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幸福婚恋观调查报告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式离婚”已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根据民政部近日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2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310.4万对, 增长8.0%, 粗离婚率为2.3‰, 2012年离婚率的增幅超过结婚率增幅。尤其是北京、上海离婚率已超过1/3。这种持续增长的离婚率和当代人的婚姻价值取向关系密切, 而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直接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目前我国大学女生占在校总人数的45%左右, 上海早在2002年, 在校本专科女生比例就超过了50%, 所以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是当今时代的折射, 而且由于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妻子、母亲, 因此她们的观念还可能影响到新的一代乃至几代人。但在校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原因, 女大学生更易在婚恋中受伤害, 进而妨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甚至对今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 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适时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是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在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女大学生幸福婚恋观》的教学。为了解女大学生在影响择偶的因素、对性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婚姻的态度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看法,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笔者在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班级中进行了女大学生婚恋观问卷调查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对象是本校1000名女生。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内容包括四部分三十一题。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为影响择偶的因素, 第三部分为对性的认识和态度, 第四部分为对婚姻态度。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每一选项所占的比例, 即样本与总体之百分比, 本次共发放问卷1000份, 收回900份分卷, 均为可供分析参考的有效问卷。本次调查主要运用《GB/T 19001—2000的统计技术指南》中规定的统计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并使用相应的方法列表,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恋爱经历

调查问卷显示, 现在有男朋友的女大学生613人, 占68.1%;没有男朋友的280人, 占31.1%;弃权7人。有过恋爱经历的653人, 占72.5%;没有恋爱经历的240人, 占26.6%;弃权7人。有过1次恋爱经历的413人, 占45.9%;两次恋爱经历的197人, 占21.9%;三次以上的27人, 占3%, 弃权16人。中学、大学阶段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2.2 影响择偶的因素

选择男朋友最主要的因素排序依次是:选择“人品”的681人, 占75.7%;选择“责任心”的691人, 占76.8%;选择“性格”的432人, 占48.0%;选择“孝顺”的429人, 占47.7%;选择“家庭背景”的246人, 占27.3%;选择“学历”的193人, 占21.4%;选择“健康状况”的178人, 占20.8%;选择“有共同语言”的176人, 占19.6%;选择“外貌”的139人, 占15.4%;选择“幽默感”的71人, 占7.9%;其他11人, 占1.2%。在回答“你会选择学历比自己低的男朋友吗”一题时, 认为“学历无所谓”的159人, 占17.7%;表示“如果有情投意合的可能会考虑”选择的453人, 占51.0%;选择“基本上不会”的151人, 占16.8%;绝对不会的98人, 占10.9%。可见女大学生择偶时较为注重两人的感情, 想追求理想的爱情, 更为注重的是对方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对家庭财产、生长环境等外在因素没有太过重视。选择男友或丈夫更注重发展;另外, 对家庭社会地位的看重的比例也占近1/3, 这也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手社会思潮或者家庭因素, 存在功利主义的趋向;对男友的学历要求不苛刻, 这与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中高学历未必找到好工作和高收入的现象是吻合的。

2.3 性知识和性道德

38.9%的女大学生认为恋爱时可以发生性行为, 且女大学生对恋爱时发生性行为即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差异并不因城乡的差别而不同。在回答“是否介意你的男友是处男”时, 选择“介意”的575人, 占63.9%, 选择“不介意”的325人, 占36.1%;在回答“你怎么看待女大学生被包养的问题”时, 选择“纯属个人选择和他人无关”的243人, 占27%;选择“不道德, 不值得提倡”的657人, 占73%;选择在回答一夜情、婚外恋等婚恋道德等问题时, 持“应慎重对待”和“不道德且本人不会”的观点者居多;在回答是否了解避孕常识, 回答“了解, 并列举2种以上的”81.3%, 回答“不太清楚”占18.7%;在回答“万一怀孕后, 你准备怎么做?”选择“告诉父母, 寻求帮助”占9%, 选择“告诉男友, 两人解决”占73.1%, 选择自己解决占“5%”, 其余弃权;在选择“你知道人工流产有什么后果吗?”选择“了解, 可能导致不孕”占73%, 选择“不太了解”占27%。这个当前女大学生接受的平等、自由、独立的思想关系密切, 也和都市文明注重个人隐私和尊重个人选择成正比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道德的正面取向。

2.4 婚姻态度

在关于“婚恋观的影响因素”的调查中, 来自父母的影响占37.6%;来自亲戚朋友的占33.4%, 受社会其他因素影响占27%, 婚姻问题的态度取向上, 打算结婚的占90%, 打算30岁之前结婚的占51.9%;当家庭与事业发生冲突时, 选择以家庭为主的高达81%。当婚姻出现问题了, 假如有孩子了你怎么做, 选择“对方出轨, 不管有没有孩子都会离婚”占71%, 选择“为了孩子, 在沟通有效的前提下可以继续生活21%”;选择“除非对方提出否则不会离婚, 对孩子不好, 父母担心, 更怕别人嘲笑”占8%。家庭结构模式的选择情况是核心家庭 (父母、孩子) 45.9%, 扩展家庭 (双方父母、孩子) , 比例为34.8%。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性道德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一方面女大学生对婚恋的态度严肃认真, 注重感情。调查数据显示, 女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为68.1%, 是比较普遍的。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抱着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对待爱情, 因为寂寞或者盲从选择爱情的只是极少数, 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恋爱的理性态度。二是大学生择偶标准也健康理性。大学生重视物质生活质量, 但不唯物质。但通过调查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年龄低龄化、恋爱动机多元化、爱的能力弱化、性别教育缺失、对男方家庭社会地位重视的物质化等, 这些也必须引起我们对目前婚恋教育的关注和反思。[2]

3 分析与思考

所谓婚恋观, 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3]婚恋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大学生德育课程中,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及行为上的偏差, 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情况, 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应重点强化以四个方面:

3.1 加强家校联动机制共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据调查分析, 对女大学生而言, 个人的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的相处模式, 父母之间感情的好坏, 以及父母对感情的态度, 以都会对孩子的婚恋观产生深刻影响, 尤其是母亲, 女孩是和母亲学着做女人的, 所以家庭中母亲的影响更大。而学校只是大学生婚恋观的第二课堂, 所以一定要加强家校联动机制共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婚恋观。[4]

3.2 加强女大学生去功利化, 追求独立人格、符合社会良好风尚的道德观教育

部分女大学生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理。这一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 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 促使学生认识到功利化、物质化的爱情观换不来真正的爱情。恋爱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恋爱、婚姻中的道德要求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尊重对方人格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 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 或依附对方最终将失去自我;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 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 (2) 自觉承担责任。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 是爱情本质的表现。爱情具有排他性, 婚姻更是一种契约, 需要契约精神。而非“夫妻本事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3) 不去破坏别人的爱情和婚姻, 这是基本的道德。爱情、婚姻不是商品, 不属于经济范畴, 属于道德范畴, 不能为了获得自己需求不择手段牺牲别人的爱情和婚姻, 没有道德的护佑, 爱情也不会长久。[5]

3.3 加强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帮助她们了解基本的性知识, 保护身体健康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对学生的困惑及时进行指点与疏导, 尤其是要建立恋爱挫折干预机制, 这能帮助学生转移不良情绪, 减轻痛苦和压力。而大学校园外面的“情侣租房”, 开学初的宾馆爆满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同居已不是个别的现象。所以, 一方面我们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慎重对待, 尽量避免婚前性行为。另一方面还应通过性知识教育, 告诫女大学生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避免因一时冲动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我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专门请了上海市著名妇产科医生给女生普及基本的性知识, 这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3.4 加强女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美满的重视、普及相应的法律常识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韩国作家南仁淑《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一书的热销,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姻对于女孩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婚姻需要用心、用爱去维护。同时, 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也需要法律来保护, 所以学习了解基本的《婚姻法》是必须的, 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当代女大学生, 应在道德、法律的约束下, 规范自己的行为, 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保护自己的婚姻家庭。

摘要:本文结合“女大学生幸福婚恋观”课程教学,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 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大部分女大学生在婚恋观上所折射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正确的, 但调查也发现了许多现实问题, 仍需要加强家校联动机制共同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加强女大学生去功利化, 追求独立人格、符合社会良好风尚的道德观教育;加强女大学生心理素质, 帮助她们了解基本的性知识, 保护身体健康的教育;加强女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美满的重视、普及相应的法律常识的教育。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观

参考文献

[1] 李蓓.浅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7.

[2] 叶友华.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 第5期.

[3] 陈彤.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年第6期.

[4] 王晓丹, 顾永清.论女大学生婚恋教育中的合力模式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 2009年第2期.

[5] 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P165.

上一篇:让学生徜徉于书海之中——儿童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初探下一篇:外生型肝癌螺旋CT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