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2023-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读书笔记

那时很多人没有看到,客户资料比现金收入更重要。

成功进军门户网站。

腾讯的核心价值是用户,腾讯必须做义工用户黏性超强的平台,把这些用户尽可能黏住,产生相关性。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视野和境界。

胸怀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人有强烈的使命感,他根本不在乎让边上的人骂几句。

很多时候,创业者都是以对手为师的。

第2篇:QQ腾讯之父马化腾的前世今生

马化腾电话是多少马化腾:qq之父,腾讯公司创始人之一,腾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广东阳人,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1993年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润迅,1998年创办腾迅,担任首席执行官。 2000年6月,腾迅盈利。

2001年,马化腾将q-gen品牌授权给广州东利行经营,2003年已拥有100多家专卖店。

2003年底,马化腾开始运营一款网络游戏。

目录 1马化腾的奋斗史 2马化腾的商业之路

2.1第一部分:发现互联网的价值 2.2第二部分:抄来创业路

2.3第三部分:后发制人一定要抄马化腾的奋斗史

一、马化腾,何许人也?

1971年10月出生于汕头阳。 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

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任软件工程师、开发部主管。

1998年创办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 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马化腾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和ceo。 同年被美国《时代周刊》和有线新闻网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之一,荣膺香港理工大学第四届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捧走了2004cctv中国经济人物新锐奖奖杯。 2006年4月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二、掀起通讯革命

你也许没听说过马化腾,但一定听说过qq;你也许没听说过qq,但一定见过那只胖兮兮、傻乎乎的小企鹅。

显然,马化腾远没有qq或是小企鹅图标的名气大,虽然这些都是他和腾讯公司的得意之作。

也难怪,目前腾讯qq的注册用户已经高达二亿多,其中的活跃用户超过7500万,而且这个纪录在以每天39万的增幅不断被刷新。

马化腾创建的腾讯公司不仅在4年内改变了1/13的中国人的沟通习惯,而且还创造了一种文化。

现在每13个中国人中有1个人逢人会说:别call我,q我。

时尚的青年男女们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服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扔着qq靠枕……要做qq一族;许多网民将qq视为通往另一个世界&mdash&mdash网络虚拟世界的载人飞船,在那个虚幻空间里,他们尽情展示着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表现出来的才情、智慧和幽默,寄托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之中未得到满足的许多情感和夙愿。

qq已经带来继电话、传真之后的另一种通讯革命。

qq发展之快,不仅好多资深网民没有预见,甚至连马化腾本人都想不到。 第一它不是创新,icq是英文iseekyou的读音缩写,中文意思就是:我在找你。 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寻呼机,所以icq也被人们称之为网络寻呼机。

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个年轻人因为上网冲浪流的需要而设计了icq后,这个被形象地称为网络寻呼机的软件就以风卷残云之势卷走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心。 而oicq在1999年2月推出时,且不说之前的icq已经是世界级品牌,并占领了相当的中国市场,就算在国内也已经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第二是技术并不领先,与先前的几家相比并没有特别优势。 但它确实在仅2年的时间里发展了2000多万用户,无可争议地打败了所有对手,成为了事实上中国霸主。

这就不得不让人对这一切的缔造者马化腾刮目相看了。 马化腾原来是一只超级网虫,他的名字在网中耳熟能详。

三、第一代网虫

马化腾年轻得有点令人意外,极像个脸庞清秀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处事低调,即使现在大红大紫,也看不出多少少年得志的负,只有超越年龄的平静和淡然,只有谈到计算机和网络,才会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和得意,他是个完全沉浸于it感觉的人。

少年时代的马化腾曾经极天文,但那毕竟有些遥远,当计算机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主宰。

他考入深圳大学后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当时马化腾的pc水准已到了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的地步,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病毒的克星,为学校pc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

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

而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忙得不可开。

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马站长其实只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

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四、创立腾讯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他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娱乐。

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己的智力非常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则希望己搞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

要相信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

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得不错。

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

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来股市。

1994年入市的马化腾平静而有耐心的个使其在股市上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

他最精彩的一单是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 这为马化腾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许多网络界朋友的新变化令马化腾开始重新打量己。 it的机会太多了,我为什么不可以抓住?

于是,1998年,腾讯诞生了。

这个名字带有很的公司的定位含义,就是做有关互联网与通讯有关方面的业务。 腾表示信息跳跃的一种方式。

整个发展过程,马化腾认为很简单、平常。

但是作为一家没有风险资金介入就成立的软件公司,初期的每一笔支出都让马化腾和他的同伴心惊。

在决定做oicq的时候,当时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

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除了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项发展业务移动局、寻呼台、无线寻呼方案和项目相互促进外,也因为当时飞华、china.com等许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时通讯项目,市场显得很有发展前景。

做不了还不能撤呀?

这是当时马化腾打好的如意算盘。

五、柳暗花明

可是事情并没这么好做,回忆起当初,马化腾说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

很多人认为腾讯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传奇。

但马化腾知道,传奇环的背后,是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而困惑的日子。

创业之初,为了能让腾讯存活下来,马化腾率领己的团队做网页、做系统集成、做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 但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腾讯的产品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

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腾讯的冬天,第一次网络泡沐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连网,腾讯也不能幸免,要出手让贤了。

腾讯的高层某人找过中华网,新浪。 100万这个现在让人觉得杯水车薪的数字,在哪个时候,腾讯觉得是天文数字了,可以放弃这个明天不太明朗的中国版的icq了,可是,中华网,新浪的高管层都非常客气的对腾讯去找他们的代表说:麻烦你从门外把门关上,好吗?

当时,新浪,中华他们觉得太贵了,不就是一个对话嵌嘛,而且还严重存在侵犯以色列人icq权益的小东西,要100万,不买!大不了我们己搞一个,后来的新浪的uc就是实证。

在做个漂漂亮亮的新娘美梦破灭后,qq明白,什么都要靠己了,马化腾几乎是倾其所有,这个时候,qq不知道己的赢利点到底在哪里? 注册资源是很多,有什么用呢?

难道qq只能向申请qq号的用户收取可怜的一点注册费吗? (有一段时间qq上,申请号要收费,就是qq最艰难的见证)

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已经有风投公司这位百乐相中了腾讯这匹千里马了,风投公司砸钱帮助腾讯在香港上市了,qq当时是没有现金资本的,如果一定要讲资本的话,那就是许多许多与你我这样的数量高达3.4亿的qq用户。

从哪个时刻开始,腾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那是马化腾做梦都在想的时代,资本时代,以后的qq不会再没有钱,不会再寒酸,不会---- 现在说起来,马化腾还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

现在他经常这样告诫同行: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因为不到两年,oicq注册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由精神的人,与其他创业者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单纯调我的价值,他从心底里知道团队的意义。

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

六、塑造q文化

短短4年,马化腾的qq世界里有令人咋的1亿用户,对于全世界的任何一个网络服务商来说,都有些不可思议,可腾讯做到了;无疑,qq已经成为一个王国。

不过在马化腾眼里,用户过亿和日均39万的增长量已经不再具有多少吸引力。 他更注重的是用品牌塑造文化。

马化腾是应该觉得骄傲的,因为人们在看待qq的时候,更多的是当做文化事物来看待的。

曾经有一段转载率很高的论述,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非常贴切的:这两年互联网热,中国的网站们上亿上亿地扔钱下去,的确打造出不少知名的字符串来,比如sina、sohu、netease。

但只可以说是知名字符串而不是品牌,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东西后面没有他们对应的品牌文化,你能告诉我sina、sohu、netease对应的文化是什么,有什么别吗?

仔细算算,真正能够够得上品牌两个字的恐怕也只有腾讯的qq和他那只胖乎乎的企鹅标志&mdash&mdash因为我至少知道qq后面对应的文化是网、网友、网上沟通这些东西。

马化腾虽然是腾讯名副其实的老板,但他跑业务的时候,名却只是简单地印上工程师的称谓,他希望客户从他身上看到腾讯有大的后盾,而不是老板头衔。 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我们希望腾讯的经历为年轻人提供启发&mdash&mdash腾讯的故事其实就是他们的故事。

七、未来之路

在马化腾看来,腾讯的核心发展策略就是紧密围绕用户价值: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发展安全健康活跃的平台,是腾讯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金科玉律。

他认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是腾讯价值的基础,脱离了用户价值,腾讯的所有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只有不断增加用户社价值,注重平台健康发展,增加活跃、忠诚用户,腾讯才可以有长远的发展。

因此在工作中,腾讯一直要求每个员工都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己任,不断在营运、服务和创新上丰富和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谈到腾讯的未来,马化腾有些风趣地表示,今后将重点向跨国互联网巨头学习他们的持续发展和扩张能力。 腾讯过去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竞争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利用高素质的竞争对手促进我们更快地成长,虚心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坚持主创新……在竞争中和竞争对手一起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届国际青联谊年会上,马化腾说:在我们现在更加的清醒,在未来的战略整合方面会做创新。

从底到上是低端到高端的发展,也就是下游到上游的发展。 同时我们要在有序进行的同时要看用户是否有需求。

在不同的环境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家里,可能对娱乐和商务的需求不一样,不要说我是商业人员就怎么样。

所以要考虑新经济商业模式的话,要考虑用户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腾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的通讯在全球排名第二。 在亚洲是第一位的。

同时我们的门户网站在经过两年半的时间之后,一举进入了中国的三大网,这一点在中国排在第一位,在全球排在第五位。

腾讯提供了在全球上最大的游戏平台,就是qq游戏,在全国超过了300万人的在线量,此外,腾讯还提供了最大的博客平台。

同时腾讯还有巨大的投资量,在3g方面的量是最大的。

在线生活就是人们起床到睡觉的时间内都有服务,现在网络的成本非常的昂贵,我想只要我们创新,我们会有很多的机会。 马化腾的商业之路第一部分:发现互联网的价值

在业界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管理一家大企业方面,马化腾可能比不上杨元庆,但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金去创业,马化腾会远远胜过杨元庆。

虽然这种说法有偏颇的成分在内,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化腾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对同类产品的取优补劣,在中国网络界确实无人能出其右。

换句话说,马化腾能够懂得如何把握流,知道该从流中学什么,并懂得将学到的东西进行怎样的改进。

马总对事物判断的眼很独到,很特别!在今天的腾讯公司,马化腾可以充分享受到来职员的奉承。 但平心而论,和比尔·盖茨等人相比,马化腾并不属于能够被划入天才范围的那类人。

只想当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从一开始,年轻的马化腾就和当时大多数软件工程师不同,他并不安心于埋头机房与枯燥的代打道,而是非常注重程序的实用。

1984年,年仅13岁的马化腾跟着追赶经济大的父母举家从海南迁到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头,以计算机配件为代表的电子加工业开始逐步成为深圳工业的主流,这使得青春期的马化腾有机会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计算机。

当计算机的魔力展现在面前时,中学生马化腾认识到生活中出现新的主宰,他开始与那些神奇的二进制代打起了道。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高考时,马化腾想都没想就在志愿表上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求学的四年中,马化腾的偶像一直是在unix、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而在深圳大学内部,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准已到了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地步,甚至经常为学校计算机维护提供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案。 此时的马化腾就已经表现出了原始的价值意识――技术要转化成生产力,以清除机房机器中的各种病毒为条件来换取上机的时间,甚至为了能有更多的上机时间,常常干些将机器锁住的恶作剧,这一度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进入了当时业界名气很大的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机软件的开发。

由于表现优异,一直做到了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

回顾这段时,对于马化腾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

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己的智力非常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则希望己搞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通过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更加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娱乐。

从软件到互联网认识信息的商业价值

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互联网普及之前,有许多网已在惠多网(fidonet,它诞生在1984年的美国,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在惠多网上挂了半年之后,马化腾就义无返顾地投入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4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了惠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甚至为此每天忙得不可开。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马站在惠多网上有着极高的人气。

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至今也没有改变过。

当时马化腾为何会在网络上花这样一笔不菲的财力以及物力和人力?

除去本身的兴趣所在之外,更重要的是马化腾认识到了网络能够带给己的价值,他也需要对这个新生事物进行尝试和索,而这一切还要从当年马化腾的副业炒股开始。

在1992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股市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热点,尤其在深圳,炒股几乎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有一家公司的楼下就是营业厅,在营业厅看盘的时候还是5块钱一股,跑上楼找人买股时,已经涨到了6块钱,下楼时就变成了7块钱。

一个上午账面就多了几十万,吃饭都不知道什么味道,简直是捡钱。 在这种形势下,仅仅工作了一年多的马化腾也跟随大进入了股市。 在炒股的同时,马化腾发现有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板卡能通过网络实时显示股走势,这无疑方便了那些希望在家中就能了解股市实事动态的股民们。

别人能做,己为什么不能做?

马化腾和几个朋友一起分析了市场上已有的各种股板卡优缺点,并模仿相关的产品,开发出了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甚至有一段时间在深圳著名的赛格电子市场卖断了货。

通过股霸卡以及平静而有耐心的个,马化腾两头开花,在股市上也如鱼得水,手头很快就有了百万资金,这也为马化腾后来的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而此时,网易的丁磊正流落广州街头,还在抱怨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弹。

赚到了钱的同时,马化腾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信息的价值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如何将它转化成实在的商品价值?

要相信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

实用软件概念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但通过开发能够联网显示即时信息的股霸卡,马化腾认识到了信息的价值,也使得己将目开始转向互联网。

创业只是为了将兴趣和职业结合

马化腾最初的创业想法其实并不复杂,和许多成功人士的最初想法一样――探索、提升己的价值,当时,马化腾手中已经有了百万的原始积累,已经不再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可以使己把精力和好更有目的地转移到己更热的行业上。

马化腾热互联网,但当时润迅开发部主管的职位却与己对于互联网的兴趣发生了冲突。 作为开发主管,因为市场的需求,公司要求马化腾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必须放在寻呼业务上,而对于马化腾提出关于互联网方面的相关开发,由于当时寻呼业的火爆形势,使得润迅并没有重视。

由于职业不能与己的兴趣互联网关联,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已经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价值的马化腾开始有了离开润迅主创业的想法,但惟一让马化腾感到担心的就是做互联网软件是否有前途。

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在互联网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8年2月,由于资金紧张,在丁磊将耗时7个月写出的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以119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位于广州的飞华网之后,对于摇摆不定的马化腾而言,中国互联网未来的走向无疑开始变得清晰起来:网络必然会成为今后的一种流。 从现在看来,马化腾当时的决定尽管有着一定的风险,但无疑是明智的――随着手机的兴起,寻呼业务迅速地走向了衰落。

1998年底,27岁的马化腾与大学同学张志东一同创办了腾讯,开始研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这套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让用户可以不必拨打长途电话,而直接通过互联网将信息发送到寻呼机上。

实际上,在创建腾讯之初,马化腾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是非常明晰,只是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所有的判断是来己5年来的网龄和职业经验。

随后3个月,他推出了qq的前身oicq,即使从当时来看,oicq也不是什么划时代的创新,完完全全是马化腾以往热衷使用的icq的一个翻版。 第二部分:抄来创业路

创业对于马化腾而言,并不是一帆风顺。 正如马化腾己所言,在腾讯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刻都可能死掉。

而马化腾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了其他创业者往往容易进入的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误就是:似乎只有绝对的创新才能成就中国互联网。 最初的抄袭是为了生存

有前人成功的事例在先,使得后来者创业成功的概率会增大很多,这是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

但事实并不如此,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淹没在一高呼创新的论调中。

严格上讲,当时在中国it业和马化腾一样出色甚至比他更出色的人不在少数,但往往这些人最终的失败却是因为创新,大多数都是因为&lsquo死&rsquo得太有理想――有人曾经如此评论。

在个人创业上,如何选对一条有发展前途的路往往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新生事物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没有人会告诉你这条路是否有前途,抄袭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对于创业者而言,能够最终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看来,模仿icq做oicq是当时马化腾惟一能够选择的一条道路。 只要身处深圳,然能够感觉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热度,创业在一段时间内竟然是深圳互联网业的主旋律,但在深圳,大把的新机会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新鲜事物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这使得马化腾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当时只有干己最为熟悉的事情,对于马化腾而言,当时的门户网站、邮箱等热门的业务,并不是己的特长,己最熟悉的互联网软件icq就成为了惟一的切入点。

直到如今,依然有部分技术至上的业界人员对马化腾和qq的成功存在着异议,认为oicq完全是一款抄袭icq的软件,并没有任何的新意。

事实上,qq的诞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腾讯的几个创始人也曾进行过烈的争论――icq已经是世界级品牌,并占领了相当的中国市场,在国内也已经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其次是己的技术并不领先,与先前的几家相比并没有特别优势……在这种形势下,使得很少有人会去关心一个小小的聊天软件――这也为马化腾留下了机会。

和疲软的西方经济比较,中国经济能够出现巨大的奇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无聊的方式不同。

原8848总裁王峻涛后来在谈到短信的崛起时的一番论断非常准确。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中国用户对中文环境icq的服务有极大的需求,而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版本并没有完全解决中国特色的问题。

例如icq的信息只能保留在单机上,一旦用户更换机器登陆,所有联系人的信息都将丢失。

在计算机在当时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对用户而言,无疑影响了使用者的便捷程度。 后来许多专业分析人士纷纷指出qq能够在网上风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符合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沟通方式。

做出一套服务器端信息保存的程序,对于一个技术人员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但将两端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产生全新的效应并受到网民的追捧,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把q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后,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了500万用户,就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想到。

在腾讯不再为用户数量发愁的时候,马化腾开始积极寻找各种可能赢利的点。

此时的腾讯是在与时间赛跑,等新的模式开始赢利的时候,腾讯很可能已经担负不起oicq的运营费用,所以马化腾并没有思考新的模式,而是从韩国同行那里找到了oicq赢利的可能。

当时韩国流行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网络服务,马化腾眼睛一亮,开始联系耐克、阿迪达斯等企业,把他们最新款的衣服放在网络上,供qq用户付费使用。

由此开始,腾讯才真正生存了下来。 如果做其他不熟悉的业务,腾讯也许很早就死掉了,马化腾后来坦然承认腾讯在发展初期确实危机重重,值得庆幸的是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

活着的惟一法则就是眼前利益,马化腾也不能例外

如今的腾讯市值35亿美元,2006年第一季营收超过8000万美元,皆为中国互联网之最。 但恐怕没有人想到过,马化腾最初的想法竟然是想等qq成熟后卖掉套现。 从当时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来看,马化腾的最初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个人英雄们的最终出路大多是卖掉己的成名作品。 即使这样,对于技术型创业的创业者而言,卖掉产品也是需要重新学习的一门课程,对马化腾也不例外。

在研发出oicq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困难和挫折,由于不懂市场和市场运作,oicq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 平心而论,当时营运商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在icq风行的时候,运营一个新的聊天工具确实风险很大,毕竟赢利是运营商最根本的追求。

即使和一些有意向购买oicq的公司谈判也并不顺利,每当进行到实质阶段时,对方公司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 最后,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预计100万的底线,最高的一家也只出到60万。 后来在业界谈论最多的,并不是腾讯如何以及为何成功,而是有多少人打过它的主意――不乏有网络业高管以惋惜的口气回忆说,己的公司曾在什么价位上试图买下腾讯,但最终失之臂。

与此同时,对qq的大量下载和增的用户量让公司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都让当时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没有资金更新设备,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计算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网页、系统集成、程序设计……什么业务都敢接,正如马化腾己所言,当时的期望很简单,让公司活下去。

如果不是看到老友丁磊拿到了风险投资,不堪重负的马化腾最终很有可能就60万卖掉qq(因为版权问题,后改名为qq)。

然而网易获得风险投资使马化腾意识到了互联网还有其他的玩法,也使马化腾意识到qq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间,我们决定己&lsquo养&rsquo下来。

为了获得风险投资,马化腾和其他合伙人一共做了六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份都有20多页,但往往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但1999年的深圳高会挽救了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凭借oicq仅半年占领的市场地位,马化腾幸运地拉来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220万美元的投资,这无疑为腾讯找到了活路。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qq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 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

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当腾讯在香港上市后,马化腾这样评价己当年的经历。

第三部分:后发制人一定要抄

八年前,马化腾开始做im(即时通讯),现在用户数量第一;在三年前开始做门户,现在流量第一;做休闲游戏,将业界老大联众取而代之;进入网游后成长势头凶猛,让盛大、网易开始警惕;一年前开始电子商务,在卖和在线支付上一出手,让马云、王志东等前辈紧张万分。 在中国互联网业,做到横跨多个业务线的企业并不少,却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像马化腾这样在多条业务线上同时做到领先,那么马化腾是如何做到的?

当今的互联网市场变化得太新太快,几个月的时间就会冒出很多新事物,凭什么判断热点?

换句话而言,这意味着任何的结局都有可能出现,仅仅由己主观来判断,只会导致出错的几率增大。

相比之下,如果有先行者,就可以观察别人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然后再改进。

我不争第一,没意义。

新产品一出来就要保证稳定,不能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要慎重。 马化腾说。

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腾讯的步伐过于谨慎,不少业界人士如此评论腾讯,如果腾讯能冲劲更足一些,腾讯的规模会比今天更大。

对于这种评论,马化腾坦然承认在发展问题上己的确显得比较保守。 因为己信奉的哲学是先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能否做成? 在开展每一个新业务之时,马化腾都要求包括己在内的相关人员我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把握,己宁可不做。

马化腾这样的态度与马云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业界流传着如此的调侃:马云是完全不看底牌、把己全部筹压上豪赌,而马化腾是完全相反,回回看底牌,精打细算的玩法。

为什么腾讯能够在短短的7年中发展到如此的规模,在许多新业务上并没有走太多的弯路?

这与马化腾的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腾讯为什么没有从众奔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事例最能说明问题。

承销顾问里,六家建议在香港,四家建议在纳斯达克,三家建议两边同时上,搞得我头都大了。

当时的马化腾面临着抉择。

很明显,从顾问的建议中不难看出,腾讯选择香港上市无疑把握会更大一些,尽管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要比美国低。 选择香港上市无疑更符合马化腾的理念。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效果不错:2004年6月16日在港上市以来,腾讯的股价一直在稳步上升,远高于在美国的网易和新浪。 甚至丁磊也公开表示,准备炒一炒腾讯的股。

同样,关于业务扩张的问题,在腾讯内部马化腾并不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作为管理层集体决议的制度,马化腾经常会和其他人发生冲突,烈程度曾达到桌子,甚至摔门而去。

据一位腾讯的中层员工透露,对于从何种业务开始入手,当时腾讯高层观点各不相同,尤其集中在做电子商务、搜索还是门户问题上,争论最为烈。 而当时的形势是微软旗下的im平台msn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随着微软的脚步纷纷向腾讯宣战,毕竟im对用户有着邮箱、游戏等其他任何业务所无法比拟的粘,腾讯遭遇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挑战。

此时做电子商务无疑是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在2003年,电子商务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业务,潜力很大。

而做门户,腾讯面前已经有了三座大山。

但马化腾认为正是由于门户和休闲游戏是中国互联网业最为成熟的业务,无论从人才和用户上都较电子商务更有优势,因此做起来相对会更有把握。

于是,马化腾挖来了在网易以及tom都做过内容总的孙忠怀开始筹建qq.com,同时也推出游戏平台,主攻以棋牌类为主的休闲游戏。 仅一年时间,到2004年年底,凭借以亿计的qq用户规模,qq游戏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到达了100多万,超过联众成为最大的休闲游戏门户,仅仅两年半时间,qq.com也成为流量最大的中文门户。

当以阿里巴巴和百度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搜索业务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旋律后,看清了形势的马化腾才针对搜索和电子商务分别推出了搜搜和网。

毫无疑问,这种理念尽管有时会使腾讯贻误更好的战机,但却保证了腾讯在战略发展的大方向上不会出现偏差,这对于已经度过创业期进入发展期的腾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变幻莫测的互联网行业。

抄袭的目的是创新

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张胆地、公开地抄……王志东对此毫不忌讳。

现在腾讯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创新,所有的东西都是抄来的。 对于淘宝网招财进宝的流产,马云毫不掩饰对马化腾和腾讯的指责。

在百度的搜索栏中敲入腾讯和抄袭两个关键字,搜索结果是220,000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业界对马化腾的看法,但这种看法未必正确。

微软、google也是抄袭大王,从windows到office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

对于落了个抄袭者而非创新者的骂名,马化腾却不以为然,抄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

不可否认的是,在it领域确实如此,只要好的东西就难免会被模仿抄袭。

做企业不是比谁动手早,而是比谁活得长。

后来丁磊对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论断深得马化腾的赞同。

实际上,早在2001年,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就已经阐述过这样的观点。

为此马化腾不是没有品尝过苦涩,稍微有些网龄的网民都记得腾讯早期曾经做过邮箱业务,但推出没多久就被停掉了,甚至连马化腾己都承认不愿用第二次。 当时马化腾认为这个项目简单,不需要花费什么精力,搭起架子就推出去了。 尽管注册使用的人很多,但由于当时邮箱竞争太烈,烧钱多,却没有盈利模式,导致最后根本无法支撑邮箱系统的正常运营。 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马化腾又一次意识到己的老办法无疑还是正确的――谋定而后动,前提是不能一味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正如狄恩?卡曼所言,顾客买的不是发明或技术,而是能解决问题的创新。 所以我不盲目创新,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实际上,qq早期的崛起,就是马化腾抄袭理论最好的实践版本。

辛苦做出来的新业务,腾讯其实就在后面等着,他们庞大的用户群,要来占市场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正如后来tom的王雷雷略带嫉妒的言论,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开花。 确实如此,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并不少,像许多游戏、邮箱、门户都拥用大量的用户,但为什么成功复制其他业务的却几乎没有?

至此以后,马化腾形成一个后发的惯例――在决定某项新业务在何时推出的时候,他考虑的是如何将企业身的学习周期与该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协调,形成一个比较稳妥的扩张节奏,保证企业始终在当前业务与未来扩展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例如最近与淘宝网招财进宝流产牵缠在一起的腾讯的电子商务业务,事实上,早在2003年当阿里巴巴闭门研发c2c的时候,腾讯也在同步研发,甚至一度提出与阿里巴巴合作,但终因马云出让的股份太少而作罢。

电子商务计划一直搁置,直到2005年淘宝大功告成,腾讯才在当年9月拿出了己的电子商务业务。

大者是否恒大

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风总是暂时的,没有谁敢说己能稳坐钓鱼台。

大者恒大只是大者的我抚,大者被后来者挑落于马下的传奇故事,一直不停地在互联网世界中上演着。 成为业界的领先者后,腾讯的角色将从跟随别人转变成被别人跟随,这对于马化腾后发的策略而言,无疑是一个考验,因为总有一天模仿会没有对象。

6年以前,对于新浪、搜狐们来说,即时通讯软件是副产品,不会用尽全力去投入,所以在这个领域它们打不过腾讯;当它们真正意识到重要,重新重视起这个行业的时候,qq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

而现在,由于qq用户群的巨大优势,必然会使腾讯觉不觉的产生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惰,严格意义上这种优势意识往往很难连根排除,在腾讯扩展其他领域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己不出机制或者意识上的问题,从而错失重要市场?

这对于马化腾来说才是真正的问题。 在如今的互联网竞争环境里,腾讯的对手们也同样在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调整和扩张,谁都没有压倒一切的优势。

尽管马化腾公开的表示过腾讯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是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而是走相关多元化的战略,也就是说腾讯所发展的任何一项业务都与腾讯的核心优势结合,但实际上,这种多元化的战略往往会因为战线太长收不住而出现问题。

随着msn进入中国市场,所有的网络公司都面临着更为烈的市场竞争。 而在即时通信领域,msn在中国使用人群更让腾讯感到如芒刺在背,尽管qq目前还拥有60%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个比例随着msnmessenger、skype的侵入而在逐年下降,im市场只会火拼得越来越烈。

同样,在休闲游戏能快速做成名副其实的第一,是因为这是一个既缺乏技术含金量,又不需要太多质量管理的业务;但门户不一样,大型网游也不一样,腾讯的用户虽然众多,但新闻的质量能否超过新浪、网游的质量能不能超过盛大,一切还都存在着许多的变数,需要极长的时间通过圈占市场份额去证明。 至于电子商务和搜索,更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东西,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这种局面是此前腾讯所没有面对过的,也无从向对手学习的。

还有就是多元化带来的团队膨胀及管理上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腾讯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名,尤其近两年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尽管马化腾将各个己看来不太适应的高管职位都让了出来,但不可否认的事,这样实际上并不利于腾讯的决策。

马化腾如今被业界形容为.com公敌,互联网界完全是一幅围剿腾讯的局面,看来,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的钱还是太多了,大家都资金过剩。

马化腾的调侃掩饰不住一丝的无奈,毕竟现在的腾讯需要己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第3篇:马化腾分析腾讯业务

3月11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3月10日在京接受媒体群访时,就微信商业化、互联网企业国际化、微信与移动QQ的关系、互联网金融、腾讯电商、自主创新等话题进行了解读。以下是其精彩观点,

特此刊出以飨网友。

关于微信商业化

马化腾指出,海外其他同类产品比微信早大半年时间,在增值服务尤其是移动社交、游戏方面,是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腾讯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务必是体验比较好才会正式对外发布。另外,腾讯希望搭建一个开放平台,能够跟其他各类开发商合作,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像对O2O、微团购的尝试。

总的来说,腾讯更希望成为一个平台,而不要说自己去把某一个行业做得太深。最近也有很多好的手机应用,像手机打车、微信卖书,以及基于微信的电商或文学网站,作者不一定依赖于其他现在的网络文学网站,作者可通过微信直接

面向用户和订户,

在腾讯的产品体系外,现在有很多产品都想接入微信。对此,马化腾表示,其实理论上都接受,其实新浪微博也有接入微信。微信平台是开放的,理论上没有太多限制,顶多是说有些还不成熟,还在测试。另外,腾讯微信的API和接入规则,其实现在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在一点点做。一边是开发商,开发商巴不得帮他发微信发得越多越好,越容易发越好,一边是用户,当然还是用户最重要。

微信API是开放的,微信公众帐号现在是用消息对话的方式,下一个版本就有菜单的方式。可能还会提供更多的接口,让用户自己可以更加简单地开发一个基于微信的公众号,比开发一个原生态的App应用程序会简单得多,任何一个编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为自己创造一个基于HTML5的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的对话体系,跟后端连起来,也很容易维护。

对于个人草根而言,微信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另外,微、小、中的内容和产品开发者,也会积极接入微信,

用户想看下一段内容,只要愿意付费,作者就可写给用户并直接送达给用户。这样,微信就成了内容制造者和终端用户的一个桥梁。

马化腾表示,时下兴起的自媒体,在内容里直接卖广告,广告直接跟着文章走,这都是微信之前没有想过的一些新的模式。腾讯更希望构造一个这样的通道和一个平台,能连接很多的商业模式。“它的玩法各种各样,可能我们都没想到,往往很多玩法都是用户自己创造出来的,我觉得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构造一些很简单的规则和网络层的这种连接,然后复杂的商业模式交给外面的这种合作伙伴或 1 者个人,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户群,我觉得这个生态会比较健康。”

“我觉得可能现在是正处于弯道超车吧,只有确实超过了才有可能谈创新的基础,过去一直跟着别人走,的的确确是发展慢了。下一步真的可能会有一些从亚洲诞生的商业模式,我们也一起努力吧。”马化腾称。

什么样的机制才可接入微信?

包括未来的手机QQ。手机QQ能改造得更好之后,可以承载一样的系统,所以应该还是延续腾讯两年前一直在强调的——打造一个开放平台、一个产业链,让更多的开发商能够获益。因为在PC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信在手机上肯定也没有问题,因为从支付、到营销、到托管,腾讯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跟开发者

也建立了很好的互信基础。

鼓励中国互联网走出去

马化腾指出,走出去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梦想,过去基本上是制造业走出去了,像通信领域的华为、中兴,家电行业的海尔、格力、美的、TCL。但中国信息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包括所有的服务行业),在国际化方面还比较落后,也从来没有

成功过。

过去中国所有的互联网模式基本上是从美国拷贝过来的,起步时间晚,且国外的模式相较成熟,所以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其实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准备好, 他们也会受限于以前PC或者网络服务和习惯的牵绊,很难做到一个纯移动互联网化的新服务和产品,这样的话就是给中国企业一个蛮好的机会,因为亚洲的手机市场和普及程度在比西方发展得快,像以前的短信,是中国最热、最火的移动应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让中国纯移动互联网产品走出去。

当然,美国的几大公司也在积极发力追赶。从全球市场来看微信类的产品,美国主要有WhatsApp,但WhatsApp其实在美国用户不多,美国用户好像不太习惯用WhatsApp,因为他们很少用短信,反倒是亚洲、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用户热衷于该应用。亚洲当地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有腾讯微信(海外版本叫wechat),日本的Line,韩国的kakao talk,其中腾讯对kakao talk进行了小部分投资。

其中,日本的Line和腾讯的wechat在国际化道路上最为激进。二者在诸多市场都有交锋,不管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

还是东南亚的印度,甚至西班牙语系的欧洲国家,都在开始做推广,包括在手机广告系统上投放广告,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做线下推广。双方的投入挺大,主要是都看到了未来的很大商机,所以都加大了投入。

腾讯也跟Line一样,在同一个月内,设立了美国办公室,同时加紧拓展欧美市场。但拓展美国市场其实是最难的,因为当地最强的是Facebook,Facebook 2 也做了Facebook Messenger,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还受到其原有体验的影响,另外,图片分享公司instagram对Facebook业务有很大冲击,所以Facebook不惜代价买了下来。但基于手机的应用,有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全球都在面临一个剧变的时代,竞争可能是要按天计算。

“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一把力,微信成和不成,可能这辈子就这个机会了。”马化腾表示。据其介绍,在海外,腾讯最成功的是投资美国的Riot Games,做

了LOL(英雄联盟),

这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大在线游戏,同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500万,已经远远超过《魔兽世界》。虽然它的商业化程度比较低,但是其受欢迎程度很高,这是腾讯

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腾讯的海外投资,更看中的是知识产权上游能制造内容的公司,当然也有技术型公司,腾讯在美国也有投资另外一个公司,但具体细节并未透露。

马化腾认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要在人们心目中受欢迎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在很多的电影不断翻拍以前的老片子,包括国内《西游记》也在拍子集。现在的投资越来越大,用知识产权结合做内容的开发,成功率和把握度比较高。

对于互联网企业走出去,马化腾呼吁政府能多支持一点。如果出口创汇了,是不是应该有一点激励?更加鼓励大家到海外挣钱。当然更多地是说,在一些政策配套方面,对一些企业走出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有一些支持,现在看到的有些是管理方面的要求,像华为、中兴路由器虽然是硬件,但因为是联网的, 所以美国政府会担心泄密问题,中国标签就会起负作用。更不用说我们网络信息

的行业走出去了。

政府在管理信息安全时,要有国际化视野,更多鼓励发展,管理也很重要,因为没管理的话就会乱、车就会翻。对整个产业,不光是互联网产业,对其他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化,都会有很大的制约。

互联网企业应与运营商合作共赢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企业应与运营商合作共赢,这是大势所趋。比如说腾讯在微信里面发语音消息,甚至说里面的朋友圈的工作,已经是一个社交网络,更不要说开放平台,各种用户的应用,与运营商的内容完全不重合。

“所以说,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去简单比较和所谓谈替换,还是不太准确。

”马化腾称,“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大大增加了数据流量,因为没有这样的应用的话,你不会有很大的动力和刚需,就是说我要看朋友圈的照片,这个照片流量可就大了,没有这个需求的话,你原来的30兆数据包需求就够了, 但现在发现可能要300兆,这其实也是增加了运营商的数据流量,从话音转向数

据为主的这样一个推动。”

当然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会增加,诸如要搭很多的基站。因为以前的话音和不算太多的短信,对基站、基础设施网络压力的承载还不算太大,或者说原来的设计是按照这种模式设计和采购的,现在数据流量增加太大,运营商原有的网关、基站信令的资源不够用,这个时候运营商会有怨言,说能不能再优化,否则的话甚至会影响到电话都打不通,对此运营商可能会很难接受。

“我们都明白这个过程,但是确实这是大势所趋,因为用户需求放在这里,运营商也在拓展数据业务,真的有需求来了,其实应该更高兴、更加增加建设。”

马化腾称。

马化腾坦承,运营商的建设成本确实高,转嫁到消费者,他们会发现资费很贵。“一开始运营商在推动数据的时候都在送,现在送不起了也不敢送,更不要说不限流量了。这其实跟修马路一样,我们建议很大的一部分应该由国家来承

建,

交给运营商的话还是很难承受的。相当于一个城市现在的马路,要一个公司来承担的话,他只能说你一出门我就要收费了,在马路上走路、骑自行车都要收费,但这可能吗?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马化腾建议,一部分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的,应该由国家来承担,一部分比如说像高速公路或者说额外再多的路,要从油费、养路费里面回收一些成本,一部分由企业承担、一部分由国家承担,这样会比较合理。“就好像我们骑自行车出去或者走路出去,这不应该收费,但是开车的话,要从油费、养路费里收费,如果你还要更快,要上高速公路,那高速公路上还要收费。”

微信与QQ 其实是两种用法

关于微信跟手机QQ的关系如何界定,马化腾坦承,公司内部也在一直不断

地思考。

为什么最开始要分开?马化腾指出,是因为不想背包袱,按纯互联网运作包袱会少些,然后有创意就可以很快地实施,产品迭代周期快、试错成本和时间成

本也很低,这样的话效果更好,

第4篇:马化腾发表互联网8论纲:腾讯进入开放转型期

腾讯公司董事长兼CEO马化腾(腾讯科技配图)

腾讯科技讯 12月5日,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微博)在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的主题演讲。以下为8条论纲的主要内容:

一、互联网即将走出其历史的“三峡时代”,激情会更少,力量会更大。

二、客户端将不再重要,产业上游的价值将重新崛起。

三、“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但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假想的罪名。

四、截杀渠道者仅仅是“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

五、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模式是“体验经济”的宠儿。

六、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

七、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将解放人。

八、在“云组织”时代,“伟公司”不见得是“大公司”。 以下为马化腾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感谢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沟通。今天我演讲的问题是“互联网问题八条论纲”,大家会以为是在模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提出的95条论纲。之所以用这样的名头,其实是想提醒各位,应该说中国互联网实际上处于一个变革前夜,我们非常荣幸见证这么一个历程。

本来,我们也准备写95条,由于时间不允许,只有15分钟。所以,我就做了一个也不是很艰难的决定,决定把它缩短为8条。第一条就是讲互联网即将走出其历史的一个“三峡时代”,激情会更多,力量会更大。

我们看互联网发展时间其实很短,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任何一个新鲜工具出现的时候总会引起社会的惊讶,以及很多关注,并且风靡一时。这个过程就好象长江三峡一样一路险滩,在未来这个阶段过去之后,我们感觉到新鲜感逐渐丧失了。但是,这推动了社会结构的重塑,以及创新的力量将会排山倒海般到来。这个转折点一个标志就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

第二点我想讲客户端不再重要,产业上游价值将重新崛起。回顾过去很多人认为腾讯很多成功就是因为有了一个QQ客户端软件。我们能够非常便捷接触到用户,手中有很多用户推什么产品都可以成功,这实际上是一个渠道,我们能够轻易通过这个渠道去接触到用户。但是在未来我们感觉到这个趋势,或者说这种故事将不再存在。

那么这个和我们传统行业存在很多很类似,比如过去家电行业里面,我们看到渠道是非常强,一台电视机厂家大部分的利润都给中间渠道盘剥掉了,很多厂商是给非常强的渠道打工,比如给国美,苏宁打工。那么,这个产业发展过程,渠道强势过程在很多行业里面都出现,不管电力,铁路,自来水都无一例外。 但是我们想强调在互联网中,这个渠道强势时代迟早要过去。简单来说,价值链在互联网产业链中正在往上游转移。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人们只依靠你的客户端,那这个企业将会步入一个重大危机。

第三个是“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一个假想敌,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我们看到过去20世纪90年代,大家看我们IT产业,微软是给人诟病最多的被指责垄断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微软面临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新的很多公司可以照样崛起。马云在前两天杭州一个演讲也提到这一点,非常赞同。几乎不可能所有创新者、创业者都认为毫无希望,微软可能进入很多领域,都把很多产业占到第一位的时候,那还有什么机会呢?我们看到未来发展其实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不仅产生了Google,产生了EBAY,而且还产生了像Google这么强大的公司,像Google已经无所不能,所有互联网产品线都有他的投入。我们看到仍然有FaceBook的崛起,FaceBook之后觉得社交网站,在人际关系已经没有办法能够挑战他地位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一种新的形态,微博的形态崛起。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垄断,实际上是在产业不断变革的时候,他依然是面临很大的危机。也就是说,在价值变迁迅速的产业里面,没有一个公司是可以高枕无忧的。所以说,挑战像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有人说是三座大山,有效方法不是建立一个类似的平台,形成一个垄断,能够顺应而上形成一个好的产业链这才是一个好的方法。推荐大家看看薛兆丰的一本书:《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第四点截杀渠道仅仅是一个“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互联网可以减少所有渠道的中间损耗,大大减低从产品到用户消费者的途径。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产业,你只是把渠道劫截杀掉,把传统的渠道抢过来。好象你获得一个暂时的利益,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整个格局。那么,在过去来说,互联网大幅度拉低交易成本,冲击传统产业链的渠道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你回头一看,很多被传统替代,很多代替传统产业的公司非常尴尬。比如我们看当当取代了很多的大量实体书店,但并没有大量的盈利。还有看看我们曾经在传统行业里面,非常大的一个产业,就是分类广告,现在走到互联网上之后并没有把他原来那块产值挪到互联网公司上面去,他没有,是给扁平化掉的,消化掉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互联网将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存在,它将融入传统产业之中。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产业链的上游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你拥有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拥有什么样的一个渠道。

外界一直对腾讯有一个误解,说我们核心价值就是有QQ,有渠道。其实,我们在很早之前也意识到这个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全力打造产业链的价值源头,也就是说你要有很好的优秀产品和服务,以及应用。

第五点我想谈一下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而知识产权模式是“体验经济”的宠儿。我们在看看我们过去的产品经济时代,产品和注意力是分离的,也就是说销售产品为了获得知名度和名誉度不得不到媒体那边购买注意力,这个就是广告的本质。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产品经济逐渐在演化到体验经济的时候呢,独特的体验将成为所有产业的一个价值源头,也为产业增值打开一个无穷空间。比如一个LV包,一个变形金刚玩具,一栋房子,一个手机都如此。在产品经济时代,媒体内容是一个独立产业,也就是说为广告提供一个载体。那么,在体验经济时代,媒体内容将会全方位融入到其他产业中,成为一个价值的源头。

我们再看下一点,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过去有一本书叫《免费》,未来以软件形式存在的内容都会免费的。这会让我们很多立志于制造内容和软件的公司都非常绝望。并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就可以在市场中找到价格,比如空气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很有价值。但是没有人去买卖这个空气,为什么呢?太多了,这里面提到一个价值重要前提,就是稀缺性。

我们看制造稀缺性的方法有哪几个?第一要有一个长期的大量品牌投资,比如LV。第二要营造一个独特的体验,比如我们看到苹果的iPhone等等,他通过一种整合方式把很多技术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独特体验。其中他的每一个技术都在其他的厂商来看都不是什么高精端的技术,关键把它整合成一个体验,这个就是一个稀缺性。

第三个方面塑造明星,我们看到好莱坞产业电影有一半制作费用都是在请明星的费用片酬。

第七,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将解放人。我们现在谈到是物本经济,有时候人性会被扭曲、束缚。比如在今年我们看到富士康这个事件都可以看到这些情况。我们认为互联网使命之一就是要改造传统的物本经济,把人从组织中束缚解救出来。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未来世界里拥有独特魅力和独立的人会成为最终源头,会成为最终的赢家。你资讯会免费,但专栏作家会始终盈利。 比如你很多视频会免费,但是一样能够让明星主播盈利赚钱。也就是说聚合更多的个人价值,为更多人的自我实现提供平台,把个性魅力和创新的潜力凝聚成为庞大的商业价值,是未来互联网的用武之地,也是腾讯公司的愿景之一。 我记得阿里巴巴有一个口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果按这个比喻来类推,我就希望让天下没有埋没的才能。类似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平台,让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价值贡献者,并且从中获益。我觉得只有把人的价值释放出来,产业升级,才会发生,稳定的社会结构才会出现,这是中国互联网应该能做出的贡献。

最后一点,我想谈一下“云组织”。在云组织时代伟大公司不见到得是一个大公司,云这个词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时候,已经给市场上都用滥了。但是,我又没有找到更好贴切的词汇来形容我们即将面临的时代,我们今天讲的云不是云计算的云,云计算更多是一种技术形态,我们讲的云是未来社会的形态。 过去讲计算机的云是讲说,分本地在远端、在服务器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云是指社会资源这样一种聚合的方式,也就是说平时是以水分子形态的,需要整合的时候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具体采用云,任务完成之后又四散而去。我觉得这样一种组织形态可能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常态。

我们可以看到危机经济学里面举了很多例子,包括电子商务里面成就每一单生意,其实也是一个云组织的过程。那么,最后我也想来描述一下,腾讯公司眼里的开放和共享。简单来说就是以释放人的价值为着眼点,以个人资源为立足点,以云组织来凝聚,以云创新来推动。开放和共享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也更加是我们拥抱未来的方式。

讲了这8条还远远不能描述我们对未来的理解,和憧憬。我们看到在这个时代转折的一个门槛上面,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仅仅是用一种理性,热情这样抽象的一种方式来描述,虽然我们好象是一种瞎子摸象似的描述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腾讯在过去一个多月,刚刚经历一次激烈的风波,或者说是纷争。事后回想其实有很多的反思在这里面,但是我不想沉浸在所有的纷争之中,我更多希望往前走,向前看。 之所以今天还要提到它,主要因为这个纷争更加坚定了腾讯去改革,去转型的一个步伐。今天我也想在这个场合里面,借助刘东华社长的舞台,也受公司的一个委托,郑重宣布:从今天,2010年12月5日起,腾讯公司将步入为期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转型的方向就是前面提到8条论纲,转型办法就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包括意见领袖,包括很多人的建议忠告和批评,转型的原则就是刚才提到开放和分享。

但是,开放和分享并不是一个宣传口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开放很多时候被用作一个姿态,但是我更理解这是一个能力。分享不是一个愿景,更多是说你如何建立一个可执行的制度,才去执行你的分享和共享。所以,在我们自身的能量和能力还没有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情况下,或者说你的很多制度没有建立完善的时候,你去说谈开放分享都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我们才提出半年时间转型,我们希望这是一次慎重、彻底、完整的转型。

我们预计2011年大概这个时间,6月5日,大家将会看到腾讯很多举措。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在半年内其实还会有一系列活动展开,我也期待在座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腾讯公司转型的一个帮助者。最后我也想感谢各位,也期待各位给我们提出更宝贵的建议,谢谢大家。

第5篇:腾讯马化腾:互联网十年最关键的一个字是“变

腾讯马化腾:互联网十年最关键的一个字是“变 腾讯科技讯 8月23日上午消息,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2011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中国互联网十年“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变’”,并认为互联网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公司出现。

马化腾认为,中国互联网最近十年“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变’”,互联网行业越来越百花齐放,将有越来越多新生力量不断涌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的公司会出现”。

对于主持人是否会进入云手机行业的提问,马化腾表示,腾讯“不会直接做手机,但是我们会提供手机上的服务,所以我们跟各个手机制造商都是一个合作关系,这个不会变。”

马化腾表示,赞赏雷军创业的激情,如果未来如果雷军做得很好,也会有合作空间。马化腾认为,“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更多是惺惺相惜的竞争”,而竞争的目的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腾讯科技摄)

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化腾:中国互联网大概是15年时间,最后的这十年实际上是一个变化和发展最快的十年,从我们的感受来看,我们感觉到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变”,而且这个变化永远是我们计划追不上的。所以很多的感悟就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去做变革,不断地去挑战自己,而且这个行业我能感觉到是越来越百花齐放,越来越多新生的力量不断地涌现,我觉得未来的十年和过去的十年,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产业链的力量会不断地涌现,会大大地改变过去这十年,因为今天坐在这里,可能还是十年前创业的公司,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的公司会出现在互联网业界里面。

王利芬:您刚才讲了,现在坐在台上的都是十年创业的大公司,然后未来的十年您觉得一定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成为大公司。作为像您这样的大公司,如果能够继续成为大公司,您最关心的是一些什么样的要素呢?现在你脑袋里面比较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马化腾:我觉得可能有几个特征吧,第一个就是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很多传统行业,包括传统媒体,电子商务,甚至过去觉得是和互联网没有关系的传统产业,所以可以产生出很多垂直的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这样的新的机会。尤其这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非常有实力的公司,其实在过去我们根本没有想象这个领域能够增长这么快,包括电子商务很多新的领域,包括很多媒体,甚至影视跟娱乐结合等等,这些方面都大有机会。对于现在很多老牌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一定要看清

楚潮流趋势,一定要认清楚自己是哪些能做的,哪些不能做的,把自己的平台开放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方向。

王利芬: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您觉得哪些等做,哪些不能做的?

马化腾:非常多的,现在最大的一块就是网游,我们差不多有六七成的收入都是和合作伙伴共同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包括电子商务,我们也意识到很多的买家卖家,还包括很多商品源头,这个都不是互联网公司能够控制得住的,一定要和这个产业链的各家合作伙伴一起做。还有包括很多娱乐、影视这些公司,因为他们拥有的内容的源头,他就有生存的空间,互联网要和他们合作去做。 王利芬:像腾讯这样的公司会不会进入云手机这样的行业?

马化腾:实际上我们跟业界的发展方向不一样,我们不会直接做手机,但是我们会提供手机上的服务,所以我们跟各个手机制造商都是一个合作关系,这个不会变。

王利芬:您能够远距离地点评一下雷军的小米手机吗?

马化腾:因为雷军是我们投资金山的董事长,我跟他是多年好朋友,我也赞赏他创业的激情,包括他离开金山跟我打招呼说,我当时觉得很可惜,因为坚持到上市那么久,为什么就离开了?他说你应该祝福他,他找到了另外一片天空,我们看到他的天使投资非常成功。我们在很多方面有合作,这也反映了互联网业态竞合的关系,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更多是惺惺相惜的竞争,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所以说他勇于去做手机,甚至进入到硬件这个行业,我是非常敬佩的。因为手机市场是非常大的,未来互联网超过一半的流量和使用时间将是从移动终端上产生的,这里面会有很大的空间,包括他针对发烧友来做一个配置很高的手机,我觉得这个空间是有的。但是他也并不指望说我要靠这个来打败苹果,份额要拿到百分之二三十,这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关键是他能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即使是有几十万,几百万的粉丝喜欢用,这都是很好的。未来如果他做得很好,我们也是有合作空间的,谢谢。

本文由成都网站建设:http:///成都软件开发:http:/// 成都公司代理:http:/// 组织发布。

上一篇:复工协议书下一篇:审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