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报告

2022-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同于在校园中学习理论知识,实习生活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在实习阶段你也许彷徨过,也许有过很多的思考,但在实习结束后你必然会有很多的收获,那么该如何对实习阶段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呢,那么就必须要学习写好实习总结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新闻传播专业实习报告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 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强,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技能和专业实践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针对现阶段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困难的现状,本文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探讨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改革问题,认为可通过建立长期实习基地,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就业结合,在实习基地直接转化毕业生实习成果等途径改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新闻传播;毕业实习;产学研合作

新闻传播类专业属于应用性文科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环节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明显。近年来,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致使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数量激增。同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基本只愿选聘具有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传统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市场要求。一方面学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各类媒体常常感叹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提高新闻传播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是各类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已成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吉首大学文学院教学与管理实际情况,紧扣现实剖析民族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实践的现实困难,探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的新思路,以期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与困境

吉首大学是一所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高校。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设有新闻专业和广告专业,该院新闻和广告专业是在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的。同国内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一样,因办学条件所限,新闻传播类专业在财政投入、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资源与一类院校存在一系列差距。近年来,吉首大学文学院就该院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在文科专业实习的改革和探索中,应用性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还存在很多困难。第一,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湘西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地方媒体单位规模小、数量少,可接纳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数量少。部分新闻传播类学生难以落实毕业实习单位。第二,在传统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主导的情况下,文科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意识淡薄,毕业实习效果不明显。由于毕业生实习的同时,需要进行毕业论文撰写、进行就业抉择等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减弱了毕业实习的效果。第三,新闻传播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很少,新闻传播类专业集中毕业实习难度大。另外,实践教学经费有限和先天办学资源不足,学院很难在媒体集中的大城市建立实训基地,已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面临长期建设的困难。学院于2008年建立了佛山广告专业实习基地,但现在该基地正面临因佛山广告协会秘书长更换而破产的危险。2010年学院已与吉首市广播电视中心、当地《团结报》签订协议,建立了新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第四,具有新闻广告媒体从业经验的师资缺乏,外聘媒体师资来源不稳定,学院与业界联系少,这些直接导致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先天不足,间接加大了新闻广告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难度。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的可行途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1]。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进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践,可以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媒体人才,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在产学研结合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寻找可行的毕业实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就业,对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理工科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而文科专业采取毕业论文的形式。国内大多数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是采取毕业论文的方式进行,但鉴于新闻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市场媒体环境的变化等,部分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该环节已经采用毕业论文设计或新闻广告作品替代,学院正在筹备相关改革。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的新闻广告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可以与毕业论文(设计)同步进行[2]。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带着课题到广告公司、各类媒体进行实习,请教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收集数据和原始资料,思考问题,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或者直接以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新闻广告作品作为毕业设计,参加毕业环节的验收。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安心实习工作,深入媒体第一线,又可以与广告公司和媒体进行课题合作,探讨现实问题,避免新闻广告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仓促和抄袭等。

(二)建立长期合作实习基地,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利用学校在当地的人脉资源,采取互利互惠原则,与当地县、市广告公司和各类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建立部分新闻广告专业实习基地,但实习基地的长期发展和充分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解决新闻广告专业毕业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实习基地平时如有大型活动人手不足时,可向学院请求增派新闻广告学生前往参加,既解决广告公司和媒体短时期人手不足的问题,又增加学生专业实训的机会。在实习基地稳定有效的情况下,新闻广告专业的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和校外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3]。对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学院与实习单位接洽,统一安排实习进程,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双重管理。学院配实习教师就学生实习计划、实习安排、实习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指导。部分学生因个人就业意向、个人资源、家庭地域等原因,可采取分散实习形式,由院内分配指导教师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督促学生完成实习日志,调控学生实习进程,查看学生实习效果。

(三)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考虑

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是要培养服务当地的人才,当地媒体、当地广告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应成为当地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新闻广告专业毕业实习时不妨以就业为目的寻找实习单位,在有招聘意向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工作,完成实习日志,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争取就业落实。学院要注重与当地广告媒体业界的联系,与当地企业搞好联系,使当地公司、媒体乐意到学校招聘人才、挑选实习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短期职业培训都不失为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与增加就业的好办法,具体操作的可行性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有待商榷。

(四)转化学生毕业实习的劳动成果

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产学研合作的直接推动力。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新闻广告专业要注重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新闻广告专业学生经过几年的理论熏陶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后,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单独拍摄、编辑新闻、进行采访、承接小型广告业务等。湘西本地丰富的民俗资源、秀美的风景、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学生拍摄取材提供了便利。吉首大学文学院广告专业曾设有广告专业工作室、学生拍摄队等,主要由大三、大四学生组成,主要进行一些简单广告业务、拍摄工作。但因没有长期合作单位,加上师资缺乏和学生之间衔接不连续等正急需改革。寻找当地广告公司和媒体进行长期合作, 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合作需要,在广告公司、当地媒体有重大活动需加派人手时,派大三以后的新闻广告专业参加实习,灵活调整毕业实习时间。根据当地媒体、广告公司、企业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分组进行一些室内节目拍摄、小型新闻报道专题、有特色的DV片、媒体活动宣传、广告策划、广告制作,可无偿让媒体、公司、社会采用。既锻炼学生,又可以扩大院系的专业影响,促进专业发展壮大。

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在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体现和落实。毕业实习是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应立足当地,服务当地,推动专业发展,寻找专业对口合作单位,便于毕业实习单位落实,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产学研合作下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实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对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大有助益,但新闻传播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施、可操作性、长期发展等问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树国.探索高校产学研联盟新模式推进新型国家建设

[J].中国高等教育,2009,(2).

[2]刘春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指导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

(4).

[3]高建国.高校新闻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多样性开掘[J].

新闻界,2010,(4).

作者:粟幸福

第2篇:示范与引领:2019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2019年度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特征,以期促进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质量提升,从而更好地推进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后续“双万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新闻传播学类;年度分析

为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①“双万计划”的目标是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原则为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2019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11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9个,包括中央部门所属高校31个,地方高校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1个,包括中央部门所属高校13个,地方高校38个。本文从不同“赛道”、不同省域、不同专业对2019年度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进行比较,分析首批认定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特征,以期促进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进而更好地推进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后续“双万计划”的实施。②

一、不同“赛道”的比较分析

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选采取“分赛道”评选,即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分列名额,简称“中央赛道”和“地方赛道”。从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赛道”认定情况如图1所示。

从总量规模来看,地方高校入选共计66个,占比60%,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共计44个,占比40%。前者入选总量明显高于后者,是后者的1.5倍,充分实现了“双万计划”向地方高校倾斜的政策目标。

但从不同“赛道”的入选层次来看,地方高校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入选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首先,从“中央赛道”来看,入选国家级的有31个,占“中央赛道”的70.5%,说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的绝大部分属于国家级层面。其次,从“地方赛道”来看,入选省级的有38个,占“地方赛道”的57.6%,说明地方高校入选的大多属于省级层面。第三,从国家级层面来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数量占国家级总量的52.5%,说明国家级多以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为主。其中,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均有两个以上专业入选。第四,从省级层面来看,地方高校入选数量占省级总量的74.5%,说明省级绝大多数都是地方高校。其中,西南政法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均有两个专业入选,其他高校有一个专业入选。

二、不同省域的比较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省际不均衡,图2说明了2019年度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專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状况。

由图2所示,全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地区除外)平均有3.55个国家级或省级建设点入选,总体呈正态分布。其中北京市表现尤为突出,以共计入选18个建设点居于榜首,是第二位广东省的2倍。位列广东之后的湖南入选7个,湖南之后的上海、湖北、江苏、浙江均入选6个。从前七甲所处的区域来看,无论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还是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以湖南、湖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都是当前中国新闻传播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反观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宁夏、贵州等可能因为地处偏远,经济比较落后,传媒业不很发达,均只有一个建设点入选,特别是海南、青海和西藏甚至没有一个建设点。这一定程度说明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与所在区域传媒行业的发展乃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正相关。

进一步考察排名前五的地区,除了北京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都是位居前列外,上海和湖北更多偏重国家级层面(分别入选5个和4个),而广东和湖南更多偏重省级层面(分别入选6个和5个)。这表明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北京、上海和湖北的专业建设向高水平高层次看齐,而广东和湖南的新闻传播业都比较发达,其专业建设更多直接面向行业面向地方,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国家级建设点分布来看,共有24个省、市、区的高校入选,其中山西、福建、海南、宁夏、青海、贵州、西藏等7个省(区)没有一所高校入选。24个省、市、区平均入选约2.5个专业建设点,其中高于平均数的只有6个省、市,即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江苏、重庆。这表明国家级建设点的分布总体不均衡,特别是北京呈现明显的一极,是平均数的5.2倍,是最少省份的13倍。这种分布基本与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总体分布相吻合。

从省级建设点分布来看,如图2所示,共有21个省份的高校入选,其中海南、青海、西藏、天津、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西、云南、新疆等10个省市区没有高校入选。在入选的21个省份中,平均每个省份入选约2.4个建设点,高于平均数的有8个省市,即广东、北京、湖南、浙江、安徽、河南、江苏、福建。广东有6个,然后是北京、湖南各5个,浙江是4个,其余绝大部分省份都是1-3个。这说明省级建设点的分布总体均衡,与所在区域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程度相关。

三、不同专业的比较分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新闻传播学类包含10个专业,分别是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其中最后3个专业是近几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2012年)》基础上批准增设的目录外新专业,没有参与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

如图3所示,参与评选的7个专业中,新闻学是入选高校最多的专业,共计57所高校,占总量的51.5%,比排第二的广告学专业多出近2.4倍。而且在入选的57所高校的新闻学专业中,绝大部分是国家级建设点,约占71.9%。这说明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中起步最早的新闻学专业,是许多高校重点建设的专业。除了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外,其他几个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在国家级层面入选数量相差不大,有4-5所高校,但在省级层面,广告学与广播电视学明显高于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特别是编辑出版学只有一所高校入选。由于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专业开设较晚,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所以两个专业都没有高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随着数字传播技术和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部分高校非常重视这些专业的建设,在省级层面取得突破,特别是网络与新媒体有四所高校入选省级一流建设点。

综合来说,相比国家层面,新闻传播学类不同专业在省级层面建设点的分布较为均衡。但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传统专业入选数量明显较多,如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等,而新兴专业入选较少,如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专业更是没有参与评选。这固然与传统专业起步更早、建设时间更长、建设基础和实力更占优势有关,但必须看到新兴专业应时而生,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兴增长点,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政策扶持加以发展。

四、不同“赛道”与不同省域的交叉比较

不同“赛道”与不同省域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交叉比较,见图4和图5。

从图4可以看出,在国家级建设点的省域分布中,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数量分布与其在各省域的分布状况总体相适应。北京作为全国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最为集中的直辖市,自然集聚了最多的国家级建设点,遥遥领先于位列第二、同样高校云集的上海。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最为齐全、学科发展水平最高的高校,有5个国家级建设点。同样是新闻传播学科翘楚的中国人民大学,有2个国家级建设点。在北京、上海、湖北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较多的省份,仍有部分地方高校拿到国家级建设点,这实属不易,如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等。另外,四川、山东、辽宁、甘肃有1-2个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没有地方高校入选。这说明相对同省域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而言,这些省份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比较薄弱。相反,河北、安徽、江西、河南、广西、天津、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等省份有1-2个地方高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没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这说明这些省份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或者为零,或者比较薄弱。

从图5可以看出,在省级建设点的省域分布中,绝大多数省份都是地方高校入选数量多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其中13个省份都是地方高校入选,特别是湖南、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入选地方高校达3-5所,反映了这些省份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一定的办学优势。反之,湖北、山东、甘肃等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特别是山东和甘肃没有高校入选国家级或者省级建设点,说明这些省份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相对而言整体偏弱。

五、不同“赛道”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不同“赛道”与不同专业的新闻传播學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交叉比较,见表1。可以看出,在国家级建设点中,只有5个专业入选,即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2012年以后新闻传播学类新增的2个专业,即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因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都没有国家级建设点。而相比国家级,省级建设点包含新闻传播学类参选的7个专业类别。从入选专业在不同“赛道”的分布来看,除传播学完全是“中央赛道”高校以外,其他4个专业在不同“赛道”的分布相对均衡。从“赛道”在不同专业的分布来看,地方高校覆盖了所有参选专业,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只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传播学等4个传统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相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契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看,国家级建设点的专业覆盖范围较窄,省级建设点的专业覆盖范围较宽,“中央赛道”的专业覆盖范围较窄,“地方赛道”的专业覆盖范围较宽。其次,无论是国家级建设点还是省级建设点,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4个专业的“地方赛道”高校入选数量都高于“中央赛道”,可能是这些专业偏向实践应用,“地方赛道”高校相比“中央赛道”高校更偏向专业应用。反之,传播学因其专业理论性相对较强,所以无论是在国家级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都是“中央赛道”高校入选数量占优势。

六、不同省域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一)国家级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如表2所示,从入选专业的省域分布来看,新闻学是分布省域最广的专业,除辽宁省外的23个省份都有至少一所以上高校入选,说明新闻学是所有高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其余四个专业在全国各省域分布的数量相对均衡,一般在4-5个。从各省域的专业分布来看,北京覆盖所有入选的专业,上海覆盖除广告学外的所有专业,说明它们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门类建设比较齐全。其余的22个省份都只有1-2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入选,特别是江苏和重庆虽然有3所高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但都集中在新闻学专业。

(二)省级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如表3所示,从各省域的专业分布来看,各省份大多集中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传播学4个专业。从入选专业的省域分布来看,新闻学依然是分布省域最广的专业,覆盖14个省份,覆盖面达66.7%。其次是广告学和广播电视学,覆盖面分别有57.1%和47.6%。覆盖面相对较少的是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专业,特别是后2个专业都只有1个省份入选。编辑出版学专业入选很少,可能是专业本身发展特别是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所致。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专业是2012年以后新增的专业,入选覆盖的省份相对较少。

七、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结论一:从建设点的总量规模来看,地方高校明显多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但从层次水平来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明显要高于地方高校,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的建设点中国家级所占的比重要远大于其在地方高校中所占的比重。

结论二: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存在专业间的不平衡,起步较早的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等传统专业相对后期相继增设或特设的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等新兴专业,无论在建设规模还是质量水平上都更高一筹。新兴专业整体还处于专业建设起步阶段,但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體的迅猛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将异军突起。

结论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建设点的专业类别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起步相对较早的传统专业,而地方高校覆盖的专业类别较广,覆盖了所有参选的专业类别。特别是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新兴专业全部集中在地方高校,彰显了地方高校在新兴专业建设方面的发展潜力。

结论四:从国家级建设点来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在各省入选的分布状况,与其在各省的高校设置分布总体相适应,但从省级建设点来看,地方高校在绝大多数省份占主体地位。

结论五: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与所在省域的新闻传播行业发展乃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经济社会越发达、传媒业发展越好的省份,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建设水平越高、专业类别越齐全。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未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将呈现分类发展、非均衡发展趋势。一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呈现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态势,前者根植于原有专业建设优势更注重专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后者则基于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新兴专业。二是新闻传播行业、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非均衡发展。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有优势有潜力的高校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未来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上的区域不均衡可能会更加明显。

启示二:此批“双万计划”建设点的评选结果只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反映高校相关专业的实际办学实力。一方面,由于“双万计划”是分3年分批推进,不排除部分高校基于“田忌赛马”的策略考量,将真正有竞争力的专业放在后面批次的评选,以争取本校在“双万计划”中建设点认定的最优化。另一方面,因为新闻传播学科相对而言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部分高校特别是一些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建设中办学实力也许很强,但相比本校其他传统优势学科专业而言,可能就很难冲出学校。比如,厦门大学是我国第一个创办广告学专业的高校,但在这次评选中只是入选福建省建设点。

启示三:由于“双万计划”评选对参选专业有明确的建设时间要求,所以此次评选中新兴专业入选数量少,甚至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等新增专业都没有资格参选。伴随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在后续的“双万计划”评选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兴专业纳入计划,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类别覆盖也将会更加全面。

注释:

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2019年4月4日。

②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与其他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还有个别数据经访谈相关专业负责人采集获得。

作者:王文锋 孟令坤

第3篇: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实验中心实习模式变革

摘 要: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中心的建设为他们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在实验中心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各种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冲击,这种实验中心实习模式是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在一些高校中已经建设的比较完备。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更需要这种实验中心的建立。本文将结合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探讨实验中心实习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创新。

关键词:人才培养;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实践平台的建立,也离不开掌握和应用在媒体上的最新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闻媒体的技术革命,新闻媒体专业发生一些非常重大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如媒体,观众,受众细分,目标的本地化,信息网络和媒体的小型化。因此,实验中心的建设是适当的“四位一体”的有用人才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注意捕捉到的最前沿,掌握新闻与传播最新的通信手段[1]。

一、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实验中心的概况

实践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不仅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一个重要的表现,而且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为学生的职业,就业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能力的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图,和走向一个新的、全面的水平,这与学生的愿望相结合,是追求积极的社会价值的发明和创业开创性的条件。

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实验中心现有的硬件资源整合,打造创新性实验项目:如杂志的生产和销售;报纸的生产和销售;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特别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脱口秀节目,电视连续剧生产(DV作品)、网页设计与制作(列设置,网络艺术,字体,上传信息,标题制作,图片制作,链接),节目策划的特别活动,宣传册设计);生产;教材编写;婚礼词的创作。写在具体的消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大型活动的学校,摄像,编辑,也有利于学校相关的功能,编辑报纸,杂志和大学精品课程,特别活动拍戏。

只有获得一般新闻和传播知识,学生不称职的“泛媒体环境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必须能够使用各种媒体技术。虽然大学专注于实践的特点,还特别注意建设实验室和培训的新闻与传播实践知识的能力,实践活动不能分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雇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需要关注和认识的升华和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单靠课堂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参与实验中心的实习活动[2]。

二、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实验中心实习模式的创新

(一)建立“教学——教务——学工”三位一体的教学体制

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媒体实验实践教学的健康和有效的补充,投资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学术部门增加投资,非教学的学校工作人员,共青团,这些传统加入的力量,极大地拓展了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多年来,该中心已逐步建立教师开展所有媒体教学实验,参议院后续指导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学校的工作,共青团,全方位的考核管理实习学生的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系统。

(二)设计“基础——提高——研究”三组模块教学实验

中心为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分析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反映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科的理论,实际操作的研究和创新的交叉融合之间的关系。低年级学生的基本实验:将很快成为熟悉的现代传媒工具和操作技巧的基本性能。改善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技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平台[3]。

(三)综合专业能力实训

大二上学期结束的学期教学四个星期的全面训练,沟通的能力融合媒体操作的培训,让学生熟悉媒体运作的全过程,学生掌握的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后,全面锻炼。我校大部分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专业设计培训内容:

1.实验中心报业的运行。综合能力培训项目的基层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深入编辑部出版的报纸版面,通过一个周期的前两年学习专业知识的大门,了解整个运行过程中,综合运用报纸,学习主题规划,采访,写作,编辑,审查,摄影,广告和营销,团体,排版,校对,发行工作,最终打印出一份你的学校的报纸,或内容风格不同,其他成品报。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采矿,写作,编辑,评估,照片磨练,开始了他的媒体管理,战略决策,得到一种成就感,作为一个媒体人,作为一个记者的艰辛经历和责任。

2.学校电视台的实验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电视的操作的主要任务,学生制作的视频新闻节目的文件。学生们前期的选题策划,校园面试,编辑和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视频编辑室和电子工作室。这种培训模式,如果运作良好,可以成为正常的学生实习基地。我教了相关的专业机构,每月生产的校园新闻,一些电视节目,如人的采访,校园焦点。制作的节目在网站上播出,反响良好。学生的创作热情,该方案具有一定的水准[4]。

3.现场操作。该网站的作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一定量的信息的网站。网站的网站或者类似的学校,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单位的,也可以是官方网站。网站的设计必须包括一些文本信息,以及一些图片,视频和音频信息。该网站是因为到单位,企业建立趋势,网站动作是一个全面的培训内容是必要的,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实验中心的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在实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是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实习的重要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中不断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全面发展,是当前大学生面对高校扩招就业难的问题可以考虑的重要因素,实验中心的建立不但真正解决学生知识掌握学习的问题,还需要学校管理者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学生实践活动工作。通过以上实习模式创新的分析,期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导和帮助,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苏小会,徐淑萍,王长元.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1):102-103.

[2] 田思庆,苏贵章,王越男,张艳丽,杜旭.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03):78-80.

[3] 李小梅.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处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143-145.

[4] 吴伟东,詹秋文.应用性本科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06):89-90.

作者:郭伟

第4篇: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闻传播学专业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传 媒 学 院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郭静 学号:104170269 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班级:2010级新闻B班 实践单位:丽江市华坪县电视台

实践时间:2011年8月2日至2011年8月15日

二零一一年 制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 实践目的

1、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能够更加真切深入的了解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流程和细节,体会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学习、领悟和锻炼的过程中,将理论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融入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当中,并为将来的记者工作积累经验。

2、通过实践,能更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家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民情,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积累社会认识,丰富人生阅历,并增进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3、通过实践,学习如何待人接物,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二、 实践内容

在为期13天的社会实践中,首先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了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校稿、后期制作等流程。其次是在编辑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校改电视新闻稿。然后是在老记者的带领下,深入到采编第一线,并先后参与报道了县委领导深入基层慰问群众、下乡调研、推广技术;政府召开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调研组到县里调研文化产业情况和通达乡的傈僳族文化等新闻,期间掌握了不少采访的技巧以及怎样写作电视新闻稿;最后则是在老记者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使用摄像机,并知道了在新闻现场,应该怎样选取镜头、串联镜头以及怎样使用同期声。

三、 实践总结及体会

面对现如今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环境复杂、让人“鸭梨”山大的世界,还处在大学初期、还未正式踏入社会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除了学好校内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利用好长假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古人有云:“著书数百万言,大都精考索,务实践。”短短十四言便已说明了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这话对于著书立说者而言需如此,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更需如此。

通过一年的新闻理论学习以及在校报通讯社担任学生记者的经历,不仅让我对新闻专业充满热情,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相比其他专业,新闻学科的实践特征更明显也更强烈。所以,此次暑假,我选择了在华坪电视台进行为期13天的实践锻炼。期间,不论是深入到采编第一线,参与新闻采访报道,还是在办公室校改新闻稿件、整理案头公文都让我受益良多。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态度决定一切

关键词:做好准备 积极主动

还记得刚来电视台申请实习的情景:只身一人,带着学生证和学院开的介绍信,就那么懵懂而忐忑的走进电视台的某间办公室,在礼貌的向一个工作人员表明了来意后,对方却告知我,负责这事的台长出差了,让我过两天再来,到时候除了要带学院证明、学生证和身份证的复印件外,还需要写两份实习申请书,一份要交给广电局的局长审批,另一份则交给台长审批,两人都同意了才能进台实习。

“怎么还要这么复杂呀?!”我在心里感叹。台长还未回,申请书也还未写,看来只有先准备好了再来。于是向那工作人员说了声感谢后,便颓然回家了。

后来,便按那工作人员所说的带好各种证件,一连去了几天,才等到台长的归来,经历了多番曲折后,才终于申请成功,才终于能够进台实习。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那等待的几天中,受不了那些麻烦事和不如意,只要稍有放弃,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实习经历了。有时候面对这种考验,除了做好实物的准备也要做好心态的准备。

正式实习后,我突然发现,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你应该做些什么,一切的工作都需要自己主动去问、去观察、去适应、去争取。如果自己不积极主动,那么所有摆在眼前的锻炼机会都会消失殆尽。也许正因为心中存有这份积极做事的态度,才会觉得实习的每一天都有学到新的东西,收获新的经历。

我想,无论校内校外,我们都该少些态度的散漫、多些心境的认真,少些放纵玩乐、多些艰苦奋斗,少些抱怨“愤青”、多些客观冷静,少些畏惧怯懦、多些敢为人先,也许,经历如此,执着如此,我们的未来才会朝我们呼啸而来!

2、每一条电视新闻的背后,都凝结着许多人的汗水 关键词:电视新闻 制作流程

来电视台实习之前,因为在学校的校报通讯社做过一年的校园记者,所以对平面新闻较为熟悉,其产生的过程无非是如下几个环节: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前往第一线,拍照,收集信息→写稿→编辑审核校改新闻稿、选取照片(至此便可发布到校园网上)→美编组对新闻进行排版→印刷出版。

而电视新闻又是怎样采编制作的呢?跟纸媒的区别又是什么呢?对此我只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成长至今,尽管坐在电视机前,看过许多电视新闻,但从来都不知道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条新闻其产生的全过程是怎样的。于是总觉得电视新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真正来电视台实习后,才觉得它少了份神秘,让人多了份敬意,因为每一条电视新闻的背后,都凝结着许多人的汗水。其制作流程比起纸媒复杂得多: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前往第一线,摄像,收集信息→写稿→编辑审核校改新闻稿→主播在演播室里面对镜头播报新闻导语→在录音室里对正文内容进行配音→后期制作人员根据新闻内容选取影像画面,将播音内容与画面进行非线性编

辑,并配上字幕、同期声、片花等→台长审核→准点播出。

若仅从制作流程来将电视媒体与纸质媒体做个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电视新闻较之平面新闻制作环节更长(平面新闻仅需六个环节,甚至四个环节就能完成,而电视新闻则需要9个环节),所需工作人员更多(一般的平面新闻仅需记者、编辑、美编、印刷工作者等四人左右,而电视新闻则需记者、编辑、播音员、后期制作人员、把关人、导播等六人左右),制作设备更多样(平面新闻只需三个设备就能制作完成,即用于获取图片的像机、用于编辑排版文字的计算机、印刷纸媒的印刷机等等,有时甚至不用像机;而电视新闻则需要更多的设备,即用于获取视频资料的摄像机,编写及校改文字初稿的计算机、打印机,用于录取播音员声音的录音器、用于后期制作的线性、非线性编辑系统,用于传输、转播新闻节目的信号发射器、接收新闻节目的数字接收机或有线网络、观看新闻节目的电视机等等),技术要求也更高(正因为制作电视新闻的设备更多,所以其技术要求也更高)。

此刻,我才知道它的产生过程是那么不简单,那么不容易。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都将重新来过,甚至要将辛苦制作的新闻弃之不用,所以,真该向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致敬!

3、于细微处见精神,点滴用心皆学问 关键词:采编第一线 获取信息

对于一名优秀的记者而言,其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前往采编第一线,获取第一手的信息。

在跟随老记者跑新闻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身处第一线时,除了要从宏观出发、从大视野的角度把握整体外,还需要从微观处找点、从细节上获取信息。比如实习的第二天,我便跟着一名老记者随县委领导下乡调研。到达目的地后,老记者便迅速扛起摄像机选取要拍的角度和镜头,而我则拿起纸和笔记录调研的整个过程。期间,不但要把看到的内容记下来,还要在细节方面多向基层负责人、技术人员等询问,以获取更为详尽、真实的信息。还记得,县领导一行在视察完某农户家的芒果种植情况后,便匆匆赶赴下一个目的地。而那家农户叫什么名字、种植面积是多少、种植的主要品种是什么却不得而知,对此,只有向最熟悉这些情况的村支书打听了。

自那次下乡采访后,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细节对于新闻的重要,只有越保证细节的无误,我们所报道的新闻才越接近真实,而真实才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之一。很多事情往往在细微处见精神,对于新闻而言更是如此。许多新闻点也正是在细微处才得以发现,就如著名的“水门事件”一样,《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从看似一般的盗窃案中层层剖析、逐步深入,从种种细节背后挖掘线索,最终才还事实真相于受众!而此事也对美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我们更要懂得发现细节,把握细节!

此外,在办公室校改新闻稿的过程中,我还发现电视新闻的文字稿与纸媒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在结构方面,电视新闻包括标题、口播(即导语)、背景、主体(有时还需标注同期声等内容)、结语几个方面,而纸媒则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其次则是在遣词用语方面,由于电视新闻是运用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其文字稿不是画面的简单解说,而是要形象生动、易为人们接受。所以,写作电视新闻的文字稿时,其语句不可过长,要尽量使用短句;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角度上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追求大众视角,内容上则既重人,也重事。

4、诚以待人、谦以听声 关键词:待人接物 谦逊真诚

为期十三天的社会实践,不仅让我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学会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采编第一线,记者不但要记录下所看到的事实,也要通过多方询问验证事实,还要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期间,不但要和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还要与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人打交道,采访对象不同,采访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故此,人际交往能力对记者来说尤为重要。

不过,无论采访什么样的对象,其采访方式的核心总归起来只有四个字,那便是谦逊真诚。

采访对象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是企业老板还是农民小贩,是县领导还是村支书,都应该不分高下的对待。交谈中,作为记者的我们应该避免自己垄断发言权,多点耐心和谦逊,多倾听他人的声音,唯有如此,采访的过程才会顺利融洽,采访的内容才会真实动人。

四、 实践结果及分析

1、 新闻媒介应作农业技术的助推者

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报道了县委领导下乡调研、推广技术的新闻,亲眼看到了一株芒果苗是怎样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种植的全过程,以及在缺水地区怎样使用微灌保苗技术。县领导亲自示范言传身教固然令人可喜,但其传播方式仅在人际传播的层面,传播效能十分有限。我想,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我们是否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呢?我们大可拿起摄像机将这些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拍摄下来,并制作成专题节目经常播出,甚至还可以制作成光碟发放到需要的地方。运用大众传播的方式,将农业技术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必然能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更大的传播效能。

2、 关注受众,多点软新闻

在参与采访报道以及了解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后,我发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多以时政类的硬新闻为主,而受众喜闻乐见的软新闻则少之又少。此外,电视台的新闻线索多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提供,而观众主动打来电话提供新闻线索的情况则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才会出现收视率低、观众参与度弱的情况。对此,除了广电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外,也需要台里的记者主动寻找新闻点,在保持时政新闻播出量不变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一些好人好事、街头趣闻、反映百姓精神面貌的软新闻。

五、结语

十三天的社会实践,十三天的实习记者,时间虽短,却给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和感悟。从今以后,我将更加努力的学好新闻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学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忠实地去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总字数:4560)

参考资料:

[1]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 郝朴宁、陈路:《传播理论》,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06年版 [3] 王金春:《提高记者的交际能力》,期刊《新闻爱好者》2006年12期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从“水门事件”试论美国的新闻监督与反腐败》,凤凰网历史频道2010年9月22日

附:影像资料及实习证明

第5篇:最新排名-新闻传播专业

新闻传播高校排名

1,人民大学,〈尽管他比较黑,但你一只脚迈进人大就等于踏进了政府!录取比例约50:1录取人数110人〉

2,中国传媒大学,推荐报考〈学校虽小势力却强,看看央视有多少牛人是这儿毕业的?录取各个专业共有300多,比例15:1〉

3,清华大学,〈虽然新闻不怎么地,但凭他的名气就牛死了。录取比例约30:1录取人数40人〉

4。华中师大 < 已进911,其实力和发展势头不可小视,在武汉仅次于武大,华科,招16,公费60%,比例5:1>

5,北京大学,〈绝对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也是许多考生一生的梦想,人生只为圆梦!值!招40个,15个推免生,比例约30:1〉

6,浙江大学,〈有新闻宗师老邵在哪儿撑着,他的弟子也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录取大概30个左右吧,比例11:1〉

7,南京大学,〈绝对是中国最令人尊敬的大学,绝对是最能学到真东西的地方,录取30人左右,录取绝对公平,比例15:1〉

8,华中科技大学,推荐报考〈有周济在,值得去!这校有钱,人人都能得奖学金,虽没公费胜似公费!录取110人,录取比例10:1〉

9,武汉大学,推荐报考〈研究生的加工厂,大批量生产,实力也不错,招190人,报考的大多是垃圾,上线率很低,别看报的人多,其实不难考,录取比例9:1跨专业的学生很受欢迎,〉

10,厦门大学,推荐报考〈广告第一牛,城市好,压力小,公费多,难度小,招80人,公费1/:3,〉

11,暨男大学,推荐报考〈在广州这块传媒高地很有前途,还可以去南方周末。招70人。比例8;1〉

12,广西大学,推荐报考,〈最被人忽视的新闻强校,实力不比武大差,就是没人家名气大,在业内很有名气,外行不知道而已,录取65人,比例6:1,只要上线就很有希望〉

12,北京印刷学院,〈出版行业的老大,很 容易靠,基本 没什么淘汰,招30人吧,比例4:1〉

13,南京师范大学,推荐报考〈美女多,学校漂亮,就业不错〉

14,上海大学,〈在上海仅次于复旦,但是复旦每年培养的那么几个研究生够上海这个地方用吗?所以上大学子就得登场了!发展势头强劲,现在上海名列第5,钱/前途无量啊!招40人,公费1/3,录取比例为8:1〉

15,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这块地就有前途,报考难度较小,招25人,公费10人,比例7:1〉

16,大连理工大学,〈在辽宁是第一传播高校,大连这地方谁不爱?况且校内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招50人吧,公费1/4,比例8:1〉

17,湖南大学,〈湖南卫视就是后方基地,湖南的传媒也是国内一等一的好,一不小心就可进湖南卫视,一不小心又是一个李湘何炯,呵呵,招45人,公费1/3,比例7:1〉

18,安徽大学,〈几个导师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不错,值得一拼,况且在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也是很吃香的!招65人,公费一半,比例6:1〉

19,西南政法大学,〈在重庆可以很牛啊,重庆的传媒工作者薪水普遍较高,就业很好,美女也多啊·招35人,60%公费,比例6:1〉

20,辽宁大学,〈曾经游人称他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我认为的确如此,辽大这几年有钱了,也挖了新闻界的不少牛人,招45人,公费20人。比例7:1〉

21,上海外国语大学,《招12个,导师基本都是复旦的教授或是其学生,身在上外却享受复旦待遇,不错!而且在上海能混的较好,想去上海但又怕复旦和上大压力的人可以考虑,1/3公费,比例8:1》

22,重庆大学,《招的人数不多,16个,但几乎个个公费,而且一个导师只带3-4个学生,比较爽,能学到真东西,不过录取可能比较黑,比例7:1》

23,武汉理工大学,《也算一个211大学,不过毕竟是理工类学校,文科不行,但在武汉很有口碑,招10-15个人,公费1/3》

24,南昌大学,《江西唯一一个有新闻传播的饿院校,通吃省内,也是江西2个重点大学之一,有政府大量扶持,省内很有权威啊,招50人左右,公费20个吧,比例7;1》

25,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美眉最多的大学,在湖南的新传方面仅次于湖大,也算是牛小一个,招生人数不清楚,肩章没说,》

26,西北大学,《西北地区的学子可以考虑,毕竟是西安新闻的老大,通吃西北没问题,招30个左右,公费一半,比例6:1》

27,山西师范大学,《西北第一师范牛校,他的毕业生遍布西北各大中城市,就业很好,招20-30个,可能还要扩招,公费70%,比例6:1》

28,兰州大学,《很多人很意外为什么兰大排在这儿,原因是它在大西北,新闻传播是大城市的宠儿,就业很 吃香,但他却深在内陆,甘肃也是国家贫困地区,即使就业了,待遇也不好,还不如沿海的一个一般院校,地域因素严重限制了兰大的饿发展,虽然他是一所很好的大学,招40个左右吧,因为他的一些牛导师都跑去了沿海,所以招生可能有变化,公费1/3,比例6:1》

一般推荐的学校,现在在补充一 下遗漏的学校,

第一类:实力超强类

1,川大 <绝对的西南之王,大家 都看过《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成都粉子》两本书吧。那里的广告人多牛,成都是西部第一 大都会,广告业很发达,薪水很高,且有美女,美景,美食,何乐而不为?录90人,公费30人。比例 8:1

2。 山东大学 ,< 虽然山东省的知名传媒不是很多,不过,山东是中国仅次江苏。浙江的经济发达的省份,而且有如青岛,烟台等诸多美丽的海滨城市去发展,不要嫌弃哦。另外就凭山东的牌子就可以横行中国了,录23人,公费10人。比例8:1 >

3。吉林大学< 东北最牛的文科大学,06年是热门,估计07年回有所将温,吉大有9个校区,被人与川大。山东并称为三大“假大空”大学,不过,光凭人家的名气就足以拼死 一 搏,录32人,公费12人,比例去年较高12:1,今年可能回降。

4。西交大 <985工程大学,9所中国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这句话,没的说了,西北第一牛校,西部无人匹敌,招12人,可能会全部公费,因为他是国家自费改革试点。比例12:1>

5。深圳大学 <在深圳还用问为什么吗?这 绝对是挣人民币的好地方,不过学费和消费都很高,贫困生最好别冒险,公费较少,几个而已,招25人,比例15:1 >

第二类 实力较强类

1。北师大(有专门奥运反方向的专业,想想奥运会成就了多少张名嘴,拼吧!还犹豫什么?招25个,奥运方向15个,比例9:1 >

2。南开大学 <近年一直在下滑的大学,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差不到那去,在天津也绝对无敌,招12个,比例7:1,公费一 半 >

3。中国农业大学 <想去北京但有惧怕清华,北大,人大,北广着四大天王的人可以圆个北

京梦,招10-15人,比例6:1,公费全部 >

4,湖南师大,<有湖南卫士撑腰,可在本地发展,也可南下广东,招生人数可比例,公费不详>5,东北师大,<东北那么两三所招新传的高校,新闻人才凤毛麟角,毕业后可在东北大展宏图,就业很好,招生人数,比例,公费不详>

第三类,

1,同济大学和上海交大,<不知道今年还招不招生,04,05年都招了,不过招的话,很值去拼 啊!>2,河北大学,<河北靴子可以做为很好的选择,河北唯一的一本大小,很容易考,过线就可上,招生人数较多,60人,而且很利于跨专业的学生,他的两们专业可里有一门是考文学的,公费1/4,比例6:1>

3,云南大学<不要因为马加爵兄就对云大有偏见,他的实力在西南也是一等一的,而且参考书也是所有学校里最少的,只有3本,招30人,比例6:1,公费12人>

4,湖北大学,<在武汉还能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招20人,公费不详,比例6:1> 5,新疆大学,<整个新疆就指望他培养新闻人才了,绝对是省内的宠儿,招25人,接受调剂,比例4:1,公费一半>

另外有一些贫下中农实力不济的人可以选择以下院校:

天津师范大学10人,山西大学12人.黑龙江大学15人,南京政治学院10人,江西师大不详,电子科技大学15人

最好别去的几所大学:

1,郑州大学,<今年郑大出台的那个变态的歧视规定让许多学子伤透了心,不过对前56所重点大学的学子来说可是个好消息啊,只要上线即可公费,其他非56所院校的学子可要小心啊.这个规定会让郑大咸鱼翻身的,今年肯定很火,郑大参考书很多.11本,去年还不招专科生,招生很黑,本人就在河南读大学,郑大的黑我是身有体会啊,招75人,不过郑大的学术实力很烂,就知道盖楼,公费去年是一半>

2,苏州大学,<不得不承认苏洲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苏大却让我心寒,去年我和我一个哥们报的就是苏大,我没上线,我哥们373被刷了,苏大很歧视一些二流院校的学生,它的生源1/3是来自苏大,江苏省内录取的占70%,其他的大多是上海,浙江等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好学校的学生.本论坛有苏大的黑势力,在鼓吹苏大,去看看论坛上关于苏大的帖子的点击率就知道苏大今年被人抬的多高,这是事实,大家可以看的到,苏大的信息透明度很差,大家可以去苏大的网站上看看,他每年的招生人数,录取比例,公费比例,辅导班情况,学费等一个也没向外界公布,,这些大家也可以在苏大网站上去查,况且苏大明年和南京大学是江苏省自费改革试点院校,要小心啊!>

3,河南大学,开封这烂地方回有什么出息,城市很让人失望,就业也很差,招生也很黑我的2个同学还没上线居然进了,招30人吧,公费10人左右>

4,湘潭大学,<一个县级市,地方也很破,本人有同学在哪儿,我去过一次,况且武汉有那么多牛校那有湘潭大学的地儿,招25个好像,>

5,青海大学,内蒙古大学,<去这两地方放羊还可以,搞新闻传播无疑是缘木求鱼,这穷地方不是实现理想的地方,如果你想支援西部建设那倒不错!>

最被人高估但实力不行的2所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这两兄弟严重歧视外校的烂校的学生。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第6篇:新闻传播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类中国目前包括四个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韩国新闻传播学没有更进一步的细分,大专业之内,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修课学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专业评价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好一些。毕业后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对新闻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他们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蓬勃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本科专业

新闻学 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我的专业课程中有:新闻放送学概论,新闻论,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放送论即传播学,都在新闻学的范畴之内。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客观规律为研究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统上以哲学、文学为基础,离不开撰稿和文字编辑,所以考生应该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电视摄像等。广播电视新闻方面,我的专业课程没有涉及。

广告学

广告学在我国刚刚萌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品流通日趋频繁,促进了中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很多高校在中文或新闻系设立广告专业,还有少数高校设立了广告学院。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我的专业课程中广告学概论,广告宣传计划论(PR), Copywriting等都属于广告学的课程。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学习的主要课程分五大类:1.文学文化类;2.写作类;3.编辑类;4.出版及文化经营类;5.现代传播技术类。 韩国的新闻传播学专业里没有此板块,韩国的编辑出版归入了国语国文专业之内,因此暂无涉及。 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

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看好,收入也比较可观。新闻是年轻人的事业,是锻炼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事业。如果你对时事政治很有兴趣,对新闻热点也比较敏感,同时文笔较好,又善于和人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本专业,相信记者生涯会让你受益终生。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为全国各级各类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培养电视新闻、电视编辑、记者及电视栏目策划等方面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新闻评论等工作。

广告学

广告学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本行业的收入颇丰,因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难度很小。国内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都缺少从事广告策划、制作、设计、经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广告专门人才。广告学属于热门专业,竞争比较激烈,录取分数较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毕业生可以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目前政府对出版发行支持力度很大,一是沿袭了历来重视文化的传统,二是目前国—内人均购书额较低,市场潜力很大,还需要政府和出版界进一步挖掘。

成绩证明书 说明如下: 首先,2010.0 1 편입학 인정학점为编入学认证学分 30分。

其次,2010.0 8 편입학 인정학점为编入学认证学分 35分。

最后,剩下的全部为课程名称. 依次为

2010.1 4 신문방송학개론新闻放送学概论 2010.1 4신문론新闻论

2010.1 4인간커뮤니케이션(Human Communication) 人类的通讯2010.1 4대중문화와 문화산업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 2010.1 4광고학원론广告学概论 2010.1 4영상커뮤니게이션(Visual Communication)映像的通讯 2010.2 1 실용한자实用汉字 2010.2 1 Academic Korean Writing韩国语写作 2010.2 1 Academic Korean Reading韩国语阅读 2010.2 4 방송론放送学

2010.2 4 언론윤리법제론言论论理法制论 2010.2 4 동서언론사상东西洋言论思想 2011.1 1 Practical Korean Writing实用韩国语写作 2011.1 1 Practical Korean Listening实用韩国语听力

2011.1 4 조직커뮤니케이션组织的通讯 2011.1 4

2011.1 4

2011.2 1

2011.2 4 광고홍보기획론广告宣传计划论(PR) 카피라이팅(Copywriting)文案철학의 이해哲学的理解 언론의 역사言论的历史 2011.2 4 매스컴통계학新媒体统计学 2011.2 4 뉴미디어론(New Media )新媒体论 2011.2 4 방송편성기획론放送编程计划论

课程之后相对应的为每门课程的学分以及成绩,平均学分分别为(100分 4.3) 2010.1 :87.603.162010.2 : 94.103.81

2011.1 :93.203.722011.2 : 89.203.32

其中,2010.1 4 为专业课程,2010.2 1 为教养课程。

2010.2 4 为专业课程。

2011.1 4 为专业课程, 2011.2 1 为教养课程。

2011.2 4 为专业课程。

最后,TOTAL CREDITS=131 为修课总分为131分。(修满130分毕业)G.P.A.=3.50/4.3 为学分总平均分为3.50。

第7篇:201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复习资料【新闻与传播专硕资料】

201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复习资料

一、专业介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二、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1)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2)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

(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4)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5)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6)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7)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新闻与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8)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新闻与传播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9)积极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10)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11)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三、全国统考科目

(1)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主命题复习参考书

1、新闻传播理论考察部分

(1)《媒介管理学》郑丽勇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网络传播概论》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新闻传播史论考察部分

(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新闻传播实务操作考察部分

(1)《广告策划与创意》蒋旭峰、杜俊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硕金牌复习资料

(1)《媒介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35元、42页纸

(2)《网络传播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43页纸

(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77页纸

(4)《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考研复习笔记 35元、63页纸

(5)《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复习笔记 39元、98页纸

(7)《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复习笔记 39元 、80页纸

(1)南大《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和评论写作)复习笔记 37页纸

(2)《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策划书写作)复习笔记 35元、57页纸

以上是南京大学新闻学院专硕最佳复习方案,请同学们复习相关参考书,复习资料部分只需要经过强化记忆,就可以了。解决你专硕复习茫然困难。有问题请咨询工作室,可以在线交流。

翠屏考研工作室

2012-6-11

第8篇:经典的新闻传播专业高校排名

1.人民大学,〈尽管他比较黑,但你一只脚迈进人大就等于踏进了政府!录取比例约50:1录取人数110人〉

2.中国传媒大学,推荐报考〈学校虽小势力却强,看看央视有多少牛人是这儿毕业的?录取各个专业共有300多,比例15:1〉

3.清华大学,〈虽然新闻不怎么地,但凭他的名气就牛死了。录取比例约30:1录取人数40人〉

4.华中师大 < 已进911,其实力和发展势头不可小视,在武汉仅次于武大,华科,招16,公费60%,比例5:1>

5.北京大学,〈绝对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也是许多考生一生的梦想,人生只为圆梦!值!招40个,15个推免生,比例约30:1〉

6.浙江大学,〈有新闻宗师老邵在哪儿撑着,他的弟子也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录取大概30个左右吧,比例11:1〉

7.南京大学,〈绝对是中国最令人尊敬的大学,绝对是最能学到真东西的地方,录取30人左右,录取绝对公平,比例15:1〉

8.华中科技大学,推荐报考〈有周济在,值得去!这校有钱,人人都能得奖学金,虽没公费胜似公费!录取110人,录取比例10:1〉

9.武汉大学,推荐报考〈研究生的加工厂,大批量生产,实力也不错,招190人,报考的大多是垃圾,上线率很低,别看报的人多,其实不难考,录取比例9:1跨专业的学生很受欢迎,〉

10.厦门大学,推荐报考〈广告第一牛,城市好,压力小,公费多,难度小,招80人,公费1/:3,〉

11.暨南大学,推荐报考〈在广州这块传媒高地很有前途,还可以去南方周末。招70人。比例8;1〉

12.广西大学,推荐报考,〈最被人忽视的新闻强校,实力不比武大差,就是没人家名气大,在业内很有名气,外行不知道而已,录取65人,比例6:1,只要上线就很有希望〉

12.北京印刷学院,〈出版行业的老大,很容易靠,基本没什么淘汰,招30人吧,比例4:1〉

13.南京师范大学,推荐报考〈美女多,学校漂亮,就业不错〉

14.上海大学,〈在上海仅次于复旦,但是复旦每年培养的那么几个研究生够上海这个地方用吗?所以上大学子就得登场了!发展势头强劲,现在上海名列第5,钱/前途无量啊!招40人,公费1/3,录取比例为8:1〉

15.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这块地就有前途,报考难度较小,招25人,公费10人,比例7:1〉

16.大连理工大学,〈在辽宁是第一传播高校,大连这地方谁不爱?况且校内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招50人吧,公费1/4,比例8:1〉

17.湖南大学,〈湖南卫视就是后方基地,湖南的传媒也是国内一等一的好,一不小心就可进湖南卫视,一不小心又是一个李湘何炯,呵呵,招45人,公费1/3,比例7:1〉

18,安徽大学,〈几个导师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不错,值得一拼,况且在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也是很吃香的!招65人,公费一半,比例6:1〉

19,西南政法大学,〈在重庆可以很牛啊,重庆的传媒工作者薪水普遍较高,就业很好,美女也多啊·招35人,60%公费,比例6:1〉

20,辽宁大学,〈曾经游人称他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我认为的确如此,辽大这几年有钱了,也挖了新闻界的不少牛人,招45人,公费20人。比例7:1〉

21,上海外国语大学,《招12个,导师基本都是复旦的教授或是其学生,身在上外却享受复旦待遇,不错!而且在上海能混的较好,想去上海但又怕复旦和上大压力的人可以考虑,1/3公费,比例8:1》

22,重庆大学,《招的人数不多,16个,但几乎个个公费,而且一个导师只带3-4个学生,比较爽,能学到真东西,不过录取可能比较黑,比例7:1》

23,武汉理工大学,《也算一个211大学,不过毕竟是理工类学校,文科不行,但在武汉很有口碑,招10-15个人,公费1/3》

24,南昌大学,《江西唯一一个有新闻传播的饿院校,通吃省内,也是江西2个重点大学之一,有政府大量扶持,省内很有权威啊,招50人左右,公费20个吧,比例7;1》

25,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美眉最多的大学,在湖南的新传方面仅次于湖大,也算是牛小一个,招生人数不清楚,肩章没说,》

26,西北大学,《西北地区的学子可以考虑,毕竟是西安新闻的老大,通吃西北没问题,招30个左右,公费一半,比例6:1》

27,山西师范大学,《西北第一师范牛校,他的毕业生遍布西北各大中城市,就业很好,招20-30个,可能还要扩招,公费70%,比例6:1》

28,兰州大学,《很多人很意外为什么兰大排在这儿,原因是它在大西北,新闻传播是大城市的宠儿,就业很吃香,但他却深在内陆,甘肃也是国家贫困地区,即使就业了,待

遇也不好,还不如沿海的一个一般院校,地域因素严重限制了兰大的饿发展,虽然他是一所很好的大学,招40个左右吧,因为他的一些牛导师都跑去了沿海,所以招生可能有变化,公费1/3,比例6:1》

一般推荐的学校,现在在补充一 下遗漏的学校,

第一类:实力超强类

1,川大 <绝对的西南之王,大家都看过《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成都粉子》两本书吧。那里的广告人多牛,成都是西部第一大都会,广告业很发达,薪水很高,且有美女,美景,美食,何乐而不为?录90人,公费30人。比例 8:1

2。 山东大学 ,< 虽然山东省的知名传媒不是很多,不过,山东是中国仅次江苏。浙江的经济发达的省份,而且有如青岛,烟台等诸多美丽的海滨城市去发展,不要嫌弃哦。另外就凭山东的牌子就可以横行中国了,录23人,公费10人。比例8:1 >

3。吉林大学< 东北最牛的文科大学,06年是热门,估计07年回有所将温,吉大有9个校区,被人与川大。山东并称为三大“假大空”大学,不过,光凭人家的名气就足以拼死一搏,录32人,公费12人,比例去年较高12:1,今年可能回降。

4。西交大 <985工程大学,9所中国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这句话,没的说了,西北第一牛校,西部无人匹敌,招12人,可能会全部公费,因为他是国家自费改革试点。比例12:1>

5。深圳大学 <在深圳还用问为什么吗?这绝对是挣人民币的好地方,不过学费和消费都很高,贫困生最好别冒险,公费较少,几个而已,招25人,比例15:1 >

第二类 实力较强类

1。北师大(有专门奥运反方向的专业,想想奥运会成就了多少张名嘴,拼吧!还犹豫什么?招25个,奥运方向15个,比例9:1 >

2。南开大学 <近年一直在下滑的大学,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差不到那去,在天津也绝对无敌,招12个,比例7:1,公费一半 >

3。中国农业大学 <想去北京但有惧怕清华,北大,人大,北广着四大天王的人可以圆个北京梦,招10-15人,比例6:1,公费全部 >

4,湖南师大,<有湖南卫士撑腰,可在本地发展,也可南下广东,招生人数可比例,公费不详>

5,东北师大,<东北那么两三所招新传的高校,新闻人才凤毛麟角,毕业后可在东北大展宏图,就业很好,招生人数,比例,公费不详>

第三类,

1,同济大学和上海交大,<不知道今年还招不招生,04,05年都招了,不过招的话,很值去拼啊!>

2,河北大学,<河北靴子可以做为很好的选择,河北唯一的一本大小,很容易考,过线就可上,招生人数较多,60人,而且很利于跨专业的学生,他的两们专业可里有一门是考文学的,公费1/4,比例6:1>

3,云南大学<不要因为马加爵兄就对云大有偏见,他的实力在西南也是一等一的,而且参考书也是所有学校里最少的,只有3本,招30人,比例6:1,公费12人>

4,湖北大学,<在武汉还能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招20人,公费不详,比例6:1> 5,新疆大学,<整个新疆就指望他培养新闻人才了,绝对是省内的宠儿,招25人,接受调剂,比例4:1,公费一半>

另外有一些贫下中农实力不济的人可以选择以下院校:

天津师范大学10人,山西大学12人.黑龙江大学15人,南京政治学院10人,江西师大不详,电子科技大学15人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503 新闻传播学(2009年)

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6个,本次参评6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8个,本次参评5个;还有12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8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31所。



排名

1中国人民大学

2中国传媒大学

3复旦大学

4清华大学

5武汉大学

6浙江大学

7北京大学

7南京大学(并列)

9华中科技大学

10厦门大学

11上海理工大学

12暨南大学

13上海交通大学

14四川大学

15天津师范大学

第9篇:媒介策划求职简历(新闻传播专业)

张XX 男 应聘媒介策划

上海交大传播学本科电话:138-0013-8000邮箱:job@ujianli.com户口:上海 实习及策划采编经历

东方卫视推广部 实习生 上海 2011.07-至今 • 全程参与东方卫视《舞林大会》节目录制,撰写每一场节目的现场新闻稿

• 策划和撰写《舞林大会》网络推广稿,通过微博及各主流网络新闻媒体渠道发布稿件,浏览量上万 • 负责推广部《舞林大会》、《我心唱响》、中秋晚会、8周年台庆节目的明星采访,撰写采访稿 • 接待并联系平面媒体记者,并协助完成各栏目的平媒报道

• 有良好的写作、协调能力与新闻敏感度

《青年报》 采编记者 上海 2010.07-2010.09 • 参加社会新闻编辑部编前会,根据目前的民生和社会时事,提出申报版面选题的备选方案并被采纳 • 参与如暑期实习生、白领生活等专题报道的策划工作

《上海交大报》学生记者团 副团长 上海 2010.04-2010.09 • 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大烛光奖人物专访等主题稿件写作,作品见于交大新闻网、《上海交大报》 • 策划并组织如退伍军人协会成立等主题的采写活动 社会调研及志愿者经历

“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租赁调研”项目 发起人 无锡 2011.07-2011.09 • 为了解市民对政府新政策的反馈,发起此调研项目,旨在通过调研分析帮助政府作出更好的决策 • 抽样选取无锡中心城区3个闹市区为中心,进行拦截调研,并事前准备小礼物

• 争取到无锡市公共事务部门的经费支持,并完成232份有效问卷

• 获得无锡市调研项目三等奖

无锡现代书法建设系统调查及经验推广与问题解决实践项目

• 负责问卷数据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闵行区委宣传部“闵行区市民文化需求状况调研”项目

• 联系并协调115名村民进行集中填答

• 入户完成15份一对一问答问卷

志愿者活动• 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动物园讲解员、残疾人子女义务家教等志愿者工作共计约1000小时 • 获上海市“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家教“优秀志愿者”称号 团队成员无锡2011.07-2011.09 • 参与实践流程策划与团队建设,为前期调查问卷设计提供思路 访谈员 上海2010.06-2010.09 • 对闵行区南部三友村、永胜村村民进行问卷方案问卷访谈,设计调研问卷

职业技能

设计软件: Photoshop、Premier、InDesign

统计软件: Excel(宏,VBA)、SPSS

办公软件: Office系列软件,熟练使用Word,Excel,PPT,Outlook

英语: CET6,口语会话流利 教育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 传播学专业 上海2008.09-2012.07

2010.03-2011.03

2010 • 学习成绩: 84.9/100 年级前10名 主修课: 新闻策划与报道战略、品牌与企业形象、广告实务等 • 毕业论文: 大众传播与公民社会:在校大学生调查课题研究(A类论文) • 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线写简历,挑选简历模板,免费简历评测 请上优简历网http:///

上一篇:框架剪力墙结构特点下一篇:希望是一只小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