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专题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单元写作专题

单元·专题·任务群

从1906年到2019年,语文教材的内部组元名称大致经历了“单元—专题—任务群”的变化。随着统编高中教材今年秋季在六省市的启用,“学习任务群”在成为语文学科流行语的同时,也给课程实施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似乎这是一个与历史无关的全新架构,是对“单元”“专题”的舍弃。实际上,名称的变化只是反映了教材结构的更新与发展,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教材组元方式的形态从线性到块状再到茎状,从单一到多元、立体,从简单组合走向“有序的混沌”,每一次的变化都意味着内部架构在逐步走向合理、完善,吸纳并催生着新的教学方式。这种衍变同时还体现了逐步发现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理念的调整。

语文教材当中,“单元”是指按预期的教育结果使教材结构序列化的一种基本单位,一个自成系统的学习单位。它有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一般由范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四部分组成。1963年,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规定了单元型教材的内部结构:“每册课本的课文组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完成一定的任务。组织单元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灵活多样。各课的练习、提示和关于读写知识的短文也是单元的组成部分,组织安排要显示培养的重点和步骤。”

单元编排方式的初始目的是以常用文体读写知识循环为主线搭建教材系统,适应知识传授序列化的需要,使教材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它改变了知识传授的碎片化状态,使教学内容有了前后关联的明确的知识点。按张志公先生所说,建国之前,代表性的单元教材是由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该教材每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它以知识为主要地位编排,形成融知识、范文、作业为一体的,由综合单元组成的训练系列,初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对后来的教材编写产生了较大影响。

到二十世纪中后期,准确地说是从1963年到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单元教材在不断调整的基础上,逐步转向侧重能力的训练。无论合编还是分编,均试图依托知识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线,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一转变使语文教学从侧重语言到侧重言语,即不仅仅是教授静态的语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理解别人的言语、表达自己的言语,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基于这种认识,单元内部多有机安排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内容,通过课文把几种能力训练统一组织在一个区间里,不同文本各有側重地指向不同能力。

单元教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向,同时带来教学方式上的改变,新方式的核心主张就是变“教”为“学”,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进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形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一系列体现这一核心主张的单元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山东省吴心田的“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广东省钟德赣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语文单元教学”,江西省宁冠群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同时期基于单元教材的著名教学主张还有魏书生的“六步自学法”、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等。这一系列探索使“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深入人心,直接催生了二十世纪末语文教学的大讨论,培植了新世纪初课程改革的肥沃土壤,为今天的课改作了充分的理论储备。

单元组元方式之所以采用“双基”定位,源于“语文是工具”的认识。从1963年大纲到1996年大纲,对语文的界定都是“工具”,从“基本工具”到“基础工具”再到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虽然期间有反复,尤其是二十世纪末的大讨论中对此有过激烈的批判,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但新世纪第一次课改前,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仍然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接纳“人文性”的同时,坚持了“工具性”的定位,强调了“语言(言语)”的定位,这对纠偏2004年开始实施的课程改革,对2012年课程性质的明确奠定了基础,为语文教育端正了方向。

二十一世纪初的课程改革将高中语文课程按独立的模块编组,每个模块以一个统一的核心安排章节体系,统筹丰富的教学内容。全部课程由“块状”连缀而成,必修、选修各五个系列。必修模块内部的编制方式则出现了一个新的组元概念——“人文专题”,这是一个替代单元的独立学习单位,是模块内部的一个结构。每个专题统领了积累与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由于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不同版本教材的组元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立足于“人文专题”。苏教版、鲁教版以人文主题组元,语文版以文体与人文主题结合组元,粤教版以文体为主、人文主题为辅组元,人教版以文体组元,以能力专题补充。选修教材大多也以专题学习的形态组编。

在诸多版本中,苏教版最为典型。必修的专题以人文主题组元,专题的内部改变了单元的文选结构,改进了助读与训练系统。一个专题由导语、板块、写作指导三部分组成。导语是对专题内容的扼要概括。板块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一般两至三个,且板块各有小标题,如必修一“向青春举杯”共有“吟诵青春”“回旋舞”“光阴的故事”三个板块;板块课文再分精读、选读或自读。写作则由“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助读形式多样化,根据需要,把各种有助于探究学习的材料有机并有创意地进行组合,如选文、背景资料、问题设计、思路、讨论题、音像资料、图表、索引等。

“对话”是此轮课改理念的关键词,为此,苏教版创造性地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学习方式,每个专题指向其中一种,意在营造对话的学习情境,创设新的学习方式。如有些课文旁边设置了对话栏,编者对课文的理解作出适当的暗示或提示;有些对话栏留有大片的空白处,用于记录教师的提示语和学生自己的体会。有些课文还附有利于感性认识的图片,帮助学生走进课文。尤其是“活动体验”的设计,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实现了对传统语文教材的显著突破,突出了新课程语文学习方式的特征。

专题组元方式是在弘扬人文精神或人文性观点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出现的,因而它成为二十一世纪初语文教材的标志性特征。2003年人教版教材的内部组元虽然沿用了单元概念,但人文性标志突出。选文部分的编排体系采用双线并举的形式,内外结合,相辅相成,外线索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内线索是阅读能力的发展。这显然延续了单元时期对“双基”的重视,但选文组合的依据同样是人文主题。不仅如此,它赋予语文教育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两个鲜明特征:一是对人性、人的价值的认可和尊重,二是倡导理性品格的培育。如,2000年版选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003年版则改为《致橡树》,一去一留间,“尊严、独立人格”的主旨就凸显出来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学习任务群”。“群”是这个概念最显性的特征,也是内容组合上的标志。从课程角度看,它是一种综合方法,这个方法建构了语文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共十八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群”,涵盖了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群”既包括具体的学习内容,也包括言语实践活动以及与之适切的学习方式。它通过整合学习的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重新建构了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这个系统整体上呈开放式的“茎”状结构,能够向四面八方发散。它与过去的课程模式有内在的区别:课程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分解操作。

从单一的群看,它是一个相对独立、指向明确的课程形态。陆志平老师认为,“学习任务群”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设计。崔允都老师也认为,这个大单元设计与以往教材的单元有所不同,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单位;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说它“独立”,是因为每个“群”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务,自成体系,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核心是“思辨”;说它“相对”,是因为它又以小单元(板块)形式分解呈现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学段,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三个学段均有独立的小单元,合起来就形成这个群的完整架构。

从教材角度看,学习任务群是组元方式,教材编写者称之为“线索”。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再次使用了“单元”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已经全面更新,单元只是群(大单元)内部的板块。这些来自不同群的板块重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册教材。这一组合形式使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养成的素养点变得清晰起来,学习侧重点变得更加明确,分散在各学段教材中的板块由低到高循序推进特定素养的形成。比如,必修上八个单元涉及七个群,而“文学阅读与写作”就占了三个单元,显然是本册的重点。

鉴于教材单元是不同“群”内部板块的组合,某个单元的组合和内容选择必然受制于“群”所承担的素养任务,而单元本身又有自己的人文主题,因而组合和选择的依据是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二者交织配合,共同搭建了单元基本架构,指导学习活动基本要素的构成与落实。人文主题作为组元主线索,发挥语文教材的铸魂培元作用,围绕“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三个核心,教材细化出“伟大的复兴”“使命与抱负”“青春激扬”等一系列分支主题;学习任务群作为另一条线索,基于教学文本确定并落实语文素养的各项培养要求。

以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见表1),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单元内部的基本结构。

学习活动的基本栏目包括导语、选文、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选择性必修称为“单元研习任务”)。单元导语提纲挈领地说明单元人文主题、选文情况、核心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学习提示设置于课文后,重在激发阅读兴趣,提示学习重难点,提供阅读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研习)任务实行结构化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实践活动,综合提升语文素养。教材还将写作任务融入单元学习任务中,读写结合,解决读写分离的问题。

任务则是课程新目标的体现,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即“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不再是上一輪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更不是知识目标。如“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个任务群,大致可以对应过去常见的三类文体教学,即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之所以没有直接从文体角度来命名学习任务群,并不是要取消文体,而是“任务”的需要,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任务群中的目标分解,文体学习要为这一目标服务。这三个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阶段要引导学生达到的目标分别是:提升“审美体验”,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任务也是学习方式的特征。任务强调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强调开放的语文实践。每个小单元以任务为引导、活动为主体、探究为路径,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将语文听说读写做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动态系统,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因而,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是“实践活动”,应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维度灵活设计学习任务,把阅读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努力推动学生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作者:蔡建明

第2篇:单元主题:历史专题复习的“灵魂”

单元主题是教材单元内容的主旨,也是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教学目标。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专题复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历史复习课堂的思想内涵。因此,在专题复习课中,加强对单元主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专题复习关注单元主题的必要性

一是从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要求看。历史专题复习是在课时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课文专题内容的整合和单元基本思想的提炼。专题复习课应在单元主题的指导下,通过联系、对比、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理解历史知识间的关系,构建专题知识体系,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升华对专题知识的理性认识。并通过专题训练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进而实现专题复习目标。所以,抓住单元主题是提高专题复习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是从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思路来看。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把课时内容和单元内容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个学习专题,使同一专题内容集中于一个单元,便于体现历史的演变过程和反映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反映了特定的主题,即本单元的核心思想。这一编排方式要求我们在专题复习中把握单元主题,并利用单元主题整合专题知识,挖掘专题内容的思想内涵,实现对课时内容复习的深化。所以,围绕单元主题复习是符合教材编写特点的。

三是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的特点来看。近年来,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的“主题”特征非常明显,试题的特点是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将主要考点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重组和建构,并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和确定设问,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试题的主题。如2014年全国文综Ⅰ卷第41题以“抗日战争为全民族的抗战”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对60年代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和理由,让学生用正确的史观去认识七十年前这段抗战史;又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第12题以“人类不同文明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为主题,将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要求学生运用全球史观的理念和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主题创设”的特点来看,开展主题教学是适应高考发展趋势的。

二、单元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

单元主题的确定,既要体现本单元学科内容的学术性,符合学科特点,更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教育的价值。“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过程,也是在旧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的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多方面能力的考验。”[1] 那么,如何确定单元主题?如何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专题复习?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例进行说明。

(一)基于模块主题挖掘单元主题

新课标历史教材分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各模块的“灵魂”。在模块教学下,每一单元主题的确定都必须完全服从于实现模块学习目标的需要,并上升到模块主题的高度。必修二教材主要反映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断创新。所以,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人类经济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艰难与智慧,也由此而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从经济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场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提炼单元主题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反映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和应实现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从课标的要求出发,分析提炼专题内容的学习主题。围绕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把课标的总体学习要求理解为:明确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应适时进行调整,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新体制形成和完善的历史性贡献。

(三)基于课文内容剖析单元主题

“教学主题是否突出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和对教学文本的合理再造。”[2]我们应立足本专题的核心思想,审视该教学内容中所渗透出来的独特价值和内涵特征。从教材单元导言和主旨内容中可认识到本单元的内容核心是国家对经济政策的干预;本质是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造;内涵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使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而且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范例。

(四)基于现实生活发现单元主题

以史为鉴,服务现实社会是历史教育价值之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定位,同样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角度。作为经济现代化探索中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体制。在这一新体制下,不再使经济放任自流,不再让社会缺乏保障,而是让国家充分担负起调节经济、安定社会的责任。探讨历史上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和变化,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以促发展、惠民生具有借鉴意义。

据上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罗斯福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促使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政的实施是人类经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罗斯福新政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三、单元主题在专题复习课上的运用

“单元主题的确定仅仅是进行专题复习的基础和前提,单元主题的呈现与引导才是实现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 [3]通过单元主题的呈现与引导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感悟,以期专题复习目标的实现。

(一)围绕单元主题确定复习目标

历史专题复习就是要围绕单元主题从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中获得独特的历史感悟,提升对单元内容内涵的认识。所以,我们要结合单元主题,提出富有学科价值的核心目标。依据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确定了如下复习目标: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制度与政策原因;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分析理解罗斯福调节生产与市场关系的改革机理,认识罗斯福新政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贡献;梳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趋势;认识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二)围绕单元主题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目标确定后,就要围绕目标选择主要内容来支撑、演绎单元主题,所选择的内容要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并服务于单元主题。在选择内容时,要深入理解主题立意的核心观点,选择能有效阐释和佐证主题立意的主干知识,以突出单元主题;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对教材内容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要适当拓展教材内容,深挖教学内容的内在特征;注重专题内各课内容之间和专题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总之,要站在用主题构建整体课堂的高度,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使“历史教学内容都能够串联起来,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形成宏观、思辨和开放的大历史”[4]。

就本专题而言,我们要紧扣课文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核心要素进行知识整合,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包括金融、贸易体系的建立整合到专题知识体系中。围绕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梳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拓展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认识,并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等纳入到知识体系中来。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再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跨时代的纵向整合,梳理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通过跨地域的横向整合,对比资本主义的美国和社会主义的苏联、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说明人类经济体制的多元化特征,反映人类的经济活动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三)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问题探究

对单元主题的正确认识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分析而形成的。为了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我们应围绕单元主题选取恰当的史料,并立足这些史料,设置可探究的又能体现单元主题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让有效的史料演绎单元主题,用可探究的问题彰显单元主题。如围绕罗斯福新政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应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这一主题,设置如下一组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思考。

材料一 经过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里的高速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列宁指出的垂死的、腐朽的状态,重新恢复了生机。……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相对稳定。这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进步,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部分的但是重要的质变,标志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

材料二 其意义是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列为政府职责和社会的目标,帮助“不幸者”是全社会的责任。例如传统的观念是,只有资本家认为有利可图时才雇用工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规定了最低工资福利,不仅是从法律观念出发,而且是一种公认的正义的观念[6]。

材料三 尽管罗斯福新政距今已经近70年了,但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我国现在进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竞争必须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在市场经济中,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不能由市场机制自我生成的,而需要由政府来调节,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措施仍有存在的必要[7]。

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对罗斯福新政意义的分析都局限在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恢复的作用上,我们如何拓展对罗斯福新政意义的认识呢?上述材料是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所做的种种评价。材料一从制度革新的角度,突出罗斯福新政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上的地位;材料二从民主政治的视角来评判新政,肯定了罗斯福新政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行为;材料三则点明了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新政的积极效应不仅在于经济方面,还有其政治意义;不仅超越了时空,也超越了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所以,通过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灵活而开放的思维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认识视野,提升了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价值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化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永友. 浅谈主题教学与高考备考[J]. 中学历史教学,2012(9):50.

[2]朱可.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11):23.

[3]王继平. 论历史科“主题化”课堂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2(3):121.

[4]陈春露. 关于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实施主题教学的思考[J]. 历史教学,2010(12):18.

[5]陈启懋. 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J]. 美国研究, 2006(2):142.

[6]资中筠. 20世纪的美国[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06.

[7]李君.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J]. 前沿,2006(3):168.

作者:蔡权

第3篇:《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专题复习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解析

1 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需要的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③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目前,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脑体差别还存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谋生的手段,因此只能实行按劳分配。④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性质是劳动收入,也是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③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3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热点链接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分析:国家这一做法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会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解析

1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 如何坚持效率与公平?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初次分配,其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主要体现效率优先,也要注重公平。国家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它们可以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体现促进公平。③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④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热点链接

自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①实行绩效工资,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观,肯定了基于劳动贡献大小形成差距的合理性,反映了在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上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②实行绩效工资,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三、国家财政及其作用

考点解析

1 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2)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2 财政的巨大作用:(1)财政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②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促进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③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2)财政在国家、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热点链接

2010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一是实施冬小麦弱苗施肥、西南旱区覆膜种植和东北水稻大棚育秧补助。二是增加高产创建补助。三是继续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四是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五是实施新疆内蒙古冰雪灾区牲畜饲草料补助。六是落实冻猪肉收储计划,加快猪肉收储进度。七是充实和完善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加快建立各级政府投资稳定增长和保障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分析: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助于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配置;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通过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落实冻猪肉收储计划,加快猪肉收储进度,这有利于保障供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国家发挥财政这一经济手段,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税收及其种类

考点解析

1 税收的基本含义:①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②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 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即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保证。②无偿性,即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③固定性,即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3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具有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4 税收的种类。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20多种。其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热点链接

2010年4月10日,财政部在公布2010年工作要点时指出,今年将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具体措施包括: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公平税收负担;完善消费税制度;做好增值税转型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各项措施;健全企业所得税法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房产税制度。

分析:①材料体现了税收的作用,即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管的重要手段。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而税收就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

五、市场配置资源

考点解析

1 市场调节。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调节作用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在起调节作用。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和实现的。从价格和供求角度看,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市场竞争角度看,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③意义: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能够通过竞争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能够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2 市场秩序。①重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而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又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意义: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④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3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②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三种弊端尽管表现不同,但结果都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热点链接

2010年7月9日《市场报》报道。住房关系民生,关系内需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已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一些开发商为了牟取利益,采取降低质量、偷工减料、虚报面积、虚假宣传等手段坑害消费者。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整住房市场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等入手,多管齐下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析:①由于房价上涨,一些开发商为了牟取利益。采取不法手段,坑害消费者,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②国家采取措施增加有效供给,会缓解住房供不应求的状况,促进供需平衡,是按价值规律办事的表现。③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整住房市场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点解析

1 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 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与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④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热点链接

20lO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坚持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分析:①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思路,强调要把这项富民强国、兴边睦邻的宏伟大业推向前进,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②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社会

进步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西部大开发事业推向深入,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七、正确认识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点解析

1 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4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手段主要有:经济计划,如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②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法律和法规,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的优点是直接、迅速,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会产生消极后果。因此,行政手段必须反映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5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热点链接 

材料一 2010年6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林地的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按照《土地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要求。联合开展了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查处并严肃处理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材料三2010年5月16日,国家物价部门负责人针对个别交通运输、通信部门乱涨价现象指出,公共交通、通信的收费标准,一律由国家物价部门核准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

分析:①材料一中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林业发展的规划,对林业经济活动的参加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②材料二中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确保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③材料三中国家物价部门负责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考点解析

1 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2 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⑤以上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热点链接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分析: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规划》的实施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考点解析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要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和创新促进发展。

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质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主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一致。

5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其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热点链接

2010年7月12日《南阳日报》报道,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邓州市政府制定了《2010—2015年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突出强调了以下内容: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积极发展小城镇;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工业园区,大力引进外资,积极引进适合在本地区发展的各类产业项目;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环保节能的秸秆生物发电项目;在条件具备的乡镇发展生态型农业

和观光旅游业。

分析:①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积极发展小城镇,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②增加工业园区,引进外资,发展各类产业项目。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③发展环保节能的生物发电项目,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④发展生态型农业和观光旅游,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十、面对经济全球化

考点解析

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1)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素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对外扩张。(2)表现:①生产全球化,即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②贸易全球化,国际商品交换范围、规模、种类大变化。③资本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流动速度不断加快。④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1)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影响: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拉大了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是因为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3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热点链接

20lO年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王岐山指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美两国经贸、金融合作迅猛发展,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谁也离不开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双方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事实证明,中美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决定了两国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伙伴。只要双方坦诚沟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相信双方通过本轮对话。一定能够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分析: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要求中美两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美之间加强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十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考点解析

1 原因: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 如何做?①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③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④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热点链接

2010年6月27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胡锦涛在峰会上指出,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决倡导和支持自由贸易,继续承诺并严格执行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发达国家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对话协商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分析:①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特征。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②我国政府应对贸易保护的措施: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③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措施: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有关国际法准则解决争端,维护自身利益;优化出口结构,以质取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和壮大自主品牌,提高竞争力;规范竞争,开创多元化市场。

作者:黄垠昌

第4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小专题新闻写作练习新人教版_144

写作小专题 新闻写作

【写作导航】

一、新闻要素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一般而言,一篇新闻可以分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五部分。标题是全文的眼睛。导语是消息的写作重心,是消息的头一句或第一段话。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结尾和背景,是对主体的补充介绍或说明,可有可无。

二、新闻类别 (一)消息

1.简要的、完整的事实报道。消息的篇幅较短,一般只有几百字,但却对事实有较为完整的叙述。这里所谓的完整,一般是指“五个W和一个H”的完整。

2.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各种(报刊)新闻体裁中,消息的时效性是最强的。

3.结构一般较固定,如“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等几种结构方式。

4.有明示的消息头。消息头分为“电”和“讯”两类,如“本报讯”和“本报××”等。

(二)通讯:通讯比消息的内容更为详尽,更为生动形象。在结构上没有消息那样严格的格式。从发稿时间上讲,通讯的时效性赶不上消息。

(三)特写:就是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三、新闻特征

1.时效性:一篇新闻所要报道的绝不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而必须是最“新近发生”的事实。

2.真实性:(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要确凿无误。(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发生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等都必须真实。(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确切无误。(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例文引路】

孩子坠窗幸未死 家长看管应当心

【标题】新颖、清楚。

今天早上,有一小孩从五楼窗户坠下,牵动了左邻右舍的心。人们急忙打电话求救,不一会儿,120救护车赶到,孩子被送往县医院抢救。

【导语】言简意赅,叙事清楚,概括性强。

今天早上8点15分,在甘肃会宁县天润苑小区,正要去上班的陈女士忽然听到“哇”的一声哭喊,寻声望去,只见天润苑小区三单元五楼的窗户大开,一个小孩正向窗下坠去。她被吓呆了。正在这时,有几位晨练归来的居民路过,看到这情形,他们急忙跑过去,当他们走近小孩时,小孩正在大声哭喊,一位中年男子上前仔细查看孩子的伤势,发现孩子左腿大腿处骨折,其他地方一时看不出异常。于是,他马上拨打120,不到10分钟,120急救车赶到,把孩子送往县医院抢救。

【叙事】清楚,重点突出。

原来,这个小孩家有两个孩子,女孩5岁,男孩3岁,平时由奶奶在家看护。孩子的父母这时已经上班去了,孩子的奶奶去送女孩上幼儿园了。奶奶出去的时候,小男孩已经起床了,奶奶哄他在家玩,说她一会儿就回来。谁知,当奶奶走后,男孩觉得无聊,就爬上敞开的窗户,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孩子大都由老人看管。老人刚从农村来,不熟悉城市的生活,没有过多地考虑孩子的安全,所以就导致了以上事件的发生。

【插叙】恰当,说明并分析了孩子从窗户掉下来的原因。

经过医院检查,这位从5楼窗户掉下去的孩子,除左腿断裂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受到损伤,大夫和邻居都十分吃惊,大夫说,他看了近30年的病,从这么高的楼上掉下来还能保住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补叙】很有必要,交代了事情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求奇欲望。

这个从5楼掉下去的孩子,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这件事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看管孩子一定要谨慎小心,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结尾】简短有力,向人们提出要求和希望,发人深思。 【名师点评】

这篇消息,不仅结构完整,叙事清楚,重点突出,且恰当地运用了插叙和补叙,使事件脉络清晰。既是对孩子掉下窗户未死亡这一事件的报道,又是对所有家长在看管孩子一事上的一次警示,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第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小专题语言要连贯练习新人教版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写作小专题 语言要连贯

【写作导航】

说话、做文章,应当语言连贯,衔接紧凑,文气通畅;不能上下文脱节,前言不搭后语。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

一、话题统一,句式一致。 一段话中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该围绕共同的话题来写,使上下文叙述的对象保持一致;倘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会让人产生疑惑,弄不清楚到底要表述什么。如汪曾祺《昆明的雨》中描写菌子的部分,作者写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内容,其中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的笑话。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一共同的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有时,在特定的语境里,还要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或相似,字数大体相同,句子形式对仗整齐,这样不仅能使语言连贯,节奏鲜明,而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叙事抒情透辟。

二、顺序得当,合乎逻辑。

写文章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或空间高低、远近顺序,而对于那些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或某种工艺过程的先后程序的内容,还要合乎一定的逻辑。

如“晚上月亮非常好,她挂在中天,虽说只有半边,但她一样地把柔和清澈的光辉洒遍了人间。清溪乡的竹木、草垛、山峰、篱笆、田畴、屋宇……通通蒙在一望无涯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绢里。”这段话中描写的“竹木、草垛、山峰、篱笆、田畴、屋宇”等景物,就缺少一定的顺序关系,这些景物从高到低应是山峰、竹木,从远到近应是田畴、屋宇、篱笆、草垛,因而应该按照这一顺序排列出来。

三、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语言连贯还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行文中可以适当运用关联词语、提示语、过渡句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承上衔接还是启下衔接,都要根据句式特点和句子负载的内容,做到合理、自然、连贯。

【例文引路】

发丝中的爱

岁月,从爱中流过。

【开头简洁】用一句话导入,概括了本文的“爱”的主题。

梧桐树下,从枝叶缝隙中洒下的阳光,把母亲又长又黑的发丝照得更黑更亮。微风中,发丝轻轻飘动,母亲望着远处一蹦一跳的小女孩,满是笑意。

【善用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母爱的细腻,如一丝夏风一样清凉。

早晨,女孩背着书包出发之前,亲吻母亲的脸颊。母亲的发梢触到女孩的鼻尖,犹如夏天的一丝丝凉风,沁人心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夕阳下,女孩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回来了。母亲在门口静静等待,望着回家的女孩,绽开满脸微笑。女孩攀着母亲的脖子,将脸埋在那柔柔的黑发里,一股清香在发梢间流淌。

【巧用动词】“一蹦一跳”用得极妙,写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特征,也反映了那个年龄的天真与无邪。

傍晚,母亲为女孩清洗头发。女孩顶着满头的泡泡,在阳台上嬉笑。母亲用清水将女孩的满头泡泡冲洗掉,用手柔柔地抚摩女孩的眼睛和耳朵,然后用毛巾轻轻地为她擦头。母亲轻轻地抚摩着女儿的短发,满眼的爱顺着指尖流淌。

【细节描写】作者重点描写“母亲为女孩洗头”,女孩的神态,母亲的动作,清晰可见。 长大后,女孩到了外地读书,离开了母亲。母亲为女孩洗着头,女孩的秀发瀑布一般散在母亲摊开的手里。母亲轻抚着女孩的发丝,对女孩的担忧和思念,流淌在女孩的每根发丝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1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里。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母亲的头发不再乌黑光亮。

当暮色悄然降临时,梧桐树下,母亲等待着,陪着她的是一地落叶。 【侧面描写】陪同母亲一起等待的是“一地落叶”,暗含着凄悲的色彩。 四下一片寂静,母亲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时间已迈入夏天,为何这风还是吹得如此寒凉。女孩已长发飘飘了,回来看望母亲。女孩露出幸福的微笑,母亲那枯草般的头发仿佛也有了精神。

傍晚,依然在阳台上,女孩乌黑飘逸的长发被夕阳镀上一层光辉。女孩为母亲清洗头发。月光下,母亲的长发闪着银色的光泽。女孩的手轻轻地拂过母亲的白发,一如母亲从前的手。

爱流淌在发丝里……,

【突出中心】通过“长发飘飘”与“枯草般的头发”的对比,来突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名师点评】

本文角度新颖,把母女之间的亲情融入发丝里,微妙而传神。文中,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烘托,使浓浓的亲情从发丝流淌到心间。使读者不自觉地关注女孩黑发的变化;对母亲长出的白发,持有一份无奈的心痛。二者形成对比,字里行间笼罩着淡淡的愁绪。结尾十分简短,照应标题,意境幽深,耐人寻味。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2

第6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小专题学写传记练习新人教版_15

写作小专题 学写传记

【写作导航】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主要记叙人物事迹,包括国籍、生活年代、主要事迹和成就等。

传记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称为“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一、传记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人物传记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因此只能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写传记还要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写人物传记前,必须详细地搜集材料,如书面材料,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等。写时,要严格选材,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如写诺贝尔、居里夫人一类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等相关材料。如写自己的同班同学,则应选择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材料。动笔时,还要恰当地组织材料,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

二、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传记要求真实,不仅选取的材料要真实,而且还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比较全面地展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写作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有关的资料。

2.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主要的思想性格特征,不能像履历表式地简单罗列。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地插入议论、抒情。

3.基本上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切忌采用主观色彩过强的大段评论。但同时,在记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要显示出作者对人物思想品格、是非功过的态度和评价。因此,要努力保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

【例文引路】

我的自传

武昌城内有此人,其身长五尺,双目能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不甚打理,不拘小节。其发凌乱,名曰:鸡窝头。则成头皮之风水宝地。不爱装扮,常衣冠不整。

【外貌描写】生动俏皮地描述,让人如见真人。

视金钱如粪土,名利为糟粕,以书本为知己者,此人矣。与书为友,怜书为粱肉者,是人也。书则充乎其屋内。尝《史记》《三国》《石头记》拏于手而口吐狂言道:“我乃书圣后代是也!”罢,狂笑不绝„„

【抓住典型】选取一个典型事件表现“爱书”。

一日晨,途遇一岛,观其风景适好,三面环水,一面负山,云雾袅袅之中隐约啁啾声或现或隐,穿其者,溪两条也,而其岸势犬牙差互,明灭可见,源竟不可知也。乃席地而坐右溪上,取《水浒》一卷,细观之,每到精彩之处,不禁脱口而诵,声若洪钟。一时间,鸟雀乱鸣,绕树三匝,无敢依枝。唯余其狂笑不绝于耳„„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觉已至酉时,而犹未尽兴也,然人非天仙,俗界之粱肉菜蔬亦不可少。匆匆奔至家,复取《水浒》研之,母直视其曰:“吾儿苦也,一银耳汤置于案上,渐凉,速食之。”其竟曰:“小二!先烫一壶好酒来!但有菜蔬果品,只顾买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话未必,只见其母怒目圆瞪,气冲斗牛。见状,忙唱个诺,曰:“不知母亲大人在家,失礼,失礼!”自闪一边,一股脑食之,便又取书观之。其爱书几何,可见一斑!

此人更不拘小节,不爱打理,观其早起上学便可知之:

正值五更天气,闹铃大作,一个鱼跃而起,掀开被子,穿上衣服,踏上拖鞋,睡眼惺忪来到洗脸池前,左手持牙膏、右手握牙刷,左手一捏,右手一递,便开始刷牙。毕,便去清书包,忽觉满嘴牙膏泡沫还未冲洗干净,便又回头冲洗一番,则浑身上下湿淋淋,可以此至学社乎?无奈,复更衣,复毕。正待出门,忽见其父其母站于门口,怒目而视,缘则此人早起交响乐令全家不得安宁。此人便飞奔出门„„

此何若人?本人是也!, 【结尾点题】结尾一问一答,简洁明了,直接点题。 【名师点评】

小作者采用文言的形式,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例——爱读书来突出人物性格、精神风貌。构思新颖、语言流畅、选材典型,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人物自传。

第7篇:九上第五单元单元主题写作

【单元主题】

这个单元写作是以“金钱”为主题。《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综合活动课,设计了四项活动:1.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众说纷纭话金钱3.我也来当一回家4.调查同学怎样消费,了解金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调查身边同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单元写作设计】 一. 写作要求

金钱是什么呢?哲人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生的不幸。”老百姓说:“金钱是饭,是衣,是车,是房。”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钱,也都离不开钱。你认为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金钱呢?围绕“钱”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写你自己或家人、朋友、熟人曾经有过的与“钱”有关的故事,可以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字数600字左右。 二. 习作指导

(一)训练目标

1、增强对金钱全面而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钱财观。

2、培养留心身边经济生活的习惯和初步的理财意识,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观察、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写作调查报告。

4.学习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二)师生互动,讨论可写内容。

钱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让人的心灵升华,如捐款救灾,也可以让人的心灵扭曲,如贪污受贿。钱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人们怎么使用它。金钱并非万恶之源,而是改变世界改善生活的必要工具。它只是一个符号,决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针对以上方面,叙写故事,抒发感慨,发表议论都可行。 △素材库

如今,在我们的周围,有钱的孩子真是越来越多,大家支配手中的零花钱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如下的观念:

1、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要潇洒走一回;

2、潇洒就是派头,谁的派头大,谁就最潇洒;

3、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对我来说早已过时;

4、今日有钱今日就花个痛快,玩个够;

5、向大人要钱理所当然;

6、不会用钱是傻瓜,是枉度人生;

7、我对生活追求是跟着感觉走,跟着广告走,追求

时尚是我的目标;

8、名牌是身份的标志,着名牌够气派。 “别把钱当做是一个工具把钱当做是一级台阶”

--一个伟人交际生活的奥秘 故事1: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新员工到银行上班,担任出纳。有一次,银行老板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他很老实地回答:“这当然是钱。”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还是钱吗?”他如实说:“这是钱。”又过了很长日子,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这时,他已在银行里工作近一年了,天天和钱打交道,他说:“不,这不是钱,这是我的工作。”

老板笑了,对他说:“你已‘目中无钱’了,我可放心地休假了。”

金钱的诱惑犹如病毒,人们只有坚定地抵抗诱惑,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才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故事2:德米尔是西班牙一个小市民。有一次他买了10张足球彩票,其中一张让他中了巨奖,奖金是7000万美元。一夜暴富的他喜出望外,马上辞却了推销员的工作,开始挥金如土,过上了奢侈豪华、荒淫无度的生活,今天看球赛,明天观斗牛,吃喝足了,就去嫖妓。10年后,德米尔变得一无所有,债台高筑,最后,铤而走险,因入室抢劫被打入了大牢。

就这样,这笔巨额奖金使一个由穷人一跃成了富翁,又从富翁跌为穷光蛋。更可悲的是,7000万美元竟买断了他的自由。如此看来,金钱也是一柄双刃剑,它能扶你步上康乐大道,也能把你甩入万丈深渊,关键在于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

故事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够不上富裕,倒也和美快乐。一天,农夫在田里偶然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高兴不已,可农夫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农夫回答:“我在想,另外17个罗汉在哪儿?”

得到了一个金罗汉,还在想另外的17个金罗汉,不知足和贪得无厌使他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看来,有时真正的快乐与金钱无关。

故事4:只要有鲜水,金鱼就无饿死之虞,但难免胀死之忧。金鱼是卿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贪得无厌是金鱼最常见的死因。

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我们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不安,甚至毁灭。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变得越来越贪,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三)写法提示

1、从现象到本质深刻挖掘“金钱”的利与弊,叙述与“金钱”有关的故事,抒发对“金钱”的感慨,议论有关“金钱”的作用与隐患。

2、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写出自己对“金钱”的独到见解。

3、有关“金钱”话题的文章很多,写作时应该独辟蹊径,另设角度,力求创新。

4、观点要鲜明,论证要有条理,可以采用“以小见大”、“以一点窥全面”的手法揭示主题。

(四)佳作赏析

我爱钱

朋友,不要吃惊,不要以为我说这样的话有伤大雅,我的确很爱钱。

早在小时,那金光闪闪的小硬币在我眼里就特有魅力,因为它就等于是一支新铅笔,一个笔记本,或者一根甜甜的冰棍儿。我呢?也常因从妈妈那得到一个小小的硬币而乐得一蹦三尺高。

渐渐的长大了,我依然很爱钱——特爱。爱闻新钞票喷香的油墨味,爱听小银币清脆的音响——那简直是一种享受。更乐意的是拿它到小书亭换本作文选或者故事回。

后来啊,我的书多了,于是有关钱的故事也积累了几串。有人说,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有人说金钱万岁,“钱能使鬼推磨”于是,在那诱人的大团结后面隐藏着一面面守财如命的丑恶嘴脸,一双双亮亮的手铐„„都在我脑海中映了出来。于是,爱钱的人便也不是好人,爱钱,思想便不高尚,惟利是图,由此我对钱再也不那样亲热了—虽然内心依然如故。

改革的巨浪冲击着开放的中国,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也在转变着人们的思想。于是,社会上掀起一场经济热,经济潮。什么股票了,文人下海了一些似懂非懂的与钱有关的故事也诞生了。

我,于是便又想入非非了,何必总是把钱与堕落与手拷联系在一起呢?只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真当的去赚钱,又有何妨呢?

一颗颗星星在滑落,一个个希望在破灭,中国贫困地区的„„听者这希望工程的报告,我的心在痛,在流血。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之前程,辉煌之未来的大事啊!可自己,囊中羞涩,要是我有了钱„„我暗暗的想。于是我说我爱钱,因为我爱祖国,爱千万个象我一样的朋友。

2000年的奥运五环旗究竟会飘扬在哪方圣土?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北京只梦能圆吗?于是我又盼望哪个自己有钱,去支持北京的申办工作,圆北京之梦。

于是,我又说,我爱钱。我有一颗民族自尊心,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于是乎,我又幻想自己长大成为一个所谓的大款,一个腰缠万贯的财神—不怕大家笑话。幻想把大批救援物资去援助正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国家,为社会声张正义:幻想中国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使红色社会主义更加牢固,幻想有朝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屹立与世界东方:幻想„„

于是,大白天,我做了不少象小银币一样圆圆的梦。也许友人说我钻到钱眼里去了,于是我说,我不会财迷心窍。因为我有一颗纯真的心,怕啥?

于是我说,爱钱,要看你怎么个爱法。挥霍浪费,那是狗发疯:一辈子硬不去摸钱,那是自命不凡,臭清高;做个守财奴,那是神经病,何必用不爱钱去证明你人格的高尚,灵魂的纯洁呢?

于是,我说,只要心是纯净,思想高尚,钱,爱有何妨,何罪之有呢?

于是,我爱钱!我高声说。我依然喜欢钻到钱眼里去做小银币似的白日梦。

评:选材新颖、大胆,独抒新意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开头即点题“我的确很爱钱”,但作者不是肤浅地写自己怎样爱钱,先说钱给他带来的快乐,“因为它就等于一支新铅笔,一个笔记本或者一根甜甜的冰棍儿”。作者从妈妈那里得到一个小小的硬币而“乐得一蹦三尺高“。但作者并没有顺着这一思路写下去,而是平生波澜,随着自己的长大、阅历的增长,对钱的另一面有了认识,“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爱钱的人便也不是好人”等,行文至此,似陷困境,但作者笔锋一转,“只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正当的去赚钱,又有何妨呢?”而推出一个新的天地,使文章在思想内容又上了一个新的层面。把自己爱钱与国家民族的未来一致起来,使文章最后点题“我爱钱”显得底气十足,充满了自豪!文章结构完整,文气贯通,是一篇成功的夹叙夹议兼抒情的散文习作。

正确对待金钱

“钱”,这个字是值得大家永远去探究。

什么事情都是有两面的,而金钱也不例外。那么金钱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其实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对于那些洁身自好,不慕金钱的人来说,金钱简直就是魔鬼。它会磨灭人的意志,令人深爱着它而不能自拔;而对于贪图富贵的人来说,金钱简直是最美的天使,不但能带来荣华富贵,还能带来荣耀和地位。世界上存在着这两种人,所以金钱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诠释。的确,有金钱未必不好,而没有金钱又未必会好,有句说的好:“金钱不是万能的,而没有却是万万不能的。”

拿破仑曾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利、财富,但他却说:“我这一生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又聋又哑又瞎,她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这又是有金钱未必好,而没有金钱却也一样快乐。

所以,不同的人的眼中对金钱的看法并不同,而怎样才能正确运用、对待金钱呢?必须要有智慧的人才能正确对待。

钱能做什么?钱不能做什么?钱能买来食物,却买不来食欲;钱能买来药品,却买不来健康;钱能买来熟人,却买不来朋友;钱能买来奉献,却买不来信赖。所以凡事都不能勉强,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对于金钱,我们得学会运用。王延江,他是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对钱有两论:一是“人活着没钱不行”,拥有百万之富,单却简单朴素。二是“人不能为钱而活”,他把钱看的比棉花还轻,他对穷人慷慨相助,把钱都拿出来,把村变成了一个亿元村。多么伟大的人啊!

对于金钱,我们得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财富,而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经营,非法手段赚钱,决不会有好下场。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更上一个层次。

评:本文围绕如何正确对待金钱的论题,举事例、讲道理,条分缕析,正反对比,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很有指导意义。同时,文章的语言朴实严密,也值得我们学习。

第8篇:单元写作

单元写作 第一单元 目标要求:

1、学会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2、学习做记者,向读者介绍本地的新闻人物或事件;

3、关注现实生活,并作出快速反应;

4、掌握定消息的一些基本要求,提高写作的能力。 写作指导:

一、课本题目

1、从从近期报刊、网络上搜集最让你感兴趣的消息一则,带到班上交换阅读。大家一起评议,进行“好新闻奖”推选,各评出

一、

二、三等奖若干。就本次活动写一则消息。100字以内。 提示:

班组共同拟定一个评选标准,如:新闻要素完整,时效性强,角度新颖,内容充实等。 大家综合评议后,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若干。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本次活动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2、在上述短消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当过程介绍或资料,写一篇长消息,不少于500字。

二、变式题目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不能不了解社会中每时发生的事情,这就少不了及时、准确的信息传达。请你就身边发生的事件或新鲜事,写一则消息。

单元写作 第二单元 目标要求:

1、学习能恰当地立意并围绕中心选择、组织材料;

2、在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突出材料主次,详略安排要得当;

3、在详写内容时,要注意进行适当的细节描写; 写作指导:

一、课本题目

1、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后,曾要求同学们围绕“给你深刻的普通人”写作一个片段。在这个片段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检查你完成的片段作文,是否交代清楚了这个人是谁,以及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深刻。 仔细思考,哪些事情可以表现这个人给你深刻。

比较这些事例,最令你难忘,最有说服力的事情,需要详写,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展现。一般的事例,则可进行概括式的描述。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本次活动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2、你们班是否有这样的“牛人”呢?他们或是知识面丰富,口才超越;或是公平正直,令人信服;或是体育健匠;或是乐器高手„„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二、变式题目

以“那一天”主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单元写作 第三单元 目标要求:

1、掌握抓住说明特征的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描述事物的特征;

3、使用准确、简明、周密的语言来描绘事物的特征。 写作指导:

一、课本题目

1、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日常用品。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以“„„的自白”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既然是自白,就要用第一人称进行介绍。

从各个角度观察它的外部形态,抓住它的外在特点。查找相关的资料,对它的结构、功能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做一些记录。

想好从哪些方面表现它的特点,列出写作提纲,再动笔成文。

2、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500字。

二、变式题目

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单元写作 第四单元 目标要求:

1、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写说明文,在文中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使事物或事理清楚、准确。 写作指导:

一、课本题目

1、你用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吗?你对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多少?为其中一种产品写一篇说明文,让家里的老人也了解这一产品,并学会使用它。不少于500字。 提示:

了解产品的特点及功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要向别人介绍电脑或智能手机,首先要自己清楚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果自己使用过电脑或智能手机,那么回想一下自己使用这些产品的目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没有使用过,可以参看产品说明书或上网搜索资料,自己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印象,想好该怎样介绍。 概要说明产品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从几个方面对其使用方法加以说明。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是在向家里的老人介绍产品,在选择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时要多用心。我们可以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说明方法,是说铭记清楚明白,又生动形象。语言上也要尽量简练、平实,少用专业性强的术语。

说明顺序要清楚。在介绍产品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不能东拉西扯,毫无重点。

写成之后,自己读一读,看产品有没有介绍清楚,条理是不是清晰,家里的老人能不能看明白。对不完善的地方做必要的修改。

2、有许多现象我们都习以为常,深究起来却会觉得奥妙无穷,比如下面列出的这些问题,你深究过吗?

为什么树叶大都是绿色的? 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

为什么使用微波炉时不能靠的太近? 为什么多数餐具是白色的? „„

或许你还能列举出许多平常而又深奥的问题或现象。试着对其中一个问题作一番深究,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二、变式题目

水果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大家都爱吃。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它有哪些特点和功效?请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水果,围绕它的外形、颜色、口感、生长过程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多角度描写,突出特征;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单元写作 第五单元 目标要求:

1、用简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说明道理;

2、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自然地阐发道理;

3、运用叙与议的有机融合来阐释道理。 写作指导:

一、课本题目

1、阅读下面描写冬雪中的蜡梅的文段,给它补写一个说理性的结尾。 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蜡梅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三尺,这迎雪绽放的蜡梅,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由此我想到

提示:

想想文段中的蜡梅具有怎样的特点,“生机勃勃”“傲然挺立”启发你想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说理性的结尾要用简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字数可多可少。

2、灯,算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东西了。你每天都见到它,是否曾经有过一些思考和感悟?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灯的作文,谈一谈你感悟到的道理,不少于500字。

二、变式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墙,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质的墙,如土墙、砖墙、人墙、篱笆墙、玻璃幂墙、花墙、城墙、防火墙等。也有精神的墙,如沟通的障碍、法规的限制、做人的原则、道德提底线等。筑一堵墙,可以我一份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膜。 请以“说墙”或“墙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选。

2、文体自定。

3、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4、不少于600字。

单元写作 第六单元 目标要求:

1、学会观察,能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学习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会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写作指导:

一、课本题目

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的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重在训练观察能力,尽量多选几种观察的角度。

不同的观察效果由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比如产生了不同的形态和颜色,突出了某些景物,忽略了某些景物等。

可以与同学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2、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二、变式题目

请搜集有关家乡风土人情的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9篇:第二单元写作

写作

内容丰富 充实具体

学习目标

1、掌握作文中内容丰富 充实具体的方法。

2、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技法指导

解题

作文理清 思 路 , 只 是 竖 立 起 文 章 的 “ 骨 架 " ; 内 容 丰 富 , 才 能 “ 有 血 有 肉 " , 言 之 有 物 。 要 做 到 内 容 丰 富 , 充 实 具 体 , 必 须 有 充 足 的 生 活 积 累 , 丰 富 的 知 识 储 备 , 开 阔 的 社 会 视 野 以 及 深 刻 的 思 想 认 识 。 这 些 正 是 激 发 写 作 欲 望 的 “ 源 泉 " , 形 成 观 念 见 解 的 “ 支 柱 " , 充 实 文 章 内 容 的 “ 基 石 " 。

二、写作指导

要使作文 内 容 丰 富 , 充 实 具 体 , 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 要 留 心 生 活 、 观 察 体 验 。

《 飞 红 滴 翠 记 黄 山 》 的 作 者 柯 蓝 , 写 黄 山 的 峰 石 、 松 树 、 烟 云 、 日 出 、 温 泉 , 千 姿 百 态 , 准 确 生 动 , 形 象 鲜 明 , 是 缘 于 作 者 对 黄 山 地 质 演 变 作 过 深 人 研 究 , 对 眼 前 黄 山 景 物 作 过 细 心 观 察 。 鲁 迅 的 《 故 乡 》 、 叶 圣 陶 的 《 多 收 了 三 五 斗 》 , 塑 造 闰 土 、 杨 二 嫂 和 旧 毡 帽 朋 友 等 鲜 活 的 人 物 形 象 , 描 绘 旧 时 代 江 浙 农 村 贫 穷 凋 敝 的 社 会 面 貌 , 是 得 力 于 作 者 对 生 活 的 高 度 熟 悉 , 对 社 会 的 深 刻 理 解 。

二 要 调 查 采 访 、 收 集 素 材 。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绚丽如画的自然景观,多彩如诗的校园生活,欢乐如歌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

三 要 思 考 分 析 、 开 拓 思 路 。

四 要 看 书 学 习 、 不 断 充 实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文采。要有好的文采,在文中引用古典诗词是一种便捷的手段。善写文章的人,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古典诗词来表情达意,使文章词采华美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融入诗词底蕴,还可以彰显丰厚的文化积淀,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同时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用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无疑会给文章增色,铸就妙语美文。 总之,长 期 积 累 , 厚 积 薄 发 , 一 定 能 写 出 有 思 想 、 有 内 容 的 好 文 章 。

三、教材文题指导

(一)本 单 元 的 四 篇 小 说 都 出 自 文 学 大 师 之 手 。 学 习 后 , 你 一 定 有 许 多 心 得 和 体 会 , 课 后 也 一 定 会 选 读 他 们 的 其 他 作 品 , 对 作 者 的 人 生 经 历 也 会 有 一 定 的 了 解 。 设 想

这 几 位 文 学 大 师 仍 然 健 在 , 请 选 择 其 中 一 位 给 他 写 一 封 信 , 谈 谈 对 他 的 作 品 、 思 想 、 生 活 经 历 、 人 生 价 值 等 方 面 的 理 解 和 感 悟 。 信 中 可 以 交 流 , 可 以 讨 论 , 也 可 以 质 疑 , 内 容 不 限 , 但 应 该 抓 住 一 两 个 主 要 方 面 具 体 地 表 达 自 己 的 所 思 所 感 。

明确:

1、写 给 谁 ? 应 选 择 自 己 最 熟 悉 , 读 其 作 品 较 多 的 那 位 大 师 ; 或 者 是 有 问 题 想 向 他 请 教 的 大 师 。

2、写 什 么 ? 题 面 中 提 示 : 可 以 “ 谈 谈 对 他 作 品 、 思 想 、 生 活 经 历 、 人 生 价 值 等 方 面 的 理 解 和 感 悟 " , 这 是 一 个 很 大 的 取 材 范 围 , 应 取 其 中 一 两 点 , 确 立 谈 话 交 流 的

中 心 , 使 话 题 明 确 、 集 中 , 这 样 写 起 来 才 不 至 于 拉 杂 空 泛 。

3、怎 样 写 ? 写 信 是 用 笔 与 人 交 谈 , 言 为 心 声 , 直 抒 胸 臆 , 真 诚 自 然 。 千 万 不 要

“ 做 文 章 ” 。 作 为 一 个 中 学 生 和 大 师 交 谈 , 要 注 意 口 气 的 恰 当 和 用 语 的 分 寸 , 体 现

对 大 师 的 尊 重 与 敬 仰 。 文 章 是 书 信 体 裁 , 要 注 意 格 式 正 确 。

(二) 阅 读 下 列 两 则 材 料 , 写 一 篇 内 容 丰 富 、 语 言 简 练 的 文 章 。

1 、人 工 培 植 的 蘑 菇 味 道 虽 然 好 , 但 比 起 野 蘑 菇 来 还 略 差 一 些 。 野 生 的 双 孢 蘑 菇 、 香 菇 、 大 红 菇 、 竹 荪 、 猴 头 菌 , 味 道 尤 其 鲜 美 , 也 更 加 富 有 营 养 。 但 有 些 野 蘑 菇 有 毒 , 如 鬼 笔 蕈 、 鬼 笔 鹅 膏 菌 、 毒 红 菇 等 , 误 食 后 轻 则 口 麻 心 慌 , 重 则 断 送 性 命 。

2 、苦 瓜 味 苦 , 好 多 人 不 爱 吃 。 但 它 营 养 丰 富,吃上 一 段 时 间 , 还 能 品 出 甜 味 来 。 吃 惯 后 , 隔 一 段 时 间 不 吃 , 又 很 想 念 它 。

要 求 : 1 、可 以 将 两 则 材 料 结 合 起 来 , 也 可 以 只 用 一 则 材 料 。

2 、 文 体 不 限 , 题 目 自 拟 。 指 导 :

一 要 读 懂 材 料 。 野 生 蘑 菇 味 道 鲜 美 , 但 有 些 野 蘑 菇 有 毒 ; 苦 瓜 味 苦 , 但 营 养 丰 富 。 材 料 启 发 我 们 : 看 待 事 物 , 不 要 只 看 到 它 有 利 或 有 害 的 一 面 , 而 要 两 面 看 看 , 两 面 想 想 , 权 衡 利 弊 , 全 面 客 观 地 认 识 事 物 。

二要 深 人 思 考 : 日 常 生 活 中 有 哪 些 事 物 与 现 象 , 具 有 “ 两 面 性 " ? 我 们 认 识 、 掌 握 事 物 的 这 种 “ 两 面 性 " 有 何 意 义 ? 让 学 生 展 开 发 散 思 维 , 多 多 思 考 与 分 析 , 最 终 确 定 自 己 的 写 作 内 容 与 要 表 达 的 中 心 。

(三)以 “ 我 眼 中 的 网 络 世 界 " 为 题 , 写 一 篇 文 章 。 内 容 要 具 体 充 实 , 不 说 空 话 。 文 题 “ 我 眼 中 的 网 络 世 界 " , 强 调 的 是 “ 我 " , 要 写 出 “ 我 " 对 网 络 世 界 的 认 识 和 感 受 ; 内 容 要 具 体 充 实 , 不 说 空 话 , 必 须 在 典 型 事 例 的 选 择 上 多 下 功 夫 , 用 事 实说话。

四、例文引导

范文赏析 范文一

给莫泊桑的一封信

莫泊桑爷爷:您好!

自从学了您写的《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加上老师对您的介绍,我就开始崇拜您了。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从小热爱文学。文学不仅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还丰富了我的人生。而您写的小说更让我觉得文学就像浩瀚的宇宙,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我知道,您一生当中,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您真不愧为“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家”。

您知道吗?我非常喜欢您的一部短篇小说--《项链》。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位爱漂亮的妇女,她总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认为上天对她不公平,自己那么漂亮,却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为了一次晚会,她花了很大的心思去打扮自己,还向朋友借了一串项链。最终她成了晚会的焦点,但在晚会后,那串项链却不见了。为了赔偿,她做了很多苦工,终于还清了债,可朋友却说那串项链是假的。我觉得这篇小说写得真是妙极了。开头,您设置了悬念,接下来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局情节突转,让人出乎意料,但感觉又在情理之中,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用精炼的笔墨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篇小说悬念迭出,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是我喜欢这篇小说的原因,也正是我们在写作时学习的。

关于《项链》这篇小说结局之后发生的事,我设想了两点:第一,当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时候,她气得昏死过去了,因为她全部青春和经历都浪费在偿还这条假项链上。第二,她的朋友很同情她,把钱还给了她,而她通过这件事后也也懂得了美貌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美貌并不是最重要的,开心就好,从此她会而充实地过日子。莫泊桑爷爷,您觉得我想的这两种结尾合理吗?

最后,我还想向您请教一下,要想写好作文,我们应给注意些什么呢? 好了,莫泊桑爷爷,信就写到这里了,希望,能读到您更多的作品。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笑口常开!

此致 敬礼

一个崇拜您的中学生:xxx

X年 x月 x日

【点评】这篇给莫泊桑爷爷的书信写得有理有据,入情入理,情感真挚自然,态度谦虚大方。小作者先表达对大师的崇拜之情,接着就《项链》这篇小说,谈了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对结局的两种假设,征询大师的看法。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满含深情,对大师的赞美与崇敬流露在字里行间。

范文二

我眼中的网络世界

我眼中的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网络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它给我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增长了知识。

但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网络不是丰富多彩的、明亮的,却是让我们少年儿童走向黑暗世界的道路。如果让网络倾诉自己的犯罪事实,它肯定不会承认的,如果你问它:“你在为我们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做好事!”网络一定很干脆地回答,但是你们却悄悄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真是太生气了!如果你们不建那些网吧,还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吗? 是呀,如果不建那些网吧,的确会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网络里有许多吸引人的东西,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网吧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而我认为这些实际上是在消磨时间,像精神上的老虎,更有的人,常常迷于网吧,而忘了回家,有的甚至自杀,给家庭带来了不幸,这有何必呢?

我第一次上网的时候,妈妈给我找了迪士尼乐园”打球“的游戏,我一会就打完了这个游戏,”后退“一看,还有很多游戏:有拼图、闯关等,我就选了一个最喜欢的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这时,妈妈走过来告诉我说:”放松一下,在网上玩会游戏是可以的,可是,玩得时间长了对眼睛没有好处。网络中的信息量很大,最好是用它来查找资料,来,我教教你怎样查资料。“妈妈教给我简单的操作,我很快就明白了。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老师让我们查雷锋的故事,我们家并没有这方面的书,我想起网络上一定有,我打开电脑,果然有雷锋的故事,而且比书上的还多哩!从这以后,只要是我不会的问题,不问妈妈,直接上网查资料,既方便, 又准确,每天都能这样放松的学习,我真高兴。

看,网络就是一个”四不像“,说它好吧,它又有点坏,说它坏吧,一想它还挺好的,我现在只能说这个”四不像“,虽然是通向世界信息的高速公路但是它是由一半”好“和一半”坏“组成的了,我们一定要用好它。

五、学生写作

1、学生选题,构思。

2、写作,修改。

上一篇: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件下一篇:山西省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