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介绍了无机化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化学史教育、改变教学方式和现代科学新成果三个方面入手。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改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了增强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篇1:

医药无机化学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探索医药无机化学开展开放性实验,通过调节师生主被动关系、开放实验项目、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和手段,引导实验心理等实践措施,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医药无机化学 开放性实验 探索与实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校鼓励教师利用现有的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以生动、有趣、创新的项目,吸引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

针对我校的专业设计特点,作者尝试将“药用氢氧化铝悬浊液的制备和检验”引入开放性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开展特色开放性实验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突破传统实验教材的束缚,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放实验项目

与生产、生活及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可增强开放性实验项目的趣味性、新颖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了寻找合适的实验项目,我们鼓动学生一方面广泛查阅资料,另一方面仔细留意平时接触到的与药品有关的一些无机化合物。最终选定“药用氢氧化铝悬浊液的制备和检验”。这个实验项目很适合本校专业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氢氧化铝是简单无机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学生都比较熟悉,但用于胃药的氢氧化铝要求是胶状的悬浊液,药品与工业品的质量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制备符合药用的产品,很值得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

二、指导学生广泛查阅资料,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做好预习

查阅资料可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寻找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促使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专业文献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查阅资料可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为学生能在同一实验中体验独创性,增强开放性实验的多样性和研究性。由于有关药用氢氧化铝制备的文献都是专利,在我校图书馆无从查取时,指导教师建议翻阅一些无机化学教材,了解了普通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然后再根据此药品的特征是胶体,查阅相关胶体制备、胶体提纯及药品检验等书籍,学生们最后设计了四种药用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案及其相应的提纯及杂质检验方案,并做好了预习报告及其它实验准备工作。

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配制药品

药品的选择和配制是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选择和配制各种浓度的试剂。通过掌握溶液配制的各个环节及试剂保存、标签制作等实验技巧,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化学实验的综合素质,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懂得爱惜药品,还让他们学会用实践探索的方法追求科学真理。在此次实验中,学生熟悉了电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等仪器的使用,了解了加速固体溶解的各种措施,掌握了不同精确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并经过多次实验尝试摸索出了各反应试剂的恰当浓度。

四、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手段,尝试不同的实验仪器

在实际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因受具体的实验资源的限制,需选择不同的实验仪器和不同的实验手段,或需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对实验仪器进行改造。训练学生在同一实验中,采用不同的实验手段,使用不同的实验仪器,可让其掌握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优劣之处,能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在此次实验中,为了达到在碱液逐滴加入时反应液保持在约60℃下被充分搅拌的实验要求,一些实验小组使用恒温电动搅拌器;一些用恒温水浴锅和玻璃棒;另一些则采用最简陋的装置,使用盛水的大烧杯、电炉和玻璃棒,教师指导学生将采用不同实验手段制得的产品进行比较,评出此实验的最佳使用仪器及其最佳工作状态。

五、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心理,制造快乐的实验气氛

学生在进行探索性的开放性实验时,由于没有成熟的实验方案可依照,没有教师的详细讲解,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不足等因素,会遇到比平时实验更多的困惑,甚至会出现实验彻底失败的情况,常缺乏对实验失败的心理准备,所以指导教师需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引导学生用“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辨证思想从看似失败的实验得出一些宝贵的经验或异常的发现,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将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的探索热情中去。实验成功时,教师要“趁火打劫”将他们暂时的喜悦转化为对该学科及该学科实验的浓厚兴趣。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心理,是全体学生快乐地进行开放性实验的保障。

六、引入团结协作机制和竞赛机制

在开放性实验中,适当地引入一些竞赛机制,如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设计一些竞赛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产品质量、创新思维等,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小组竞赛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个人竞赛的方式能充分施展学生的个人聪明才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开放性实验中找到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互相欣赏的习惯。在本次实验中,为了能在小组竞赛中取胜,同学们自主选出小组长统筹工作,进行成员分工协作,没有出现平时实验的一人动手其他人袖手旁观的现象,还涌现出几个实验做得特别十分出色的学生。

七、组织召开实验总结会议

认真做好实验总结工作是完满完成科学实验研究的必需环节。在这次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先内部进行讨论,总结本次实验中的成败,对实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标出自身的特色,提出新的实验构想,然后在实验总结会议上进行汇报讨论,最后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新的期望,或提出下一步实验构想。还指导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标准做开放性实验报告,内容侧重于实验的设计、问题分析、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小组讨论、新的实验设想等。通过实验总结会议,学生提升了对实验的认识。

八、调节师生的主被动教学关系

在开放性实验中,教师成为旁观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的主动角色,表现在主动申请参加实验,查阅资料,联系教师,尝试各种实验操作方法,充分利用手头的药品仪器,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分工协作,组织讨论,提出新的实验构想等。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中那样准备、设计、讲解及监督实验,而是顾问和导师的角色,负责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克服实验心理障碍,引入激励机制及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等。

以上的方法和措施的实施,充分展现了开放性实验的优势,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和坚忍不拔的科研探索精神。我们倡导在高校大力加强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和研究,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①②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③湖南文理学院)

作者:李君君 陈育珍 蔡湘雯

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篇2:

加强无机化学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介绍了无机化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化学史教育、改变教学方式和现代科学新成果三个方面入手。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改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了增强作用。

无机化学 理论教学 创造性思维

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从化学发展史看,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母体。无机化学课程是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轻工食品、冶金地质、材料、环境等专业的重要化学基础课,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等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衡量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介绍化学史,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将化学史引入到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人们最初研究化学是从无机物开始的,最初的化学是无机化学,其他化学分支大都是从其中分化、衍生、生长起来的,所以近代无机化学的建立就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创始。

其中,英国的玻意耳、法国的拉瓦锡和英国的道尔顿是对近代化学贡献最大的化学家。玻意耳对建立近代化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经过大量的化学实验提出元素是一种不能分出其他物质的物质。拉瓦锡确立了物质的燃烧是氧化作用的正确概念,并于1774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他所著的《化学概要》中,提出第一个化学元素分类表和新的化学命名法,并运用正确的定量观点,叙述当时的化学知识,从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在1799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提出定比定律。结合质量守恒定律,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宣布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不能毁灭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所组成,并从这个学说引伸出倍比定律,这个推论得到定量实验结果的充分印证,原子学说建立后,化学这门科学开始宣告成立。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这个定律揭示了化学元素的自然系统分类,周期律对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应用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的一系列发现,开创了现代无机化学;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放射性,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初,卢瑟福和玻尔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的结构模型,改变了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1916年,科塞尔提出电价键理论,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电子等物质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1926年,薛定谔建立微粒运动的波动方程;次年,海特勒和伦敦应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证明在氢分子中的两个氢核间,电子几率密度有显著的集中,从而提出了化学键的现代观点。此后,经过几方面的工作,发展成为化学键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这三个基本理论是现代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目前,化学史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史,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变教学方式,传授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高文化水平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是教师“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在无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重点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如在讲解硫酸铜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讲解制备原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等,同时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作业或小论文题目,如“设计实验测定硫酸铜的结晶水”,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一对一进行指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经过一系列科研创新实践的锻炼,学习能力、科研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三、介绍新成果,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应该详细了解无机化学科技前沿的发展,把无机化学的新成果、新技术及先进的仪器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详细了解无机化学的科研动态。学以致用,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讲解配位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配位化学在冶金工业、电镀工业、生物和医药学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某些具有特殊光电、热磁等功能的配合物对电子、激光和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具有的重要前景。医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介绍配位化学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医学上常利用配位反应治疗人体中某些元素的中毒,如EDTA的钙盐是人体铅中毒的高效解毒剂。此外,目前应用广泛的抗癌药物顺铂、糖尿病的治疗药物胰岛素等都属于配合物。

通过教师讲解和知识扩展,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些生活实际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相联系,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高。摒弃了以往学生只懂知识不会应用的缺点,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了强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无机化学的精彩与奥妙。培养出更加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无机化学应用广泛,遍布化学、化工、环境、生物、制药、材料、冶金、轻工业等诸多领域,是高校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教学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鲍时安,张家宣.化学史教育与教学[J].化学教育,2000,(1):44-47.

[2]张爱平.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3):252-253.

作者:李磊姣 孙秀云

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论文 篇3:

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目的的“配位化学”课程改革

摘 要:该文介绍了配位化学的重要地位,论述了进行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进行配位化学课程改革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

关键词:配位化学 科研能力 课程改革

配位化学是从无机化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经典的配位化学仅限于研究金属或金属离子(中心原子)和其他离子或分子(配体)相互作用的化学,而当代配位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由供體和受体配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研究领域已经沿着广度、深度和应用三个方向发展[1]。

到了21世纪,配位化学已远远超出无机化学的范围,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二级学科,并且处于现代化学的中心地位[2]。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走向现代化的通道,配位化学通过研究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成为许多二级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而使无机化学向其他二级学科渗透;配位化学通过研究金属有机物,架起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沟通的桥梁;配位化学理论如经典的原子价理论、晶体场理论和配位场理论等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理论化学的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3]。另外,配位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医药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在现代化学的发展中,配位化学的中心地位已经牢不可破。

1 配位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个全民高喊创新口号的时代,作为处于时代前沿的大学教育,如何将创新落到实处呢?我们认为,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仅学生有许多实验课程,教师通常也在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中处处充满创新精神,小到实验装置怎么搭建、管路如何连接,大到实验思路的整理、实验的设计与规划。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严密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运用。那么,因地制宜,结合我们的学科优势,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可以很好的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近年来,该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加深对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诸如“张衡杯”南阳师范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及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等。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近10年时间里,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专项经费进行资助,本科大二、大三的学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就配位化学以及该校的科研方向而言,许多实验都会涉及到配位化学的知识,学生也迫切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将学生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了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目的的配位化学课程改革。

2 配位化学课程改革措施

有专家指出,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低级的层次,传授“知识”,即“授人以鱼”;第二个层次,传授“方法”,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授人以渔”;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即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站的更高。为了达到更高的培养层次,实现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目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许多同行一致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与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与学科发展相脱节;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相脱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4-7]。因此,应更新教学内容,删减与无机化学重复的部分,增加新的内容,适当引入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特别应逐步引入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等课程内容,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实,达到夯实学生配合物基础理论知识,教给学生配合物制备的方法以及结构和性质的表征手段;了解功能配位化合物以及功能配合物与新材料的关系;提供无机化学学科的前沿发展领域资料信息,使教学内容得到较多的补充和更新,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7,8]。使学生在获得配位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方法、科研思想和科学研究能力。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大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在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将这句话的精神贯穿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知识不仅是静态的概念或结论,还应是生动的过程,更是思维的工具和方法,具有方法论的功能和价值的[9]。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10]。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章节的不同,灵活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以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1)问题式: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方式是将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循环过程,围绕解决问题组织教学。问题设计是关键,教师应专门研读化学史、科学故事等方面的文献和书籍,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累素材,提出贴近生活实际的启发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归类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拔高[11]。(2)案例式:选取合适章节进行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实践,首先教师在课前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判断等能力,这些都是科研必备的基本素质。然后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一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极大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12]。(3)研究式: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对理论课上的结论进行验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基础实验室和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进一步推进开放实验室制度,以开放实验方式提供具有一定应用性及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做。实验项目根据实施难度设置多种选择,兼顾趣味性,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13]。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除了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创造性、创新能力寓于创造过程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14]。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积极参与各类化学竞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里看待自己的学习,认识到配位化学学习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属于“一锤定音”的方式,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缺课,只是通过考前突击,往往也能得到一个能够蒙混过关的成绩。这样就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对其他努力学习的同学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将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主要考核学生应用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打分;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既不以偏概全,也不会轻易判定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更加公平合理,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 结语

探索转变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是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其成为具备高度创新、开拓能力的新型高层次人才[15]。通过对配位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可以实现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目的,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游效曾.我国配位化学进展[J].化学通报,1999(10):7-9.

[2] 徐光宪.21世纪的配位化学是处于现代化学中心地位的二级学科[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2):149.

[3] 李海鹏,朱有兰.配位化学的地位和发展趋势[J].广东工学院学报,1996,13(2):52.

[4] 申小清.配电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148-150.

[5] 殷平.配位化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化工时刊,2009,23(10):66.

[6] 钟国清.配电化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0):100.

[7] 单秋杰,肖春会.配位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0):100.

[8] 李夏,万重庆.浅谈《配位化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30-31.

[9] 王强,张明珠.材料自动分拣系统中的PLC应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6):5-8.

[10] 孙瑞雪,张叶臻,白昊,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5,43(13):224.

[11] 刘小娣,彭鹏,朱增奎.中级无机化学在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60.

[12] 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3.

[13] 高原,王土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30.

[14] 郭加書.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18-119.

[15]戴昉纳,罗文立,曹作刚,等.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配位化合物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J].高等涵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5):38.

作者:刘小娣 孙瑞雪 党元林

上一篇: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演讲稿下一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