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对双学位与第二学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篇1: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自学考试的考生经过多年的奋斗,毕业论文成了最后一役。而完成毕业(学位)论文,不仅需要考生自己的努力,还要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当前考生在论文写作阶段,不但存在着选题不当、写作不规范甚至直接抄袭的问题,也存在着在程序上与导师沟通不畅等问题。考生、导师、主考单位、自考办等人员与部门均应对毕业论文工作认真对待、高度重视、有效组织、严格把关,方能使自学考试制度在新时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法学专业 写作 指导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创立到现在经过近30年的实践,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所不能完全替代的高等教育模式,并以灵活、开放、经济、自由、不受招生数量限制等优越性普遍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籍考生达1200多万人,为国家培养了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1984年下半年首次开考以来发展至今,开考本科专业70个、专科专业73个,报名并参加了考试且取得了一门以上合格成绩的考生累计已达到183万多人,其中48万多人取得了毕业证书。

法学毕业论文的要求基本上有三个方而:第一,从理论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确定论文的题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论文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力求有自己的新见解,材料要充实,坚决反对大段摘抄、整篇抄袭、请人代写等不良现象。第三,论文要能系统地阐明论文题目所包括的主要问题,力求做到概念明确、文理通顺、逻辑严谨、结论合理,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学术思想。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自学考试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学生毕业的标志性成果,对自考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生能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某一侧面的兴趣并作更为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可以使有关部门更全面地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扬长避短。自学考试论文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之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一、当前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当

毕业论文的选题能力也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专业问题的敏感度,需要平时的能力培养。不少学生在具体的选题过程中,没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纯理论性的“假”、“大”、“空”的选题较多,如法学领域的“论法律的价值”、“论对人权的法律保护”、“物权法保护研究”、“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民事诉讼制度研究”等等。

2、立论不清

由于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在开题之前又没有进行文献收集和综述研究,根本不知道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到了哪一步,对社会现实问题也不甚了解,因此,文章到底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论点也搞不清楚,甚至出现了错误的立论。

3、结构不合理

论文的基本结构应当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构建,并按照基本的逻辑思路予以推进的。但是,一些考生不知道应当如何架构一篇论文,往往是手里有什么资料就简单地堆砌上去,结构不合理,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整体上也就缺乏了一个系统的逻辑构成。

4、水平普遍不高

毕业(学位)论文,应当是具有一定学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性论文,尽管不能与本科的毕业(学位)论文与硕士学位论文相比,但作为授予学位、证明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来要求的话,创新性要求是共同的。创新性,可以表现在选题的新视角、新层面,也可以是提出一些新观点,或者是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甚至还可以是新的结构等等。

5、抄袭现象严重

现代社会网络条件下为我们收集资料提供了莫大的便利,因此也为某些考生提供了抄袭的便利。不少考生直接从网上抄袭一篇文章或者数篇文章加以整合而成,甚至连下载的痕迹都没有消除。

6、格式不符合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有严格的规范格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个“八股”的东西。毕业论文的规范性是体现论文质量的一个方面,如果不严格按照相关的论文格式要求进行写作,就无法更好地把行文条理清楚地展现出来,难以保证语言的准确、通顺,进而难以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问题成因

1、思想重视不够

(1)学生重视不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些考生认为自己经过了多年的单科学习、考试并获得了合格证书,只要这一次能够混过去就理所当然地完成了这最后一役,从而获得毕业证书甚至学位证书。由于平时忙于应付单科课程的考试而疏于写作,也就将时间精力放在了背书上而懒于思考,故而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往往是力不从心,很难达到相应的标准。

(2)指导教师重视不够

指导教师承担的本职工作往往比较繁重,因此在指导自学考试的考生毕业论文的时候在思想上就当成是一种“兼职”任务,并对自学考试的学生在学术水平和要求上往往降低标准。尤其是担任在校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时,对于自学考试这一“小儿科”相对较为轻视甚至忽视。

(3)管理者的重视不够

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时间相对比较长,工作跨度也比较广,相对于每门课程考试的紧迫性而言,管理者相对感觉要轻松一些。而且,管理者往往会将这项工作当成是导师单纯的工作,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忽略过程”而仅仅是看“最后的结果”的情形。

2、师生沟通不畅

与全日制学生不同,自学考试由于教学方式、制度设计等因素,自学考试的学生难以见到教师,更不用说直接向教师请教问题了,他们通常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在邮件上或者是在交互平台上进行交流。而教师在忙完一天的教学任务后,还要处理自己的科研和备课等事务,与自学考试学生的交流因此往往不够及时,甚至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或建议,这就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到最后都难以得到导师的有效指导。目前毕业论文水平下滑,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指导教师的原因。

3、时间安排不紧

不少学生往往是到了快要最终交定稿时,才想起要做毕业论文,有的更是不惜从网上直接抄袭一篇文章或者招聘“助手”来敷衍了事。社会自考生由于在职工作的实际情况,难以与在校的全日制学生相比。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家庭事务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难以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也就影响了论文的完成质量。而在校大专的自考生也往往由于优先完成在校学业任务、参加社团活动等,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的地位。更有些用人单位要求求职的大学生提前上岗,这也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完成。

4、检查监督不到位

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检查的主体不是单一构成的,检查不仅仅是导师的检查,还要有自学考试组织单位的检查,更要有社会的监督检查。虽然各级院校对自学考试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作出了详细规范、格式严格的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配套检查和相关检查措施,致使个别教师没有严格按管理规定执行,管理部门也未能及时对其工作状态予以跟踪,因此对论文写作的进程、质量等问题难以发现, 社会监督的方式和力量也明显欠缺,这使得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形同虚设,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三、提高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水平之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管理

考生在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及论文习作能力,多与教师交流,明确学习、研究的方向,挖掘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点,并选择在相关领域上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来指导自己。此外,还应为自学考试学生开设论文指导课程,论文写作课在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理论素质和职业素养,制定较为详细可行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管理条例,要求教师对其负责的学生的整个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制定详实的指导计划,并送学校备案。学校据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确保论文指导工作的质和量, 从而使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完善日常的论文写作指导、检查机制

自学考试应为自学考试论文写作前的考生增设论文写作辅导专题课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论文的选题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教学中也应该尽量多地结合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在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中,导师应多抽时间与学生交流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真诚、充分、有效的具体指导,严格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内容以及规范格式等相关的问题,认真填写相关表格等,防止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处于无人指导的状态,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3、恢复自学考试毕业(学位)论文的抽查、答辩工作

要建立论文抽查制度和答辩制度,论文出成绩之前应当安排上网检测,以杜绝抄袭。对于通过的论文,还要将论文上网放置一定时间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检查。要制定科学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做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着重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程度。论文答辩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自学考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完成答辩后,教师应就论文的内容及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并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参照成绩评定标准给出客观公平的成绩评价。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不仅仅是自学考试考生毕业的必做功课,也是那些符合获得学士学位考生获得学位的条件之一,从中更是体现和检验自学考试工作和水平的重要一环。只要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找出成因,多方共同努力,自学考试制度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①柯阳友《怎样写法学毕业论文》.《河北自学考试》,2003年第8期,第23页。

②王国志《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成因及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10期,第38页。

③欧锦雄《法学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122页。

④赵兴瑞《自考毕业论文答辩需注意的问题》.《河北自学考试》,2007年第8期,第9页。

⑤陈连军 杨学坤 张铁军 等《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工作的实践与探索》.《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第205页。

作者:丁春燕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篇2:

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对双学位与第二学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拟基于临床医学的双学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了探讨,构建基于临床医学专业为基础的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相结合的双学位管理制度,从培养模式,保障措施这两个方面促进双学位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临床医学;双学位;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一、背景

基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是应对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随着我国学科门类的不断发展,学科门类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间渗透与融合,学科之间原来明显的分界线已经不存在,这就催生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重人文”的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需求。[2]它要求临床医生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能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跨越学科领域,能够融会贯通。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于第二学位与双学位在很多地方都比较容易混淆。在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首先第二学位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制定、颁发、承认、备案的学位,这一类具有社会认可度高的特点。这类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招收的对象为已经获得第一个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在毕业待遇上教育部明确规定其参考研究生班待遇。在考试方式由高校自主单独命题,对应的学历为普通高等本科。学生的管理参照普通本科生,可以评奖学金,发展党员等;另一种情况是非普通高等教育:自考、成考等获得第二学位,招收的对象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毕业待遇仍为本科待遇,考试方式有自考、成考两种方式,均为全国统考。对应的学历为自学考试、成人教育本科,学生的管理除成考脱产外,其余为非脱产。第二类为高校制定、颁发,未在教育部学信网学位网上备案,一般是省内工作单位承认的学位,也叫双学位(辅修二学位),招考的对象为本校或外校高等教育本科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一般对绩点有要求,其毕业的待遇跟普通本科待遇相当,考试方式为修习辅修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学分修满,并通过论文答辩,对应学历为辅修学历,由高校自主颁发辅修证书或辅修结业证书。[3]

从相关的概念上看,临床医学的学生在毕业后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参与第二学位的学习,也可以在校期间参与双学位的学习,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和学历面。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筑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临床医学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医护人员紧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中寻找公平和高效之间的平衡。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双学位是一种高校办学的自主行为,虽然得到上级部门的鼓励与支持,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来看,社会并不太接受这种高校自主的办学行为,这就造成了高校双学位教育渐渐淡出相关教育的理论与研究。这与国外的教育相反,国外高校有自己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一些私立的高校,像哈佛、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其自主颁发的双学位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而在我国,同一专业的学位名称,即有着多个学位标准。在国外硕士学位有科研型硕士、临床应用型硕士、7年制本科生硕士和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亦有科研型博士、临床技能型博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但是对于我国来讲只有硕士、博士学位,其授予标准是既定的。因此办学条件好的大学培养着7年制本科生硕士和8年制本科生博士,与普通医学院校的8年制硕士生和12年制博士生,存在着相同学位的不同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我国公民对更高学历的追求比双学位要狂热。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双学位,特别是学士双学位,还不如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应用型研究生学位或一个学术研的硕士学位;双硕士学位不如一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或一个学术型的博士学位。加上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造成我国学位的授予上虽然多种多样,但也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办学能力,即使同一专业,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年限。本科学制较多,4、5、6、7、8年都有,4、5、6年制本科均授予学士学位。不利于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跟国外的教育接轨。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在国外工作几年后直接成为博士生,跳过了国内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历程;第三个方面,是国内对学位认识不清造成的观念上的混乱。认为自己在学校期间参与的辅修学位也是属于教育部所的第二学位,具有硕士学位的同行待遇;第四个方面,由于双学位是一种辅修性质的学位,得不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只能在单个省内有效用,造成很多高校对辅修双学位的要求降低了不少。比如某大学在辅修双学位的收费上只收4800-6000的学费,把二三十门课程分散于大二到大四的三年时间里。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难于管理,特别是那些跨院系进行学习的学生;[4]第五,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在毕业生毕业后继续提高职业技能,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自2015年起,各省(区、市)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成为住院医师,毕业后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这就给那些想一边参加职业医培训一边攻读专业硕士或直接进入硕士阶段的学生造成了困惑,加上高校的不理解,认为硕士毕业后就不用参加住院医培训了。以上五点是目前我国对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临床医学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的构建

(一)构建基于临床专业的双学位的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单一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性需要。因为一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或医疗机构,就很少有其它的时间再去进行单独的培训或学习,每天忙于日常的医疗工作与常规工作事务。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依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目前比较成熟的临床医学医学学位与其它专业学位组合的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六年制双学位、[5]根据管理的需要,也有临床医学与管理学学士学位的整合;根据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有临床医学与外语的整合等等。临床医学与其它学位构建的双学位培养是目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

双学位的培养模式包括校内和校际间的培养,特别是校际间的联合培养。打破各高校的封闭式办学模式,科学规划,学生不只局限在本学校的有限专业里,还可以跨校甚至是修读国外大学的优质课程、教学质量高的特色课和改革力度大的创新课程。发挥各高校间的办学传统、特色和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口径,实现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此推动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深入发展。

(二)构建基于临床专业双学位的措施

1.开设高质量的辅修专业

双学位是伴随着辅修专业而产生的一种学位管理制度。要构建双学位,就必需首先要开设高质量的辅修专业。特别是医学院校,辅修专业的开设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自身多学科的优势,不断调整辅修专业的设置,使各学科,各领域能够做到有机的整合,避免课程的冗余与重复。拓展辅修专业的学科在高校的覆盖范围,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2.构建完善的双学位教学体系

双学位的构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支撑。因为在拓宽专业培养的同时,很多高校在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上都是相对薄弱的,没现成的路可走,没有相关的课程体系,只能凭借对人才培养的经验逐渐构建相关的辅修课程体系,而这些课程体系受制于各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实力,同时受限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双学位的教育体系需要至少5年或更长的时间,而教育成果的滞后性,导致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变化需求。因此构建完善的双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科学合理,也要讲求实用性,结合各高校的特色建设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加辅修课程学位的模式,构建成熟的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3.主修与辅修课程的深度整合

众所周知,辅修双学位的课程相对于主修课程上来讲,要容易一些。在课程整合与开设的过程中,高校开设的课程限于老师与场地的限制,虽然开设了一些相关甚远的课程,但仍然是原来的老师,造成换汤不换药的课程内容。容易造成课程内容的冗余与重复。双学位课程体系的深度整合应该是一体化的知识体系,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过程中强调两个专业的知识结合,使学生真正达到对两个学科的深度认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4.柔性机制的建立

双学位的选修在实际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为课程的冲突而造成学习上的困惑,特别是一些教师要求每节课都必需到场学习的观念。造成高校大学生迫于严格的老师而逃课,避免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选修双学位的学生进行弹性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课程或计算机的特点,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对于单独编班与插班的同学进行强化管理,配备专门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指导和协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6]建立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对于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还可以实行免听、免修和自修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同时双学位的课程也可以避开正常的学期时间内开设,也可以开设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开设,甚至是毕业后两年内完成的柔性管理机制。

辅修专业选择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一般在第二学年开始启动。这是考虑学生已经具备了主修专业的初步基础,并已经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辅修的能力,但学生在选择第二专业时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对辅修的新专业及其学习的困难程度了解不多,不能认识并结合自己主修专业来考虑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些半途而废现象。为此,在学生选择辅修专业前,学校以及相关学院要做好各类辅修专业的宣传和介绍工作,召开学生座谈会,为学生提供辅修专业的详细信息,对具有修读意向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5.构建严格、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临床医学双学位的构建除了要有完善的培养方案,还有明确的双学位培养目标,可行的培养思路,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双学位的培养课程、任课教师、院系管理等都要做到责任明确,高校要协调好各院系之间的课程选择与整合,拓展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也要拓展对外的交流与学习。高校对双学位的院系及部门在选拔、开课、教学计划的实施上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审查都应该严格、公开、公正,在课程的考试、听课制度、教学督导等方面都需要建立起实用而有效的辅修双学位管理监督制度,积极引导学生端正那种功利心理,严格规定修读,保证双学位的培养质量。

对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筛选。要求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应当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而且能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再修读其他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也应当倾向于比较优秀的学生。为此,可规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凡已修满第一学年主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且主干课程达到一定学分与绩点,[7]即可报名申请学习辅修双学位、双专业。例如,对学有余力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鼓励和允许其辅修其他学科的学位,并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辅修心理学专业、管理学专业、英语专业等课程,实现知识结构的复合,而对那些主修课都比较吃力的学生,则鼓励其先主修原有。

6.加强成绩的管理

对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考试与成绩进行妥善处理,这对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至关重要。考核成绩是评价在校大学生其在学业方面的重要指标,而成绩的收集与管理关系到原有的教学秩序的稳定与发展。学生选修的辅修学位、辅修专业课程成绩由所开课的院系进行负责,提交到校级的管理部门,同时校级管理部门要协调好教学资源、物力和人力在成绩管理上的安排,最好的办法是利用现代网络的分布式特点进行现代化考核成绩管理。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降低院系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三是为学生了解自身的成绩提供方便。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临床医学大学生成绩理应改变传统的那种终止性评价,改为基于能力指标的评价体系,能力的构成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学习获得不同的能力就获得不同的学分,从而建立形成性评价。[8]同时加强监督辅修双学位、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学业情况,对于出现能力不足或主修课程挂科过多的,需要及时提出学业预警,及时提醒学生,建立反馈式交互式成绩管理机制。

五、小结

基于临床医学的双学位制度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进行开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双学位中存在的五大问题,以临床医学双学位为例,对双学位的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由于双学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它在满足我国复合型人才方面是一个有益的教育创新。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阶段性论文,项目名称: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人本主义学籍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编号:2015JGA319。

参考文献:

[1]黄政月,黄群,黄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施“3+1.5+0.5”培养模式研究[J].新课程(下),2014(06):40-41.

[2]黄群,黄政月,黄翦.五年制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07):99-101,103.

[3]百度百科:第二学位.[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GTu8dEewPryUZtCKsY3d7PcsqHjGq9u1Rme8BSboQd9R NeLI92iYIRFl4fTv31QwaTn1IzX8Hno_dkPsX9LjrK.

[4]黄翦.基于临床专业认证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2):113-114.

[5]李燕等.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六年制双学位特色专业建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7):88-89.

[6]阳瑾,赵丽坤,王容,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AMOS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8):18-20.

[7]黄翦,黄政月.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的计算方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4),562-563.

[8]黄翦.民族医学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2):223-224.

作者:黄翦 潘征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 篇3:

地方院校改善硕士生生源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对中国计量学院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一志愿报考情况、录取考生来源情况、考生性别及年龄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了研究生生源不佳的原因,介绍了改善生源质量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

作者简介:张卫东(1968-),男,山西大同人,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1998年以来的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200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5.6万人,至2010年已达53.4万人。研究生扩招无疑给地方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给地方院校的研究招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1]本文通过对相关指标的分析来研究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并介绍为我校改善生源质量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方面的数据

1.招生人数

如表1所示,我校2004年开始自主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4年的27名发展到2010年的311名,七年间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10倍。其中,2005年~2007年为招生规模的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70%,2007年达到最高峰,增幅达92%,2008年之后增幅回落。从学科分布看,我校招收研究生的科目中工科占到60%以上,理科将近20%。

2.一志愿考生报考及录取情况

由于地方院校的影响力有限,加之我校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把去更好的学校读研作为首选,因此我校一志愿考生主要由本校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本科生,其他省、市属本科院校本科生、自考本科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构成,其中本校考生占绝大多数,平均比例达89%。如表2所示,2004年~2008年,我校一志愿考生的录考比(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百分比)一直在16%以下,只有2009年和2010年一志愿考生的录考比达到25%左右,说明我校一志愿考生整体素质欠佳。另外,2004年~2010年,我校计划招收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一志愿报考人数在2008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对照表1,从一志愿录取人数与总录取人数比率看,只有2007年达到47%,其他年份均低于40%,平均起来每年有超过60%的招生名额需要靠调剂录取完成,计划招生数量增加与生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3.录取考生来源情况

如表3所示,我校录取的考生中本校生源比例相对较高,平均占5成左右。从考生毕业时间和学历结构看,应届生和本科学历考生占绝大多数。

4.录取考生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整体来看,我校研究生男女比例基本保持稳定,除2005年男女生比例超过2∶1外,其他一般在1.3∶1附近波动。根据表4数据,我校研究生年龄在23岁左右,生源年轻化的特点突出。

二、对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情况的分析

综上所述,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以每年52%的比例增长,但生源数量持续不足,生源整体质量欠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办学实力的原因

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地方院校在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学科水平、导师队伍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在优质生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地方院校难以吸引到优质生源。

2.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又允许考生在第一志愿未录取的情况下进行调剂,使更多的考生抱着“搏一搏”的态度都选择报考名牌大学。地方院校争取生源的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3.生源的平均素质在下降

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的色彩,重成绩、轻能力。以至于有个别高校的考生在本科期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准备研究生初试的4门考试上。近几年均有导师反映有的考生成绩看起来不错,但专业能力薄弱。由于第一志愿上线人数有限,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有时在调剂生源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降低对生源质量的要求。

三、改善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生源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本硕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是我校为吸引本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所做的一项尝试。创新计划主要面向本科专业中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启动并延续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2]

创新计划分两个阶段,核心内容为导师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创新计划第一阶段,导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按四个学期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了解开展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的同时,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课题,直到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阶段,创新计划的对象为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导师根据其在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指导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1.创新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创新计划以项目为依托。学校每年组织一期创新计划项目的立项工作。项目由导师提出,原则上要求来源于教师主持的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并适合用于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2)二级学院负责组织项目的评审与汇总、学生和导师双选、计划任务书填写及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

(3)研究生部组织监督和抽查项目进展情况、汇编项目总结和成果并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核定二级学院的工作量。

2.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

我校创新计划从2007年开始启动已进行了三期。共有10个二级学院的800余名学生参加,立项项目共计470项。

2005级参加创新计划的学生中有103人第一志愿报考本校,录取46人,见表5。

2006级创新计划目前接近尾声,已呈现出不少亮点。如光电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6级学生徐汉锋和杨樟成,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利用近1年的时间完成了一种新颖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设计。据此他们撰写了全英文的学术论文《Simple FBG sensor head design for strain-temperature discrimination》,被第14届国际光电子及通信会议(OECC 2009)录用并在大会上宣读。

再如质安学院安全工程专业06级学生胡栋参与了“大容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测量装置的研究”(通用GE Edison项目)。他将参与科研工作的部分实验成果,总结成英文论文《HRSG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and level trend signal extraction based on non-linear filter》,并作为第一作者向2008中国控制与决策大会(2008 CDC)投稿,并受邀请作了余热锅炉水位建模的相关报告。

2009年9月22日的《科学时报》以《为本科生提前开启科研大门,中国计量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报道了我校目前开展的本硕创新计划的进展情况。

3.创新计划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与参加创新计划工作之间的矛盾。学生参加创新计划工作和考研复习都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显得非常重要。对学生来说,前期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没有达到全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的录取分数线,也无法进入创新计划的第二阶段。导师也不希望看到学生因过多地参加科研项目而影响考研结果,因此在大学四年级开始到初试前,导师基本不安排学生做事情,这样就把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有效时间打了折扣。

(2)调动导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有的导师工作很认真,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到了时间就要进行检查,学生往往因各种原因没完成工作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觉得任务是一种负担。老师则觉得学生不投入、做不成事。双方的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导师的指导艺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四、建议

研究生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地方院校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特色和实力吸引优质生源,这也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长远之计。同时,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对地方院校所面临的研究生生源问题给予关注,给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增加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比如可改革现行的高校推免权的审核办法,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地方高校拥有向校内推荐免试生的资格等。

参考文献:

[1]赵丹.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质量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中国计量学院.关于实施本-硕创新计划的通知量院[Z].

[3]科学时报.大学周刊 为本科生提前开启科研大门中国计量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N].2009-09-22.

(责任编辑:沈清)

作者:张卫东

上一篇:乡镇科协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县文化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