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专业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际新闻专业

新闻专业主义在国际传播中的缺失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充满了波折,好不容易从政党报刊中突围,现在又有迷失在商业化浪潮中的迹象。涉及到国内传播时由于种种因素的约束,基本还是有章可循的,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却常表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陆晔和潘忠党认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含: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①

而国际传播的基本内容为:一是对本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关于国际事务的政策、立场、观点、主张等的传播;二是对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内政外交各个方面的传播。国际传播的根本目标可概括为:塑造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②

将以上新闻专业主义与国际传播的内涵作比较,即可发现两者天然的冲突。新闻专业主义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道德主义倾向。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自觉地脱离政治权力、意识形态以及经济等因素的束缚,免于政治和市场的控制,以公正客观为其职业道德理想,以服务公众为其最高目标。而国际传播由于和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和政治、经济等因素不可能完全切割,媒体站在国家利益或是政府政党利益层面,很有可能操纵事实,与新闻专业主义报道事实为公众服务的目标相悖。

国际传播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因素

国际传播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因素有多种,有主观故意的,也有无意或客观因素造成的。由于政治博弈的需要,事实经常被操纵。国际传播中,记者的成长环境、价值观和被报道国家往往大不相同,导致文化差异,形成偏见,也会造成报道偏差。有些国家国内矛盾重重,为转移国内视线,就会将矛头对准中国,是中国过度的需求导致某些物品价格暴涨,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廉价鞋帽、纺织品使得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崗位流失;以及日本新加坡公园里小区内健身设施丢了,也臆断被盗卖到中国了,因为中国对铁的需求量大。

在国际报道中容易流露情绪化倾向,偏离新闻专业主义。这常常是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国内对跨国公司的报道常有这种倾向。

国际传播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的方式

进行议程设置,造成为己所用的拟态环境。人们倾向于关注大众媒介报道的问题,并依据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而确立自己看待事物的优先顺序。比如前阵美日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炒作,让人觉得“中国制造”统统不行了,其实据统计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的合格率达到99%,在日本中国产品不合格比例甚至小于美国产品。但由于政治需要,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这样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实美国日本存在比这重要得多的议题。

国际传播媒体惯于采用框架内报道的方式对受众施加影响。受众不可能亲身经历、亲眼看见所有的事情,新闻媒介提供的信息就成为形成认知的主要途径,而媒介对于信息的选取和编辑就形成了一个提供给受众的框架,就好比摄影师的取景镜头,在一片风景中确定自己的角度、光线与构图,呈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思想与过去。③在框架内报道,带着有色眼镜,凡是涉及对象国的报道都套入既有框架内。

在实践操作中,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法则也被操纵。这种操纵方式采用编辑手法,媒体记者通篇采用事实,似乎很客观,找不到一处虚构的事实,但在写作中巧妙组合事实就流露出记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看一下法新社对俄国女记者安娜·波里科夫斯卡娅遇害的报道,消息开头介绍记者遇害事实,中间为相关背景,最后说该记者由于对车臣的报道引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普京扶植的车臣政府的猜忌,波里科夫斯卡娅还是普京的反对者。结果读者就给引导得出一个结论,普京很可能是记者遇害的幕后主使者。普京上任后,调整俄罗斯的内政外交,渐渐脱离西方的掌控。西方也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份报道的出台也可以想象。

渐渐兴起的全球化传播或可部分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

国际传播和新闻专业主义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但全球化传播或者可以缓解两者的冲突。

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与发展,相比较有以下特点:全球传播更立足于全球性,而非国与国之间的“国际”性;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当中,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包括跨国活动团体、跨国企业和众多个人;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和平和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是全球传播中的世界性议题。④

如此看来,由于全球传播以上特点的存在,或许使得传播更能接近于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在全球传播中,人们关心的对象与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本国和本民族,而是作为“地球村”的一员而思考和行动,这样国际传播或者能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思维中跳脱出来,而以大部分民众的利益为念。关于美越战争的报道就是成功的案例,媒体最终摆脱了政府立场,选择报道真相,从而促进了战争的结束,成功地实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

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否能在国际关系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保持较理想的平衡,仍是个疑问。

注释:

①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7期

②④刘继南等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2页

③李希光 周庆安主编:《软力量与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63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袁志琴

第2篇:商业新闻在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讲,专业性强且理解难度大,学生甚至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该课程。为增强其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国际贸易时事政策,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在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上以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发布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商业新闻和时事政策,鼓励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结果发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显著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互动明显增多,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商业新闻;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应用举例

【作者简介】韩雪梅(1983.12-),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柯彤彤(1979.08-),女,汉族,广东雷州人,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周月香(1980.05-),女,汉族,湖南人,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式教学探析(项目编号:530001056),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式教学探析(项目编号:524210214)。

引言

目前,在很多高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面向英语专业或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政策,培养观察和分析外贸时事政策的能力以及社会观察力,在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中意义重大。但是学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晦涩难懂,枯燥无趣。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很多学者及教师同行采用案例式教学,但是传统的案例分析更多情况下适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对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来讲,使用案例式教学可行性不强。商业新闻相比于传统的案例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时效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话题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关于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利用商业新闻的研究极少,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商业新闻来提高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实施过程

1.商业新闻的界定和收集使用。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新闻是指与经济贸易相关政策时事的报及具体商业事件或活动的新闻报道,其来源包括电视电台,报纸以及新闻媒体的官方网站所发布的商业新闻。商业新闻不仅是人们获取全球商业动态的信息来源,也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因而使用得广泛而频繁(莫再树,张芳,2015)。

教师把收集并选取与课本各章节理论与知识要点相关的新闻报道发布到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对于收集到的商业新闻,教师可以做一定的处理,比如对于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关键句子和信息点做标记使学生在阅读新闻关键内容时特别注意,并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2.商業新闻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运用举例。

(1)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商业新闻中的经济时事政策和外贸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所学的课本知识观察和理解商业新闻所报道的经济时事政策和外贸活动。

比如,讲到战略性贸易理论时,战略性产业的界定是一个重要知识点,课本上列举的战略性产业包括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以及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且市场结构集中的产业等。为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则源自央视网2015年11月2日的新闻视频,标题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年利剑出鞘”,转录节选内容如下:“......像大飞机这样重大的科技项目,还有十几个正在同步推进,......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瞄准了十几项国家战略空白......今天组装下线的C919就归属于大飞机专项......2011年9月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今年5月,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正式开工建设......互联网+时代,手机的信号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并提出问题如下:为什么新闻中所提到的专项被选择定位为国家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战略性产业。其中,大飞机制造业固定成本投入比例较大,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且市场上竞争比较集中,因此作为规模经济效应明显且市场结构集中的产业被国家纳入了战略性产业;移动宽带通信、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及大型核电站分别作为高科技产业及新能源产业具有明显外部经济效应,这些产业的进步可以带动国家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也被国家定位为战略性产业。

通过以上思考和练习,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课本所学知识去观察和理解国家的相关经济外贸政策,具有更开阔的视野。

(2)利用商业新闻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在全球化趋势下,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要求贯穿商业新闻报道的始终。(潘高,2019)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商业新闻所报道的相关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比如,课本的第七章讲到关税是一种贸易壁垒,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关税如何抑制进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引入来自VOA 2018年9月29日的一篇报道,摘选内容如下:

A growing number of major American companies are warning that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tariffs on U.S. imports are raising their costs and prices.

Jim Hackett, head of Ford Motor Company, said on Wednesday that the new tariffs on steel and aluminum are costing Ford $1 billion. He also said the taxes may cause price increases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Walmart, America’s largest store, has told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hat the latest tariffs — on $200 billion of Chinese imports — could increase prices...

...Trump rejected the idea that the tariffs could create an economic risk. He said that Americans would not notice the new taxes. “It’s had no impact...on our economy,” the president said...

...Ford buys most of its metals from U.S. producers. They have raised prices this year as a result of the tariffs on foreign competitors, the company has said...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set a 25 percent tariff on imported steel and 10 percent tariff on aluminum from some countries...

在学生阅读该新闻报道时,教师把重点信息用下划线做重点标注,并围绕关税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对进口钢材和铝材加征的关税会影响到福特公司?特朗普和几家美国公司如福特公司对报道中所提关税分别持什么樣的观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赞同哪方的观点?通过问题的引导逐层深入地理解关税的内涵以及对进口国国内企业时商品价格的影响。

报道中所提的美国对进口钢材和铝材加征关税会使得其国内市场价格上涨,而作为汽车制造业原材料的钢材和铝材价格上涨,汽车制造业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保持利润不受影响,则需提高汽车成品的价格,但是一旦价格上涨,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将会下降。同时通过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避免思考问题的片面性,从特朗普政府的角度来讲,对进口钢材和铝材加征关税既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可以保护国内钢材和铝材的生产商;从汽车制造商及汽车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该关税的影响又是不利的。使学生认识到“贸易问题的复杂在于并不存在单纯的国家利益,某些事情可能对一个国家的某群体有益,但可能会伤害其他团体的利益”(吴玉兰,罗予翎,2015),培养其全面性地考虑问题的思辨能力。

通过提供案例背景和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讨论,使其对课本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3)利用商业新闻拓展外贸术语和表达。《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专业性强,涉及很多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不适合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如上文中VOA 2018年9月29日的一篇报道,篇幅为184单词的报道中出现了12个外贸术语或固定搭配,如在摘选文中加粗斜体字所示,具体包括imports,head of Ford Motor Company, the new tariffs on, price increases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200 billion of Chinese imports, increase prices, economic risk U.S. producers, tariffs on foreign competitors, set a 25 percent tariff on, 10 percent tariff等。以上外贸术语或固定搭配涉及了进出口、价格变动、关税等方面的表达,是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工作常用的专业词汇。

商业新闻中的专业术语和特有表达存在于真实自然的语境,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术语的内涵和使用。

二、结语

在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商业新闻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课堂讲授的知识点,锻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点反过来分析和观察国际贸易时事政策或具体的商业活动,同时还可以达到扩展外贸术语及专业词汇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利用商业新闻来提高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学有所悟,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莫再树,张芳.认知语用视角下中美商业新闻中话语标记语的对比研究[J].学术论坛,2015,38(06):151-155.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3]潘高.全球化视野下国际贸易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分析——以经济日报“中美贸易战”报道为例[J].视听,2019(06):188-190.

[4]吴玉兰,罗予翎.国际贸易新闻传播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以“中欧光伏贸易战”为例[J].新闻大学,2015(06):44-49.

作者:韩雪梅 柯彤彤 周月香

第3篇:国际传播视野下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内容摘要】本研究以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高级新闻英语”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查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探索国际传播视野下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并对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人才培养

一、引言

人们一般认为,双语(Bilingual)的概念最先出现在美国。美国国会在1968 年通过了关于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的法案,旨在帮助在美国的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后裔掌握英语,达到与美国孩子入学时所要求的同等学业水平。①综合国外对于双语教学的界定,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使用两种语言讲授非外语类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两种语言为工具、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来教授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在中国具体而言,指的是在授课时,主要使用外语编写非外语类课程的教学讲义,同时用汉语和外语进行讲解并组织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从而达到用双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目的的教学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双语教学改革被视为中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007年,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确定了双语教学在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外语使用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同年,教育部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②2007年度至2010年度,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多门课程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③由此可见,双语教学已经成为评估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新闻传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而言,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丰富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就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而言,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院校,在国际新闻专业开设双语课程。随后,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新闻专业也增设双语教学内容,强调英语与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旨在培养既精外语又通新闻传播的新闻从业人员。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很重视双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所有学生都要选修1/3的英语或双语授课课程。与以上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相比,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研究显得相对不足。以“大学双语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找到相关论文2000余篇。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双语习得、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以“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仅找到相关论文22篇。

现有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实证研究所占比例较低。大部分研究侧重于思辨性探讨,缺乏在实践基础上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效果的深入分析。

其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突破。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双语教学的概念和性质,而对于双语教学主体的研究相对缺失,大学基础英语与新闻传播双语课程之间衔接的相关讨论也较为少见。

第三,部分研究将新闻传播双语课程等同于新闻英语课程。新闻传播双语课程和新闻英语课程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较大差异。新闻英语课程通常情况下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新闻传播双语课程不仅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握学科专业术语和国外新闻业务的前沿话题,通过深入解读有代表性的英语新闻作品,探讨国内外媒体在采、写、编、评、摄等新闻业务方面的异同。

2014年起,笔者开始从事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这些课程当中,“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以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高级新闻英语”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查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探索国际传播视野下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相关模式。

二、“高级新闻英语”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概况和教学情况

“高级新闻英语”是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英汉双语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两个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英语词汇,使用英语表述新闻传播概念、范畴、理论,阅读、翻译新闻传播学学术文章,使用英语采写一般新闻报道及深度报道,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对外传播打下基础。

(二)对于“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期末试卷和成绩的分析

本研究以新闻传播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高级新闻英语”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考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体考查2013-2017级五个年级的学生对理论层面的新闻传播学基本知识、范畴、理论和对实践层面的英语新闻报道采写等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分为A、B、C三套试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六种题型构成。其中客观题包括“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Chinese”“Fill the blank with proper words or word phrases”“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using knowledge of news reporting”“Answ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主观题包括“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into Chinese”和“Rewriting”。“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Chinese”考查学生对新闻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写出新闻专业英语词汇所对应的汉语。“Fill the blank with proper words or word phrases”考查學生对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运用新闻传播学的知识,用英语回答特定范畴的含义、特点、意义。“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using knowledge of news reporting”考查学生对英语新闻采访、写作核心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运用新闻学、采访学的知识,用英语写出特定范畴的含义、特点、意义。“Answ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新闻传播学英文文献资料,并准确理解文献的核心内容。“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into Chinese”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新闻传播学英文文献资料,并将新闻专业英语翻译成汉语。“Rewriting”这一题型的实践性较强,考查学生使用英语开展新闻写作的能力,要求学生所写的英文新闻稿件包含5W,表达流利,无语法错误,新闻内容准确,标题吸引读者。总的来说,试卷不仅考查学生对新闻传播学基本知识、范畴、理论的掌握,而且考查学生通过所学的新闻采写知识,在实践中采写英语新闻作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整合能力。就试卷的难易程度而言,偏易题约占20%-25%,中等难度的试题约占55%-60%,难题约占15%-20%。题型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3-2017级五个年级的新闻学专业的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约为80分。这表明,学生通过本学期“高级新闻英语”的学习,能够掌握新闻英语词汇和术语,能够运用英语表述新闻传播学概念、范畴、理论,阅读并提炼新闻传播学学术文章的主要内容,翻译和阐释关键词汇,并能够使用英语采写一般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

具体而言,从“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Chinese”这一题型的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新闻英语词汇。从“Fill the blank with proper words or word phrases. Answers should be made in English”这一题型的学生作答情况看,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新闻传播学术语、能够较好地运用英语表述新闻传播学的术语和理论。从“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using knowledge of news reporting”的答题情况看,学生能够使用英语完整表述新闻采写知识。从“Answer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translate the requested paragraphs into Chinese”的答题情况看,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新闻传播学学术文章,并能够对关键内容进行英汉翻译。从“Rewriting”这一题型的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使用英语采写新闻报道的技能,并能够做到英语语法规范、用词得当、表述清晰。

(三)关于“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访谈

本研究运用访谈法,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即考查学生对该课程与新闻采、写、编、评等多种技能的衔接情况、与英语基础课程的衔接情况以及对学生就业、考研的作用的态度。绝大多数受访者是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获得的,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机样本,能够覆盖取得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等不同成绩的学生。

1.受访者对“高级新闻英语”课程与新闻采、写、编、评等多种技能以及史、论和实践三大学科知识衔接情况的态度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对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都很有帮助。阅读英文原文,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理论,说不定就能从中获取一些新的思路,提炼一些符合现代社会环境的新理论。”

“能够满足新闻传播领域国外前沿研究动态的需要……我认为该学科的知识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对学习新闻传播理论术语和理论有很大帮助。”

“在这门课程中学习到了多篇专业理论的英语原文文章,扩充了对新闻传播理论术语的掌握,并且对以往学习的专业理论从新的角度学习,有了新的理解和收获,且掌握程度较好。”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对新闻专业的写作有帮助,包括通讯、特写等新闻类型写作的语言特点和布局结构,怎样取新闻标题,怎样对采访得来的内容概括成精炼的新闻,对采访对象问哪些问题等。”

“学习‘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可以巩固曾经学过的新闻采写知识,例如倒金字塔结构、标题的作用等等,对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二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起到加强作用。”

“深刻理解新闻相关概念,理解英文原意,帮助更好地理解概念,对之后读英文论文有更好的辅助作用,帮助新闻采写编课程的学习,在新闻采写编课程的学习中,对于英文资料的应用需求极大,‘高级新闻英语’课程便可以帮助提升对新闻资料的理解。”

“‘高级新闻英语’的课程能帮助我们明确一些专有名词对应的英文表述,对以后在新闻方面的采写编辑课程和实践中阅读英文原版新闻类书籍有很大帮助,提高新闻采写编课程的学习效率,降低新闻采写编课程的学习难度。”

受访者的态度表明,他们通过“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新闻英语词汇,对新闻传播学基本知识有较好把握,能够较好地运用英语来表述新闻传播学概念、范畴、理论;掌握了新闻采写知识,并可以使用英语将其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能够对新闻传播学学术文章进行英译汉翻译,基本达到了使用英语完成新闻报道写作的目标。

2.受访者对“高级新闻英语”课程与英语基础课程衔接情况的态度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通过英语来学习新闻知识,在学习新闻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习到外语,也是学习英语思维的新闻知识的一个过程。”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非常有助于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对阅读英语专业文献以及翻译能力也自然有所帮助,这也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最大获益之处。”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新闻英语的水平,也可以提高我们大学英语的水平,因此有了‘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学习,我们的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在英語基础课程学习中,也可以发现有关新闻的点,反向促进我们新闻的学习。”

“对于我来说,‘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是对我的一个英语水平的上升的帮助,也是对于英语基础课程的极大补充。”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学习可以适当读懂国外新闻,提高词汇量,加快阅读速度,在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中需要阅读及解答相关问题时,提高效率,使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变得更简单,促进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

“学习‘高级新闻英语’课程能够正确理解外国新闻,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在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时间,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极大的帮助。”

受访者的态度表明,“高级新闻英语”课程与英语基础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该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知识,使其接触到第一手英文原版的新闻传播文献,帮助他们从英文原版的文献出发来学习新闻传播领域的相关知识,避免英译汉二手资料可能带来的语言缺失和翻译不准确,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英语基本读写能力,对其阅读、翻译英文学术文献提供帮助。

3.“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就业、考研的效果和作用

根据教育学家贝克(Baker)的观点,双语教育的效果是累积的、长期的。所以,有必要对已经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考查双语教学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就业、考研的效果及其长远的影响。

“这个课程是将英语与新闻写作结合起来,不仅要有新闻的基础,还有英语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了很多英文单词、短语、句型的表达方法,对考研英语中的阅读和写作有一些帮助。”

“在‘高级新闻英语’课程进行的同时,便可以提前积累英语素材,因此,对于考研的帮助也是十分大的。”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兼顾了英语课和新闻专业课,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既是了解国外新闻的机会,也同时能强化英语水平,在大三没有搁置英语学习。锻炼了口语,在就业时或考研复试时能发挥出专业素质。”

“学习‘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可以提升专业英语水平,对今后的考研和就业都有很大帮助,利于今后对外媒新闻稿件的处理,也对今后研究国际传播起到有效推动。”

“无论是对于新闻专业的考研,还是对于英语专业的考研,‘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作用都会显得更加突出。”

“‘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可以提高我们的新闻和英语水平,有利于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处理国际新闻稿件,也有利于促进考研的学生对国际新闻传播方面的学术资料的研究和新闻资料的整理。”

“学习‘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对考新闻专业的学生起了很大作用,使概念背诵更加容易;对于想要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作用同样很大,有助于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对于想要就业的同学,‘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增加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英语水平,对于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学习‘高级新闻英语’课程,对于以后想学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增强了基础知识,与未来的专业课有一定呼应。对于以后想继续从事新闻专业学习的同学来说,增强了专业知识,对于专业课是很好的补充。对于就业的同学来说,无论是从事哪一方面工作,英语可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更高的英语技能,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是很好的加分项。”

受访者的态度显示,学习“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有助于培养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熟悉新闻传播理论和业务、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新闻人才,提升学生在职场和考研中的竞争力。

三、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高级新闻英语”为研究对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通过“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新闻传播学英语词汇和术语,运用英语表述新闻传播学理论,阅读、提炼新闻传播学学术文章的主要内容,翻译和阐释关键词汇,并能够使用英语采写一般性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同时,“高级新闻英语”课程能够与新闻采、写、编、评等多种技能以及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有效衔接,实现英语语言学习与新闻传播专业学科学习的高度融合,并对学生就业、考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一结果说明,在新闻传播学专业开展“高级新闻英语”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研究层面,有助于以这一有代表性的课程作为切入点,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双语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教法、课堂双语语言比例、教学模式、考核机制、教学效果等进行实证研究和跟踪研究,探索符合新闻传播学学科特点的双语课程设置体系。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双语教学主体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到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上,研究学习者的动机、需求、态度、外语水平和对学科的认知程度,双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外语水平、意愿、态度,培训、激励机制等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等。在实践层面,通过在新闻传播学学科中推广“高级新闻英语”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鼓励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在课上更多进行双语教学探索,吸收国外学科前沿知識,提高业务水平,建构并优化“学生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同时,有利于实现英语语言学习与专业学科学习的互补与融合,培养既精通新闻传播学专业知识,又懂英语,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高新闻传播学毕业生在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四、对今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建议

为确保相关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特对今后“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议将“高级新闻英语”课程细化为多个不同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做好该课程与新闻采、写、编、评等多种技能以及史、论和实践三大学科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是做好该课程与英语基础课程的衔接。目前该课程在笔者所在学校为34学时,每周为2学时。在现行授课时间内虽然能够保证授课计划中教学内容的效果和质量,但无法进一步拓展新闻传播学概念、范畴、理论和新闻采写知识的学习,也无法充分训练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新闻报道写作。因此,今后“高级新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应增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将该课程与新闻采、写、编、评等多种技能衔接。同时,将该课程细化为有针对性的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设“高级新闻英语”基础课程和“高级新闻英语”进阶课程,进行分阶段教学。二是建议将双语教学模式推广到新闻传播专业的其他课程当中,如“国际传播理论”“国际媒体”“跨文化传播”等,使新闻传播专业的双语课程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注释:

①周瑶:《当代美国语言政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②《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25884.html,2007年8月29日。

③《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批准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007/t20100726_93899.html,2010年7月26日。

作者:赵欣

第4篇: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真题

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真题+初试面试大揭底

-

此帖只介绍新闻专业课及面试部分,基英二外等请参考高翻经验贴。

新闻:要看的书比较多,童鞋们要做好准备。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编译。一个一个说。

中外新闻史:我买的是人大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讲的较细,也挺全面。这两本书不买也没有关系,很多考研论坛都有免费的笔记供下载(学新闻的要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哟,嘿嘿),历史都大同小异,一些常识性的东西知道就行了。北外貌似不考偏的,理论部分考的都是些common sense。像今年考的“竖三民报”,大公报“四不方针”(这个年年考,汗~~)。此外,看到和数字有关的知识点敏感点,如四不,四大,第四权etc. 貌似老师蛮稀饭考数字的~~。关于主张言论的自由要多看看,anyway, freedom is the supremacy of human rights everywhere. 我看到会下意识地记下来,确实非常喜欢,不管他考不考。

传播学:10年简章上给的参考书是人大出版的《传播学》。挺厚,538页,呵呵。抓狂吧~~有几章没看,像传媒经济学,电影,广告学,公关那几章我都没看,看不懂~~但是像新闻学理论,媒体理论,新媒体,媒体效果研究,国际传播学,政治传播学这些都是要注意下的,我特别喜欢的一章是媒体道德与法规学,看了好几遍,因为该章涉及The First Amendment, marketplace of ideas, natural rights, 第四权,还有一些美国历史上新闻自由最终战胜强权终究得以维护的感人案例(我读到这些的时候会特别兴奋,呵呵)。当你真的喜欢读一本书,而不仅仅把它当做应试来看待时,你读那本书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当时看完哈钦斯报告的时候,激动不已,拉着一个同学讲给她听,结果她一句“这些学者怎么这么单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把我的满腔热情都给浇灭了。。。

PS: 看的时候最好做下笔记,我做了几十页的笔记,看完第一遍书时已经十二月了。接下来看笔记就ok了,很容易记住。踏踏实实看,不要存侥幸心理,猜这个会不会考呢,那个会不会考呢,没有任何意义,你怎么知道老师出什么题?In a word, common sense 是一定要知道的。

编译:literally speaking, 就是翻译加编辑,怎么方便本国读者阅读怎么编;有时候甚至能将原文部分语序打乱(前提是编译后的文章要逻辑严密)。你可以就同一篇报道看看新华社的中英文报道分别是怎么写的,then you will almost be there 怎么编译。 As for me, 好的新闻稿要看两遍。第一遍to get the general idea; 第二遍揣摩作者思路,有意识地记一些expression. 看的时候多留意导语怎么写。编译要多动笔,多练。最好自己先编译一遍,然后再看参考稿件,这样才能进步。

参考书:黎信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有很多实用性的英语新闻写作要领及技巧。

新华社中英文稿。

关于面试。个人认为此帖讲的面试内容有很多也适用于其他专业面试。

研究生统考的笔试,过线以后只是获得了继续前进的资格。能否最终录取,面试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试开始,不管长短会有一个自我介绍。第一印象好了,下面的进展会顺利一些。北外国际新闻的面试是用英语进行的,绝大多数考生也是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但很多人张口的第一句问候,就让人听着那么别扭:

Goood afternoon, teacher.要知道teacher 是职业,而不是称谓,你可以叫我Professor,知道姓可以叫Mr.Qiao, 但最好不要叫teacher 或 Teacher Qiao, 正如,你可以叫我乔老师或乔教授,但一般不叫乔“教师”。因为教师是职业,老师(也可指职业)和教授是称谓一样。很多人从中小学起就受中式英语的影响,teacher Zhang,teacher Wang的叫,普通人这么用还可以理解,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这么用,就说不过去了。

很多人会把英语说的很快,其实也不太好。既容易紧张,说得太快万一卡壳了,就囧大了。其实说话要快慢搭配,有节奏和条理。比如说到自己的姓名、院校和其他重要信息的时候,就需要放慢节奏。因为你对自己的情况很熟,说得快了别人却不一定能一下听得清记得住。今年的面试,我就好几次让考生再说一下名字和院校。

自我介绍的一些信息也值得取舍。有些人说完名字就说自己的年龄。除非你长得少年老成或有张娃娃脸,看上去的年龄和真实的年龄差距很大,或者你的年龄有什么值得特别说的故事,否则不说也罢。因为一般考生的年龄都是20多岁,老师对此没有特别的感觉,也不太想知道。从传播的效果来看,说年龄属于无效传播(即废话)。另外,现如今不谈年龄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社交惯例。

需要注意的是,在说自己的大学的时候,最好提一下所在的城市。由于中国的行政区划、大学改名、教育扩招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在哪儿普通人并不清楚,比如河南大学、四川外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鲁东大学、渤海大学等等,您知道在哪里吗?

面试一般没有固定的题,很多提问都是接着考生介绍的情况开始的。比如很多人说喜欢读书,那么我们就会很自然的问读过什么样的书、最喜欢那一本。很多人支支吾吾语焉不详的说不出个具体的书名,或者又改口说喜欢看杂志(让我想起了凤姐博览群书,经常阅读《故事会》和《知音》)。好几年都有学生说喜欢Charles Dickens的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我都很自然的问what are the two cities? 结果无一例外,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来。还有些考生大概是听过我的大课或听人说起过我的思想(仅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猜测),为了取悦我们,说喜欢看George Orwell 的 1984 和 Animal Farm,我再问具体的人物和情节时,却说不出来。

新闻需要了解地理、历史(到处走走、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有时也会问问这方面的常识题。好几年都有学生家在郑州或在那儿上学,我就问郑州为什么会有个二七塔,很多人答不出来。偶尔有人说因为塔在二七区,但追问二七到底是什么意思,要么说不上来,要么和其他历史事件扯到一起。也经常有武汉的考生,我会问在那里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成为

现代中国的开端(明年是它的100th anniversary,要带学生去 revisit and review)。很多学生要么不知道,要么把年代、事件、时间搞错。有些知道双十节的还不错,尽管会和双十二事变或其他历史事件混淆。估计现在的中学光学英语,或象我国台湾省一样,不开中国历史课了。

重大的时事也会涉及,但很多人都一知半解。所谓的金砖四国——Bric,到底指拿四国,答不全。去年哥本哈根峰会的主题是什么,描述半天就是说不出关键的 climate change 或 global warming 等key words。考生们旅途不便、兴趣不一,一两个时事不知道都可以理解,也无大碍,很多事老师还不了解呢。但连问三个都不知道,就说不过去。真不知道有些考生平时都关心什么?要不明年北外国新改考八卦新闻培养娱记?(这倒可以请何囧回来了,尽管他不是北外英语学院毕业的。)

问题没听懂、没听清、没听明白,都可以请老师重复或解释,不懂装懂还不如真不懂呢。也不要做Yes-person,不管老师说什么都附和。礼貌尊重是必要的,但我更喜欢个性鲜明、有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的学生。

学生的英语考察也是个重点,这是北外新闻的特点和就业优势。尽管本人的英语口语不如许多学生的,但好坏还是听出来的。今年面试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用Although句型的时候,后面又用了but。也许是紧张,也许是Although后面说了很长的内容,忘了结构要求。此外单复数不分、人称混乱(she/he混用)、时态混搭,you know连连,让我非CN的耳膜暗皱眉头。还有一些考生英语乍一听非常流利,语音语调也很好,但套话多多,尽是一些 I think, in my opinion,as we all know,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on the one hand 的Cliche.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当然都是 you think的,除非引用别人的,要不都是你的opinion; 既然we all know,就说点我们不知道的;谁不知道everything has two sides,我们就想听你的on the other hand。

面试时曾经有学生做过行为秀,表演灌篮和武术;有学生坚持要站着回答问题;有人表演过英语歌曲;有人声泪俱下的倾诉;有人哆嗦的不能自持;有人考完后迟迟不愿离开.....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我们都是从这条路过来。但考试就是这样,我们喜欢也能接受个性多样的学生,但评判还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英语好(通顺、清楚、少错)、说话有条理、思想明锐、信息量大。其中英语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新闻传播方面的不会考的很多、很深,因为知道大家基本都是英语专业,只要英语好,新闻知识和实务考上以后再学也来得及。个性吗最好外向、主动点,但不会苛求。象熊猫一样稀少的男生尽量照顾点,但不会降低标准,否则就是对广大女生的不公平,因为她们更不容易。

最后也不要夸大自我介绍的影响。有些考生显然是专门做了准备,自我介绍声情并茂,非常动人。但随着问答的开始,却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相反有些考生,开始有点紧张,自我介绍印象一般。但随着问答的继续,渐入佳境,表现最终让人满意的情况也有。不过,鉴于面试的时间一般都很短,Well begun is half done,第一印象的好坏仍然是很重要的

第5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学习方法

北外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新闻需要了解地理、历史(到处走走、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有时也会问问这方面的常识题。好几年都有学生家在郑州或在那儿上学,我就问郑州为什么会有个二七塔,很多人答不出来。偶尔有人说因为塔在二七区,但追问二七到底是什么意思,要么说不上来,要么和其他历史事件扯到一起。也经常有武汉的考生,我会问在那里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成为现代中国的开端(明年是它的100th anniversary,要带学生去 revisit and review)。很多学生要么不知道,要么把年代、事件、时间搞错。有些知道双十节的还不错,尽管会和双十二事变或其他历史事件混淆。估计现在的中学光学英语,或象我国台湾省一样,不开中国历史课了。

重大的时事也会涉及,但很多人都一知半解。所谓的金砖四国——Bric,到底指拿四国,答不全。去年哥本哈根峰会的主题是什么,描述半天就是说不出关键的 climate change 或 global warming 等key words。考生们旅途不便、兴趣不一,一两个时事不知道都可以理解,也无大碍,很多事老师还不了解呢。但连问三个都不知道,就说不过去。真不知道有些考生平时都关心什么?要不明年北外国新改考八卦新闻培养娱记?(这倒可以请何囧回来了,尽管他不是北外英语学院毕业的。)

问题没听懂、没听清、没听明白,都可以请老师重复或解释,不懂装懂还不如真不懂呢。也不要做Yes-person,不管老师说什么都附和。礼貌尊重是必要的,但我更喜欢个性鲜明、有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的学生。

学生的英语考察也是个重点,这是北外新闻的特点和就业优势。尽管本人的英语口语不如许多学生的,但好坏还是听出来的。今年面试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用Although句型的时候,后面又用了but。也许是紧张,也许是Although后面说了很长的内容,忘了结构要求。此外单复数不分、人称混乱(she/he混用)、时态混搭,you know连连,让我非CN的耳膜暗皱眉头。还有一些考生英语乍一听非常流利,语音语调也很好,但套话多多,尽是一些 I think, in my opinion,as we all know,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on the one hand 的Cliche.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当然都是 you think的,除非引用别人的,要不都是你的opinion; 既然we all know,就说点我们不知道的;谁不知道everything has two sides,我们就想听你的on the other hand。

面试时曾经有学生做过行为秀,表演灌篮和武术;有学生坚持要站着回答问题;有人表演过英语歌曲;有人声泪俱下的倾诉;有人哆嗦的不能自持;有人考完后迟迟不愿离开。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我们都是从这条路过来。但考试就是这样,我们喜欢也能接受个性多样的学生,但评判还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

英语好(通顺、清楚、少错)、说话有条理、思想明锐、信息量大。其中英语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新闻传播方面的不会考的很多、很深,因为知道大家基本都是英语专业,只要英语好,新闻知识和实务考上以后再学也来得及。个性嘛最好外向、主动点,但不会苛求。象熊猫一样稀少的男生尽量照顾点,但不会降低标准,否则就是对广大女生的不公平,因为她们更不容易。最后也不要夸大自我介绍的影响。有些考生显然是专门做了准备,自我介绍声情并茂,非常动人。但随着问答的开始,却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相反有些考生,开始有点紧张,自我介绍印象一般。但随着问答的继续,渐入佳境,表现最终让人满意的情况也有。不过,鉴于面试的时间一般都很短,Well begun is half done,第一印象的好坏仍然是很重要的。

第6篇:2015考研美丽而又危险的国际新闻专业

在校大学生来说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国际新闻,从朝鲜半岛的核危机到中东的阿拉伯之春,都是国际新闻。通俗地理解,国际新闻即是国与国之间的新闻。然而,对国际新闻这个硕士专业,不少大学生不甚了了,单凭想象,存在很多误区。国际新闻专业开设不久,已经是考研的大热门,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解读和去魅国际新闻专业。

后起之秀

若是讨论国际新闻传播的定义,恐怕是索然无味、令读者生厌的,且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但谈一谈国际新闻专业形成的原因,对大家了解该专业则有建设性意义。

国际新闻作为研究生可以报考的独立学科始自2009年。当年,中宣部、教育部依托国内六大主流媒体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在五大高校,即清华[微博]大学[微博]、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中国传媒大学[微博]、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复旦大学[微博],试点培养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现在仅有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所高校仍留在中宣部的该项目内。

成立该学科的初衷,用官方的话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国际新闻传播能力提升,不断提高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水平和质量”。一言以蔽之,是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改善国家形象。

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肩负的家国使命为其投上了一抹璀璨而悲壮的色彩,容易令人联想起清末那一批又一批带着沉淀使命而远赴异域的年轻人。二者虽联系不大,背景也各异,但使命感却有几分相似。

至于学习内容,笔者以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专业为例进行介绍。

较之于其他方向(新闻学、新媒体研究、影视传播研究、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等),国际新闻专业的学分要求更高,作业也相应的更多。开学不久,大家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学会的时候,却学会了熬夜。每天都生活在各科老师deadline的阴影下,一边熬夜一遍“咒骂”着不近人情的中外老师们。

按照惯例,研究生们会在第一学年“挣足”所有学分,以留出足够的时间实践。学分要求就好比旧社会时地主向农民收租子般,可以多,但绝不可以少。如笔者研一第一学期“挣”了19个学分,课程为“新闻写作与多媒体报道”“财经新闻写作与编辑”“公司策略个案报道”“中国对外传播”“初级英语新闻采写”“初级英语采写工作坊”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其中还包括一门免修的公共英语课。不同院校的英语课免修的要求不同,不过不外乎TOEFL考试、IELTS考试、GRE等考试的成绩达到一定分数,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或本科学习阶段为英语专业等。

在上述课程中,部分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Global Business Journalism)的课程,那是一个专招收留学[微博]生的项目。一开始,我选择这些课程,目的较为功利——获得美国记者协会颁发的“财经新闻记者证”。后来,授课老师有来自New York Times的经验十足的记者,也有来自Bloomberg驻北京的负责人,令笔者收获良多。

其他的主题课程为:“财经新闻数据挖掘与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介社会学”“公共关系研究”“英语特稿写作”“国际新闻采写与报道”“汉英新闻编译”“自然辩证法”。另外,还有一门课程是即国情研究,这门课是中宣部赠送给项目内3所高校的为数不多的“福利”之一。当然,既然是赠送给3所高校的,那么,出于节省人力、物

力的考量,3所学校的学生一起上课也就顺理成章了。上课地点则是在3所学校轮转,每逢在清华上课,传媒大学的学生都要几乎穿越整个北京城。

国际新闻专业作为后起之秀,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其涉及专业至少包括英语、新闻学及传播学。报考国际新闻确实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但是仅有英语基础则是万万不够的。

国际新闻报道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报道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宽领域的涉猎,比如报道美国的金融事件,就要求了解一些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知识„„是故,仅仅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或者说新闻基础都是不够的。

国际新闻工作者是采、写、编、评、播都能应对自如的人,缺一不可。想要报考国际新闻专业的同学,除了看书之外,务必花时间练练笔。关键时候,好的文笔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一篇新闻写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该新闻会不会有人看,而无人问津的的新闻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以上,是笔者以清华国际新闻为例,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或有差别。课程设置或许没有太多的孰优孰劣,修行的关键在于具体的个人。

就业去魅

一提到国际新闻专业就业,局外人或许会想当然地觉得该专业“高端”“大气”“上档次”,仿佛任何东西一旦跟国际沾边,就显得洋气十足、光鲜亮丽。所以,诸如“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之类的口号就充斥了街头巷尾。在这部分,笔者将负责类似于“微博辟谣”的工作,重点梳理一些大家可能对国际新闻专业产生的“误区”,也为国际新闻“去魅”。

1.工作后可以驻外,去欧美国家。

这个误解恐怕是拔高国际新闻、给人以假象的罪魁祸首了。不知有多少学生当初在报考国际新闻时都是冲着能出国而去的。但事实上,就算读了国际新闻专业,也不一定能驻外;就算能驻外,也不一定是富裕发达的欧美国家。

以A君为例,他是清华大学2011年毕业的国际新闻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去了是新华社。他很想驻外,一是饱览异域的风土人情、大开眼界,二是想驻外工作多年后,带着丰富的驻外经验,再向外交部进军。去新华社不久,他确实被派出了,但去的不是海外,而是新华社湖北分社。领导认为,只有先熟悉国内,日后驻外时才能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加之当时湖北分社缺人,于是他成了不二选择。至于他的驻外梦,恐怕还得再搁置数年了。

就算能如愿驻外,驻地也未必是欧美国家。越是冲突战乱的国家,越是能博得世人眼球,也越是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处对非常规事物的向往。所以,对于初出“茅庐”的业界新手来说,驻地很可能是欧美(或发达国家)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甚至是受到战争、内乱困扰、肆掠的国家。如果记者在这样的国家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日后无论是身处事故现场还是灾害最前线,大约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这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一个人内心的磨练。这大概也是媒体领导们的意图。

2.读了国际新闻专业,就能够进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工作。

就像从北京大学[微博]政府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不一定都是去管理政府一样,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都去媒体。据学院相关统计,国际新闻方向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人去了相关媒体工作,主要是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日报社为主的“央媒”;其他毕业生则分散在各个领域,如政府部门、央企、外企、银行等;甚至有的最终加入了“国家安全局”,从此便改姓换名,献身于祖国安全事业了。

进媒体不易,进国家级媒体更难。进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要历经层层选拔,而且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还要面临其他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因为有些岗位需要有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关于英美文化的版面,学英美文化的语言学方面的毕业生要比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如果这类学生还有媒体方面的工作经验,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3.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就可以出现在电视画面上。

确实,在诸如《新闻联播》等节目中,有记者上镜的机会。但是,觉得只要当上国际新闻记者便能走进电视画面的想法就部分失当了。

首先,相当大一部分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并不为电视台工作,毕竟,电视台只是诸多媒介形式中的一种。为通讯社和报纸工作的国际新闻报道者的工作主要是采写驻地的新闻,然后再发给国内。电视台在日常新闻报道中也会或多或少地采用通讯社的消息。

其次,就算为电视台工作,也并非每位国际新闻报道者都可以出现在电视。通常电视台,尤其是国家级电视台对于出镜记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仅有扎实的业务素质还不够,良好的形象及流畅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同时达到这些高要求,需要一定的积累和历练,非一般刚走出校门的新手所能胜任。

4.从事国际新闻报道者赚得多。

不能说这一判断完全错误。知名如水均益者,获得丰厚的待遇不足为奇。但是,对于刚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人来说,高起薪并不是普遍。无论是在国内“央媒”还是驻外,新闻行业的待遇水平不低,但也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高。以新华社为例,其国内记者一开始的税后工资约为6000多元。若是驻外记者,工资可能比国内稍高,具体收入则以派驻国家为准。驻外的一大好处是,用于住行的合理支出是可以报销的,也就是说,每月所发的大部分收入都可以存储起来。可见,国际新闻工作者的年收入一般能达到小康水平。但行业内有句玩笑话的共识:广大女同胞更适合从事这一行业。因为一般而言,该工作压力不大,比较稳定,又相对体面,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也多是国内外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时常饱览异域风光,品味他国情调,因此对于许多女生来说,这是一份理想的工作。当然,还有一些非常有新闻理想和新闻抱负的同学,他们更看重的是从事新闻事业所带来的成就感,而非物质的回报。

需要提醒的是,国际新闻报道是高风险工作之一。这种风险在战乱地区体现得最尤为真切。这些地区包括巴基斯坦、中东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近些年来,因冲突或战乱而殉职的记者数量有逐年递增之势。套用股市一句话:国际新闻有风险,加入需谨慎。

院校推荐

清华大学

作为国内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一直以强势的工科专业著称,近年,清华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所多学科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大学,便加强了文科建设,新闻与传播学院便应运而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整合校内外和国内外多方资源,组建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9年开设国际新闻项目,目前已有两批学生毕业,60%以上毕业生去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工作。

清华国际新闻目标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以及务实创新精神,知晓中国历史文化和洞察中国国情,了解世界局势和动向,通晓并实践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伦理及有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中文、英语新闻传播技能,可在主流媒体从事新闻传播以及在其他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兼顾培养少量具有学术潜力和研究志趣、能够进一步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清华国际新闻凭借清华大学浓郁的学习氛围及阵容、实力强大的师资,有志报考国际新闻者,不妨一试。中国人民大学

有志于报考新闻类专业的同学都应该都听说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其实力位居国内相关学院前列。中国人民大学也是教育部首批“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试点高校之一。

人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设计的培养方案为:一方面帮助学生建构从事国际传播所需具备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突出运用精讲多练、案例分析、实地采访调研、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教师队伍除了新闻学院的师资外,另外大量特聘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媒体人士及相关领域人士承担课程或开设讲座。

同清华一样,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中国日报社、新华社、中国国际新闻社这6家新闻机构也参与到人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联合培养,在兼职硕士导师、兼职课程教师、实习基地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与保障。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将全部在六家媒体的国内机构或驻外机构实习,并获得6家媒体优先录用机会。中国传媒大学

在中国,传媒特色最突出的大学要数中国传媒大学。用我们老师的话说,人家是集全校之力来研究媒体。

自2009年起,中国传媒大学从已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班。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从报考该校相关硕士研究生各专业的考生中选拔部分学生进入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班学习。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对入读“国际新闻班”的同学有更多的要求,如下:

生源条件:

(1)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我校文学(不含艺术学)各专业(专业学位除外)且进入复试的考生;

(2)本科毕业院校为“211”、“985”大学;

(3)本科专业背景为外语者优先考虑;

(4)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者优先考虑。

外语水平达到以下任何一项条件:

(1)CET6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优秀或520分以上(含)(5年内有效);

(2)TOEFL成绩达到610(总分677)、255(总分300)、 103(总分120)(2年内有效,以入学年份计算,下同);

(3)IELTS成绩学术类6.5分以上(2年内有效);

(4)GRE成绩2000(总分2400)、1300(总分1600)以上(5年内有效);

(5)GMAT[微博]成绩700分以上(5年内有效);

(6)本科阶段为英语专业者,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7)本科阶段为其它语种专业者,通过相应语种的专业八级考试(日语国际一级);

(8)在国外或境外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攻读正规课程所获本科以上(含)学位(须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综合素质:

具备良好的沟通意愿与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

北外和复旦均为2009年中宣部、教育部“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试点学校。因种种原因,现在二校均不在该项目之内。但国际新闻传播专业尚在。北外依托其强大的外语实力,其国际新闻培养也带有相应的特色。而复旦大学则凭借其雄厚的师资队伍及其在新闻界的声誉,国际新闻专业也办得有声有色。

其他开设“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汕头大学等。

第7篇:2013十大国际新闻

2013年,世界在风云激荡中走到了年末。这一年:中东地区有惊无险,叙利亚、伊朗危局接连出现大逆转;中美领导人“庄园会晤”不打领带,开启新型大国关系;斯诺登揭露美国情报机构“棱镜”秘密监视项目,使美陷入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普京凭漂亮的外交举措,登上福布斯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第一名;嫦娥三号发射升空,印度也发射了造价低廉的火星探测器;中国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改革,引全世界高度关注;南非“国父”曼德拉没有战胜病魔,还是倒在了2014门前,享年95岁……回顾这一年,哪些国际要闻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杨成绪、王嵎生,中国两位前驻外大使以其独特视角盘点了他们眼中的2013年的十大国际新闻。

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引世界关注:“中国梦”掀开新序幕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8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强调决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了,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定要走自己特色的路。

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改革新的里程碑,具有“风向标”意义,是雄心勃勃“中国梦”新的序幕;它不仅将惠及中国人民,也将惠及周边国家,顺应时代潮流,为世界注入了新的希望和乐观因素。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中国新政”战略性决策,将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稳定、争取和平环境,以及外交创新方面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二、普京登上福布斯世界最具影响人物排行榜第一:运筹帷幄,影响世界大局

美国“福布斯”公布2013年世界最具有影响人物排行榜,俄罗斯总统普京位居榜首,奥巴马屈居“老二”。普京以娴熟的外交手段应对今年6月以来斯诺登因揭露美国“监听门”问题要求在俄罗斯政治避难事件。俄一再表示,乐见斯诺登从莫斯科转道前往他国寻求避难;在斯诺登陷入困境时,俄断然拒绝美国引渡要求,同意其在俄避难。正值此时,8月21日叙利亚发生使用化学武器杀害平民事件。美国率先声明,指责叙政府动用化学武器,已越过红线,威胁要动武,英法也附和要动武,一时叙利亚上空战云密布。但美英法国内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普京洞悉美英法正处于进退维谷困境,利用G2O峰会与奥巴马啇定,为避免动武,要求叙利亚政府交出化武,并在国际监督下销毁。美俄外长几经磋商,最终由安理会通过决议,实现了叙化武危机的软着陆,为中东和平解决争端开创了先河。

三、斯诺登揭美国“棱镜”监视项目:美国遭遇二战后空前的信任危机

6月9日,美国中情局前技术助理斯诺登主动接受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视频采访,揭露美国情报机构“棱镜”秘密监视项目。

斯诺登飞抵香港,发表公开讲话,身份暴露后,及时飞往莫斯科,谋求去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避难,遭到美国围堵,滞留茣斯科。后俄罗斯以斯诺登不再伤害美国利益为条件,接受他在俄政治避难的要求,期限为一年。

在此期间,美国情报机构监视项目不断发酵。不少西方传媒揭示,美国在全世界对各国政要和要害部门及国际组织,不论是恐怖分子,是敌是友,即使是亲密的盟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进行严密的监控。美国这种逾越情报部门常规的作法,遭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抗议,置疑美国政府严重侵犯人权,造成西方盟国相互猜疑。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四、伊朗核问题破局:美伊现和解迹象,各方目标依然分歧巨大

伊朗核谈历经十年坎坷,11月24日在日内瓦达成初步协议。参加伊朗核谈判的双方期望在六个月内通过谈判达成长期协议。

由于美国和伊朗国内外政局和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一再陷入僵局的伊朗核谈判出现前所未有的动力。伊朗温和派鲁哈尼出任总统,他亟需核谈判取得实质的进展,以缓解由于西方国家制裁造成的经济困难。美国在中东地区一再受挫,以及出于全球战略考虑,断难承受攻打伊朗造成的后果。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不谋求伊朗政权更迭,尊重伊朗人民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在日内瓦达成的初步协议包括:伊朗除了接受国际监督外,还同意暂停生产、稀释、不增加库存等不同丰度的浓缩铀以及停建铀浓缩设备和阿克拉重水反应堆。而对伊朗实行制裁的国家将解除部分制裁。美国强调放松制裁将是有限的,并且是可逆转的。会后美伊双方做出不同解读。如何做到伊朗享受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又要确保伊朗难以生产核武器,有关各方对如何能达到这一双重目标依然存在巨大分歧。

五、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首访俄罗斯:中俄堪称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今年三月,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升华,这不仅有利于中俄各自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且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加强联合国的中心地位,以及G20和金砖国家组织的国际影响,对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也有重要意义,堪称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国在国际上交友,从来不要求对方放弃与他国的交往和发展关系。事实上,中俄各自都希望改善和发展同美国的关系,都不愿看到中日关系出现目前这样的局面;中国“全天候”朋友巴基斯坦同美国的关系也蛮好。

六、中共中央召开建国来层次最高的周边外交座谈会:中国外交更上一层楼

中共中央9月下旬召开周边外交座谈会。由于这是建国以来层次最高、范围最广、寓意最深、信号极强的会议,国际上十分关注,广泛议论,认为这是中国新领导人的“外交新政”,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大战略。

中国外交既有继承性,也有很强的创造性。随着时代变迁量变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高瞻远瞩,从战略上规划远景和路线图。国内外舆论普遍注意:中国外交现在“更上一层楼”了,而且有立体感,有血有肉。习近平提出携手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大力支持和推动地区“互联互通”,以及新时代的丝绸之路,顺应了时代的诉求,呼应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主张,符合周边国家的需要。中国领导人还向周边国家提出,可以用不同方式与它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还先后与文莱达成协议进行海上共同开发;与越南宣布成立海上工作组;与印度达成边境防务合作协议。这三个大小不同的国家,与中国都有一定的陆地边界和领海争议。上述协议,有助于共同掌控分歧,缓解乃至化解矛盾,维持双方关系的和平稳定和合作发展的大局,带有方向性和示范性。这些都是中国“亲诚惠容”理念的生动体现,表明中国的发展将惠及周边国家,周边国家也将有力地支撑中国,帮助中国“好梦成真”。当然,中国“外交新政”任重道远,阳关道上仍有障碍,以及可能的风雨甚至风暴。

七、习近平奥巴马“庄园会晤”:美对华政策处于十字路口,两面下注

习近平与奥巴马6月初在美国“庄园会晤”引起全世界的热切关注,专家学者们议论纷纷,一般都期盼能产生符合时代诉求的“正能量”,为和平、发展与合作“给力”,为热点降温,甚至“灭火”。除了日本等个别国家右翼领导人忧心忡忡、担心被“边缘化”外,普遍希望,中美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关系今后能比较舒服一些。

中美双方都在寻求利益最大的汇合点,以及缩小和管控分歧的途径;从战略上探讨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中国领导人早已向美国表明了意向,奥巴马在会见中国新任大使崔天凯时也回应说,美国愿与中国共同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此后,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在北京进一步说,与中国发展具有建设性的关系,是美国再平衡战略的支柱之一;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与老牌大国发生冲突“并不具有必然性”,也“不是物理定律”。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12月上旬也撰文表示,美国希望跟中国把“新型大国关系”落到实处。12月4日,拜登也向习近平表示,积极致力于同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基础上,建设美中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充满希望和机遇,可以避免两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历史定律重演。一年来,两国在包括军事方面的合作与磋商,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行动方面,如售台武器、人权、中国防空识别区,以及中日关系等问题上,美国鲜有变化。美国现任太平洋空军司令卡莱尔上将公开扬言,要像包围前苏联那样包围中国。这些正负两方面的事例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仍然处于战略十字路口:无可奈何要合作,情不自禁要遏制,两面下注。

八、默克尔德国大选获胜:超过撒切尔成欧洲任期最长女性国家领导人

9月22日举行的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中,总理默克尔带领的基民盟和基社盟取得41.5%选票,是1990年德国统一以来最高支持率。默克尔不仅成为继阿登纳和科尔之后第三位任期最长的德国领导人,而且她任期12年也超过任期11年的英国首相撤切尔,成为欧洲任期最长的女性国家领导人。

默克尔的成功取决于她在内政外交的成就,取得了大部分德国人的认可。2005年,默克尔第一次出任总理,历经八年,财政扭亏为盈,失业率从12.6%下降到7%以下。德国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经受了全球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成为欧洲的佼佼者。默克尔对外坚持“紧缩”方针,同时又保证德国是最大出资国;对内说服德国民众拯救欧元,责无旁贷,又要最大限度不损害德国民众利益。默克尔采取平衡的做法,为发展德国和欧洲国家的关系、摆脱欧元危机、推动欧洲一体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九、中印各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中国嫦娥携玉兔奔月,印度探测器飞向火星

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升空,将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按照计划将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软着陆,调查月球的地质结构,分析月球矿物,探测地月空间和月表环境,观测地球和太空。

此前,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曼加里安”火星探测器,在轨道加速后预计将于2014年9月扺达2亿公里之遥的火星轨道。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之后,第四个对火星进行探测的国家。印度传媒高度评价中国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发射嫦娥三号当天恰逢印度火星探测器脱离地球轨道前往火星的关键时刻,中方已向印方表达了加强太空合作的意愿。

中国和印度同为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先后完成这一太空创举,象征新兴国家正在加速人类进步的步伐。

十、美国务卿克里承认“门罗主义时代终结”:美国说一不二已是明日黄花

11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克里声称: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终结,美国与美洲国家间关系建立在平等的伙伴关系和共同责任基础之上。今年是门罗主义发表190周年,美国一直把拉美视为“美国的后院”和“奶酪”,谁都不能动它。克里现在的表态,是否真心实意,尚有待观察。但客观上它表明:由于时代变迁量变进程加速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美国指挥棒早已不那么灵了,美国说一不二的日子已是明日黄花。巴西女总统因美国“监听门”事件断然取消了她对美国的访问,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美国需要面对现实,寻找自己新的国际关系定位,“享受”相对衰落。

补充说明:以上十大新闻为杨成绪、王嵎生先生于12月5日前拟成。南非当地时间12月5日20点50分,南非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去世,享年95岁。作者据此补充了今年第十一大国际新闻,如下:

十一、中国老朋友、南非“国父”曼德拉逝世:全世界为之哀悼

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全世界都感到深切悲痛,为之哀悼。曼德拉是南非的,也是非洲和世界的;是黑人的,也是全人类的。他一生反对种族歧视,为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而奋斗。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南非现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继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成功举行后,金砖国家会议今年也首次在南非举行。

曼德拉是中国的老朋友,多次访问中国。今年,习近平首次出访,继俄罗斯之后,就去了南非等三个非洲国家。非洲大陆近年来保持着快速发展,经济增速平均都在5%左右,有的在6%以上。非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中国同南非和非洲的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医疗卫生方面,预计将全面发展和提速。

第8篇:解析国际贸易新闻

新闻:

新华社信息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胡柳 郭莹玉)来自权威专家的分析认为,作为我国加入WTO的最受益行业之一,我国纺织业在享受纺织品配额逐步取消、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利好同时,承受着频繁的贸易磨擦、出口退税税率下调、人民币汇率调整、原料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过去五年里在产业升级之路上加速前行。预计未来两年里纺织产业的发展将喜忧并存:喜的是随着中美、中欧协议到期,国际市场将更为开放,同时我国纺织产业的基础日渐夯实,产业链条完备;忧的是作为主要的贸易壁垒形式,反倾销对我纺织产品出口影响巨大,其他形式贸易壁垒也不容忽视,非市场经济地位严重制约着我企业对反倾销调查的有效应诉。

注解:

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出口退税:出口货物退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Barrier to trade) 又称贸易障碍。对国外国间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导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

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体会:

读了上述的案例,我认为使我国纺织业会在将来有很大的提升。现在的升值空间很大,国家调整了税率,原料成本等因素,这些因素会把原先的纺织业不利的因素都改正过来,再加上我国纺织产业的基础日渐夯实,产业链条完备,所以我国的纺织业会快速提升。案例上还说了让人忧的方面,我认为这些方面通过沟通能合理的解决问题,所以,我国的纺织业会在将来越来越好,不仅是我国纺织业会在将来越来越好,我国的国际贸易也会腾飞。

第9篇:2009年国际十大新闻

中国南京市获得2014年夏季青年奥运会举办权

2010年2月10日,第122次国际奥委会全会在温哥华WESTINBAYSHORE酒店举办。会上,经89名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中国南京市申办团以47票对42票击败另一申办城市波兰波兹南市,赢得2014年夏季青年奥运会举办权。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梁梳根和当地华人华侨以及留学生100余人到现场对申办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刘鹏(右四)、朱善璐(左四)、何振梁(右三)和梁梳根(左三)等

与华人华侨同庆申青奥成功

南京市此次派出以市委书记朱善璐为团长的申青奥代表团一行24人赴温哥华出席该次全会。代表团在申办陈述中充分展示了南京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南京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城市建设,人文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南京市民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热情。同时承诺,如果申办成功,南京市将为促进国际青年体育事业做出的自己的贡献,并为年轻的青奥会留下丰厚的遗产,从而赢得了支持,获得成功。

这是中国在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后再一次获得世界性体育赛事的举办权。梁总领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不仅是南京市人民的荣耀,更是全国人民的荣耀。梁总表示相信由南京举办的第二届青奥会一定会很出色。

罗格宣布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授予中国的南京市

【组图】

[转贴]中国不差钱!罗格宣布2014青奥会落户南京

罗格:2014夏季青年奥运会落户南京

2010-02-11 新华网

2月10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城市为南京市。当日,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在温哥华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的南京市。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2月10日,温哥华当地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庆祝南京申办成功。当日,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在温哥华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的南京市。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2月10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左三)和南京市委书记、青奥会申办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左四)等在申办成功后相互祝贺。当日,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在温哥华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的南京市。新华社记者 杨磊

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中国将承办又一盛大综合性体育赛事。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10日在温哥华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的南京市。

此次和南京市争夺青奥会承办权的原本有两个城市,但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市日前宣布退出。这样,南京市的对手最后只剩下波兰的波兹南市。

当天中午,南京市和波兹南市的代表先后登台,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作最后的陈述。代表南京市上台的是包括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内的7人陈述小组,其中中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南京市副市长王受文和国际奥委会荣誉委员何振梁先后用英文和法文进行了陈述,同时还播放了宣传片。他们突出强调了南京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旅游资源以及举办过全运会、场馆现成等优势。

而场馆和资金处劣势的波兹南市当天特别宣布,如果申办成功他们将增加预算20%,同时波兰政府将100%全力支持。当然,他们不忘提醒国际奥委会委员,青奥会最好不要连续两届在同一大洲举行。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14岁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是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决定创办的。青奥会与奥运会一样也是每4年举办一届,分为冬季青奥会和夏季青奥会。今年8月,新加坡将举办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

与会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听完两个申办城市代表的陈述后,89名委员参加了投票,结果南京市以47:42险胜波兹南市。

按照惯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发表讲话。他在感谢了两个城市的积极申办后又表示“胜者只有一个”。随后,他从信封中拿出写有获选城市的卡片,而当他念出“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授予南京市”时,南京市申办代表团的成员兴奋地互相拥抱、击掌庆祝。

“当罗格宣布结果时,我的心忽悠了一下,我也曾经想过另一种结果,”南京市委书记、青奥会申办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当然,这个结果让我高兴极了。这是祖国的力量,也是我们江苏南京家乡的力量。接下来,青奥会的筹备工作任重而道远。”

近两年,中国接连上演着全球盛事,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今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广州年底将承办亚运会„„

北京时间2月11日凌晨,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成功的消息,从万里之外的加拿大温哥华传来,全市各界为之欢呼沸腾。昨天上午,冒着严寒,数千名各界群众齐聚白马公园,举行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成功庆典,表达共庆申奥成功,为江苏骄傲,为南京自豪的热情。副省长曹卫星、市长季建业先后致辞,表示南京将信守对国际奥委会和全世界的承诺,不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托,不负全市人民、全省人民、全国人民厚望,全力以赴举办一届高水准、高质量,卓越、精彩、友谊、圆满的青奥盛会。市领导陈家宝、陈绍泽、杨植、叶皓、钱继红、刘以安、金实、徐珠宝、俞明出席庆典,市委常委许慧玲主持庆典。

点燃庆功的焰火,敲响欢腾的锣鼓,绽放梦圆的笑容,设在紫金山麓白马公园的庆典会场,聚集了数千名青年志愿者、青少年学生、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大家用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尽情表达对南京申奥成功的兴奋和喜悦。自申奥启动以来,全市广大青年、各界群众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申办工作中,积极展示南京、宣传南京,支持申奥、服务申奥。让奥林匹克精神走近南京、让青少年走近奥运、让南京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目标信念和行动。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全市各界群众的大力参与,成为南京此次申奥成功的关键“得分点”。申办成功的喜讯传来,省委省政府、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时间发来贺信,表示对南京申办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对南京组织筹办青奥会的全力支持,庆典仪式上,省政府副秘书长肖泉和省体育局负责人分别宣读了两封贺信。

曹卫星在讲话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南京申奥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南京以申办成功为契机,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努力做好筹备工作,为举办高水平的运动会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服务保障、一流的环境条件。

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南京办好青奥会,通过省市共同努力,力争青奥会举办精彩圆满,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以此带动江苏和南京的竞技体育水平更上新台阶,全民健身工作开创新局面,体育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建设美好南京、美好江苏作出新的贡献。

季建业在致辞中说,青奥会选择了中国,选择了南京,这是全国人民、全省人民和全市人民的骄傲。获悉南京申办成功的喜讯,省委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发来贺电或打来电话,希望南京珍惜机遇,从现在开始,积极做好筹办工作,为办成一届精彩圆满成功的青奥会而努力。举办2014年青奥会,可以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升南京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南京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青奥会也是南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现在开始到青奥会举办的5年,是南京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推进城市“三个提升”的重要时期,青奥会的举办将更好地推动奥林匹克文化和精神在全市的传播,更大力度地激发全市人民以“第一才能赢”的精神,锐意创新,勇于拼搏,加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青奥会是国家、国际奥委会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南京的崇高使命和光荣任务,也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信守诺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场卓越、精彩、友谊、圆满的奥林匹克盛会。

据悉,昨天全市13个区县均以不同形式举办了群众性庆祝活动,在庆祝人群中,手持北京奥运火炬、身穿奥运会火炬手服装的刘国璋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南京人,能看到自己的城市拿下青奥会举办权,他非常激动。“青奥会是青年人的盛会,也是我们中老年人的事情,我一定当好东道主,积极为青奥会服务。”

南京市三十四中高二学生刘晶说:“此前,我参与了很多宣传青奥会的活动。今后,我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当一名青奥会志愿者。”(南京日报刘晓报道)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据新华社温哥华10日电 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中国将承办又一盛大综合性体育赛事。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10日在温哥华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承办

权授予中国南京市。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14岁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青奥会每4年举办一届,分为冬季青奥会和夏季青奥会。今年8月,新加坡将举办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

此次和南京市争夺青奥会承办权的原本有两个城市,但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市日前宣布退出。这样,

南京的对手只剩下波兰的波兹南市。

当天中午,南京和波兹南的代表先后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作最后陈述。代表南京市上台的是包括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内的7人陈述小组,其中中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南京市副市长王受文和国际奥委会荣誉委员何振梁先后用英文和法文进行陈述,他们突出强调了南京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旅游资源以及举办过全运会、场馆现成等优势。

而场馆和资金处劣势的波兹南市当天特别宣布,如果申办成功他们将增加预算20%,同时波兰政府将100%全力支持。当然,他们不忘提醒国际奥委会委员,青奥会最好不要连续两届在同一大洲举行。

与会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听完两个申办城市代表的陈述后,89名委员参加了投票,结果南京市以47

比42险胜波兹南市。

按照惯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发表讲话。他在感谢了两个城市的积极申办后又表示“胜者只有一个”。随后,他从信封中拿出写有获选城市的卡片,而当他念出“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授予南京市”时,南京市申办代表团的成员兴奋地互相拥抱、击掌庆祝。

新华网温哥华2月10日电(记者 周杰)今天在温哥华举行的第122次国际奥委会全会投票选举中,南京超越申办对手波兰的波兹南,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仅仅18个月后,世界再次选择了南京,选择了中国。

百余年来曾战胜过无数惊涛骇浪的奥林匹克航船之所以要在其鼎盛时刻开辟新航线,创办青年奥运会,是为了在年轻一代中植入更多的奥林匹克情结,夯实奥林匹克基础,也是为了弘扬奥林匹克运动除竞技之外更多的教育、文化、人文等元素,提升全球年轻人的快乐、进取、交流与和谐。有了青年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便具有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深邃的内涵和更加乐观的未来。 青年奥运会的首航之旅今夏将在新加坡启程。今天,世界把奥林匹克新航线的续航之旅交给南京,既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驾驶这艘新航船圆满完成这次续航之旅、希望之行,是南京乃至中国的信念和责任。

出色的北京奥运会使世界选择南京。2008年夏天的北京以其专业的组织水准、一流的服务水平和高超的竞技成绩,已经成为经历过那场欢乐盛宴者永久的回忆。这正如美联社马·特里尔在《出色北京影像》获奖感言中所说,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为他摄影生涯记忆中的珍藏。

一个负责任的中国使世界选择南京。人们记得,在全球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程中,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以负责任的姿态,作出不懈努力,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维护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在不久前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又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国际救援队,承担起中国对世界的义务和使命。

一个充满希望和未来的中国使世界选择南京。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不断进步。选择一个中国城市举办青年奥运会将使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2007年国际奥委会才决定创办青年奥运会,这个新生儿在它未来的道路上还需要精心的呵护和扶持。作为充满朝气和魅力的城市,南京今年夏天将从首届青年奥运会承办城市新加坡手中接过旗帜,并以自己的努力,在四年后向世界奉献一届独具魅力的盛会。

南京在申办过程中,提出了“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走进奥运”的理念。秉承这一理念,2014年青奥会将成为世界青年健康、快乐、成长的舞台,同时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

世界选择了南京,南京将帮助世界实现梦想。

2009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国际社会联手打击海盗活动

2009年,在亚丁湾海域的索马里海盗活动依然猖獗。年初以来,已有近40艘船只和500多名船员遭海盗劫持。中国海军已先后有四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与多国海上力量为过往船只护航。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俄罗斯、印度、欧盟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多国海上力量等代表参加的亚丁湾护航国际合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讨论在亚丁湾海域实行分区护航合作,谋求护航国际合作的最佳办法,加大打击海盗活动力度。 二.奥巴马入主白宫实施外交新政

1月20日,民主党人贝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高举“变革”旗帜的奥巴马4月5日、6月4日和11月14日,先后在布拉格、开罗和东京发表主题为“无核世界”、“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和“亚洲政策”的演讲,阐述美国外交新政策。他表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应有一个“新开端”,宣布调整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略,以及在欧洲的导弹防御计划,强调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重视,显示出美国外交的新变化。

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遭波折

1月30日,朝鲜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的协议。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以抗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谴责朝鲜当月的发射活动。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随后多次发射导弹。6月12日,安理会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最严厉谴责”。8月底,朝鲜完成乏燃料棒再处理。10月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谈时表示,朝方愿视朝美会谈情况,重返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 四.美俄卫星相撞引发太空安全担忧

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引起人们对太空安全的担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太空步伐的加快,加强和完善太空管理已刻不容缓。

五. 中美关系新定位内涵丰富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7月底,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两国关系,经济、金融及相关领域合作,全球及地区问题上的合作,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等达成广泛共识。11月17日,胡锦涛主席与来访的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五点主张。 六.甲流疫情严重多国开展疫苗接种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从5级提升至最高级6级。9月7日,中国批签发第一批可实施免疫接种的合格疫苗产品,成为世界首个可以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此后,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发放甲流疫苗使用许可证,并开展大规模接种活动。世卫组织12月23日发布的最新疫情通报说,截至12月2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1516人死亡。目前,甲流病毒在欧洲、亚洲一些地区仍然活跃,但总体呈减弱趋势。 七.日本民主党获胜取代自民党执政

8月30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第45届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首次取代占据国会第一大党地位长达54年的自民党上台执政。民主党经与社民党和国民新党协商,于9月16日成立以民主党为核心的三党联合政权。新政权在内政方面谋求打破“官僚政治”和实现“政治家主导”;在外交方面提出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建立“对等”日美关系,并表示更加注重亚洲外交,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

八. 世界经济开始复苏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导致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战后以来首次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降幅为1.1%。4月和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先后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金融峰会,就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下半年西方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1%。 九.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

11月3日,被称为“简版”《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在所有27个成员国完成批准程序,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于11月19日据此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当选为首位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将进行大幅调整。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十. 哥本哈根会议艰难达成协议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万名各界代表与会,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大会领导人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讨论。经过13天艰难谈判,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本次会议“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 1.金融危机:几乎改变了一切

这场7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重创美国——失业率飙升至10.2%,为1983年以来的最高失业率,轻松赚钱的时代戛然而止,昔日大手大脚的挥霍者突然变成了吝啬鬼。曾是美国制造业象征的底特律千疮百孔,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通用在破产中来回挣扎。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巨额资金。

2.阿富汗战争: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进入第八年,越打越看不到希望的曙光。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对阿富汗形势恶化大为惊慌,罢了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基尔南的官。继任者麦克里斯托尔呼吁增兵,令奥巴马总统左右为难,权衡数月,方在12月1日宣布增兵3万,并讲明要在2011年7月开始撤军。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无尽的等待。 3.伊朗大选:沸沸扬扬

在伊朗总统内贾德6月份以难以置信的优势连任后,德黑兰爆发大规模示威,数百万人走上街头,高喊*口号,抗议选举舞弊。

12月5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互联网系统几乎全部被屏蔽。在伊朗大选后的抗议活动中,网络成为示威者传递信息、发泄不满和积聚外界同情的重要渠道。

4.美国医改:奇怪的“混战”

就在他的顾问们忙着平息金融风暴的时候,奥巴马却大搞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国内引发一场耗费了他第一年总统任期的“混战”。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失败这一事实表现在:尽管开支日益增加,但美国在关键指标上仍然落后,而且4600万美国人没有医保. 5.胡德堡枪击案:无言以对

美国陆军少校哈桑11月7日在胡德堡陆军基地大开杀戒,打死了包括12名军人在内的13人,打伤了30多人,酿造了美国军事基地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枪击事件。有的说,哈桑因担心被派到阿富汗与穆斯林作战而疯狂,有的人则担心他预示着未来恐怖主义的模式:即信仰极端的个人作案。

6.杰克逊之死:一个时代的结束

有人说离开的人比死了的人可怕,因为他们还会再回来。可不管你热爱或是厌恶他,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还是引发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现场直播,他的追思会吸引了全球10亿观众。犹如戴安娜王妃或肯尼迪总统去世,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的杰克逊之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杰克逊6月25日死亡,终年50岁。

7.巴反恐战争:崩溃边缘

今年8月塔利班头目贝图拉·马哈苏德被美国无人机炸死,纷争不断的巴基斯坦的形势进一步紧张。

10月,巴基斯坦军方向南瓦济里斯坦地区发动大规模攻势,打击武装分子,而极端分子发动了一系列血腥的袭击事件进行报复,难怪美国《时代》周刊惊呼巴基斯坦位于崩溃边缘。 8.墨西哥战争:永恒的敌人

自从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2006年对墨西哥的贩毒集团宣战以来,已有约1.4万人丧生。在墨北部边境城市华雷斯,2009年前9个月发生1800起凶杀案。

墨西哥警察、军队和政府中的腐败现象很严重。美国自2008年以来已向墨西哥提供了16亿美元的援助以打击与**有关的犯罪。

9.甲流肆虐:30亿人已中招

从墨西哥西部开始,甲流病毒蔓延至全球各地,中招者里面年轻人尤其多。

世卫组织估计,全球可能会有30亿人被感染。美国所有州都有甲流病毒作祟,迫使奥巴马总统今年秋天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到11月中旬,美国有4000人死于这种病毒。

10.斯里兰卡内战:结束

在过去的26年里,斯里兰卡当局和泰米尔猛虎组织之间的战争使这个岛国遭到重创,7万多人在战争中丧生,战事于今年5月结束。

斯里兰卡政府军将猛虎组织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围困在东北部地区的狭小地带,最终泰米尔猛虎组织最高头目普拉巴卡兰被打死。

*

1、温家宝坦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温家宝表示,坦率地说,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

2、美国众议院通过819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 新华网华盛顿1月28日电(记者刘洪 胡芳)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28日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在实施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3、法国海军突击队员27日在亚丁湾海域抓获9名索马里海盗。

据一位法国海军发言人称,他们自去年4月份以来已经抓获了57名海盗。亚丁湾索马里海盗劫持事件在2008年激增11%。海盗问题日趋严重,促使多国派出海军展开护航和联合打击海盗任务。

4、春节期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力度不减

春节期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力度不减。春节以来,有关部门关闭了“好色妹妹”、“女星娱乐八卦网”等55家违法违规网站。这些网站以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为主,违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专项行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强调,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工作力度不会减弱,将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5、南极昆仑站建成 中国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第一方阵"

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7号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这标志着中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6、俄暂停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28号表示,俄罗斯已暂停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舆论认为,俄罗斯的举动是在向美国新政府发出积极信号,以解决双方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分歧。

7、法国正经受自然风暴与社会风暴双重考验

1月24日,法国西南部遭遇到了历史罕见的超强暴风雨袭击;29日,法国教育、医疗、司法、新闻传媒等行业将举行大规模的反对失业的示威游行。法国媒体称法国正经受自然风暴与社会风暴的双重考验。

8、杭州地铁工地发生土体纵向滑移事故

1月26日18时20分左右,杭州地铁1号线凤起路站基坑内发生土体纵向滑移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现场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抢险措施。目前该工段及周边建筑物、道路情况基本稳定。

9、菲律宾一烟花厂爆炸 6人死亡

2009年01月29日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菲律宾警方介绍,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一家烟花厂19日上午发生爆炸,至少造成6人死亡。

10、温家宝访问首日中瑞达成多项合作 发出积极信号

在瑞士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总理温家宝1月27日表示,中瑞就今年下半年开始两国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达成一致,还签署了新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这些都为提振国际市场的信心发出积极信号。

11、威胁中国?!法国总统府突然取消中法建交45周年庆祝会,当中国人是吓大的!

今年1月27日是法国与中国建交45周年,此前一些法国媒体曾希望政府能借这一纪念日改善处在困境中的中法关系,但27日下午却传出了法国总统府临时取消了庆祝中法建交的纪念招待会的消息。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7日报道称,法国总统府本打算在27日就法中建交45周年和中国春节举办庆祝活动,但由于一位“中国要人”没有回应邀请,法国总统府取消了原定举行的招待会。法国《巴黎人报》发表文章指出,北京等待巴黎作出具体的姿态,也就是就萨科齐会见**喇嘛向中方道歉。这场纪念中法建交45周年的庆祝仪式本来应该是法国改善中法关系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

二、国际部分:

1.美国司法部9月2日宣布,美国制药业巨头辉瑞公司接受检方有罪指控,承认采取贿赂医生等非法手段营销药品,并同意交纳总额为23亿美元的罚款,创下美国制药公司罚金之最。

2.日本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9月9日傍晚在国会举行党首会谈,就建立联合政权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最终协议。三党达成协议后,鸠山邀请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国民新党代表龟井静香出任内阁大臣。除已内定的主要内阁成员外,内阁其他成员的人选也将于本周内相继确定。9日下午,三党召开干事长级会议,就建立联合政府的基本政策继续进行磋商。在此前未能达成协议的外交和安保问题上,考虑到社民党的意见,民主党在协议中写入了“为减轻冲绳县民的负担,将提出修改日美地位协定的要求,重新审视美军整编计划以及驻日美军基地问题”。关于执政党内部的联络协调机制问题,三方一致同意在内阁设立三党党首级“基本政策内阁成员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对政策进行协调并向内阁会议征求意见后做出决策。

3.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在9月16日下午举行的特别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为日本新一任首相。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三党联合政府于当日组成,17名内阁成员中有15人来自民主党。当晚在皇宫举行了首相任命仪式和内阁认证仪式。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当天上午宣布内阁总辞职,执政358天的麻生内阁画上了句号。

4.欧洲议会全会9月16日以382票赞成、219票反对、1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巴罗佐出任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今年7月,巴罗佐被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组成的欧盟理事会正式提名为下届欧委会主席人选。现年53岁的巴罗佐于2004年11月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其5年任期将于今年10月31日届满。

5.第十七届德国联邦议会选举9月27日结束。德国官方宣布的初步结果显示,现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与在野的自民党一起成功获得多数议席,将联合组阁,默克尔将蝉联总理,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本届大联合政府将不复存在。

上一篇:志愿服务公益创意大赛下一篇:中班大狗医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