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小学科技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本报综合消息8月23日上午,以“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为主题的2020年广州市科技活动周中小学专场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在线组织启动仪式。

第一篇:小学科技论文

浅谈小学科技馆展品的改进

摘 要:本文以衡州小学为例,对本校科技馆的概况以及展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普展品相应的改进设想,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科学的教学需要。

关键词:小学科技馆;科普场地;展品设置

一、衡州小学科技馆概况

衡州小学科技馆建筑面积约700㎡,分为5大区域,分别是宇宙探秘空间、数学空间、物理探究空间、创客空间和生命科学领域,其中展品涉及宇宙科学、航空航天、物质科学、魅力数学、3D打印、机器人、创客空间、生命科学、模拟地震和火灾安全逃生以及走廊挂壁等系列,内容丰富。展品主要以互动和体验为主,参与度高、富有趣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场馆,展品本身的趣味性及对相关原理解释的直观性都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学校内部的科技馆,这为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科学教育的沃土。

(一)衡州小学科技馆利用情况

一是供校内外各年龄段的参观者参观体验;二是用于科学小组课外活动场地、3D打印社团的实践基地等。目前,对科技馆内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没有挖掘校内科技馆存在的真正价值。学生进入科技馆参观,充满好奇心,被展品本身的趣味性吸引,但更多的是走马观花,而对于展品本身介绍的科学原理以及利用的科学技术鲜少有人留意。因此,学生喜欢来科技馆参观,更多的是出于“好玩”。科技馆外壁的挂件更是沦为了从这里路过的学生的“玩具”,损坏严重,维修工程大。

(二)本校科技馆在展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 展品所涉及的原理超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内部的科技館,主要的参观者是小学生。小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心,特别是一些有趣的、好玩的事物对他们更是具有吸引力。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尚不能理解太复杂的原理,而物理、数学、生命科学空间大部分展品所涉及的原理大大超出小学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之外。

2. 展品所涉及的原理出现重复

对于光敏元件的应用有三处:两个脚踏琴和竖琴。手眼协调、吹不开的小球、梵天塔、九连环等这些展品在科技馆内部和外壁都有出现。

3. 展品设计不合理、不严谨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如下图)直接将其与太阳一起围成了一个圈,各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行星自身的运行方式和自转角度等都没有得到体现,在设置和陈列上不严谨、缺乏科学性。

三球仪中,模拟太阳发出的光太弱,照到地球和月球上时看不出阴影和被照亮的一面,模拟效果不明显,且仪器精度不够,刻度盘指针以及太阳光照方向经常偏离准确位置。

4. 展品更新速度慢

我国的航天科技在飞速发展着,硕果累累,航天设备层出不穷,而科技馆内宇宙探秘空间的航天模型的更新还没有跟上节奏。馆内的视频资源也是建馆时的原有资源,介绍的科学事物已过时。

5. 展品的耐用性不够,维修成本高

如摇动发电机手柄时,纽带容易从轮轴上脱落,甚至纽带的材质老化断裂,发电机的灯使用寿命不长。学生经常路过科技馆外壁展品,因此使用频繁,损坏严重,维修工程量大。

二、对小学科技馆展品设计的建议

(一)结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增设与科学课程相对应的展品

科技馆作为科普场地,有着实验室所不能企及的优势,它可以是科技成果的博物馆,介绍各种科学原理,参观者参与互动体验,寓教于乐;也可以是自然科学的浓缩与精简版,模拟一些直观的自然现象。

(二)小学科技馆内展品应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

城里的小学生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但受年龄因素及认知规律影响,大部分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尚不能理解一些复杂的原理。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可用小学生能理解的展品替代某些复杂原理的展品,增设小学课程相关展品。

除此之外,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若在科技馆中利用展品模拟实验,则要通过仪器显示精准数据来进行验证。大部分学生认为大的实心铁球会先落地,当学生看到与猜想截然不同的现象时,会心中充满疑惑,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的敏锐度、锻炼其思维能力,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三)结合新技术,改进展品设计,增强直观性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形成,能直观看到或者感受到的事物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原理,科普展品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增强展品的直观性。

(四)科技展品应注重细节,体现科学性和严谨性

科技馆相当于一本灵活的科普教材,科普展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参观者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知识或者原理。因此在展品的设计上更要严谨,要体现科学性。例如土星的光环的位置,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以及自转倾斜的方向等。科技馆需注意细节,根据科学发现的最新成果,实事求是地展现出来,否则稍不注意则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五)加快展品更新速度,设立数字科技馆

对于科技馆内与时代发展相关和更新频繁的展品,需及时更新。 5G时代已然到来,各种新技术、新发现层出不穷。考虑到建设成本和空间限制,当展品在技术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对学生开放数字科技馆,不失为加快数字更新的快捷方法之一。科技馆可设立电子屏,让学生利用电子屏自由选择、浏览感兴趣的科普知识,拓展课外知识。

(六)小学科技馆还应考虑展品及选材的耐用性

小学生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进入科技馆难免兴奋,积极地去参与体验,容易损坏展品,部分展品使用的材料容易老化。因此,在展品的选材上要考虑耐用性,以延长展品的使用寿命,节省维修费用。

(七)丰富展品涉及领域,避免原理相同的展品重复出现

原理相同的展品同时出现在科技馆,一则降低了展品本身的吸引力,二则降低了建设资金和空间的利用价值。需避免相同原理的展品重复出现,以增加展品种类。

为提高小学科技馆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使其与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相适应、提升馆校合作,建议小学科技馆的展品设计以主要参观者——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展品设计上兼顾趣味性、互动性和直观性,注重科学性,并尽可能地与科学课程内容相适应,在选材上充分考虑耐用性和安全性,在细节上体现科学性。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 许雯. 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4):247.

[2] 张磊,曹朋,李志忠. 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馆校合作实现双赢[J]. 开放学习研究,2017,22(05):33-38.

[3] 赵吉明. VR虚拟现实技术在展品中的拓展应用——以浙江省科技馆台风体验剧场为例[J]. 科学技术创新,2020(12):102-103.

[4] 蔡文东. 5G时代推进中国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学会,2020(01):60-64.

[5] 谭泾远. 国外科技馆在儿童少年智力开发中的特点和作用[J]. 中国博物馆,1988(02):76-79.

作者:李艳琼

第二篇:小学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机器人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我校课题组以机器人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来探究小学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规律。

一、精心準备篇,做足科技创新的各项准备

我们课题组选择的是四足联动创意机器人。机器人实践活动核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基础篇、原理篇和创意篇。基础篇主要是机器人的零部件拼装,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原理篇主要是机器人的电路原理学习,培养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原理的能力;创意篇主要是机器人的外在联动表演,培养的是学生文化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意。由于课题组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可能太多,学习的知识也未能够百分之百掌握,因此课题组教师在脱产培训之余还利用周末前往阳江市科技馆,向其开放式公益培训的机器人活动取经。课题组教师一边充当阳江市科技馆的活动志愿者指导学生,一边虚心向科技馆的老师请教开展活动的方法。科技馆的老师对如何解决机器人实践活动中的困难,给出了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再次,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要精心准备。参加机器人实践活动的学生选拔是非常讲究的。如我们组建第一届机器人兴趣小组时,主要是挑选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该学年年龄段的学生具有相对独立的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学生在知识、纪律、思维等方面都较为成熟。相对于机器人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太小,对于系统性的实践活动还不能适应;而六年级的学生考虑要小升初,难以真正投入到活动中来。选拔有强烈兴趣爱好且品学兼优的三至五年级学生,能够保证开展活动的成效,由于其有较强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带到省市,乃至全国参加各种机器人活动比赛也是能够胜任。

二、筑好基础篇,夯实科技创新的动手能力

1.机器人拼装原理讲解与现场拼装示范。我们通过现场付款或者网上采购买回我们活动开展的机器人套件,根据参加活动的学生实际人数,每一个学生配一个套件。课堂上,教师讲解机器人拼装的原理,边讲解边现场示范拼装给学生们看。接着学生跟着教师,对照着图纸进行套件零部件拼装。课堂的拼装练习,从教师带逐步过渡到学生对照着图纸图片组装,最后过渡到脱离图纸的快速盲装。用大约一周的时间训练学生拼装机器人的实操能力。当然机器人的简单拼装还属于基础环节,当学生在这一环节熟练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学习,熟能生巧,如遇到拼装的问题故障如何排除和解决故障问题,如何多样性替换组装等等。

2.QQ、微信兴趣小组群组的建立与网上交流学习。树立“生本教学”理念,我们将参加活动的学生拉入实践活动的QQ、微信兴趣小组群组,然后将活动内容的相关学习资料上传到群组,供学生在线上下载学习。同时,要求学生们将学习心得体会在上面交流,将自己的组装成果在上面展示。老师在群组上对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组装成果进行点评。教师也将自己的示范组装视频及图片分解、示范作品,发布到网上,供学生参照学习。做得好的学生,可以参照学习更加精益求精,在课堂上跟不上进度的同学也可以在网上课后补课上来。此外,教师也可以直接在群组上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直接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互联网+机器人实践活动”的方式,突破了活动开展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了网络优势破除了单一课堂教学的呆板,使得学生的活动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反复学习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养成规范的组装技能。除了线上互动学习机器人组装,我们还鼓励学生自主上网学习探索机器人AI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把研究心得体会在群组上交流,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和教师共同研究。由此在“互联网+”中打开学生通向真正信息时代的机器人研究前沿窗口。

三、悟透原理篇,深学科技创新的科学知识

小学生对电路懂得的知识常常是陌生的。学生对电子元件、电路的基本知识并不清楚,甚至连手头上拿着的电阻、电容、三极管等都不知道是什么。因此需要教师对相关的电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是一个面包板的讲解非常必要。电路中,哪些东西是相通的,哪些是不相通的,要作出详细的指导。这不同于基础篇的简单零部件拼装,学生一看就往往可以制作,这里必须好好学习悟透了原理才不会导致电路制作错误,才能使机器人得以正常运作。

吃透电路原理、熟悉电子元件,对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电路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科学的想象、符合理论的理解。从积木般的拼装到电路原理的深入学习,许多学生明显感觉到兴趣之路遇到了门槛。这也体现了科技创新的不容易。要“探索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首先要吃透科学的原理,才能在此基础上真正有所创新。如有的同学由于电路设计错误,就毁掉了手头上机器人模型。看着电路短路,发出火花,冒出浓烟的瞬间,一股沮丧的心情明显展现在孩子的脸上。这是教育引导的好时机。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挫折坎坷,不经历风雨无以见彩虹。要搞科研就要坐得住冷板凳,深入学习钻研科学原理,大胆实践各种未知的科学工具,同时还要胆大心细,注意科研安全,规范进行各种科学实践。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不放弃,深入查找原因,吃透原理,坚持学习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直到成功。在实践中教育引导孩子成效是最为明显的。

四、发挥创意篇,点燃科学创新的创造激情

1.熟能生巧出创意。创意表演的基础是熟能生巧。首先要求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学生们要熟练操作自己制作的机器人。学生对机器人的举手投足,要指挥控制得很好。然后,在此基础上,默契地协同操作各自的机器人。从简单的举手投足的一致性,到动态的相互配合,都要能熟练进行。只有在此基础上,机器人表演的创意方能顺利实施。整齐划一的一致性、和而不用的默契性,本身就是一种规整的创意表演。

2.激情创造创意飞。机器人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团队机器人操作熟练默契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智慧碰撞活动,让学生们各处奇思妙想、发挥创作激情,描述机器人精彩表演的方案。“注重过程成长,培养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方案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音乐、舞蹈、文化内涵、中国故事等因素融入到机器人表演创意当中。在机器人创意表演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形成统一的表演节目方案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直到完美表演。在机器人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内部节目训练成熟后,进一步组织机器人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利用各种场合参与各种表演。同时根据各种场合的主体,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表演创作,使机器人实践活动表演变成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3.参加竞赛出成绩。对于机器人实践活动而言,除了自由自在的表演,还要积极主动拉队伍出去参加各种机器人竞技活动,在打拼中赛出成绩。如课题组所组织的机器人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参加过多次省市乃至全国的机器人竞赛活动,并在比赛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参加这些竞赛活动,大大增进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自强能力,大大增加学生的科技创新自信。如2017年5月辅导学生参加第二届阳江市创意机器人大赛市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2017年10月辅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仓储机器人”获省级三等奖4个。2017年辅导学生参加2017年广东省青少年航空模型创意制作飞行竞赛个人赛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团体赛二等奖1个(5人)。第三届阳江市机器人大赛暨广东省、大赛阳江市预选赛在广东两阳中学举行,课题组参赛代表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首次参加编程机器人大赛,智能交通编程赛学生2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蝙蝠战车创意机器人参赛学生中,学生2人荣获一等奖;2人荣获二等奖;荣获三等奖学生有6人。2017年10月辅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仓储机器人”比赛中,荣获“园丁奖”称号。2017年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荣获团体赛一等奖,授予优秀辅导员奖。2017年11月辅导学生参加阳江市科技馆科普征文《神奇的科技》荣获市一等奖。2018年4月辅导学生参加第三届阳江市竞速机器人大赛市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2018年6月辅导学生参加2018广东省第九届“小小科学家”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天文类省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2018年11月辅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创意机器人大赛“演奏机器人”获省级三等奖4个。2018年6月辅导学生参加2018广东省第九届“小小科学家”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天文类省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2019年1月辅导学生参加2018年度“小小科学家”教育体验活动物理类国家级二等奖2个。

责任编辑 邱 丽

作者:陈仲升 邓家扬 李孟如

第三篇: “科技战疫,创新强国” 2020年广州市科技活动周中小学专场活动启动

本报综合消息 8月23日上午,以“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为主题的2020年广州市科技活动周中小学专场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在线组织启动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解剖学专家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杜如虚等通过致辞视频或题词表达了他们对中小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启动仪式活动中,宣读了全市349名在2019年廣州市各类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中小学生“学科学、爱科技”积极分子名单。本次活动在优化整合往年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着重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融合科技元素,积极开发线上资源,拓展新活动,增强广大师生、家长参与感,着力在全市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摘自“广州教育”微信公众号)

第四篇:农村小学科技创新社团活动之我见

摘 要:科技创新社团是学生接触和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与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村小学的科技创新社团活动面临多种问题,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整合现有资源是缩小不利影响的关键。

关键词:科技创新;农村小学;社团活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开展科技创新社团义不容辞。科技创新社团是由学校学生以共同的科技兴趣爱好为前提,以开拓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科技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为目标建立的。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科技社团活动得到大部分学校的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活动形式,尤其在农村学校的科学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小学科技创新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1.学生的科学知识不足,缺乏兴趣

相对于具有优越条件的城市来说,农村小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十分困难,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导致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学环境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低等。这些困难都是在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形成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氛围,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看法。

(1)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有耐心与包容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多讲一些科学小故事,收集相关图片,鼓励学生多提问,发展创新思维。

(2)“引导”但不“包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要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主动性更强,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

2.设备简陋,资源不足

农村经济实力落后,导致实验教学设备简陋,有些地区甚至没有最基本的教学设施,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大多数农村小学实验器材不全、化学物品缺乏,很多实验演示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萌发与发展。

(1)教学方式多样化。告别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多种方式并用,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因势利导,关注学生个体,加大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索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认真对待,减少影响。创新便是發展,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小学阶段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环节,对于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积极备课、认真上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用科学发展的态度看待教学。

二、科技创新社团活动面临的问题

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小学生本身还处在被引导的阶段,这造成了社团制度的不完善或者人员分配不合理,出现问题时不懂得如何有效解决。这需要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引导社团活动,形成社团内部的有效管理制度,提升团员的参与度,完善社团内部的考核制度。

三、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利用资源

1.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整合、利用资源

社团活动不能局限于环境,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流动的水”探究水的特性,可以往杯子里注满水,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小东西,如杯子、别针、木头等放进观察,会有什么发现?怎样才能使硬币不沉于水?

积极开展校外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到大自然去做活动,如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做飞机模型、轮船模型、汽车模型等;如何有效排出沟渠里面的水进行灌溉,试着画出排放的路线图以及所需的工具。

2.鼓励创新,勤于动手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这句童谣直观地说出了动手与思考是发挥个人作用的利器。以动手制作为主,社团小组达成协议做某模型,找到可利用的资源,画出模型图,分工合作,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发展,缩小了资源不足、设备落后带来的影响。

尽管农村小学科技创新社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是一种思维,是个体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形成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开展科技创新社团活动,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结合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求知欲望,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国照,陈蔚.我的社团我做主——小学艺术社团建设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几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2]刘学爱.学校社团建设的做法和体会[J].学周刊,2016(19).

[3]戴西洋.有趣、有理、有恒、有心——学校漫画社团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5).

作者:包延平

第五篇: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

在知识体系、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要想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历史重任。现如今,国际竞争压力较大,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勇于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农村小学的学生要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發的程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新奇之处,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看科技录像,去亲子制作图片并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有关科技的课外活动;听科普知识讲座和广播讲述科学家的发明故事;读科普文章和生活小妙招、小窍门。讲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和对科技活动看后的感受。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总之,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巧妙、有效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加强额外的辅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激情。要利用好各种科技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到两次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辅导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设想,不轻率下断语,要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充分论证设想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实在难以成功的也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说明。遇到困难时辅导教师要善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业绩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感受乐趣,让学生乐于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感兴趣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易于活动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简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感受乐趣。在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规律、兴趣爱好;观察每种植物,运用写作文的形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亲自动手拼装一种玩具或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作品参加一些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制作的乐趣,使学生爱上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激发创造潜能。

三、创意活动,展现科技创新特色

如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发明特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一)开展创意发明特色活动

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一是临摹仿效,学习阅读科技作品的创意。把过去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把前人的东西加以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不是空想,让学生把自己的幻想和现实结合。如读了一篇童话和绘本故事,可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和绘制绘本。三是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发明一种构想的作品。在创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一种方法然后联想到另一种改进方法,能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发明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创造性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

对作品进行晒展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开展实践活动,多多进行展示交流,并针对某一主题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的平台,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成功体验。如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小论文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多层面的交流以及不同作品的展示,产生了科技创新的成功感,激发了创造潜能。

总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强盛壮大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科技型人才。

作者:陈倩影

上一篇:消防专业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