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指导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论文充分结合了指导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经验,对现今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阶段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进而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加以研究,就开题报告、时间规定、设计阶段管控以及校企合作等对毕业设计指导的模式加以深入革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本科生毕业指导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科生毕业指导论文 篇1:

基于“过程培养”模式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改革与实践

摘 要 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进而提出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经实践验证,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行之有效,富于创新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過程分析 土木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近年来,针对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时间短,任务重;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的特点和难点,国内各高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②③④

本文作者从事土木专业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多年,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贯彻“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创新意义。

1 “过程培养”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终极目的是培育创造型新人才。为此,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和手段势在必行。

本教学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过程培养”上,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结合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论知识型行向实践能力型人才的转化,完成“理论与实践的” 完美结合。

首先,只有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进而才可能产生可靠的实施成果。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⑤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质就是“教”与“学”有机结合为一体,这一点,在毕业论文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充分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题中。以教师的诱导、启发为方向,最终达到对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目标。

第三,教学成果的总结及效果的评价对教学质量及效果的确认至关重要。申请者首先总结了历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知道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提炼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本课题亦广泛了解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吸取优质的教学素材,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用以补充完善本课题的实施方案,提升自我整体水平。进而探索本教学环节与精英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我校“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

2 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全过程驻点分析

针对在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學”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如图1所示),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过程确定为五个驻点,即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

驻点1:选题与查阅文献。

该驻点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过程训练”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强调的全过程的学生参与,首先就是选题需要学生的参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指导教师由于还有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全程地陪同学生的实验研究,学生应是实验工作的主体,教师仅起辅助的导向作用。学生对所做课题感兴趣,他们通常能做到积极地去查文献、用心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去做实验,实验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往往能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触情绪、在工作态度处于消极状态,被动完成任务,论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证,谈何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课题实施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多个题目,采取自愿选题的原则,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亦可对课题的工作方向做适当的修正,共同确定任务书的内容,使论文质量能在现有条件下达到较高的水准。

驻点2: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

学会运用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文献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问题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寻求、借鉴拟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规程,以确定正确合理的试验方法,制定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进度计划。

由于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论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给予相对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方案细节的制定上力求科学、准确、可行;方案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勤动脑、多动手,积极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及非学术问题。

驻点3: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规范、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尊重客观规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观臆断的大忌。熟悉专业常规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更应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组会讨论), 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讨论和思考,不断提升他们凝练科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举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驻点4: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

相对于前三个阶段,本阶段重在对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试验现象,提升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避免“实验报告”式毕业论文的出现。

指导教师应鼓励、启发学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图省事地取而代之,沦为“重使用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反面典型。

驻点5:答辩。

这是全过程分析的最后一个驻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采用规范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形式,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完成最后的升华至关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论文经由课题组指导老师之外的两名其他老师实质性的评阅,给出具体评阅意见,并由学生经修改后再进行答辩。答辩采用PPT讲述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在论文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3 实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针对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五个驻点的具体内容,将“过程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实施运用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所指导的土木专业本科毕业生陈€祝?012年)、李€祝?013年)、白€讇祝?014年)等同学,在论文过程及毕业答辩中表现突出,毕业论文成绩均为“优”。特别是陈€祝?012年)同学,不仅获得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并于论文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与其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專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实践效果已经初步验证,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相信经过不断实践改进和完善,其效果将更加显著。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1)在有限时间内,借助先进的“过程工程学”理论指导,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教学任务;(2)切实解决毕业论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个别学生懈怠敷衍、教师仓促放水的局面。从而将我国“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进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学质量,培养理论扎实、富于创新的研究型人才,为社会打造合格的土木专业精英人才。

注释

① 關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② 罗怡,李春天,许惠斌.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219-220,228.

③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同教[2012]28号).

④ 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2016年).

⑤ 梁军,赵勇.系统工程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⑥ 牛强,潜伟.过程科学与过程工程.科学学研究,2002.20(2):143-147.

作者:曹明莉

本科生毕业指导论文 篇2:

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探索与改革

摘要:本论文充分结合了指导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经验,对现今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阶段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进而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加以研究,就开题报告、时间规定、设计阶段管控以及校企合作等对毕业设计指导的模式加以深入革新。根据相关调查不难得出,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现,还能够对教育者的实际教育能力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同时也对毕业设计的具体价值有着极大的作用,可以对国内各大高校培养目标的完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探索与改革

TH11-4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无疑是他们在求学生涯中极为关键的一大环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他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与将其灵活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展现出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完成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目标的重要方式。伴随着国内土建项目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专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广,以往所广泛采用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时代的现实需求,因此必须要立足于现实,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模式加以探索创新,进而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以及设计阶段管控加以深入革新,最终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工程管理人才。

一、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探索革新课题的提出

国内各大高校开设工程管理这一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出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土建技术的知识重心的学生,进而使得他们能够应用现今较为主流的科学管理方案,具备成为工程管理人员的潜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工程中承担起项目实际管控的任务。上述目标符合当下的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针对目前建筑类工程的发展现状,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1]。而就我国当下的工程管理实际教学现状而言,大多高校都只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一些过于理论化的知识,而没有给他们以实践的平台,这将会导致在实际工程管理中该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低下,不能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特长,这是国内工程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教育现状将会让工程管理专业在就业的阶段不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长此以往就会直接阻碍工程管理专业的稳定发展。从根本上来看,由于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对土建技术、经济管理学以及法律这三大领域的实际教学内容过于反复,且它们之间过于独立,因而学生往往无法准确的把控自己的主要学习方向。为了处理好先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窘况,必须要认识到工程管理的实际特性,让学生充分掌握土建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以及与其有一定关联的经济与法律知识,进而对该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架进行合理的完善,最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阶段,教育者必须要对现今的指导模式加以不断的探索并实现教育模式的革新,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借助实践将上述能力加以综合运用,进而能够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他们自身的专业优势。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让该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完成对土建类行业以及社会历史因素的深层次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的各项工程中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实际价值,进而在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最终推动国内建筑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2] 。

二、目前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情况分析

(1)毕业设计开题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

开题立意无疑是毕业设计中极为关键的一大环节,完善合理的开题报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合理运用,并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所学理论的实质加以充分了解是将其运用于实际的首要前提,除此之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才能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就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现状而言,很多学校学生的开题报告类型过于单一化,大多数只是简单的以多层框架结构以及结构设计为立题的核心,没有太大新型。因而近期以来,国内各大高校已经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合理改善,对立题的范围加以大幅度拓展,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构建起了导师与学生双向确立论文开题的指导模式。虽然该指导模式已经较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选题的分类并不能满足提高现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只是简单的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程法律等进行组合,而没有将其进行深度融合,很难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架的完善起到毕业设计应用的促进作用,自然也就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3]。

(2)不符合锻炼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目标

根据上文不难得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过于陈旧老化,只是简单的提高了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没有进一步提高他们实际处理各类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能与现实的工程管理现状相结合,很难起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而现今各项工程的管理需要具有高水平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不光是要让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要将其灵活的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工程项目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合理的解决,最终确保土建项目正常、高效的完成。因此,国内各大高校在对工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时候,不只是简单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需要结合实际现状对指导模式加以研究并实现根本意义上的革新。

(3)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过于单一

就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而言,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只是简单的通过教育者对几个学生进行階段性的指导。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因此其历史文化积淀还不够丰富,大多院校的指导老师都较为年轻。一方面这些教育者要承担起较重的课业以及研究负担,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的工作经验也还不够丰富,而在毕业设计指导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往往较多,因此教育者很难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详细的辅导,也就导致了学生问题的堆积,最终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对现有的指导模式进行不断研究,并及时的加以革新。本论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调查研究给定了群体性毕业设计指导这一模式,同时对其实际应用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群体性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及其应用分析

群体性毕业指导模式其实质为在对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阶段中,采用多个相关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实现对工程进行高效管理的目标。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开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育者进行分时期的群体性指导。其具体实施方案为:借助专业指导人员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日常情况加以跟踪指导与管理,同时在学生遇到某些专业领域问题的时候,可以向其他具有较高水平的辅助指导教育者进行求教,而这些教育者必须要认真、耐心的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敷衍了事。除此之外,专业指导人员还需要组织一些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教育人员与学生一起,针对所制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以及实际内容进行研讨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到与自身毕业设计相关的各类信息,同时还要让学生对其毕业设计的漏洞加以详细认知,并给以弥补的具体实施方向。另外,指导小组还需要在毕业设计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查研究,在加强对他们了解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指导水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一定的经验。也就是说将原来由一名教育者对多个学生的指导模式转变成为了多个教育者对学生加以指导的模式。这一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工程管理知识面的广度,同时还能够借助群体交流的模式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所完成的毕业论文必须要涵盖整个工程的具体生命历程。其毕业设计必须要符合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极大特性,同时还需要对投资决策评估、项目设计与结构设计、招标以及具体项目的建设乃至完工后的检测评估进行详细说明。不同类型的设计题目对于某一个特点的工程而言有着不同的实际标准。在毕业设计初期,可以让学生在施工单位上进行定岗实习,完成对有用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同时结合自身的专长与方向,选出具有鲜明自我特点的设计题目。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到不同时期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并且立足于现实,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工程的决策时期,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要着重对相关工程的可行性加以有效评估,进而给出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评估报告。最后结合自身的专业特性,完成对工程的经济价值与投资风险等的预估。在工程设计与造价审核的时期,必须要对相应的招投标过程加以仿真。充分考虑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工程法律的掌握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而就工程的实际建设环节而言,必须要让学生给出符合工程特性的施工图纸、合同样本、地质勘查报告、招投标文件、国家施工标准等一系列的资料,进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工程建设报告。另外,还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以整合,让学生明白毕业设计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结合不同的工程建设阶段,对具体的施工环节通过亲身经历加以了解,为学生今后真正实现对整个项目的完善管理做好一定的铺垫。上述毕业设计方向与实际内容不仅仅包含了学生在高校求学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其能力进行深化拓展,进而使得他们能够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參考文献:

[1]李红民. 工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管理实践与探讨[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4(01):68-68

[2]王燕,唐文彬.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30):233-234

[3]沈巍.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体系优化研究[J]. 经济师. 2010(11):114-115

作者:周娴

本科生毕业指导论文 篇3:

浅谈大学本科生毕业实习指导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 本文以“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为实例,从指导选题与立题、查阅相关文献、培养实验技能、撰写毕业论文、PPT的制作及答辩前的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大学本科生毕业实习指导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本科生毕业实习;指导;教学实践

每一位本科毕业生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都要进行专业对口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指导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使学生们巩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们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视野,又增长见识,为学生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以我所指导的3名本校2010级药学专业毕业课题“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为实例,浅谈大学本科生毕业实习指导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1 选题与立题

首先选题要有新颖性、创新性,实际性,而且难度不要太大,要结合本专业,本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完成本课题,使学生们初步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学科前沿课题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本专业的某方面、某领域的研究兴趣点来综合决定选题与立题。在选题思路与方向明确的前提下,我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们自己选题与立题。学生们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应酬也随之增加,酒精消费群体日益庞大,酒精中毒人数亦与日剧增。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是现代人社交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降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已成为目前医药研发的关注热点。所以学生们提出想研究抗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药理研究,我们根据本科室已有的银杏叶提取物的前提研究基础,最后确定“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为毕业论文题目。这样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们主动学习及钻研新知识的欲望,掌握基础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将来到社会独立从事医药研究等工作奠定基础。

2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

现在是电子信息网络化时代,不用亲自到图书馆去翻阅图书资料,直接进入网站便可查阅到相关资料,共享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数据库。目前中文文献主要利用万方数据资源、中国知识网数据库及VIP中文科技期刊检索,英文文献主要利用ScienceDirect及PubMed网站查询。我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题,抓住关键词,检索10年内国内外相关资料近40余篇。因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3位同学查到文献都不太一样,但都有自己的特色。通过指导文献资料检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文献资料,学会学习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追踪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最新前沿,学会对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学习别人好的方法及经验,避免重复劳动,少走弯路。最后让学生们概括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具体如下,①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最佳方法,即清洁级昆明种小鼠16只,体重(20±2)g,雌雄兼半。随机分为2组,正常空白组、模型组。正常组正常饲养,模型组实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以14ml/kg剂量灌酒(56度红星二锅头),每天1次,连续5天。最后一次灌酒6个小时之后采血处死小鼠,分离血清及肝脏。检测血清中的ALT、AST、TG指标,与正常组的小鼠血清比较,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若具有统计学差异即判断为造模成功;②给药途径,即灌胃给药;③需要观察疗效及作用机制的具体指标,即小鼠的一般观察,检测小鼠血清中ALT、AST、TG、NO及肝脏中TNF-、MDA、SOD水平。这样学生对整个课题的思路已有充分的理解与把握。

3 指导实验技能

3.1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从小鼠灌胃给药等最基本功开始训练与培养,使学生们掌握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小鼠的抓法,灌胃针的拿法与插入,反复让他们找到感觉,完全熟练之后开始正式实验。每只鼠都要认真解剖,详细了解各脏器的位置,形态特征。生化指标测定的试剂盒价格很贵,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给学生们讲解原理,操作上的注意事项及示范一次之后,让学生们亲自操作。

3.2 培养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对每次实验结果及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根据所观察与记录小鼠的醉酒与醒酒状况及血清或肝脏组织中生化指标的测定,让学生们比较给药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让他们学会应用统计学软件灵活处理相关数据。根据得出的实验结果,判断下一步的实验进程或重新调整实验方案。

4 指导怎样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实习期间完成本课题的综合性总结与概括。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引言、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方法、结果、结论、讨论、参考文献。其中难点就是引言及讨论。引言也叫前言或概述,主要是叙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即叙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前期的相关性研究,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解决的问题。讨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撰写时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讨论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进行陈述:概述实验结果,指出本实验结果是否与某种理论或其他学者的结果相一致,否者给予合理的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叙述得出的结论或推论,指出其理论意义。参考文献的选择要求新且参考有权威性的杂志或参考书。

5 指导毕业论文PPT的制作及答辩前的训练

毕业论文的答辩是对毕业课题的总结与概括,同时也是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一面。PPT的制作,要求简洁、明了。文字不要太多,可以采用图表形式代替文字表达,使听众看图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我要求学生对实验结论,用图表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也能检验对本课题是否有真正的领会。在正式答辩之前,我多次训练学生们表达能力,因此最后答辩时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作者:朴莲荀

上一篇:烟草专卖局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师值周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