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当前仍然是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产品品种较少,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错误地位,导致其发展非常缓慢。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体系的相关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文 篇1: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浅析

银行中间业务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财务结构、增加业务收入和降低经营风险的特点,因此,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改善收入结构、拓宽盈利渠道、降低经营风险、推进战略转型的有效途径。近期,我们以鹰潭市为例,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寻求中间业务有效发展的策略。

一、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业务品种不断增加。近年来,鹰潭市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开展中间业务的认识大大提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已作为商业银行转轨时期战略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以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代收付、银行卡等)为基础,以代收代付业务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中间业务,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中间业务,中间业务品种多样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体系。

(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几年的战略转型与调整,鹰潭市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改变。尽管传统的利息收入依然强占70%左右比例,但非利息收入却持续稳步增长,且占比正在不断提高。2012年鹰潭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8153.12万元,分别较2010年、2011年增长76%、15%,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中间业务呈稳定发展态势(如下图)。

鹰潭市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趋势图

(三)业务结构逐渐优化。目前,鹰潭市国有商业银行在着力加强中间业务规模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相关业务的发展质量,中间业务结构逐渐优化,传统的中间业务如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占比下降,新兴的中间业务如托管类、租赁类、其他类业务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见下表)。在2010年至2012年中间业务收入中,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占比由2010年的41.05%下降到2012年的35.91%;托管类、租赁类、其他类业务收入占比由2010年的7.63%上升到2012年的16.78%。

(四)新兴业务有所拓展。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鹰潭市国有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新兴中间业务的拓展,在开展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担保、承兑、信用证、租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以满足社会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层次化的金融需求。2012年,鹰潭市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信息咨询、担保、承兑、信用证、租赁等新兴中间业务收入达10076.37万元,较2010年增长115%。

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手段待提高。有些商业银行由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有偏差,虽然设置了中间业务管理部门,但没有制定对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制度,无法形成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无法达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要求。由于中间业务还没有全面地渗透到社会公众生活中去,因此,社会对中间业务的信任度不高,导致许多中间业务无人问津。

(二)业务结构欠合理。目前,鹰潭市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局限在结算性服务(结算、信用卡等)上,管理性服务(保管、代管等)、咨询性服务(财务顾问等)和表外业务(担保、承诺、衍生工具交易等)开展得较少或基本没有,而这些业务恰恰是国外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非利息收入来源。在鹰潭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构成要素中,支付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等所占比重较大,2012年三项业务收入占比高达67%,构成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外汇中间业务收入和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的占比极少,2012年担保业务收入只占0.92%。

(三)规模效益仍较低。中间业务是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图主要还是围绕资产负债做文章,通过低价或无偿为客户提供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各银行间为了拉存款、争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往往不得不采取降低收费标准的手法,导致银行应有收益的减少,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四)人才资源尚匮乏。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中间业务大多数是人力资本和技术含量高的业务,需要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投入。而目前鹰潭市各国有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特别是中间业务领域的高素质人员严重不足,如企业信用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人才缺乏,从而制约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深入发展。

三、问题成因分析

(一)经营理念存在误区,导致中间业务市场营销乏力。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思想上,不少商业银行自身在经营观念上存在误区,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仅将中间业务视为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吸收存款、开拓市场的一种附带性服务,没有把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中间业务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

(二)收费标准偏低,导致中间业务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按照收益与成本风险对等的原则合理收取费用,而是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免费开办中间业务。支付结算、担保和承诺类中间业务只收取相当低的费用。代收水电、代发工资等代理业务,都是作为吸引客户的赠送品,基本不收费。银行卡业务、基金托管由于激烈竞争,收费标准也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这不但减少了银行收入,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而且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加上大部分金融创新业务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目前不良竞争问题较为严重。随着中间业务日益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各行为了占有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低收费标准、不收费甚至倒贴的做法,导致国内银行界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低层次竞争较为普遍。

(三)市场调查及社会宣传不够,导致客户对中间业务认知度偏低。国内商业银行在开设中间业务品种时,对市场需求、市场反应、同业动态、产品替代等问题的调查不够深入,导致无法形成市场反应强烈的业务品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普遍没有明确的营销目标,缺乏有效的促销手段和社会宣传,结果虽然银行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开设了很多中间业务,但客户并没有及时了解这些业务如何办理、如何收费,客户对中间业务的认知度偏低。

(四)消费者经济能力有限,导致高层次中间业务发展受限。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提供的是更高层次的服务,要求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我国GDP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消费水平还是有限。在我国,尚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仅限于简单的结算、转账等生活中必需的中间业务,对那些更复杂、功能更多的中间业务,如咨询、代客理财等业务的需求不予考虑。

(五)中间业务产品的“技术复杂性”,以致低文化水平消费者望而怯步。中间业务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新兴中间业务、综合性中间业务,要深入的了解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一些消费者由于文化水平低的原因,对享受中间业务产品的服务形成了障碍。

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寻找中间业务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形势,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认识到中间业务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把发展中间业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要从形势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去认识中间业务的作用和地位,把中间业务纳入商业银行整体业务发展的战略框架中,在综合经营计划中加大考核力度,激发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确定营销策略,在推广中间业务的同时加大主动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中间业务的认知度。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消费群体经济实力制定不同的策略,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对于市场发达、经济结构多元化的地区,应重点开发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产品,如信息咨询、资产评估、担保等。而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在稳定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注意市场细分,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面向一批效益较好、收入较高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开办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

(三)加强产品开发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各商业银行应在大力发展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各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信息资源优势,在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工程项目“三算”、资产评估等信息咨询方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针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大力开展承诺和担保类业务,办理担保签证、借款保函、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适时推出知识密集型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其相应代理业务,为证券资金转账、清算服务,提供基金账户管理以及派发红利等服务,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上市包装、投资顾问和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服务。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保障。中间业务具有人才、技术、信息等为一体的特征,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和复合性金融人才来驾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业务创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现代科技的投入,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发展中间业务等创新业务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作者:钱建兰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文 篇2: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摘要: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当前仍然是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产品品种较少,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错误地位,导致其发展非常缓慢。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体系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需求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间业务作了如下定义:本暂行规定所称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用借入资金,也不用动用本行自己拥有的资产,使用自己的工作人员,自己的拥有的市场信息资源和电子设备的等仪器,为顾客提供收付服务或者其他相关的委托事项,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的中介业务。

在我国,中央人民银行把中间业务分为九类:支付结算类,商业银行替顾客办理与债权债务有关的货币支付和资金划拨的业务,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的业务;银行卡类,由具有授权发行的商业银行向社会大众发行的具有存取现金、转账和消费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代理类,山野银行为顾客办理委托和指定的一些经济或者金融类的服务,并收取费用的业务;担保类,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清偿能力和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承诺类,商业银行承诺在未来的某一个日期,根据事前的约定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服务;交易类,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财产保值和自身的一些风险进行管理,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的业务;基金托管,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商业银行对其要求的基金资产进行安全托管;咨询顾问类,商业银行通过自身拥有的市场信息、人才和信誉等方面的相对优势,为顾客提供策略制定的资料;最后一类是除上诉八类业务意外的相关中间业务,例如,保险箱保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分析

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较少

当前,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种类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但是与一些外资银行相比,以及和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种类相比,不但种类非常少,而且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种类就更少。国有商业银行现在主要经营的中间业务产品种类主要是一些传统性的服务,而市场急需的理财型的较少。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创新方面极度缺乏。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单一,业务涉及的范围也非常狭小,很难满足市场对中间业务的各种需求。

2、经营观念比较落后

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新兴的业务,由于收到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间业务只是被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渠道进行发展和管理,看作是一种筹集资金和增加竞争力的业务去展开,背离了商业银行的现代管理经营理念,他们并不是一获取利润为自己的目标,而是想通过该业务的拓展来争取和吸引更多的客户,让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变成了一种附加的、免费的业务,对中间业务的研究、挖掘、投入和思考不多,使得中间业务的收益性非常低,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人才匮乏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起步比较晚,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专业人才方面特别匮乏,人才是第一能动力,要增加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和创新性,必须有相关配套的人才作为支柱,必须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是这个行业能够更好发展下去的潜在动力,有市场却没有产品,这是最失败的业务。

4、服务技术和设施落后

电子通讯和计算机处理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技术依托,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缓慢,并且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虽然对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改造,但是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仍然需要继续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系统的普及和覆盖面非常狭小,设备经常发生故障,维修也不够及时,设备对信息的处理速度较慢,影响中间业务的快速开展。

三、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1、提高认识,转变和更新观念

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应对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客户对于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随着,人们收入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理财的重视,以及各种公司基金委托的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中间业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摆脱传统的经营理念,不再将中间业务作为顾客存取款业务的附加产品,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是适应全球金融发展的需要,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的表现,是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的标志。

2、加大中间业务的人才培养

中间业务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将中间业务长期发展下去,并且将中间业务变成一种不仅仅是吸引顾客的附加业务,而是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业务,就必须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可以进行,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优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

3、建立专业职位等级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大力改革人事制度,除了一些必须的行政岗位之外,应该尝试去设立一些能够反映专业技能能力的职位或者职务,在建立职位等级体系时,应根据职员的技能水准,业务完成情况,分别设立高级中级的相关职务,并给予不同的薪金待遇,对员工进行激励。

四、总结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銀行中间业务从开始的几种到现在的上百种产品,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滞后带来的约束,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经营收益还是很低,并没有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业务。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对其中间业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更加注重中间业务的发展,转变中间业务的附属地位。(作者单位:建设银行宁波市国家高新区支行行长)

参考文献

[1]李红波,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西南财经大学,2006.11

[2]张树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再思考,特区经济,2006.3

[3]刘钦文,略论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时代金融,2006.8

作者:毛靖良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论文 篇3: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特征及审计策略

作为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砝码,加入WTO以后的我国商业银行愈来愈重视中间业务这一新型产品的开发,并将其作为“拳头”产品不断加以推广和运用。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中间业务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商业银行创造可观收益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同步风险。赫赫有名的老牌银行——英国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因中间业务而引发的风波致使其元气大伤,就是最好的佐证。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发中间业务时,必须坚持业务拓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该项业务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因时而动,强化对该项业务的审计策略。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及特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一般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为顾客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广义上讲,表外业务等同于中间业务;狭义上,表外业务仅仅是中间业务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较高风险的中间业务;内容上,中间及表外业务具体包括九大类数十种产品,即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其它类。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于20世纪70、80年代。当时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营成本低、风险小的中间业务产品成为银行信贷业务之外的最主要的业务品种,国际银行业非利差收入得到快速增长。由于此时我国还刚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我国商业银行尚不敢对该业务大胆界入,只是如“小脚女人”般亦步亦趋,悄然而入,发展步伐异常迟缓。

进入90年代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国门的步伐明显加快,跨国经营业务急剧上升。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仅中国银行就在全球六大洲拥有海外分支机构达560家,海外资产总额约1 300多亿美元。迅猛发展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助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全面提速。目前,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中间业务收入比例大幅度提高,中间业务的发展呈现喜人局面。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已相伴而生,并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业务品种单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品种少,水平低,手段单一,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等传统业务领域。

2、定价意识淡薄,预期效益尚难体现。在我国,由于大力开拓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当时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结算业务),长期以来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已出台的一些法规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于2003年10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且在服务价格指导价方面,范围较窄,基本上限定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这几种结算业务方面,其他基本上都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这对目前其它已出现的200余种中间业务品种来说,约束力明显不足,导致各银行为了抢业务而竞相压价,不收或少收手续费,从而很容易出现扰乱金融市场的现象。二是在服务价格市场价方面,《办法》规定全部应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有主报告行的,由其主报告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统得过死。加之各地经济发展、人均贫富等的不同,使得预期效益难以体现。

3、制度规程缺失,业务操作难以规范。目前我国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都是由总行统一推出,逐级授权办理,基层行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只强调“开办”,中间业务零散地分布在对公信贷、个人信贷、国际业务、会计等不同的职能部门。没有一个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开展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各职能部门往往只能各自开发、自成体系,不同业务之间难以衔接,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间业务的开办过程透明度较低,业务操作缺乏公开性,难以规范。

4、防范机制不全,风险隐患悄然潜伏。虽然中间业务风险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随着中间业务创新,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重大变化,同样也会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等多种风险。纵观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一是由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资金向商业银行垫付资金转变。二是由接受客户的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这时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就需要运用资金并承担风险,银行所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动补偿,还包含着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中间业务所蕴涵的风险也逐步加大。在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方面存在比较竞争优势的压力下,国内商业银行偏重于业务开拓,对潜在风险认知不足,隐患悄然潜伏。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立法空白诱发法律风险毕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商业银行才开始逐渐开拓中间业务,但直到2001年才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相对于中间业务产品的发展尤其是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使得中间业务产品法律风险凸现。

2、信用缺失导致道德风险加大。当前我国整个社会信用缺失现象十分严重,信用水平很低,且缺乏必要的惩戒机制,经济诈骗不断发生。为减少纠纷防范风险,商业银行采取的一些限制措施使得信用工具的作用和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与之相关联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发展受到影响。

3、制度不全诱致操作风险难防。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直至近年才蓬勃发展,普遍存在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加之有些中间业务产品涉及几个相关甚至不相关部门,需协调的关系众多,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无专门部门对各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管理和指导,很多时间只是业务操作人员在办理中去摸索经验,无统一标准。

4、无序竞争致使市场风险暗涌。当前仍有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取得某优质客户的青睐,在为客户办理某项代办业务收取代办中间业务手续费时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不惜为其提供免费“午餐”的形式,严重破坏了市场上的有序竞争。

三、对中间业务产品风险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由于中间业务产品审计目标有着不同于其他业务的特点,在审计时应予以特别注意,在进行监管时应根据业务操作手册进行。

1、审查各项中间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和完整性。审计依据主要是人民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有关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审计时,要查明各项业务确实合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其办理程序完整、记录依据完备,无不合规业务发生。

2、审查各项中间业务产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审计过程中,应确保商业银行发生的各项中间及表外业务事项都是真实的,在核算和反映上都是准确的,不允许存在不真实及虚假的事项,这是审计的基本目标要求。

3、审查各项业务在会计记录及报表上揭示的恰当性,加强中间业务收入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由于中间业务产品是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并且是商业银行办理资产负债业务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因此作为一种资产负债之外和占用银行资产较少的业务,它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一般不直接反映出来。也就是说,银行办理中间业务时并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这个特点决定了其业务收入不易监控,特别是在目前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而业务又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且办理多在营业网点,故内部控制制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加之我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中间业务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使得上级行无法作出更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能会出现部分基础网点中间业务收入游离于大账之外,或基层网点擅自截留手续费收入,私设“小金库”和以收抵支等现象,违反财经政策,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为杜绝中间业务收入游离于大账之外,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重点对中间业务收入入账情况检查,防止业务收益的“跑”、“冒”、“滴”、“漏”,确保中间业务收入全部并入大账,切实提高中间业务收益。

4、评估可能承担的潜在风险,督促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一些中间业务产品可能会由于违约等原因而使商业银行承受巨大的风险,因而对于其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能低估。这是在确定中间业务产品审计目标时应引起注意的一个特殊的审计目标。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除对业务操作外还应对其内控机制建设进行评价,定期对支行的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以有效地防止支行违规、踩线经营,造成潜在风险,甚至最终形成事实损失。

5、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加大培训力度,改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审计队伍较前在知识层次、人员自身素质上虽说有了一些改进,但是对现阶段如火如荼发展的中间业务产品所知甚少,在对海外业务等的监管方面依然存在很多漏洞,而人才是商业银行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商业银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对审计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素质、改变审计理念、强化专业管理,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管理框架,防范中间业务产品操作、道德风险。

6、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改进评价方法。当前网络化、电子化建设也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一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审计(如非现场审计)也已运用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但是在中间业务产品审计中的运用还是很少,科技信息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

另外在对银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为了快速和高效地了解被评价行的内部控制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人员还必须改变以往落后或者已不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除了以往传统的一些审计方法之外还应掌握和运用文字描述法、调查法、流程图法、穿行测试法等适合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专用技术方法,以更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及时防范业务风险发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农行营业部、香港民安保险公司)

作者:张 洁 张 冉 黄 建

上一篇:农委农业科技工作方案下一篇:成品油供应中断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