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论——重视教育关心教师决定教育发展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要让全体教师全身心从教, 让杰出教师长期乃至终身从教, 就要帮助解决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然而, 我们的教育现状却不尽人意, 现在的教师待遇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符。

改革开放后, 教育的重要性说得不少, 什么“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等等, 教师也被罩上了不少光环, 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等, 然而这些与实际相差甚远, 口惠而实不至。

首先, 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决定了优秀人才很难来从事教育事业。的确, 师范专业一直都是中考高考考生不愿填的志愿, 录取分数线也一直低于相同批次的其他专业 (1990年之前的中师录取除外) , 因此30年来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其他行业相比是不高的, 优秀人才是不愿意当教师的。2006年我国又开始恢复师范生免费教育, 用政策将素质好的穷孩子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某年高考招生, 浙江师范大学亮出了20万元重金招收高考成绩居浙江省文、理科前100名的高分考生, 结果20万元重奖无考生“认领”。教师的职业前景让这些考生宁愿舍弃这眼前的利益, 也不愿跨入这个行业。浙师大遇到的困境, 也是中国整个基础教育的困境。任何一个熟悉中国师范院校招生以及院校风气的人实际上都心知肚明, 第一流的高中毕业生一般是不上师范院校的, 第一流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是不去当中小学教师的, 这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在发达城市, 也有那么多青年教师热衷于考公务员, 今年不行, 明年再战, 足可看出即便是在岗的教师, 很多人当教师也不是他的“初衷”, 只是一时的“无奈选择”而已。 教师职业对于很多优秀考生来说, 成了很次要的一个选择, 教师待遇无疑成了禁锢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其实所谓的尊师重教, 只是教师节那天的事, 过了这天, 教师自己原本的骄傲, 也变得有些“孤芳自赏”了!

其次, 教师工资难以养家糊口。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单论工资, 在全球28个国家的老师中, 中国几乎排到了垫底的位置 (人民网) 。

在芬兰, 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老师;在韩国, 教师的收入是普通民众的两倍, 政府立法要求:“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要“努力造成一种全社会尊敬教师的气氛”, “应特别优待教师的报酬”。自1990年代以来, 韩国教育总投入始终位居世界前列 (排名第二至第三) , 其中, 政府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五分之一以上。在韩国, 教师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 韩国教师取得任职资格之后, 就开始享受公务员待遇。家里一人做了教师之后, 一家人一辈子衣食无忧。而且教师还可以有两个孩子免费上高中, 教师的孩子上大学可以申请无息贷款。 在韩国, 教师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许多优秀大学毕业生争着竞聘教师岗位。

在中国, 教师利用寒暑假做小工或跳槽当个民工已经不是新闻, 我想如果不是过于贫困, 这些教师绝不会如此选择的, 不是说老师不能干这些, 老师有老师的工作, 利用寒暑假多充电、调养好身心的疲惫, 以饱满的热情走向讲台, 多培养一名优秀学生, 其社会价值哪是多卖几斤糖果所能比拟的, 更不用说看到老师在街上跑摩的、摆地摊……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也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 关注教育, 谈论教育, 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 需要走近教师, 先询问一下他们一个月到底能拿多少工资……无论多么偏僻的地方, 总有人愿意争着去当公务员, 去当医生, 为何总是没有人愿意争着去当老师呢?曾在电视中看到残疾人值守教育热土等等优秀事迹, 看了之后我怎么也感动不起来, 这些事迹固然感人, 但那些身体健全的人到哪里去了?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前途无量的孩子, 其实孩子更需要至少身体健全的老师去引导他们。

为了祖国的孩子, 不要自欺欺人的每天给老师讲述“精神引领、甘于清贫”等等口号了, 这些口号连讲述者自己都不相信, 别人怎么会相信呢?高待遇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教师, 但优秀教师需要一定的待遇作为基础, 让一群穷困潦倒的老师教育学生:“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创造财富……”不是莫大的讽刺吗?当我们对教育这不满意、那里意见很大, 天天谈论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时, 不如去查看一下教师的待遇和老师曾经就读的大学属于哪一类。

何时让优秀学生像争当公务员那样争当教师, 我们的家长就不会为孩子的学习而操劳了, 更不需要为孩子课外补习班而破费了, 过低的教师待遇, 其实让我们每个家庭都在为其买单!为优秀教师付出的待遇, 眼前收益的是家长, 长远受益的是民族和国家。

“忽如一夜春风来”,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 习总书记的系列教育论述出台, 为我们的教师、教育带来了福音, 让我们看到了科教兴国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教育论述中强调,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1党和政府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把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 深刻阐明了对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殷切期望, 并对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教育系统更加办好教育、社会各界更加支持教育, 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切实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指明了前进方向, 其意义十分深远。

教育是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所以,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把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优先发展, 来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2013年9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 进一步指出,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不断扩大投入, 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会,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 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需要各级党政部门担负起首要责任, 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总书记在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论述中提出, 要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013年9月9日, 第2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提出: “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加强学习, 拓宽视野,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这是对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广大教师需要更加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质量, 无法超过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师质量。要贯彻好“三个牢固树立”, 履行好教书育人的重任, 需要全体教师的戮力同心和不懈奋斗, 更需要营造更为有利的内外环境。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对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提升教师素质, 改善教师待遇, 关心教师健康, 维护教师权益, 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系列论述精神, 就是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 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我相信在习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 在他老人家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的指引下, 我们老师的地位将真正得到体现!教育将真正迎来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刍议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思考下一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