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例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挽救了无数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同时会给人体造成损害。随着临床面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菌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用量不断加大,因此,其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1]。目前,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所致ADR越来越被重视。为探讨抗菌药物所致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该院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收集上报的288例抗菌药物ADR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集的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288例,其中男性169例,女性119例;患者年龄从1月~83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122例,占42.4%;口服给药52例,占18.1%;注射给药231例,占80.2%;局部用药5例,占1.7%。

1.2 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对报表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AD R级别、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

2.1.1 ADR级别

按ADR级别来分,288例报告中,一般ADR报告281例,占97.6%;严重报告7例,占2.4%;其中,新的一般的报告5例。

2.1.2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以不明显、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导致后遗症和死亡来评价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明显的281例,占97.6%;病情加重的1例,占0.35%;病程延长的6例,占2.1%;无导致后遗症或导致死亡病例。

2.1.3 转归

根据对ADR治疗的结果,将ADR病例分为治愈、好转、有后遗症和死亡4类,其中治愈125例,好转161例,导致后遗症1例,导致死亡1例。

2.2 因果关系评价

按照SFDA颁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其中,肯定12例,占4.2%;很可能242例,84.0%;可能34例,占11.8%。

2.3 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抗菌药物所致ADR可涉及人体各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皮肤及其附件受到的损害最多,主要表现为各类型的皮疹,以β-内酰胺类所致病例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个别病例可导致肝酶升高,以大环内酯类所致病例最多;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抽搐也较常见,以喹诺酮类所致病例最多,具体见表1。

2.4 AD 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分布

288例ADR涉及11个大类54个品种,按发生频次排列,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使用广泛,是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的首选药物,该类药物主要ADR为过敏样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高效、广谱、无需皮试的特点,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从该次调查来看,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喹诺酮类所致病例中占有较大比例。从各类药物居前列的品种来看,笔者认为并不代表该药物的安全性不如同类其他药物,更多的原因在于此品种使用数量较大,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从发生年龄来看

跨度从1个月~83岁,50岁以上患者似乎仍是ADR的高危人群,占据了42.4%的比例。这与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且多为慢性病患者、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有密切关系。提示我们应更加注意对老年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药监测。

3.2 从给药途径来看

注射给药致ADR所占比例达到了80.2%。注射给药血药浓度高、起效快,是临床治疗首选的给药方式,但药物一次性进入血液循环,在其任意一个环节(药品配置、溶媒选择、滴注速度等)出现问题均有可导致ADR的发生,即使如此,但临床上静脉给药具有其他给药途径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特别提醒我们应严格规范静脉给药的各个环节[2]。

3.3 从AD R级别、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来看

严重或和导致后遗症或死亡的病例主要是过敏性休克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病例发生在青霉素类药物,提示我们即使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仍需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3]。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发生在万古霉素的使用中。万古霉素是目前抗G+球菌感染重要药物,从该院上报数据来看,其所致肾功能衰竭病例并不多见,这与目前万古霉素制剂纯度大大提高有很大关系[4]。从该患者情况来看,基础情况差,病情危重,急性肾衰的发生和万古霉素的使用可能并无直接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关注万古霉素的ADR,但无需过度担忧其肾毒性。

3.4 AD R与合理用药的关系

在该研究所收集的报表中,也存在数例由于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导致ADR发生的病例。如在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使用呋布西林作为预防用药,导致皮疹的发生。按照相关要求,首先,无高危因素的I类切口手术无需预防用药;其次,预防用药主要针对葡萄球菌,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而非青霉素类[5]。对于这类ADR的发生,笔者认为是完全能够避免的,其关键在于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4 结语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给患者带来痛楚不适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医生处方用药,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注意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6]。ADR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对所发生的ADR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对该院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的回顾性分析提示我们,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可涉及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不但要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完善ADR监测制度,在诊断、治疗、护理和用药过程中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还应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和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该院收集到的28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涉及11个大类54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所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是喹诺酮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临床使用中应做好监测。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1] 冯变玲,杨世民,王杰鹏.2004—2009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源统计分析[J].医药导报,2011(4):540-544.

[2] 苏秀琴.浅谈静脉输液中不良反应的防护措施[J].吉林医学,2011,32(13):2719-2720.

[3] 周玥,韩绍兴,陈泽莲,等.青霉素类抗菌药过敏及皮试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98.

[4] 杜斌,陈德昌,刘大为.万古霉素治疗84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效果与肾毒性评价[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32.

[5]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38号[S].北京:卫生部,2009:209.

[6]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展望下一篇:利用ExcelVBA二次开发技术提高炼化企业MES的自动化和定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