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灾难事件新闻传播中的政治控制与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传播中,政治控制和新闻专业主义一直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不得不衡量的两把标尺。新闻专业主义,是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功能,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用了三个表述方式——监视者(watcher)、论坛(forum)和教师(teacher)。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公民有“知”的权利,维护公民的知情权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政治控制却刚好与此相反,它作为新闻调控者和管理者,主要在新闻的报道程度和范围上作限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不同,由此呈现出来的新闻报道景观也迥然不同。总体看来,正面报道两者目标更容易达成一致;越是灾难新闻或负面报道,两者似乎更容易背离。但“近来我国媒体在灾难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常被看作是灾难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变项,或甚至灾难期间的社会大众情绪动员者,而成为灾难研究的重要一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下,媒体该如何应对给社会正常秩序带来冲击的灾难事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灾难新闻中满足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灾难新闻中,知情权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受众作为新闻接收的主体所具有的对灾难有关情况了解的权利;二是遇难者亲属和灾难受害者对事件全部真实情况与细节了解的权利。

1、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灾难有以下特征: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紧迫性和信息不充分。前四者的合力加之公众处于信息“饥渴”状态,此时如果媒体权威缺席,很容易给流言,甚至谣言提供滋生至而蔓延的空间。而谣言一旦蔓延,在灾难事件中形成舆论,就很有可能导致群体冲动而引发失控行为,成为社会种种不稳定因素之一。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及时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对其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是灾难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环。

2、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必要性

(1)传播渠道多样化。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极大丰富使传统上属于国家专控的信息发布权和控制权正在丧失,一个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权与控制的信息空间正在产生,人类进入了“人际大众传播”时代。

2003年非典事件的全球传播就是最先起源于公众通过互联网而发布的信息。北京301医院一位老中医蒋彦永在知晓事实真相而媒体集体失语的情况下,首先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中央及海外媒体发信,引发了全球信息传播的高潮。网络使原本集中的权力大大分散。李永刚认为:“互联网的扩张几乎在各个方面已经成为政治控制的克星,它正在以自己的节奏改变甚至摧毁着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控制机制。”

(2)法制社会民众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要求强烈。现代社会公众对信息已由被动接受渐变到主动寻求,政府的职能也由全能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变化,这些都要求作为社会最为重要的资源——公共信息资源一一实现进一步的社会分享。

此外,灾难新闻对缓解现代人的心理焦虑和痛苦压抑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灾难新闻中,通过对灾难的认知,不但可以自警,更在怜悯他人中获得自我安慰,增加自我保护。

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

(一)前期“失语”。后期“喧哗”

以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为例: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11月15日到11月21日为治理污染的最佳时期,各报均无关于“吉化爆炸”可能(或已经)对松花江产生污染的报道,此次事件中关键时候媒体“缺席”已是定论。

11月22日后,哈尔滨开始全城停水,媒体开始专题、专版报道,与前期的“失语”形成鲜明对比。

1、报道的数量和程度受到严格控制。无论何种媒体,报道原则均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在信息传播中,媒体是最重要的“把关人”,其选择标准有二政治标准和新闻价值标准,两者必须俱备。传统上,新闻价值有五个指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灾难新闻关乎人们生存,在重要性和接近性甚至显著性上都不言而喻,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但在新闻传播历史上似乎一直都不符合“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政治选择标准,它的发展也一直步履维艰。但总体社会政治控制对新闻传播仍有强度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自觉受到抑制,政治——媒介组织一一从业者之间还是单向度的影响,媒体仍然首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领域。

2、异地监督。

事发地吉林省对此次污染报道出奇的的少,从爆炸开始到12月31日共25篇而邻近的非事发地黑龙江省11月23日一天的报道就达到26篇,最多一天达到57篇。

3、较少关注灾难本身。

长期以来我国媒体一直认为“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表现在报道内容上,对造成灾难事件本身原因缺乏思考,更遑论灾难预警。

(二)灾难事件报道中的行政控制

1、事发当地的瞒报、谎报。11月21日,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以检修供水管道为由发布了第一份停水公告。其实在18日就已经得到松花江被污染的信息,“由于正处于招商引资和招商引资关键时期,所以没有公布”。对此公告发出质疑,地震等谣言四起,政府才又发出第二份公告。一前一后不同的内容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2、信息发布权威部门迟报。对于灾难事件,一般都把信息发布权控制在有相当级别的政府手中。SARS事件后国务院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将信息发布权归于政府。其中第三章第25条写道:“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对此,陈力丹写道“地方媒体没有报道权,需要中央部门协调管理,延误是不可避免的。真实的情况是,2003年4月30日香港《大公报》撰文指出,西方主流媒体利用中国防治非典前期工作失误和对国际的不利影响,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负面报道,形成了198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反华舆论浪潮。”

此后不久,国家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建议建言

1、媒介: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也要重视新闻本身。“监视环境的功能是大众媒介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它是通过向社会成员提供准确和最新的信息来实现的。重视新闻媒体宣传功能是需要的,但一旦这种重视走向片面化、绝对化,社会完全排斥新闻自身规律,副作用也必然显现。因而必须建立新闻专业理念,协助政府进行灾难预防和信息传递,为政府提供社会支持。

2、政府:积极构建宽松的媒介生态环境。政治控制是媒介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以及报道的时效性、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一个政府的民主开放程度和对人民知情权的尊重。目前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由于限制过多而总显得步履维艰,特别是对灾情的实况报道更是讳莫如深,实在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漠视。“同级报纸不能批评同级党委”、信息发布权的过度集中等制约和限制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的发挥。因此,给媒介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媒介才能真正担负起“耳目喉舌”的重任,建构起我国传媒的公信力。

实践证明,“灾难新闻”: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引发社会反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产生正面的作用。可以肯定,负面新闻是可以转化的,其中关键是信息渠道的畅通。正如《中国青年报》总结评论说的。有坦诚的政府才有理性的公民”。

作者:李霞霞

第2篇:博客与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更为紧俏。因此,加强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校新闻教学理念的构建和新闻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很不完善,而且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闻传播学科包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传播学等专业,其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以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新闻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媒体的不断发展下而日益革新,博客也逐渐融入了绝大多数网民的生活,不经意间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所知,为人们所用。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形式和功能也日趋多样化,利用博客,不但可以写日志还可以设置分类、布置超链接,甚至通过创建群组博客来开展分组协作等。因而笔者认为,博客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博客自身的功能使其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博客记录现有的实践教学方式,为教师教学提供反思平台。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原有知识进行反思,并在此反思基础上完成自我知识的更新与重建。因此,反思也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肯定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或者出现一些不适应现实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比如改革一些业务主干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量化考核方式;改革写作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写作作为实践训练由课堂开始贯穿始终。又如举办各种论坛以及与媒体合办节目等,让学生呼吸到本专业的最新知识空气,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新闻传播专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碰到并通过记录、思考、评价形成的解决方法中的一部分。

博客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同时博客又是基于网络技术,随着3G、WIFI无线等技术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博客也借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无处不在。任何博客日志都可以很快地被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访问到,并随时可以对博客日志进行回复、评论,并进行在线或离线对话。博客日志的对话功能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反思能力,教师浏览博客日志并发表回复、评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反思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基于此,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平台,可以帮助修正当前实践教学工作,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利用博客完成实践课程中显隐知识的转换,有助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并且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相互转化,而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大大节省这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对自己知识的识别、获取、转化、学习、利用、创新的一个过程。而基于网络技术的博客,对博客内容更新、管理、评论等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无论在哪里都方便记录、管理、思考,因此,通过博客来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是属于理论实践并重的课程,既强调传播学、新闻学基础理论这类显性知识,同时又强调操作性、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一类通过实践教学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博客正好为信息环境中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手段,而在使用博客过程中信息资料就不断转化融合为学生的知识。博客作为信息化的工具和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实训的效率,从而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利用博客改革以往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怎样的评价才是真实有效的,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是以考试分数而定,成绩一般就是最后的期末考试再加上出勤情况,但对于新闻传播类课程,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既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也不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博客記录学生的整个实践课程学习过程,可以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

例如利用博客管理系统,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实践课程电子学习档案,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更长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资料进行累积, 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学校和老师利用学生的独属电子档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收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博客本身具有留言、评价的功能,可以指导学生在博客系统中开展自评、互评。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又可以与同学进行横向比较,确定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照老师的讲义死记硬背,不得要领,又集合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机器评价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的优点,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避免学生为考分而学的功利性。

利用博客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时积极参与、协作学习。新闻传播教育倡导“走出去”教学,尤其看重社会媒体实践,一到假期,各大媒体往往人满为患,有些部门的实习生远远超过记者人数,可见新闻专业学生对新闻工作的热情之高。但奇怪的是,学生们的职业热情在课堂上往往不见痕迹,各大院校新闻专业课上不乏老师讲课、学生读报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加以引导,适时使用新媒体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主动进行学习。

博客平台主要是为新闻传播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共享、探讨的平台,由于博客群组是一个共享型的开放网络交流平台,学习更强调的是共同体的协作学习,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协作教学环境不足的缺陷。当学生在课后碰到疑问也可以通过博客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其他同学也可以避免重复问相同的问题,通过看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的指导即能得到解决方案。

利用博客的网络优势,组建学生第二课堂。一些新闻传播系会制定本专业的相关课外阅读指导书目,并装订成小册子,新生一入校,就发给其一份。读书指南从经典著作及新闻理论、新闻实务、中外新闻史、新闻人物、新闻边缘学科、文学、广告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精选出若干本著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希望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扎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系里设有课外阅读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每年底在全系组织学员开展一次读书回顾总结活动。但新闻传播专业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专业,一些前沿的领域内容不断更新,课外指导书目也因此会变化,纸质册子不能即时把这个变化传递给学生,而博客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课外阅读指导书目,既环保,又能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资讯,很好地为学生组建了第二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博客的出现与发展给个人学习、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以上我们谈了新媒体博客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方面的作用,通过引入博客丰富了以往的实践教学形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上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虽然利用博客参与教学的效果和应用改进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挖掘,但这一应用思路可以在今后的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关于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思考》,《青年记者》,2006(10)。

2.张蕊:《关于改进新闻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今传媒》,2010(4)。

3.王文科:《我国新闻院系新闻实践教学之一瞥》,《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9(3)。

4.苏立:《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5.张春水:《博客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单位:邢若南,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袁玖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编校:赵亮

作者:邢若南 袁玖根

第3篇:新闻专业网络传播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摘要: 本文在分析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网络传播能力的基础上,探讨培养该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导师制+其他、相关课题集中训练”的“金字塔强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学校新闻专业网络传播能力“金字塔强化”课程体系

高职学校因为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可多开设技术类课程,如新闻摄像、视频编辑制作、PhotoShop等,以及与课程配套的实训和考证。但新闻基本功的另一重要能力——新闻采写编就是学生的弱项了。从课程安排上看(以2009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为例),只有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训练这些能力的,更不用说缺乏加强文化底蕴的基础课程了。这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底子薄,走不远。且由于课时限制,无法逐一就学生在技能学习和运用上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专门指导。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除去实习和找工作约两年半),既提高动手能力,又有针对性地提升内在网络传播素养?根据实际情况,可将现有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塑造“金字塔强化”课程体系,以适应职业标准要求。

一、培养基础网络传播能力——第一课堂(一层)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应该培养的基础网络传播能力为采集素材、编辑和传输内容,现有课程可培养四种能力。

1.文字功底——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文字采编实训、新闻采编实习。

这项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将事件和创意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出现错别字,语法正确,并能够根据要求将繁杂信息进行整合和编辑。

这对于经过四门专项课程训练的新闻专业学生来说能够达到,特别是整合、编辑信息的能力,但在表达创意方面还欠缺,教师需在教授时有意识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如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课上,讲授“新闻策划”相关内容,让学生自由创意,策划院报月末版主题,交完整的版面策划书来阐述创意。

2.信息敏感——新闻传播学、文字采编实训、新闻采编实习、网络新闻专题。

要求学生能对社会热点和新兴事物保持关注,并有独到的意见和想法,可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分析,来带动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这是新闻专业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指标。

相关理论课只有一门新闻传播学,且介绍的都是基础性新闻传播知识,仅能培养学生入门的信息敏感,其余要靠实训和实习来训练,特别是实训,因为实习是到真正媒体中去,教师无法控制。这要求教师在文字采编实训和网络新闻专题中引导学生在确定新闻选题时,不局限在校园内,把目光投向广阔社会中,关注时下热门话题或大家都关心的事,而报纸与网页要做得出色,要求学生在采写时有自己的观点,角度独特。

3.图文处理——PhotoShop平面制作、新闻摄影、报刊编辑、数字报刊制作、文字采编实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能根据文字处理不同的图片,使之符合传播要求。

由于学生学习完PhotoShop平面制作后要考证,因此图片处理不成问题。而其他课程都可训练学生的图文处理能力,练习如何让图文相符。

4.网络互动——网络传播学、Flash动画制作、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数字报刊制作实训、网络编辑制作实训。

学生应会利用网络资源准确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网络工具保持与周围人的联系,必要时可以进行初步的信息宣传和推广。

网络互动,一般学生都会,但新闻专业的课程可以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与别人互动,如Flash、网页、数字报刊等。除了技术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受众与其互动,并要在其他课程中体现,不论是Flash还是网页,都要制作成受众喜欢的样子,这样传播效果才能最佳。

二、培养长远发展应具备的网络传播能力——第二课堂+导师制+其他(二层)

在基础能力上进行能力升级后,可配套的培养体系如下。

1.新闻基本功——第二课堂:院报月末版采写训练。

在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其新闻基本功,包括采写编等能力。这体现出新闻专业学生特有的文字功底,不只是文笔要好,还需要遵守新闻的规律,真实、客观,并能够在“编”的能力上进一步提高,有新闻意识地将信息进行整合。

现有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时有限,实践不够,可充分利用院报月末版这样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积极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提高动手能力。将此实践有计划地纳入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在院报发表的文章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部分依据。

2.新闻敏感——“导师制”下的新闻报刊阅读。

从信息敏感上升到新闻敏感,学生要站在比较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新闻事情,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新闻,并进行深度思考。

虽然只变动两个字,但要求却提高了一大截。这不是上几节课、看几本书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积累。利用本系“导师制”,从学生进大学开始,每周持续开展报刊阅读活动。第一学期阅读报纸,一般是本地报纸和国内知名报纸(《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第二学期阅读新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南都周刊》等),注意观察社会,建立定期关注新闻的观念,并熟悉新闻的采写风格,提升寫作水平。

3.网页设计——本系网页的持续更新。

在图文处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Flash、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软件,能够自主更新网页,发布网络新闻,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学生虽然经过多门课程的学习,但仍存在综合能力运用不足的问题。以建构网页为例,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基本从课堂所学考虑,如用页面滚轴来架设网页(这种设计已过时);而非从实用性来考虑,如参考其他网页的设计,再来构建自己的网页。造成学生软件的运用远离实际,课堂所教内容只是基础,而实际运用还要看学生自己的揣摩与研究。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堂所学,少有自己钻研,真正用时无法立刻达到应用水平。

可利用第二课堂和导师制,由不同老师带领,以本系网页为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更新网页新闻和网页美术风格,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不适合全部学生参与,可综合考虑学生能力,遵循自愿原则。

4.策划与推广——新课程。

懂得运用各种途径进行信息和创意的策划与推广,包括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并依据不同内容规划不同推广方式。

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分析教学培养计划后,发现只有广告学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如果不增加课时,那么可以把纯粹的广告学改为企业传播之类的课程,主要教授如何利用不同媒介为企业或单位做宣传,怎样使宣传策划书可行而有创意,整合广告、公关策划、危机管理、品牌传播等内容,32课时的理论教学再辅以一定的实战训练。学生毕业后从事此类工作的几率略大于新闻工作,而依靠以往的课程无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宣传技巧,因此开设一门新课十分必要。

三、进一步提升——相关课题的集中训练(三层)

如果说“一层”的第一课堂针对的是全体学生的话,“二层”的第二课堂+导师制+其他针对的就是60%的学生,而“三层”则只针对30%的学生。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1“金字塔强化”示意图

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学生一般专业能力和上进心都比较强,应配以更加严格的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和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结合起来。

以我所承担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社会热点观察》为例,该课题要做关于地铁的一份报纸和一个新闻网页。成员均选择了三年级较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前两年已很好地掌握了新闻采写编基本技能和网页设计技能,且三年级上学期空余时间较多。

报纸《地铁新生活》先进行,借南京地铁二号线开通的契机,带领学生自己进行版面策划,完成了封面、地铁大调查(两个版)、地铁改变生活(两个版)、地铁新鲜事、地铁新奇事和国际地铁瞭望八个版。内容80%由学生自己采访、写作完成,并全部由学生自己排版。学生们并没有在已有内容上停步不前,而是积极寻找新的报道角度,如地铁大调查版。在获悉南航学生做了关于地铁的问卷调查后,学生立即与其联系,并完成了两个采访,替代了原来他自己做的小范围调查。而需要他们外出采访的,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如地铁新鲜事和地铁新奇事两个版,远的要去仙林采访,近的也要去新街口,学生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周末跑了几趟。而排版阶段,他们会自觉研究真正的报纸是如何排的,并且为了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不断推翻自己。如在排通版四五版的时候,学生反复排了五六次,因为这个版有大量图片,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每次改动都几乎要重新排一次。在后期版面输出阶段,又遇到课堂上没有教过的内容,要把版面输出成PS格式,才能上机印刷。于是他们自己摸索再加上虚心请教专业人士,终于解决问题了,报纸也得到了广泛好评。他们的新闻基本功在这样的课题集中训练下,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

由于他们在报纸制作时新闻基本功大大提升,因此在接下来的网页新闻制作中能轻松完成任务,从早期策划做什么专题,到后来的采写。网页的选题既不能和报纸重合,又要结合当下热点,于是选择了关注当时为了召开亚运会短期而实行免费乘坐地铁的广州。联系南京2014年也要召开青奥会,南京的地铁是否也会采用免费的形式?就此学生进行了采访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最后做出来的网页舒展整洁且内容饱满,说明学生的网络传播能力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史蓉蓉.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需培养网络传播能力分析[J].科教导刊,2011,3,(3):240-241.

[2]周秦玉,庞万红,吴朝香.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新闻知识,2008,2:54-56.

[3]李莉.高职新闻传媒专业课程设计的探讨——基于岗位需求和学生特点进行分析[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2,3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史蓉蓉

第4篇: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传播媒介的界定、传播媒介的类型、媒介的社会功能、守望与预警的功能、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娱乐与商业的功能、媒介的社会影响、媒介与政治舆论、媒介与经济发展、媒介与社会文化、媒介与国际关系、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效果与效果研究、媒介与说服、媒介与议程、媒介与教养、社会中的媒介、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数字多媒体传播、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报纸及其传播特点、广播及其传播特点、电视及其传播特点、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的群体传播、网络中的组织传播、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媒介制度、媒介制度及其功能、媒介制度的类型、媒介产业、作为产业的媒介业、媒介产业的特点、媒介产业的全球化、媒介组织、 媒介组织的类型、媒介组织的结构、媒介组织的管理、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报纸的生产、报纸的选题与策划、报纸的采访与编辑、报纸的版面设计、报纸的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媒介伦理知识、媒介伦理概述、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媒介伦理的失范、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媒介法规与政策、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

一、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媒介与权利、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报刊业管理规制、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新闻与传播硕士主要参考书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吴文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复习要求: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科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传播的历史、类型、特点、模式、功能及传播中的符号、意义等传播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并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传播现象,为新闻传播学科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具体要求:

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类型、特点及功能;

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熟悉传播的符号表征及其意义;

4、用传播学原理与方法,分析社会发展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了解我国传播思想的主要源流,特别是近现代传播思想、当代传播思想的主要代表及其演变。

新闻学阐述的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学习新闻学,一要准确系统地了解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二要正确把握新闻、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的应用能力。

二、主要复习内容: A、传播学复习重点

一、传播与传播学

1、什么是传播

2、什么是传播学

3、传播学的奠基人

4、传播学诞生的诱因及其源于美国的必然性

5、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轨迹与主要成就

二、传播的类型

1、内向传播的意义;

2、人际传播的特点;

3、组织传播的特点;

4、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传播的基本形态

1、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的含义、新闻传播的系统学说; 新闻传播的要素、新闻传播的特征;

2、政治传播

政治传播的内涵;

3、经济传播

经济传播的内涵; 经济传播的发展趋势;

4、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的特征; 艺术传播的社会功能;

5、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定义;

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

文化传播的分类、文化传播的特征;

四、传播的自由与控制

1、传播自由的基本概念

传播自由的一般内涵;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历史意义、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错误前提; 新报刊自由主义;

资产阶级传播自由理论的困惑与传播道德危机; 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由观;

2、传播的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的涵义; 守门人理论、潜网说; 社会控制的手段;

3、《报刊的四种理论》

五、传播过程与模式

1、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四要素; 传播过程三环节

2、传播模式

什么叫传播模式;

单向线性模式、双向循环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香农模式、创新扩散模式;

六、传播学的符号理论

1、符号的基本概念

2、几种语言学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3、关于“意义”的几种理论

4、非语言传播

非语言传播的基本类型与功能; 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的区别;

七、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7、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的表现形态;

媒介文化的特性;

8、媒介的市场化

我国传媒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传媒市场化的特点;

八、传播的效果

1、传播效果的定义

2、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3、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4、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成果

枪弹论、二级传播论、创新扩散论、使用与满足论、议程设置论、文化规范论、意义建构论;

5、态度改变的研究

态度的定义;

劝服论、一致论、功能论、防疫论;

五种劝服性设计;

九、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的特点

2、经验社会学、统计数学、心理学与定量研究

3、定量研究的设计

定量研究的基本步骤;

课题与研究设计;

工作定义;

4、实地调查基础

实地调查的分类;

实地调查的程序设计(抽样设计、问题设计、实地访问);

抽样设计与实施(抽样与抽样调查、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实地调查的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因果分析)

5、实地调查——问卷法 问卷类型、结构; 问卷的制作;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6、实地调查——观察法

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

7、实地调查——访问法

结构式访问与无结构式访问;

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访问员的挑选与训练;

访问法的特点;

8、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的特点;

内容分析的应用;

内容分析的步骤;

9、控制实验

控制实验目的;

实验的特征与控制; 实验的实施; 实验设计;

10、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的意义;

个案研究的特点;

个案研究的实施;

个案研究报告;

十、中国传播思想

1、近代传播思想

林则徐、王韬、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章太炎;

2、现代传播思想

现代先驱者的传播思想(蔡元培、陈独秀)

五四时期传播思想的嬗变

现代传播思想研究的启蒙(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

自由传播理论与实践(《申报》与史量才、《大公报》、范长江、储玉坤)

毛泽东传播思想

当代传播思想家(王中、徐铸成、储安平)

B: 新闻学复习重点

一、新闻学与新闻

1、 世界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

李普曼的《舆论学》、卡斯柏·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2、 中国新闻学的发展状况:

洪仁玕、王韬、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周刊》

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

3、 新闻的特征:

(1)事实传播的快捷性;(2)对世界变异的敏感性;(3)话语表达的直观性;(4)信息

覆盖的无限性。

如何理解“新闻姓‘新’”?如何理解“直观性”?

“陈述事实”和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二、新闻起源与发展

1、 西方学者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约斯特的“新闻欲”、

格劳德、小野秀雄的“群居说”和“交流说”。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

2、 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传播技术与新闻事业的发展、社会形态与新闻事业发展 “耳目喉舌”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哈钦斯委员会)

三、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

1、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大众化报纸、资产阶级报团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莱茵报》、《火星报》、《真理报》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几种报刊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政治家办报”、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四、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的由来 《纽约太阳报》、19世纪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普利策、“黄色新闻” 西方新闻价值的实质

2、新闻价值的一般理论:

(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传统五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3、功能性新闻价值: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三个层面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四大构成

五、 新闻舆论与宣传

1、 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宣传、宣传的特征、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舆论、舆论的特征、新闻对舆论的作用 新闻、舆论、宣传的关系

2、 新闻引导舆论的方式和途径;

典型、“社会参与论”、“光环现象”

3、 新闻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意义、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效果、危机报道

六、新闻传播效果

1、 新闻传播效果的基本常识

新闻传播效果、麦奎尔的说法

西方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

“魔弹论”、“两级传播论”、“沉默的螺旋”、“第三者效果”

2、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新闻传播效果影响个人方面的因素、新闻传播效果的社会化构成 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间接效果(隐性效果)

3、 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途径;

微观层面、宏观层面

新闻受众对传播致效的作用。

4、 如何减小负面效果

新闻公信力、如何提高新闻公信力

高夫曼的“框架”概念、媒介框架、受众框架

七、新闻传播规律

1、新闻的本源:

(1)新闻实体;(2)信息与新闻信息;(3)符号与新闻信息“五要素”

2、新闻的传播:

反馈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新闻选择的意义。

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让事实说话”、提高新闻价值、增加信息量

新闻涵化、第一时间

4、新闻传播要求:

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

公正性与传播的倾向性之关系。

八、新闻传者与受众

1、传播者:

把关人、知察权、秘匿权

2、受众:

概念及含义、受众心理、受众负面心理

阅读期待、阅读注意、受众中心论

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和影响选择性接触的因素 受众的选择性理解和“加入行为”

受众的选择性记忆和影响选择性记忆的因素

3、传受互动

内在动因、编码解码、互动的实质 瓦耶纳的《当代新闻学》

九 、新闻原则与规范

1、 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实质

2、 新闻自由的由来与发展

弥尔顿、洛克、杰弗逊 社会责任论 马克思的新闻自由思想

3、 我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

5、新闻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内涵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新闻专业主义

十、新闻批评

1、 新闻批评的概念及内涵

2、 新闻批评方法

符号学分析、叙事学分析、意识形态批评、政治经济学分析、女性主义批评

3、 新闻学派

新新闻主义理论、调查新闻学、精确新闻学、发展新闻学、倡导新闻学、多视角新闻学。

三、参考书目:

1.《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郝雨著:《新闻学引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中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近代卷),戴元光、徐培汀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四、考试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

第6篇:2018四川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硕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2018四川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硕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价值 2.KDKA 3.议程设置 4.新闻专业主义 5.张季鸾 6.数据新闻 7.整合营销传播

二、简答题

1.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 2.简述编码与译码 3.简述媒介即讯息

4.简述大众传播中的文化规范理论

三、论述题

1.论述沉浸式新闻的特点和优劣

2.结合实例说明新媒介产品和传统新闻产品的异同 3.全媒体时代,对记者专业素养有哪些新要求?

第7篇: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指导新闻传播学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指导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现在“新闻传播学”在中国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

由于新闻传播学自身发展历史的原因,其学术积淀还非常有限,远不及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丰富。因此,应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考生无需花一两年的时间来准备专业课。而且从目前的考试情况来看,各个学校新闻学院的考试都比较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面,建议2014年的考生(包括跨专业的考生)从2013年

3、4月份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之前可以多阅读一些文史方面的经典著作,多了解时事,这些综合知识需要之前就有大量的积累,而不是一时可以弥补的。

考研专业课复习一般分为基础、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通常来讲,4月—7月是考生基础复习阶段,此阶段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考新闻学(含新闻学和全球财经报道)的考生还要进行新闻采编的练习,考传播学(含新媒体、媒介经营管理和影视传播)的考生应当看一些文科综合类的书籍。在此期间,考生应该对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大致了解该学科涵盖的内容。那么面对要看的参考书和要掌握的知识点,掌握好的方法非常必要。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参考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随着复习的深入,阶段性地对笔记进行整理,并且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复习阶段做概括程度有差异的笔记,如在基础复习阶段为了便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较为细致地做笔记;到了强化复习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做概括性笔记;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可以将几个科目融合在一起做框架梳理类的笔记。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第8篇:201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复习资料【新闻与传播专硕资料】

201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复习资料

一、专业介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二、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1)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2)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

(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4)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5)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6)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7)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新闻与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8)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新闻与传播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9)积极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10)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11)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三、全国统考科目

(1)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主命题复习参考书

1、新闻传播理论考察部分

(1)《媒介管理学》郑丽勇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网络传播概论》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新闻传播史论考察部分

(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新闻传播实务操作考察部分

(1)《广告策划与创意》蒋旭峰、杜俊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硕金牌复习资料

(1)《媒介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35元、42页纸

(2)《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43页纸

(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77页纸

(4)《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考研复习笔记 35元、63页纸

(5)《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复习笔记 39元、98页纸

(7)《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复习笔记 39元 、80页纸

(1)南大《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和评论写作)复习笔记 37页纸

(2)《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策划书写作)复习笔记 35元、57页纸

以上是南京大学新闻学院专硕最佳复习方案,请同学们复习相关参考书,复习资料部分只需要经过强化记忆,就可以了。解决你专硕复习茫然困难。有问题请咨询工作室,可以在线交流。

翠屏考研工作室

2012-6-11

第9篇: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技能大赛

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届专业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为打造全面展示我院学生专业素质和青春风采的实践平台,营造“比学习、比素质、比能力”的学习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兹决定举办“新闻与

传播学院第二届专业技能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实现教学实践对接,展示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

就业优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活动内容

1、新闻写作大赛;

2、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大赛;

3、DV作品大赛。

三、活动方式

(一)新闻写作大赛

A、初赛

1、我院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均可自愿报送作品。报送作品即视为参加初赛(首届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一等奖、二等奖的同学除外)。作品用学校拟稿纸撰写,并须注明作者、姓名、班级、学号。每位参赛同学可以报送多篇作品。参赛者直接将稿件交至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管

理办公室。

2、参赛作品题材不限、媒介不限,可以是消息、通讯、专稿、特写、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新闻评论、人物专访、栏目策划方案等。

3、参赛作品要做到内容真实、客观、公正,严禁抄袭复制他人作

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4、时间安排:从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1月10日为学生进行新闻写作和报送作品时间。11月10日下午为截止时间。11月11日-16日组织专家评委从参赛作品中选出60篇作品(作者)进入决赛。

B、决赛:

1、决赛内容: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2、决赛方式:(1)参赛同学根据现场所提供材料制作新闻标题、撰写新闻(体裁自定),同时结合自身认识和知识储备撰写新闻评论。

(2)在规定的90分钟时间内,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严禁复制他人作

品。

3、决赛时间和地点:2011年11月23日晚7点北楼教室。

(二)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大赛

A、比赛环节及时间安排:

1、预赛(班级选拔)。在班级自行举办公开比赛的基础上,2011级每班选出1位同学参赛,20

10、2009级每班选出3位同学参赛(首

届专业技能大赛获得特等、一等奖、二等奖的同学除外)。

班级选拔时间:2011年10月14日—31日。具体时间和地点各班自行

解决。

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若欲参加,于10月19日以前直接到学生会学习部报名。学院将择日组织初赛,从报名者中评出若干名成绩优秀

者进入复赛。

2、复赛。共分三场,每位选手必须参加所有比赛项目,每项10

分。三场比赛累计总分前10名的同学进入决赛。

第一场:2011年11月4日晚。

比赛内容:

(1)每位选手进行1分钟自我介绍,要求富有创新性;

(2)每位选手进行3分钟自选题材的诗文朗诵。

第二场:2011年11月11日晚。

比赛内容:

(1)新闻播音。给定文稿,选手即时进行播报。

(2)个性主持展示。参赛的每个选手根据自己特长,模拟主持或重组一个栏目,内容可以是旅游类、新闻类、谈话类、法制类等等,时

间3分钟。

第三场:2011年11月18日晚。

比赛内容:

新闻图片评说。给定一张图片(体育、娱乐、社会新闻、政治新闻),

选手根据图片所展示内容进行3分钟的即兴评述。

3、决赛颁奖。时间:2011年11月25日晚。

决赛内容:

(1)文学常识提问。

(2)给定题目,选手现场主持采访。

(3)才艺展示。应是播音朗读朗诵之外的歌舞书法绘画等。

B、评分细则:

1、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2)

2、临场应变能力;(2)

3、思想内涵;(2)

4、仪表自然、得体、落落大方;(2)

5、内容创意新颖;(1)

6、时间把握得当。(1)

(三)DV作品大赛

A、主题及目的:

本届比赛的主题为“文化•沟通•合作”,更加强调青年学生影像创作经验的交流与成果的分享,赋予青年影像创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加多元的艺术尝试,重视和推崇优秀的创作者,鼓励每一个青年影像爱好者参与我们的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涵。大赛力求为大学生影像爱好

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B、时间安排

本次比赛作品征集分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剧本征集阶段,时间从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1月10日。11月10日下午为剧本截止时间。第二环节组织评委从参赛剧本中遴选20部优秀剧本,并以剧本主创人员为主体进行DV作品创作,时间从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2月23日。11月23日下午为DV作品截止时间。 11月24日-25日组织专家评委从这20部作品中评选出特等、

一、

二、三等奖,并推荐参加“第七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

C、参赛方法及要求:

1、本届大学生DV作品大赛主创人员必须是我校正式注册的在校

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等),原则上以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生为主体,同时也欢迎兄弟院系同学参与。可单独参加,也可组成团队参加。

2、所成DV作品应在20分钟左右。

3、参赛作品不得含有色情、暴力或反动因素,不得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法律相抵触。

4、参加作者必须向组委会递交完成作品光盘两张,一张数据光盘(格式为AVI),另一张为DVD光盘(展映需要),另附10M左右的作品宣传视频文件及3-5张作品视频截图,以便网络宣传及评选需要;作品存储介质上需标明作者姓名、年级、专业、班级和作品名称。

D、评分细则:

1、主题立意(3分)

2、故事结构(4分)

3、剪辑节奏(3分)

四、奖项设置

特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1名一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2名二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3名三等奖:新闻写作、新闻播音及节目主持人、DV作品各4名另DV作品大赛将设单项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导演

奖、最佳创意奖。

五、奖励办法

1、获奖个人由教务处和学院联合颁发荣誉证书。

2、获奖作品将推荐至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进行展示。

3、成绩优异者将获专项学分奖励。

六、组织机构

为了顺利圆满举办本届大赛,由学生管理办公室、实训室、学院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共同组成大赛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学生管理办公室。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下一篇:学校我们的节日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