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研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竞争能力。本文试图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含义进行梳理,以期对企业管理实务发展提供参考。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竞争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企业竞争研究论文 篇1:

孙子兵法与企业竞争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加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有力的地位是当前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孙子兵法》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内容涉及到战争规律、竞争谋略及决策战略等,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作为高中生,只能浅显的分析《孙子兵法》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用分析策略。

【关键词】《孙子兵法》;企业竞争

一、《孙子兵法》的应用意义

《孙子兵法》对战争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成书于春秋末年,经过了后人修改和浓缩之后形成了兵学精髓,对战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维逻辑严密,对战争战略运筹和战场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战争中矛盾的对立和转化,指导战争者如何准确的握战争态势,扭转战争局面,在战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从而获取战争胜利。《孙子兵法》对现代企业竞争应用意义显著,尤其是在现代商场竞争逐渐加剧的背景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克服环境中面临的竞争压力,深入学习竞争谋略,分析竞争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合理规避竞争劣势,获得最优化的市场发展资源。

二、《孙子兵法》与企业竞争的应用分析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市场竞争残酷性较强,当前世界企业排名每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企业会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优势劣汰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更加加剧了企业竞争态势,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首先应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自身企业实力和行业内有清晰的认知。企业要理解并认真贯彻相关法律,尤其是要强化产品市场匹配度研究,在市场中挖掘可以利用的发展机遇,企业要了解各国经济环境,熟悉国际法规和金融规则,在遵守竞争条款的框架下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再者,企业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逐渐从实用走向时尚,企业要顺应客户需求变化,抓住客户的潜在消费心理,扩展产品的类型和功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企业要客观了解自身的优势,调动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市场竞争中,对企业发展而言,其可能会寻找到不同的企业商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机是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即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竞争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

(二)区分竞争对手,避免恶性竞争

《孙子兵法》强调了竞争矛盾性的存在,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企业明辨竞争态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陷入到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在特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对手是相互转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企业要区分竞争对手,通过竞争来提升企业内部发展合理性,避免由于过度竞争而消耗企业的实力。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实现共赢才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企业的实力有限,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就会导致竞争失去针对性,甚至会损害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有选择性地挑选竞争对手,集中力量和同等实力的企业进行竞争。再者,企业在竞争中也存在着共赢的机遇,如果顾客对自身产品需求不匹配时,企业可以将客户引导到同类产品的公司中,将客户推向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样有利于实现行业内共赢,缓和行业内的竞争压力,最终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三)出奇制胜、防不胜防

经过多年的行業竞争,很多行业内基本实现了产品饱和,行业内的发展秩序基本形成,在这种竞争态势中,企业要做到出奇制胜、防不胜防,以产品创新来打破竞争态势,实现对行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因此,企业要重视创新机制设置,首先要做好思维创新,改变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升级自我产品,以产品的出奇制胜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为了获取竞争胜利,可以采取积极应对,发挥自身产品的优势,避免行业内竞争对手的锋芒,同时要适当隐藏自身的实力,让竞争对手摸不到市场决策的方向,从而降低竞争对手的警惕性,提高行业竞争的成功率。

(四)因势利导、增强气势

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要因势利导,凸显自身的优势,如发挥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和产品优势等,从气势上压倒竞争对手,力图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企业要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在行业内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积极推行市场造势,通过营销宣传的方式来引起潜在客户的注意,激发潜在客户的购买需求。再者,企业要认真对待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分析,深刻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把对方的每一个环节都摸透,预测竞争对手的下一步战略决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随着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要拿同行的最优产品进行对比,提升自我产品的市场竞争,在公平竞争下获得有利的发展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我们高中生而言,《孙子兵法》展示了前人对战争的认知,教给我们如何在竞争环境中获取有利的地位,我们可以把《孙子兵法》精髓和企业竞争联系在一起,思索企业市场竞争态势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对行业内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压制,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峰.《孙子兵法》对企业竞争和经济决策的指导作用[J].现代商业,2016(05).

[2] 张瑾.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竞争策略[J].中国建材, 2009(03).

[3] 宫玉振.取胜之道:一个基于孙子兵法的现代企业竞争理论体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李子萱

企业竞争研究论文 篇2:

企业竞争能力研究

【摘要】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竞争能力。本文试图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含义进行梳理,以期对企业管理实务发展提供参考。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竞争能力可以分为三种:现实的市场竞争能力(静态的能力);潜在的竞争能力(改善的能力);将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进化的能力)。研究企业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战略选择。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企业竞争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源于学者和实业界人士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定义存在较大争议,从而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理论。

一、企业竞争能力含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一)古典经济学的看法

早期竞争力的观点源于分工,认为是由于分工的存在产生了竞争优势。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企业产生竞争力不是产生于绝对竞争优势,而是产生于相对竞争优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论述了竞争与商品交换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生产率是竞争力最基本的来源。综上,早期经济学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其占有的基本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

(二)古典战略理论

20世纪70年代,企业战略理论盛行。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基点是从既有的已结构化的产业内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企业适应环境,通过资源配置实现市场扩张的目标。企业竞争能力主要通过其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来反映,拥有了高的市场占有率就说明企业的竞争力越强,所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战略中心。

(三)竞争战略理论

美国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企业竞争能力作了系统性研究,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管理当中,以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核心研究点,探讨了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力问题。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

1.在一个很有优势的行业;2.选择企业在该行业的相对地位;3.利用价值链创造价值,并认为企业价值链的差异以及进入或退出壁垒是企业产生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四)企业资源学派的观点

以沃纳菲尔特和潘罗斯为主要代表的企业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在企业内在成长和持续竞争优势保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潘罗斯把企业竞争能力理解为以特定的途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优势。1984年,沃纳菲尔特在潘罗斯《企业成长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提出企业竞争能力就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位势差异。

(五)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能力理论

资源学派是以考察企业占有资源的数量来评判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占有了资源是否就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基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学说很多,其中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组织能力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能力理论三类,其中核心能力理论是其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应当以最本质的东西来规定企业的内涵,这种本质的东西就是“能力”。而一个企业之所以具备强势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是因为其具有“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指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局限,开始涉及动态竞争力,拓宽了研究竞争力的视野。

二、企业竞争能力含义辨析及特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竞争能力理论发展的一个清晰脉络:人们对企业竞争能力最初的认识就是种种比较优势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经历了: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的差异;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竞争能力的本质不仅是优势的表现,而且是企业占有的要素资源,从而经历了:产业竞争力理论(外部市场资源)和资源位势差异(内部资源)等;发展到现在,人们对竞争力的理解又更进一步,认为仅有比较优势或者优势资源也不能构成竞争力,也不是竞争力的本质,竞争力的本质应该是一种能力——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因此提出了基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组织能力、核心能力、业务流程能力理论。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企业竞争能力具有整体性,是一种系统能力,而不单是企业的产品或业务等环节上的能力;二是企业竞争能力具有不同的层次性。企业竞争能力的深层即决定层是企业的文化、制度、战略和机制;企业竞争能力的中间层即企业的核心专长和核心能力;企业竞争能力的外层即企业在财务、市场、人力、运营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各种竞争优势。

三、研究结论

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动态性。在今天技术日新月异、市场化程度日益深化、经济日益国际化、竞争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能力的形成主要源于内部资产的优化组合与高效配置,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竞争资产×竞争过程=竞争力

这个公式可表述为企业竞争能力是由技术资源(硬件或者有形部分,资产)和组织能力(软件或无形部分,过程)两部分组成。

“技术资源”的内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生产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2.获取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3.培育和利用工程技能和生产作业技能的能力。

“组织能力”的含义是指:1.制定战略决策的能力;2.有效地集中、组合、配置和重组资源的能力;3.营造、适应和改善环境的能力;4.学习和完善组织自身的能力。

实际上,竞争资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源,竞争过程也就是将资源转化为优势的能力。可见,要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笔者认为,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资产状况和面临的市场状况与竞争力成长过程的统一体。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能力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取资源的能力,一种是将资源转变为优势的能力。资源和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知识资源,就不会形成强势的能力;没有很好的业务流程、组织机制,也不会将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由于环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们常常将其从资源里分化出来作为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所以,对竞争力的研究,就是对资源、能力、环境的研究;对竞争力的评价,就是要对这三者进行评价。

总之,企业竞争能力表现在某一企业在市场中均衡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是企业竞争资产与竞争过程的整合统一。前者属于静态要素,后者属于动态要素,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竞争力。

作者:张仁建

企业竞争研究论文 篇3:

生态论视角下小微企业竞争行为研究

摘 要:为了探明小微企业采取生态研发策略给其竞争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构建了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竞争模型,通过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两者的竞争问题展开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生态型小微企业产品价格往往会高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且在两小微企业竞争的过程中,随着产品低碳度的增加,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先增加后减少,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有所增加,所以,从两者的竞争来看,小微企业采取生态研发策略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而从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距变化影响来看,其差距的缩小对采取生态研发策略的小微企业竞争更有利。

关键词:生态论;小微企业;竞争

一、引言

自2011年國务院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以来,小微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税收、劳动就业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轻骑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其快速发展的背后,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比如,小微企业在与同行业竞争的过程中,为了获得优势,往往在经营中只注重效率提升而忽视其对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对小微企业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生态论是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在其《人类生态学》中提出的理论,而企业生态论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即追求人、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有必要将生态理论引入到小微企业竞争中,并对其展开深层次分析。

关于小微企业相关问题,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比如,马乃云等从资产总额、从业人数、税收标准等方面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了阐述[1];郑晓霞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并从制造保障、政策方向、金融资源配置、及融资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策略[2];郑健壮等研究了小微企业技术获取问题,结果表明,外部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是较为适合的技术获取渠道[3];赵君等研究了农村小微企业集群问题,发现其表现出以本地资源为切入点、以专业化为起点、以地域的根植性为特色等基本特征[4];于洪研究了小微企业的政府财税支持问题,并从减税规模、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协同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5];孙于栋等通过研究我国小微企业税费及优惠政策的效应发现,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仍有减税空间,且相对于所得税,流转税具有更大的减税空间[6];蒋天颖等对小微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导向不仅对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知识整合和组织创新产生间接影响[7]。

从上述研究来看,目前学者关于小微企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技术获取、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很少有文献从微观的角度对小微企业的竞争机理展开研究,尤其是生态视角下关于小微企业的竞争问题研究则更少。鉴于此,本文基于生态的视角,通过构建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的竞争模型,探讨了小微企业采取生态研发策略给其竞争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该背景下小微企业的竞争提供决策支持。

二、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为了明晰小微企业采取生态策略给其竞争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构建了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的博弈模型。生态型小微企业是指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开发新技术或者再造生产流程等方式进行生态研发,降低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非生态型小微企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忽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假定两小微企业处于同一市场,且所生产的产品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为了进一步对问题展开分析,特作如下假设:

(1)假定生态型小微企业通过生态研发可以提高产品的低碳度,不妨记为g,且生态研发成本为C(g),借鉴文献[8],令C(g)=ηg2,η为生态研发效率,η越大,表明小微企业的生态研发效率就越低。

(2)假定生态型小微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为c1,单位产品价格为p1,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为c2,单位产品价格为p2,且由于相比较生态型小微企业,非生态型小微企业更加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所以往往存在c1>c2。

(3)由于两小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功能相似,所以,不妨假定两者所生产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基础效用,记为u,且随着消费者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在购买低碳产品时将获得一定的额外效用ue,借鉴文献[8],令ue=kg,k为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偏好程度,假定其在[0 1]上服从均匀分布。

三、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博弈分析

在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博弈的过程中,假定两者势均力敌,双方之间构成Nash博弈,其决策过程为:生态型小微企业从自身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确定产品销售价格p1,与此同时,非生态型小微企业从自身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确定产品销售价格p2。接下来将对两小微企业的决策过程开展研究。

四、算例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本部分将借助Matlab软对两小微企业的竞争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分析产品低碳度变化对两小微企业竞争的影响;b.分析两小微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差异对两小微企业竞争的影响。

(1)产品低碳度变化的影响分析

本部分之所以分析产品低碳度变化对两小微企业竞争的影响,主要是考虑到产品的低碳度是小微企业生态程度的直接表现,通过该分析可以确定小微企业生态程度的高低对其竞争所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见图1。相关参数取值为:g=[2 3 4 5 6 7 8],η=0.05,c1=5,c2=4.5。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生态型小微企业而言,当产品低碳度较低时,其增加会带来利润增加,当产品低碳度较高时,其增加会带来利润的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产品低碳度的提升会增加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效用,刺激消费,但由于生态研发的边际效率是下降的,所以,在产品低碳度较低时,生态型小微企业付出的边际研发成本较低,而在低碳度较高时,生态型小微企业边际生态研发成本较高。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变化来看,随着产品低碳度的增加,其利润会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态型小微企业产品价格在生态策略下会上升,此时非生态型小微企业也会相应提升产品价格,因此其获得利润会有所增加。最后,从两小微企业的竞争来看,产品低碳度较低时,其增加对生态型小微企业有利,而产品低碳度较高时,其增加则对非生态型小微企业有利。

(2)兩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异的影响分析

本部分之所以分析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异对两小微企业竞争的影响,主要是考虑到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异表征生态策略给小微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所以有必要对其展开研究,仿真结果见图2。为了便于分析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异对两小微企业竞争的影响,本部分假定生态型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固定不变,而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发生变化。相关参数取值为:c2=[4 4.2 4.4 4.6 4.8 5],η=0.05,c1=5,g=5。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即两小微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差距的缩小,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有所增加,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有所减少,这主要是因为,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会带来其产品价格的上升,此时,其产品销售量会有所下降,因此其利润会有所减少,而生态型小微企业产品销售量会有所上升,此时其利润会有所增加。除此之外,从图2明显可以看出,当C2<4.4时,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会高于生态型小微企业,当C2>4.4时,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会低于生态型小微企业,这表明,当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距较大时,小微企业会偏向于选择不采取生态研发策略,当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距较小时,小微企业会偏于选择采取生态研发策略。最后,从两小微企业的竞争来看,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对其自身竞争不利,而对生态型小微企业竞争则有利。

五、结论

本文基于生态视角,构建了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竞争模型,探讨了两小微企业的竞争问题,同时分析了产品低碳度、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距等因素变化给两小微企业竞争所带来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在两小微企业竞争的过程中,生态型小微企业产品价格会高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且随着产品低碳度的增加,两小微企业产品价格均会有所上升,但生态型小微企业产品价格上升的速度更快。(2)随着产品低碳度的增加,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先增加后减少,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有所增加,且从两者的竞争来看,当产品低碳度较低时,其增加对生态型小微企业竞争有利,当产品低碳度较高时,其增加则对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竞争有利。(3)随着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产本成本差距的缩小,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将有所增加,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将有所减少,且此情形对生态型小微企业竞争更有利。本文的研究结论尽管对于生态视角下小微企业的竞争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模型构建是基于信息的完全对称,且考虑两小微企业均是完全理性,并未涉及不完全理性情形,这些都将在后续研究中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马乃云,张安安.完善财税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7-10.

[2]郑霞.政策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41-47.

[3]郑健壮,武朝艳.小微企业的技术获取渠道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8):1227-1232.

[4]赵君,蔡翔,赵书松.农村小微企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发展因素与管理策略[J].农村经济问题,2015(1):73-78.

[5]于洪.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15(5):19-22.

[6]孙玉栋,孟凡达.我国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及优惠政策的效应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3):101-110.

[7]蒋天颖,孙伟,白志欣.基于市场导向的中小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以知识整合和组织创新为中介[J].科研管理,2013,34(6):17-67.

[8]游达明,朱桂菊.低碳供应链生态研发、合作促销与定价的微分博弈分析[J].控制与决策,2016,31(6):1047-1056.

[9]张茹秀.基于生态效益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23):215-219.

(责任编辑:夏焕堂)

Key words: ecology theory;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作者:吴光华 舒斯亮

上一篇:产业园区调研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服务行业调研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