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爱情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婚恋爱情

在古典爱情的陷落中显当代婚恋之真相

[摘要]池莉以婚恋,家庭为描写对象的系列小说真实客观地表现了当代世俗社会存在的婚恋现状。分析作品,探寻作家的创作意图;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引发人们对爱情婚姻进行深入的思考。[关键词]池莉小说 婚恋现状 创作意图

池莉是上世纪80年代成名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展现了平凡而广阔的生活场景,深入开掘了人性和生活的本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人们传统认识中,女作家最拿手的东西便是言情——大肆赞颂爱情,写缠绵绯恻或诗情浪漫或如火如荼要死要活的神圣高尚令人神往的爱情。如台湾的琼瑶、三毛,大陆的张洁等作家作品就曾处在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不能忘记的位置;而池莉反其道而行之,赫赫然写出:不谈爱情。细读作品就可明白,她的不谈,是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让人们亲手无情地去撕破、戳穿爱情的假面目。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从此意义上讲,她的“不谈爱情”不过是她对抗现实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希望以此来求得生活的清洌平静,如“绿水长流”。下面就其作品来感受池莉小说中所表现的婚恋现状并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

现古典爱情之轰毁

古典是什么?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古典,其意思无非是说,我们将总是能够听到它。总是能够看见它,总是能够阅读它,即它总是正确的!”[1]古典的爱情真的不会被时光磨损,总能在滚滚的红尘中保持着特立的柔韧、忠诚和高洁么?池莉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地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努力捕捉现代女性特有的现代意识,创作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用疼痛着成长着的女人主人公芒芒的情感历程形象而艺术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芒芒和高勇的爱是在她因父母的关爱下去“解决个人问题”的过程中正处于怅惋、落寞而又心力交瘁时发生的。“高勇似乎早就守候在前面的三岔路口,等待着曾芒芒的路过。”[2]高勇那双俊美秀挺的男性之手和体贴女人又有分寸的姿态,一下子击中了芒芒的心。她非常欣赏高勇那种优雅而又沉默的贵族气质,甚至天真地认为高勇是单纯的,拥有并保持刚出娘胎的那种纯洁,她会是他第一个女朋友还将是他此生唯一的女人。可以看出在芒芒的心灵深处,她向往的是一种“古典”的爱情。但事实给芒芒的爱情理想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高勇在芒芒之前已有过不止一个女人,甚至婚后还保持着藕断丝连的暧昧关系。高勇那自尊强烈、自私依赖的没落大家子弟的性格,不仅让芒芒承受精神上的苦痛。还给她增添了日常琐碎生活的艰辛。可芒芒无处诉说,现实对理想的挤压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伴随着她的是一次次的精神性的胃绞痛和腹泻。芒芒的爱情理想跌落在现实的泥淖中,生活图景被无情地打破。

让芒芒的古典爱情彻底轰毁的还不只是高勇。另外两个男人也不可忽视。其中年轻的邝园对芒芒的爱情就像他为她浆洗的床单和被套,美好、洁净、馨香,曾经让芒芒由衷地喜欢。可是,邝园只是个文化不高、没有多大前途的锅炉工,她务实地退却了。当芒芒选择了高勇之后,邝园赌气和自己并不爱的黄汉香结婚。在留职停薪之后,他背井离乡,“得干出个人样来,给瞧不起他的白雪公主看看啊!”[3]纯洁而美好的爱情已质换为他对自尊和自我价值的救赎。他要让芒芒服气,让当年所有认为他们不般配的人服气。当他和芒芒缠绵的时候,他获得的是男人那可怜而自私的战胜感。古典之爱又一次像肥皂泡般在芒芒的眼前瞬间破灭。

在男性文化构建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女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的年轻、美丽、纯洁。在高勇的颂歌中,芒芒只能痛苦、矛盾地做着高勇喜欢、欣赏的那个芒芒,冰清玉洁,沉静忍耐。而常声远是芒芒唯一能真正地在其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人,在他的面前。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在高勇面前无法展露的另一面、另一个真实的自我。高勇无法读懂、欣赏芒芒,常声远能,高勇无法或不屑去做的而对芒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事,常声远高兴而自然地一一做了。当芒芒面对生存的困窘艰辛而无力独自承当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声远,在声远的面前,她深藏的脆弱展露无遗,所有的坚持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但当女人最需要爱和帮助的时候,所爱的男人又总是缺席。在芒芒决定和高勇分手时,声远却找到芒芒充当高勇的说客,最终“该说的没有说,不应该说的全说了。”[4]芒芒和声远心照不宣的爱恋,却在“品德高尚”的美好光环的笼罩之下深深掩埋。爱情不过是只不经碰撞的玻璃杯。

不仅仅是《水与火的缠绵》,在池莉的笔下,很少能看到像张欣笔下的刘小岸、高翔那样具备男子汉刚毅与顽强的男性,池莉对男人真的很绝望。在中国足球冲击第十五届世界杯十强赛失利后,她曾在一份报纸上说:在一个男人普遍不敢负责的精神氛围中,千万不要指望最能体现男人勇气和责任心的绿茵场上有十一个好男人!邝园、高勇、常声远都是池莉基于对中国男人的理解和琢磨之下塑造出来的文学典型,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现实中的很多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在现实生活中,像邝园、高勇、常声远那一类的男性触目皆是,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友人、兄弟,甚至是丈夫。池莉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传统的男权世界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从而消解了现实生活中古典爱情的神话。撕裂爱情与婚姻的内在联系。让爱情远离现实生活,是池莉小说特别强调的主题,她在《绿水常流》中曾写道:“我又一次觉得爱情这个词非常的陌生。好像谁把一个概念界定错了。却又固执地用这错误的概念来指导我们的生活。”[5]

显现代婚恋之真相

忠实于生活本真,贴近平民生活是池莉的创作原则。在她一系列“新写实”风格的小说中,泛政治化的色彩完全蜕去,没有高深的文学理论,也没有空洞的政治性说教,唯一具有的是对人生的直视。她的小说对爱情、婚姻或学问的探讨,完全是从世俗人生或平民化的角度,是从过日子的普通人的角度来进行的。她的作品通过对现代城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婚恋心态、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的显现,昭示出现代家庭结构中爱情与婚姻相分离带给人们的种种无奈、困惑、失望。她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的重重虚幻色彩,使爱情走下神坛,走出诗的氛围,回归于凡俗的生存状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互爱的真正内涵理应是精神上的相互认同和感官上的融洽、和谐。以这一标尺做检验就会发现池莉作品中的人们都不曾长久地拥有真正的爱情。池莉认为世俗社会中“只有两情相悦”而没有爱情,“是我们贪图柏拉图两情相悦的极乐一刻的天长地久而编写了

爱情之说。”[6]倘若说有爱情的话,池莉认为惟有一种感情适合叫爱情,“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和思念。”[7]《=绿水长流》中的四川女子为了寻找爱情,五次结婚又五次离婚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正如池莉在《不谈爱情》中谆谆告诫人们的“错误的婚姻是有的,我们可以离婚再去组合一个和谐相处的家庭。比如有的男人脾气太坏,他当然需要配一个能包容他脾气的女人。但是如若为了像文学书中描写的所谓爱情而离婚,你将肯定会发现自己上错了车,每到一站都不是那么回事,目的地与你的完全相反。”[8]

《不谈爱情》是池莉揭示现代婚恋本质的成功之作。半年的婚姻生活使庄建非“在对自己的婚姻作了一番新的评价之后,终于冷静地找出了自己当初为什么结婚的根本原因:性欲。”吉玲也是“不谈爱情”的人,最终选定庄建非,是因为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可以最为理想地改变自己家在“花楼街”的底层身份。于是婚姻成了预谋中的一个手段。庄建非便是她要捕获的猎物。她把谈情说爱变成一种“人工创作”,把爱情当作一种可以实现她预定生活目标的工具。在此,婚姻无所谓爱情的归宿,婚姻与爱情无关,它有它的实现主体各自赤裸裸的目的。传统文学中一直强调的爱情浪漫理想,爱情至上主义在此也遭到无情的嘲弄和彻底的抛弃。

池莉不谈爱情的方法就是让你看透爱情的本质。《口红》中江晓歌是优秀女性的典型,她的初恋,应该是比较纯洁的吧,但是仔细一看,她的爱情却世俗得惊人。她爱上赵耀根,是因为他善于表白,因为他看上去比一般人强。“她喜欢与他在大街上并肩而行,迎着来来往往的姑娘们羡慕的目光,她会高高地昂起头,心中涌出无限的喜悦和自豪。”[9]自尊的欲望和吃饭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爱能满足人的自尊的需要,可见这是多么伟大的实用性啊!因为这种原因,姑娘们都会爱上赵耀根的,这种爱情还是唯一的爱情吗?

穷人的爱情仿佛就是可望不可及的美丽的肥皂泡,比如《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雅丽之爱就是肥皂泡;富人的爱情就像玩积木,玩出几个新花样后就兴味索然,比如《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和林珠,两人都在精心炮制情感,可是林珠没有等到游戏玩腻之前,就已经开始策划最后的收场,并抢先一步成为赢家,因为她把结局看得太清楚了。爱情什么时候从形而上的心有灵犀变成了形而下的拙劣地表演?是利益和欲望的大潮使人们对爱情丧失了信心?也许,人们习惯跟着感觉走,过去疯狂地追求精神,就像现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得的是同一种病。爱情依然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差不多变成了商品,它的价值甚至可以量化了。池莉看得分明,她要把最真实的人生感悟写出来,她不想自欺也不想骗人。她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婚恋现状,其实就是医治自欺欺人的良药,她要打碎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魔镜,哪怕人们为了取得某种替代性满足而宁愿揽镜顾影自怜,哪怕这种自欺出自一个群体并且已经成为习惯并且还在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风月宝鉴能够正照,也能够反照。对于小说,人们已经长期习惯于正照,池莉却偏偏要反照,突然照出来一个骷髅。或许可以使人精神一悚。[10]以此为生活中为情所困、为爱所害的女性指点迷津。这种对现实真相的揭示也是一种清醒而积极的反抗。

寻真爱保质之密方

池莉在她作品确定的婚恋关系中,的确很难寻见爱情的踪影,她不回避情感生活的困惑、不幸、粗俗、丑陋,并把它作为自已创作的一个主题,但她并非要彻底否定爱情,相反始终不减对它研究与认识的热情,其深意就在于用不幸与乏味的苦难激励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让人们更了解现实情感生活蒙受的缺憾和不完善,促发人们去追寻更理想、更符合人性的情感氛围。比如《绿水长流》中的“女作家”以牺牲两性相悦为代价,换取永远美好的情感回忆,这岂不是渴望爱情长存的一种特殊选择。从这层意义上看,女作家不以博得异性好感为荣耀,执着追求两性交往中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格独立,执着追求两性愉悦持久的做法,既是对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情感的两性生关系的大胆否定,也是对女性自身存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全新肯定。无疑,这种自觉、强悍的性格,宁要爱情、舍弃一切功利得失的精神品质与屈就认同世俗的婚恋观相比有着更进步的意义。

不过像上述《绿水长流》中女作家这种“逃避爱情”而使其保质的方法,似乎代价太沉重,这种以克已为前提,太苦行僧了,现代人显然不太愿意接受。如此真爱保质法,在池莉的《你以为你是谁》中还可看到以别种既轻松又现实的方式出现——“真空包装”。宜欣爱上了能干又有正义感的陆武桥,陆武桥也爱上了极具现代感的宜欣,两人柔情密意,如胶似漆。然而从一开始宜欣就很清楚,她不能嫁给陆武桥。两人过了一般夫妻婚后通俗而火热的一整天,宜欣便悄然离开了陆武桥,将这弥足珍贵的美好爱情进行了“真空包装”,即刻便准备嫁给能为她提供先进的工作条件和温馨的生活环境的加拿大人。宜欣很爱非常爱陆武桥,但她更理能智地认为不可与之结婚,其原因之一:“一个白天和夜晚已经过完了我俩的一生”,今后的日子再也好不过它们:之二是异国他乡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样是自已的珍爱: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认为现代社会中爱情与婚姻无关,爱情只能存于“真空包装”中。

至此,不必赘言,我们已经感受到作家在揭示世俗婚恋真相的同时,也力求准确地表现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追求。总而言之,作家正是以小说的形式,揭示出当今婚恋现状与本质,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的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肯定世俗社会中爱情的难以天长地久,否定物欲横流时爱情与婚姻的真正一体,以此引起芸芸众生的思考。这正如作家自已在博客中所坦言:想想我们“婚姻与情爱的矛盾如此之普遍,婚姻中生命存在之意义空前地受到质疑,迫使我们不能不从根本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结婚?”“换一个思路想想总是可以的吧。”[11]我们如何得到并拥有真实美好的爱情,如何让生命的幸福如“绿水长流”。“想想。想想。思考总归是有益的。”[12]无庸置疑,这就是池莉进行小说创作的主要意图。

作者:林丽丽

第2篇:大学生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的关系研究

摘要|旨在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三者的关系,检验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AS-R)、大学生爱情完美主义量表(RPSCS)和大学生婚恋观问卷(CMLQ)对5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偶像崇拜与爱情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偶像崇拜与婚恋观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1);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p<0.001)。研究结果表明,偶像崇拜完全通过爱情完美主义影响个体婚恋观,个体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高,则越追求完美主义的爱情,其婚恋观也越传统和保守。

关键词|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婚恋观

1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造星产业的崛起和网络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偶像崇拜出现了空前的普遍和狂热。搜狗联合音悦台于2016年共同发布的《中国粉丝追星大数据报告》指出,在当前追星的粉丝群体中,20—29岁的占47%,在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其次为30—39岁,占22%,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高达53%[1]。该结果似乎表明学生是追星群体中当仁不让的主力军。自2018年起,《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选秀节目的播出引起了高度广泛的社会关注,激起了新一轮的年轻人参与娱乐的热潮。“偶像”“追星”“饭圈”等主题成为了年轻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是当今年轻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偶像崇拜人群呈指数幂形式增长,网络平台上亦出现了许多粉丝自嘲“谈恋爱不如追星”“偶像这么完美要恋人来干什么?”的现象[2]。相关学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与粉丝的情感依恋以及偶像呈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完美形象不无关系。当今的偶像竭力满足着大众的幻想和期待,塑造出完美无缺的形象,而一些粉丝在生活中把偶像当作恋人一般爱慕,如果粉丝长期爱恋着这样一种理想化的完美形象,势必影响其在爱情中对自身和恋人的看法及标准,即其爱情完美主义倾向[2]。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必然会面临恋爱和婚姻的问题,这不仅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必要环节,也关系到个人生活的幸福[3]。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过渡时期,心理发展呈现出动荡不安的特点,对婚姻爱情的理解不稳定[4],对待爱情的不理智看法,可能会对婚恋观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指导与教育。

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主要探究大学生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三者的关系,并检验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构建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合理的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偶像崇拜的相关研究

偶像崇拜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上欣赏、接纳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取向及外在形象等,并加以推崇和效仿[5]。从部落图腾到精神领袖,偶像崇拜在人类社会中存留已久,其含义也随着历史的潮流不断演变。远古时期,人类信仰的对象是自然物,之后出现了图腾、神话人物、祖先、英雄人物等偶像崇拜;而到了现代,偶像崇拜主要指杰出人物、公众人物、演艺明星等[6]。

目前,偶像崇拜问题吸引了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其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探讨偶像崇拜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7,8];二是考察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现状[9-11],这两类研究多以被调查者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归类分析;三是编制偶像崇拜的调查问卷[12,13]。

在心理学领域,多数学者在探究个体或群体偶像崇拜的现状、特征或进行关系研究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以探讨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机制及对自我成长的影响。具体来说,宋欢等人(2020)在对青少年人格类型与偶像崇拜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轻度偶像崇拜的青少年往往具有高开放性的特点,这类青少年更有可能表现出开朗健谈的性格,将偶像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而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14]。时嘉惠等人(2016)的研究指出,外在生活目标(例如个体对功名利禄和外貌等的追求)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而偶像崇拜卷入程度又可以负向预测其主观幸福感[15]。梁耀文(2018)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越是在偶像崇拜中付出较多情感投入,对偶像几近病态的崇拜,其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水平也就越低[16]。

总结前人研究我们不难以发现,个体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高,对其自我成长越有可能造成负性的影响。

2.1.2 爱情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目前,较多学者认同将完美主义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前者倾向于追求积极的目标并从中获得快乐,后者倾向于苛刻评价并担心缺点[17]。此外,杨宏飞等人(2007)认为完美主义还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完美主义指能够影响个体整体生活以及行为的完美主义,特殊完美主义指生活的特定领域,如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追求完美的倾向。相应的,他们编制了《大学生特殊完美主义量表》,确定了特殊完美主义包含外表、学业、爱情、社交和个性这五个维度[18]。此后,杨宏飞(2015)又将爱情维度从特殊完美主义中单独提取出来,编制了《大学生爱情完美主义量表》,并初步确立了爱情完美主义的基本结构,即包含苛求、理想化和忠贞这三个维度。他把爱情完美主义理解为在爱情方面追求高标准、严苛评价且重视缺点的心理特征[19]。

国外学者Habke和Flynn(2002)發现,消极完美主义(即以害怕失败为驱力的完美主义)将对个体的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20]。Stoeber(2009)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结果。他表示,受到消极完美主义影响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亲密关系或恋爱关系[21]。Shea,Slaney和Rice(2006)指出,个体对伴侣行为表现的预期与其现实表现的差距可以正向预测其在恋爱关系中的回避水平,即差距越大,其越有可能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恋爱冲突[22]。类似的,Mackinnon等人(2012)的研究结果发现,伴侣导向完美主义(即对伴侣的完美主义期望)会引起伴侣间的矛盾和冲突,使个体脱离亲密关系,对其幸福感带来极大的影响[23]。此外,国内学者李建伟等人(2010)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对大学生爱情观有显著预测作用,个体对爱情的完美期望和要求越高,就越有可能形成缘分型的爱情观,这样的人不会轻易相信爱情的降临,也不会对普通的爱情关系感兴趣[24]。

叶方圆园(2019)将偶像崇拜首次与爱情完美主义相结合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偶像崇拜的大学生与几近没有偶像崇拜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对爱情和恋人的理想化程度较高,对恋爱的看法和期待更不符合现实;而对偶像具有浪漫化、幻想化的心理认同,到达一定程度的分裂性心理的大学生,对恋人和爱情的缺点、瑕疵和挫折容忍度非常低,同时要求自己的爱情生活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2]。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消极完美主义负性影响亲密关系,而爱情完美主义对恋爱关系也存在负性影响,两者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上其结果是趋于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将爱情完美主义视为一种消极完美主义,它同样不利于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建立,对个体的婚恋心理及婚恋关系有着负性影响。

2.1.3 婚恋观的相关研究

纪秋发(1999)将婚恋观理解为个人价值取向在婚恋问题上的体现,包括个体的择偶标准、对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对性行为的态度等多方面内容[25]。在婚恋观的结构上,李志、吴绍琪(1997)认为婚恋观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恋爱动机(婚恋价值取向)、择偶标准(择偶条件和依据)、婚姻基础(个体择偶时重视情感的程度)、婚前性行为评价(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和容忍程度)、婚外恋观(对第三者插足的态度)[26]。吴鲁平(1999)将其划分为择偶标准(即择偶条件)、婚姻家庭观(即对婚内出轨、婚内隐私、婚前财产公证的态度)、性爱观(即对性开放程度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三个方面[27]。解英兰(2002)则将其分为婚姻基础(婚姻中对感情、物质、学历的权重)、婚姻年龄(对配偶年龄范围的接受程度)、择偶标准(对配偶特征的偏好)、结婚形式(个体对婚礼仪式的偏好)、婚外恋观(对婚外恋的道德评价)、离婚观(对离婚现象的评价)六个方面[28]。

目前,关于婚恋观的研究国内外均有较多学者涉及,其中,已有少部分学者针对完美主义和婚恋观的关系展开考察。潘文敏(2012)在其研究中指出,完美主义特质强的女研究生在择偶时更有可能固守自己的标准和理想型,而完美主义特质不明显的女研究生在择偶过程中则更加开放和灵活,她们通常会视实际情况主动调整自己的婚恋选择行为和择偶标准[3]。

2.2 问题提出

根据前人研究可知,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高会加强个体在择偶上的完美主义倾向,即导致个体对择偶标准的提高。虽然目前没有爱情完美主义对婚恋观和偶像崇拜对婚恋观的直接研究,但是根据已有研究证实的观点,即爱情完美主义是完美主义的一个分支,择偶标准是婚恋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推测婚恋观、爱情完美主义和偶像崇拜三者间可能存在两两相关关系,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能够提高个体爱情完美主义倾向,而高水平爱情完美主义也会导致个体形成更为传统、固执的婚恋观。

本研究立足于前人已有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三者之间是否存在这种潜在的相关关系,并检验爱情完美主义是否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间起中介作用。

2.3 研究假设

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回顾,提出以下假设:①大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程度与爱情完美主义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②大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程度与其婚恋观的传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③大学生爱情完美主义水平与婚恋观的传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④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起中介作用。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广东培正学院的62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2%。其中包含男生186人,女386人;大一289人,大二77人,大三65人,大四141人;独生子女131人,非独生子女441人;存在偶像崇拜471人,占样本总数的82.3%,不存在偶像崇拜101人,占样本总数的17.7%。

3.2 研究程序

首先,通过CNKI、维普中文期刊、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查阅搜集相关文献,理清变量的概念,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使用纸质版问卷对广东培正学院内的100名学生进行预测验,明确试题对被试来说是否易于理解。最后,使用纸质及电子版问卷对广东培正学院内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正式施测,剔除题目不作答、乱答等无效问卷。通过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3.3 研究工具

3.3.1 偶像崇拜量表(CAS-R)

采用彭文波(2010)修订的偶像崇拜量表[29],量表分为病理边缘、关系幻想、完全认同、情感投射、娱乐社交5个维度,共27题。其中,娱乐社交维度包括第3、9、11、13、17、19、21、23题,表示个体对偶像的追随处于娱乐消遣与满足社交需要的程度。情感投射维度包括第4、8、10、12、18题,指个体有较深的情感卷入,将偶像发生的事情投射到自己身上,如偶像事业失利时仿佛自己也受到了挫折;完全认同维度包括第20、22、25、26、27题,指个体对偶像的一切不加辨别地全部接受,达到相当的迷恋程度;关系幻想维度包括第1、2、5、6题,指个体对偶像抱有一种强烈的幻想性的认识;病理边缘维度包括第7、14、15、16、24題,指个体对偶像的崇拜已达到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程度。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9。

3.3.2 大学生爱情完美主义量表 ( RPSCS)

采用杨宏飞、王中和刘畅(2015)编制的大学生爱情完美主义量表[19],量表含苛求、理想化、忠贞3个因子,共11 题。忠贞因子指个体对恋爱双方在忠诚与贞操上的要求,包含题项 7、8、9、10共4个题目;理想化因子指个体在爱情中追求高标准,包含题项 3、6、11共3个题目;苛求因子指个体在乎恋爱双方缺点与苛刻评价,包含题项1、2、4、5共4个题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得分越高,爱情完美主义程度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3。

3.3.3 大学生婚恋观问卷(CMLQ)

采用苏红(2006)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4],量表包含婚姻价值观、婚姻忠诚观、恋爱动机、婚姻倾向、婚姻自主观、婚姻角色观、性爱抉择观7个维度,共34题。其中,性爱抉择观维度指个体发生性爱的基准和对性爱对象的期待,包括题项7、10、20、21、23、24、33、34,共8题;婚姻角色观维度指如何看待家庭中夫妻双方的角色地位,包括题项4、12、18、22、31,共5题;婚姻自主观维度指如何选择伴侣,依靠自己还是遵从家人的意见,包括题项3、9、17、30,共4题;婚姻倾向维度指对婚姻的向往程度,包括题项1、8、15、25、28,共5 题;恋爱动机维度指为了什么而恋爱,包括题项13、14、26、27,共4题;婚姻忠诚观维度指如何看待家庭中夫妻双方的忠诚情况,包括题项5、6、11、19、32,共5题;婚姻价值观维度指期望以什么为基础的婚姻,包括题项2、16、29,共3题。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所测分数越高,代表个体婚恋观越传统。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1。

3.4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统计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预分析

在进行推论统计前,对研究涉及的所有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线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涉及的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果支持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两两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通过观察标准化残差的P-P图及散点图、Durbin-Watson检验、共线性诊断对因变量进行残差的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独立性检验,此外还检验了自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否为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婚恋观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不存在自相关,变量间无多重共线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果支持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进行线性回归。

采用Levene检验对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和婚恋观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满足方差齐性的假设。结果支持对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在性别、是否独生以及是否存在偶像崇拜组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三者在年级组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4.2 偶像崇拜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由于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近 1 ∶ 3;各年级学生比例近 4 ∶ 1 ∶ 1 ∶ 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例近1 ∶ 3.5;存在偶像崇拜与不存在偶像崇拜个体的比例近4.5 ∶ 1,为了使数据更加均衡,本研究将女生样本、大一和大四学生样本、非独生子女样本、个体存在偶像崇拜的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至比例平衡后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4.2.1 偶像崇拜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偶像崇拜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根据表1显示,偶像崇拜总分(t=-2.012,p<0.05)及其娱乐社交(t=-3.010,p<0.001)、情感投射维度(t=-2.713,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

4.2.2 偶像崇拜在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考察偶像崇拜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根据表2显示,偶像崇拜总分(t=3.353,p<0.05)及其娱乐社交(t=2.666,p<0.05)、完全认同维度(t=5.638,p<0.001)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大四学生在偶像崇拜总分、娱乐社交维度、完全认同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在完全认同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4.2.3 偶像崇拜在獨生与非独生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偶像崇拜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根据表3显示,偶像崇拜总分及其各维度在独生与非独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

4.3 爱情完美主义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3.1 爱情完美主义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考察爱情完美主义在性别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根据表4显示,男生和女生在爱情完美主义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忠贞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t=3.231,p<0.01)。

4.3.2 爱情完美主义在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考察爱情完美主义在年级上的差异。根据表5显示,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p>0.05),苛求因子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t=3.878,p<0.01)。具体表现为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

4.3.3 爱情完美主义在独生与非独生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爱情完美主义在独生与非独生上的差异。根据表6显示,爱情完美主义在独生和非独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

4.3.4 爱情完美主义在个体是否存在偶像崇拜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爱情完美主义在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与不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上的差异。根据表7显示,个体存在偶像崇拜在爱情完美主义总分(t=3.329,p<0.001)和理想化因子(t=5.501,p<0.001)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不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

4.4 大学生婚恋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4.1 婚恋观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婚恋观在性别上的差异。根据表8显示,除婚姻自主观外,婚恋观总分及其余维度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具体表现为,在婚恋观总分及婚姻价值观、婚姻忠诚观、恋爱动机、婚姻倾向观、婚姻角色观维度的得分上男生要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性爱抉择观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

4.4.2 婚恋观在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对婚恋观在年级上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婚恋观总分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p>0.05),婚姻角色观(t=5.157,p<0.01)、婚姻自主观(t=8.478,p<0.001)、婚姻忠诚观(t=4.991,p<0.01)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具体差异详见表9。

4.4.3 婚恋观在独生与非独生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根据表10显示,婚恋观总分在独生与非独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婚姻自主观(t=-2.199,p<0.05)、婚姻倾向观(t=2.167,p<0.05)和婚姻价值观(t=3.297,p<0.001)在独生与非独生之间的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在婚姻自主观上的得分上非独生子女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在婚姻倾向观和婚姻价值观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4.4.4 婚恋观在是否存在偶像崇拜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婚恋观在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与不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表11显示,除了在婚姻角色观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外(p>0.05),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在婚恋观总分和其余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不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p<0.01,p<0.001)。

4.5 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的关系

4.5.1 偶像崇拜与爱情完美主义的相关分析

对偶像崇拜与爱情完美主义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2所示。除情感投射维度与忠贞因子无显著相关外(p>0.05),偶像崇拜总分及其娱乐社交、完全认同、关系幻想和病理边缘维度均与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及其所有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

4.5.2 偶像崇拜与婚恋观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偶像崇拜与婚恋观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3所示。除偶像崇拜的关系幻想维度外,偶像崇拜总分及其余维度均与婚恋观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而婚恋观除了性爱抉择观和婚姻忠诚观外,其总分及其余维度均与偶像崇拜的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

4.5.3 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的相关性,结果如表14所示。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及其忠贞因子与婚恋观总分及其所有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爱情完美主义的理想化因子除了与婚恋观的恋爱动机维度无显著相关外(p>0.05),与婚恋观的其余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關(p<0.01);爱情完美主义的苛求因子除与婚恋观的性爱抉择观无显著相关外(p>0.05),与婚恋观的其余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

4.6 偶像崇拜与婚恋观:爱情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

总结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之间存在显著两两相关,适合进行中介检验。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检验程序,第一步应检验回归系数c,如果c显著,再依次检验系数a和b,否则停止分析;当回归系数a和b均显著时,意味着X与Y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可继续对系数c’进行检验,若c’ 不显著则说明是完全中介过程,c’ 显著则说明是部分中介过程[30]。本研究将参考上述检验程序,采用分步多元线性回归,并对性别、年级、是否独生这几个额外变量进行了控制,检验偶像崇拜(X)是否通过爱情完美主义(M)对婚恋观(Y)产生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15所示。

第一步,以偶像崇拜(X)为预测变量,婚恋观(Y)为结果变量,将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作为控制变量,检验系数 C。结果显示,在控制额外变量后,偶像崇拜显著正向预测婚恋观(β=0.21,p<0.001)。

第二步,以偶像崇拜(X)为预测变量,爱情完美主义(Y)为结果变量,将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作为控制变量,检验系数a。结果显示,偶像崇拜显著正向预测爱情完美主义(β=0.34,p<0.001)。

第三步,以偶像崇拜(X)和爱情完美主义(M)为预测变量,婚恋观(Y)为结果变量,将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作为控制变量,检验系数c’ 和系数b。结果显示,偶像崇拜对婚恋观的预测变得不显著,β=0.06,p>0.05,爱情完美主义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婚恋观(β=0.43,p<0.001)。

通过上述中介检验可知,回归系数a和b 都显著,说明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偶像崇拜对婚恋观的回归系数从中介变量引入前的 0.21变为0.06,系数c’ 不显著,说明爱情完美主义起到的是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4×0.43/0.21=70%。根據上述检验结果,绘制出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的中介模型(如图1)。

5 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三者的关系,并检验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构建三者关系的中介理论模型。

5.1 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讨论

5.1.1 偶像崇拜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偶像崇拜卷入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娱乐社交维度、情感投射维度的得分以及偶像崇拜总分上都要显著高于男生,在完全认同、关系幻想和病理边缘维度上两性的差异则不显著,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29,31]。该结果表明女性更易于产生偶像崇拜,其偶像崇拜的卷入程度更深,对偶像的追随相对更为了满足娱乐和社交的需求,产生更强烈的情感投射和情感卷入。代梦(2020)表示,在偶像崇拜过程中,女性更看重偶像的外表形象及娱乐价值,将偶像崇拜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娱乐消遣,此外她们相对来说更为感性,拥有较强的同理心,面对自己在意和倾慕的偶像,更容易产生共情,将偶像发生的事情投射到自己身上[31],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女性更容易产生崇拜偶像,以及为何她们在娱乐社交和情感投射维度上的得分更高。

偶像崇拜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大四学生在偶像崇拜总分、娱乐社交、完全认同、关系幻想和病理边缘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9,31]。这种结果与大学生活的规律和特点相符。大四学生正值毕业期,在完成顺利毕业的挑战的同时,还面对着考研、就业、爱情等人生选择的课题,面对未来的迷茫和内心的冲突与焦虑,更容易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投射到偶像身上,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满足自我情感的需要,因此大四学生在偶像崇拜的卷入程度上相对较深[31]。

5.1.2 爱情完美主义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19]。但在忠贞因子上,男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表明男性在爱情中对伴侣忠诚与贞洁水平的要求更高。该现象可能与社会化过程中性别角色期待的差异有关。苏红(2006)表示,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对男女性问题的态度不同,婚前性行为或性对象较多的问题若发生在男性身上可以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接受,但对于女性则并没有这么宽容,社会对女性贞洁的束缚与苛求显然要多于男性。然而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依旧保留着如上所述的传统性观念和婚恋观念,这种观念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他们的后代,使之无形中继承了长辈的观点。因此在爱情中,男性一般对伴侣的忠贞会更加看重[4]。

此外,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在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和理想化因子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不存在偶像崇拜的个体。岳晓东(2004)的研究中指出,偶像具有理想性和幻想性功能,理想化表现为个体对偶像的高尚化和滤镜化,把人想象得完美无瑕[4]。当个体存在偶像崇拜心理时,则容易将对偶像的期待投射到自己同样持有喜爱和欣赏态度的伴侣或未来伴侣上,使得个体对爱情的理想化水平提高[32]。

5.1.3 大学生婚恋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除婚姻自主观外,婚恋观总分及其余维度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在性爱抉择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婚恋观总分及其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通俗来说,即男性在婚姻中相对更倾向于认同丈夫的地位高于妻子,对婚姻更加向往,更希望通过恋爱寻求刺激、驱逐空虚感、丰富经验,更重视夫妻双方的忠诚程度,更期望拥有性生活和谐、双方个性相符和自我作主的婚姻,整体婚恋观较为传统和保守。而女性整体婚恋观较为开放和包容,但在性爱抉择上则相对更为谨慎,更重视伦理道德。该结果与贾乐鑫(2020)的研究结果一致[33],与苏红(2006)、陈红艳(2017)、赵晨晨(2011)的研究结果不一致[4,34,35]。苏红(2006)的研究显示,女性在婚恋观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即女性在婚恋观上比男性更为传统和保守[4]。然而,陈红艳(2017)与赵晨晨(2011)的研究结果则认为男女大学生在婚恋观总分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34,35]。由此可知,大学生婚恋观在性别上的差异还需要今后的研究进一步去检验。

婚恋观总分在独生与非独生之间的差异虽不显著,但独生子女在婚姻倾向观和婚姻价值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婚姻自主观上的得分要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渴望拥有婚姻,更加期望该婚姻是和谐的、双方个性相符且能够自我作主的,而非独生子女则更倾向在选择伴侣时听从家人的意见。郜萍(2012)在其调查研究中发现,独生子女已恋爱人数多于非独生子女,他表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从小在父母的襁褓和独宠下成长,拥有更强烈的情感依赖,因此独生子女更愿意选择恋爱的生活状态,选择可以相互依赖和照顾的生活方式,这也解释了独生子女在婚姻倾向观上得分更高的结果[36]。

5.2 偶像崇拜、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的关系

5.2.1 偶像崇拜与爱情完美主义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假设1推论,偶像崇拜总分及其娱乐社交、完全认同、关系幻想和病理边缘维度均与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及其所有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人研究结果吻合[2]。该结果表明,个体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严重,对恋人和爱情的瑕疵、挫折和缺点容忍度则越低,甚至达到苛求的程度,在恋爱关系中越重视对方甚至是自己的忠贞度,对爱情的要求和期待也更为理想化,脱离现实。

5.2.2 偶像崇拜与婚恋观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假设2推论,偶像崇拜总分及其娱乐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认同和病理边缘维度与婚恋观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可以说明,当个体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轻时,对待婚恋的观点和态度越开放;当个体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深,即越是通过偶像崇拜来满足娱乐社交的需要,不辨是非地全盘接纳偶像的一切,对偶像产生较深情感投入甚至达到影响心理健康的程度时,个体对待婚恋的观点和态度则越传统和保守。

5.2.3 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假设3推论,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及其所有维度与婚恋观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婚恋观的七个维度均与爱情完美主义总分呈正相关。虽然前人没有对爱情完美主义与婚恋观的关系进行直接研究,但潘文敏在其研究中发现,女研究生的完美主义特质与婚恋观呈显著正相关,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研究结果[3]。通俗来说,个体爱情完美主义水平越高,则其对婚姻和恋爱的看法越传统。主要表现为高爱情完美主义水平的个体在性爱抉择观上更强调专一性和伦理道德;在婚姻角色观上更加支持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倡导“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在婚姻自主选择上更偏向于赞同家人为自己作主;在婚姻倾向上更强调婚姻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在恋爱动机上更希望拥有丰富的恋爱经验,并希望通过恋爱填补内心的空虚;在婚姻忠诚观上对自己及恋人的忠贞度要求更高;在婚姻价值观上更支持伴侣双方“门当户对”。

5.2.4 爱情完美主义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假设4的推论,爱情完美主义在偶像崇拜与婚恋观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个体偶像崇拜卷入程度完全通过爱情完美主义影响个体婚恋观。当个体偶像崇拜卷入程度越高,其对爱情的完美主义倾向越高,而对爱情的高标准和苛求进而导致个体形成更为传统和保守的婚恋观。

叶方圆园(2019)的研究支持了本研究结果,她指出,对偶像没有过多情感投入的大学生,对偶像的完美形象和品质及其所代表的完美爱情和角色的认同和模仿较低,对在爱情中的自己、恋人和恋爱关系的理想化程度较低,对恋爱的看法和期待比较符合现实[2]。潘文敏(2012)的研究同样支持本研究结果,她表示,低完美主义特质的个体在对待婚姻和恋爱的看法上比較开放,更坚定自己的主见,会愿意尝试不同的婚恋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和接受,从而完成婚恋选择行为[3]。

然而在偶像崇拜中投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的大学生,受到对偶像浪漫化、幻想化的心理认同的影响,把偶像的优越外表、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等作为理想恋人的标准,把高度发达的娱乐产业塑造的偶像与粉丝的美好关系作为理想亲密关系的标准,而不去认真探索现实的爱情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更适合自己,造成对爱情的过高期待,形成高爱情完美主义倾向;与此同时,这类大学生容易不经思考和判断,不经自身实践去检验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或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跟随重要他人(如父母)的价值观和期望,来确定自己的人生观和未来方向,因而在确立一系列与爱情有关的价值观和信念时,比如对理想恋人的标准、对恋爱忠诚专注的要求程度、婚姻基础、对男女在婚姻中的角色地位以及性观念等倾向于听从他人的意见[2]。这种对爱情和婚姻的过高期待转化为一种指导婚恋行为的高标准,使个体对恋人及自身要求更加苛刻,难以接受爱情中的瑕疵,追求爱情的绝对专注和忠贞不一,加之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婚恋观上仍保留着上个世纪的传统的特点,当个体在婚恋问题上依赖于父母的意见和指导时,其婚恋观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在面对婚姻和恋爱问题时更为传统和保守。具体表现为把性与爱情以及婚姻联系得很紧密,不支持没有爱的性关系;与此同时,为了尽力避免爱情中的不完美,塑造一个符合自己和他人要求的形象,个体在婚恋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更倾向于认同男方在婚姻中各方面的地位高于女性,也更在乎夫妻双方对彼此的忠诚程度;此外,他们在高爱情标准的情况下,对待婚恋选择这类人生大事更加慎重,更倾向于听从父母的意见[3],因此在婚姻自主性上较为缺乏,也更希望如同父母期望般早日拥有婚姻家庭,其恋爱动机也随之变得更强。

5.3 研究不足与意义

5.3.1 研究不足

①本研究只是随机抽取了广东省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样本一定程度上缺乏代表性,推广到其他群体时需谨慎。

②本研究只采用了被试自我报告的方法,易受到被试主观或情绪的影响。

5.3.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层面上,当前对于大学生偶像崇拜、完美主义以及婚恋观的研究日益丰富,但多数研究的是单个变量或者两两相关。其中,对爱情完美主义的研究一般出现在特殊完美主义的研究中,并不被着重进行单独分析,因此,爱情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较为稀缺。此外,前人研究中,未见对这三个变量的关系进行探讨,该研究可以填补前人研究的留白,为偶像崇拜和婚恋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得出的结果对相关研究有理论基础的丰富作用。

现实意义层面上,本研究一方面可以为现代婚恋咨询提供课程设置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对高校给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教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建立提供一定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了解偶像崇拜带给我们的各种影响,主动采取积极正确的方法克服消极的不良影响,提升大学生婚恋观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搜狐网.中国粉丝追星大数据报告[EB/OL].(2016-7-28)[2016-9-16].https://www.sohu.com/a/108611111_466874.

[2]叶方圆园.大学生偶像崇拜对爱情完美主义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9.

[3]潘文敏.女研究生婚恋观与完美主义特质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

[4]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

[5]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9):21-24.

[6]王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35(3):82-86.

[7]姚计海,陈阳.中学生偶像崇拜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青年研究,2003(9):6-10.

[8]姚计海,申继亮,张彩云.中学生偶像崇拜与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1):18-23.

[9]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7):3-5.

[10]韩振华.高中生和中师生的偶像崇拜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2000(7):17-22.

[11]丁恺.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及榜样偶像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0-112.

[12]李强,韩丁.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及其与自我评价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23-26.

[13]张庆辞,李建伟.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6):610-612.

[14]宋欢,杨佳,彭文波.青少年人格类型与偶像崇拜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9-13.

[14]邰少琦.初中生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15]时嘉惠,张梦圆,杨莹,等.初中生偶像崇拜及其与生活目标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6):666-674.

[16]梁耀文.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8,16(2):123-126.

[17]StoeberJ,OttoK.Positiveconceptionsofperfectionism:Approaches,evidence,challenges[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2006,10(4):295-319.

[18]張小燕,杨宏飞,赵燕.大学生特殊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25-128.

[19]杨宏飞,王中,刘畅.大学生爱情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156-160.

[20]HabkeAM,FlynnCA.Interpersonalaspectsoftraitperfectionism[M].2002.

[21]StoeberJ,StoeberFS.Domainsofperfectionism:Prevalenceandrelationshipswithperfectionism,gender,age,andsatisfactionwithlife[J].Personality&IndividualDifferences,2009,46(4):530-535.

[22]SheaAJ,SlaneyRB,RiceKG.PerfectionisminIntimateRelationships:TheDyadicAlmostPerfectScale

[J].Measurement&EvaluationinCounseling&Development,2006.

[23]MackinnonSP,SherrySB,AntonyM,etal.Caughtinabadromance:Perfectionism,conflict,and depressioninromanticrelationships[J].JFamPsychol,2012,26(2):215-225.

[24]李建伟,楼利高,李擎.中国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爱情观的关系[J].健康研究,2010,30(5):346-350.

[25]纪秋发.北京青年的婚恋观——项实证调査研究[J].青年研究,1995(7):17-25.

[26]李志,吴绍琪.研究生婚恋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16-121.

[27]吴鲁平.当代中国青年婚恋、家庭与性观念的变动特点与未来趋势[J].青年研究,1999(12):3-5.

[28]解英兰.浅论大学生婚姻观念发展趋势[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78-80.

[29]彭文波,邱晓婷,刘电芝,等.偶像崇拜量表的修订及其理论模型的验证[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5):543-548.

[3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31]代梦.大学生偶像崇拜、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32]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二)——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J].青年研究,2007(4):15-20.

[33]贾乐鑫,王光亚,张丽君,等.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教育观察,2020,9(13):45-47.

[34]陳红艳,申凡.大学生婚恋观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7,26(10):146-149.

[35]赵晨晨.父母婚姻冲突知觉、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6]李东风,郜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婚恋观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西高校研究生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2(11):46-48.

A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dolatry,LovePerfectionismandMarriageViewsofCollegeStudents

GuHuiyi LinBaihua WangYuzhong

GuangDongPeizhengCollege,Guangzhou

作者:古慧仪 林白桦 王宇中

第3篇: 古代爱情诗词与婚恋态度论文

古代恋爱与婚姻

自古以来,恋爱和婚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恋爱≠婚姻,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在中国古代,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从而完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重要功能,当事男女双方往往处于被动方的境地。男女的婚姻,完全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操纵下完成的,而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力就更加微乎其微,她们也就常常成为各种各样的婚姻悲剧中的主要受害者„„„„

古代恋爱

古时候,也是有自由恋爱的,我们可以在《诗经》中找到有力的证据: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中男、女主人公在城郊相约见面,娴静的女孩送“彤管”表示心意。可见,那个时代两性关系是存在着比较健康、自然的风气,所以孔子对《诗经》有过一个明白、确切的评价,就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即使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如此。但是这个时期社会对男女恋爱的压迫和限制,也开始显露。如《卫风》中的《氓》诗有云:“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因为无媒,所以不得不把两相约定的婚姻延期,这也反映出当时礼教初形成时的状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进入宗法制社会以后,自由恋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禁锢,即使是夫妻双方,也常常在结婚当天才认识对方。受门第、宗法等观念的影响,此时的自由恋爱已经触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也就注定了我国古代爱情的诸多悲剧。但不可否认,即使是在封建宗法制度的打压下,无数青年男女也不断地追寻着爱情的自由,就像韦庄在《思帝赋》中描绘的那样: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诗中女子大胆表白自己心声,渴望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历史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是一个自由追寻爱情的典范。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成功打动了卓文君,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两人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藩篱,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茂人的女儿,想聘其为妾。卓文君并不做出逆来顺受的举止,而是作《白头吟》进行规劝: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果敢而又有斗争性格,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也敢于捍卫自己的爱情,引起后人无限的称赞。也凭借自己的不屈服,终使相如回心转意,成为历史的一段佳话。但整体来说,这样的佳话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历史中更多的是类似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怒扔百宝箱的杜十娘”这样的爱情悲剧。

古代婚姻与女性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以男子为中心的宗法制度断加强。对整个社会而言,婚姻关系只是旧家庭的继续,而不是新家庭的创始;是男方家族多了一个成员,公婆取了一个媳妇,而不是男女双方都得了一个伴侣;是两姓的事,而不是两人的事。而女子也往往只是成为延续男家宗嗣的生育机器,这也注定了古代婚姻的畸形与女子地位低下的局面。

古代的夫妻双方很大程度地处于被动地位,公婆的权力大得很,它代表了宗族的势力。有时“出妻”,不是决定于丈夫,而是决定于公婆。就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的婚姻悲剧那样: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刘兰芝和焦仲卿对于自己的婚姻无掌控权,焦仲卿的抗争被焦母“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击成粉碎。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被逼嫁于他人,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第三个可能。

同时,在中国古代,作为封建秩序制定者的男性,不断受到已有统治思想的浸淫,并且不断使之丰富牢固。婚姻以女子和女子背后的家族是否有价值为前提。在封建社会下,古代女性低下的地位及丧失人权的社会背景注定了女性并无真正爱情观可言。女子处于受压迫的阶级,即便是离婚,也只能是男子单反方面提出,妇女常常无端被抛弃,也没有权利提出离婚。甚至于在古代,对于男性休妻,还设有七条规则,称为“七出”。虽然对于不能休妻还有“三不去”一说,表面上看起来算是对女性权利的维护,但是在以维护家长权、父权、夫权为核心内容的家礼盛行的古代,人们对这“三不去”能实行到什么程度,那也很大程度上,仅取决于男方的喜恶。

《诗经》中的爱情,几乎囊括了我们现代人所具有的所有的爱情情感模式,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爱情的态度,就已相当成熟。但当这种纯粹的、炙热的爱情碰触到了封建宗法体制,一切的自由便遭受到了最大程度的束缚。所以我们在《诗经》后,特别是宋朝之后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很难见到类似于《关雎》这样的“思无邪”的诗作了。在宗族家长制下,婚姻男女也无自主权可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抗争也只是双双赴死。而作为被视为是男人附属的女子,也成了古代婚姻最大的受害者。这种畸形的观念和礼制,经过长达千年的积累,在后来外来先进思想的启蒙下,人们群起而破之,摧毁了封建思想的桎梏,这是人心所向,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4篇: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摘要:《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关键词:诗经 国风 婚恋爱情 纯真

痴情 恋歌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 关雎》,是一首杰出的恋歌。全诗共五章,它描绘的是一位在河中采荇菜的美丽善良的姑娘引发了一位小伙子强烈的爱慕之情。她那劳动时的轻盈姿态和娴熟技巧,使小伙子日思夜想,辗转反侧,陷入了绵绵无尽的思恋中。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想感情的媒介,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整首诗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

《召南 摽有梅》也是一首杰出的爱情畅想曲。全诗三章,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热烈追求: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追求热烈、勇敢,不仅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不是很大。梅子的成熟、坠落和拾取包含着对青春时节到来、爱情成熟和不能及时成婚的焦虑的比况和暗示。全诗分为三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梅子渐尽喻芳华易逝,以递进的方式写女主人公日益急切的心情。女子呼唤追求者及时迎娶的直白,既是率真果敢个性的表现,也是人性和时代特征的崭露。寥寥数笔便使多情少女异常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盼望着如意情郎及时前来求婚的情状跃然纸上。 又如《周南 汉广》也是一首杰出的男慕女的恋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樵子的恋歌。全诗三章,抒发了一位在汉水之滨砍柴的小伙子的痴情。首章前四句以乔木不可休为喻,点出所恋之女不可求,后四句又以江、汉广不可渡,喻求女无望,在反复“不可”的失望声中表达了他倾慕游女的深情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恼。诗中情景交融,浩淼的江水,不但激荡着樵夫的情怀,而且与绵长的情思浑然一体我,真所谓“富情于景而情愈深”。诗人还用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使樵夫这一痴情男子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同类诗还有《邶风 简兮》、《陈风 宛丘》等。

其次,《诗经》中有些诗描写了青年男女幽会密约的欢乐与幸福。如《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全诗三章,

一、二章写姑娘之美,和他与姑娘幽会的经过与感情的变化。他本来与情人约定在城角相会,然而他如约而至,她却故意躲起来。他非常失望着急,抓耳挠腮,彷徨不安。正在此时,她却突然出现,且向他赠送心爱的彤管,以表深情。他喜出望外,视为珍奇,赞美不已。第三章写她再赠情物,献上荑草,他异常珍视,欢喜无比。诗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这一幽会情景,表达了热恋中的青年的纯洁真挚、幸福甜蜜的感情,成功地再现了天真活泼、聪慧美丽的古代多情少女和憨厚淳朴的痴情郎的形象。此诗具有真率自然的艺术风格,诗人极善于描写人情物态,他能抓住人物刹那间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显露于外的行为,用简练、质朴、清新的语言,刻画入微,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他或她的倾慕、疑虑、焦灼、惊喜、幸福的复杂感情和天真风趣的情态,给人以美感。

类似的《慵风 桑中》描写了一对青年在桑林中幽会,在上宫拥抱,在淇水依依惜别的甜蜜回忆。而《唐风 绸缪》、《郑风 野有蔓草》等诗,更狂热地、不可抑制地倾吐邂逅成功的喜悦。《绸缪》说:“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野有蔓草》则说:“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而《召南 野有死麇》写男女爱恋成功的狂喜也异常生动: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扑簌,野有死麇。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水兮,

无使尨也吠。

这是一首反映初民风俗和意识的情歌。那时打猎是生活的重要本领,因而男子向女子求婚,往往要向女方献上猎物,如果女方接受了,就表示她接受了男子的爱情,而猎物就成了求婚的媒介。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婚礼中的“六礼”,有献雁和献鹿皮的作法,就是这种风俗的遗留。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正是这种风俗的反映。诗中的“吉士”打死了獐鹿,说明他是个善射的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美男子,他的天赋和才能对那时任何少女都有巨大诱惑力。因而,姑娘看到他,便产生了向他求爱的春情。当然,这姑娘是纯情美丽的少女,所以她很自然的得到猎人的钟情。于是,他向她献上了獐鹿,喜出望外地结合了,姑娘欣喜之余,真诚地告诫情人,莫要狂喜过度,不要拉扯她的蔽膝,以免惊动了狗,招来他人,干扰他们幸福的幽会。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既是热烈的、坦率的的,又是真挚纯洁的,表现了他们最纯真的感情。这类诗还有《郑风 有女同车》、《郑风 丰》、《陈风 东门之杨》、《王风 君子阳阳》等。这些诗都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礼法和道德观念尚未达到十分严酷的程度,而有的诸侯国实际上并不特别重视对男女情爱关系的束缚,因此这种“天然”的男女之情才得以自由发展。

再次,《诗经》中还有些诗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受阻失败的苦恼与相思之情。如《陈风 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人面对当空的明月,忆起那位姿态艳丽的姑娘,倾诉了不能相见的焦灼的心情。《陈风 泽陂》首章写道:“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人倒在床上无法入睡,那池塘岸边美丽的莲花,更令他想起那美如芙蓉的姑娘,但是思而不得,使他伤心得泪流成河。其中《秦风 蒹葭》是最著名的一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三章,描写一个青年对姑娘的爱慕之情。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深秋清凉的早晨,地点是老芦苇丛生河边;

三、四句点明他所怀念的人在水一方,初步显露了他的依恋之情;

五、六句写其逆水寻觅,难以相见;

七、八句写其顺水求见,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到底如何才能见到心爱的情人,使小伙子左右为难,心急如焚。

二、三章重章见义,反复陈说,这就把小伙子思恋情人,追慕其迹的纯真感情,惆怅不已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叙物以言情”,“情景相生”,“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很善于把自己的审美情思,自然地融入客观的深秋景物的摹写和渲染中,在苍凉的景色中浸透了诗人凄婉孤寂的感情,这就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深化了诗的主题。特别是诗人很善于描绘“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但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奇妙意境,不但形象地提示了小伙子寻觅情人未成的惆怅心情,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也令人感受到一种空灵飘渺、含蓄深沉的艺术美。诗人用字也极形象、准确,如“宛”字用得极妙,它把小伙子彼时彼地,由于思情深挚,而变得眼光恍惚,如醉如痴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活画出来。又如写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实际上写出了在同一空间里的推移,把小伙子从天明到太阳升高的较长时间里,耐心寻求,久觅不至的行动交代出来,表现了他对情人的一往情深,颇有艺术匠心,后人称其为“千古伤心之祖”。

如果上述诗篇尚未写出男女不得相见的原因,那么《鄘风 柏舟》便交待了这一症结:“泛彼柏舟,在彼河中。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子的自由恋爱,遭到了父母的阻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青年男女真诚相恋的桎梏。而《郑风 将仲子》说得更明白些: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全诗三章,重章见义。首章三句劝情人勿越里墙,看似拒绝情人,实则语含隐痛,苦衷难言,

四、五两句批露肝胆,申说因由:怕被父母、兄长、他人发现幽会的踪迹,招致责难。

六、

七、八三句倾诉她对“仲子”的爱恋深情,这是深潜于内心的深情。真情既露,又怕父母等知晓,心情极为矛盾。这就反映了虚伪的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束缚和摧残,也表现了青年一代冲破礼教的要求和愿望。此诗边叙边议,把敢于“逾里”“逾墙”“逾圆”大胆追求爱情的小伙子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而且诗人善于描绘心理活动,把少女热恋与恐惧的矛盾心情,写得层次分明,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如《邺风 谷风》、《邺风 柏舟》、《邺风 日月》、《卫风 氓》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卫风 氓》这首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篇充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诗的层次,全按事态发展的经过安排。始而定约,继而成婚,继而任劳,继而遭辱,继而见弃,继而归家,及至兄弟取笑,终乃自悼。她愤怒地揭露和斥责氓“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同时,从中感觉到女子强烈而复杂的性格变化:从一开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直到后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由温柔可爱到痛苦伤心达到失望诀别„„这是令人深思的婚姻悲剧。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薄情负义的事,深刻地说明了妇女地位从古到今都是属于从属的位置。女主人公在现实面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氓的用情不专,因此她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痛苦的深渊里,而是振作起来,凭自己的勇气生活下去,体现了她刚强、坚韧的性格。由此看来,《氓》又展现了女性精神发展可喜的一面,具有典型意义。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中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总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在当今日趋庸常的生活里保持一颗不死的诗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书目:

1.《诗经通译新诠》,黄曲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名诗里的故事》,朱道初著,宁波出版社。 3.《诗经释论》,王延海著,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 4. 《诗经鉴赏集》,刘操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版。 5.《辉映千古的诗经》,朱崇才著,辽宁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 6.《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均著,万卷楼图书,一九九八年版。 7. 《诗经释注》,袁梅著,齐鲁出版社。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张俊、郭英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篇: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文提纲

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

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

二、简介《诗经.国风》;

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 关雎》,是一首杰出的恋歌。全诗共五章,它描绘的是一位在河中采荇菜的美丽善良的姑娘引发了一位小伙子强烈的爱慕之情。她那劳动时的轻盈姿态和娴熟技巧,使小伙子日思夜想,辗转反侧,陷入了绵绵无尽的思恋中。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想感情的媒介,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整首诗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

《召南 摽有梅》也是一首杰出的爱情畅想曲。全诗三章,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热烈追求: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追求热烈、勇敢,不仅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不是很大。梅子的成熟、坠落和拾取包含着对青春时节到来、爱情成熟和不能及时成婚的焦虑的比况和暗示。全诗分为三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梅子渐尽喻芳华易逝,以递进的方式写女主人公日益急切的心情。女子呼唤追求者及时迎娶的直白,既是率真果敢个性的表现,也是人性和时代特征的崭露。寥寥数笔便使多情少女异常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盼望着如意情郎及时前来求婚的情状跃然纸上。

又如《周南 汉广》也是一首杰出的男慕女的恋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樵子的恋歌。全诗三章,抒发了一位在汉水之滨砍柴的小伙子的痴情。首章前四句以乔木不可休为喻,点出所恋之女不可求,后四句又以江、汉广不可渡,喻求女无望,在反复“不可”的失望声中表达了他倾慕游女的深情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恼。诗中情景交融,浩淼的江水,不但激荡着樵夫的情怀,而且与绵长的情思浑然一体我,真所谓“富情于景而情愈深”。诗人还用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使樵夫这一痴情男子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同类诗还有《邶风 简兮》、《陈风 宛丘》等。 其次,《诗经》中有些诗描写了青年男女幽会密约的欢乐与幸福。如《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全诗三章,

一、二章写姑娘之美,和他与姑娘幽会的经过与感情的变化。他本来与情人约定在城角相会,然而他如约而至,她却故意躲起来。他非常失望着急,抓耳挠腮,彷徨不安。正在此时,她却突然出现,且向他赠送心爱的彤管,以表深情。他喜出望外,视为珍奇,赞美不已。第三章写她再赠情物,献上荑草,他异常珍视,欢喜无比。诗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这一幽会情景,表达了热恋中的青年的纯洁真挚、幸福甜蜜的感情,成功地再现了天真活泼、聪慧美丽的古代多情少女和憨厚淳朴的痴情郎的形象。此诗具有真率自然的艺术风格,诗人极善于描写人情物态,他能抓住人物刹那间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显露于外的行为,用简练、质朴、清新的语言,刻画入微,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他或她的倾慕、疑虑、焦灼、惊喜、幸福的复杂感情和天真风趣的情态,给人以美感。

类似的《慵风 桑中》描写了一对青年在桑林中幽会,在上宫拥抱,在淇水依依惜别的甜蜜回忆。而《唐风 绸缪》、《郑风 野有蔓草》等诗,更狂热地、不可抑制地倾吐邂逅成功的喜悦。《绸缪》说:“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野有蔓草》则说:“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而《召南 野有死麇》写男女爱恋成功的狂喜也异常生动: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扑簌,野有死麇。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水兮, 无使尨也吠。

这是一首反映初民风俗和意识的情歌。那时打猎是生活的重要本领,因而男子向女子求婚,往往要向女方献上猎物,如果女方接受了,就表示她接受了男子的爱情,而猎物就成了求婚的媒介。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婚礼中的“六礼”,有献雁和献鹿皮的作法,就是这种风俗的遗留。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正是这种风俗的反映。诗中的“吉士”打死了獐鹿,说明他是个善射的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美男子,他的天赋和才能对那时任何少女都有巨大诱惑力。因而,姑娘看到他,便产生了向他求爱的春情。当然,这姑娘是纯情美丽的少女,所以她很自然的得到猎人的钟情。于是,他向她献上了獐鹿,喜出望外地结合了,姑娘欣喜之余,真诚地告诫情人,莫要狂喜过度,不要拉扯她的蔽膝,以免惊动了狗,招来他人,干扰他们幸福的幽会。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既是热烈的、坦率的的,又是真挚纯洁的,表现了他们最纯真的感情。这类诗还有《郑风 有女同车》、《郑风 丰》、《陈风 东门之杨》、《王风 君子阳阳》等。这些诗都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礼法和道德观念尚未达到十分严酷的程度,而有的诸侯国实际上并不特别重视对男女情爱关系的束缚,因此这种“天然”的男女之情才得以自由发展。

再次,《诗经》中还有些诗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受阻失败的苦恼与相思之情。如《陈风 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人面对当空的明月,忆起那位姿态艳丽的姑娘,倾诉了不能相见的焦灼的心情。《陈风 泽陂》首章写道:“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人倒在床上无法入睡,那池塘岸边美丽的莲花,更令他想起那美如芙蓉的姑娘,但是思而不得,使他伤心得泪流成河。其中《秦风 蒹葭》是最著名的一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三章,描写一个青年对姑娘的爱慕之情。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深秋清凉的早晨,地点是老芦苇丛生河边;

三、四句点明他所怀念的人在水一方,初步显露了他的依恋之情;

五、六句写其逆水寻觅,难以相见;

七、八句写其顺水求见,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到底如何才能见到心爱的情人,使小伙子左右为难,心急如焚。

二、三章重章见义,反复陈说,这就把小伙子思恋情人,追慕其迹的纯真感情,惆怅不已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叙物以言情”,“情景相生”,“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很善于把自己的审美情思,自然地融入客观的深秋景物的摹写和渲染中,在苍凉的景色中浸透了诗人凄婉孤寂的感情,这就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深化了诗的主题。特别是诗人很善于描绘“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但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奇妙意境,不但形象地提示了小伙子寻觅情人未成的惆怅心情,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也令人感受到一种空灵飘渺、含蓄深沉的艺术美。诗人用字也极形象、准确,如“宛”字用得极妙,它把小伙子彼时彼地,由于思情深挚,而变得眼光恍惚,如醉如痴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活画出来。又如写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实际上写出了在同一空间里的推移,把小伙子从天明到太阳升高的较长时间里,耐心寻求,久觅不至的行动交代出来,表现了他对情人的一往情深,颇有艺术匠心,后人称其为“千古伤心之祖”。

如果上述诗篇尚未写出男女不得相见的原因,那么《鄘风 柏舟》便交待了这一症结:“泛彼柏舟,在彼河中。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子的自由恋爱,遭到了父母的阻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青年男女真诚相恋的桎梏。而《郑风 将仲子》说得更明白些: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全诗三章,重章见义。首章三句劝情人勿越里墙,看似拒绝情人,实则语含隐痛,苦衷难言,

四、五两句批露肝胆,申说因由:怕被父母、兄长、他人发现幽会的踪迹,招致责难。

六、

七、八三句倾诉她对“仲子”的爱恋深情,这是深潜于内心的深情。真情既露,又怕父母等知晓,心情极为矛盾。这就反映了虚伪的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束缚和摧残,也表现了青年一代冲破礼教的要求和愿望。此诗边叙边议,把敢于“逾里”“逾墙”“逾圆”大胆追求爱情的小伙子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而且诗人善于描绘心理活动,把少女热恋与恐惧的矛盾心情,写得层次分明,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如《邺风 谷风》、《邺风 柏舟》、《邺风 日月》、《卫风 氓》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卫风 氓》这首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篇充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诗的层次,全按事态发展的经过安排。始而定约,继而成婚,继而任劳,继而遭辱,继而见弃,继而归家,及至兄弟取笑,终乃自悼。她愤怒地揭露和斥责氓“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同时,从中感觉到女子强烈而复杂的性格变化:从一开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直到后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由温柔可爱到痛苦伤心达到失望诀别„„这是令人深思的婚姻悲剧。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薄情负义的事,深刻地说明了妇女地位从古到今都是属于从属的位置。女主人公在现实面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氓的用情不专,因此她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痛苦的深渊里,而是振作起来,凭自己的勇气生活下去,体现了她刚强、坚韧的性格。由此看来,《氓》又展现了女性精神发展可喜的一面,具有典型意义。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中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总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在当今日趋庸常的生活里保持一颗不死的诗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书目:

1.《诗经通译新诠》,黄曲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名诗里的故事》,朱道初著,宁波出版社。

3.《诗经释论》,王延海著,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 4.《诗经鉴赏集》,刘操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版。 5.《辉映千古的诗经》,朱崇才著,辽宁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 6.《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均著,万卷楼图书,一九九八年版。 7.《诗经释注》,袁梅著,齐鲁出版社。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张俊、郭英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树立正确婚恋观追求美好纯洁爱情

爱情,是人类感情生活中结出的最美好的花朵,从恋爱到结婚是青年官兵人生旅途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基层官兵的婚恋问题已经成为部队不可忽视的新问题。加之部队管理严格,官兵一年也仅有一个月的假期,在远离爱人和女友的情况下,婚恋也成为不少基层官兵及其家庭遇到的一件“闹心事”,有的已经直接影响到基层官兵的思想稳定,甚至影响了部队的执勤训练和安全稳定。因此,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正确认识爱情与人生、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对于追求美好纯洁的爱情,对于官兵的成长进步,对于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爱情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感情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对对方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具体说,包含以下几个意思:一是爱情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二是爱情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内容;三是在爱情中男女双方平等;四是爱情是排他的、热烈的、持久的。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爱情观,把纯真的爱情与高尚的道德紧密联系起来,从本质上揭示了爱情的社会性和道德意义,为我们正确追求纯洁美好的爱情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爱情是两性之间符合社会道德的爱慕之情。

爱情作为一种富于理性的精神现象,它首先是萌生于心灵之中的对异性专一的渴望。性爱作为爱情的自然前提,是繁衍后代,延续种族,保证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性爱并不等于爱情。爱情则是两性之间在性欲这种自然本能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是两颗彼此倾慕的心灵结出的花朵,包含有崇高的精神内容。因此,人们在追寻爱情时,就不能仅仅以生理需要为基础,尤其要考虑到社会道德的要求。比如,男女双方一旦结合,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社会细胞即家庭的诞生。如果在此之外为发泄情欲而另求新欢,就会破坏家庭以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说,把爱情发展和提炼成为两性间的爱慕之情,包涵着一系列的社会道德要求,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本能,它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具有突出的社会性。

(二)爱情是两性之间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真挚感情。

如果说,性爱是爱情发生的胚芽,那么,理想就是爱情成长的阳光雨露。理想作为维系爱情的纽带,一般来说,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四个基本层次。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及成就大小的追求和向往;道德理想是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及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社会理想则是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及文化等生活状况的追求和向往。特别是共同的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对爱情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既是产生爱情的根基,又是维系爱情的力量源泉。这便是爱情赖以发生、发展的内在依据。建立在这种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爱情,能够促进人们热爱生活,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朝气、幸福和力量。

(三)爱情是一方对另一方承担道德责任和义务的过程。爱情的道德价值不仅取决于共同理想的崇高性,还取决于履行责任、义务的自觉性。一对恋人在真诚相爱后,一方对另一方的幸福和痛苦、理想和事业、挫折和困难,都在道义上承担着支持、关心、帮助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如此,爱情还与婚姻、家庭联系在一起。随着后代的诞生,与子女的关系也会随之形成,加上与双方父母的关系等,就构成了爱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和义务,是具有深层爱情的具体表现。无产阶级婚恋观认为,为了对方的幸福,能作出自我牺牲,对子女能够担负起抚养、教育的责任,对双方老人能够尽赡养的责任,都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爱情是否纯洁真挚的试金石。

二、军人婚恋的道德要求

军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婚恋生活既有普通婚恋生活的共同特征,又有因服从军事职业要求而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军人选择恋爱对象的时间和范围有限,具有限时性和地域性特点;二是婚恋双方长期处于两地状态,具有分居性特点;三是婚恋生活受到军队严格纪律法规的约束,具有纪律性特点;四是在婚姻家庭中女方承担较多的责任和家务;五是军人的婚恋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特别保护,具有高尚性特点。这些特点,决定和影响着军人的婚恋取向,即军人在婚恋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一)忠贞专一。忠贞专一是爱情生活的重要道德准则。所谓忠贞,就是始终如一;所谓专一,就是只能把爱情奉献给一个人。这是由爱情的排他性的特点决定的。在爱情生活中,男女双方一旦相爱,就要经得起时间、空间、环境的考验。那种喜新厌旧,一旦上了军校,当了军官,或立了功,提升了职务,地位发生了变化就“另攀高枝”的做法;那种因对方患病或伤残,随意转移爱情,另求新欢的举动,都是与忠贞专一的爱情道德要求相违背的。相反,那些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始终受到人们的敬慕。董存瑞的生前战友、著名战斗英雄郅顺义忠贞专一的爱情故事是很感人的。郅顺义在解放战争时期就与农村妇女陈元凤结成了夫妻。解放后,郅顺义在北京参加战斗英雄代表大会期间,有一位女大学生向他求爱,他回答说:“谢谢你,我早已结婚,你另找对象吧。我不能把个人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后来,郅顺义的妻子因病手足致残,他天天给妻子洗脸、梳头、穿衣喂饭,烧汤煎药,还背着妻子去看电影,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照顾妻子。妻子问他:“你当了英雄,做了军宫,为什么从不嫌弃我?”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可嫌弃的,人能变老变丑,可感情永远不能变丑啊!”这种对爱情忠贞专一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正确认识忠贞专一的道德准则,还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问题:恋爱自由不是自由乱爱。我们所说的恋爱自由,是指男女双方在选择恋爱对象上的自主自愿,目的是要人们在爱情问题上摆脱单纯的物质追求,摆脱宗教偏见,摆脱父母包办。这种自由,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自由,受一定的社会制度、道德、法律所约束。离开这种约束,“自由恋爱”就会变成“自由乱爱”。这是与无产阶级婚恋观格格不入的。

(二)行为端庄。爱情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含蓄有的直露,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求爱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仅要合乎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道德传统,而且也要符合军人身份。在恋爱行为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既热烈又含蓄,注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那种轻挑放荡、随心所欲的举动是对爱情的玷污,有失人的尊严。在恋爱过程中特别是进入热恋阶段,举止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端庄文雅,热情而不放纵,活泼而不轻狂,处处体现出当代军人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明礼貌水准。切勿粗鲁、莽撞行事,要知道,恋爱不等于结婚,如果一时冲动,做出越轨行为,产生影响,酿成后果,将会后悔莫及,甚至遗恨终生。所以,含蓄应该贯穿在整个恋爱的进程之中。形象地说,含蓄象蓄水库,它可以使双方情感的潜流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做到有控制地得到表达,含蓄象保温炉,它可以使恋人的温情经久不灭,有助于理性地调节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三)把爱情当作事业的动力。列宁曾经说过,爱情是生活的一方面,、但并不是全部,人的生存需要爱情,但并非为了爱才生存。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只要爱情,他的一生就会让生命之火浸入小康之乐的温水中慢慢熄灭。革命军人也需要爱情,但不是爱情至上主义者,更不是为爱情而活着,而是要努力争取爱情与事业的统一,既在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中寻求、巩固和加深爱情,又以爱情作为成就事业的精神动力,使两者交相辉映,相互促进。当爱情与事业发生矛盾时,要努力使爱情服从事业,在不妨碍工作、学习的前提下发展爱情,将对一个人的爱服从于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爱,真正实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崇高人生追求。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把爱情当作事业的动力,就是要自觉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早恋早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紧张的执勤、训练、学习之中,爱军习武,爱岗敬业,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已经建立起恋爱关系的同志,互相激发恋人的事业心,努力使爱情促进事业,而不要妨碍事业,要知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总之,爱情是终身大事,但并不是头等大事。与革命事业相比,事业高于爱情,爱情应该服从于事业。那种游离于事业至上的爱情,无异于断了线的风筝。

三、正确处理婚恋中的矛盾

革命军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之舟能顺利地驶向婚姻的彼岸,但是爱情的道路有时也会遇到坎坷。军人在恋爱婚姻中,遇到某些矛盾和挫折,甚至发生不幸,同样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对待爱情的曲折,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情操。我们每个同志,要以广阔的胸怀妥善处理婚恋中的矛盾。

(一)失恋不失志。首先,失恋不失志。无论什么样的失恋,对当事人来讲都不可能很快由痛苦回忆中走出来。但是,作为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革命军人,必须知道,有爱情的生活是欢乐幸福的,但仅仅为爱情而生活却是庸俗的。爱情只能从属于军人伟大的事业,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革命军人,失恋后应尽快从烦恼和苦闷中解脱出来。失恋,并不意味着自我价值的降低,没有任何自卑的理由,更不能淡漠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淡漠战友之间的友谊,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执勤、训练和学习之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部队各项工作中去,爱军习武,爱岗敬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事业心的革命军人,经过努力,一定会得到真挚的爱情,有句话说的好“天涯处处有芳草,何愁不能遇相知”。

(二)失恋不失德。失恋是痛苦的,但不能因此失去理智,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来。恋爱是双方的事情,只有在相互了解、相互爱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情才是幸福的爱情。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作为革命军人,更应该尊重对方自由选择伴侣的权力。既然对方不爱自己,就要友好地分手,做到爱情不在友谊在,让对方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去结识新的伴侣。决不能不讲道德,蓄意败坏对方的名声,嫉妒并伤害对方。作为革命军人在处理失恋问题上应该表现出更高的道德风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

(三)失恋不失态。少数官兵失恋后往往整天闷闷不乐,萎靡不振,有的则痛哭流涕,整日以泪洗面,更有甚者轻言生死,还有的自暴自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应该的。革命军人应该在失恋中培养自己的自制能力,不能因为失去了某一个人的爱,就感到“失去了一切”。要知道,部队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战友情、同志爱才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感情。失恋后更应有宽广的胸怀,坦然自若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不断加强与战友的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以博大的情怀善待生活、珍惜生命、珍爱友情,在部队这所大学校中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纯洁美好的爱情,会使生活绚丽多彩,赋予人生更美好的意义;会激起青年人丰富的感情波澜,带来青春的欢乐和家庭的温暖;会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而要获取纯洁美好的爱情,取决于对爱情真谛的把握,取决于个人对恋爱、对婚姻、对家庭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一句话,恋爱、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军人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融入到履行使命的牺牲奉献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军人的爱情,纯洁而高尚;也才能使军人的爱情,平实而精彩。

思考讨论题:

1、为什么说爱情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感情?

2、军人婚恋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3、怎样正确处理婚恋中的矛盾?

第7篇:婚恋网站排名—哪个婚恋网站排名最好

婚恋网站排名是怎样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选择在网上征婚的人越来越多,婚恋,征婚,交友类网站层出不穷,那么,究竟哪家婚恋网站更好,更让人放心?婚恋网站排名如何?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各大婚恋网站的特点,希望可以帮助单身朋友找到适合自己的婚恋网站。

纵观婚恋网站的发展历史,结合北京当地的婚恋市场,目前主流的婚恋网站有以下五家:

1、真情在线——中国唯一人工审核会员的严肃婚介网站。从该网站的标题我们不难看出,网站的会员资料都必须经过编辑逐一审核,信息的真实度较高。真情在线是全国首家推出诚信认证系统的网站,随后各大网站争相效仿。该网站的局限性在于只做北京地区,如果想在北京寻找结婚对象的朋友,不妨考虑真情在线,算是北京当地的老品牌了,值得信赖。

2、世纪佳缘。这家网站起步较早,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百合不相上下。因为服务面向全国,所以网站注册用户数量很可观。他们经常组织线下见面会,最近又和湖南卫视通力合作。如果您所在的当地没有信得过的婚恋服务机构,选择全国性的品牌还是不错的选择。

3、珍爱网。该网站总部位于深圳,盈利重点放在线上和呼叫中心服务,线下的咨询服务基本等于空白。所以,在盈利模式上,该网站很有自己的特色。网站的宣传也是面向全国的,如果你具备丰富的婚恋经验,掌握相关知识,只是缺少信息源,这时选择该网站购买用户联系方式或许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4、百合网,心灵匹配和“身份认证”曾是其两大杀手锏。这家网站的成长经历和佳缘有很多地方雷同,都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打响全国品牌。都曾大力发展线上收费服务,但效果都不理想。该网站的心灵匹配测试是一大产品亮点,唯一的缺憾是大部分功能都开始收费。会员资料的开放程度不及“世纪佳缘”和“真情在线”。不过,最近百合挑起了行业标准化的大旗,线下的咨询服务也采取了加盟运营的模式,北京地区的合作伙伴就是“真情1+1”(真情在线)。

5、绝对100,年轻人的首选。绝对100目前也没有进行收费,基本功能处于免费状态。它的创始人茉莉女士在网站上推出相容性测试匹配系统,是绝对100的特色,可以让你迅速了解对方,获得更高的婚姻成功率。如果想征婚,不妨来这里做个相容性测试,看看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该网站比较适合年轻人群。

经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真情在线更适合结婚目的明确,成家欲望强烈的成熟高端人群,在北京当地单身人士的首选;百合和绝对100相对面对的年龄层次较低;珍爱的盈利模式最具特色;以上是各大婚恋网站的特点与优劣,概括的不是很全面,具体的内容还是需要征婚者去自己亲自体验一把。每个征婚网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快速找到幸福,你说对吗?

第8篇: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培养高尚婚恋情操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全体官兵正确认识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保持军人本色、正确处理婚姻恋爱关系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官兵思想健康、文明、稳定。 授课要点:

一、 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

二、 陶冶高尚的婚恋情操

三、 保持良好的婚姻家庭美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2课时

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婚恋情操则是指人们在恋爱、婚姻以及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节操。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确的婚恋观是高尚的婚恋情操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高尚的婚恋情操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发展。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里的爱情故事,像《天仙配》、〈西厢记》、〈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无一不是沤歌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忠贞不二的情操和患难与共的品德等社会属性的。当代革命军人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且要自觉树立科学的婚恋观;不仅在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的关系中应表现出高尚的品

德,而且在婚恋关系中同样要有高尚的情操。

一、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

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是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的必然要求。所谓婚恋道德,是指人们在对待择偶标准、恋爱方式行为、婚恋目的等方面所持的观点、态度和应有的品质。它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的具体体现,涉及到价值判断标准、道德判断标准和审美判断标准等等。正确的婚恋观从萌发到确立的过程,也是思想道德纯洁化的过程。军人在婚恋中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必要的。

(一)坚持“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事业”

如何确定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仅是革命军人恋爱生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婚姻生活中始终面临的问题。游离于事业至上的爱情,无异于断了线的风筝。这句格言道出了爱情与事业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只有把爱情置于伟大事业之中,才能使爱情更有意义。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为了获得理想的伴侣而恋爱,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前进。因此,坚持“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事业”,是军人恋爱的基本准则,反映了革命军人应有的生活目的和个人感情服从革命利益的高尚品德。婚恋活动是人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更不是人生的惟一目的。正如列宁所说“爱情是生活的一方面,但并不是全部”。人的生存需要爱情,但并非为了爱情才生存。军人活着,不仅需要爱情,更需要理想、需要信念、需要事业。青年军人是军队建设的

中坚力量,必须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事业追求,要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全部智慧。否则,军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革命军人只有自觉将爱情与事业统一起来,爱情才会更加甜美,事业才会取得更大成功。

在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上,必须始终坚持事业第

一、爱情次之。马克思主义婚恋观认为,爱情与事业是辩证统一的,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爱情的社会内容。崇高的理想和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真挚而伟大的爱情,爱情因为有了事业的充实才更加巩固和持久。军人在恋爱过程中,要努力争取爱情与事业的统一,既在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中寻求、巩固和加深爱情,又以爱情作为成就事业的精神动力,使两者交相辉映,相互促进。当爱情与事业发生矛盾时,要努力使爱情服从事业,在不妨碍工作、学习的前提下发展爱情,将对一个人的爱服从于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爱,真正实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崇高人生追求。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坚持事业高于爱情的原则,就是要自觉遵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早恋早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训练、学习之中,爱军习武,爱岗敬业,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现代军事技术战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灭大火、救大灾的适应力、承受力和战斗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以志同道合为择偶的首要条件

所谓志同道合,就是指恋爱双方有共同的理想、抱负和人生观价值观。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妻子燕妮说得好:“同志,不一定是妻子和丈夫,但丈夫和妻子应该是同志,这就是所谓两相‘志同道合’”,革命烈土方志敏认为,爱情应该以共同革命理想和目标为基础,“没有革命的志同道合,就没有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爱情是不会牢固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志同道合”主要是指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各自向对方献出互相倾慕的真挚感情,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终身相伴。坚持以志同道合为择偶的首要条件,把爱情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理想一致、志趣相投的基础上,反映了革命军入纯洁的恋爱观和高尚的恋爱情操,这同时也是军人婚恋幸福、家庭美满的重要保障。而真正的志同道合不仅仅是指职业相适、兴趣爱好相同,更重要的是男女双方要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是心灵的维系,是命运相通而不是职业的结合。这样的志同道合可以经得住风雨和艰难曲折的考验,夫妻携手渡难关。志同道合的爱情在平坦的大道上是一种动力源,在逆流而上时又是一种推进器。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乐·凡尔纳,曾连续15次把自己写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投寄出版社,结果惨遭退稿,巨大的挫折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几乎陷人绝望的境地,正是他的妻子在他苦闷痛苦之际给了他深情的关怀与鼓励,使他再次鼓起勇气,将妻子从火中抢出的书稿寄给了第16家出版社。出人意料的是,小说不仅获得了出版,而且成

为当时法国最畅销的热门书。从此,凡尔纳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为后人留下了100多部科幻小说。盛名满天下的晚年,他曾经深情地说:“使我感激的并不是成功的恭维,而是失败时从妻子那里得到的鼓励”。可以说,凡尔纳的妻子在丈夫事业的紧急关头挽救了一位文学天才,使一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获得了成功。

1919年7月,21岁的周恩来和15岁的邓颖超在“五四运动”后的革命活动中相识了,对旧世界的共同仇恨和对新世界的共同向往,使他们在火热的革命活动中走近了。1920年冬,周恩来、郭隆真等赴法留学。在欧洲追求真理的三年中,通过大量的书信来往,周恩来同邓颖超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走到了一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活中,他们相濡以沫,生死与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懈奋斗。从周总理和邓大姐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爱情是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

从上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志同道合是男女之间真诚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因此,对革命军人而言志同道合不仅是对军人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是对其恋爱对象的较高要求。军人职业直接与奉献牺牲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可能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独立承担生活的重负,毫无怨言地支持军人戍边卫国;才有可能在军人担负特殊任务、出现伤病、遇到波折、确定复转时,给予真诚的信任、深深的理解和热忱的帮助;才有可能当祖国需要军人奔赴战场时,鼓励军人英勇作战,杀敌立功。对军人的伴侣来说,如果没有对军人职业及其崇高志向的

理解,没有和军人同样高尚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就很难在生活中与军人相伴始终。这是青年军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当然,把志同道合作为择偶的首要条件,并不排除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条件、学历层次、职业、长相、家庭情况等等。应该说这些也是择偶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相对志同道合而言,它们又是次要的,如果过多地考虑这些次要因素,甚至钱不丰不考虑、貌不俊不考虑、工作不好不考虑,这就势必将爱情推向商品化、金钱化,不仅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还会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志同道合才是保证爱情真挚、高尚和持久的牢固基石,那种以钱看人、以貌取人的择偶方式是有害的,也是不可取的。

(三)严肃慎重地对待恋爱

恋爱生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必然要受社会道德的制约。革命军人能否正确对待爱情,恋爱方式是否健康、文明都反映出他的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平。

首先,要谨慎确立恋爱关系。恋爱不仅要对个人负责,也要对社会、对他人负责。列宁深刻指出:“恋爱牵涉到两个人的生活,并且会产生第三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这一情况使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回忆列宁》第5卷,第45页)。诚然,恋爱生活是温馨浪漫的,但它又决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两个人的人生,关系到新的生命,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严肃对待。青年军人在确定恋爱对象时,必须本着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全面考虑诸方面的因素,谨慎地作出决定,千万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定夺终身大事。特别是年轻战士在服役期间,要把异性间的交往严格限制在同志、友谊的关系上,不发展相互间的恋爱关系,更不应有超越同志、战友、朋友关系的亲昵行为。同时要严格遵守总部关于士兵不能在驻地谈恋爱、找对象的规定,尤其是不能借警民共建之机与地方青年攀老乡、套近乎、称兄道妹。这样做既是为了维护军人的良好形象,更是保证战土健康成长、促进部队稳定的需要。因此,每一个革命战士都应以对自己、对社会、对军队负责的态度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这是其一。其二,作为革命军人,一旦踏入恋爱门槛,不仅自己向人求爱要慎重,而且面对求爱者,不要在对对方还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就轻易定情。在同时面对几个求爱者时,应当尽快作出选择,及早表明态度,切不可脚踏几只船,以免卷入危险的多角恋爱漩涡,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恋爱行为要文明。表达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求爱要注意场合和分寸,不仅要合乎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道德传统,而且也要符合军人身份。求爱跟结婚一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方式。有的热情开放,有的拘谨含蓄,有的行为亲昵,有的行为端庄,有的简便易行,有的则相当复杂。在恋爱行为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既热烈又含蓄,注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那种轻挑放荡、随心所欲的举动是对爱情的玷污,有失军人的尊严。青年军人在恋爱过程中,要自觉培养高尚的情趣,与恋爱对象谈理想、话人生,交流工作学习经验,开展健康的娱乐,

共同读名著、听名歌、参观画展摄影展等等。在恋爱过程中特别是进入热恋阶段,举止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端庄文雅,热情而不放纵,活泼而不轻狂,处处体现出当代军人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明礼貌水准。切勿粗鲁、莽撞行事,以免给对方、给自己造成心灵的刺激和伤害。

再次,热烈而理智。从初恋到热恋,是男女双方感情深化的过程。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后,可能进入热恋期,双方亲密无间,觉得生活无比甜蜜。此时出现以拥抱、接吻来表示相互亲昵的动作,是不奇怪的,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热恋中要保持理智。如果让感情冲破理智的堤岸,发生越轨行为,甚至未婚而孕,就会带来难以挽回的苦恼和悔恨。因为恋爱本身就存在两种可能性:或者谈成,最后结成百年之好;或是谈不成,最后各自离散。如果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一旦双方感情破裂,其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无法补偿的,所以,恋爱的男女双方都应十分注意克制。作为男方,首先要做到不要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用道德和意志的力量抑制自己的感情。如果你真心爱你的女朋友,就应该对她负责,不应当为满足自己一时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女方的一切。作为女方,则应该冷静而有涵养,有分寸地掌握自己感情的流露,当男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要耐心加以解释,婉言加以拒绝,千万不能百依百顺。有的女战士担心不答应男方的要求会影响感情的发展,甚至误以为只要有了两性关系,两人的恋爱关系就会更加巩固,这种天真幼稚的想法,心理上的弱点,往往给一些作风不正派、心地卑鄙、

以谈恋爱为由玩弄女性的流氓分子以可乘之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应当使自己的爱情生活像山涧里的泉水一样纯洁晶莹,像春天里的绿叶一样充满生机。我们是革命军人,更应该善于控制感情的闸门,严格把握恋爱和结婚的界限,决不能失去控制,突破道德的禁区,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来。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对方的尊重。要明确,两性关系在婚前婚后有质的区别。严格遵守法纪规范,是保持爱情的纯真,升华恋爱情感,增加相互信任和敬重,推动爱情进一步发展,缔结美满婚姻的重要条件。

(四)冷静理智地对待失恋

正确地对待失恋,也是革命军人恋爱道德情操的重要表现。革命军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之舟能顺利地抵达婚姻的彼岸,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面临恋爱的挫折,无论是由于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使情侣不能发展爱情关系,还是一方的恋情得不到另一方的回报,军人都应该正确对待,做到失恋不失志,不失德,不失态。我们应该记住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当爱情的波涛被推翻之后,我们应该友好地分手,说一声“再见”!

首先,失恋不失志。无论什么样的失恋,对当事人来讲都不可能很快由痛苦回忆中走出来。但是,作为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革命军人,必须知道,有爱情的生活是欢乐幸福的,但仅仅为爱情而生活却是庸俗的。爱情只能从属于军人伟大的事业,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革命军人,失恋后应尽快从烦恼和苦闷中解脱出来。失恋,并不意味着自我价值的降低,没有任何自卑的理由,更不能淡漠对理想、

对事业的追求,淡漠战友之间的友谊,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工作、训练和学习之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部队各项工作中去,爱军习武,爱岗敬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事业心的革命军人,经过努力,一定会得到真挚的爱情,所谓“天涯处处有芳草,何愁不能遇相知”。

其次,失恋不失德。失恋是痛苦的,但不能因此失去理智,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来。恋爱是双方的事情,只有在相互了解、相互爱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情才是幸福的爱情。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作为革命军人,更应该尊重对方自由选择伴侣的权力。既然对方不爱自己,就要友好地分手,做到爱情不在友谊在,让对方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去结识新的伴侣,决不能不讲道德,蓄意败坏对方的名声,嫉妒并伤害对方乃至对方新的朋友。作为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子弟兵,革命军人在处理失恋问题上应该表现出更高的道德风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失恋而导致的一系列惨案、血案,如使用烈性化学药液毁人容颜的,残杀昔日恋人甚至恋人父母亲属的,敲诈勒索的,不择手段污辱昔日恋人等等,这当中就有现役军人,我们革命军人都应以这些事件为鉴,树立科学的婚恋观,正确对待失恋。

第三,失恋不失态。少数干部战士失恋后往往整天闷闷不乐,萎靡不振,有的则痛哭流涕,整日以泪洗面,更有甚者轻言生死,还有的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拿战友出气,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应该的。革命军人应该在失恋中培养自己的自制能力,不能因为失去了

某一个人的爱,就感到“失去了一切”。要知道,部队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战友情、同志爱才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感情。失恋后更应有宽广的胸怀,坦然自若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不断加强与战友的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以博大的情怀善待生活、珍惜生命、珍惜友情,在部队这所大学校中努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二、陶冶高尚的婚恋情操

爱情,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自古有之。真正的爱情,会使生活绚丽多彩,赋予人生更美好的意义;会掀起青年人丰富的感情波澜,带来青春的欢乐和家庭的温暖;会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而真正的爱情,得益于对爱情真话的把握,得益于个人对恋爱、对婚姻、对家庭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一句话, 恋爱、婚姻、家庭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同样应有高尚的情操。

(一)高尚的婚恋情操是真挚爱情的坚实基础

追求真挚爱情是青年军人美好生活理想的重要内容。真挚爱情对于革命军人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是完美人格的客观需要。为了给爱情奠定坚实基础,革命军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婚恋情操。没有高尚的婚恋情操,即使一时获得对方的感情,也不会长久,因为牢固的感情基础是由高尚的品德培育出来的。首先,爱情的平等互爱性,要求恋爱双方必须作出爱的奉献。马克思主义爱情观认为,爱情是以男女平等为基础,以相互尊重人格为前提,没有谁高谁低、谁依附谁或谁占有谁的问题,怜悯、同情、恩赐都不是爱情。

在爱情关系中,爱与被爱是双向的,一方爱上了另一方,同时又得到了对方的爱才能构成爱情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双方平等互爱,把追求爱情的过程作为奉献爱情的过程,彼此之间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其次,爱情具有专一排他性,这就要求恋爱双方真诚相待、真诚相爱。男女双方一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必然排斥其他人进入既定的互爱关系,不允许其他异性与自己的恋人有超越正常交往和友谊的亲近行为。所谓“三角恋爱”、“多角恋爱”都是极不道德的,以恋爱为名玩弄异性则是犯罪行为。无数事实证明,只有付出真诚的爱,才可能得到爱的回报。第三,爱的热烈持久性,要求恋爱双方重视爱的坚贞。真正的爱情是贯穿于人生全过程的,它不仅存在于婚前的恋爱过程,而且存在于婚后的长期直至终身的夫妻生活,不仅存在于生活的顺境,而且应经得起逆境的考验。所谓“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爱情,或者以轻率或错误方式得到的所谓爱情,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总之,只有具备了平等互爱、真诚专

一、热烈忠贞的高尚婚恋情操,才能构筑起坚实的感情基础,获得持久的爱情。

(二)高尚的婚恋情操是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家庭幸福美满需要以高尚的婚恋情操为基础。幸福美满的军人家庭应该热爱部队,心系人民,以队为荣,全力支持军人在部队建功立业;应该内部和睦,夫妻恩爱,尊老爱幼,温馨和美;应该生活朴实,勤俭节约;应该同甘共苦,相敬如宾;应该善良友爱,助人为乐。以真挚的爱情,找到志同道合的生活伴侣,就

为建立这样的幸福家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家庭生活毕竟不同于恋爱生活,仍然需要培养高尚的婚恋情操,夫妻携手共同营造和巩固幸福美满的家庭。

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但又不能陷入家庭事务。军人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于军人与社会、人民、国家的关系之中,同时也表现在军人的家庭生活之中,成家与立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军人赢得了爱情,建立了家庭,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军人必须具备的家庭美德。如果不是这样,就是对自己的事业不尽责,也就是对社会不尽责。另一方面,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又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小家”,而必须以国家、军队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否则,只顾“小家”忘“大家”,陷入家庭事务之中,即便“小家”和和美美也只是暂时的。

其次,既要努力创造“天伦之乐”,也要自觉抵制享乐思想。军人长期生活于军营这个大集体之中,结婚成家后享受天伦之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正如人们所说的,家庭就是远航归来的船只栖身的港湾。但是,如果一味追求享受,而忘了工作学习,不努力创造物质的、精神的财富,甚至沉湎于小家庭的温馨欢娱之中,这种幸福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再者,要防止以我为主,也要避免无原则的迁就。少数军人在恋爱时能够较好地尊重对方,但成家后就不再注意这些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一个人说了算,不给对方任何商议考虑的余地;只要求对方温柔体贴,满足自己的种种享受,而对对方工作、生活、

精神上的正当需要漠不关心;缺乏一般生活道德,动辄骂人打人,表达爱情的方式一般比较单调和间接。军人大多靠鸿雁传情,婚前婚后两地分居,信来信往,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往往受“言不尽意”所限,探亲也如“牛郎织女”相见短暂,缺乏广泛深入的感情交流,很难多形式、多方面地表达爱情,体贴、照顾对方。军人配偶的家庭义务具有超负荷性,军人配偶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又要照料老人小孩,还要为爱人牵肠挂肚,生活上的重压,精神上的孤独、苦闷与煎熬,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疲劳感,引发感情波动和厌烦情绪。上述这些情况,大多是引发军人婚恋矛盾甚至冲突的客观原因,如果军人没有高尚的婚恋情操,就可能因主观上的失误造成更多的婚恋矛盾,高尚的婚恋情操是妥善处理婚恋矛盾的前提。

革命军人只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婚恋情操,才能为解决好婚恋矛盾创造良好条件,才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部队工作中去。

曾传为佳话的陈毅元帅和妻子张茜的恋爱经历,相信一定能给战友们以有益的启迪;当年陈毅正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其地位可谓一呼百应;而年仅17岁的张茜,却只是他手下那个战地服务团里的一个小小演员,对陈毅只能高山仰止。几次接触后,陈老总觉得自己已强烈地爱上了她,可他这个当司令员的却只能顽强地克制着自己。因为他过去结过婚,年龄比张茜大得多。他以张茜的乳名春兰为题,把自己的一片爱心真诚地倾泻在一首小诗上:小箭含胎初出岗,似是欲绽蕊露黄。娇颜高雅世难觅,万紫千红妨幽

香。一次,张茜向陈毅借军装做演出服,偶然读到了这首由衷赞美她的小诗,为陈毅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主动向陈毅畅开了感情的闸门。统率千军万马的司令员,为什么对自己部下的一个小小女兵,欲爱又被这爱所困挠?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爱情是平等的,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自愿的基础上,虽然陈毅在工作上可以任意指挥张茜,但在感情上却必须尊重她,听从她的选择。

首先,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婚恋矛盾的性质和原因并予以妥善处理。婚恋矛盾有各种不同情况,有的属于思想品质问题,有的属于感情基础问题,有的是误解,有的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偶然过失,也有的是正常的“冲撞”。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责任在哪一方,外界有时很难作出判断,但军人自己必须认真负责地分析矛盾,找准问题的症结点,然后再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正确解决,切不可意气用事,轻率地作出结论,也不能简单地处理问题,更不能制造借口,达到个人不道德的目的。

其次,作为革命军人,更应勇于承担婚恋矛盾中的个人责任,在尽力化解矛盾的基础上促进婚恋关系进一步发展。调查显示,军人婚恋中的多数矛盾并不危及婚恋关系,可以通过军人自身的努力,调整自己的婚恋行为,促进婚恋关系向好的方向转化。在这种情况下,军人应积极主动地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矛盾因误解而起,应该保持冷静,多承担责任,尽快消除误解;属于情感交流不够,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加强交流,以加深感情;属于择偶标准或婚姻生活上的分歧,除个人努力设法消除分歧外,必要时还

要依靠组织妥善解决。军人应理解和赞美配偶的辛勤劳动和奉献,并尽可能地为其分担重任,遇到问题,必须平等协商、合理解决,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家庭矛盾。

再次,要高尚、理智地处理“死亡婚姻”。所谓“死亡婚姻”,是指感情确已破裂,或志不同道不合,经过努力仍然无法弥补而失去维系和存在价值的婚姻。对这种婚姻,军人应果断、理智地予以解决,必要时依靠组织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处理。在涉及经济利益或子女抚养等问题时,应表现出应有的情操和风格,不提过分要求,依法承担责任和义务。对于离婚的配偶,不管他(她)应负多大的责任,都应予以人格上的尊重,千万不能丧失理智或借机发泄,做出有损军人形象的事情,同时,要从中吸取教训,振奋精神,重新创造自己新的婚恋生活。

三、保持良好的婚姻家庭美德

爱情一旦成熟,就必然走向婚姻的殿堂。恋爱双方彼此情投意合,携手组建起新的家庭,不久的将来还会迎来新的生命的诞生,于是婚姻和家庭就构成了为社会所承认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坚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保持良好的婚姻家庭美德,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与社会利益息息相关。

(一)坚持忠贞不渝

邓颖超说过,“我们认为男女的爱情,应该讲究忠实坚贞。爱情不应是占有,而应是双方互信互守的专一。只有专一的爱情,才

能巩固婚姻,获得幸福和愉快”。婚姻是社会确认的两性之间的夫妻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它与爱情一样具有专一排他性。夫妻双方对彼此之间的恩爱感情要忠诚专一,要坚守节操,要讲婚姻道德,而不能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更不能不顾对方的痛苦去寻欢作乐。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任何一方都不能同第三者恋爱、结婚,夫妻双方有互相抚养的义务。作为革命军人,坚持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忠贞不渝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互相尊重,相敬如宾。互相尊重是忠贞不渝的第一要求。夫妻之间没有互相尊重,就没有爱情,也就不会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夫妻间的互相尊重是保持婚姻幸福的基本因素。夫妻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需要的是平等互敬,彼此尊重,彼此爱恋。生活上同甘共苦,互相体贴,互相照顾;工作上,互相支持,携手奋进,这样才能保持夫妻恩爱,家庭美满。

二是互信互谅,推心置腹。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军人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因此夫妻之间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哪一方,都要相信对方,珍惜夫妻情意,不能道听途说,疑神疑鬼,无端猜疑,特别是军人一方。在爱情婚姻问题上要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视配偶为同志,利用探亲休假或配偶来队的机会多与之做全面的思想交流和心理沟通,有什么疑问、有什么难处要打开窗户说亮话,切不可埋在心里。同时,夫妻间难免磕磕碰碰,有了矛盾,有了误会,要相互谅解,心平气和地交换看法,军人一方更应带头谦

让对方,克制自己,态度和气,尽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不能针锋相对,大吵大闹。

三是互相帮助,共同奋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是提高自己,唯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着”。夫妻间的互相帮助,体现着爱情的助动力,会产生异乎寻常的巨大力量。真正的爱情决不是单纯地爱一个人,还要涉及到其内心世界,支持对方的事业,有思想上的共鸣。真正的婚姻总是以对对方作出牺牲为代价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还是付出。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痛苦;既有创业的艰辛,也有离合的悲欢。因此,夫妻之间有责任、也有义务支持对方、帮助对方、鼓励对方,在生活的道路上携手前进,共创辉煌。

四是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有人把家庭生活比作五味汤,酸甜苦辣咸,样样滋味,应有尽有。的确,在夫妻的共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人世间的阴晴冷暖,经济上的贫富变化,或天灾人祸的突然降临,有幸福和欢乐,也有痛苦和不幸。因此,在夫妻之间提倡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是必要的。军人夫妻更应在这方面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要经受起社会风浪、生活苦难、两地分居、家庭不幸等考验,既不能因为一方条件、地位发生了变化而抛弃对方,另觅新欢;也不能因为一方遇到患病等生活不幸而冷漠对待甚至加以遗弃,这些都是极不道德的,革命军人更不能如此。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夫妻双方都要互谅互让,互相扶助,特别是在一方遇到挫折或遭受

不幸时,应给予关怀和支持,与之共同经受风风雨雨,共同渡过难关。不论什么情况,夫妻双方都应该做到忠贞专一,永不变心,这样才是终身生活的真正伴侣。

(二)积极承担婚姻家庭中的各种义务

军人积极承担婚姻家庭中的各种义务,是维系家庭的有力纽带,是加深夫妻感情,促进婚姻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

1、体贴、照顾配偶。这是婚姻家庭义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军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对配偶尽可能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照顾是应该的。虽然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军人不可能经常直接地照料家庭,却可以借助书信、电话、贺卡等形式保持双方的感情交流,用自己工作、学习的出色成绩给配偶以安慰。家务活是繁重的,配偶在工作之余还要长年独自一人承担起上顾老、下顾小的重任,军人在探亲休假时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家务劳动,尽量弥补夫妻分居期间未能尽到的义务,使配偶能够尽可能多地享受到体力上和精神上的安慰,以增进夫妻感情。那种休假就休息、当官做老爷的思想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夫妻感情,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2、赡养老人,抚育子女。这是婚姻家庭关系中任何一方都必须无条件承担的法律及道德义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我国的法律规定。老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更应得到子女的赡养照顾。军人的父母,不仅为军人的成长呕心沥血,而且往往还要承担抚育军人子女的繁重家务,军人应该义不容辞地担

负起赡养照顾的责任,更不用说老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军人献身国防,忠孝两难全,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努力尽到做子女的责任。不仅要让父母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要敬重父母,不敬就谈不上孝,要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到愉快舒心,多与老人谈心交流,搞一些简便易行的家庭娱乐活动,如猜谜、唱歌等等,在活动中增进一家人的感情,给老人的晚年以更多的精神享受。同时,抚养和教育子女也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心与教育,特别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努力尽到责任。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更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思想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积极引导他们爱学习、爱劳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3、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曾多次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艰苦创业。革命军人更应响应党中央号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坚持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我们提倡勤劳致富,要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物质财富,勤劳是致富的根本,但只勤不俭也不行。在生活安排上要坚持“量人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不能有了钱就大手大脚胡乱开支,闹得月初大把花,月底紧巴巴,甚至经常借债过日子,这样势必影响夫妻感情和家庭生活。因此,要计划着用钱,置买东西要有急有缓,有先有后,对吃、穿、用等必要的日常生活开支必须首先保证。在生活标准上不能要求过高,不能脱离现有的经济条件去追求物质享受,特别是

在家庭经济条件还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要分清轻重缓急,把钱花在刀刃上。如果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走歪门邪道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作为军人,除了尽可能地少抽烟、少喝酒外,还应该注意不要沾上赌博的恶习,已经参与的应该自觉戒除。赌博的危害大家都明白,一句话,它会败家,会给家庭带来不幸,这个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军人的高度重视。总之,坚持勤劳节俭过日子,生活才会愉快幸福,而夫妻在共同勤俭持家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增加感情,使婚姻生活更加和谐温馨和持久。

(三)模范执行晚婚和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婚姻法》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总政治部颁发的《关于军队贯彻执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未婚的干部、战士、职工,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晚婚的号召,不要过早的恋爱和结婚。这既是对军人婚恋生活的特殊要求,也兼顾了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军人应该懂得,青年时代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人生旅途中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工作学习效率最高的黄金时期。怎样利用好这段宝贵的青春时光,对每一个军人来说都至关重要。革命军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使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更加充实。如果过早地涉入爱河,将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用于谈情说爱之间,势必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而在恋爱和婚姻生活中,感情热烈的交流,完全在情理之中。热恋的

21

情人,婚姻的配偶,卿卿我我在所难免,但是,恋爱婚姻不仅是一种感情活动,而且需要理智、身心的投入,热衷于此。忘却一切,就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过早恋爱结婚,会因为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够成熟,影响爱情婚姻的稳定和持久,最终给双方带来无尽的伤害,这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青年军人要做到晚婚晚恋,服役期间、学习期间不谈恋爱、不结婚,关键在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工作之中,树立一种积极的人生信念,有一点精神,多一些抱负,有主人翁意识,主动为国分忧,为自己的前途和理想着想,做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

同时,军人结婚后必须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既做到晚育,又模范遵守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规定。要努力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陈旧观念,树立“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的新观念,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同时也是为国家、为民族负责。

同志们,我用下面这段话来结束这一课:“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才是伟丈夫”。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军人的爱情应该是这样的:以纯洁的婚恋目的为基础,以志同道合为条件,以忠贞专

一、尊重对方、品行端正为表现形式,以事业重于爱情为原则,这就是一个军人正确的恋爱观。最后让我表达一个小小的祝愿:愿天下的好姑娘都能理解军人;愿军中的好儿郎都能收获美满的爱情。

22

上一篇:我想做更好的自己下一篇:公司党建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