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趋势

2023-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创收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的营业收入也来源于此。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财富管理竞争的时代,其中理财业务所占规模和余额都是最大的,因此使得其成为了企业和个人融资的首要选择之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也在不断完善,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很多原本隐藏的问题和风险暴露了出来,市场定位的不够准确,相关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变得非常迷茫。因此,本文将从理财业务概念的概述着手,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的经济格局也随之发生概念,各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出现了全新的增长点和资本运营模式。在全球金融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业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也随着出现,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时更具针对性,更具竞争力。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金融体系的建设和监管体制已经在逐步完善,但是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推动理财业务的合理转型,使其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接下来索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就是财富的管理,是商业银行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从而根据客户的要求去制定符合客户目标收益和投资目标的一个理财项目。通过对自然人客户的固定资产、家庭收入及支出状况、个人消费能力、理财风险承受能力的高低、未来几年内个人财务支配计划以及个人的喜好等因素进行考量,具有针对性的向客户提出更加适合该客户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个人理财产品是很多商业银行和国家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在2016年,我国居民储蓄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亿,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个人理财业务步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我国国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理财业务的品种依旧比较匮乏,无法覆盖我国多样化的理财需求。同时,很多普通老百姓接触个人理财产品时间较晚,存在很多不信任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加专业的金融人才不断完善理财业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以及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使得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理财产品[1]。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准入门槛过高,使得很多老百姓对理财产品基本没有什么接触。虽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门槛也有所降低,但是和目前的老百姓的普遍收入相比,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财产品门槛依旧很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老百姓的收入来源依旧非常有限,月收入在三千到五千元的普通居民,去银行了解传统理财门槛在五千到一万元的理财产品,发现门槛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就会失去想要购买理财产品的想法,造成了一定意义上客户的流失。因此,降低理财业务的准入门槛势在必行,让更多的老百姓更了解和信任理财产品,从而吸收社会上更多的资金。

产品相似度较高,是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商业银行虽然随着近几年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出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但是消费者仔细看下来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理财产品的内容都基本类似,没有实现从根本上的创新,基本形式都是保险、基金、证券和国债等。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分析,很多理财产品都是一家银行开发大获成功后,其他银行会立马跟进,虽然细节会产生少许变动,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2]。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是市场所需要的,细分市场、差别化、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增加理财产品的市场针对性和主动性,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强推广力度和广告效性。在互联网的时代,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客户投放机制,对不同的客户定制差异化的服务和理财产品。优质客户及VIP客户在服务过程中,要突出他的独特性和其更为重要的地位。而面对普通层面的客户,则应该推出根据投资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理财产品,更低的准入门槛、稳健的收益以及随时可兑现的特性,都可以很好的吸引到该层次的客户[3]。

(二)提高服务质量和透明度

服务质量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未来银行之间的主要竞争点。理财服务人员,更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照相,帮助其正确的了解自身财务状况及理财需求和目标,向客户推荐更加合适的理财产品和便捷的理财工具,针对不同社会背景、年龄和收入的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让其可以感受到更加放心的服务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理财业务操作流程,让客户可以在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多平台多种方式都可以了解到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创造一体化的服务体验,让客户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资金动向和实时收益。同时,要保证客户的知情权,向每一位客户和投资者说明该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状况、产品的组成成分以及往年真实的数据,使得银行保持一个较高的信誉[4]。

四、结束语

加強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加强服务质量、提高理财业务透明度以及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对扩大客户来源提高理财业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不断发展中,实现理财业务发展的目标与客户需求的紧密联系,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引入,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金栋, LIJin-dong.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J]. 服饰导刊, 2010, 22(4):31-34.

[2]黎佳.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v.34;No.115(02):86-88.

[3]徐瑶, 何蓉娜. 区域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与战略分析——以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J]. 现代商业, 2015(14):145-146.

[4]刘敬, 杨涛, 张红. 浅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邯郸辖区为例[J]. 河北金融, 2014(02):21-23.

作者简介:

刘文昊(1996-),男,汉族,籍贯:湖北襄阳,单位: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刘文昊

第2篇:畅想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水来总体趋势是平稳增长的,但各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变得越发激烈。是挑战,还是机遇,值得每一个经营者必须做出认真的思索,在实践中寻求答案。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转变思想,改变作用,谋求新的发展路径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与信贷业务的简单介绍,对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做出分析,同时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趋势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 问题 发展趋势

一、商业银行与信贷业务

(一)商业银行

在我国,除了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外,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覆盖面非常广阔,不论是城市还是村镇,到处都能看到各类银行设置的网点,这其中主要包括:5家国有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138家城市银行以及近千家农村商业银行等多种形式组成。作为商业性质的银行,以经营获利为目的,通过各种债务资金的筹集,经营着各类金融资产项目,其本质为通过信用融通资金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不具备发行货币的权限,其经营多以存款和贷款(放贷)业务为主,这也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在存款与贷款业务中以较低的利率方式吸收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放贷出去,存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利润。

(二)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有人也称之为贷款业务或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其经营方式极为简单,通过放贷款出去后收回的本金与利息,再将成本扣除后的余额就是信贷业务的利润,它也是商业银行主要获利的手段。归纳信贷的种类有三种:一是根据贷款主体不同,分为自营、委托和特定贷款三种。二是按借款人不同,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方式。三是根据贷款用途不同,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商业贷款等。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的贷款,贷款人要对借款人开展审查、评估等手段来确认借款人的信誉程度,能否及时地偿还贷款的判定,确定有些人可以不用提供的担保,有些人则必须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

二、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出现的问题现象

(一)缺乏完善的商业银行信贷体系

缺乏健全的信贷体系,是我国目前信贷业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缺陷造成信贷业务出现许多漏洞。比如对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评估登记上,记载的不详细,缺乏细致的调研工作环节,使许多不良的贷款出现坏账,难以追缴,严重地影响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另外,在信息内容上,记录的信息过于简单,缺乏对信用等级的有效评估,加上信贷人员的渎职也都对我国商业信贷业务的正常有效地运行增加了难度。

(二)盲目地扩大信贷规模

信贷规模的扩大也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急速增长的信贷业务规模,在缺乏有效的健全机制下会增加银行信贷的风险。据统计:仅2009年上半年的贷款总额为7.4万亿元,比2008年全年的4.2万亿元高出近一倍。急速膨胀的放贷规模,导致了信贷条件的放宽,一旦中央银行出台货币的政策性收紧,未来资产的坏账损失率就会增加。而随着信贷的规模扩张,有些资金涌入股市和楼市,导致股价的上涨与房价的攀升。

(三)风险的防控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会制约着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也是金融领域中风险漏洞的表现形式,在信贷业务中,往往对某个项目给予以很高的期望值,但由于经营环境的改变或银行的操作不当使得风险防范工作不到位,加剧了信贷业务风险,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一)明确信贷创新方向

首先,加强同业之间的竞争力。目前,在我国银行中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类型。商业银行的业务繁多,覆盖面广,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连。在商业银行中有国有银行、有股份制银行、也有民营资本性银行等。在现有金融市场上,如何提升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是每个商业银行必需认真思考的课题。

其次,供应方的议价能力。银行的供应方也就是资金的存款人。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金融产品的种类,为客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与讨还价位的余地。因此,加大对市场营销的调研与分析,把握客户需求的方向是信贷创新的方向之一。

再次,应对替代产品的威胁。当前正处于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也在逐步进行中。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市场急需着大量的金融资本,传统的信贷条件对新生资本市场的需求显得过于滞后。而企业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的形式来筹集资金,又大大地削减了信贷业务的融资力度。因此,如何保持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摆脱单一的贷款业务品种是银行经营必需面对的课题。

最后,买方议价能力。这里的买方议价能力,是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可理解为是贷款方。在当前资本市场日渐趋于成熟和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缺乏其他的融资渠道,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来筹集资金仍然是首选,其议价能力较强是其特点。如何与买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也是银行找准市场定位,谋求信贷业务创新的机遇。

(二)信贷创新的方案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型的创新理念。应具体做到:一是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密切联系客户,建立客户的关系分类管理系统,对于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寻找信贷创新的方案。二是转变作风,促进业务的转型,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市场调研,努力开发设计新的信贷产品,加强营销服务质量,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等活动内容,带动和提升信贷业务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坚持全方位风险监督体系的原则,在维护客户群体利益的同时也保证金融资产的正常流通及安全,做到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提升利润的空间,促进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四是借助社会平台,充分发挥关系型信贷业务。利用政府、行业协会与社区等平台来积累信息,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对每一客户予以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对于国家鼓励的面向中小型企业信贷业务,更要充分利用在政府的扶持下搭建的信贷担保平台,积极的挖掘出更加灵活、高效益的融资产品。

参考文献

[1]于勇.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路径选择[J].时代金融,2012年第10期下旬.

[2]陈昊.城商行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3]孟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2009(23)

作者简介:朱星宇(1997-),男,汉族,浙江温岭人,现就读于浙江省温岭中学高三(24)班,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喜好选择经济、金融行业,有志于经济、金融领域研读。

作者:朱星宇

第3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银行理财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兴业务。本文概括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发展趋势

一、国内理财业务市场现状

自2004年监管部门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新兴业务。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10239款,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101.95%;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以上,人均GDP有望达到4万元左右,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将持续扩大,理财业务潜在受众将更加丰富。同时,在实际利率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居民的投资理财意愿也在不断加强,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自2010年4季度以来,城镇居民中“偏好投资”的人群比例已逐步超过了“偏好储蓄”的人群比例,理财正在居民资产配置中不断提升占比。在各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未来的理财市场仍将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一)市场监管日益加强,保证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2011年上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陆续发布了“规范银信理财合作”、“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等与银行理财业务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未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仍将不断加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理财业务风险控制机制相对复杂,理财资金的投向不断多元化,客户面临的投资风险往往比传统的信贷业务风险更大。二是对商业银行包含理财业务在内的表外业务进行监管是今后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发展趋势。新巴塞尔协议第二支柱补充建议要求商业银行将所有表外实体所承担的风险纳入资本评估的范围,国内监管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这些监管措施的实施从源头上保证了理财市场能够平稳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从产品推介到财富管理,回归理财业务本质

理财业务的本质是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延伸,是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的服务,它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及财务状况来为客户制定长远的财富管理策略并协助实施。从国际成熟经验来看,财富管理往往是覆盖一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业务主要还是局限在产品开发和推介环节,组织网点渠道进行产品介绍、宣传及销售工作,顾问服务发展相对缓慢。在未来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面对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提升服务的内涵。各家商业银行应强化自身全面金融服务的优势,全方位地提升服务水平,以分析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理财产品设计,抓住服务重点,凸显财富管理的服务内涵。

(三)以客户为中心,塑造理财服务品牌

理财产品和商品一样,通过打造品牌可以有效区分同类产品,在投资者中形成一定的品牌偏好。但目前各商业银行对理财品牌建设普遍缺乏较为系统的定位和整体策划,理财品牌和企业文化缺乏较为深度的结合,各个理财品牌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强,缺乏内在逻辑联系,不利于理财品牌整体形象的塑造。商业银行理财品牌建设主要是平铺展开,在一级品牌之下缺乏子品牌开发,大多没有形成树状品牌梯次,在一级理财品牌既定的情况下,理财品牌缺乏纵深变化,品牌形象显得较为单一。

未来各商业银行品牌建设可着力于企业价值和品牌价值相互带动,塑造商业银行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需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品牌的选择以至名称的确定都应该考虑投资者的偏好,形成品牌体系,根据理财产品特色进行其他子品牌系列开发,并为产品创新预留充分的品牌扩充空间。

(四)培养专业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专业化人才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前提。未来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竞争的加剧,为客户理财提供了更多选择。一家银行想在金融理财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优秀的专业团队。通过打造专业的理财产品设计、运营队伍,依靠理财经理的专业优势,主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正成为商业银行吸引理财客户的重要手段。未来国内商业银行也将会不断吸纳和培养产品研发、销售团队,为扩大理财市场份额提供专业化支撑。

(五)研发差异化产品,避免无序竞争

理财业务发展初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发展都集中在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的扩张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步伐将越来越快。一是产品期限设计日趋灵活,长短期限搭配产品、无固定期限产品被不断研发并推向市场。二是产品结构设计更趋于精细化,累进收益型产品、收益率分级产品、结构化投资产品日益增多。三是投向多元化,尽管信贷类资产从长期看来仍然会是理财投资的领域,但随着银信合作相关文件的规范,其占比必将逐渐减少,更多的理财资金将参与到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之中。四是中长期理财产品将逐渐浮出水面。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多为中短期产品,未来随着养老、教育两大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基金模式运作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将逐渐增多,充分满足居民养老、教育的资金需求。

(六)细分服务渠道,培养理财客户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在服务渠道的划分上不甚明朗,多数还是依靠产品起点金额来简单加以区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商业银行可将理财市场的客户分为三个主要类型,一是普通客户,随着电子渠道客户覆盖面的不断增长,更多的普通客户可以通过便捷的方式参与到理财产品市场之中。二是中端客户,商业银行可通过财富管理中心等专门的渠道为此类较高资产净值的客户提供专业理财服务。三是高端客户,商业银行可通过私人银行渠道为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理财产品定制服务。

(七)整合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组建综合理财业务平台

1、证券公司的理财业务

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面向单一客户;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则是面向多个客户,分为限定性集合计划和非限定性集合计划;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专指证券公司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2、信托公司的理财业务

自从2002年上海爱建信托的上海外环隧道项目集合资金信托作为全国第一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开始发售以来,信托理财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托公司可以开展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业务,目前较为活跃的是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托计划只能对特定客户销售,信托计划的资金实行保管制,非现金类信托财产可约定第三方保管。

3、基金公司的理财业务

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公募基金管理和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其中,专户理财业务又分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专户理财。目前,所有基金管理公司均可以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部分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还可以开展专户理财业务。

4、保险公司的理财业务

在投资范围上,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债券、基金、股票等金融工具,投资范围较为广泛。

银行理财与这四类理财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从已经发行的理财产品看,几乎都是这几类投资产品的组合,虽然不同理财机构的侧重不同,但还是有很强的相似性,而且期限安排上有趋同性。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理财机构在开拓理财产品时会过多地倚重营销手段,忽视了对业务本身的多样化、专业化追求以及理财业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根本。

综上四方面,未来的理财业务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回归客户需求的本质,各类产品可以在期限、投向、收益分配方式等各方面形成良好的结合关系。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渠道及业务规模优势,牵头组建综合理财业务平台,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客户,根据其不同的投资偏好及需求,匹配不同的产品,将综合理财业务平台不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①魏涛.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J].北京:改革与开放,2010(2)

②刘安霞,陈昭旭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决策,2010(2)

③吴燕雁.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J].北京:现代商业,2010(5)

④黄剑平,胡敏.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⑤杨飞.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与展望[J]金融论坛,2009(4)

(舒皓,1981年生,安徽人,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刘洋,1982年生,山东人,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投资经济、金融数学及电子商务)

作者:舒皓 刘洋

第4篇:银行自助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已经成为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不可替代的渠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服务客户的需要,商业银行日益重视自助渠道的建设,而大量自助设备投放市场后, 自助业务的运营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方面,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业务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挑战。银行自助业务未来的运营效率、经营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笔者认为,分析自助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自助业务的良性长远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自助业务的现状

(一)自助业务运营效率低“分散、多头管理”是制约自助业务发展的根本问题。自助业务涉及会计、科技、安保、业务等多个部门,易于造成分散、多头管理,而部门职责边界定位模糊不清时,则会出现政出多门或都不愿管理的情况。

(二)自助业务运营管理水平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的成熟运营模式差距较大,自助业务运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自助设备分散运营管理,未能形成集中、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了专门的ATM 管理岗位,但ATM管理岗位只负责所在的地域城市的自助设备运营管理。自助业务运营中的环节比较多,把业务运营划分给几个部门,造成运营不畅,管理难度加大。

(三)自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1. 自助业务运营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存在着既有主观不尽职,也有业务管理多个环节存在的管理缺失的问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多采用机械密码锁,密码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修改,或者在发生人员变更、泄密时需要修改密码,修改操作要求高,一旦失误就可能需要厂商人员到场或通过不正常手段打开。在人员交接频繁或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修改密码是一件费时费力且较难完成的事,就有可能会使制度的规定流于形式。

3.当维护管理设备数量较多时, 不同的设备按照规定不能设置成相同的密码,客观上造成密码的妥善使用和保管比较难以做到位。

4.在集中管理更换钞箱模式下钞箱的管理和使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易于出现差错。

(四)目前我国自助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自助业务综合盈利水平低

大部分自助设备只办理存取款、转账、代收水电费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自助业务盈利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存在较大的利润挖掘空间。

(五)自助设备视频监控安装不到位,安防压力大,其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自助设备现场一般安装3个摄像头,采用两路视频监控(主要监控人正面、出钞口、配钞区,其中出钞口和配钞区摄像头采取自动切换),监控覆盖区域不够全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安防工作的需要。

2.在自助设备案件事后取证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时,现有的视频监控因安装时的技术限制,客户交易流水和客户视频监控录像通过时间进行关联,要查询某一客户的交易视频监控录像,时间点是唯一的线索。但客观情况是实际应用中自助设备主机和视频监控主机有时间差,这就给视频监控录像调阅查询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查询的效率和准确度。

3.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视频监控在金融安保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自助设备案件的事后取证、侦破环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其功效来看,只能起到事后取证举证,犯罪溯源的作用,而不具备事前防范预警、实时制止的功能。

4.视频监控联网后,监控中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当自助设备数量较多时,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要想通过监视视频监控屏实时发现作案比较耗费人工和精力,难度很大。

(六)自助设备品牌种类多,服务外包不成规模

地市级甚至省级地域内,尤其是自助业务发展时间较长的银行,自助设备品牌类型较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外包的是自助设备硬件、软件维护,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服务商共同服务,按照品牌进行服务(如 NCR、Diebold、Wincor-Nixdorf、日立、广电运通等),如此分割市场虽然引入了竞争机制,但造成每个服务商的服务规模都较小,其结果就是服务效率低下,在规定的时限内客户工程师经常不能赶到现场处理故障;另一方面,机型种类越多,对银行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高,造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难度加大,达到理想的开机率和缺钞率水平要付出更大的运营成本。

二、自助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自助业务在银行全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也将越来越被重视,有效手段和措施的采取会促使自助业 务的运营效益不断提高。自助业务将会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一)自助业务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通过运营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完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活力,不断提高业务运营管理效率,实现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自助设备集中运营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对自助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开始是地市集中,然后省级集中,再逐渐向全国集中迈进。在省级和地市级建立独立运营的ATM管理中心,推进专业化管理。采用专业化的ATM运营团队,不但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的操作制度和服务管理流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和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量化评估和考核机制,从机制上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力。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行成本,增强盈利能力,通过规范化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 渠道 在众多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自助银行是银行柜台传统业务的最佳替代渠道。这主要归因于,一方面,自助设备在功能上最接近银行柜台,存款、取款、转账、缴费、账户查询等客户最常使用的银行业务,自助设备均可办理;另一方面,客户对自助渠道的接受程度高,在所有电子渠道中(自助设备、网上银行、 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自助设备的认知率最高。自助设备已经成为继银行柜台之后,客户了解最多的银行渠道,自助渠道逐渐会成为国内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流渠道。

(四)增值业务、附加业务的拓展越来越重要,自助业务将成为银行新的赢利中心市场竞争需要银行不断开发设计出贴近客户生活的新产品,使自助服务更加丰富和具有个性化,在自助设备上不断推出多种增值业务和附加业务。把电子商务功能植入自助设备,实现电子 商务增值服务,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订购,如各类票务订购、酒店、 鲜花、蛋糕、彩票、打折券等;以及零售柜员的辅助业务,如销售理财产品、债券、保险、手机充值、出售邮票、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等银行代理的其它金融产品;承接广告业务、进行股票交易,或者可以试听下载音乐。自助设备多功能化提高了自助设备的赢利能力。

(五)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强化管理,提高业务运营效率,降低风险

1.实现自助设备交易流水的电子化、无纸化,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促进自助设备开机率的提高。

2.自助设备保险柜安装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的电子动态密码锁。动态密码是指使用时由计算机按照特定的加密算法生成、单次有效、使用后马上失效的密码。这种密码的有效期、时间间隔长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存在密码泄漏的安全隐患,当银行员工换岗时不需要修改密码就可杜绝密码泄漏。 采用动态密码技术研发的自助设备保险柜电子动态密码锁, 能对保险柜的操作自动记录存档,留有历史记录可备查,可追溯历史作业过程,与传统的自助设备保险柜机械密码锁相比,动态密码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同时密码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修改,节约工作时间。有时效的一次性密码,对密码的使用和保管要求降低,比较容易达到规范性的要求。

3.加强对钞箱的有效管理,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电子标签)管理钞箱。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能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采用 RFID技术来管理自助设备钞箱可随时查询到钞箱的位置、 记录钞箱装载的钞票量、实现钞箱的追踪管理,还可以校对自助设备的编号,避免加错钞箱,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加钞现场的操作时间、降低业务风险。

4.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自助业务现钞配送非武装押运。 拥有高性能运钞车是实现非武装押运运作模式的先决条件。 在新一代运钞车的研发方面可充分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设计运钞车后外摆门、后传递口、司机逃生装置、矩阵钱柜、GPS 控制锁、遥控熄火等模块化,实现现金流动与外界完全隔绝,确保运钞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安全区, 从而能在非武装押运而大幅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自助业务在现钞配送环节的风险。

(六)对现有自助设备视频监控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案件证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改变传统的被动视频监控思路,充分发挥各类传感器的功效,建立以传感预警为基础,视频监录为后盾的全方位防控体系, 弥补单纯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实现自助设备智能视频监控,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自助业务活动。

1.补充两路环境摄像头(每个环境摄像头覆盖90度,两路覆盖 180度),达到安装五个摄像头,实现四路视频监控。增加的摄像头主要是针对自助设备周边环境的监控,实现全景覆盖,防止监控死角,为事后的案件取证提供更加全面的证据。

2.实现除了叠加时间、日期外, 在取款人的人正面图像上叠加了银行卡卡号后能直接证明是该人取款,同时将人正面图像和出钞口图像合成为一幅图像作为证据更直接、可靠、有效,而不需要做有纠纷的推理,为事后的纠纷中法庭取证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证据支撑,通过叠加银行卡卡号为日后录像检索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银行内部进行客户疑难(或争议)异常账务处理提供了查询的便利。

3.增加人体活动监测器。采用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活动监测器在主动报警的同时能及时分析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当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输入互联网的时候,周边相关的监控设备所记录的犯罪嫌疑人信息也在第一时间汇总到警方,警方可以通过某小区内的监控系统(具有物联网人体活动监测器)所提供的信息,快速地将藏匿在该小区内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4.增加监测插卡口状态的物联网模块,可以通过监控联网中心实时监测各个自助设备的插卡口状态,对于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主动上报,最大程度地保护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

5.增加振动监测器、 即时短信报警器等模块,进行主动报警。 6.视频监控联网后,和3G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通过监控中心授权给相关人员,利用3G手机重点监测某一自助设备的运行情况。

(七)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成为银行自助业务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银行应设法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提取现金的需要。增加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将自助服务向商场、证券机构、超市、社区、学校、厂矿等地域渗透,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以此吸引和稳定客户。离行式自助设备的布放能弥补银行网点数量和布局的不足,其建设周期和成本较低,相对于增加银行网点较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和附行式自助设备相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特定的区域目标客户。

(八)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

一个银行的自助设备由多家厂商的多个品牌构成, 给维护、维修和运营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和问题。 需要通过集中采购限制品牌的过于繁杂,淘汰更新旧设备,通过采取把尽量少的某几个机型集中到某一地域等手段,逐渐实现自助设备品牌的整合,不断提高自助设备的管理维护效率。

(九)自助业务的外包不断走向深入

国内金融机构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有效分配管理资源,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ATM 托管服务,是金融外包的新趋势。从长远发展和业务需求出发,银行需要对涉及到自助业务运营的清分、清机、技术服务监管进行整体托管外包,交给具备资质条件和综合实力的第三方 ATM 运营管理公司,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银行在外包服务的同时也把一定的风险转移给了服务外包商,这使银行能更好地应对迅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

第5篇: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全)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提出经营战略转型的要求,其中尤以个人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战略转型的产品研发方向和核心。本文试从营销观念、目标客户定位、产品研发、流程整合等方面国内零售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

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

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与、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4.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渠道结构和同业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大量的客户还没有实现渠道迁移,电子银行业务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如美州银行2004年全年电子银行(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交易笔数为21.6亿,而营业网点交易笔数为10亿,仅占全部交易笔数的31.6%,远低于国内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要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也应尽快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全面发展,加快促进银行卡和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业务的整合营销,着力发展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更高更安全的网上银行服务,从而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流柜台压力,将电子银行渠道发展成为与营业网点同等重要的服务渠道,真正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多渠道服务的作用,就一定要做好流程的整合工作。关键要改变现在以产品来设部门、以岗位来设流程、以部门为中心的分割状态,几个零售的部门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各渠道的营销,各行都要组织一些专门的队伍,到一些

非常好的单位去,营销、宣传多渠道的服务。这是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5.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对于个人贷款业务至关重要,是个人贷款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与企业相比,个人搬迁、工作调动频繁,流动性大,不易管理。拿个人贷款业务来讲,我国没有像对企业那样的资信评估。面对个人客户大量的借款申请,银行不得不提高借款的门槛,提高担保要求。个人消费者则因手续繁杂、等待时间过长而望而却步。商业银行应既要坚持“一手抓业务营销,一手抓风险防范”的工作思路,还应当按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要求,在对零售业务营销与核算进行有效分离(前后台分离)、改革精简业务操作授权、完善各项业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能够确实保障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促进零售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6篇: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特点及趋势

在国际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不仅成为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大有赶超利息收入之势,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9.83%和83.16%。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五大转变”。

(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三个特点”

一是经营范围广泛,品种繁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

二是业务规模日趋扩大,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93年至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 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

三是服务手段先进,化程度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的出现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在中间业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

(二)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五大转变”

一是在发展的和方向上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由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变革,国际的经营区域突破传统的限制,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涉及证券、保险等领域。

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服务时,银行可以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而扩大资金来源,使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发生变化,推动了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形成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的互动趋势。

三是由接受客户的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签证、承兑、押汇等业务时,银行将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既是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价值体现,也是客户给银行信用出售的补偿。

四是由不承担风险的收取手续费向承担风险转变。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往往需要运用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如各类担保、承诺、代保管、承兑、押汇等,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动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

五是由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转变。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提高竞争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目的,实现了传统业务的突破,范围涉及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等众多领域。如从事票据发行便利、货币或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等业务。

第7篇:浅析电信增值业务及未来发展趋势

[日期:2011-07-20]来源: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发布整理

作者:

一、电信增值业务简介

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大学学报征稿,教师职称,医生职称,护理职称,经济职称,经济师职称,计算机工程职称,政工职称,会计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快速发表!

电子邮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联系QQ:714068774

咨询热线:021-50933851

什是电信增值业务?电信增值业务是指凭借公用电信网的资源和其它通信设备而开发的附加通信业务,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更广泛应用及更深层服务的业务,其实现的价值使原有网路的经济效益或功能价值增高,有时称之为增强型业务。

增值业务广义上分成两大类:一是以增值网(VAN)方式出现的业务。增值网可凭借从公用网租用的传输设备,使用本部门的交换机、计算机和其它专用设备组成专用网,以适应本部门的需要。例如租用高速信息组成的传真存储转发网、会议电视网、专用分组交换网、虚拟专用网(VPN)等;二是以增值业务方式出现的业务。是指在原有通信网基本业务(电话、电报业务)以外开发的业务,如数据捡索、数据处理、电子数据互换、电子信箱、电子查号和电子文件传输等等业务。

二、目前主要电信增值业务介绍

目前,主要使用的电信增值业务有:

(一)电子信箱,也称电子邮件。最新一代的电子信箱是消息处理系统(MHS),可实现异种计算机之间互通。

(二)可视图文。作为电话机用户的附加增值业务,它通过公用电话网与分组交换网上的数据库互连,可以按需检索各类文字、图像(彩色)信息,也可用作电子信箱的终端设备。

(三)电子数据互换(EDI)。是采用计算机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协议进行贸易或信息交换的手段,故也称之为“无纸贸易”,它是发达国家最现代化的贸易手段,已被许多国家采用,我国推行的“金字”工程中的“金关”就是EDI在我国的开发与应用。

(四)传真存储转发。是通过计算机将用户的传真信号进行存储、转发或具

有传真检索信息功能的设备,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传真业务。通常利用专线或公用分组网为电话网上的用户提供迂忙重发、多址或广播传送、定时投送、语音提示查询以及传真/电传转换等业务。

(五)语音信息业务。以语音平台为用户提供语音信息业务,如160台人工辅助的信息台、168台自动声讯服务、166台语音信箱,其服务范围遍及新闻、体育、科技、金融、证券、房地产、医疗保健、娱乐、交通、购物指南、旅游、人才交流、热点追踪等各方面,这些服务正逐步走向全国信息台联网、数据库检索等方式过渡,实现资源共享。

(六)固网彩铃业务彩铃业务也称个性化回铃音业务,旨在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回铃音以替换普通回铃音。用个性化回铃音包括旋律、音乐、音响效果、录音、广告信息等音频文档。 这个业务迎合了时尚、年轻用户彰显个性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对铃声的管理,对主叫用户进行分类处理,如主叫是朋友、恋人、家人、客户、不受欢迎的人等可以听到不同的个性化回铃音。使用户虽然做被叫仍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利。

(七)预付费业务预付费业务按照使用形式可以细分为两种,即预付费卡类业务和主叫预付费业务。

1.主叫预付费业务 主叫预付费业务是预付费卡类业务的一种变化形式,对于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主叫预付费业务是一种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业务模式,它使得用户在使用预付费业务的情况下,可以将用户的电话号码和预付费卡的账号、密码绑定(或者使用主叫电话号码作为预付费业务的账号),使得用户可以无需每次输入卡号和密码(如果允许一部话机绑定多个卡,则只需要输入密码来识别)就可进行预付费呼叫。

(八)移机不改号业务无论用户多么频繁地修改个人电话,用户只需要申请一个固定的号码,每次更换新号码时只需要重新登记该号码和真实号码的对应关系,其他人只需要拨打此号码即可接续到用户的真实号码上。这既可为普通用户带来方便,也为局方在接入网割接时提供方便的割接过渡方案。

(九)“一号通”业务 “一号通”业务的总体需求为“一个号码,一拨即通;万千信息,囊括其中”。要求将固定电话、小灵通、手机、传真、寻呼、短消息、电子邮件等多种终端和服务的优势集于一体,支持固定电话、小灵通、移动电话、计算机等多种终端方式的惟一号码解决方案,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均可通过惟一号码进行沟通,以“一个号码”实现个人通信的一体化。

(十)彩信业务,通过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传送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的信息。

其他如“200”电话呼叫卡业务、“800”被叫付费业务、“400”主、被叫分摊业务、虚拟专用网(VPN)业务、集中式用户交换机业务、企业总机业务、电

视会议业务均属于增值业务。

三、电信增值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的增强,以及国家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为电信部门开发更多的增值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2007年6月14日,信息产业部提出了“三谁原则”,即“谁接入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旨在消除责任死角,规范电信信息服务管理。在国家政策面的指引下,未来中国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将会有更快的发展,特别是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更加迅速,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拉动整个移动市场的重要手段,全球各个市场移动增值业务的收入比例都在逐年提高。经过近几年的运营和推广,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基本构建起以语音业务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服务体系,许多以前广泛宣传的多媒体服务目前已正式商用,并且受到用户的青睐,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全球3G市场正在稳步发展,TD-SCDMA经过三年的规模试验网的磨砺后预计走向商用,3G是无线信息通信的高速路,而增值业务则是路上的车流。从核心网到移动接入层面,3G的商用必将为电信增值业务创造一个广阔施展平台,日益丰富的多媒体应用以及不断提升的用户需求,使运营商的业务体系逐渐向外扩张,未来电信增值业务与行业的融合趋势明显,将形成以下几种模式:

会话性业务: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消息)业务、视频电话、增强型多媒体会话业务、个人路由策略;

会议性业务:多媒体会议业务、Web会议业务、实时的电子远程课堂;信息型业务: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互发(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点、文字、图象、声音和视频信息);

分配型业务:视频点播VOD、Digital Pay TV、E-Learning;

检索型业务:资讯业务、导航信息、基本定位业务、互动型。

增值业务将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如:移动电视、移动音乐、移动支付、手机钱包、手机音乐下载、城管通、视频会议等。

第8篇:银行安保的“四化”发展趋势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防范技术的主要应用是需求和相关政策导向,现在我们来看看银行技防的“四大技术”发展趋势。

平台化

平台化概念在安防技术领域由来已久。俗话说“二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平台”,于是很多安防企业在“做大”、“做强”后,纷纷开始转向“做平台”。这类企业比那些专注于平台研发的单位有着一个显著的优势,他们了解客户,客户也了解他们。

当远程联网监控技术在银行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终端用户对于高度集成的资源集中管理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起来。无论是在内控上,还是外防上,同样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实现不同应用需求。如保卫部门需要在监控、监听基础上实现远程识别与控制,需要实现安防系统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需要对安防资源实现集中、快速、高效的调度和管理;业务部门则需要任意调阅所需的监控图像,需要与业务信息进行关联和统计,需要收集、编辑、分析相关业务改进样本。

公安等监管当局同样将平台化提上了议事日程。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上海市公安局便开始试点报警视频联动监管平台,并颁布了《本市区域报警视频联动服务系统基本技术要求》。2011年,在报警视频联动监管平台试行并优化的基础上,上海市公安局针对离行式现金自助服务设备实施远程联网监控提出了平台化管理要求,颁布了《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离行式现金自助服务设备安防系统远程控制联网技术要求》,对于报警视频联动复核、状态监测、联网条件以及监管平台接入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性要求。该监管平台可以改变离行式现金自助服务设备以往只能“放养”的局面,基本满足了监管当局、银行终端用户、维护保养单位的不同应用和管理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不同层面对这一特殊防护目标的监管。

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目前,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鱼龙混杂的“平台”市场。大多数平台,要么更偏向应用而非整合管理,要么只强调了整合而忽略了应用。关键问题是,对于整体安防平台建设,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指导标准。上海已经做出了尝试。终端市场的需求,加之公安标准的指引,平台化是未来银行安防管理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网络化

毋庸置疑,网络化是银行安防技术发展的热门课题,也因其对安防管理资源的高可用性而受到终端用户和研发、生产企业的高度青睐。

银行的安防联网应用已经从纯粹的安全保卫领域向业务管理领域拓展。视频监控联网也不仅仅局限于自助银行等传统区域,而是向全面联网推进。近年来,纯数字的IP摄像机应用凭借其高度可用性和灵活、便捷的管理优势迅猛拓展市场。上海市公安局专门为其 “量身度制定”了《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用彩色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为其进入实战应用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海量信息在“云端”流动。不说百万像素以上的高清视频,仅仅D1的分辨率,已经让银行集中监控网络带宽资源捉襟见肘。即便采用双码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CIF码流,面对日益多样和频繁的中心监控应用,大量的并发访问也让网络不堪重负。受制于基础建设,网络通讯环境已渐渐成为安防网络化进程中一大瓶颈。

客观讲,我们有好的网络,如光纤到户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可以提供高达10M或以上的带宽。但是,好的网络并不是哪里都有,光纤也不是哪里都可以接入的。有时候,我们只能无奈选择ADSL这种非对称架构非常不适合联网监控应用的通讯网络。即便光纤顺利入户了,也可能是通过多次中继、交换的产物,带宽和稳定性便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高带宽、新技术带来的高成本也是银行无法承受的。比如,3G网络凭借较高的理论带宽和灵活机动性,已经在移动视频或有线通讯无法企及的场所得到应用。但作为新兴通讯手段,其高昂的资费却让人望而却步。银行也是企业,在资金投入时也必须考虑效能产出。目前而言,相对于3G运营的高资费,其实际应用效果和服务尚不能满足远程联网监控的要求。

于是,我们只得退而求其次,在视频监控及传输技术本身寻找突破口。笔者曾协助某公司研发了一款称为“点播服务器”的产品。该产品的主要原理是在局域网内实时采集、存储DVR的子码流,并响应远程调阅的请求向其发送相关子码流视频,以此降低带宽压力,为安全监控和业务调阅提供较为流畅的实时视频或回放体验。从实践来看,视频监控主要的信息来源于对目标的动态观察,从视频流来看,大量的都是不需要进行细节辨认的无效信息。采用子码流集中存储、集中传输的方案,可以在降低无效信息对宝贵的网络资源的占用的同时,为动态监控提供可以接受的视频流。当然,如果需要就某段视频观察细节时,仍可以通过主动调取主视频的方法来完成。关键的是,通过该方案,我们既实现了应用,成功绕开了网络带宽瓶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安防网络化应用将不仅仅体现在DVR/NVR、报警主机、门禁控制器等后端管理、控制设备,而是直接引向前端传感器或执行机构。网络应用规模必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除了安防技术的网络化应用,还有其与公共网络运营平台发展的异步性和不平衡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放弃对窄带?应用或不稳定带宽应用的研究。否则,缺少了网络这一重要纽带,再好的技术只能局限在分布式应用里。这显然是与安防网络化的初衷相违背的。

高清化

安防对于监控高清化的诉求从未停止过,其中尤以银行为甚。从模拟到数字,从CIF到D1,从480线到600线,银行对于清晰视频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尽。因为关系到金钱、重要票证,同时又是国家经济的枢纽部类,吸引财富与犯罪的机构。随着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银行安全防范和内控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视频监控也正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高清,将是银行监控永恒的追求。

然而,当传统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即将触碰到700线的极限的时候,我们该去向何处?虽然高清方案如雨后春笋,有走纯IP路线的ONVIF和PSIA两大阵营,也有坚定不移走模拟路线的HDcctv。我们究竟该怎样选择?似乎只欠那么一点东风。这股“东风”,笔者以为,就是“标准”二字。上海市公安局出台了《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用彩色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至少打开了IP摄像机应用大门。但要走进这扇大门,我们还缺了一张“通行证”。IP摄像机有了标准,但整个IP监控系统却无标准可依。由于银行业必须经过行政许可,IP监控应用似乎仍缥缈在云雾里。况且,IP监控是否适用于银行的所有区域,目前尚无定论。

高清在银行应用需要标准指引。关键需要解决高清视频的存储、传输和整合管理,以及是否适应银行应用的实时性、可靠性问题,同时包括了大规模应用的升级、改造成本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高清应用的大门才算是真正打开了。

除此以外,相对高清视频,高保真音频应用也有潜在市场需求。随着业务发展,为防范各类纠纷或案件,银行不再满足于只是看见,因为银行与客户的接触面也早已不再局限于现金柜台。银行需要高清晰的语音复核,特别是在开放式柜台和自助设备处,需要有相对经济的能消除环境噪声的音频采集方案。高清音频,将是银行安防 “高清化”的一个另类发展方向。

智能化

安防智能化的热潮已激荡了数年,笔者之所以将其放在最后,并非其不重要,而是由于其技术门槛太高,在银行的实际应用较其他三者有着更长的一段路要走。

笔者曾参与了某国内知名智能分析技术研发单位在某银行营业网点的实地测试。应该说较以往的概念型产品,其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确实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发挥一定作用。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可靠性较低。对于一些特殊情形准备不充分,容易产生误报或漏报,特别是在人脸识别和非法张贴物识别方面。

环境适应性较差。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分别设定参数,尚不具备学习能力。

性价比较低。有限的性能却需付出近乎 “天价”的成本,仅这一点就能使绝大多数银行保持“远观”的态度。

笔者还发现,很多智能视频分析的研发者似乎对于银行的应用需求完全不了解,几乎是在闭门造车,纯粹就技术论技术,没有结合实际环境。记得有个研究员在与笔者探讨人流量智能统计技术在银行的应用时,居然提出银行的出入口监控应当从上往下垂直监控以确保统计的有效性,完全不了解银行的出入口监控必须采集进出人员的面部特征这一基本要求。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智能分析的门槛太高,能够接近终端用户的产品商、工程商往往不具备智能分析核心算法和相关技术的研发能力,而具备研发实力的单位却少有真正贴近市场、贴近终端用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乏实践作基础的技术,极容易走上脱离实际的道路。

智能分析是好东西。银行需要它来解放安全管理和内控管理的生产力。智能分析也绝不能成为鸡肋。这需要我们研发人员走出去,到市场里去看一看、听一听,真正了解终端用户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

同时,智能分析算法和相关技术也亟需革命性的突破。笔者曾就自助银行尾随抢劫案件提出事前预警和事后逆追踪的研发思路。然而,几乎所有的研发单位均表示压力很大,目前的算法和技术尚无法支撑此类智能分析要求。

即便屡屡失望,但对于银行安防智能化的未来仍是满怀信心。因为,智能化亦是银行安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智能化,必将为银行安防新一轮的“减人、增效、降风险”进化注入新的力量!

第9篇:银行业发展趋势及工作措施

近年来,市中心支行围绕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完善与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促进了区域经济高效发展。

一、市银行业发展现状

(一)2011年货币信贷形势及特点

3、其他短期贷款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其他短期贷款余额65.16亿元,较年初增加18.45亿元,同比多增13.58亿元。

8、技术改造贷款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全市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3.76亿元,较年初下降3.60亿元,同比少增7.91亿元。金融危机对企业即期技术改造的影响显而易见。

9、建筑业贷款小幅下降。2011年全市建筑业贷款余额11.35亿元,较年初下降1.65亿元,同比少增4.37亿元。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市的影响初步显现。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效益下降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潜在风险。受国际、国内市场萎缩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特别是资金周转减缓,产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地方两项资金占用比例达到28.7%。从全市情况看,贷款向大企业集中,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随之加大,并可能导致银行对部分企业的风险监督工作弱化。

(三)银行业加快发展的优势

从我市情况看,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四区一城”为重点的市未来发展规划,以及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经济发展思路,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近年来通过创建金融安全区、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信用”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活动的开展,社会信用意识不断强化,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我市银行机构资产质量比较好,不良贷款占比较低,2011年全市不良贷款实现整体双降,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全省最佳;6家机构风险评级达到二级以上,7家机构被评为良好银行,保持良好银行全省总量、占比最高,有利于我们向上争取更大贷款规模。

二、今后一个时期辖区银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银行业改革,推动金融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银行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贯彻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全市银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增强辐射功能,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市银行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金融和经济协调性原则,加快发展金融产业。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从2012年起三年内要坚持金融业优先发展原则,努力提升金融层次,尽快做大做强金融产业,达到促进整个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决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增强金融体系的活力,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合理竞争。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内部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向金融业转嫁,保持金融稳定,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开放与创新的原则,不断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充分认识当前金融国际化趋势及其发展特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勇于并善于参与金融竞争。全面推动金融业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的新金融产品,以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以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自身的发展。

(四)坚持全面发展原则,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把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培植地方金融机构龙头放在优先地位,积极构建竞争力强、服务高效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高度重视优化县域以下农村金融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市金融业全面发展。

(五)坚持效率原则,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为重点,优化全市金融产业区域布局,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性质融资需求,积极发展全国性金融和地方商业金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

(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市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要求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全面推进我市金融业的发展,使金融成为我市全市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门,既服务于经济建设,更服务于社会发展,包括面向城乡居民、方便快捷、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四、市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银行业改制、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健全、完善多元化的银行业结构组织体系和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立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严密、风险管理强化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经营,突出银行业机构的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强化有效银行监管,积极创造规范、高效、有序的竞争发展环境。

预计到2020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500亿元左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预计达到2300亿元左右。

五、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运行趋势

从金融运行形势上看,未来年我市银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金融市场日趋完善;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贷款增幅螺旋式上升。

3、从融资方面看,多元化融资成为必然,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贷款增幅螺旋式增长。从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鼓励企业多元化融资特别是直接融资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2005年,国家制定了大型企业(公司)发行融资债券的办法和规定,为大型企业(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6年4月末,华泰集团已成功发行了8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同时,随着社会信用状况的好转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公司)也将会逐步增加直接融资的份额和比重。企业(公司)直接融资的扩大也将减少对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加上政策性因素影响,预计银行贷款的增幅将呈螺旋式增长。

4、从发展方向看,金融业务将向有限度的混业经营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仍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这不符合金融国际化的潮流。分业经营分割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增加了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面临外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分业经营必然削弱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探索混业经营,实行金融业务“交叉”,在推行全能银行试点的基础上,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分业经营状况,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交叉销售金融产品来扩展业务,逐步向全能型金融公司过渡。

5、从市场方面看,银行业机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中石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及电信行业集中归还贷款后,各家商业银行对传统贷款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对利润高、风险低的中间业务的竞争必将加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包括混合型服务产品和市场等的全方位竞争将进一步显现。

6、从金融产品看,金融服务产品日益丰富,银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将成为银行业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为了迎接来自中、外资银行的挑战,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均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IT系统改造领域,从而加速了银行业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银行业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金融服务将向业务品种多样化、网点功能多元化、金融服务智能化、个人素质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六、促进市银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依然是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机构工作的重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各商业银行要按照上级行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进程。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下一步改革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规范以及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上来,股份制改革已成必然,组建黄河三角洲开发银行已提上日程,依托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尽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三是农村信用机构改革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为核心,逐步走向深入。四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金融体制,放宽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在县域内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积极争取政策,在我市设立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推动河口区进一步完善农村贷款担保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各县区加快农村贷款担保模式探索。搞好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五是积极争取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六是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担保公司,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设立工作。

2、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引进了经济资本管理,它是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资本分配和管理,目的是以较少的资本获取较大的收益。这是国际通行的银行业管理模式,它避免了银行业规模的过度扩张,商业银行要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套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辖内法人金融机构要积极借鉴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和经验,一方面可以降低资产的风险,同时也避免重复国有商业银行盲目扩张的经营老路。改进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改进贸易收结汇与贸易活动真实性、一致性审核,便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加快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简化手续,实现贸易外汇管理向总量核查、非现场核查和主体监管转变;落实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和企业延期付款发生额规模政策;简化企业申请比例结汇和临时额度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集团实行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贷款定价机制,适当下调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利率上浮幅度,增强贷款利率下浮弹性。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营运和管理,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3、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技术和创新是促进金融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业务各方面的创新,如金融机构与市场组织方式、金融工具、产品、融资方式、管理技术、金融服务、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银行业也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网络已经成为银行业的支柱,传统的银行业已受到网络银行的冲击。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网络银行必将会对传统银行业构成威胁。网络的发展使信息跨越国家迅速传递,同时直接促进了金融产品创新,包括期权、期货等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各种银行业务、各种金融中介业务的发展。积极做好金融产品的推介工作,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如打包放款、外汇贷款、保函、信用证、保理业务等;要探索开发信托投资产品,吸纳社会资金,以解企业资金短缺之困;要为企业牵线搭桥,大力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创新农村信贷方式,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推行信贷上柜制度,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推广和建立村“大联保体”贷款和“农村小企业联盟”贷款、签订信贷互助协议等模式,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渔权、荒碱地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和应收账款、仓单、存单、可转让股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抵(质)押贷款。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逐步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4、加快结算票据化步伐,扩大票据市场规模。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辖内企业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并由银行承兑汇票逐步过渡到商业承兑汇票。要逐步引导全市的信用社积极参与票据市场的展业,开展贴现贷款,一方面提高其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贷压力。要积极支持辖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业务,为进一步开展跨系统的转贴现业务探索路子,进而扶持好票据专营机构的发展。注重发挥再贴现窗口引导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职能作用,适当扩大再贴现对象和机构范围,对各分支机构所办理再贴现的总量、期限和投向比例不再实行量化考核。对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票据,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县域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县域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利用再贴现工具引导信贷投向、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

5、以“信用”建设为依托,为市银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已成为决定一个区域能否吸引资金流入、能否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的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深,金融生态对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决定作用就越明显。如果一个地方金融生态好,商业银行对这个地方的内部评级就高,在内部资金调度、规划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必然对这个地方给予倾斜,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从而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反之,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

积极营造辖区良好的金融生态,把区域金融产业做大做强。继续深化“信用”建设,逐步完善辖内全社会信用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信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外地资金已经开始向市的一些企业流动,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今后,我们应该三管齐下,在加强政府信用、提高企业信用和完善个人信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辖内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持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介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使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更为广泛的熟悉和认可,扩大其影响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有信用、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与银行业机构的有效合作,使企业和银行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发展。大力开展征信和信用知识宣传,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的政策环境。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认真抓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6、实施混业经营,打造全能银行。市银行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业务比较单

一、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缺乏金融创新、缺乏“拳头产品”,不彻底进行业务调整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辖区银行业要努力实现“四化”:一是筹资业务多元化。主要是指在抓好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同时,加快发展证券筹资、信用卡筹资、房改筹资、外币筹资等业务;二是资产多元化。具体应做到资产类型多元化和资产属性多元化;三是银行组织形式要现代化。主要是通过独资、股份制和中外合资、合作方式经营全部金融业务;四是银行经营技术现代化。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软件支撑系统、数据库等,实现金融通讯、柜台服务、资金清算、内部管理、信息搜集处理等的现代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弱化发放贷款的资本充足约束,提高放贷能力;做好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筹集资金。要积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作,建立参与企业资本运营的组织体系,对上市公司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积极争做收款银行,使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要抢占制高点,提前介入企业资本运作,参与企业优选和资产重组方案等中介业务。

7、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配合协调。坚持从宏观的角度加强调研,搞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助手,把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每年制定出台《做好货币信贷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导意见》等一列工作措施,引导各金融机构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并重,一手抓支持经济发展,一手抓防范风险,切实把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支持投资增长作为当务之急,把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适当增加信贷投放,着力强化金融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完善《市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导向评估制度》,建立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银行机构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自觉性。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把握规划实施进度,努力实现全年信贷合理适度均衡增长。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努力把贯彻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积极落实“六个不准”和“八个加大”的要求,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重民生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结构优化促进贷款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安排不同特色的营销推介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知识宣传活动,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产业主管部门、综合调控部门和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有机融合,保证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七、需要国家支持的配套政策

(一)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大力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根据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实际,鼓励发展各类产业基金、集合资金信托等,也可以考虑创设一个专项用于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资本平台,以这个资本平台为依托,吸纳金融资本、产业投资资本和市场流动资金。充分利用农业发展银行等既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与之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尽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

(二)建议国家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加大对信贷资源的支持引导。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载体,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意见,运用贷款贴息、项目资金配套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园区、重点基地发展。

(三)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出台专门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金融一体化规划,意在形成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企业区域合作与协调的硬约束力,形成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工作框架,推动区域内商业性银行就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发展达成实质性的战略合作协议。

(四)建议国家支持示范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启动资金规模大、缺口大的实际,允许其尽可能利用金融创新手段归集项目建设资金。一是优先考虑示范区内条件较好的地市级政府探索发行专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二是支持示范区重点骨干企业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及市场机制建设。三是支持示范区开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允许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示范区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四是出台专门政策,允许示范区在金融组织机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比照天津滨海新区,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列入国家级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

范文网[CHAZIDIAN.COM]

上一篇:成本会计的基本工作下一篇:校园安全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