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

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

摘要:结合现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完整的分析了工作流各个关键环节,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功能强大的Lotus Domino/Notes体系结构为平台,它具备单独的架构基础的文档数据库和Email系统,另外它的自动化Web服务、应用和开发环境非常适合开发现代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某大学虚拟办公系统为例,做出了系统设计和网络拓扑结构规划,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

关键词:工作流;办公自动;Lotus Domino/Notes体系结构;系统设计

Design of Modern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Deng Na1,Ding Xun2,Tan Xu2

(1.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Changsha410004,China;2.Hunan People's Broadcasting Station,Changsha410007,China)

一、前言

如今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渐在各大企业、高校里面普及了,它是整个办公系统信息流通一个重要枢纽[1],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从最原始的纯的数据处理走向信息处理[2],信息处理的好处就在于内容包含更丰富,信息量大,而其新的软件平台也提供能很多实时性的操作,所以现在的办公自动化的研究是信息处理向知识处理的飞跃[3]。

在工作流的基础上,并且借鉴许多企业办公的程序,如今各大企业部门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惊人,一个高效合理的办公系统是一个良好企业的经济保障,一个完备的工作流系统应该具备诸如日历、公文、公文归类、群讨论的功能,Lotus Domino/Notes为平台能胜任开发出一整套适合日常行政办公部门,设计一套虚拟的大学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及其定义

从1993年开始,随着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和当时的软件开发环境的支持,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同时也成立了,这标志的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已经开始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为了规范工作流产品,国际工作流联盟实施了一个统一的规范,将办公自动化系统相关的术语、体系和结构对应的编程方面的内容制定了一套标准。工作流管理联盟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定义是: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者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图1显示了与办公自动化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联。

三、Louts Domino/Notes群件系统介绍

现在的软件开发办公自动化平台的软件主要是Domino/Notes平台,因为它包含了下列几项核心技术:

1.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

2.自带开发工具,提供高效开发环境技术

3.完备的电子邮件技术

4.知识管理技术

作为一种先进的独特架构的Lotus Domino/Notes具备文档数据及Email系统,而其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标准的Web服务和想对应的应用程序和开发平台,为实现企业级的知识储备管理和信息集成环境提供了基础,Lotus Notes特点就是支持群组工作及群件,同时也能胜任一群人在不同的地区协同操作,被称为开放式的信息共享平台。他的组成包括一系列的基于适应通信基础设施的文档数据库,另外他还同时兼有分布式储存和通信的特点。

四、虚拟系统设计

现在根据我们单位的情况,结合现在办公自动化的需求针对本校建立了一套虚拟的工作流系统,本校的办公设置主要包括二级学院、教育管理、人事、財务和后勤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目的就是完成部门间的上传下达、公文传递和信息交流沟通,提高整体的办事效率。

本校办公系统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现在主要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易扩展性、易管理性和高安全性这些方面制定系统的设计规划,下面是一个初步的方案。

现在设计的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都是建立在NT平台之上,结合性能稳定的Windows NT 4.0做网络操作系统,基于TCP/IP协议,系统中的各个节点的IP地址和发送站的IP地址在不同的一网段中的时候,可以经网关路由器激活,将信息包传送到其他的段的地址进行查找。

五、小结

通过对本校各部门的需求收集,采用Lotus Domino/Notes作为整个系统的应用开发平台。Domino本身就是具备集成通讯、群组协同工作及Web相关开发应用服务器的平台;而Lotus Notes提供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设计架构,集成了文档数据库,使得处理公文、邮件、文档等这一类的非结构化信息,使得处理公文、邮件、文档等这一类的非结构化信息非常方便;Notes的复制功能是两个服务器之间保持同步;另外,其集成化的开发环境、强大的电子邮件系统也是促使我们选择LotusDomino/Notes作为应用平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李长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7:47-50

[2]施伯乐.办公自动化.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2

作者:邓娜,丁勋,谭旭

第2篇: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全球计算机与通信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Internet相关应用在企业日常办公中日益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对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企业;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0.064

[

1 目前我国企业办公自动化现状与背景

对地方企业来说,其信息化基础相对较弱,计算机硬件、软件配置较差,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经济实力也不够雄厚,地方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者对办公自动化的认识不到位。他们通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第一,认为办公自动化只是把原先人工的形式转化为电子形式,利用先进技术即可,将企业办公自动化与Office等桌面办公系统混淆,不想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从而阻碍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第二,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不重视通过优化管理过程提高公司办事效率和执行效率,而是通过简化业务过程来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有些公司为了节约资金,购买通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甚至应用免费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但是这些通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公司的实际需求具有很大差异,且公司不能自行完成其系统维护,从而给公司的日常运作及内部数据存储埋下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2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基本特性

2.1 企业OA与政务OA的差异

企业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是指针对企业的专门的办公应用软件系统。它不同于政务OA,虽然企业OA和政务OA都属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们在技术领域上相同,功能也比较相似,但是在应用领域和对象上有所差别。

功能上,政务OA和企业OA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企业OA是以企业运作为重点,主要目的是系统工作和知识管理。而政务OA是以公文为核心,其重点是围绕公文的运转展开工作。

从特性上讲,企业OA会根据企业实际,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通过OA系统展开改进企业流程的各项工作。而政务OA则主要是遵循政府部门规章制度的过程。

从目标上来看,企业OA和政务OA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提高整体效率,更有效、更迅速地完成各项工作。但企业OA还有另外的目标,那就是提高企业的迅速应变能力,加强知识共享和处理,进而增加企业在同行竞争中的影响力。从这一点来看,企业OA除了是一个工具应用外,还是增加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企业OA和政务OA最根本的不同。

2.2 企业OA与ERP等系统的差异

企业OA和ERP、CRM、SCM都是企业应用软件系统的重要分支,它们的作用都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协同工作、处理文件、管理文档、行政办公等。ERP则主要注重于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经营、外贸等资源性问题。SCM注重的是供应链上下游的连接关系。CRM主要注重于客户关系的管理等。

四者最主要的不同在于目标差异。ERP、SCM、CRM主要针对企业的业务运作过程,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OA)则更注重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层面。ERP、SCM、CRM通过优化业务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各方面的综合管理;企业OA则通过整合管理层面来提高企业的日常运作能力,提高企业的适应速度、决策能力,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

2.3 企业OA与桌面办公软件的差异

单从名称上看,企业OA和办公软件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其实MS Office等桌面办公软件都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概念内涵上,企业OA与桌面办公自动化软件有着明显的差异。桌面办公软件也是一种便捷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但其主要用于个人办公,以提高个人办公效率。虽然当前的桌面办公软件也具备协同工作的能力,但都是比较简单的功能,无法针对企业复杂的工作。企业OA的主要功能则是提高企业整体办公效率,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企业整体的办公效率。

3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必要性

由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的主要业务(比如:产品采购、加工生产、开发、销售、售后等)没有很密切的直接的联系,所以当前企业中的信息化人员并不重视办公自动化系统。但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共享的能力,对于知识型企业至关重要,并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波.建筑企业办公自动化综合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2]叶坤华.基于企业办公自动化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3]付昕.中小型企业办公自动化(OA)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作者:王雷

第3篇:商务办公楼智能化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商务办公楼智能化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设计内容及设计目标。

关键词:商务办公楼 智能化系统 需求分析

商务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就是将建筑物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大系统不是各个分系统的简单堆积,而是借助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综合布线网络系统把现有的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把先进的高技术成果,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现有的智能建筑系统中,以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潜力。

一、需求分析

在设计的各个阶段,用户需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追求宣传效果、制造特点的时候兼顾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等。

商务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需充分体现业主提出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建立高速、实时、多方位的智能化管理环境,形成信息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与服务三个主要功能组成的智能化系统,为建设高标准的商业办公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1、建筑物功能分析

分析商务办公楼楼层数及各层面具体使用功能。

2、商务办公楼智能化工程建设目标

商务办公楼智能化工程以建筑为平台,将通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它是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及图像显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结晶。

商务办公楼智能化工程项目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验收。

二、设计内容

商务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工程要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必须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系统硬件

实用性:系统设备立足于用户对整个系统的具体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效益;

先进性:办公楼智能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应具有先进性和成熟性,避免了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和过早被淘汰;

可靠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重要信息不致破坏和丢失;

开放性:智能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并提供标准接口,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

兼容性:系统设备的选择要以先进性和成熟性为基础,同时考虑兼容性,避免因兼容性造成系统难以升级和扩展;

标准化:进行设备选择时,应符合国际、国内标准设计,避免因新技术不支持而造成设备淘汰。

2、软件要求

实时性: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实时控制系统,系统在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和信息共享上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

多任务性:网络操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多任务性、系统在同一时刻具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多用户性:网络操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多用户性;

可靠性:智能建筑系统软件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网络操作系统应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有效的防止网络崩溃和防止数据丢失的功能。软件出现故障时,而不影响其他部分软件的运行。保证系统的安全,还应提供有关的权限安全措施。应采取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

标准化:选择软件时应考虑选用标准化产品;

开放性:所选用的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中文图形菜单和简化操作:为了方便管理人员的操作,软件应全部采用中文图形菜单,并应尽量简化操作方式;

动态图形符号界面:应用软件的监视与控制界面应采用静态图形与动态图形符号相结合的界面。

3、设计原则

在整个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3.1高起点、高标准按照甲级写字楼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管理,高标准验收。

3.2人性化在系统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在使用过程中的人性化,充分体现服务的理念。

实用性和先进性系统设计尽量采用当前国际国内流行和成熟的技术或标准;系统设置及强调先进性也注重系统设置的经济效益,达到综合平衡;商务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应按甲级智能建筑的标准设置,总体上应达到标志性建筑。

3.3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弱电系统设计应遵循全面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应考虑全面和周到,注意预留和预埋到位,并有充分的余量,以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应充分考虑项目整体弱电系统所涉及的各个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保证弱电系统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集成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3.4标准化和模块结构化

除了系統的设计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外。还须根据本项目弱电系统总体结构的要求,各个子系统必须结构化和标准化,并综合体现出当今的先进技术;

各系统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相关主要技术标准和协议,以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从而保护业主的投资;

系统要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性,以便于系统的不断扩充和管理维护。

3.5便利性

应能够使用多功能的要求,讲究便利性和舒适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能源的目的;对于来自本项目内外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予以收集、处理、存储、运输、检索,为大厦内工作人员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服务和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3.6安全性

各个系统考虑充分的安全防范性,以防止非法人员和系统的入侵,保护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3.7最高的性能价格比

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须达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相当的情况下,选择性价比高的优势品牌,节省用户投资。

三、系统设计目标

商务办公楼弱电系统是将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BMS)、信息通信系统(CA)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三者通过总体规划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综合和分解。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集成在建筑环境这个支持平台上,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安全、方便环境的建筑物,它主要满足两项基本要求,六个目标,四项服务功能。

3.1两项基本要求

对管理者来说,弱电系统应当有一套便于管理、控制、运行、维护的通信设施,能以较低的费用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例如消防队、医院、安全保卫机关、新闻单位以及各种信息库等)。

对使用者来说,大楼的弱电系统应当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3.2六个目标

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

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

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各种系统设备使用管理方便、安全可靠。

投资合理,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3.3四项服务功能

(1)安全性:包括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保安巡视管理系统、电梯安全与运行控制系统、周边防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应急呼叫系统等。

(2)舒适性: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供应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音响系统、智能卡系统、停车场管理与娱乐管理系统等。

(3)便捷性: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商业服务系统、饮食服务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等。

(4)可用性:包括共享設备、信息、系统和服务设施方便用户的使用。

原则上,上述四项服务功能可根据建筑物拥有者的需求,投资力度因素进行适当裁剪,构成一个实用、高效、先进的智能大厦。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件).

作者:杨海

第4篇:《智能大厦自动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Intelligent Building

课程负责人: 执笔人: 杨新霞 编写日期: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L08030 2.学分:2学分 3.学时:32 4.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列为选修课程,智能大厦自动化系统(BAS)是建立在微电脑技术基础上的采用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这是一门与现场结合相当紧密的专业技术课,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及建筑专业的同学均应学习此课程,为今后工作中使用、维修、安装以及设计智能大厦自动化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4课时)

主要内容:智能建筑概述;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与发展趋势。 1. 基本要求:

(1) 智能建筑的组成;

(2) 熟悉智能建筑的支持技术; (3) 掌握智能建筑的功能及特点; (4) 了解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智能建筑概述(1.5学时);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动态与发展趋势(2.5学时)。

(二)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6课时)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功能、组成和标准化;局域网,高速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与通信网;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基本要求:

(1) 了解智能建筑中通讯网络系统的概念; (2) 熟悉智能建筑中通讯网络系统的组成; (3) 了解各通讯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4) 了解各通讯网络系统的技术应用。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其中,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功能、组成和标准化(1.5学时);局域网,高速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2.5学时);通信系统与通信网;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2学时)。

(三)智能大厦机电设备监控系统(6课时)

主要内容:机电系统概述;智能大厦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供配电、照明、动力、电梯监控系统。

1. 基本要求:

(1) 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及监控功能;

(2) 熟悉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各子系统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其监控功能;

(3) 熟悉监控系统常用设备;

(4) 了解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

(5) 掌握楼宇自动化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方法。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其中,机电系统概述;智能大厦机电设备监控系统(3.5学时);供配电、照明、动力、电梯监控系统(2.5学时)。

(四)保安和消防系统(4课时)

主要内容:空调、通风、给排水监控系统;接口与软件;防盗、寻更及监视系统;保安系统监控点设计;保安和消防系统。

1. 基本要求:

(1) 掌握消防系统的组成、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功能; (2) 了解消防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 (3) 掌握安防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系统的控制功能; (4) 熟悉常用安防系统组成设备;

(5) 了解安防系统在智能楼宇内的集成与联网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空调、通风、给排水监控系统(1.5学时);防盗、寻更及监视系统(1.5学时);保安系统监控点设计;保安和消防系统(1学时)。

(五)广播音响及卫星、有线电视系统(4课时)

主要内容:广播音响系统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卫星传输系统构成;有线电视系统。 1. 基本要求:

⑴ 了解智能建筑声频系统应用技术; ⑵ 了解卫星传输系统基本应用;

⑶ 了解有线电视系统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广播音响系统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1.5学时);卫星传输系统构成;有线电视系统(2.5学时)。

(六)停车场车辆管理系统(4课时)

主要内容:停车场监控系统软硬件构成;停车场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停车场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1. 基本要求

⑴ 掌握停车场管理系统基本业务流程; ⑵ 了解停车场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⑶ 掌握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系统集成原则。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停车场监控系统软硬件构成(1.5学时);停车场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停车场管理系统关键技术(2.5学时)。

(七)楼宇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4课时)

主要内容:典型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及建设标准;典型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 基本要求:

⑴ 掌握楼宇宇智能化系统建设工程程序; ⑵ 了解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⑶ 了解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典型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及建设标准(1.5学时);典型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2.5学时)。

四、课程的考核

课程考核由平时表现和课程论文2部分组成,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20%和80%。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电路理论》、《微机原理》、《综合布线》、《现场总线技术》。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楼宇智能化技术》(第二版),张振昭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建议参考书:

(1)杨志等著,《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2)赵乱成,《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罗国杰,《智能建筑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4)杨绍胤,智能建筑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第5篇:智能教室自动定位-跟踪辅助教学系统

一、系统架构简介

为有效解决了在安防监控过程中的监控死角、监控盲区等方面的问题,本设计开发了一款可以智能的探测、跟踪监控目标物体,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自动跟踪、录像、报警的摄像系统,彻底改变了视频监控系统只能作为辅助系统的局面。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课堂自动定位-跟踪拍摄软件系统Class Innovation,参考PowerCreator Graphic Position System,CI,其由两个子系统组成:(1) 教师跟踪系统,它使用两台摄像机,由教师定位摄像机自动计算教师在讲台上的位置,并通知教师摄像机进行转动,使教师处于教师摄像机的视场中心,并保持适当的图像分辨率。(2) 学生定位系统,由学生定位摄像机自动计算站立学生所处的位置,并指导学生摄像机调整参数,以特写的方式进行拍摄,使学生处于学生摄像机的视场中心,并保持适当的分辨率。 (1) 、教师跟踪系统

教师的活动区域主要在讲台周围,其范围相对有限,因此教师跟踪系统可使用2台摄像机:定位摄像机和教师摄像机。定位摄像机可使用广角或全向摄像机,其视场范围限制在讲台区域,需要实时跟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位置。教师摄像机可采用PTZ摄像机,根据定位摄像机返回的教师位置,自动调整摄像机的Pan/Tilt/Zoom参数,使得教师处于教师摄像机的适当位置。在摄像机监视的场景范围内,当移动目标出现后,用户可以手动锁定(例如通过鼠标点击来锁定目标)或预置位自动触发锁定某个运动目标,来触发PTZ摄像机进行自主自动的PTZ跟踪,并自动控制PTZ摄像机的云台进行全方位旋转,针对被锁定的运动目标进行视觉导向的自动跟踪,以确保跟踪目标持续出现在镜头中央。自动PTZ跟踪模块弥补了固定摄像机监控视野窄的缺点,是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所必备的功能。 (2)、学生定位系统

学生所在的区域相对固定,但其分布范围相对较大。因此,学生定位系统可根据教室的大小和学生人数的多少,使用1-3台广角或全向摄像机来覆盖整个视场范围,并自动估计回答问题学生的位置。学生摄像机可采用1台PTZ摄像机,根据定位摄像机的返回结果,自动调整摄像机的Pan/Tilt/Zoom参数,使得学生处于学生摄像机的适当位置。

二、系统设计

算机视觉技术的课堂自动定位-跟踪拍摄软件系统Class Innovation分为教师摄像机和学生摄像机两部分组成。

在其程序界面中,可对云台进行直接设置,可对云台变焦、对焦、以及光圈设置等等。通过程序界面的方向控制可以改变云台的方向,在云台设置界面可以调整云台的速度。当进入教师摄像机标定以及学生摄像机标定页面的时候,则可以对对象进行摄像机标定。在不同的摄像机标定中,可执行的功能也不一样。 教师跟踪系统界面中,系统选择黑板区域并设置讲台区域,并进行右界面标定以及左界面标定,使教师定位摄像机图像中,并获取背景图像,即可实现自动跟踪。 学生跟踪系统界面中,通过将界面图像中下边的红线调整到第一排课桌的平面高度,上边红线调整到学生在所有位置站立起来的最大高度从而实现范围的设置。再通过对云台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上、下、左、右界面的标定。最后通过调整云台位置焦距,将学生录像摄像机调整到理想的理想位置,完成近目标界和远目标界的标定后,就可以完成摄像头的启动跟踪。

三、关键技术 (1)、教师定位

采用目前在人体检测准确率与实时性两方面综合性能最优的Harr wavelet-based AdaBoost cascad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与降低图像中大尺度边缘对检测器性能的影响,考虑加入变化检测来获取初始检测区域。这种基于聚类滤波器的检测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仅检测人体的存在,而屏蔽其它偶然发生的场景变化,从而显著提高检测器的鲁棒性。 (2)、教师跟踪

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复杂的姿态形体变化,传统的Kalman滤波方法不能保证对运动中教师的稳定跟踪。CI将综合利用人体运动特征、容貌、衣着等多个线索,在Bayesian框架下估计教师位置等状态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从而实现稳定跟踪。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单独活动与讲台附近,应用高斯混合模型GMM (Gaussian Mixture Model)和均值偏移(Mean-Shift)来跟踪教师;在教师与学生交互过程中,会出现多人交错出现的情况,运用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来完成复杂背景下的多人跟踪。 (3)、学生站立运动分析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在一般情况应该保持静止,只有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才站起来。因此学生定位只需要通过目标检测即可实现,但要注意消除学生的较小的动作对定位的影响。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完成背景建模,并结合变化检测来定位站立学生的位置。 (4)、摄像机标定

无论是教师跟踪系统,还是学生定位系统,都需要标定广角摄像机(定位摄像机)和PTZ摄像机(教师或学生摄像机)之间的关系。当广角摄像机确定目标位置后,需要找到该目标在PTZ摄像机中的对应位置,并通过调整PTZ参数,使得目标处于PTZ摄像机的视场范围的中间,这种摄像机标定问题通常称为双摄像机(dual-camera)标定。

目前的标定方法大多数需要测量广角摄像机和PTZ摄像机之间的几何参数,并且保证两者的光轴互相平行。这些标定方法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不便,本系统采用查找表的方法建立广角摄像机和PTZ摄像机的对应关系,将全向或广角摄像机的视场范围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在标定阶段,将PTZ摄像机的视场范围调整到每个网格区域,并记录下PTZ摄像机的摇动(Pan)、倾斜(Tilt)和缩放(Zoom)参数,这样就得到每个网格所对应的PTZ数据。

当全向或广角摄像机检测到目标时,即可将找到该目标所在的网格位置,并得到对应的PTZ参数,利用该参数指导PTZ摄像机的运动,即可实现跟踪拍摄。 市场价值

第6篇: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我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硕士研究生,在这介绍一下参加我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备和复习情况,希望能对各位有志报考清华大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招生情况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即信号处理理论和应用,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应用,智能控制的理论和应用,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分室。重点科研方向有地震信号处理、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ATM交通管制、网络信息处理、图象压缩、指纹识别、小波信号处理、信息检索与知识工程等。自动化系每年对外招收研究生约十多名,每个方向都会扩大招生,就98年而言,虽然简章上是招收9人,实际大大超出,其中一部分是自筹。而模式识别专业当年原则招收人数是2人,实际录取了4人,录取比例在15:1到20:1之间。因此,这也是个十分热门的专业,但在此要告戒各位考生,不要因为招收人数少就先在心理上产生了畏惧,天道酬勤,只要有了付出就不会没有回报。

由于自动化系每年招生工作准备及早,在本系没有录取的学生一般都可以联系到比较好的系或专业,还可以转到别的重点大学。当然我当年在报考的时候并不知道,但我相信只要想做,没有办不到的事。对自己要有信心才是在考研中胜利的关键。

二、教材准备

正确的教材有助于指导你的复习。清华大学在教改以前设置5年制本科教学,因此在专业课程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由于大多数考卷都属于保密,对外校尤其是外地的考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但就自动化近几年的考研情况而言,并没有对考生过高的要求,绝大多数的考试内容都会在指定参考教材范围内,在难度方面也是中等要求。也就是说,只要你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就能在考试中顺利发挥。

下面就是需要准备的课程教材:

1.电路原理。《电路》(上、下册),邱关源,高教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原理》(上下册),江泽佳,高教出版社

2.数字信号出理(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郑君里;《数字信号处理》奥本海姆

以上教材在各地书店均可买到,而实际上就电路原理而言,也不一定要强求,各版本都不会有太大差别,重要是有利于自己尽快熟悉相关内容。

三、考题与复习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近几年在题型上都没有太大变化,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简单,考的范围基本上很稳定,往届考题以及其他重点高校的考题都会有很大参考价值。下面我就自己的一点经历以供大家借鉴。

电路原理考卷一般是六道小题(5分/道)和三至四(10到25分)道大题,除第一道题是根据电路方程作电路图以外,全部是计算题。从出题范围来看,可以说是覆盖了这门课程的所有基本内容,几乎是教材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章节。由于电路原理试卷多年来就是保密的,很难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各章节做评价。除了指定教材外,还有一本很有用的书,《电路典型题解》(向国菊, 孙鲁扬, 孙勤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第 2 版)汇集了各大高校94年以前的考题,但其中只收录了清华在89年以前的部分试题。这本书重要作用在于,它清楚体现了这门课程各部分的要求层次,对考试题型也有重要提示作用。

在这本书中我找出了清华89年几乎是一整套的试题,还发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例如电路网络图论、分布参数电路及非线性动态电路几乎不在考试范围内。98年考了一道三相互感电路的小题,几乎是书中一道浙江大学考题的翻版。而后面几道出在三相电路(电机功率)和二端口网络(含2道小题)的大题均可找到类似的题目。

其他高校的试卷同样很有参考价值,例如华中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的专业考试卷就曾与清华的考题有过惊人的雷同,甚至出现过外校第一年考过的题在第二年以更简单的形式出现的情况。试卷不公开对每个考生都是公平的,但你要学会如何从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争取到更有效的复习。

四、面试与录取

自动化系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在355到365之间,接到成绩单如果考分在这个范围内,并不说明一定能录取,只是有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已。这时不妨考虑一下可能去的系或专业,有备无患。清华招生向来严格,一般按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同时可能兼顾数学或英语成绩。面试人数通常多于实际录取人数,98年实际录取几乎是计划录取人数的两倍,但通知面试人数则更多。面试通知和面试一般在四月初,相对全校各系要早一些,对考生来说也是很有利,可以做第二次选择。通常的情况是,没有在自动化录取的考生仍可能校内消化,或推荐到北航、北科大等学校。

面试很简单,通常的问题是个人简介、填报原因或打算等,所以不必过于紧张。但应该认真准备,以免出现特别情况。

(清华自动化研究生崔雁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任庆昌教授的科研方向就是建筑智能化。目前在博士生导师、陕西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智能建筑协会分会长--任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并带领其博士生硕士生成功组建了西建大变风量空调实验平台。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中省共建项目一个。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实验室做研究比较辛苦,呵呵!祝你成功!

第7篇: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总结

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多次较大的设计变动,目前整体设计与顺德版本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整体功能、界面展示、功能扩展及系统稳定上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进与提升。

系统开发平台以LOTUS为主,整体系统通过文档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WEB开发技术等相结合共同构建,避免系统受单一平台或单一技术的制约,从而保证了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可扩展。

随着对政府工作业务的日益熟悉,以及开发技术的不断加强,系统内用户直接操作的栏目模块从原来的七八个栏目扩展到近三十个栏目,涉及办文、办会、办事、资讯等多个方面,与以前仅停留在收、发、传阅文件相比,内容更加充实。

一、设计原则:

1.以文件审批为核心:

① 针对复杂单位内各部门独立分工、独立处理一定事务的实际状况,实现复杂单位内部文件流转的横向联系。

② 加强单位间文件的会签、联合审批、联合发文、上发下达等纵向联系。 ③ 加强工作流程的配置与完善、实现工作流程的可定义。 ④ 加强领导对部门内部工作绩效的监管。 2.以知识管理为目的:

政府是文件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也是最大的利用者。如何有效的组织文件、如何在文件与文件间建立相互联系、如何方便的调用、查阅、参考及管理文件,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3. 以解决实际需求为目的:

① 通过多个文件的组织,加强事务间的逻辑关系,使复杂事务有序化。 ② 通过与短信、传真等第三方软件的接合,进行有效的功能扩展。 ③ 通过即时通讯功能,加强工作人员间的即时联络与工作讨论。

④ 以个性化设置满足不同人员的使用需求。

三、整体功能的提升: 1. 工作流程可定制

用户能够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自由定制具体的工作流程,操作界面简单清晰。实际流程发生改变时,用户可随时修改对应的程配置关系,修改之后的流程即时被系统运用。

该工作流程可以包括:催办、跨部门发送、跨(局)单位发送、部门与部门间的发送、接收部门的独立签收与处理、多领导会签、会办和分办等工作方式和步骤。几乎包括了政府工作部门对文件审批过程中的所有可能方式。这些内容是在充分熟悉政府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全面、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每个单位及部门均可通过简单的流程配置操作,实现本部门对应业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同业务之间的工作流程互不影响。

2. “审批件”与文件“清样”的分别建立

文件审批过程中实现了修改痕迹的保留。方便用户查看当前文件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进行了什么样的修改。同时用户可以选择“查看修改痕迹”或“不查看修改痕迹”(即查看正式文件) 。通过这种查看模式的转换,用户对文件的正式内容以及修改情况都可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

文件审批完成,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份清样,并套用对应的的红头文件格式,隐藏所有修改痕迹,方便文件的上发下达。同时各单位对收到的文件不可修改。

审批件与清样均由系统自动与处理表保存在一起,无需用户手动上载,符合政府单位的文件处理方式。

3. 单位工作绩效的监管

系统将自动对每个单位进行“周统计”和“月统计”。在某时间段内该单位起草了多少份文件,登记了多少份文件、办结了多少份文件、超期未办理多少份文件,等等信息全方面进行统计。

单位领导可查看所辖单位的相关信息,大领导可查看多个单位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系统的使用情况,更可以对每个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利于对工作绩效的监管。 4. 代理人的设定

用户可以方便的设定代理人,并可设定代理的时候范围。在其他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给该用户审批的文件将同时会发一份给其指定的代理人。两人均可以对文件进行处理,以签收为准,谁签收谁处理,非常灵活。

这种处理机制适用于领导指定意见补登人、工作人员外出或工作暂时代理等情况。

5. 灵活的文档及文档汇总打印功能

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文档打印功能,以符合政府办公的实际需求。用户可以自由建立规范化的文件格式模板,通过点击打印按钮,系统将套用对应模板自动生成标准化的WORD文档,供用户在对细节进行调整之后,方便的打印出来。

该功能同时支持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多份文档进行汇总打印。从而适用于文件汇总表、文件归档表、文件统计结果打印等多种场合。也是数据统计分析的一种展现方式。

6. 组织结构的树性显示与管理

对于多级政府部门联合运用的系统来说,涉及到上百个单位部门,近千名工作人员,以树形结构的方式的显示出对应的组织结构,不仅符合工作人员对组织结构图的查看习惯及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非常方便文件发送过程中对接收单位、接收人员的选择。

系统还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如将“党员”、“中层领导”等地人员进行分类显示,还可以通过建立“五套领导班子“、“市(区)直属单位”等分组,对各单位进行分类显示,使用非常方便。

7. 复杂事务的有序性处理

对于政府单位一些复杂的事务。系统提供了有序性处理模式。以组织会议为例。当政府单位组织一场较大型会议时,往往需要安排协调诸多事宜。如:收集会议议题、确定会议的日程和议程、领导批示相关文件、申请会议室、通知相关参会单位及个人、会议材料的汇总等等。事务繁杂。

通过本系统,只需要用户输入最初的数据内容,即可由系统来完成会议文件间的相互关联。同一个内容,用户只需要录入一次,则在其他所有需要用到该内容的地方,由系统自动生成,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重复操作。

8. 文件信息的全面掌握

一份文件,可能会发送给几个甚至几十个单位,有些单位甚至有多个接收人。那些单位接收了,那些单位回复了。那些单位需要催办,这些事务一直为文件发送人员所烦恼。本系统自动统计这些数据,让用户在一个页面上就清楚知道相关的信息,并可方便对未签收单位的进行催办。

9. 知识管理中心提供决策支持

知识管理是将各项文档资料进行合理运用的一个过程。文档资料一方面来源于政府内部生成的各项文件,另一方面来源于政府人员从各种媒体获取的各项资讯。通过设定相应的阅读级别,对各项文件进行分权限、有层次的管理。

当领导在对某份文件进行批示或决定某项事务时,通过简单的操作,系统能够自动将相关的文件资料检索出来,以参考资料的形式有条理的展现,方便决策者全面掌握该事务所有相关情况,从而做出讯速而准确的处理。

10. 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

系统提供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使系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文件流转,而是一个能够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办公系统。

如上图所示,系统可以将系统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生成“饼图”或“柱图”。以不同方式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为工作人员的决策提供辅助。

11. 管理全局化

对单位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琐碎的过程。尤其是发生了组织变动或人事调整的时候,各相关单位的内容均需要做相应调整。为了简化管理员的操作强度,系统提供了对各单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功能。

系统管理员同时可对包括用户权限的设置、人员部门的分配、组织结构树完善与管理等内容进行管理。在进行对应操作时,不用做任何代码的改动,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后立即生效,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简化了系统管理员的在系统管理上的操作,加强了全局信息及设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2. 极具特色的个性化设置

加强与完善用户对系统的个性化定制,是本系统尊重用户个人习惯,建立用户个性化操作的具体表现。 ① 允许用户选择个人操作界面的风格,满足不同用户对界面不同的视觉要求。 ② 允许用户对主界面显示栏目的内内容、显示数量、排序等进行定制,方便用户同时监控多个栏目的内容变化。从对文件信息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 ③ 允许用户对待办事宜的展现进行设置,方便对重点栏目的待办事宜进行监控。 ④ 允许用户设置“个人常用意见”,使对文件的批注更加个人化。 ⑤ 允许用户对个人通讯录进行管理,方便通讯录的即时更新。

⑥ 允许用户对个人电脑上系统常用登录用户的姓名进行管理,方便用户登录系统。

⑦ 允许用户设置提醒信息的提醒时间以及提醒方式。 ⑧ 允许用户设置密码修改的提醒时间。

四、界面展现的提升: 1. 度身制作的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中并含有首页公告功能,让用户在不登录系统的情况下,也能查看到系统内的全局公告,信息传送更加及时。

2. 提供多套界面风格方案供用户实际操作时选择:

系统在工作界面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提供多种风格的工作界面,每一套界面都有自己独立的风格与主题,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采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更多人对“界面美观”的要求。

3. 合理的栏目分类:

“办文管理”归类的是与公文有关的栏目。“会议管理”归类的是与会议相关的内容,如会议的组织、会议通知、会议室的申请等。“行政管理”归类的是车辆安排、接待管理等行政事务。“资讯管理”归类的是与各类知讯资源。“公告信息”归类的电子公告、领导活动公告等相关的公告性质的文件信息。“个人信息”归类的是与个人事务相关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分类汇总,虽然栏目增多,用户在工作的时候也依然条理清晰。

五、操作设计的提升: 1.业务内容有针对性的显示:

管理员可根据用户的权限,合理的展现其对应的工作栏目及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业务内容,不属于当前工作人员的业务则不会出现在工作界面中。

即时是同一栏目,不同单位的人进入也会有不同的显示。如:市(区)政府可以发督办到各政府单位、其栏目中则有发文件的相关内容,而其他政府单位只有收文件的相关内容。两部份内容侧重点及显示内容互相不同。

4. 强大的个性化定制:

允许用户对主界面显示栏目的内内容、显示数量、排序等进行定制,方便用户同时监控多个栏目的内容变化。

用户还可以对待办事宜的提醒方式是以弹出窗口还是字幕的方式进行选择。还可以确定刷新频率等相关内容。

5. 精简弹出窗口:

用户操作过程中,系统尽量减少新窗口的出现,而让操作基本上固定在一个窗口内进行,无论是前进、后退还是进入新的工作界面,都将尽力避免开启过多窗口。

同时,在退出的时候,也能智能化的回退到进入到当前操作界面前的工作内容。以保证用户工作思路的连贯性。

6. 常用信息的自动输入:

对于一些常用信息,只需要对系统进行一次性的设置保存,系统就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以下拉列表、单项框或多项框的选择、或弹出小窗口等方式,供用户选择,从而减少用户对常用信息的重复输入,也减少了为此而出现的笔误。

7. 丰富的树形结构选择操作:

对于组织结构等内容的显示,采用树形结构就能非常清楚的表示相互之间的从属关系,从而加快用户对相关内容做出准确的理解与选择。同时在操作上,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环节的需求,自动将结构树的显示内容变为只显示本单位及从属部门名称、显示本单位人员名称、显示所有单位及从属部门名称、显示所有单位人员名称等多种形式。并可提供单选或多选两种选择方式。方便用户的选择操作。

六、扩展功能的提升: 1. 手机短信功能

本系统与手机短信功能完整的融合,在收发文件、发布通知、督办催办等各个方面,均可以方便的以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相关联络。

2. 集团电话功能

当有重要事务需要处理时,若规定时间内接收人没有登录系统查看文件,系统会自动接通单位内部电话进行电脑语音通知。同时,内部系统将记入下相关的接听状况,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达。

3. 电子传真功能

每名工作人员均可直接完成传真的发送与接收功能,而不需要单独配置传真机。按照系统分配的虚拟传真号码,外界的传真件即使是纸质文件也将直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到工作人员的个人邮箱里,而工作人员也可随时将自己的电子文件单个或群发到相关接收单位,

同时,工作人员可将接收单位的信息预先存储到通讯录中,群发过程将更加轻松。系统还将对传真的发送成功与否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统计,方便查阅。

4. 即时通讯功能

政府内部的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方便对加为好友的同事,以文字、音频、邮件、文件传送、短信、留言、公告等方式进行沟通。同时,将办公系统与之结合,办公过程中产生的通知信息也能及时的传送到每个人的桌面上。从此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将更加适时、快捷。

第8篇:OA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电子信息学院 09电信A班 29010302023 黄哲锐

2011年

12 月 9 日 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进而实现办公自动化处理的系统。它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深受众多企业的青睐。

一、简介:

一个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其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标准。OA从最初的以大规模采用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为标志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今天的以运用网络和计算机为标志的现阶段,对企业办公方式的改变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OAS软件解决企业的日常管理规范化、增加企业的可控性、提高企业运转的效率的基本问题,范围涉及日常行政管理、各种事项的审批、办公资源的管理、多人多部门的协同办公、以及各种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可以概括的说,OA软件跨越了生产、销售、财务等具体的业务范畴,更集中关注于企业日常办公的效率和可控性,是企业提高整体运转能力不可缺少的软件工具。

二、OA发展的阶段

工具阶段:

纸张信息数字化,纯文字、表格处理、存储、查询,工具阶段 MIS阶段:

数字信息采集汇总,流程、表单管理,局域共享,C/S结构为主流。

网络协同工作时代-互联网环境,对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共享及协同要求,基于智能、门户、管理及业务一体化整合,B/S结构为主流。

虽然诸如Lotus 1-2-3和MS Office系列的许多应用软件可以提高办公效率,但是这仅仅是针对个人办公而言。办公自动化不仅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群体协同工作。协同工作意味着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工作的协调与合作。由于网络的存在,这种交流与协调几乎可以在瞬间完成,并且不必担心对方是否在电话机旁边或是否有传真机可用。这里所说的群体工作,可以包括在地理上分布很广,甚至分布在全球上各个地方,以至于工作时间都不一样的一群工作人员。

办公自动化可以和一个企业的业务结合的非常紧密,甚至是定制的。因而可以将诸如信息采集、查询、统计等功能与具体业务密切关联。操作人员只须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从而极大得方便了企业领导的管理和决策。

办公自动化还是一个企业与整个世界联系的渠道,企业的Intranet网络可以和Internet相联。一方面,企业的员工可以在Internet上查找有关的技术资料、市场行情,与现有或潜在的客户、合作伙伴联系;另一方面,其他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你对外发布的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生产经营业绩、业务范围、产品/服务等信息。从而起到宣传介绍的作用。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自己的Intranet网络联接到Internet上,所以这种网上交流的潜力将非常巨大。

三、功能

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面向组织中的业务管理层,为各种类型的文案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办公室的各项信息处理工作,协调不同地域之间、各职能间和各信息工作者间的信息联系,提高办公活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不同组织中的办公业务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办公系统有很大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办公自动化系统都具有通过文字处理、桌面印刷、电子化文档进行文档管理;通过数字化日历、备忘录进行计划和日程安排;通过桌面型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库管理;通过电子邮件、语音信箱、数字化传真和电视会议等形式进行信息联络与沟通的功能。

四、分类

目前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程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

1、起步较慢,还停留在使用没有联网的计算机,使用MS Office系列、WPS系列应用软件以提高个人办公效率。

2、已经建立了自己的Intranet网络,但没有好的应用系统支持协同工作,仍然是个人办公。网络处在闲置状态,企业的投资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

3、已经建立了自己的Intranet网络,企业内部员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实现了有限的协同工作,但产生的效益不明显。

4、已经建立了自己的Intranet网络;使用经二次开发的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能较好得支持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与外界联系的信息渠道畅通;通过Internet发布、宣传企业的产品、技术、服务;Intranet网络已经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积极的效益。现在正着手开发或已经在使用针对业务定制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科学的管理和决策,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众多企业认识到尽快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并占据领先地位,将有助于保持竞争优势,使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应该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企业的经济实力。按照上述分析,第一类企业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就需要较多投入,既要搭建企业Intranet网络,又要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完成;而对于第

二、第三类企业,由于企业Intranet网络已经存在,只是没有或没有好的办公应用系统,所以只须投入相对网络投资少得多的资金即可开发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即便一步到位开发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其投资也要比网络投资少得多,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更高;对于第四类企业,由于其办公自动化基础好,只须较少的投资即可达到目前办公自动化的最高水平。

五、企业适用范围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几乎所有企业都适合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但不同企业使用的目的性会有所不同,具体是:

[1]信息化尚未入门的企业

由于没有信息化应用基础,先上办公自动化(OA),注OA有着近乎100%的成功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计算机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今后业务领域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信息化失败的企业

信息化失败,特别是大型业务管理系统失败,例如ERP,给企业方面的信心打击是十分沉重的,为了重塑信心或者一开始就回避一下风险,选择办公自动化不失为一种选择。

[3]缺少信息化资金准备的企业

信息化投入一般比较昂贵,在没见到实际效果的时候,多数企业会犹豫不决。因此,对于谨慎型的企业或者资金不充裕的企业,先上办公自动化(OA),有利于企业逐步了解企业信息化及其作用,减少今后信息化工作的盲目性。

[4]已拥有业务管理系统的企业

办公自动化(OA)与业务管理系统互为补充,可以丰富并完善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形式与内容。

第9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不区分院系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_D_36889120952776849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不区分院系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_D_368891209527768499.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本文由ss530720646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文考研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一)拟报考高校实力剖析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 1958 年 11 月。 1962 年前的名称为沈阳电子技术研究所, 1962 年至 1972 年的名称为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1972 年起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01 年 5 月前,研究所的中心区域在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 90 号。2001 年后,全部迁移到沈阳市东陵区 南塔街 114 号。现任所长王越超。 目前,全所有正式员工 500 多人,流动人员 250 人左右,院士 2 人,博士生导师 21(包括客座导师)人,研究员 45 人,副研究员 55 人,高级工程 师 82 人。博士学位授予点 2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4 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1 个。在读硕士研究生 126 人,博士研究生 83 人,在站博士后 9 人。 全所设有 2 个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3 个研究室:

1、工业控制系统研究室,

2、光电信息研究室,

3、自动 化装备研究室;一个研究中心: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一个负责科研信息、文献、网络等支持服务的信息中心。管理部门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 处、人事教育处、质量条件处、财务中心。 沈阳自动化所自建所起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工作。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又在机器人、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 绩。获得大量国家、科学院及地方奖励,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值得信赖 的一支攻坚力量。自 1985 年起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十八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现在这里是“机器人技术国家 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地”“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每年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级青年人才,吸引大量优秀 , 海内外专家学者。 1999 年,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沈阳自动化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创新试点中全面贯彻科学院 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创新战略重点转移,深化改革,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全面建立人员流动与岗位聘任制,项目聘任制。在现代国家科研体 制与机制的建立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所的主要学科领域为:制造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机器、先进制造系统和光电技术等。 以 2002 年为例,除部署了一批基础研究课题外,全所承担国家攻关、国家 86

3、97

3、科学院重大及方向性等项目 34 项。企业和地方重大攻关、改 造项目 10 项。如:科学院重大项目"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科学院方向性项目"总线集成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自走式海缆埋设机","空间对接 光学成像技术","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等。当年正在执行的科研项目合同总额

2.1 亿。 2002 年,实现专利授权 9 项,发明专利 6 项,实用新型 13 项,获沈阳市首批专利实施特别支持奖。成果获奖 6 项,其中"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 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 年,共发表论文 221 篇,其中国外 61 篇,进入 EI 索引 42 篇,进入 SCI 索引 8 篇。共出版著作 3 部,译著 1 部。 研究所主办中国科技核心刊物《机器人》和《信息与控制》 。图书馆藏书 5.3 万册,期刊 300 余种(其中外文期刊 124 种,中文期刊 200 多种,自动 化领域核心期刊占 90%) 。 研究所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德国、日本、韩国等大公司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合作研究与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培养研究生等。与国内多所大学、研究单位以及地方,如上海 交大、哈

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大化所、中科院光机所、沈阳市、无锡市等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承担和完成国家、科学院的重大研究或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文考研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工程项目,共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实体。 沈阳自动化所投资控股或合资的公司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000 年研究所制定的"开 发西区、建设东区、挺进浑南"的发展计划,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在沈阳浑南开发区规划的先进制造产业化园,正按整体规划实施建设中。 中心区(东区)环境建设已经结束。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具有现代化科研与工作氛围的园区已经形成。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将为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建 设、国防安全做出更多、更大的创新性贡献。

(二)拟报考院校 07 年招生人数以及公费、自费比例

招生机构 经费来源 主管部门 机构类型 招生总人数 公费人数 公费比例 自费人数 自费比例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国家部委

中国科学院

科研机构

60

60

100.00%

0.00%

(三)拟报考专业近年部分招不满院校名单

河海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五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 连轻工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华侨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四川理工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四)拟报考专业全国索引向导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全国共有以下招生单位: 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 电力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 学、五邑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军械工程学院、燕山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 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工 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内蒙古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 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华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南交通大

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通信学院、华北 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文考研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五)拟报考专业第十批新增硕士点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天津理工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大庆石 油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华侨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化 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重庆通信学院

(六)拟报考专业全国较强招生单位(以下院校按排名罗列)

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

(七)目标专业全国排序评价

中科院研究所不参与排名,因此无排名信息。

(八)目标专业往年报录情况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07 年报录比为 21.82%。

(九)拟报考专业部分名校录取率高低对比实况

排序 招生培养单位 武汉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002 机电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12 18 6 47 23 41 245 109 27 256 204 第 3 页 共 7 页 报考人数 8 9 3 19 9 16 75 28 6 53 29 6 3 4 录取人数 推免人数 录取率 66.67% 50.00% 50.00% 40.43% 39.13% 39.02% 30.61% 25.69% 22.22% 20.70% 14.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 001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文考研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十)拟报考高校硕士点 2008 年专业细目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智能机器与系统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101 英语 102 日语 201 政治 301 软件技术基础 302 自动控制原理 303 人工智能原理 304 机器人学 306 算法设计与分析 308 模式识别 309 矩阵分析 310 数字信号处理

(十一)拟报考高校 2008 年专业课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国防工业出版社 软件技术基础: 《软件技术基础》 黄迪明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软件技术基础》王人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人工智能原理: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付京孙 清华大学出版社 《智能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部分) 易继锴、侯媛彬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算法设计与分析: 《算法设计与分析》 王晓东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苏德富、钟诚 电子工业出版社 模式识别: 《模式

识别》边肇祺 清华大学出版社 《模式识别》杨光正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 熊有伦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器人学》蔡自兴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十二)拟报考高校硕士点导师基本信息

王越超 个人简历: 1960 年生 工学博士 研究员 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第 4 页 共 7 页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文考研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事、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智能机器人,主要负责工作:所全面工作、基础研究、办公室、信息中 心。 主要研究方向: 机器人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智能机器与系统研究。 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十余项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包 括: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开发、多机器人系统、基于网络机器人控制,微纳米操作机器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 80 余篇。现任《机器人》杂志主编, 《自动化学报》编委。 目前研究课题及展望: 基于互联网的机器人实时双向反馈遥控操作,移动机器人自主智能控制,纳米操作机器人。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研究生 14 名。 联系电话:(024) 23970060 封锡盛 个人简历: 1965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1973 年以前从事雷达天线控制系统设计研究,1982 年起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1986 年任副研究 员,1992 年聘为研究员,现为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器人?杂志副主编等。 主要研究方向: 水下机器人智能和自治、自治导航与控制,非结构环境控制,不依赖模型控制方法研究,总体技术,体系结构,操纵性理论,多机器人控制、新概念 等。 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 ”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探索者”无缆水下机器人,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CR-01”6000 米水下机器人, “无 缆水下机器人研究、开发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多项。 目前研究课题及展望: 远程、深海、复杂环境、特种需求机器人研究。 培养研究生情况: 在读博士 6 人,硕士毕业 6 人。 联系电话: (024) 23970075 电子邮件: fxs@mail.sia.ac.cn 韩建达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文考研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个人简历: 研究员。1968 年生,1990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8 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2 年被聘任为博士导师。作为访问学者,1998 ~ 1999 在香港城市大学,2001 ~ 2002 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2002 ~ 2003 在美国康耐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多年来一直工作于机器人系统、控制领域。个人主 页:http:// 附录: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08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报名 硕士研究生为全国网报,请按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和办法报名,逾期无法补办。 网报要求填写的各种个人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1.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允许报考) ; 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当年 9 月 1 日) ,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同等学历者报名时应该向我所招办书面说明 情况,否则,出现的一切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 ; 第 6 页 共 7 页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文考研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 (3) 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 凡不符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辽宁省招考办、我所招生办对硕士报考有关规定和要求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考试、入学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考试 1.初试科目 (1)外语、政治理论(理)、数学(一)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外语中英、俄、日语任选其一;考俄、日语的考生,第二外语必须是英语(复试时考查英语水平); (2)专业课由我所命题。各专业考生可以在本专业规定的 3 门考试科目中任选其一。 2.复试 (1) 外语口试测试; (2) 一门专业课的笔试。考生从所报专业的考试科目中选一门初试以外的专业课。报考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机械类考生复试时还可以选考工程力学; (3) 专业综合面试 专业综合面试,着重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潜能) ; 3.同等学历者复试时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为笔试,每门课考试时间为 3 小时。如果需要,还会进行其它考核。

三、身体检查(由我所招办指定医院),检查标准依照教育部、卫生部、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执行。

四、招收的定向生实行合同制,录取前必须签定定向合同。

五、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籍时间为 3 年。

六、现役军人报考,必须同时按照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我所 2008 年计划招收硕士生 56 人。

八、2008 年教育部对博士招生工作如果有新的规定,按其执行,本须知相应条款即行废止。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育经验下一篇:为点赞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