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2022-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论体育锻炼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论体育锻炼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沈阳市旅游学校 沈阳 110033)

摘 要:身心健康是中专学生成才的基础,现实社会中中专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身心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长期被忽视。针对目前部分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锻炼的特点及中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锻炼对中专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中专学生 心理疾病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认为“健康”主要是指生理的健康,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生理机能水平,提高适应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但是,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纷争。那种“无病即健康”的生物学健康观已经过时,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新时代的青年不但要有健全的体格,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加强预防和监控中专学生心理障碍的同时,开展对中专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和改善,具有深远的意义。

1 中专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中专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学生一般处于15~18岁之间,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中专生毕业后大多数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由于少了大学阶段的教育和对社会的适应,所以对心理状态出现的偏差,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否则势必影响自身发展,甚至危害社会。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中专生参与的群殴事件,都反映出了现在部分中专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独生子女、家长的逆爱,养成唯我独尊,不能吃半点亏的孤僻性格。(2)沉迷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将自我放大,不敢面对现实,将虚幻与现实混淆,麻痹精神。(3)学习成绩落后,得不到认可和尊重,缺乏自信心和开阔进取的勇气,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4)家庭破裂,造成缺少管束和教育,得不到关爱,心情郁闷,久而久之,心理产生偏激,抱怨社会,仇视他人。以上种种原因,对中专生的成长都是致命的打击,做为学校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促进。当然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是多样的,其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体育锻炼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健身”,更被广泛的应用到“健心”上,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奇药良方。

2 体育锻炼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功能

毛泽东主席早在他的《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勤体育则强筋骨,又足以增知识,又足以调情绪,又足以强意志。”我国体育界前辈马约翰先生在他的《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运动“可以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锻炼可“培养勇敢,增强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争取胜利的决心。”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1 促进良好心境的产生

心境是个体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情绪或情感。“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乏痛苦。”有關研究已得出结论,认为健身和有氧训练等非竞争性锻炼类型活动具有对心境的双向调节功能。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特点,他们在参加的过程中获得的高兴、愉快、兴奋、激动、紧张以及焦虑等方面的情绪体验,最终对他们情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蒋碧艳、祝蓓里对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地降低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提高自尊感,中等到较大强度的运动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效应。中专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中寻求最佳心境,转移对其他不良嗜好的注意,在各项运动中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快慰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2.2 培养坚强的意识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目的性、自觉性、自信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能使人开朗、乐观、充满生气。体育活动的特征是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是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体育锻炼者越能克服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艰苦、疲劳、激烈、竞争向上是体育活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优良品质,使中专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激烈竞争学习。

2.3 增进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比赛是比体力比能力比技术比战术的竞争,不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在政治、经济中占上峰的人不一定是体育竞争的优胜者。工作生活中领导与下属、老板与员工,老子与儿子等角色是不能随意互换,但在体育运动中角色的变化却是很容易的,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在同一个对抗竞争的运动中,进攻与防守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固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生活空间被拓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人与人之间有了亲近感。尤其当学生邀请或被邀去参加一些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体育活动时,在与同伴交往、默契配合、同练同乐中常常会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感,自然会忘掉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和忧愁,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调整,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交往的需求得到满足,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

2.4 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能使人学会竞争,学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也使人学会合作,学会相互配合,使大家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一个目标去努力,去争取成功。体育能让你掌握与人相处的法则,就是:自己成功时要谦虚,别人称功时要善于欣赏,大家成功时要善于分享。这就是健全人格的法则。体育运动能发展人的身体活动能力、协调能力、操作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应激能力等,并能磨练人的性格和意志,使人变得坚强、刚毅、开朗、乐观;同时,在与对手的交锋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通过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从而使自己的个性趋于成熟。

2.5 有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学生的心理不是孤单的,身体与心理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学生的心理与周围环境,周围的学生也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社会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活动空间。如对于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合群的学生,可以让其参加集体性的项目,如拔河、篮球、排球等,这些集体性项目会使人慢慢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人交往;对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参加一些时间较长、需要持久而有耐力的项目,如下棋、太极拳、慢跑等这些项目能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改变急躁、易冲动的缺点。通过运动能使人受到的消极情绪和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和转移,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心理得到调整并恢复到健康状态。

3 建议与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作为改善和弥补心理缺陷,完善自我、健全人格的调理治疗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达到有效的消耗因心理障碍所积累的大量的心理能量,打乱学生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秩序,最终达到身心平衡,实现身心健康之目的,就必须在制定运动处方时,根据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及其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充分考虑选用什么运动项目、采用何种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的长短等诸多因素。在此提几点建议:

(1)每次锻炼的时间与锻炼的强度呈反比。即:锻炼的强度大,持续的时间相应缩短;锻炼的强度小,持续的时间应当延长。

(2)运动项目的采用应因人而异,最好是选用学生熟悉、喜欢、感兴趣的项目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3)锻炼强度要适中,应以中等强度或强弱交替安排为主。锻炼时心率一般应控制在120~160次/分钟之间为宜。

(4)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原则,同时对学生要及时和更多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心境,以利于中专学生心理障碍的改善和调理治愈,使他们真正成为身心健康,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夏娣[主编].运动与心理健康[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晓灵,白智宏[主编].体育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朱学雷,肖曼娟[主编].体育职业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曲浩

第2篇:体育锻炼对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析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比较大,再加上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互相攀比导致的心理失衡,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若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疾病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和缓解,不但会给学生學业造成影响,还会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给学校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主要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希望能够发挥体育锻炼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心理机制 心理健康 作用

在平时生活工作中,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负面情绪和压力,但是通过分析当前体育锻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可以发现,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之前的关系,没有能够将体育锻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体育锻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作用,将体育锻炼的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希望能够渴求知识获得进步。大学生本身的胸怀比较宽广,志向比较高远,能够将自身的理想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当前社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加。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下面几项问题。

(一)大学生容易存在自我认知障碍

现在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基本和心理健康标准相符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和问题认知能力不够出色。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在面对环境变化以及人际关系变化的时候,会出现烦躁和焦虑、忧郁和苦闷的心理,紧张、压抑的状态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这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忧愁和自卑,导致这种心理出现的原因比较多,比如成绩较差、失恋、生理缺陷以及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等等。

(二)大学生容易存在情绪上的障碍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比较消极的情绪状态下或者是处于一种比较激烈的情绪状态下,情绪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情绪下,学生的正常心理和生理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若是没有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试,导致的后果比较严重[1]。比如抑郁,主要表现为学生情绪比较低落,行动较为迟缓,学生会力不从心、语言减少,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心理,出现精神上的烦恼、害怕、紧张和恐惧心理。

(三)大学生容易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学业完成以及人格养成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也比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交朋友。但是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适应能力也不够强,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很容易存在一些异常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下面两点,第一是人际交往的时候,将自己放在中心的位置;第二是比较羞怯,虽然大学生对于交往比较重视,但是在实际交往的时候往往没有勇气,比较的胆怯和害羞。

(四)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任务是其非常重要的任务以及活动方式,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学生学习心理所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

二、体育锻炼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促进作用分析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品质养成和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这便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锻炼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做好体育锻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体育锻炼给大学生智力造成的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的进行能够加速人体血液循环,能够切实提高身体组织特别是脑部对于氧气的吸收率,能够促进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和运输,也能够给人体大脑架构功能造成积极的影响,切实提高大脑认知和处理的速度[2]。人们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时,若是能够进入一定的状态,人们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在锻炼上,也能够排除其他不良信息带来的干扰,切实提高人们的智力功能。所以,经常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也能够让大学生的情绪更加的平稳,性格更加开朗乐观,提高学生精神状态。这些因素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二)体育锻炼会给学生情绪情感造成积极影响

心理学上把情感和情绪定义成为人们对于客观的对象和事物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人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的反应,若是人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产生的情绪往往是积极的,若是没有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产生的情绪往往是比较消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若是长期的情绪都是消极的那么很容易导致人身体进入亚健康状态,若是没有能够较为及时调整,那么便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通过身体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调节其情绪,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绪稳定能力、自信心,能够让学生愿意更加主动积极地和其他人沟通交流。并且,通过体育锻炼还能够帮助大学生转移其不愉快的情绪和意识,让学生更快摆脱不良情绪和状态。

(三)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

体育锻炼本身便是身心活动的一种,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则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体育锻炼本身便是人和人交往沟通的过程[3]。比如,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时,需要学生之间进行配合、帮助、交流学习和竞争。通过体育锻炼也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交往氛围,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交往。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体育锻炼需要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只有这样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才可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四)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本身便需要竞争意识比较的出色,学生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的时候,也需要实时的和困难斗争,有些困难是来自自身的,还有些困难是来自于外界的。在进行困难克服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培养自己沉着冷静、百折不挠、谦虚谨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4]。比如,学生若是面临的对手比较的强大,那么很容易出现心里发憷的情况。若是身体在负荷下,很容易出现胆怯和畏惧心理,而想要克服这些需要比较强大的意志力。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和意志作斗争,那么便能够逐步的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学生身心健康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由此可见,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坚强勇敢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以及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够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五)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而言,本身便是一项能够增强体质的活动,并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发展好的发展智力。通过心理学分析可以发现,那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无论是记忆力、灵敏度、还是想象力都容易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大脑反应速度往往会比较快,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也能够得到较好改善,能够加快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交换的过程,大脑皮层反应的准确度及均衡性都容易有极大地改善,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能够从整体出发推动智力更好的发展[5]。体育锻炼还能够很好地抑制肾上腺素受体上升,也能够降低其敏感度,从而更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率和血压,也能够减少特定应激源给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也能够增加学生本身的坚韧程度和心理耐受力。比如,学生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时,是逐步地适应并产生兴趣的,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无论是生理机能还是身体素质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学生也能够逐步的掌握运动的技巧,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身体自我反馈机能能够给大脑输送这些积极的信息,学生也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得到较为愉悦的情感体验。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能够很好地缓解自身压力,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够得到很好释放,或者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摆脱消极、压抑、悲观和不满的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降低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概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三、结语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积极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推动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给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以及更好地工作奠定基础。此外,教师也必须重视正确体育锻炼方法技巧的传授,确保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避免因为运动不恰当而给学生身心造成损害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李蕊,姜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A].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21.

[2]赵红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青少年体育,2020(11):47-48.

[3]李洁,姜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20(14):111-112.

[4]张小友,张忠秋.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02):140-144.

[5]车坦,杨小飞.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49-50+58.

作者:陈洁 张泉

第3篇:解析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要求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教学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并且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学生们进行有效培养,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根据相关研究,一定程度上的体育锻炼能让有效释放自己的压力,并且在运动锻炼中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力,还能让学生们在运动中收获快乐,有效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一、引言

体育锻炼不仅能让青少年获得健康的身体,还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全性格品質。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初期,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发展中处于叛逆阶段,同时还会面临学校、家庭等多方的压力,需要让学生们的情绪得到正确抒发,才能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取知识。有效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着促进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加强对体育锻炼这方面的重视,促使学生们发展更加全面。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发展中的一部分,也是健康发展的核心。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在11-15岁之间,是少年期也是青春期。在这个时期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对待情感交流、情绪控制等方面处于不成熟阶段,心理变化较为剧烈。容易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未来的幻想既矛盾又美好,同时还容易被他人影响,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没有形成较好的自控能力。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需要结束九年义务教育面临中考,学习压力更是巨大,不会合理释放压力,对外界社会的认知不够清晰,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情绪更加积极

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不具备较为成熟的心理,在对待问题和事情处理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自己无法做到有效疏导。青少年的大部分生活都被学习所占据,并且学生们需要迎接中考,不得不参与各种各样的考试,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家庭和学校的严格要求,更是容易出现消极负面的清晰,甚至会造成抑郁[1]。

根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人在青少年时期参加体育运动,能有效降低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还能让青少年的情绪变得更加积极上进。让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能直接带来愉悦的心情,有效分散了青少年的注意力,降低了青少年兴情绪中产生的焦躁和不安。并且,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让青少年的负面情绪能得到有效释放,能有效抵消和中和不愉快的情绪,减轻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同时,也能让青少年的抗压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促进青少年意志力的培养,让青少年的产生的情绪更加积极向上,促进心理健康的正确发展。

(二)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形成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青少年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底气,是促进学生们能勇敢发展的来源。但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活都在学习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在青少年这个特殊时期,学生们会因为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而产生自卑心理。进行体育锻炼还能有效促进青少年自信心的形成,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能增加青少年的自信心,对青少年自信心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体育锻炼大多为集体运动,能有效促进青少年之间的交流,让青少年们更容易在体育锻炼中表达自己,还能通过体育锻炼结交好友,获得关心和照顾。体育锻炼能让青少年自信心的形成得到有效提升,也能促使着青少年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良好素质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培养,更需要注重人的发展,我国一直以来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为的就是能将学生们培养成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在素质品德方面还处于形成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的建立够不够完善,会对生活中发生一些问题不知所措,甚至是用错方法,而在体育锻炼中能让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养、道德品行等方面得到有效培养。

进行体育锻炼首先能让青少年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让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的意识。让青少年在体育比赛中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获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能力,听从指令安排等,都能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品行,这些品行也将无意识的融入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体育锻炼能有效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念,让青少年形成助人为乐的意识,尊重爱护他人,逐渐建立强大的心理,让青少年的良好素养得到培养,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更加积极。

(四)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全

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能提高其吃苦耐劳的能力,让青少年在赢得体育活动胜利的同时,收获满足和喜悦,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知道,想要得到好的结果,自己必须要努力练习,知道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在面对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时也能积极地暗示自己,促进青少年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的毅力得到有效发展,相信坚持就会胜利,让青少年不怕困难和挫折,积极勇敢的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建立健全。

结语: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发展阶段中的关键,要加强对青少年时期学生们心理健康的重视,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发展。而体育锻炼就能很好地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们来说,更是促进了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发展[2]。

参考文献:

[1]刘翠.解析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S1:30-32.

[2]曲毅.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41~143.

作者:何翠琼

第4篇:体育健身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健身锻炼是使人身心具健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锻炼者的身体健康的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全身各系统的机能水平,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1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运动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供给,使人的骨密质增厚,骨头变精,抗折、抗压缩、抗扭曲等机械性能都大大提高;增强关节的稳固性;高关节的缓冲能力;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首先,表现为肌肉体积增大,其次,表现为肌肉力量增强,能量供应更加充足)。 2健身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心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善

研究证明,健身锻炼可使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为心脏组织提供营养的)冠状动脉增粗1~2倍。随着心脏结构、形态的良性变化,其心脏收缩功能也大幅度提高,心脏的体积和容量加大,在较小的心跳次数下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锻炼者的心跳徐缓,可使心肌得到很好的休息,减少心肌疲劳,提高心力贮备,使心脏工作“节省化”。

(2)对血管的影响

经常从事体育健身运能够增厚血管壁,增加其弹性,增大管径。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机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强小动脉血管的张力和弹性。血管形态结构的改善能够维护血压的正常,促进血液循环畅通。健身活动让身体更好地将血液输送到肌肉中,进一步减少心脏负荷,同时使氧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更加迅速。

(3)对血液成份的影响

健身锻炼能使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提高血容量,从而提高人体的载氧能力和代谢能力以及缓冲酸性物质和搞缺氧能力,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另外,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会增加,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蛋白水平会降低。 3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1健身锻炼能够提高呼吸肌的机能

人们进行健身锻炼时,随着呼吸加强并变得主动和有力,呼吸肌机能随之增强,胸廓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因此,经常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呼吸肌变得发达有力,胸围增大,锻炼者的呼吸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呼吸运动。 3.2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进行健身锻炼时,机体的需氧量增大,呼吸加强,肺的气体容量增加,肺活量增大,从而提高了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肺活量的增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呼吸深度加强,呼吸频率降低,使用于呼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也大大节省;同时又减少了剩余容量(肺功能中未被利用的部分),使呼吸时更多的空气进入肺泡,提高了氧气从肺进入血液中的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

4 健身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健身锻炼,能够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促进能源物质的合成,使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使消化状态良好,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对防治胃肠道疾病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如饭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消化器官的自由泳循环,增进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5 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条件反射的建立;可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增强抗疲劳的能力;使脑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到充分发展,激活脑细胞的功能,发挥脑细胞的潜力;促使脑部的血液循环畅通,供氧充中,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和调节能力。 6健身锻炼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

健身锻炼是调节和提高机体自然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手段,它可以增加白细胞(吞噬作用)、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和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肿瘤)及白细胞介素(调节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第5篇:2、结合本人实际谈谈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来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

体育锻炼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对健康产生作用——身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 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二、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同时,健康优雅的形象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运动代表活力,健康就是财富,谁不能展现出自己的健康,谁就不能得到别人的注意。健康是形象的肉体,而优雅的举止是形象的灵魂。灵与肉的结合必能展示良好的形象,身体锻炼能使人健康,还必须树立健康形象的观念、理念和信念,抵制一切为了所谓的形象而损害健康的行动。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人身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作为改善身心健康的一种途径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各种有利于我们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让我们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从事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进而使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第6篇:体育锻炼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资环学院地理师范10111710110孙甜英

体育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并能预防很多疾病,比如体育锻炼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可延缓免疫系统老化,可以防治关节炎、肥胖、骨质疏松、失眠、抑郁和焦虑等等。它不仅是人们排遣压力的重要渠道,更加是现代医学疾病预防的主要途径。

为什么体育锻炼会对疾病有预防作用呢?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由于经常使用身体各项器官能够较好地保持身体的生命活力,对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个内脏器官的功能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经常进行科学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的提高都是有显著地帮助的。举例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存,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从而预防糖尿病。再者,体育端丽有利于骨骼关节的调整,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保持关节灵活性,韧带的弹性,保持手脚的灵便,使人可以轻松自如,有条不紊的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除此之外,进行科学有效地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益处多多的。因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静待是和锻炼时的新绿,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地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比如冠心病患者,他们的理想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性练习、娱乐性运动、防损性练习、职业性运动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法,比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等,运动强度应控制在50%-80%最大吸氧量(VO2 max)或60%-90%最大心率(HRmax)范围之内,每次锻炼的时间应该至少15分钟,每周三次以上。一般而言,中低强度的运动最适合于冠心病患者,要避免任何有竞争性的活动,要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者憋气练习,应该选择那些有全身性的、有节奏性的、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监视的的项目,利用那些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进行运动。当然也要与休息交替进行,避免过劳。

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最宝贵的,进行科学有效地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吧。

第7篇: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在自然界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野生生物为了生存,不断地奔跑跳跃,因此其寿命是家养动物的几倍,如,野兔寿命可达十五年,而家兔只有四五年。虽然没人的体质强弱、寿命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体育锻炼无疑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正像法国著名医生蒂索所说的那样,“运动就其作用来讲,几乎可以替代任何药物,但是世界上的一切药品并不能替代运动的作用。”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运动系统机能水平。运动系统是由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加骨密度,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从而增强人体的活动能力,促进运动系统机能提高。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人体各呼吸器官的功能,改善呼吸系统机能。人体内的能源物质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的过程,是靠氧的帮助完成的,人类的呼吸系统主要完成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的工作。参加体育锻炼时,人体对氧的需求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各个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也在适应这一需求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呼吸肌变得发达,肺活量、摄氧量、肺通气量显著提高,呼吸深度加深,呼吸频率降低等良性改变,增加了各呼吸器官的功能,从而改善呼吸系统机能。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血液循环系统机能水平。血液循环系统又叫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在心脏的动力作用下,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同时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传送给组织和细胞,同时把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废物运送至相应器官,排出体外。体育锻炼使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增厚。经过长期体育锻炼的刺激,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增厚,从而使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这是心脏具有较高工作能力的标志。坚持体育锻炼能增加血管弹性。

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机能水平。体育锻炼促进大脑发育,能使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使脑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使脑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旺盛,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体育锻炼时可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体育锻炼能使兴奋和抑制两种功能保持平衡。总之,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运动、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但是,过度的体育锻炼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损人的健康,甚至影响人的寿命。因此,应该科学、系统、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对大学生气质和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自我意识。体育锻炼的各个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能对外界物体最初准确的感知与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便能促进使人得感觉与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提高人的直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锐灵活;有些人的运动项目还能充分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如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因此,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提高认知能力。

第8篇: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系铁道通信信号309-2班普朝阳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 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然后剖析了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大学生积极作用分析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关,由于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使得我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然, 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除了本身生理变化和遗传因素外, 还有众多其他的原因, 如各种社会冲突和价值观的变迁等,以及“应试教育”【2】中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所带来的学生心理负担等, 都能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本文对此问题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众所周知,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腰腹臀部肌肉力量、大脑及动作的反应速度, 并能有效地延缓肌肉力量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衰退。在体育锻炼中, 学生是在练中学, 学中练, 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 这种身心一元, 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 是高校体育学科区别与高校其他学科的基本属性。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

智力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之一, 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所拥有的智力水平, 而且也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人们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智力做基础, 要获得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从身心两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智力, 缓解紧张,远离因为学习压力而导致的身心疾病。体育运动时, 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 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 使得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 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这一切必然建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在学习生活中, 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又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 有正常的认知能力; 有积极的情绪;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 师生互动行为更为外显。

结语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的扩招, 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真正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才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高校已经采取种种措施,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并不尽人意, 高等教育应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作用, 尽可能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体育教育对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等, 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4】

缓解效果。

参考文献:

[2]刘娅.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 (1)

[3]季浏. 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 (9)

[4]张力为等.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5, (12)

第9篇:论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锻炼者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锻炼者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锻炼者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锻炼者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锻炼者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锻炼者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薰衣草油和塑料的反应下一篇:长沙理工课程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