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化学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医学检验技能的基础。对比CBE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探讨了CBE模式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CBE模式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无机化学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无机化学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篇1:

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情况研究①

[摘 要] 《无机化学》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医学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关联课程的学习。从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角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两个层次教材的对接情况,对《无机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关 键 词] 高中化学;无机化学;医学类;高职高专;知识分布;知识对接

《无机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中药学》《西藥学》等医学类学科的重要基础。同时,《无机化学》也是医学类学生学习后续化学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等的基础和前提。为全面达成《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做好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医学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研究,让教师对《无机化学》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衔接良好,十分必要。

一、普通高中化学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由必修1、必修2和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选修5、选修6两大板块八大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内容构成,各板块主要内容为:

必修1 化学实验安全、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及其计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简单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判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定及其与得失电子(电子对偏向)的关系、金属及其化合物、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认识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必修2 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结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率、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选修1 关注营养平衡、促进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护生存环境。

选修2 走进化学工业、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发展、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选修3 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

选修4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基础。

选修5 认识有机化合物、烃和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选修6 从实验走进化学、物质的获取、物质的检测、研究型实验。

二、医药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教材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2]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率、分子结构、溶液、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配位化合物、S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P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d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矿物药简介。

三、普通高中《化学》与医药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情况

从教材章节目录和主要内容来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之间的知识衔接情况如下:

(一)普通高中《化学》必修、选修全套教材与医药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教材知识的衔接情况

1.物质结构单元: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原子结构和第三章分子结构三个章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中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选修3中第一单元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单元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单元 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知识为大专《无机化学》物质结构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高中毕业学生通过对以上必修、选修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的基本理论使其能够十分轻松地过渡到大专《无机化学》物质结构单元知识的学习中。

2.溶液单元: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章 溶液和第五章 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两个章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及选修2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讲到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分散系及其分类、表面活性剂等理论内容与医学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该单元知识内容紧密衔接,学生通过高中阶段对以上章节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能很好地过渡到学习大专《无机化学》溶液单元的知识之中。

3.化学平衡单元: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七章酸碱平衡、第八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九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和第十章配位化合物五个章节。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电池等知识内容有较为完善的介绍,这些前期的学习内容为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无机化学》化学平衡单元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元素化合物单元: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第十一章s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第十二章p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和第十三章d区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三个章节。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常见金属钠、铝、铁的原子结构、化学性质、重要化合物及常见非金属硅、氯、硫、氮的结构、性质、常见化合物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选修3中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中对能层与能级、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率、电离能、电负性等理论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为大专《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单元的学习作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储备。

5.矿物药单元: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第十四章矿物药简介,章节知识与一般化学基础知识联系不是很紧密,高中《化学》必修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理论知识对矿物药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从以上对医学类大专《无机化学》课程知识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知识的逐一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与医学类大专《无机化学》的课程知识能够完全对接,两种化学知识的衔接、递进关系十分顺畅。

所以,对普通高中理科学生来说,在三年的高中学习期间,完成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全部理论内容的学习,进入医学类大专院校后,对大专《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的储备来上来说,是可以很好地顺利进入大学《无机化学》的学习中去。

(二)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与医药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教材知识的衔接情况

对文科生而言,在高中学习阶段,学校教学计划原则上只安排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2的学习,通过学习高中《化学》必修1、2这一大基础模块,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结构式和与其相关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对化学学科的特点—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有了较为具体、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文科学生拥有了化学视角,这种视角既是文科生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继续学习高等化学的基础。文科生通过学习高中《化学》必修1、2,他们储备了原子结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的排布、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率、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物质的量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丁达尔效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酸碱电离理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及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知识。文科学生所具备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知识不论是从知识体系上还是从知识点的衔接上,都完全能够与现行医学类大专《无机化学》教材很好地对接,从理论上来说,文科毕业生进入医学类大专后,凭借其在高中学习阶段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是能够很好地过渡到医学类大专《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来的。

总之,通过对高中化学教材和医学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教材知识的系统梳理、对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现阶段普通高中在高一学年学习结束后进行文、理科分科的时间节点,在教材知识的安排上,既考虑到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便理科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学习后能够很好地与大学阶段的化学知识特别是《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对接,同时,也考虑到文科学生的实际,既对文科生进入高二年级学习后就不再学习化学知识有提前的规划,又在文科生高一阶段学习化学必修1、2的知识体系上作了周密的统筹安排,使文科学生通过高一年级期间对化学必修1、2的学习,也能掌握无机化学、有機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使文科生与理科学生相比较仅仅只是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点的拓展上有差别,而不至于影响文科学生进入医学类高职高专后其掌握的化学知识与大专《无机化学》课程知识的衔接。所以,不论是对文科学生还是对理科学生而言,高中《化学》教材知识都能够很好地与医学类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教材对接,单从教材知识的衔接上来讲,高中文、理科学生进入医学类高职高专后,学习《无机化学》课程都较为顺畅。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叶国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无机化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编辑 王 敏

作者:李鸿斌

无机化学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篇2:

CBE模式应用于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化学实验课程的初步探索

摘要:化学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医学检验技能的基础。对比CBE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探讨了CBE模式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CBE模式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CBE模式;高职医学检验;化学实验教学

一、CBE模式概述

CBE是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的缩写,意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根据企业能力要求制定评估标准,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的教学方法,以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业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

二、CB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育者制订的教学计划,通常根据学科体系确定各门课程,再根据学科要求制定教学大纲,课程之间缺乏相应的衔接与沟通,学习内容过于理论化,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职业能力要求,而CBE模式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针对不同起点、不同要求的受教育者,采用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CBE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有的放矢的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灌输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而CBE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退居“二线”,由主导者和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个性发展的塑造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传统教育模式主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主观性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突出了考试成绩的评价效果,没有充分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教学效果反馈具有滞后性。两种教学模式及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见表1。

三、CBE教学模式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检验是一门对临床标本进行收集、测定,提供准确有效的报告,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专业学科,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化学是医学检验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解和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的前提。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理论运用于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掌握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化学实验课程体系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实验课时量严重不足,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操作技能性实验与专业课程衔接不够,没有把高职教育特色和学科特点很好地呈現出来。下面以我校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具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

1.改善课程体系设置。医学检验专业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企业要求确立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认识、理解和观察化学反应事实的能力,对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反复培训和考核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CBE模式要求以能力为本位进行人才培养,因此新课程体系要在确保学生理论课程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对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知识进行梳理,与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的基本操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联系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操作,建立单独完整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实行考核。

2.教学过程设计。依据医学检验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坚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按照高职教学特色与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进行调整,确保在基础实验课时量不变的前提下,设计和建立符合专业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综合性实验,完成化学实验课程对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并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

3.考核模式改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能力的目标是CBE模式的考核重点,评定学生是否掌握相关实验操作能力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测评体系,该测评体系不光要求对化学实验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更要着重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除此之外,为了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职业素质,也要对学生在实验室内的日常行为进行考核并加以规范。

考核主要分为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日常考核三部分,理论考核即进行每个实验教学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主预习,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根据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书面考核,全部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题库抽考;实验考核即在教师规定的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教师利用实验模块考核表结合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考核,达标者才算合格。

四、结语

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CBE模式的目的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向敏,刘远嵘,凌婧.CBE理论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30-31.

[2]马晓红,张新平.CBE模式在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3):69-72,77.

[3]田英玲.CBE课程模式评价[J].职教通讯,2012,(25):31-34.

[4]姜宏德.关于借鉴CBE职教模式的思考[J].新职教,2000,(1):6-7.

[5]高卫哲,么长青,高宣.融教学实践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与方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2):100-102.

[6]杜今锋.CBE模式及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37-40.

作者:谢小雪 方迎春 张伟

无机化学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篇3:

基于医学专业“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检验、药理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必备的知识。本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教学经历,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现状,并从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及基础课,如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1]。该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课程内容较为分散、理论性强、计算量大的特点,因此,大部分学生视为较为难学的课程,学习效果差。本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教学经历,分析了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现状。笔者根据近年来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现状

1.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教学难度大。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提倡,大部分学校从高二文理分科后,要求文科学生只需掌握化学的必修知识。但是高校扩招以后,部分理科专业如食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等专业也开始兼收文科学生,由于生源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很多文科生对很多基础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对于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非常吃力,大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无法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给专业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难度。

2.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课时少。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一年级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由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合并而来的,因此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而本门课程的课时总量为70个课时,其中20个课时安排为实验实训课,理论讲授仅剩50个课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由于上课时间紧张,教师难以细致地讲解一些难点知识,加之文科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跨度较大,学生可能存在听不懂、不理解的情况,而且该课程安排在一学期内,周学时量大,对于较多的知识学生可能记不住。慢慢地感觉这门课学习困难,望而生畏。

3.考核体系不完善,不注重实验技能。一般来说,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考核是由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试卷成绩(60%)三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成绩所占比例较少,因此评定依据主要是出勤率和实验报告单,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技能的锻炼,出现利用做实验时间书写实验报告,而不动手操作的现象。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对企业用人的需求,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在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因此,无机与分析化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策略

1.调整教学内容,建立适合检验专业的教学体系。

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因其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具有知识面广、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计算难度大的特点。但作为一门非专业课,该课程的课时不断减少,面对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很难对所有内容进行全面讲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教师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大胆地取舍,重点讲授与后续专业课,如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血液检验等课程内容有相关联系的一些章节和理论,使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将该课程与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该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及应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自觉性。

多年来系部根据专业特点,选用针对检验专业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材进行教学,但是为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该课程内容是分开编写的。为了使相关知识体系内在联系起来,减少重复内容,具体讲授时教师是将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讲述,以强化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课题组将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即:溶液、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法),进行组织教学,具体如表1。

2.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比较重点知识的传授,如对于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用板书讲逻辑性更强,通过一步一步推导,学生的思路紧跟老师的讲解,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动画进行展示,则更加生动直观。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动画、视频、文字、声音等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优势,能够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在医学检验专业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即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多个具体的问题,以提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掌握教学内容,如:讲到酸碱质子理论时,可以通过提问:酸碱理论有哪些?有什么局限性?从而引出酸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2]。

此外,还可以尝试案例教学法、娱导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使学习效率显著提高[3]。

3.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面对大学课程内容多、专业性强的特点,还没有从“填鸭式”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因此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由于大学教师大多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所以课后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答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以校园为依托,建立网络课程平台,设置课件资料、视频讲座、典型例题分析、自测题库、在线答疑等栏目,及时更新资料,供学生查阅学习,这样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及时掌握所学知识点。通过在线答疑栏目,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和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通过建立微信、QQ群等讨论平台,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及时答疑解惑。网络课程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板书及课件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促进资源共享。

4.重视实验教学,完善考核机制。“纸上得来终觉浅”,无机与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4]。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及教学内容,开展必需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操作,如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等的使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先观看实验录像、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反复练习的方式,达到“教学做”一体化[5];每次实验操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尤其要重视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处理,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并且分析产生误差及误差较大的原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够不断加强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养成。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兼顾职业技术素质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提高为30%,并且规定实验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取消其理论课考试资格,从而保证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如调整教学内容,建立适合检验专业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完善考核机制等,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学生专业课知识的储备打下了良好的化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斌,付洪涛,王美玲,等.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于春梅,奚汉清.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园,2015,(18):63-64.

[3]Mc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 teaching in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85-86.

[4]杨滢,张玉心,夏俊.提高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39-1041.

[5]陈宏,鲁文胜,程乐华.应用型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4):245-247.

作者:李宁

上一篇:科学构建福彩文化发展论文下一篇:文化学会会长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