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间业务异军突起,已成为主导金融产品。文章探讨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举措以及应重点拓展的中间业务产品。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备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要坚持把国际的基本经验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以优良的服务为宗旨,以高效益、低风险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在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方面,近期以代理业务为主,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增强竞争能力为重点:中期以资产业务为主,以培养和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为重点;长期以金融衍生业务为主,以发展高效益、低风险的中间业务为重点。

为实现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目标,必须采取以下的战略举措:

1、更新观念,调整经营战略。要转变观念,实施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两手抓的经营理念。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要缩短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发展中间业务上下功夫。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到关系银行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决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时待,并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保证中间业务的顺利开展。

2、加大金融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金融创新,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品种,加大攻关力度,在中间业务领域内创造市场特色。抓住证券市场空前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银行的技术优势,为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抓住企业改制、并购和资产重组的机会,大力开展财务咨询顾问、资产评估业务,参与企业改制,建立起新型的银企关系;抓住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管理的加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机会,积极开展各种代收代付、代理保险等业务。

尽快建立起全行高度集中、覆盖所有业务、具有完备的管理系统功能的电子化网络体系。实现中间业务的规范化、自动化和网络化。要在信息大集中的同时,着手建立全辖区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尽快实现资金汇划系统的改造,以提高资金汇划速度:加强支付系统和投资理财服务的技术手段和功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积极与保险、证券等行业部门联系,加速银行快车、银券通等业务系统的互联,尽早实现银行卡与储蓄、消费信贷系统的沟通,整合银行卡的各项功能,同时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开办“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多品种的金融化服务,建立客户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市场的反馈情况,不断丰富和改进产品的内容。

3、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中間业务投入,实现中间业务的电子化。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能力,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中间业务涉及国际国内金融税收、法律、资金管理等广泛的领域,需要大批熟悉金融市场业务、善于洞察客户需求、把握金融创新发展趋势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必须注重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取业务培训、加强交流学习、建立人才库、公开招聘选拔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扩展咨询、评估、审计等方面的业务,重点开办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

4、建立中间业务统一管理部门,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统一规划和指导。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发展中间业务,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合理收费,公平竞争,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运作机制和考核体系,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要保证中间业务稳定有效发展,可以考虑建立中间业务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统一规划,负责指导、组织、协商、管理、经营中间业务及新产品开发。

二、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应重点拓展的中间业务

1、银行卡。银行卡是中间业务中发展最快的品种,大力发展银行卡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重点。商业银行应广泛与航空公司、证券公司、酒店、商场合作,采取联合发卡的形式,拓展银行卡的发卡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银行卡的自身建设,完善银行卡的各种查询、转账、代收代付、消费的功能,方便客户办理各项业务,提高银行卡的使用效率。

2、财务顾问。为公司充当财务顾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管理顾问等,与优质客户开展深层次合作。主要业务有:帮助公司改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分析,找出问题,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协助公司安排股票或长期债券的募集,参与公司并购或重组,对大型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寻求最佳筹资方案。

3、银证银保业务。我国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银证银保业务具有较大潜力。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沟通,探讨业务的进一步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4、国际结算。大力发展国际结算,是商业银行当前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要加大对大企业集团、开放型企业、三资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授信比例,支持国际结算的发展。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充当投资顾问、财务顾问与开展深层次合作,针对优质客户开拓收益较高的代理业务。

5、金融衍生业务。中央银行已同意开办外汇金融衍生业务。为改变外汇业务被动的局面,我国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发外汇业务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

6、银行咨询。搞好信息咨询,主要为客户提供宏观经济信息、金融信息、政策法规、行业产品信息、利率、汇率、有价证券行情和开展技术咨询、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等;搞好企业信用评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程度进行客观评价。通过量化指标确定信用等级,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责编:廉靖

作者:林秀峰

第2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分析

摘 要: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中,存贷款间的利差一直是银行利润收入的主要部分,基本达到商业银行总利润收入的60%~70%,中间业务一直作为银行附属业务,发展并未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从目前的国际金融大环境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之后,存贷利差减小,营业收入随之受到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工具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都不同程度挤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倒逼各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如何转变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找到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经营模式,从而增加自身竞争力以求长远发展是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业务转型;发展分析;建议

本文索引:王玉雪.<标题>[J].商展经济,2021(17):-056.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7.17

1 新形势下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1 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近几年,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比重不断上升,各商业银行逐渐意识到必须发展中间业务,实现业务转型,才能适应当前的金融环境。到2019年,招商银行与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非利息收入最高,达到508.94亿元,优势明显,其次是民生银行,达到427.33亿元。招商银行非净利息收入占比虽下降2.15%,但仍高达36.80%,高于平均水平36.26%。到2020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中间业务中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45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突破16万亿元,中间业务仍旧发展迅速。

1.2 中间业务发展结构不均衡

招商银行的中间业务中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与其他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具有明显的差距,依靠开展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的佣金、手续费仍是主要利润增长点,佣金以及手续费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甚至可以用来反映一个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

2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都有所扩大,截止到2019年,招商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已经成为除四大行外最大的,约达800亿元,足见招商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开拓与转型方面有着强劲的实力。招商银行虽积极拓展业务类型和经营模式发展中间业务,但发展程度仍旧低于国有銀行。

2.2 内部业务结构不完善

招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新兴业务所占比例甚小。近年来,招商银行研发理财产品,积极探索营销模式,推出新的产品,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仍有一些新兴业务在国内无法长足发展,例如私人银行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等。这类产品不受银行重视,缺乏相应技术支持,因此存在业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3 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SWOT分析

3.1 内部优势环境分析

3.1.1 发展目标明确

招商银行对自身的定位十分明确,坚持执行创新驱动、零售领先的发展战略,将财富管理、风险控制和金融科技作为战略核心,积极融入数字化金融时代。在当今互联网金融驱动下,致力于将中间业务发展为主营业务,带动收入增长。

3.1.2 产品营销渠道广泛

目前,招行在30多个经济中心城市设立了470多家机构,覆盖了中国大部分优质对公客户,具有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广泛的客户来源。通过线下的方式与居民以及企业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一站式金融服务,可以更高效地开展中间业务。另外,电子银行、掌上银行app的设立,使得线上线下一体化,进而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3.1.3 品牌特色鲜明

招商银行成立以来,作为国内网上金融的开拓者与引领者,“一网通”“银关通”等业务产品均为招商银行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业务,可以吸引众多优质客户,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招行通过差异化产品的创新赢得客户的选择,在市场的拓展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

3.2 内部劣势环境分析

3.2.1 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招商银行业务部门的设置划分权责明确、范围广泛,可以很好地分散风险以及抵御风险,维护客户利益,但招商银行的规模较大,分、支行较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影响决策执行的一致性以及协调性。

3.2.2 人才储备以及技术投入不足

同我国大多数银行境况相同,金融机构从业者多为金融领域人士(本科生占多数),柜台业务的人员对专业及高新技术的要求更宽容,多数核心产品的技术研发人员被分配在总部。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蚂蚁金服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着力培育中间业务新模式。相比之下,人才匮乏与技术投入不足严重限制了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深度发展。

3.3 外部机会环境分析

3.3.1 混业经营降低准入门槛

与早期分业经营不同的是,银行可以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结合自身客户数据资源、技术以及运营模式开展零售、贷款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理财规划、委托等,建设投行一体化模式,深度挖掘客户的产品需求,提供精准的业务服务。尤其在国民收入上升的时代,居民理财意识提高,招商银行可以提供基金、保险、证券等投资证券组合理财业务,拓展中间业务。这种混业经营模式降低了经营门槛,可以“无禁均可为”,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业务类型,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3.2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广阔平台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以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为主要导向,一定程度上导致存贷款利差减小,传统收入来源减少,传统线下销售模式使得金融机构客户资源受限。借助互联网平台,各大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掌上银行、手机银行app,客户不需要拥有多张银行卡,即可以通过平台的便利操作实现存款、取款、融资、理财业务的办理。借助互联网金融拓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渠道,产生客户分流的效应,同时将一部分风险转移,保障资金运营的安全性。

3.4 外部威胁环境分析

3.4.1 第三方支付导致客户分流

金融体制的改革下,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客户只需要利用智能工具在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平台上进行个人操作,就可以完成支付结算、个人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办理。这种交易方式既简单便捷又安全高效,降低了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导致相对数量的优质客户分流,客户忠诚度下降。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减少,阻碍了招商银行一站式服务体系构建,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推出了许多针对客户多元化需求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推出弱化了招商银行金融服务的功能,中间业务开展的阻力增大。

3.4.2 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加剧金融竞争

2014年起我国进行了民营银行试点运营并且在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我国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生力量。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下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凭借广泛的业务类型、多元化的产品线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客户的黏性,招商银行以及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日益激烈。

4 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4.1 优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高效运营机制

招商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在职责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借鉴蚂蚁金服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扁平化、集约化的治理结构,设立分行事业部这类具有差异化特色的组织结构,提高银行自身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市场动向,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执行,及时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端到端的客户服务模式。

4.2 重视技术性人才的引进与培育

招商银行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栽培具有专业知识以及优秀业务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业务模式的创新以及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高科技人才以及科技创新带来的帮助,其中,科技创新既包括业务创新又包括管理创新。例如业务经理负责将招商银行的优质业务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方式宣传给客户,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精准营销。其次,产品经理则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带领团队进行精准研发,并在各大型网点配备一支高素质研发队伍,实行分行特色化发展战略,激发业务创新的活力。最后,扶植风险经理带领团队密切关注银行发展,分析银行所实行的服务、产品、运营方式的合规性与安全性。通过专业型及创新型人才结合的新型模式,为新业务的发展创新赋能。

4.3 发展数字化金融,创新营销策略

招行要发展数字化金融,提高掌上银行app的线上覆盖率,采取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和相应的政策,开发出具有支付特色的方式并确保支付的安全性,让客户感到使用招行app的便利性或获得的利益大于其他支付平台,可以通过不定时颁布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客户,或者以各网点为单位举办老客户答谢会,增加客户忠诚度,吸引新客户。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实时了解客户喜好,根据不同的客户体验和售后意见,不断改进业务产品。

4.4 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增强核心竞争力

招商银行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产品线延伸到国外,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和成熟的产品类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转型为以中间业务为主导的商行,培养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规范风险管理体制,建立风控平台,在融入中西金融竞争的同时确保自身资產的安全性,应对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所带来的挑战。

5 招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第三方支付凭借自身成本优势以及便捷性,造成了客户分流;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等高科技精准计算,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相继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出现。金融脱媒的趋势日益激烈,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传统金融的业务运营模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多样化的现状,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转型挑战。只有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差异化运营,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维护自身利益,进一步扩大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余亮.利率并轨制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J].财经界,2019(3):16-27.

沈彬.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兼谈辅导员化解“校园贷”危机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20(2):131,133.

史仕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J].财经科学,2019(3):16-27.

常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4):311.

傅艳.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9.

谭海霞,刘念.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301.

姚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0(6):99-100.

薛理名.关于利率并轨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0(1):100-101.

张方群,卢燕婷.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研究[J].现代商业,2019(11):90-92.

作者:王玉雪

第3篇:浅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在发展中还存在种类少、规模小、质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中应注意丰富种类、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银行脱媒”现象的日益严重,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存贷业务受到了严重冲击,仅凭存贷利差就能获得丰厚收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对其业务进行转型升级,本文就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描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商业银行的业务,按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可以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类。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吸收的存款、借入款和银行自有资本。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以获取利润的行为。主要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其收入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但能够影响当期损益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以及其他类中间业务。

纵观各大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可以发现上述九类中间业务各大银行均有涉足,但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咨询顾问类等以存款、贷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业务,信用承诺类、担保类、金融衍生产交易业务等高端产品较少。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但其本质还是以盈利为目的。在商业银行的上述三类业务中能够给银行带来收益的只有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负债业务给银行带来成本。下表就以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三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非息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数据来源:各银行2007~2013年度财务报告(A股)。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七年来八家商业银行的非息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整体趋势是在上升,息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整体趋势是在下降。来自中间业务的非息差收入占比为20%~30%,息差收入占比为70%~80%。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展示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不多

目前在欧美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收入来源比较丰富,有来自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信托类,还有来自证券销售类、投资银行业务类等。美国的银行因经营范围广泛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我国的商业银行与之相比的话只能称作“小卖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主要是围绕传统业务展开,局限在支付结算、银行卡,代收代付、汇兑信用证类等,在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领域很少涉足,比如投融资类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业务,以及收购兼并顾问类。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不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从各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逐年在上升,但比例只占到20%~30%,与之相对应的是息差收入的占比虽逐年在下降,但占比依然高达70%~80%。这说明我国的中间业务近年来有所发展,但整体规模还不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很多产品还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些大城市,没有深入到小城市以及小城镇,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模效应。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质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数量已有一定规模,但其质量却不高,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虽已围绕九大门类形成体系,但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支付结算类、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没有高端的、综合型的、跨领域的产品。各大银行虽每年有所拓展但都紧紧围绕着传统业务,没有很大的变动。无论从速度上还是从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顾客需求,在与外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过程中处于显著不利地位。观察市面上的中间业务产品,我们也可以发现各大银行的产品从外观到功能再到收益回报都非常相似,没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银行间恶性竞争,甚至完全丧失创新的动力。缺乏创新与同质化严重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四)缺乏复合型人才

因为中间业务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比较高。银行中间业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传统的业务知识,还要懂得财务、营销,信息技术等。因为相应的营销观念、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在我国还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丰富业务种类

商业银行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丰富业务种类,开发出琳琅满目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尤其是对一些新兴业务更应该积极开发,因为这些业务的市场潜力很大,而且竞争不那么激烈,收益相对更高一些。

(二)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商业银行不仅要在大城市宣传推广新产品,也要深入中小城市、城镇,积极抢占市场,扩大其中间业务的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后,商业银行收益会大幅上涨,平均成本相应下降,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发创新新产品,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中间业务的质量

各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一定要有所创新,不能只拘泥于传统业务,对新兴业务要大胆尝试。实时关注顾客需求导向,密切跟进顾客需求研发产品,对一些顾客还没有意识到的需求通过提供供给加以引导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竞争的最前列。对于其他银行已经开发出来的同类产品就不要再重复开发、重复投资了。各商业银行应该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招牌菜”,这样才能稳定的留住顾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才是商业银行进步发展的原动力。首先商业银行在招聘时就要求贤若渴,为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在选拔过程中要留意寻找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加以吸收招纳。在后期的培训中也要培训涵盖金融、财务、法律、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把中间业务的工作人员打造为“多面手”。

参考文献

[1]李俊成.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发展趋势[J].财务与金融,2014(1).

[2]何伟.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14(1).

[3]王英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4(10).

[4]洪钱宝,柴俊,王晓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研[J].当代经济,2010(5).

[5]马卿,朱东洋,杨晓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9(12).

作者简介:张莹(199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就读于西南大學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何立星(1992-),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辅修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张莹 何立星

第4篇:小议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风险

小议当前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与发展

柯胤如

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经营风险加大,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样的外在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

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的今天,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同行加入到争夺蛋糕的行列,它们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强大的研发和营销能力,让过度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面临严重的挑战。争夺利差收入以外的中间业务是中国银行业必然的出路。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刚刚起步,但可以看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 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日渐丰富。1978年以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只有结算一类,具体品种不10个。近几年迅速发展,相继开办了代理、保管、信托租赁、票据承兑和贴现、信用证、信用卡、基金托管等业务,已有上百个品种。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还不太成熟。品种单一,结构欠合理。从商业银行开展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品种上来看,在传统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创新的产品居多而新兴的中间业务品种居少。收入水平贡献度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以内,有的甚至不足10%。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往往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我们的中间业务还有相当多的潜力可挖。科技手段运用有限。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都有比较发达的电子网络系统,但在对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运用上极其有限。科技优势主要局限在汇兑、支付和结算等传统业务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分业经营体制制约中间业务发展。《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因此国家的宏观金融治理政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使银行无法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

2、观念落后,对中间业务发展不够重视。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开展普遍重视,但在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严重不足。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商业银行仍把资产、负债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认为资产负债业务是银行的本源业务,是银行的主业,对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经济效益认识不够充分,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辅助性产品任其自然发展,而没有从经营战略的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重点进行发展,以致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及规模市场营销,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3、依赖传统业务,缺乏创新机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动机不明确,缺乏整体的系统的创新模式和完善的创新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中间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信用卡、一般性代收代付业务,外汇买卖、票据承兑、贴现等操作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品种。而咨询、各类委托贷款及投标承诺、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都未能得到很大发展。总体来看,劳务型、低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多,高知识含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大多依赖于银行的网点优势,很少能利用银行信誉、信息、技术、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中间业务服务。

4、缺乏复合型的专业化人才。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更多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需要掌握先进科技手段的高层次、综合性的人才,较全面地掌握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在我国,虽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致使商业银行有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难以开展。

目前我国还缺乏健全的法律来维护和监管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新中间业务的开展几乎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新业务的定位与命名混乱,收费标准也无法统一。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收益与风险始终是相伴随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发中间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面对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该如何控制风险,如何创新业务,是值得思考的。

银行中间业务风险与控制

中间业务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经营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或主观决策的失误,而导致其资产、收益及资信等方面损失的可能性。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较低,但收益与风险始终是相伴随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中间业务所隐含的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发中间业务新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开拓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将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纳入研究范围。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较多,个性差异较大,中间业务风险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所有的中间业务种类中,除了一种纯粹利用物质、技术优势提供的金融中介性、辅助性、服务性的业务没有风险外,其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风险。从风险角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其一,具有内含性的中间业务,如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证业务、票据承兑业务等;其二,纯粹的收费业务,本身风险很小,但可能产生连带风险,如代理业务、咨询评估业务、计算机服务及其他中介业务;其三,具有组合风险的中间业务,如信用卡中的各种风险。

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常见特点有:

一是透明度较差。许多中间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现有的会计信息很难全面反映中间业务的规模与质量,经营透明度下降,致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和评价其经营成果,难以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二是风险分散于银行的各种业务之中。中间业务是多元化经营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筹资、信用卡、国际金融、财会、信息电脑等部门都与中间业务有关,风险点较多,防范风险的难度较大。

三是自由度较大。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没有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大多数不需要相应的资本准备金,无规模的限制,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某些业务协议,这样容易刺激中间业务的扩张,潜伏巨大风险,在国际上曾先后发生过因进行衍生交易而造成一系列巨额亏损的事件,如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日本大和银行事件、日本住友风波等等。

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强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

(一)完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银行针对每一种中间业务的重要风险点,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商业银行要完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基本制度上保证中间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各个经办部门必须根据上级行的授权,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所规定的程序办理各类中间业务,稽核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则根据操作手册对其进行检查、监督。

(二)加强中间业务风险的基础性管理

加强中间业务风险的基础性管理是商业银行完善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制度,例如对较长期限的贷款担保和承诺,应定期(3个月、半年或一年)重新协商合同条款,以减少信用风险。

2.制定保护性条款,审核授权买卖的证据,要求对方支付保证金或抵押。 3.合理确定和调整中间业务的价格,商业银行可按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业务的风险系数收取佣金。例如,在美国,期限短、质量好的备用信用证业务收费率为担保金额的25—50个基本点;期限长、质量差的收费率为125—150个基本点。

4.重视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的结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管理人员不但要管好前台交易,也要加强对后台的结算、报告系统的管理,强化管理、交易、清算三分离体系。

(三)运用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新技术

银行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防范和管理中间业务风险。

1.建立风险的电脑控制系统。

美国信孚银行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信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衍生工具)全球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日常监测系统、电脑信息与决策系统,通过数学模型向高级管理层提供市场的最新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帮助其分析市场趋势,决定资本额、止亏限额和流动性限额。1994年2—5月国际金融市场因美国利率突然调高而出现大幅调整时,完善的电脑控制系统成功地帮助信孚银行减少了在衍生市场的损失。

2.进行资产组合管理。

资产组合管理,即通过资产组合多样化来管理中间业务的风险,以通过某种资产的盈利来抵补另一种资产的亏损而取得整体盈利。拥有的资产组合越多,则风险越小。

(四)坚持中间业务经营的自律制度

银行坚持中间业务经营的自律制度,是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现行的分业管理模式下,自觉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严格业务经营范围,规范业务经营领域。

二是对目前中间业务信用风险度相对较高的担保、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要视同贷款严格管理,比照贷款管理办法执行,一旦发生风险,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坚持协议的合规合法性。很多中间业务都是以委托或代理的形式开展的,而双方协议是中间业务的基础环节,委托人的口头表示不能成为办理业务的依据,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合同的书面化,并对委托凭证进行严格审核。

四是代理业务要坚持不为客户垫付款项的原则。代付业务先付款,再代付;代收业务要先代收款项,再统一清缴。同时对客户双方的经济纠纷,银行不得介入。

促进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首先,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商业银行自身应充分重视中间业务,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要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熟悉中间业务,注重处理好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把发展中间业务提到保证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合理规划发展战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和银行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中间业务的发展还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所以中间业务的拓展与提高迫切要求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商业银行应集中科技力量攻关,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形成完备的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争取一步到位,形成多功能、多元化、完全可靠、高效快捷的综合网络服务系统,同时配置最好的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人才,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加快资金转移和资料储备的速度,提高支票清算的效率,切实为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根据市场需要,加快创新中间业务步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可以开展一些带有潜在风险的、具有信用性和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并可逐步向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拓展,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能动性,实现充分分散化的贷款组合,规避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大力开发咨询业务、代理清理债权和债务、国际金融担保等业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中间业务高端产品的开发,提升产品功能和层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增加收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应拓展的重点产品主要包括:银行卡、国际结算、银证银保业务、财务顾问及其他业务(包括银行咨询、代理融通、现金管理、金融衍生业务、利率协议等)。

最后,加快专业化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是一项较为艰巨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必须有一支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商业银行知识,又具有相当的开拓、创新、进取的专业人才队伍。中间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而且要求包含会计、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通过专业化培训和国外交流性质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实务操作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研发、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全方位培养,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的潜力,以提高中间业务的开发力和竞争力。

中间业务利在长远,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成熟健康的中间业务,研究探讨和逐渐规范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5篇: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难点与对策

长期以来,中间业务因其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优势,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热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以及以利润为最佳实现目标的综合经营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促使其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寻求多种经营方式

。因此,中间业务的诸多优势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青睐。同时,因为全社会对金融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所以,中间业务的开展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甚至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科学、有序地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新形势下值得剖析和探讨的问题。

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

虽然商业银行目前开办的各类中间业务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的地位日趋重要,但从银行内外部环境分析,仍面临诸多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认识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思想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收费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收费管理缺乏规范标准,导致各金融机构开办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影响了业务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导致无序竞争。而且,部分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太低,形成实际成本与经营效益倒挂,削弱了银行盈利能力。

违规经营问题目前部分银行分支机构以无偿提供中间业务为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免费甚至代客户支付费用,提供结算、代收代付等无偿服务,造成中间业务实际成为少数商业银行违规经营、无序竞争的新手段。

层次结构问题目前各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结算类、管理类和少量担保类无风险或风险小的业务。而一些高质量、高收益、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开展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比较,差距很大。特别从银行长远发展利益看,很难适应今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技术和人才问题中间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主要产品,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而目前商业银行虽拥有计算机网络,但与中间业务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如前台设备投入不足,处于中间业务第一线的分理处、储蓄所的终端和打印机数量有限,pos机、atm机配备数量不足;网络、通讯设施故障多,客观存在处理速度慢、授权等待时间长等服务不到位现象;应用软件开发程序不足,设备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懂技术、有经验、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会计师、造价工程师等中高级人才。而商业银行目前这类人才所占比例较少,致使咨询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风险低、收益高、服务层次高的业务难以开发,直接制约了业务深层次发展。

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要扭转政府、银行和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认识。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中间业务开展的好坏不仅在于银行自身,而且政府、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也很重要。尤其在收取手续费问题上,要善于运用市场法则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其次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将发展银行中间业务作为国内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同业市场的关键战略,要充分发挥好商业银行的导向作用。同时充足配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会提供快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商业银行要准确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将监管与自律相结合,按市场调节原则进行调整。银行开办各类中间业务的直接收入和综合治理收入,要高于开展此项业务所投入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等,使收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转换观念,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效益为中心,树立效益观念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正确方向。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间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策略,尽快确定以发展新兴业务、品牌业务和高科技含量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发展规划,不断推出中间业务新品种。

中间业务创新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开办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二是坚持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充分依靠和发挥银行电子化优势,重视软件开发运用,实施服务手段创新,实现中间业务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三是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观念,积极引进商业经营机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金融服务项目

第6篇: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摘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它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及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改善国内条件并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步伐,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中间业务必要性发展与创新保障条件

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的优点受到各国银行的青睐,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在我国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中间业务发展迟缓,层次落后。如今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势竞争,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严格地说,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中间业务,银行仅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以此收取手续费,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咨询业务等。传统的中间业务具有迅速便利和低风险的特点,可以增加银行的业务收入并以此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使银行摆脱既定的资产负债规模的束缚,促进其技术与服务手段的进步。另一类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反映,但却能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使银行风险增加的业务,一般称之为“表外业务”,主要包括贸易融通类业务,信用担保类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在此,只要有效地控制各业务交易风险,就能使银行获得表外业务发展的领域。 2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对于处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与加入WTO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发展与创新就更不容忽视。

2.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授信风险普遍增加,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注重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寻找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减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

2.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应对WTO的冲击

随着我国加入WTO,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届时将与中资银行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短期内中资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竞争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了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种类少、服务面窄、市场占有量小、收益比重低,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迫在眉睫。

2.3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变革,涉及重组战略的设计、目标客户的搜寻、融资安排、代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其次,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对诸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居民收入增多与居民缺乏投资和操作技术及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显现。最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所以,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相关的中间业务,充分发展这些中间业务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品种单

一、范围狭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加快自身的发展进程。下面就几种典型的中间业务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可能的发展与创新空间。 3.1转账结算 3.2银行卡业务 3.3代理业务

3.4投资银行的业务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企业的财务顾问,帮助企业进行并购,实行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以市场的手段对整个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另外,商业银行应有前瞻性眼光,积极开展房地产等资产证券化,并在金融工程方面进行必要的实践。随着金融服务业的逐渐开放,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带来汇率的变动,比如促使企业和银行对期权、互换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因此,对金融工程时代到来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做好准备。 3.5信托和融资租赁业务

之所以把信托和融资租赁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在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的原则下,商业银行不允许涉足信托和融资租赁业务。然而随着金融业的逐渐放开,分业管理体制将大大制约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空间,使资金不能发挥充分的效率,削弱银行的竞争力,因而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应立足未来发展趋势,主动提前熟悉信托和融资租赁业务,学习国外经验,寻找业务突破口,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3.6金融衍生业务

金融衍生品市场有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在国外已是最具活力的市场,我国利用外债规模不断增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日益面临各种价格风险,产生对避险工具的需求,使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商业银行不能无视金融衍生业务的广大领域,要把眼光放在国际市场上,未雨绸缪,掌握金融衍生市场业务的基础、技巧、风险的防范等。 4建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保障条件

主客观条件的缺乏造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缓的现象,因此,我国应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创造条件保障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顺利快速发展。第一,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其跟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健全市场体制,完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把从政府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模式转变为以非政府主体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模式;完善法律法规,提供风险保障体系,从而为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第二,转变经营理念,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切实增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拓展中间业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第三,指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以长足发展的前提条件。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完善硬件设施,吸引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多层次、多类型、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才。第五,金融监管当局逐步放宽法律限制,商业银行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渐进地实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应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成功的经验,积极改革,创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程斯民,田兴国.中国金融直面WTO[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贝政新,谭寅生,万解秋.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耿同劲.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约束[J].生产力研究,2006(7) 4肖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分析[J].科技资讯,2006(16) 5孙智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8)

第7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3-05 13:31: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 内容摘要:WTO后过渡期是国内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时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透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制度创新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现代化和金融现代化极为重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现代化改革进程、提高商业银行效益和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经营理念有较大突破。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的“排头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成立了中间业务部,对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和营销,加强风险控制和业务稽核。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在2001年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入约占7%,到200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已开办中间业务品种达300个,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3.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0%。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2000年到2003年年均增长约34%,工商银行2004年的国内中间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中间业务品种明显增加。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发展中还存在不规范、低效率、市场竞争混乱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中间业务规模小、收益低。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但同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有的甚至不足1%,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经营范围单

一、品种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差、市场竞争无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政策、市场、法律和制度都不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很多都是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混合体,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限制了业务的创新。中间业务市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其发展,使银行在中间产品市场竞争中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许多中间业务服务中少收费甚至不收费,银行之间行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均衡,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体制,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业务政策和决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严重制约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某些商业银行中,由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有偏差,虽然逐级设置了中间业务部,但上级行往往没有制定对下级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制度,无法形成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代理问题,出现了银行经理和企业勾结利用虚假中间业务套汇、融资,增大了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最终制约了其发展。

1。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建议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使其跟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

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好的制度能够提高生产力,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商业银行应该按股份制改革,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减少多层代理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对违法违规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商业银行应该借鉴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基于收益的绩效考评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

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 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因此,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注重人才开发战略。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加大科技投入。中间业务要依托于高科技发展,特别是通过网络计算机和电子通信。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国强,郝广才,田晓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贝政新,谭寅生,万解秋.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国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际化比较与发展战略.金融研究,2003 4.欧阳世伟.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若干思考.国际金融研究,2001

第8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

焦彦涛200912406109级市场营销二班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基于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

2011年上半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09万亿元,其中中间业务

收入为2186.91亿元,同比增长45.96%,占总营业收入20.18%。其中工商银行以537.91亿元的中间业务收入继续雄踞榜首,同比去年增长45.8%;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76.71亿元,同比增长41.7%;农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71.36亿元,同比增长65.4%;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去年增长了80%以上。由此可见,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间业务由于其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展收入来源和降低经营风险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发展和竞争的重点

一、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银行是以提供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

负债业务,品种单

一、质量低下、筹资成本高、生存发展困难。中间业务不仅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分散风险,而且通过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倍增。因此说,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二)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需要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要达到8%,按照这一要求,

商业银行的资本储备必然增加,而大量的资本储备又会影响银行赢利。开展中

间业务则不然,因为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大、风险小的优势,有助于商

业银行积累大量资本,增强竞争能力。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

外资银行的加速进入给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中间业务必然成为

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和竞争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于提高商

业银行竞争力,实现银行经营多元化也是应对挑战的理性选择。

(三)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安全性,分散经营风险

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

其中,并承担信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而中间业务则主要是由商业银行

接受客户委托,以中介人身份进行的代理业务。由于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

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基本上不动用或较少动用银行的资

财,信用活动中出现的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故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

安全性较好的业务。

二、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

(一)当前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集中度较高。

2011年上半年,前五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3.9%,而前十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96.6%,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当高。

(二)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国有银行。

2011年上半年,中国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达到64.34%,而同期,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仅为42.98%,受此影响,股份制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已从2007年的11.3%提升到2011年上半年的15.4%。

(三)传统中间业务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工商银行在本期内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收入为135.82亿元,银行卡类业务收入为80.58亿元,占所有中间业务收入的40%以上,其它各大商业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也在本期非利息收入的40—50%左右。

(四)新兴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由于其规模大、网点多和客户基础好,代理业务、支付结算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和银行卡业务在其中所占比重较大在股份制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外,兴业、民生、中信和浦发这四家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构成较为相似(详见表4),基本以财务顾问、信贷承诺、代理业务和银行卡业务为建设银行在本期内其中间业务的最大收入来源为顾问和咨询类收费,达103.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98亿元,增幅达44.7%;交通银行实现投资银行业务31.19亿元,同比增长74.93%

三、推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但相比国际优秀银行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快中间业务发展,进一步推进业务结构转型,不断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 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地位

面对新的金融形势,要转变经营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和依托,协调发展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为中间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调整经营战略,把中间业务当作商业银行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像抓存贷业务那样抓好中间业务,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 有层次系统地推进各项中间业务发展

1. 巩固发展传统中间业务。

一方面,我们要稳步推进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业务是传统中间业务的重要支柱,因此银行在积极发展新兴中间业务的同时,仍应继续巩固结算业务,强化支付结算渠道和平台建设,不断丰富网银、银企直连等支付结算渠道,创新支付结算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银行卡业务,不断丰富银行卡产品体系,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银行卡,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

2.大力推进新兴中间业务。

一是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投行业务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进一步深化发展并购重组、股权融资、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推动投行业务的深入发展。二是资产托管业务。随着各类证券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金不断扩大,银行托管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托管,夯实托管业务基础,丰富资产托管产品体系。三是理财业务。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将会大幅度增加,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丰富理财产品种类,加快发展私人财务顾问、咨询、理财规划等理财业务。

3.积极探索和培育特色业务和拳头产品。

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市场调研,发掘市场潜在需求,创新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不断培育特色业务和拳头产品,如绿色金融、移动金融等新兴中间业务。

(三)加强中间业务产品交叉销售

中间业务涉及银行各业务条线和产品,银行应建立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联动营销机制,促进中间业务与资产和负债业务共同发展。一是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建立分层营销和分层服务体系,对不同客户和业务类别,采取差别化的营销策略。 二是加强中间业务的培训和考核,加大对客户经理中间业务培训,熟悉全行各中间业务产品,强化组合营销的考核力度。

三是应充分发掘公司和个人银行业务的联动营销,对不同中间业务的产品进行交叉销售,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提高销售收入,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快 推进中间业务发展。

(四)加快中间业务人才队伍建设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

要求银行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关键。商业银行应引进一批具备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强、业务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要通过岗位练兵、脱产培训、优化增量等方式,制定科学培训计划,加大培训投入,加强中间业务人员的培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9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但 随 着 我 国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并且已加 入 WTO 以 及 经 济 发 展 对 金 融 需 求 的 推 动 , 国 内 各 商 业 银 行 逐 步 认 识 到 加 快 中 间 业 务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 开 始 积 极 拓 展 业 务 领 域 , 使 中 间 业 务 的 品 种 、 规 模 和 收 入 都 得 到 了 一 定 的 发 展 。 表 现 在 :

1、 业 务 品 种 不 断 增 加 。 以 工 行 为 例 , 据 统 计 , 到 2009年 底 该 行 已 开 办 各 项 中 间 业 务 九大类,400多个品种, 是 目 前 国 内 开 办 中 间 业 务 品 种 最 多 的 银 行 。

2、 业 务 规 模 迅 速 扩 大 。 近年 来 , 随 着 中 间 业 务 品 种 的 增 多 , 交 易 量 也 呈 迅 速 增 长 态 势 。 尤 其 是 信 用 卡 市 场 的 发 展 更 令 人 瞩 目 , 1987年 全 国 信 用 卡 交 易 量 只 有 0. 2亿 元 ,截止到2009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了1.75亿张,交易量达到了8203亿元 。

3、 业 务 收 入 有 所 增 长 。 1978年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非 利 差 收 入 占 总 收 入 的 比 重 平 均 不 到 1% , 至 2009年 底 , 该 比 例 已 达 15% 左 右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出现了代理客户收付款、代理融通资金、代理客户发行和买卖有价证券和买卖有价证券、代理保管业务、代理组建新公司、代理客户会计事务等。其它包括代收代付劳务费、管理费、环保费、水电费、房租费、电话费、交通罚款等。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有所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发展比较滞后,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已逐渐在缩小。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观念比较落后。

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有资金,以中间人或代理人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经营活动,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以前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还是一个未被全面、深入开发的领域,表现为观念陈旧、品种单

一、范围狭窄、效益较差。据资料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中国银行为17%,建设银行为8%,工商银行仅为5%,因此,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现实生存空间还是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都要求商业银行在体制改革中实现制度创新、功能创新和业务创新,把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2.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应用不足。

金融创新不仅是金融主体在金融生态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也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金融生态与金融创新是依存关系,共同对金融生态主体的有序竞争发挥积极作用。

(一)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创新的土壤。金融创新的产生与应用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创新的土壤。我国金融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制度环境不健全。历史遗留下来的政府管理错位和产权制度不健全,限制了金融主体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金融立法不健全,利率机制、汇率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二是金融监管约束。监管制度的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成为金融创新的“瓶颈”。三是社会信用环境的制约。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为本身是信用高度发展的产物,离开了信用基础,金融创新根本不可能实现。目前,我国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立法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创新发展空间和金融产品的推广。四是科技应用不足。很多创新产品直接或间接依赖于高科技革命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才能成为现实。金融创新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创新的低效率和高成本。

(二) 金融创新是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金融创新冲破了传统管制的羁绊,促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增强金融市场对价格、利率、汇率的敏感度,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第二,提高金融生态链主体———金融机构、经济实体乃至个人在金融市场上的经济效益,促进金融生态环境运行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第三,加强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扩大金融机构、企业和投资者金融资产的选择范围,降低融资成本。第四,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工具,增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竞争能力。总之,金融创新与金融生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金融创新离开金融生态环境,就会失去孕育母体,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离开金融创新,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共同推进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代理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代理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3.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

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导致各家银行都可以开办,并且通过争揽存款获得的间接收益比较大,于是各银行纷纷降低收费标准抢占市场,展开恶性竞争。从监管的角度分析,由于中间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有关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三、发展中间业务中问题的对策

1.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更新经营思想,调整经营战略

从银行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把拓展中间业务工作纳入重要的日程,要像抓存款、抓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一样抓中间业务的发展,使之成为支柱业务。由 于 我 国 银 行 传 统 资 产 负 债 业 务 存 在 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 如 资 产 品 种 单 一 , 质 量 低 下 , 筹 资 成 本 高 等 等 , 使 银 行 近 几 年 经 营 效 益 逐 年 下 降 甚 至 出 现 全 国 性 亏 损 。 同 时 , 今年 存 贷 款 利 率 连 续 三 次 下 调 , 存 贷 利 差 越 来 越 小 , 靠 其 维 持 生 存 发 展 已 不 现 实 。 因 此 , 银 行 在 巩 固 发 展 传 统 业 务 的 同 时 , 必 须 寻 找 新 的 利 润 增 长 点 , 更 多 地 加 强 对 中 间 业 务 的 发 展 。 而 我

国 已加 入 WTO , 外 资 银 行 的 加 速 进 入 给 我 国 银 行 提 出 了 更 严 峻 的 挑 战 。 办 理 中 间 业 务 对 外 资 银 行 来 说 是 轻 车 熟 路 。 例如上 海 , 外 资 银 行 的 国 际 结 算 业 务 已 占 据 总 业 务 量 的 半 壁 江 山 。 随 着 人 民 币 业 务 的 逐 步 开 放 , 它 们 的 业 务 范 围 将 会 扩 大 , 优 势 进 一 步 增 多 , 中 间 业 务 市 场 份 额 将 有 被 进 一 步 蚕 食 的 可 能 。 因 此 , 大 力 发 展 中 间 业 务 , 实 现 银 行 经 营 多 元 化 也 是 应 对 WTO的 理 性 选 择 。 而 我 国 经 济 的 持 续 增 长 对 金 融 服 务 提 出 了 新 的 需 求 , 为 中 间 业 务 的 创 新 与 发 展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市 场 前 景 。 因 此 , 必 须 切 实 改 变 观 念 , 提 高 对 发 展 中 间 业 务 重 要 性 和 前 途 的 认 识 , 树 立 市 场 观 念 , 增 强 竞 争 意 识 和 服 务 意 识 。 要 把 中 间 业 务 的 营 销 列 为 各 商 业 银 行 的 主 要 任 务 之 一 , 让 客 户 像 了 解 银 行 的 存 贷 款 业 务 一 样 熟 悉 银 行 的 中 间 业 务 。 统 筹 规 划 , 全 方 位 开 拓 、 分 阶 段 发 展 , 力 争 形 成 中 间 业 务 和 资 产 负 债 业 务 相 互 支 持 , 协 调 发 展 的 良 性 循 环 机 制,摒弃“以存款论英雄”的陈旧思想,真正建立起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树立银行的金融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巧,转变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处理好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使三者的发展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

(一) 强化业务创新,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增添活力。目前,我国金融领域业务创新范围较窄,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个性化创新产品较少,大大限制了各金融主体在金融生态系统中获取资源的能力。如,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仅局限在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主要业务上,后两者又由于进入门槛高而只为部分公司所经营。但国外资产管理行业早已突破共同基金管理的局限,对养老基金、教育基金、慈善基金、私募基金、个人退休账户这些不同性质资金进行特定账户管理已成为广泛的收入来源。在金融生态环境中,金融机构必须按市场需求和客户目标,广泛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根本上激发金融生态健康发展。业务创新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动力源,新产品不仅能为其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分额,还能带来更大的市场拓展空间,能衍生更多的相关产品去占领新兴市场,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我国金融市场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机遇中,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应加快开展各项业务和产品创新。强化金融业务创新力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开发综合性金融产品。目前,我国金融领域仍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内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活动受制于这一原则,只能在各自经营业务范围内进行。但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并逐步朝着功能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必须在合作中整合资源,积极进行功能互补,以适应人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的变化和满足其资产保值增值的多样化需要,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综合性的金融产品。第二,开发低风险的金融投资产品。缺乏低风险的金融投资产品是当前中国金融结构方面存在的重要缺陷。例如,截至2009 年3 月15 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超过20 万亿元。与此同时,2009 年第1 期凭证式国债被抢购一空;货币市场基金、中短债基金等也出现火爆的热销场面。种种迹象表明,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依然是低风险投资产品。所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发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如投资型保险产品、保本基金、低风险个人理财、投资储蓄,等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居民追求低风险下的稳定回报的投资偏好。第三,强化对高科技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缺乏技术的支撑和推动,就无法跟上国际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因为很多创新产品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高科技革命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才能成为现实。通过发展自动柜员机、终端销售、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方面业务,才能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的结算服务体系。第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规避市场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如商品期货、外汇期货、汇率期权、远期外汇交易等,会产生日益强大的需求,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当前应重点进行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认股权证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

(二) 推进制度创新,为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保障。第一,加快金融机构制度创新,使其成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金融生态圈中的金融活动主体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按照规模经济、最优配置与市场对应的原则,对金融机构实行股份制改造。要在法律上明确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并创造条件使金融机构上市;要切断各种权力部门与金融机构间的一切“灰色行政关系”,使金融机构在市场经营中建立起适宜的监督激励机制和系统内的授权授信关系。第二,完善监管体系,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模式,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在金融监管方面,中央银行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的金融监管模式,将金融监管的重心放在构建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更多地运用电子及通讯技术进行非现场的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指标实行实时监控,以此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三,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金融法制建设直接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决定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空间。我国实施的一些金融法律法规有的已不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如金融诈骗和违反金融管理秩序的法律存在缺陷,等等。完善金融立法,要坚持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取向,尽快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密切相关的《破产法》和《物权法》。考虑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性,制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建立健全金融安全制度,制定包括《存款保险条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优化执法环境,消除行政对法律的干预,努力推进金融法制环境建设。

(三) 加强组织创新,打造合理的金融生态链。在金融生态环境中,金融机构构成金融生态链的主体,当金融机构的生态空间不足以支持其获得足够利润、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制上又存在退出障碍时,相互之间的竞争将趋于恶化,其结果是破坏金融生态系统的正常秩序,降低整体效率。所以,必须进行组织创新,打造金融生态环境的合理生态链。第一,推动金融机构的兼并整合,使之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国际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要在现代经济运行环境中寻求发展空间,就要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并购等形式来确立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其一,可根据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通过市场手段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合并,既可转换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加快改革,股份制银行也可拓展业务领域,实现规模化经营。其二,我国金融机构除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外,还可参照国际大银行、大保险公司等的经验进行跨国并购,即通过参股、控股形式并购国外金融机构,以发展海外业务。其三,我国金融机构可考虑通过控股集

团向周边产业并购,强强联合,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租赁等,形成业务多元化。第二,加快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建设。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不得不由财政或央行出资全额补偿自然人债务本息,客观上鼓励或诱发金融机构的恶意经营,助长金融业风险发生。规范的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包括四方面内容,即风险预警机制;风险救助机制,包括风险的处置、接管等;清算制度;市场退出的问责制。这样,在金融生态环境中,金融生态链可通过相互竞争和合作,达到优胜劣汰的动态平衡。

(四)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为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务已全部实现计算机操作,中国金融业运用高科技进行业务创新虽然已取得进展,然而,离国际金融网络化、电子化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客观存在的差距要求中国加快金融业科技创新步伐,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要制定发展规划。针对目前存在的大量“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现象,必须全面规划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系、数据体系、技术体系,既要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又要符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构建先进的电子化发展蓝图。其次,加大软硬件设施、研发工作的科技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和软件开发的投入,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和清算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金融人才,强化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做好系统运行的安全保密工作。利用防火墙技术和网管系统对非法进入进行严格审查,过滤非法数据,提高安全方面的可靠程度。最后,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网络服务,如在线支付、网上收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客户提供账户明细实时查询、办理客户证书、同城异地汇款、个人理财、电子支票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而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

3.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加强中间业务的管理,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应该以银行投入的全部成本为底线,并且适当考虑银行合理利润、风险补偿和服务差别,最高标准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确定,并参考国外银行的收费标准,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从而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运营基础。中间业务是一种低风险性业务,但并不等于是无风险业务,它包括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和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中,要避免其风险,必须采取一些有力的防范措施。具体说来,一是要加强对客户的评估和调查,慎重地对待各种担保和承诺。二是要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办理担保要求客户存入部分资金,以保证办理业务的费用开支。三是要加强风险分析和预测,根据业务风险大小采取相应措施,分散、转移和化解风险。如大额业务选用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共同参与办理。四是将操作和监督分开,强化约束机制。五是要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和业务的性质以及风险系数大小进行合理定价,确定收费标准,这也是减少风险损失的重要措施。

上一篇:开展安全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中草药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