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教案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闭症康复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自闭症康复教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我的世界”

摘要: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涉及语言、认知、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损害最严重的一种儿童期神经发育障碍,也是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疾病之一。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康复期是0到6岁,及时治疗可缓解症状面对目前自闭症儿童机构缺乏,且室外空间功能规划不合理,康复中心外部自然环境堪忧,加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环境与康复方法相结合就尤为重要了更需要对他们恢复中环境的义冢设计与改变。

设计的意义在于力求给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符合其行为和心理特征的、赋有人性化关怀的公告环境同时给康复教师及其他工作者提供一个相对轻松工作环境。

关键词:自闭症;改造设计;康复;色彩

1引言

基于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现状,合理构建康复中心室外系统环境的意义。通过以国内外自闭症儿童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为导向,清晰地限定和表述了自闭症儿童的个性特征、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服务特征,系统的分析了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康复方法,详细的研讨了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中自闭症儿童、工作人员、家长等主要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属性。结合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实地调研考察,论述了目前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在硬件、软件等方面存在的急需改进、修订的问题,用大量实例证实了对自闭症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进行科学设计及改造的紧迫性、必要性。

2 总体改造方案

2.1 七四〇厂的地理位置和现存状况

该项目位于景德镇市湘湖镇兰田村,景德镇市,别名“瓷都”,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接。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

此地以废弃球场和旧公园组成,设施陈旧。场地多被村民利用,但周围环境良好、植被茂盛,种类较多、空气清新、景观协调,自然环境优美,使人感到轻松且舒适。周围多以低矮建筑为主,农田较多。村民淳朴,远离喧嚣。

2.2 设计的特色与创新

自闭症儿童还有一个好听名字就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不能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所理解,他们与正常人们之间总是有着隔阂,自闭症人群如同一直处于一个孤岛当中,并且自闭症在中国又称为孤独症,为了打造适合自闭症儿童交流康复的空间,设计者将此设计主题设定为孤岛。旨在为自闭症儿童打造康复、教育、生活、娱乐为一体的专属空间,进而为自闭症儿童适应性空间改造方面寻求可行性。而室外的公告环境则借用了自然景观,万物的气息来更舒适的帮助孩子康复。

相比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需要的室外空间更多,包括康复训练空间和亲子互动区空间。更加强调功能分区,让每个空间都需要拥有特定的意义,实现结构化,将空间和孩子的行动联系起来,从而为孩子提供方便的环境。自闭症儿童偏爱冷色,颜色的选择定为冷色调。由于自闭症儿童具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能力的不足,空间感知觉的欠缺,空间的认知方面应选择长方体等容易理解的简单形状。

针对自闭症儿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理,性格僻静,不爱交流。因此我们给自闭症儿童提供了一个为他们专门设计的空间,让他们有舒适的环境。

(1)环境主要运用冷色调,把生活场所尽量简而精,以便他们尽快学习基本生活。

(2) 刺激他们的视觉,以更好的发育身心健康。

(3)运动区域、亲子活动区域、一连串具有挑战性的障碍功能,需要勇气才能成功过关。

2.3 设计的过程与步骤

2.3.1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兰田村七四〇厂废弃公园遗址改造

公园的选址地位于环境优美,绿色植被丰富的山中,公园的设计当中采用了大量的绿化来和周边的优美环境相结合。公园中有着大量的绿色植被和红色的灌木,因为比较亮眼的颜色能够更加吸引自闭症孩子们的注意力,公园当中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游玩设施来供他们发现自己的天地。

重新整合空间组织形式实现康复空间功能系统化。在给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基础上还对儿童家长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树立对自己孩子康复的信心和决心,构建亲子互动区。通过自然环境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通过色彩、材料的选择以及设备的供应来实现对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科学化系统化研究。用色彩形状以及材料的组合适当减少自闭症儿童的不當行为。

2.3.2 植物分布情况

湘湖镇兰田村七四〇厂地处靠山,山区特征明显,植被资源十分丰富,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为主,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苦槠、甜槠、栲树、栎类、枫香、樟树、木荷、毛竹等。但公园与球场入口狭长,周边杂草丛生,不利于人员进出。公园的球场废弃多年,极具年代感,现已成为周围居民晾晒衣物与堆放杂物的地方,周围植被浑然天成,自然景观优美。公园设施简陋,长久失修,且多为空地,土地利用率低。

·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上符合生态原则,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风景宜人适宜人们观赏自然景观,四季各有季相特色的生态景观。

2、根据植物生态位进行搭配: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的立体种植,以及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水平配置,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系列景观

3、根据园林美学进行搭配:依据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进行配置,同时合理配置落叶和常绿植物,远景和近景,个别突出和整体协调,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景观要求,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植物栽植形式,给人们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例如有常绿密林,缀花草坪,林中空地等,动静和疏密相结合,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

2.3.5 公共服务配套

·公共厕所: 规划在正门,后门和每个主题园区.

·标识牌:标识牌会遍布整个区域,公园分区会标出来。

·观光亭:分布在景观区域。

2.3.6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围绕着治愈自闭症儿童的形状以及色彩设计,并且注重与环境和谐统一。

垃圾桶设计:

1、整体采用基础垃圾桶模型,垃圾桶的盖寓意孩子的保护伞。

2、设计灵感来源与象征着关爱自闭症的彩色丝带以及借用丝带上的拼图元素。

3、垃圾桶四周采用嵌入式拼图设计

4、垃圾桶盖设置了烟灰缸,考虑到了家长陪伴与休息时间长会有部分家长抽烟。顶盖有园区的名字“我的世界”

路牌设计:

oxP1基因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最相关的基因之一。该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种特殊的自闭症亚型,与严重的语言障碍和智力残疾有关。由于人类的语言学习和鸟类的鸣叫声学习有相似之处,鸣禽经常被用作理解人类语言发展的科学模型,首先,鸟类和人类必须形成对声音的记忆,

因此我们已鸟为元素,鸟翼代表方向,主题依然借用冷色调,柱状结构,自闭症儿童对颜色的偏好顺序为:绿、蓝、红、紫、橙、黄,以此多元化颜色由上而下为拼接。

路灯设计:

自闭症的孩童会有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等,我们采用了祥云的设计,希望引起自闭症儿童对于蓝天白云的向往。整体为圆柱形冷色蓝调,能有一种蓝天的感觉,自闭症儿童对于蓝色的的敏锐度也非常高,我们希望这样的路灯设计能唤醒自闭症儿童的内心。还有一个路灯运用了红色的颜色,我们相信这些鲜艳的颜色能够更好的促进自闭症孩子的康复。

2.3.7公园球场设计

此球场废弃多年,极具年代感。周围植被浑然天成,自然景观优美。将球场一分为二,一边为网球区,一边为篮球区,场地采用蓝色,必须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色彩感知特征,选用冷色调,冷色为安静色,自闭症儿童表现为安静、冷淡,总体上对冷水的偏好优于暖色。篮球场去配置原始观众席,在整个球场上更是家长休息区,陪伴孩子,观察孩子最合适的距离。球场周围的植物保留旧址的植物,借助自然景观烘托安静、适宜的氛围。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数量已增至约164万其健康已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康复期是0到6岁及时治疗可缓解症状。面对目前自闭症机构缺乏且室外空间功能规划不合理康复中心外部环境堪忧,加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环境与康复方法相结合就尤为重要了科学的构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是保障自闭症儿童在学龄前接受良好的康复和教育服务,全方位的适应生活、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宁宇.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环境设计研究[D]. 北京服装学院, 2020.

[2]田宝川,刘羽柔.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植物景观色彩探究[ C ] .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0.

作者简介:魏晗,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中共党员,民族回族,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会员,中国注册建筑室内设计师,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2001年至今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专业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規划,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持参加多个国家,省市课题项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参加全国、省级展览和大赛并获奖,主编高等艺术院校教材一部,建筑类专著一部,获国家外观专利9项,知识产权25项。

项目名称:2021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省级项目(213/20503302)

作者:魏晗?钟华清

第2篇:家庭康复护理对儿童自闭症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自闭症入住本院的患儿中选择40例研究,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CARS评分为(48.32±4.22)分,对照组CARS评分为(49.32±4.33)分,对比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CARS评分为(33.32±3.21)分,对照组CARS评分为(40.32±4.22)分,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家庭康复护理用于自闭症儿童护理中,可以改善患儿的自闭症程度。

关键词:家庭护理;康复护理;儿童自闭症;护理效果

自闭症最初是由国外学者提出,且随着时代发展,自闭症儿童显著增多[1]。我国研究发现,男性儿童出现自闭症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且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发病多在3岁之前,典型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2]。研究显示,家长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与患者开展亲子游戏,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3]。基于此,本文针对2019年-2020年期间收治的40例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自闭症入住本院的患儿中选择40例研究,依据统计学分組方法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20例。观察组年龄在5-14周岁,平均(10.84±2.29)周岁,男女比值11:9。对照组年龄在5-14周岁,平均(10.92±2.23)周岁,男女比值12:8。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开展。纳入标准:(1)家属知情且积极参与。(2)符合临床自闭症儿童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器质性病变。(2)无法完整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护士需密切观察患儿变化,叮嘱家属遵医嘱带领患儿接受诊治。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的患儿,护士需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矫正训练。

观察实施家庭康复护理:(1)护士需走进患儿与家属的世界,指导家属站在患儿立场看待事物,并与其沟通交流。游戏过程中,护士需为患儿提供合理的帮助以及提示,辅助部分道具、模型等,带领患儿融入游戏。(2)护士需带领患儿走进娱乐场所,并鼓励患儿与周围的伙伴沟通交流,以此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3)护士通过多种活动,获取患儿的信任程度,稳定患儿的情绪,提高患儿配合程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护理前后的自闭症评分程度,采用CARS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共60分,分数低于30存在自闭倾向,30-37存在轻度或中度自闭。37-60且至少五个项目大于3分,则严重自闭。

1.4统计和分析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并使用x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同时采用t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实验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自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精神发育障碍病变,该病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明确,且儿童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缓,不仅增加家长的精神压力,还增加家长的经济压力[4]。但是,由于自闭症患儿无法正常表述自身想法。因此,家长需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并保证自身的耐心,与患儿共同进行康复训练。家庭康复护理可以避免患儿不适应新环境的情况,让患儿在温馨的环境中康复,降低患儿的抵触心理,以此提高康复效果。所以,对自闭症儿童开展家庭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症状,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护理前,两组不具有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自闭程度,其具有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孔九利.家庭康复护理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5):179-180+182.

[2]李芳.家庭康复护理对儿童自闭症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4002-4004.

[3]邢红艳.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5):122-123.

[4]赵巍.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55-256.

(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赣州341000)

作者:谢艳敏

第3篇: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康复指导训练与研究

[摘 要] 对家庭在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康复指导的方法和原则,为自闭症儿童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教育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 键 词] 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康复;训练

[

自閉症是一种伴随着患者终身的疾病,家庭教育是自闭症教育康复的主要阵地,对自闭症儿童日后的康复和治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在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一)家长是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中的持续性推动力量

自闭症儿童基本实现社会化是其教育康复的评判标准。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意识、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完善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可能会贯穿儿童成长的全过程之中。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他们是最了解自闭症儿童基本状况的人,所以对教育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化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如何攻克自闭症儿童遭遇的情感障碍是其教育康复过程中的难点和焦点,高强度和高密度的灌输和渗透是教育康复中重要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离不开情感氛围的熏陶和感知,只有家庭环境才能提供这种长期有效的情感教育环境。

(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自闭症教育康复必需的环境和条件

训练机构营造的康复环境是短暂的、特殊的,孩子走出训练机构之后,家庭则需要承担起孩子康复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责任,很多自闭症儿童的交往问题、情感问题和认知问题都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解决。孩子们需要在环境中去适应、去学习、去感受、去成长。家庭环境有利于教育康复从机构训练走向自然生活,可以说家庭是重要的转化环节,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二、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康复训练与研究

(一)明确训练目标

促进个人生存能力的提升、发展自我照顾能力是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总目标。在具体的教育康复中,可以将总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儿童正常发展,在充分把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并有效激发其潜能。在实现促进发展目标的进程中,需要有效地提升和矫正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沟通、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使其能够渐渐地建立其正常行为。其次,消除过分行为。自闭症儿童在正常生活中可能表现出不适当的情绪表达和或者自残、自伤、暴怒行为,导致正常的发展和学习受到阻碍和干扰,教育康复的目的是消除其在此方面的异常行为。再次,消除固定僵化行为。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着思维僵化的倾向,僵化的思维导致其日常生活和康复教育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康复教育中需要注重增长率策略的运用,避免固定僵化行为的出现和影响。

(二)注重训练重点

在自闭症儿童处于学前阶段的时候,康复教育要着重在吃饭、穿衣和大小便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并注重引导孩子学会基本的沟通和交流。当自闭症儿童处于学龄期阶段的时候,康复教育要引导孩子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其特殊能力。在自闭症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康复教育要随着孩子的生理转变和身体发展开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家长要带领孩子进行岗前培训,为其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工作。

(三)把握训练内容

首先,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每个人独立行为的前提就是实现生活自理。所以,家庭教育康复训练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自闭症儿童掌握自主饮食和穿衣、大小便自理和洗手、洗脸技能,为其进一步的教育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做好语言能力训练。家庭康复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呼吸训练、口性训练和发音训练上,循序渐渐地引导孩子学会说单词、说句子、交流和对答,使自闭症儿童逐渐形成语言能力。再次,实施认知训练。要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功能,就必须在其听觉、嗅觉、视觉、颜色识别、形状识别和数学教学等方面着手努力,使孩子在感知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能力。最后,进行交往训练。家庭康复教育中可以将重点放在训练孩子注意力、姿势性语言、表情动作管理和动作模仿上,逐步提升孩子语言交往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交往能力,渐渐敞开孩子心扉。另外,进行行为问题的矫正。自闭症儿童在行为上表现出诸多的问题,比如,乱发脾气、大声尖叫、自残自伤等等。这不仅会给周围人和他们自身带来困扰和伤害,还会阻碍其康复速度和效果。所以,有必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矫正,让自闭症儿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得更加良好。

此外,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康复手段和训练方法应尽可能地与专业机构的教育康复手段和训练方法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有强大的理论及实践支持体系的家庭教育康复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雪荣,陈劲芳.孤独症诊疗学[M].北京: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10:36-53.

[2]陈秀洁.儿童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79-688.

作者:李冉

第4篇: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案例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

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

1.社会化行为缺陷。对人情感淡漠,对事缺乏应有的反应。与亲人不亲,与同伴分离,不会建立友谊和伙伴关系。不参与游戏或不懂游戏规则。

2.语言障碍。缺乏正常的有来有往的交流;常保持缄默,对语言的理解低下,常出现一些异常言语。

3.兴趣狭窄,行为活动方式刻板、单调。

4.感觉和动作障碍。不同程度表现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痛觉的敏感或迟钝。

5.特殊依恋。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物表现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

6.智力障碍。80%以上的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智力障碍。但部分患儿可表现出某方面较强的能力。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初期训练

一、研究对象

小华(化名)男孩,独子,4岁,出生时顺产,体重正常。母亲孕期无疾病和用药史。父母亲均为公司职员,学历专科以上,健康状况良好,无遗传疾病史。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偏上。该儿童现上幼儿园小班,过敏性体质,经常生病,患有气喘性气管炎,白天由爷爷奶奶照顾或去幼儿园,晚上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小华1岁3个月能开口叫“baba”、“mama”,能发出很多声音,身体动作发展良好。两岁以后声音逐渐消失直至没有。由于无语言、表现异常,家人带他到处求诊。据上海儿童医院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和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两岁半时的智力测试结果为弱智。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结果表明无明显孤独症表现,但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得分高。

二、观察及访谈结果分析

1.儿童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该儿童喜欢独处,常常发呆或玩弄某个物体,不与他人玩耍,不参加他人的合作性游戏,几乎与他人没有任何交流,比如对家人的叫唤没有任何应声或回头的动作,即使对着他耳朵大声叫,也无任何反应。该儿童不喜欢拥抱,与亲人缺乏目光对视,父母离开时既没有目光挽留也没有任何动作反应,似乎没有对父母的正常依恋,面部表情很单调。若有需要,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无法用手指指物。身体语言贫乏,较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兴趣狭窄,喜欢爬高,站在窗户上看外面的马路;喜欢在有弹性的表面如沙发、床上蹦跳直至疲惫;喜欢来回地奔跑。

2.访谈结果

与其家人的谈话了解到,小华的爷爷、爸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人对其期望值很高,一直认为自家的孩子很聪明,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也很严格。若小华事情做得不够好,爷爷和爸爸会扳起脸,提高嗓门,批评孩子;奶奶性子急躁,常亲自动手代替完成。家人见小华对他人的言语无反应,平时不怎么对他讲话。据幼儿园老师介绍,小华虽然上的是全日制班,但在幼儿园待的时间不多,经常请病假,一个星期只有一两天会去幼儿园有时上午送去中午就接回家休息。小华在幼儿园里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也不听老师的指令,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午休息时也不肯睡觉,无法遵守幼儿园里的作息制度。老师反映,儿童的爷爷奶奶对他很宠爱,经常中午去幼儿园看他吃饭、午休,对幼儿园的工作不太满意,抱怨饭菜差、老师不给小孩盖被子,于是常常领着小华回家吃午饭、睡午觉。但他们很少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老师让他们在家里进行的家庭游戏活动,也很少得到他们的配合和反馈。其他家长都在家长联系手册上将自己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写得很详细,但他们往往只写两个字“正常”,与老师之问的交流很少。 3.环境观察

对小华家的入室访问发现,该儿童通常只能在客厅和杂物室里玩。家里的玩具非常少,只有两辆儿童车、几块积木和一张专供儿童蹦跳的旧弹簧床。小华在家里时,通常是爷爷看报纸、奶奶做饭、打扫卫生,而小华就在客厅和杂物室之问跑来跑去,或者在弹簧床上跳,累了就趴在窗户上往外看。晚上爷爷奶奶回自己家,小华则由爸妈照看。

根据上述的观察和访淡结果,并结合DSM-IV诊断标准,我们认为小华在社会性语言发展存在明显障碍,且症状发生于3岁之前,具有明显的自闭症特征,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良因素。首先,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目前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落差。到目前为止,家长仍旧对小华有很高的期望,在向他人描述时将孩子的行为能力描述得很好,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家长很不愿意承认孩子是自闭症患者;其次,家人对孩子的管教很严厉,限制很多。不准他爬高、把东西弄乱平时孩子做一点点错事,家长就会大声斥责或施予惩罚;再者,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爷爷、爸爸主张严格管教,妈妈较温和、希望顺其自然,奶奶则比较宠爱但缺乏耐心,为此爷爷奶奶与妈妈也经常发生争议,互相埋怨,家庭关系不太融洽,孩子的行为也更加无所适从,并对爸爸、爷爷感到害怕。另外,由于家人对小华失望的表现,也很少购买该年龄儿童常玩的玩具,认为他反正听不懂,所以也较少有语言交流。

三、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案的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对小华的¨ll练方案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变、目光接触洲练、指令听从训练、模仿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由于是初期阶段的训练,因此,目光接触训练、指令听从训练、模仿能力训练和表达能力训练基本是围绕着感觉统合训练的各项目进行的。预定时间为三个月,每周两次在训练室进行强化训练,每次一小时。家长在训练室观看,然后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训练。初期阶段的目标主要在于,改善儿童感觉统合的能力,延长儿童与他人的目光接触时间,提高对某一活动的注意力,训练儿童对指令的理解和简单动作的模仿,并进行简单要求的表达。

1.生活环境的改变

众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儿童的个性、智力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明显有一些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尽可能将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丰富家里的玩具,扩大孩子的活动场所,减少对孩子活动的限制,并让孩子有玩各种游戏的机会;家人的教育方式要一致,并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要常常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每天尽可能读故事给孩子听,也能够与孩子一起游戏。总之要对孩子倾注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2.目光接触训练

目光接触是社会交流所必需的前提性技能,而白闭症儿童常常在此方面存在很特异性的表现,本研究案例也是如此。在目光接触训练中,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离散单元教法(Discrete Trials Teaching)。训练者给出一简短明确的指令让儿童做出一个单一性的动作,然后根据儿童的反应给予奖励或帮助。小华比较喜欢吃一些糖和饼干,也喜欢有些玩具,因此我们选择这些物品作为强化物。训练时,训练者与儿童面对面坐好,在l0秒的单元里,先叫儿童名字,然后马上说“看着我”,只要儿童刚刚看到训练者的眼睛就立即说“很好”,给予奖励。如果小华两次没有反应,则停顿5~10秒,再发指令。如果小华没有任何反应,则在说“看着我”的同时,举起强化物移到小华的眼睛前,待小华看到强化物,然后由训练者慢慢移动强化物到训练者的眼睛之前,如果小华的视线跟随强化物与训练者的视线保持接触就给予奖励。在小华能连续10次左右按指令看训练者后,慢慢地减少辅助。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任何一个新项目之前,先完成上述的目光接触训练,然后再清楚地发出下一活动的指令。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先喊孩子的名字,等孩子的视线与训练者接触之后,再提出一些问题,如“找一个球给我”或“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 3.指令听从训练

指令听从训练主要是让自闭症儿童通过语言理解别人意念,建立自己与别人之间有关系的意识,从而促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这一训练内容中,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儿童意识到听从他人的指令行事是有一定益处的,能够获得满足自己要求或者欲望的东西。

因此,我们的指令听从训练以目光接触训练为基础,每次通过糖果或有趣的玩具引起他的注意,然后给予具体指令。发出的指令要求做到简明易懂、不拖泥带水,比如“给我一个球”,指令发出后给他3~5秒的时间反应。在10个单元中有8次正确执行,说明他基本能接受此指令。此训练中注意教小华区别不同指令,将几个不同内容的指令随机轮换进行训练,直到他能按不同指令完成相应的不同动作。当小华有一定的接受指令能力后,指令逐渐复杂多样化,并在活动中随时发出。此训练的内容也是穿插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各项目中进行的。

4.模仿能力的训练

模仿就是有意识地仿效别人的行为,是早期儿童学习语言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手段。自闭症儿童要发展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模仿能力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由简单模仿过渡到复杂模仿,其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模仿、口型和发音的模仿。首先进行动作方面的模仿。先从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开始训练,让小华模仿粗大动作如拍手、踏脚,模仿触摸身体部位如摸鼻子、指眼睛(有困难时可对着镜子模仿,使镜中的影像成为视觉提示),这些模仿训练可在提高模仿能力的同时,帮助小华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再模仿较细微的动作,如勾手指,锻炼小华的小肌肉能力和精细的观察能力。随着小华模仿能力的提高,训练小华模仿较复杂的动作,如配合声音有节奏的弹跳或连续的两个、三个动作模仿。当小华基本具备了身体大动作和嘴部动作模仿的能力,训练逐步过渡到口型和发音的模仿。训练者和儿童并排站在镜子前面,训练者稍微夸张地发出“a”的音让儿童进行模仿,在第一阶段中主要选择口型差别很大的汉语音“a”“o”“i”。为了避免枯燥,此项训练也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如让儿童模仿吹彩色纸片、吹倒积木、使用吸管在装水的杯子里吹气泡,吹燃烧的蜡烛等游戏进行呼吸练习;没计舔食游戏训练儿童舌头的灵活性。这些游戏既可达到活动发音器官的结果,又能使小华通过眼和耳的感觉,得到愉快的体验。

5.表达能力训练 社会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自闭症儿童缺少对他人的良好反应,在非言语表达技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很难运用手势、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为了表达某种目的和意愿而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举止。对于严重的自闭症儿童,要发展社会能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首先要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及时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事物的价值会因时因地地变化(我们有时会很想要某样东西,有时则无所谓),当事物的价值相对强时,人们往往会以某种方法来要求得到它。根据这一理论基础,训练孩子表达要求,最佳的时机是他们需要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能用语言来表达时,因此洲练中要利用和设计激发性操作条件。小华经常突然哭闹或沉默、不理不睬,需要别人不断猜测和试探才能知道他是饿了、渴了、想上厕所还是其他原因。训练者可以抓住这些机会,以实物提示、动作示范等方式教给他正确的手势,当他以手势或近似的语音表达要求后随即满足他的愿望。同时,也可有意识地创造激发性操作的机会,如在小华面前呈现他爱吃的食物或他喜欢玩的玩具、做有趣的游戏时突然停下来等,让他产生表达的动机,训练者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启发小华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段是直接问话:“你要什么?”“你要做什么?”

6.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理论认为,个体的运动、感觉与认知功能的发展,是与大脑成熟过程相一致的。个体如果感觉过程或统合过程异常,出现对刺激不敏感或过度敏感,视、触觉异常,前庭功能失调等现象,可能造成个体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对小华的观察发现,小华的身体平衡性较差,容易跌跤,不会走直线,对高度不敏感。因此对小华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着重加强前庭功能、固有平衡和重力感方面。具体包括:滑滑板,让小华趴在滑板上,向前伸直手臂,自行或在训练者的帮助下完成下滑动作,可刺激他的内耳前庭,促进颈部和躯干的肌肉运动,改善眼、身体的协调能力;滚滚筒,让小华平躺在滚筒里,训练者协助做滚动动作,有助于促进前庭固有感觉、触觉、本体感觉和身体肌张力反应;走平衡木,让小华从平衡木的一端慢慢走到另一端,可张开手臂帮助平衡,训练开始时应给予动作辅助,以免他摔到地上,逐步撤销辅助;爬杠杆,帮助小华爬高度适中杠杆,坐在杠杆上停留片刻再下来,帮助他增强对高度的体验、重力感和动作协调能力;球池游戏,让小华跳入球池,将身体埋入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在池中翻动身体、移动肢体,感受不同重心和身体运动时的感觉,可强化触觉功能、前庭功能和身体协凋能力,在球池中玩“躲猫猫”游戏,可训练想象能力。

四、训练进展情况及效果

经过将近3个月的训练,小华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 l.目光接触

目光训练的进展比较顺利。经过3个月的训练,小华的目光接触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他人叫唤或者别人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与他人保持目光接触,时间一般为8~10秒,对陌生人或感到好奇的东西注视的时间更长。无论是训练者、家人或陌生人叫其名字,他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着声音去看发声者。

2.听从指令

指令听从训练的进展也比较顺利。小华由最初的一点都不听从指令,到逐步能接受一些简单的指令如“过来”“爬上去”,三个月结束时能够80%听从由训练者发出的指令,且无需给予过多的辅助,指令内容也复杂得多,包括“扔一个球给我”“自己把鞋子脱掉”等。在家里情况也大有好转,能自己按照要求走到桌旁吃饭,自己穿衣穿鞋。

3.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的训练相对进展缓慢,特别是嘴部动作的模仿训练只部分完成了汉语语音“a”“o”的口型模仿。但小华能够按照节奏做动作,可模仿连续的3~4个动作,会玩简单的搭积木、踢球、串珠子等游戏。要求模仿发出自己的名字时能发出自己姓氏的音。模仿的动作能恰当运用,学会以摇手表示“再见”后,每次训练结束都会摇手同训练者再见。

4.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项目进展基本顺利。但我们也发现该儿童特别恐惧某些内容比如球池。经过训练,小华的动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走路比以前稳得多,不再经常跌跤;能够顺利地走直线,能平稳地从平衡木一端走向另一端;从不会滑滑板到能够趴着滑;能够不害怕地在球池中玩。而且,感觉统合训练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训练中发现,小华一旦获得熟练活动的感觉,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已的身体时,他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就得到增强,情绪由焦虑、恐惧变为愉快、开心。对这些活动也开始产生兴趣,当训练时间结束时仍然不肯停止。

5.表达要求

表达训练相对比较困难,但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在有需求时能够用声音引起大人的注意,拉着大人走到他要去的地方,并用手指想要的东西,有时会用手势表示自己的要求。在语音方面小华经常自主地发出一些声音,比如a、ou、yi、e、i、ua、xi、ji、do、na、di、de、du、po、pa、dai、wang、wo,不仅能单独发出还能连发,并有声调的变化,但这些声音大多数缺乏意义。有时小华也会出现有意义语音,别人叫他名字时会以“ai”应声,看着别人喊“a~yi”。这说明小华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五、讨论

由于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不太明确,自闭症儿童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目前对于这类儿童的治疗和训练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综合性的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小华训练的进展以及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需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要结合家庭干预。生态学系统理论,认为婴幼儿最大依赖于父母亲,其生存环境主要是家庭系统。虽然我们不能认为自闭症的父母都是“冷藏箱”式的父母,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教育方式、家庭布置方面可能会因为孩子发育的异常而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也无法适应自闭症儿童的需要。而且,自闭症儿童生活中的大量时间是与家庭成员一起度过的,因此,对他们的干预一定要包含家庭的干预,即家庭要与专业工作者一起合作。在训练中我们也发现,家庭成员由于在养育过程中存在太多的困难。对儿童存在非常矛盾的心态,很难正确地认识孩子的能力水平。一方面,仍旧梦想自己的孩子能够跟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发展,因此对训练抱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所表现出的低能力使得孩子的生活范围非常狭窄、环境刺激缺乏丰富性,实际上也造成其生活环境与正常儿童所处环境的巨大差异。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专业工作者要不断与父母保持沟通,鼓励他们的信心。

第二,对自闭症儿童要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干预,尤其是自闭较严重、无语言的儿童。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通常所提出的训练目标是发展孩子的语言。但实际上,语言的发展需要一些前提性的技能,比如构音器官的功能完善、注意力的集中、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发展。如用手指示和指令听从的能力。语言的发展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孩子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特别是不良的情绪上,语言的正常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另外,感觉信息的综合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发展问题,语言问题只是这些问题最集中的反映,因此多方位或者全面的干预是必要的,而其他领域的干预通常会间接地对语言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对小华的训练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使得小华在社会、行为、情绪方面有了比较好的发展。

第三,对自闭症儿童要进行密集性训练。目前研究者所报告的成功案例通常都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干预。这种深人、广泛的干预指的是每周超过40个小时的一对一的训练干预,几乎是一种全天候的干预。C.T.Ramey和S.L.Ramey等人分析了美国90多年来的早期干预研究资料,发现有效干预的原则之一是要有一定的强度,计划每天倜干预的次数、小时数,持续较长时间。对小华的训练也发现,如果小华隔一段时间(2—3周)没有参加训练,能力倒退的现象非常明显。由于经济上的限制,目前对小华的训练次数也仅是一周2次,有时还由于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但从干预的效果来说,增加训练次数的强化型训练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另外,对自闭症儿童要进行及早干预。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越早越好,一些专家甚至指出,从治疗的角度出发,有些早期治疗不一定要等到诊断最后有定论,而应在初查结果显示出自闭症症状后马上开始。小华的症状虽发生于2岁,但到4岁才开始教育训练,如果在症状出现时就介入干预,效果将会更好。

第5篇: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心得

西丰县特殊教育学校 雷旺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感觉对自闭症儿童的补偿教育重要并不仅仅取决于课程设计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补偿教育中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与行为。

1、要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闭症患儿普遍表现出对亲人没有依恋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问题行为。这些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往往会让父母都觉得很绝望。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实施补偿性课程的前提是接纳孩子,无条件全方位地接纳孩子。这个原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解问题行为,宽容刻板行为,缓解损伤性行为,保护好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2、学会走近孩子的世界

自闭症孩子像是和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我们和他们之间有很大的隔阂。真的像有些人诗意的描述:这些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正常的人在交往沟通中尚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何况这些被人们打入另册的自闭症孩子。教学行动守则的第一条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第二条就要更进一步,走近孩子的世界。不是“走进”,是走近,每个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我们只是希望能去靠近他们,走出互动的第一步。

3、行为训练比智力开发更重要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中普遍有这样的误区,重认知,轻生活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少自闭症孩子记忆力不错或者有某些方面特长,家长在为孩子不是弱智庆幸的同时,也走进了认知学习的死胡同,很多机构和教师也有此倾向,这样的孩子虽然可以学会很多特殊本领,可是很难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独立生存与生活,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还会为今后的父母、社会的抚养造成很大负担。

4、情感沟通比语言本身更重要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自闭症儿童很多都有语言,有的孩子很能说,但是他们的语言缺乏沟通作用。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沟通交往比语言本身重要。不要在课堂里让自闭症孩子仅仅是模仿语言本身,而是要着重让语言发挥其沟通功能。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只要我们教师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用心去研究,精心去训练,这些儿童的明天会美好的。

第6篇: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

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 康复训练计划:

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

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

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

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

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8、当儿童的程度得到一定改善之后,可以进一步地训练其语言、计算能力。(如一开始手把手教其写字,从简单的“一”“二”开始;数学可从数数开始,可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物对儿童进行数数的训练。) 由于这些儿童长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上看似简单的训练实施起来都会因为儿童的不配合而产生相当的困难,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家长与教师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按照步骤,耐心地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才能达到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理想的效果。

第7篇:自闭症教案

自闭症康复训练综合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自闭症康复训练综合课,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①社会行为的训练;②数理概念——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③语言沟通——了解特征四季、填词、说句;④逻辑训练——事物关系与空间方位;⑤精细动作——小肌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就是针对自闭症学生个体特征的一对一训练课,受训者是本校六年级一名高功能自闭症学生,该生通过在校两年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听从老师的指令,学习时有参与互动的能力。通过训练自主性、主动性语言明显增多,但在社会交往中不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表达不流畅,词汇量贫乏,用词不恰当。在一对一的训练中能接受普通小学的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三、训练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对新知识的分解细化,逐步让学生掌握;应用结构化训练中的视觉安排、程序时间表,使学生通过清晰的视觉组织,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会做什么,使自闭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

四、训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社会行为——使自闭症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

(2)语言沟通——通过情景训练使自闭症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

(3)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社会行为——通过情景训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上课的老师;

(2)语言沟通——通过训练能和老师做一问一答的对话;

(3)数理概念——通过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使自闭症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社会行为——使学生能和老师有目光接触和交流的意识;

(2)语言沟通——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语言能力;

(3)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4、补偿缺陷与能力开发:

(1)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2)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数理概念——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情景对话、语言沟通。

难点:使学生具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有自主性语言的交流; 解决措施:直观教学,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训练准备

程序时间表、宁绪音乐、强化物、课件、训练辅助用具。

七、训练过程

1、训练准备。确定强化物(播放宁绪@脑波音乐)、出示《程序时间表》。

2、开始训练。

(1)社会行为。

①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你是谁?我是谁?

②目光接触、对活动中的“看着我”有反应。

(2)数理概念——11~20各数的认识。

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1 马路和人行道

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出示生活情景图 2 放学后,热闹的马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

数一数,马路上共有几个人?有几辆汽车?道路的两旁有几棵树?

a、数小棒,感知满十;

b、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c、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③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a、比一比,摆一摆——用小棒摆下面的数:

12、

16、

17、20;

b、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连起来;

c、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小结:十几就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精细动作。

涂色——在规定的范围内涂色,要求均匀、不出界。

3、训练结束。

(1)播放音乐,放松学生情绪;

(2)与《程序时间表》对照,总结课堂训练内容;将学生选择的强化物奖给学生;

(3)布置课后训练内容。

上一篇:电工兼职聘用协议下一篇:西游记读书心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