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新世纪的今天,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因为环保教育恐怕是覆盖面最广、预防性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篇1:

浅析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本文从环保素材的筛选——奠基石;课堂教学——主阵地;情景体验——助推器;社会实践-试金石等方面对语文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尝试作了一定的探讨,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环保教育

社会在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环境问题。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類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呢?

1.充分利用教材,筛选环保素材,丰富教育内容——环保教育的奠基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觉得环保教育的素材是少之又少,杂乱无章。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现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就可以发现现在教材,其选文与环保教育密切相关的课文有这样几类:一是具有显性特征的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及科学小品文章,应重在介绍科学知识、阐释科学道理;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秘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类过度活动而造成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潜意识。二是具有隐性特征的环保教材,教师在把握文章的文学性的同时,可通过探讨试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产生对大自然母亲的敬仰之情,激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三是教材辅助材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在学生直观的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同时将环保的主题渗透其中。

2.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渗透环保教育——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初中生更显得极其重要,在他们正确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对人类奈以生存的环境的思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历史的使命。如在阅读课中,根据阅读课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在潜心提炼教材的同时要将环境教育有机的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避免机械的说教和与课堂教学脱离。

3.精心创设情境,强化切身体验——环保教育的助推器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情感熏陶、切身体验是一条重要途径。只有深入到文本所设置的那种情境之中,和文中的人、物、景以及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环境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环境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3.1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先由歌曲入境,再由课题入情。看图片,粗略感知变化;读文字,细细体验变化。心灵受到震撼,自然地分析变化原因,激起对人类行为的谴责与痛恨。最后由课文联系生活,交流生活中的环境破坏实例,多形式自由表达对人类的呼吁与劝戒。直观的图片欣赏与感性的文本朗读相结合,多形式的朗读展示与开放的评价指导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整个过程自然、流畅、生动。

3.2营造氛围,提供情境,注重情感体验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本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月牙泉》忧郁的歌词与旋律,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情感氛围。当他们从课题中体验到惋惜之情后,再观看罗布泊往日与今朝的对比图片,心灵从一个高峰跌落到低谷,他们那种凝重的表情,小声的惊讶,表明他们已经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再从直观的图片进入到生动的文本,有了前面良好的情感铺垫,学生一下子就动情了。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阅读课文后的感受,对强化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4.走出课堂勤实践,加强教育意识强——环保教育的试金石

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间壁垒,沟通校内外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环境,无疑也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1)向课外作业延伸。以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2)向科普读物延伸。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的方法加强环境教育;(3)向日常生活延伸。生活中处处有环保的学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能仅仅落实在课本的层面,而应该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环境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4)向社会延伸。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见效。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宣传、调查、采访、建议等方式融入到全社会的环保工作之中。

当语文教学从挖掘环保内容、培养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空间时,我们的学生对保护环境,无疑会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播下的“种子”也将会绿遍神州大地。

参考文献

[1]朱文维.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85-86.

作者:池宇

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新世纪的今天,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永恒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因为环保教育恐怕是覆盖面最广、预防性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而语文学科的教材编写已经很早注意到了这一点,中学语文课文多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即使现在新增的科普类文章中也确有直接或者间接可以用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分析运用现有的语文教材,潜心提炼,注重挖掘环保素材,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的体现。

一、语文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集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在潜心提炼教材的同时将环境教育有机的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避免了机械的说教和与课堂教学离。如《大自然的语言》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春天草木萌发,万物苏醒;夏天燕子翩然归来,果实孕育;秋天果实成熟,落叶纷飞;冬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教学时,展现欣赏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美丽图画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美好自然的热爱。《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中,过去的罗布泊是生命的绿洲, 是美丽的仙湖,现在的罗布泊是荒凉的沙漠,是没有生机的死湖 。当学生了解到造成如此痛心的现状原因是人们发展经济时忽略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之后,心情是难过,是愤怒,是沉重,是反思。看着日益缩小的月牙泉,听着《月牙泉》的优美旋律,触摸到了美丽和恐怖,发出了呼吁:救救我们的地球!这样无形之中就使学生走近了环保,提高了环保意识。

即使不是科普类的文章,在语文课上也同样能适时渗透环保的思想。教材中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在反复朗读仔细体味中都能与文章产生共鸣,不难总结出这些文章的主题都离不了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的同时,也唤起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境教育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情、景跃然纸面,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春带给我们美,感受文中的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又如教学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读出主席的豪情万丈、居高临下、意气轩昂,表现出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这样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江山如此多娇。也同样收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环保教育的生活延伸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结合实际才能使教学不拘于形式,才能触及学生的感官,也避免课堂上形成环保思想成为昙花一现,所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让学生或提前了解或之后强化认识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亲身观察或搜集资料或调查访问,认识到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如,在学习过《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保护母亲河”活动,学生们调动自己所能,以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环保心声,有音像资料,有书面倡议,有宣传设想,有整改意见,并付诸行动,政府部门采纳了孩子们的很好的建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母亲河方案,也是在设计教学时所没有想到的收获。

再比如“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学生把能够改善环境的做法宣传推广,并做好监督,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建议也监督爸爸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尾气排放,提醒妈妈买菜用菜篮和布袋子,给同学和老师定纸张用量,这样学生通过活动成了环保主义者和社会宣传员。由此可见,环保教育的课堂更大一部分在学校之外,环保教育的力量可以扩展到社会上,这是语文教学的功劳,更是语文老师的骄傲。

三、语文教学忌成为环保教育的奴隶

虽说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但是也不能为了环保教育而一味强加给语文的学习,那样不仅让语文学科变了味,也让环保成了祥林嫂的话题,也就是说,并非每课都要谈环保,语文教学可以渗透环保思想,但是环保思想不是语文学科学习的思想主流,这一点必须澄清。其实所有的学科教学和环保教育的关系都是这样,能够适时,恰到好处的渗透环保教育,达到教育的无痕,教育的入心才是真正教育的最高境界。

总之,当语文教学从挖掘环保内容、培养环保情感,强化环境意识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时空时,我们的学生对保护环境,无疑会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语文教学将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播下的种子也将更多、更真、更绿,语文教学和环保教育也即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作者:张丽霞

语文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篇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应将环保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挖掘环境保护的教育题材,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造美好的地球家园。

关键词:语文;教学;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保护环境,我们每位公民都应该站出来,肩负起这个重要的责任,这已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要尽自己的力来抓好环境教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佑护的教育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挖掘与环保有关的教育题材,找到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的环保责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现就我在教学中开展的环保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文本学习,挖掘环保知识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有介绍环境知识的,有展示大自然奥秘的,也有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这些都是教师用来进行环保教育,对学生渗透环保知识的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情感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与大自然进行窃窃私语、情感融合的过程。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与环保知识相融合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新课标,在备课时,认真研读课文,全方位地思索环境因素,努力挖掘、捕捉教材中环保素材,并着手寻找相关的环保内容,正面诱导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挖掘文中有关的环保内容,有所侧重地分别进行环境知识,环境情感、环境道德的渗透,从而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适时适度地把环保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和深入挖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学生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二、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而好多的课文中也渗透着环保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时,文章与环境保护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通过学生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向学生介绍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劣现状,比如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等,使环保教育变得活泼、生动,激发起学生对环保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因课制宜,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课上,将语言文字训练与环保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运用现行教材,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认真吃透和把握教材,在语言环境中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巧妙的渗透,文道结合,水乳交融。

自然界不仅仅只是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动物的存在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落语句,通过分析文章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彩虹描写的作用,突出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羚羊震撼人心的做法及这种舍己为人,舍小顾大的精神带来的强烈震撼与思索。文中学生们感受到头羊的自杀,是对生命尊严的维护,是对动物生存权的无声呐喊。作者把它的死,写得如此悲壮凄美,是对斑羚不幸遭遇的无比同情,对斑羚飞渡的热情赞美,更是对人类虐杀动物的反感、抗议。结合课文中心思想,向学生渗透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小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及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破坏生态环境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爱护动物。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四、联系生活,养成环保习惯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教师还应该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例如,利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向全班学生发出“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的倡议,通过开展植树、护树、认树活动,使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校园内各种树木名称,习性,以及如何养护的知识,从而养成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地球日”开展“爱我地球,爱我家园”主题队会,各班绘制保护地球的专题板报,开展走进社会公益劳动和环保宣传活动;利用“世界环境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环保小制作、小发明,教育学生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从身边小事做起,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总之,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的融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性,启发了学生心智,有助于语文全面育人功能的实现。

【责编 金 东】

作者:孙一婷

上一篇:园林城市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爱国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