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生科技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TIA计划的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探索科技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并提出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培养的措施。关键词科技创新农业大学TIA计划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第一篇:小学生科技论文

基于“科技社团群”,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

摘要:中学开展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需要探索一种把课堂教学与校本选修课、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态。“天一科学院”这一学生科技社团群,以充分自主的运作机制,促进了学生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以衔接校内、校外的“三类丰富课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做中学、研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以“项目研究”为主要学习载体,以“创新实验室”为主要研究场所,借助“e学习”平台,帮助每一个成员,随时随地,开展各层次的,基于真实问题的自主研究,体验科学家的学习方式。通过开展多层次、亲身经历的项目研究,促进学生跨学科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科技社团群 科技创新能力 项目研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给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深刻命题。

中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时期,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薄弱成了阻碍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如今的高中,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很少能反映出从事科学职业的人实际做的工作。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记忆,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提出:“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习近平主席在刚结束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大会”上,也充分肯定科技创新的作用,并提出“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教育部教基二[2014]4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美国达西·哈兰德建议,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并指导他们顺利地走过这个长期的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学习方式并开展研究,以此来消除科研人员和科学老师之间的障碍[2]。为此,天一中学整合“科技社团”、“校本选修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课”、“课程基地”等课程,成立“天一科学院”这一学生科技社团群。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突破现有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改变学生“学习被动、创新意识淡薄、研究能力缺乏”的现状,激发和增强每个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努力使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高中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掘、培养和发挥。

一、构建天一科学院自主运作机制,促学生创新管理能力的提升

天一中学科技社团群(以下简称“天一科学院”)创建于2008年。它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要目标、以“科技社团”为主要组织、以“项目研究”为研习路径、以“真实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创新实验室”为学习课堂、以“三高对接”(“高中—高中”“高中—高校”“高中—高新企业”)为资源平台、以“社团认定、科学院评估、社会权威机构鉴定”为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自主学习新形态(图1)。

1.天一科学院的组织机构

天一科学院是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教务处具体负责策划、实施,各教研组、实验室提供课程支持,总务处提供后勤保障,学生会科技部提供自主管理支持,外聘专家提供专业支持,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机构。

“天一科学院”包含工程研究院、信息研究院、模型研究院、物理研究院、生物研究院、化学实验研究院、智能研究院、视频研究院、电子研究院、天文社、3W网络工作室、矿石爱好者协会、魔方社13个分院。每个研究院均通过民主公选推出院长1名、副院长2名、总干事及财务档案干事各1名。

2.天一科学院的运行机制

民主公选制:每一学期改选一次;每一学年换届一次。

传承招募机制:优秀社团干部换届后可被评为终身荣誉教授,承担下一届会员的招募与培训、学术研究指导工作。

学分考核机制:会员证记录自主活动内容次数,经过指导老师或院长考核满12次学校给予学分。

学术荣誉评比激励机制:评选院士与研究员、工程师与技师、优秀指导老师。

学术认定考级机制:各科技社团会员专业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建立考级标准,运行考级制度。

经费奖励机制:学校奖励的优秀科技社团活动经费及学校科技项目孵化基金。

品牌发展机制:会徽、会旗、会员证、章程、校本活动教程、活动年鉴、网站、会刊。

项目研究支撑机制: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购买制作或研究耗材的需要,专门设立公益性耗材超市,统一购买后货架陈立供学生优惠购买。另外,师生与家长还自发成立了天一科学院科技项目研究资助基金,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提供经费支撑。

以上八大机制确保了各科技社团的自主运行管理。

3.天一科学院的管理制度

学校教务处通过设立总院联席会议制度,直属管理科学院:每月开一次院长、首席指导老师联席会议,进行日常工作布置及研讨;每学期评优秀科技社团,发活动经费;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会员科技夏令营,考评个人学术能力,评选100名左右研究水平高(院士、研究员)、实践动手能力强(工程师、技师)的优秀会员,发荣誉证书及奖牌。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会员科技冬令营,帮助各科技社团优秀会员进行挑战性研究项目申报、评比、资助审批,帮助挑战性难度特别大的项目进行针对性培训,为后续自主研究做准备。

由此可见,在每一届天一科学院的成功运行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学生的创新管理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二、开发天一科学院“三类丰富课程”,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兰祖利 “丰富教育模式”,天一科学院以“面向全体、兴趣导向、分层提升”为原则,开发了支持“丰富课程、丰富活动、丰富经历”的“三类丰富课程”(图2)。

第一类丰富课程:面向群体学生,主要目标是创造各种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触到更多的学科领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解决特长发展方向选择的问题。

第二类丰富课程:面向群体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研究问题的基础能力,解决自主发展能力的问题。

第三类丰富课程:面向个体或小组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综合运用等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三类丰富课程均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一体化的课程服务。有的学生通过第一类丰富课程的学习,对某一学科领域产生浓厚兴趣,进入“天一科学院”相应的科技社团,参加一个与社团研究领域有关的校本选修课、科技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继续进行第二类、第三类丰富课程的自主学习。也有的学生不完全按照这个轨迹,直接进入某一类课程自主学习,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三类丰富课程,不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适切资源,还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大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三、组织学生开展多层次的项目研究,促学生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提升

美国达西·哈兰德认为,对科学研究这一最激动人心的方面进行学习的最好方法,是亲自去经历而不是让人解释给你们听。[3]因此在天一科学院,倡导“做中学、研中学”的自主方式,强调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创新实验室”为主要研究场所,借助“e学习”平台,帮助每一个会员,开展各层次的,基于真实问题的自主研究(图3)。

1.学习载体:研究项目

天一科学院建立了多学科支撑、跨学科的“项目研究”学习模型,初步形成了物理探究、化学趣味实验、实用生物、工程、技术整合、地理天文六类主题性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开发了相应的校本选修课以及系列的“研究项目”。

“研究项目”根据项目的教学目标不同分为必修项目和选择性项目。

“必修项目”面向必修课的全体学生,结合国家课程,在课堂上实施,如结合技术课程的“设计的一般过程”单元,学生人人完成“LED节能小台灯的创作项目”,这类项目重点培育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

“选择性项目”面向选修课、科技社团及对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的群体或个体学生,包括必选项目和任选项目两类。必选项目面向全体选修课学生,如选择智能机器人技术选修课的学生,开展“避障机器人创作”项目研究。任选项目,面向个体或小组学生,在技术整合课程、研究性课程、科技社团活动课程上,依托e学习互动平台实施。

其中,“任选项目”按照挑战性难度分为三类:模仿探究项目、自主探究项目、自主创新项目。

第一类是模仿探究项目,由教师提供近百个已解决问题的项目库,包含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参考资料,供学生模仿研究并进行探究创新,如“趣味光立方制作研究”、“磁悬浮地球仪制作研究”等;

第二类是自主探究项目,由教师提供没有解决方案的项目题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研究的全过程,如“垂直轴风力发电研究”项目、“月球陨石坑研究”项目、“微引力透镜和宇宙发现”项目等;

第三类是自主创新项目,完全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河面船载油污收集器”研究等。

2.主要研究场所:创新实验室

学校建设了12个不同领域的创新实验室,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中学生有机会在科研院所知名教授、专家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模拟研究和创新实践。

3.互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e平台

天一科学院e学习平台,包含新闻公告、科技社团、三类丰富课程、三高合作社会资源、创新实验室、导师推介、培养机制、特色内容、特色活动等栏目,突出丰富性、探究性、互动性、开放性。下辖四个子平台:科技社团互动平台、校本选修课互动平台、项目教学互动平台、项目研究互动平台(图4)。

科技社团互动平台,为天一科学院总院与13个分院的交流提供服务。其中包含各类自主招募活动、课程开设成果展示、组织机构名单、项目研究活动、学术荣誉考评等板块,是优秀科技社团考评的主要依据。

校本选修课互动平台,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服务。含教师申报、教务处管理、历史记录、选课结果与开课情况查询、考评记录等板块。

项目教学互动平台,为必修项目教学提供服务。含单元教学、项目介绍、项目背景材料、优秀学生作品展评、师生与生生互动交流等板块,着力培育学生基础研究能力。

研究项目互动平台,为学生自主开展必选项目、任选项目的研究提供服务。含项目征集、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研究、资源配套、成果评比、激励资助等板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创新。

4.学习方式:“做中学、研中学”

“做中学、研中学”就是让学生有机会亲历“项目研究”的全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验、反复验证、表达交流的研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从中学习基础知识,获得自主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做中学、研中学”是以“研究项目”为载体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项目”的问题性、复杂性、过程性,使得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研究项目”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

【例】徐奕凡,天一科学院会员,现就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校期间,他参加了学校的科技节活动,聆听了多场学校的名人课堂讲座(第一类丰富课程),对新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入天一科学院的电子科技社团,通过社团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类丰富课程)。

之后,他参加“中英合作垂直轴风力发电项目”研究(自主探究项目),在导师的引领下亲历了真实问题研究的全过程。出于对能源方面的浓厚兴趣和对相关领域的了解,他自主申报了“树木生物电研究及其应用”(自主创新项目)研究性学习课题,借助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进行研究,研究论文在第四届亚太动力与能源工程会议上发表,在省创新大赛上获奖。

他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确立了投身新能源研究的志向。高三毕业,他考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能源研究班,继续深造。

天一科学院对2010级、2011级、2012级会员的问卷抽样调研表明:95%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天一科学院的活动收获很大,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天一科学院成员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比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共有1844人次,获45项国家发明专利;天文社社员发现主带小行星18颗,认证近地天体3个……

研究表明,“学生仅仅能表述科学研究过程,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进行科学思考或具备了富有创造力的研究技能。因此,没有从头至尾经历过科学研究过程的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尤其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常是非线性的。[4]” 天一科学院系列化的自主学习、研究活动,培养了一批天一校园的“技师”、“工程师”、“研究员”、“院士”,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工程研究院会员徐安炯的发明获第27届全国创新大赛英特尔英才奖;参加同济大学FTC科技挑战的天一“蓝色巧克力”代表队,进入中国赛区总决赛,并夺得“思索奖”;参加“两岸十城智慧铁人比赛”高挑战性项目训练的五位同学,一路领先,最终赢得“闯关王”的冠军称号……

参考文献:

[1][美]达西·哈兰德.STEM项目学生研究手册[M].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2][美]兰祖利.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冯丹沁.依托三类课程,培育项目研究共同体[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6).

[4]沈茂德.天一科学院科技社团的建设与研究报告[R].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南京:江苏省教育厅,2013.12.

(本文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天一中学)

第二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笔者指导的一项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从项目申请与项目结题2个阶段阐述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培养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与科技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民族与国家,才能引领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屹立在发展的前沿。大学是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之所与传播之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1]。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全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些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国家和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自主开展的科技学术活动[2]。以笔者2010年指导的一项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浅析几点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看法与体会。

1 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流程主要分为八步:第一步,学生收集资料,做好申报准备;第二步,填写项目申请书;第三步,指导教师进行评价(若评价不合格,返回第二步);第四步,上报学院;第五步,学院学术委员会初审(若初审不通过,返回第二步);第六步,上报教务部;第七步,学校评审(若评审不通过,返回第一步);第八步,正式立项。项目结题流程主要分为九步:第一步,学生做课题,撰写结题论文;第二步,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分申请表;第三步,指导教师审阅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书(若审阅不合格,返回第一步);第四步,上报学院;第五步,学院学术委员会初审(若初审不通过,返回第一步);第六步,上报教务部;第七步,学校评审(若评审不通过,返回第一步);第八步,公示结果;第九步,正式结题。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不同学科和专业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以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里要求学生具备的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1 项目申请阶段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

由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流程可知,项目申请主要分为八步。笔者认为在这八步中,第一步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操作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上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这使得他们不知道怎么选题,怎么收集资料,如果只是凭自己的想象或兴趣,那么他们的选题有多大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都是值得考虑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项目申请阶段,需要把第三步(指导教师进行评价)提到前面,与第一步融合,也即是说,在收集资料之前,学生首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指导教师对这些想法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或者首先由指导教师提出一些大致的研究命题,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提出的研究命题进行进一步细化,在上述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要研究的命题,然后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确定命题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制定出具体的研究内容,提出创新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项目结题阶段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

项目申请成功后,接下来便是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准备结题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试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完成项目研究内容,需要项目组成员学习掌握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收集统计资料、进行试验获取数据、解决收集统计资料和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笔者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受时间、试验条件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项目中所用数据不是项目组成员通过试验获取的数据,而是从UNSODA V2.0数据库下载的数据,但是下载的数据有一部分不能直接用于该项目的研究,需要借助于相关软件和模型进行转换,笔者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解决思路,提供了相关软件和模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项目组成员顺利地将项目所需数据整理出来。这一事例表明在指导教师的启迪下,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某一问题,则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这可为他们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相关研究方法与获取试验数据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进而撰写结题论文,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某一具体项目中,这一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得出结论是否科学合理、项目是否能按时结题,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着重要作用。数据表面上只是一连串的数字符号,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这一连串数字符号反映的信息,得出结论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关键之一,也是撰写结题报告的前提。以笔者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笔者发现学生收集到数据后,不知道如何处理数据,不知道如何挖掘数据隐含的信息,得不出相关结论,只是单纯的将数据进行罗列,撰写的结题论文更像一个试验报告,这反映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匮乏。但是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引与启迪,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经过这一过程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总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价值在于通过项目的申请和结题,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处理分析科学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如何利用相关数据与资料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整理与总结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瞿浩,何家霖,宋之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9~12.

[2] 臧宏,刘宏街,杨方.浅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25~27.

作者:刘继龙 王涛

第三篇: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研究

摘要 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TIA计划的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探索科技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并提出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 科技创新农业大学TIA计划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无疑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针对这一课题,笔者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TIA计划为例深入分析科技竞赛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的同时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的措施。

一、科技竞赛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中的作用

(一)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上依旧侧重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对理论的“学”,可以说仍是一种传统的“灌输”方式,即便是有较多的实习、实验等动手过程也是在老师的“模板”作用下完成的。这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自己在学习中激发的创新想法运用到“实战”中。而烟草学院大学生TIA便是为改变该状况而产生的,大学生TIA计划即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训练(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的简称,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工作。TIA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

TIA计划的宗旨是充分利用烟草学院的特色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发挥教师和科研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大学生中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学术氛围。烟草学院在近两年的TIA计划中收获颇丰,完好的彰显了其举办的宗旨与目的。期间共有57件作品参赛,作品涉及农学、理工、化学等方面;338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35位烟草学院教授、讲师参与各个项目的研究与指导,规模之大、涉及之广实属罕见,在计划实施中实现大学生TIA计划与导师制的有机结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课题的立项、组建创新团队,引导学生确定项目的研究工作,安排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组的业务学习、学术讨论及其它相关学术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科研创新能力。近两年学生作品都在突出了新方法、新技术或者新思路的同时凸显出创新性和独持性,例如《烟草根基优势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在利用菌类培养分离技术鉴定出优势菌种后进一步对利用优势菌制造菌肥来试图逐步替代普通化肥而进行了尝试,以期望去改变普通化肥的过度施用对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TIA计划项目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研究类型可以是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调查研究。但是无论哪种类型均要求由项目团队独立去完成,且在项目实施中还要进行中期汇报以及最终的结题答辩。这些均需要项目参与者亲自动手去完成每个实验以及调查环节,样品的采取收集、仪器的使用、药剂的制取、汇报以及论文的创作、汇报PPT的制作等都来不得半点虚假,都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用心、用手去完成。也就是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的亲手操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三)促进学生的沟通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TIA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以课题组为单位,每个课题组一般由3--5人组成。一个课题组便是一个团队,在为完成同一个课题过程中,参与者彼此要进行沟通、分工、合作,对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磨砺学生的毅力和心理素质。

TIA计划项目研究期限原则上为1-2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科技竞赛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之后分析问题并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中又会有新的问题等待解决。这是一个磨砺人的意志力与心理素质的长期过程。同时科技竞赛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就要求参赛的大学生能综合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去涉猎或者深入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多参阅各种文献资料。

二、烟草学院大学生TIA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认识不够。

学院设置TIA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项目里大学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体。然而,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认识却不够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目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的功利思想突出,将获得的奖励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追求;第二,缺乏实现创新的意志素质,学生参与时热情高的多,长期坚持的少,经受不了挫折、耐不住寂寞、不能全身心静下来做学问搞研究。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不够强,喜欢单干,图一时热情,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挫折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时,很多学生不愿意继续坚持或者直接放弃创新活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水平,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健康、持续开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一些基础设施不够完备。

学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投入了足够的活动经费,每届科研创新方面的固定投入均为10万元,再加上相关导师的科研经费支持,用于科技创新研究的资金是有保证的。物质保障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无法得到使课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场所以及仪器设施,经常会出现课题小组在使用仪器问题上发上冲突。这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甚至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

学校在专门指派专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进行指导的同时,更要尽力克服资金不足、人手缺乏等因素完善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此同时利用企事业合作单位等具备的有利条件为大学生展示自身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从而实现政府、校、企业、学生本身的互赢。学校还应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平台,进行广泛的科普教育与宣传,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大学科的互补优势;同时还要聘请校内外教授、专家作学术报告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进行学术讨论。

(二)加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我们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内涵的宣传,积极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如课堂、课外活动)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介绍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培养、自我完善中的承担功能和所起的作用,让广大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在行动上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四、结语

努力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改进科技创新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力度,使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田养利.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丰十会科学版),2011,(8):126-127.

[3]王莉.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養研究---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1,(27):142-143.

[4]王洪波.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4):119-123. (编辑郑云东)

作者:李丹

第四篇: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

在知识体系、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要想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历史重任。现如今,国际竞争压力较大,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勇于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农村小学的学生要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發的程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新奇之处,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看科技录像,去亲子制作图片并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有关科技的课外活动;听科普知识讲座和广播讲述科学家的发明故事;读科普文章和生活小妙招、小窍门。讲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和对科技活动看后的感受。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总之,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巧妙、有效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加强额外的辅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激情。要利用好各种科技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到两次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辅导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设想,不轻率下断语,要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充分论证设想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实在难以成功的也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说明。遇到困难时辅导教师要善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业绩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感受乐趣,让学生乐于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感兴趣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易于活动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简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感受乐趣。在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规律、兴趣爱好;观察每种植物,运用写作文的形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亲自动手拼装一种玩具或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作品参加一些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制作的乐趣,使学生爱上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激发创造潜能。

三、创意活动,展现科技创新特色

如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发明特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一)开展创意发明特色活动

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一是临摹仿效,学习阅读科技作品的创意。把过去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把前人的东西加以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不是空想,让学生把自己的幻想和现实结合。如读了一篇童话和绘本故事,可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和绘制绘本。三是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发明一种构想的作品。在创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一种方法然后联想到另一种改进方法,能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发明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创造性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

对作品进行晒展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开展实践活动,多多进行展示交流,并针对某一主题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的平台,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成功体验。如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小论文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多层面的交流以及不同作品的展示,产生了科技创新的成功感,激发了创造潜能。

总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强盛壮大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科技型人才。

作者:陈倩影

第五篇: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研究

摘要: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学生参加科技竞赛TIA计划的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探索科技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并提出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无疑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针对这一课题,笔者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TIA计划为例,深入分析科技竞赛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的同时,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的措施。

一、科技竞赛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培养中的作用

(一)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上依旧侧重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对理论的“学”,可以说仍是一种传统的“灌输”方式,即便是有较多的实习、实验等动手过程也是在老师的“模板”作用下完成的。这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自己在学习中激发的创新想法运用到“实战”中。而烟草学院大学生TIA便是为改变该状况而产生的,大学生TIA计划即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训练(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的简称,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工作。TIA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

TIA计划的宗旨是充分利用烟草学院的特色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发挥教师和科研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大学生中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学术氛围。烟草学院在近两年的TIA计划中收获颇丰,完好的彰显了其举办的宗旨与目的。期间共有57件作品参赛,作品涉及农学、理工、化学等方面;338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35位烟草学院教授、讲师参与各个项目的研究与指导,规模之大、涉及之广实属罕见,在计划实施中实现大学生TIA计划与导师制的有机结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课题的立项、组建创新团队,引导学生确定项目的研究工作,安排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组的业务学习、学术讨论及其他相关学术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科研创新能力。近两年学生作品都在突出了新方法、新技术或者新思路的同时突显出创新性和独持性,例如《烟草根基优势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在利用菌类培养分离技术鉴定出优势菌种后,进一步利用优势菌制造菌肥来试图逐步替代普通化肥而进行了尝试,以期望去改变普通化肥的过度施用对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TIA计划项目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研究类型可以是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调查研究。但是无论哪种类型均要求由项目团队独立去完成,且在项目实施中还要进行中期汇报以及最终的结题答辩。这些均需要项目参与者亲自动手去完成每个实验以及调查环节,样品的采取收集、仪器的使用、药剂的制取、汇报以及论文的创作、汇报PPT的制作等都来不得半点虚假,都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用心、用手去完成。也就是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的亲手操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三)促进学生的沟通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TIA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以课题组为单位,每个课题组一般由3~5人组成。一个课题组便是一个团队,在为完成同一个课题过程中,参与者彼此要进行沟通、分工、合作,对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磨砺学生的毅力和心理素质

TIA计划项目研究期限原则上为1~2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科技竞赛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之后分析问题并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中又会有新的问题等待解决。这是一个磨砺人的意志力与心理素质的长期过程。同时科技竞赛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就要求参赛的大学生能综合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去涉猎或者深入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多参阅各种文献资料。

二、烟草学院大学生TIA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认识不够

学院设置TIA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项目里大学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体。然而,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认识却不够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目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的功利思想突出,将获得的奖励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追求;第二缺乏实现创新的意志素质,学生参与时热情高,长期坚持的少,经受不了挫折、不能全身心静下来搞研究。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不够强,喜欢单干,图一时热情,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挫折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时,很多学生不愿意继续坚持或者直接放弃创新活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健康、持续开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备

学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投入了足够的活动经费,每届科研创新方面的固定投入均为10万元,再加上相关导师的科研经费支持,用于科技创新研究的资金是有保证的。物质保障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无法得到使课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场所以及仪器设施,经常会出现课题小组在使用仪器问题上发上冲突。这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甚至打击了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

三、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

学校在专门指派专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进行指导的同时,更要尽力克服资金不足、人手缺乏等因素完善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此同时利用企事业合作单位等具备的有利条件为大学生展示自身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从而实现政府、校、企业、学生本身的互赢。学校还应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平台,进行广泛的科普教育与宣传,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大学科的互补优势;同时还要聘请校内外教授、专家作学术报告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进行学术讨论。

(二)加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我们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内涵的宣传,积极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如课堂、课外活动)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介绍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培养、自我完善中所起的作用,让广大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在行动上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努力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改进科技创新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力度,使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田养利.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丰十会科学版),2011,(8):126-127.

[3]王洪波.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4):119-123.

作者:李丹

上一篇:乡村医生论文下一篇:消费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