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

《纲要》提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促进幼儿人格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促进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爱国之情;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有利于减少现代家庭中的矛盾,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重视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开展有关关爱教育的各种主题活动,使关爱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懂得关心他人、爱护他人,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一、创造美好环境,营造关爱氛围

关爱教育要有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活动。在对幼儿园的顾老师访谈时,他提到布置幼儿园环境时,通过与幼儿的讨论布置,幼儿对此很感兴趣,能提出环境布置的建议,通过这个讨论,发现幼儿能在良好的环境下与同伴进行较多的互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幼儿能够与他人互动,关心他人。好的环境使幼儿的交往比较轻松,比起那些在教育过程中强制的要求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关心、爱护别人。

二、发动同伴力量,体验关爱之情

幼儿园是一个大的集体,而班级则是一个小的集体,每个幼儿就是这集体中的小的个体。幼儿的模仿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同伴的一些行为常常会影响其他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和幼儿在集体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充分开发集体中道德素质教育的潜能,引导幼儿体验关爱之情,从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有一次户外活动,幼儿A在抠鼻子,抠得流血了,幼儿B看到就走过去关心他,让他不要抠鼻子了,然后就有很多幼儿也一起围在A的旁边,叫他不要抠鼻子。通过同伴对其他小朋友的关爱,会使幼儿开始关心别人,爱护别人。通过同伴的力量,幼儿能够无意中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之情。

三、利用传统节日,感受关爱教育

一年中有很多节日,如:“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每到这些传统的能感受爱的节日,浓郁的节日气氛就会影响幼儿,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有关关爱教育的主题时,可以选取一些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别人的关爱,或需要给别人关爱的节日进行组织活动。幼儿园可以设计和组织一些亲子互动游戏,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一些事,也可以组织需要小组共同完成的游戏或任务,让几个幼儿一起完成,从而使孩子知道怎样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他人的关爱之情,让亲人、朋友等感受到幼儿的关爱,从而使大家感到温暖和快乐。在与张老师的谈话中,他是这么描述的:去年的三八妇女节,让孩子亲手为妈妈做了一张贺卡,然后想一句话再告诉妈妈,回家的时候再帮妈妈们做一件家务。回家之后很多幼儿都帮妈妈做了家务。到了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有的幼儿就知道可以为妈妈做点家务,不经过老师的提醒就能主动地帮助妈妈做家务。通过这些节日,幼儿能受到节日气氛的感染,从而在语言和行动中体现出自己对别人的关爱。同时在别的节日时,幼儿能表现对别人的关心,帮助他人。

四、借助教学活动,理解关爱情感

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不一定要专门开展某一门课,而是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在能够渗透品德教育的活动中,积极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幼儿园中的活动应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的老师比较重视对幼儿文化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忽略了教育教学活动对孩子关爱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比如:让幼儿扮演一个路人扶老奶奶过马路,通过活动中让幼儿扮演路人这个人物,使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得到发挥,在以后的生活中幼儿也会像表演中的路人一样关爱老人,也可以在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理解什么是关爱、学会如何关爱,引用一些经典的儿童故事对幼儿进行感化,激发幼儿对弱者的同情心,从而愿意帮助别人。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既能够很好地学到文化知识和技能,又能够通过活动体验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情感。

五、协调家园力量,实践关爱言行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与家庭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希望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家园共育在幼儿的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对幼儿的关爱教育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引导,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这种血缘关系。幼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与父母待在一起,因此父母在家中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幼儿。幼儿爱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幼儿,这些行为会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和言行上的模仿。有一次幼儿Q不小心打了幼儿C,使C的头上长了个包,放学时,Q的家长知道后,就像C道歉,Q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幼儿C道歉。在幼儿关爱教育的培养中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共同参与,认识到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予孩子良好的影响,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家长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家园要共同合作,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社会性教育,使他们形成对人关心、体贴等良好的行为。

在幼儿关爱教育的培养中,教师和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幼儿园对幼儿的作用,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有意或无意中学到关爱,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同伴交往,从而体验关爱的氛围;通过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关爱之情;也可以通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让幼儿切身感受关爱,从而增加关爱之情。同时,父母积极地发挥其在家庭中的作用,培养孩子帮助他人的好品格,鼓励、尊重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一个有关爱之心人,是懂得帮助他人的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能够促进同伴间的交往,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作者:郁静芳

第2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经过欧阳菲菲的演唱更是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且成为了很多机构晨会的必修课。但是,知道这首歌的来历的人并不是很多。先来了解下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有一个先天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了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

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子突然明白:妈妈已经死了!她忽然感

到了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还不放心她吗?她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要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一、什么是感恩心呢?

感恩的心就是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会懂得感动并去报恩。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不断地在接收施予,并在施予中成长、成才、成家、立业„„这些施予并非我们天生就应该享受,这些施予于我们而言就是恩惠。若我们能感受到这些恩惠,我们就具备了感情动物——人的基本特征。

感恩不仅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感父母之恩,是为孝;感手足之恩,是为悌;感提揆之恩,

是为忠;感托付之恩,是为信„„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传统美德都是由感恩开始的。

感自然生养之恩,是为环保人士;感民授政权之恩,是为廉洁干部;感客户惠顾之恩,是为诚实商人;感祖国护佑之恩,是为爱国义士;感朋友关爱之恩,是为仗义哥们;感妻儿伴随之恩,是为顾家男人„„

二、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呢?

第一、养成感恩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可以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节日

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

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父母要学会偶尔“示弱”

要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下班回家累了,让孩子帮忙拿拖鞋;假装不舒服,请孩子倒杯水给父母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第四,“计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第五,及时的表扬孩子

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家长们或许会说,说到容易,做到就太难了。——是啊,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说:教育孩子就是修炼自己!改变自己然后再影响孩子改变,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睦!

第3篇:小动物培养了孩子的关怀之心

前言: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小动物是儿童最真挚的伙伴

儿童把宠物看成是挚爱的伙伴,在儿童眼里,宠物甚至胜过人,因为他们可以与宠物分享秘密,在难过时获得安慰,并非常愿意随时随地的照顾它们。比如,孩子在学校受到嘲笑或在家里遭到训斥,就会退缩一旁,与不会搬弄是非的宠物相厮守;他们会向猫猫狗狗倾诉所受的委屈,分享内心的情感,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得到一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可爱的小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关注,宠物的可爱表情和种种小把戏便成为对孩子最安慰的语言,带给孩子最大的快乐,无形之中缓解了孩子心中的郁闷,帮助他们抚平心灵创伤、恢复自信与乐观。

儿童与小动物有着天然的和谐关系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比较繁忙,平日陪伴孩子和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而当孩子有宠物为伴,相当于多了一个可以交流和寄托感情的对象,孩子们在需要更多的情感时能够得到转移。这点从儿童在同小动物玩耍时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兴奋神情就可以看到。与小动物相伴是儿童特有的天份,多与小动物接触不仅能激发儿童活跃、好奇的天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们与孩子平日里没有时间沟通的缺憾。

宠物在一些压力更大的环境中也可帮助儿童。实验证明,儿童在接受体检时有一条狗在场就会感到轻松一些。性格内向而不善交际的儿童可从宠物身上获得自信,因为宠物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所需的关爱。最近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从宠物身上寻求友谊和安慰的方式与对待家人的方式截然不同。他们似乎对动物的需求特别敏感,并喜欢抚摸宠物。

培养关怀之心

有些孩子在天生的好奇心萌发之前,就被爸妈灌输一些不当的成见,例如:动物是脏的、危险的,它们会传染疾病,还会攻击人类……。所以,这些孩子一接近动物,就会被爸妈斥责或吓阻,造成孩子害怕或讨厌动物。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欺负动物,以虐待流浪动物为乐;这群孩子缺乏众生平等的想法,把动物当成低等的牲畜,任它们被蹂躏也觉得不痛不痒。因此,让孩子有机会饲养宠物,和宠物一起生活、培养感情,孩子就能体会到,动物也和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会害怕孤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当孩子对动物产生这样的同理心的时候,那么他们看到街上的野狗或流浪的小动物,也会产生莫大的同情与关爱。

培养责任感

爸妈必须让孩子明白,养宠物是个长期的工作,不像玩具一样,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可以丢弃。一旦决定要养宠物,就得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份子,必须永远的爱护它。所以,爸妈最好将一部份照顾宠物的工作让孩子来做,如果家中有几个孩子,还可以做个工作分配表,规定每天谁要负责做什么事。让孩子除了与宠物玩耍之外,还要实际参与照顾与清理的工作,以养成孩子的参与感与责任心,也更能体会饲养宠物的甘苦。

与小动物接触对于儿童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但我们要正确对待儿童与宠物之间的相处,不能盲目引导。童年的生活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在童年时代

有可爱的小动物相伴,不仅能给儿童带来欢乐和启迪,使他们拥有多彩的童年,还有助于完善儿童的性格,培养儿童对家庭、社会和自然的热爱。

孩子的认识能力比较低,知识经验少,需要成人在认识上给予帮助,行动上给予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告诉成人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成人应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良好的思想行为。

第4篇:同桌100学习网培养了我的沉稳之心和严谨之心

半年前,我在好奇与憧憬中选择了同桌100学习网;半年里,在同桌100学习网广博又层次分明的资源海洋中畅游的我,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以班级第1名,年级第2名的好成绩。

受益于同桌100学习网的不单单是我,那些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那些终于实现了中学阶段的理想走进了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的同学们也都对同桌100学习网的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同桌100学习网的老师们不仅拥有富足的知识宝库,还有构思精巧的教学设计,以及风格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的教学吸引我的地方,也是他们开启同学们心锁的金钥匙。

以前的我曾沉迷于网络,逃避学习,有时甚至利用打字和点击鼠标的过程来消磨时间。忘记了爸爸妈妈的殷殷嘱托,忘记了老师寄予的厚望;无视同学们挑灯夜战的奋斗精神,无视名次表上排在最后面的我的大名„„在家忽悠家长,在学校里“周公做梦”,我把全部的小聪明都用在了伺机解除网络饥渴上。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更是一个要不要、做不做的问题。只有想法,没有迫切的欲望,只能永远将“想”停留在空想的层次上;而仅仅是迫切,却不付诸行动,再火热的激情也会消失一空。在同桌100学习网学习三个月来,我见证了诸位名师的风采。

首先在同桌100学习网上讲课的老师全是重点中、小学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要比我们学校里的老师丰富得多,所以每一节课堂都算得上是精品课堂,第二点是课程设置都是按国家课堂时间统一安排的,课程内容和课本知识完全同步,不会超过四十五分钟,第三点是授课坏境是有师生互动的真实课堂,在家上同桌100学习网学习,感觉和在教室里学习一样。

我们中小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因为它能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给人带来修炼、升级,乃至成功的快感。在同桌100学习网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修炼,一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修炼。惟一不同的是,游戏中的人物修的是“力”,野蛮之力、破坏之力;而学习则重在修 “心”,沉稳之心、严谨之心。这是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

第5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心得:如何培养干部的敬畏之心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9月5日举行XX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敬畏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温家宝总理在诗作《仰望星空》中也深情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李源潮同志提出干部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这个要求既含有丰富的哲学意味,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警示意义。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一些干部对百姓缺乏敬畏之心,缺乏向养育自己的人民感恩、对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负责的意识。更有少数干部不但对百姓毫无敬畏之心,反而要百姓无条件地敬畏干部,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百姓“管住管好”。还有一些干部在人生目标上缺乏高远追求,觉得“人生既然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于是一味沉溺于奢侈享受,自甘放纵堕落。他们不敬畏自己的人生,当然也不可能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这三方面的要求既有一定的区别,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从现实角度考察,如果一个干部既不敬畏历史,也不敬畏自己的人生,既不求无愧于历史,也不求无愧于自我,那么他也不可能敬畏百姓,不可能追求无愧于百姓。所以,“三个敬畏”可以主要表现并最终归结为敬畏百姓,一个干部也只有真正敬畏百姓,才能真正敬畏历史和敬畏人生。

在当前的条件下,应该如何培养干部的敬畏之心、特别是敬畏百姓之心?

首先,需要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但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存在着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前者没有摆脱“君权神授”观念的限制,后者则清晰地揭示了政府和官员执掌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因此必须用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质。我们说人民养育了干部,百姓是干部的衣食父母,主要就是强调百姓和干部之间是一种“授权”与“用权”的关系,强调干部要对自己手中权力的合法性来源——百姓心存敬畏。

其次,需要充分保障和落实百姓对干部的监督权。如果百姓只是授予了干部权力,却不愿或无从对干部进行监督,致使干部的权力失去必要的制约,其结果将是十分危险的。也只有将干部置身于群众监督的巨大压力下,干部才能对群众监督产生敬畏之心。为此,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新闻具有人民性,新闻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群众评议干部等群众监督的形式,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尽快出台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官员配偶子女从业公示等制度措施,切实保障群众对干部相关状况的知情权,为反腐倡廉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为群众监督干部创造更稳健有力的条件。

再次,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干部选任制度,加大民意测评、群众“投票”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的权重。十六大以来,一些地方在党政干部公开选拔上进行大胆改革,探索出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差选”、“差额直选”等积极可行的做法,有些地方将公选范围扩大到党政“一把手”和一届政府的全部组成人员,并将其中的“竞选”环节进行现场直播,使得群众的意见对公选结果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这些改革探索初步显示出,逐渐加大“百姓选择干部”的比重,将是今后干部选任的一个基本方向。这对于培养干部的敬畏百姓之心,无疑将起到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我们才能形成一个促使干部从内心深处对百姓充满敬畏的社会政治环境,才能让干部从根本上培养起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的情操。

第6篇:让感恩之心永存孩子心间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科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③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对小学生如何实施感恩教育呢?

1、认识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多少回忆,洋溢着父

母多少关爱。在感恩教育的纵轴中,感恩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我班一名留守儿童苏孙波,父母到外地打工,他常年跟随年迈的奶奶在家生活,放学回家,因常做家务,耽误学习,我总是这样教导孩子:要感谢奶奶、父母,他们给自己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只有学会自立,刻苦努力学习,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达。其中一名小女孩,父母早在三年前双亡,这个孩子只得寄宿在姑妈家,我时常鼓励道:你可要坚强些,更要感谢姑妈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所谓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另外,班上的少数独生子女,我则利用品德课上一些相关的事例对其进行教育,如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采访活动,了解父母经济、身体、工作方面的难处,学生体察到了父母的辛劳,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也感受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要主动为父母分忧,从而培养、建立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并在课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做一天临时家长,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和家务安排。由此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真正感悟父母之恩深似海。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关爱、抚育的辛劳,学会初步的自立,具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世界,进而关心人类以至整个社会。

2、让感恩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活动

感恩教育不但贯穿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延伸。通过班级主题队会、体验实践活动、学科人文渗透等渠道,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施恩就是开导学生做人要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感恩,快乐生活。

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父母的疼爱》《现在的我能做什么》等几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谢父母养育我”的感恩主题系列活动: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①父母的生日,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②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③假日离开父母时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 ⑤偶尔给父母端洗脚水、梳梳头、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等。

(2)开展征文活动:《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感恩老师》等等。

(3)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体验教育活动:

① “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② 观看剖腹产手术录像(通过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这一生动的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

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让学生看到:创造一个生命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尽千辛万苦。)

(5)听感恩教育讲座:今年四月中旬,我校组织全体学生听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讲座。演讲者声情并茂,故事情节牵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孩子们感动得潸然泪下。通过这次活动,我想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学着知恩图报,报答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以致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正如鲁迅所言: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④ (6)观看感恩视频。孩子怎样回报父母,如:妈妈生病了,我该怎么办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爸爸从外地打工回来了,我应该怎样做;我为姥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3、心有博爱,感恩社会是感恩教育的升华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交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我们的孩子离开学校、离开家庭,同样需要走进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认识,以此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用自己的宽容心、关爱心去融入社会,感恩社会。

如今党的春风送温暖,政府给予了孩子们很多很多幸福和关爱。孩子们每天除了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能吃到到各种营养中餐,路途遥远的学生也能在学校里就餐。贫困生每学期能领到300——500元生活费。每年“六一”这天,每位小朋友都能收到政府送给的一份礼物。进而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如: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时,可以先播放 “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视频资料。以这种具有震撼力的、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英雄”有一初步的认识,由此同时激发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最真、最纯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美好愿望。接着,展示学生收集的许多普通工人辛苦工作的图片和资料,直观地了解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最后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社会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他们的成就,明白他们的付出。让同学们深深地懂得:社会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帮助,只有心存博爱,才能感恩社会。

三、施恩不求报的教育

正如华罗庚所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施恩不求回报是更高层次的品质,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但能知恩图报,还能在不受恩的前提下广泛施恩,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主体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施恩行为,这才是人类最高的情感,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小学感恩教育的具体活动也应该走实践道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认识,接受考验,得到锻炼,唤醒感恩心,激起责任感,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产生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更要关注感恩教育,在学生

心中栽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论文字数:3837】

参考文献:①《现代汉语词典》

②《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③《孟子•滕文公上》。 ④鲁迅文集《感恩的心》

第7篇:关爱孩子的诗句

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感动事迹,读完下文诗句大家就知道有哪些事迹了。

关爱孩子的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3.《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4.《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5.《灵芝篇》魏晋.曹植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

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

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

慈母亦复然.

6.《念金銮子二首》唐.白居易

衰病四十身,娇痴三岁女.非男犹胜无,慰情时一抚.

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况念夭化时,呕哑初学语.

始知骨肉爱,乃是忧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伤苦.

忘怀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惭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7.《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唐.戴叔伦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8.《贞符》唐.柳宗元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

刃莫毕屠.泽熯于爨,沸炎以浣.殄厥凶德,乃驱乃夷.

懿其休风,是喣是吹.父子熙熙,相宁以嬉.赋彻而藏,

厚我糗粻.刑轻以清,我肌靡伤.贻我子孙,百代是康.

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

神具尔宜.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

神之曷依,宜仁之归.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

祗一乃心.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诚笃之.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忆万年,

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

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

9.《得子虡濠上书》宋.陆游

日暮坐柴门,怀抱方烦纡.

铃声从西来,忽得濠州书.

开缄读未半,喜极涕泗俱.

父子老惜别,经况患难余.

羁旅易生疾,霜露行载涂.

思归虽甚苦,且复忍须臾.

10.《饮牛歌》宋.陆游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上一篇:骨科年中护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委托招标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