题: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物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就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负数,分数和小数,这些数都属于有理数,你了解这些数的由来与发展吗?请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查找有关数的发展史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介绍数的由来与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设计题,应该安排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收集有关的信息来完成这样的作业。其实在完成了有理数的由来与发展的研究后,可以在学习了《实数》一节后,再让学生去查资料写一写无理数的由来在数学发展历史中的故事,这样学生对实数的发展历史就清楚了,而且对2等无理数也不会觉得陌生,在情感体验上,也使学生明白真理的发现是充满了艰难困苦,我们应当学习数学家这种敢于挑战、不畏艰辛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3.4 完成课本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作业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在春、秋、寒、暑四个假期,我们以課题研究作为作业的主要形式。课题研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家长的协助下,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的作业。我们知道,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另外,在课题学习中,学生会更多的接触实际问题或现实课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使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除平常课本上课题学习要组织学生做一些外,我们还要自己开发课题,并且争取每一个学期教研组都组织老师对学生开展一次大的课题学习活动,基本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汇报交流,在作业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现成知识的本身。以课题研究作为作业,使学生的作业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传统抽象的数学学习变成有意义的活动参与,使数学成为一种由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基于情境的、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对课题的探究,学生将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人类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研究课题可以来源于课本,也可以自己开发,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生活实际中去开发,数学知识与方法又能够被用来解决其他领域。例如:在完成七上第6章数据与图表后,设计关于“初中生最爱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查作业。并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成统计图。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大阅兵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 结束语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相应承担着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三大功能。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对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去破解。而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让我们重视课本资源,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本,切实为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让学生对数学兴趣盎然,轻松前行。

参考文献

[1] 黄裕梅. 初中数学作业与练习的优化设计[J ] . 考式周刊,2008(1 )

[2] 池红艳.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应讲求“五性” [J ] . 甘肃教育,2007.(5)(B)

[3] 王光明. 数学作业方式的变革 [J ]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8 )

[4] 严美芹. 中学数学作业与学生习惯的养成 [J ] .课改前沿 , 2009(5) 87

[5] 丁琳 , 叶立军. 中美中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比较研究[J ] . 教育探索,2009 (1)

作者:周利华

上一篇:县公安局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交通局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