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总结

2022-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总结

浅议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从当前企业民主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归纳总结了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指出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阐述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民主管理工作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民主管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现代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体现主人翁地位、维护其自身权益的主要途径。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民主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必须充分分析当前企业民主管理现状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动向,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民主管理工作,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进程中发挥更加强大的力量。

一、当前企业民主管理的现状

当前企业民主管理的现状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一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二是日常民主管理;三是以企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以中平能化集团基层单位为例,具体来分析如下:

(一)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各基层工会组织中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特别近几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展了“星级职工代表大会”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职工代表大会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了职代会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了职代会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推动作用。

在具体操作上,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体现为听取和审议《行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等有关重大事项、通过职工代表提议案和“五个平等协商签订”上。另外,如果企业有重大改革方案或者政策出台,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凡是企业有关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需提交职代会联席会讨论、审议。

(二)日常民主管理。目前,中平能化集团日常民主管理的状况是:集团级民主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矿(厂、处、公司)级民主管理按照集团要求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已经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区队(分厂、车间)级民主管理基本上达到了要求,但发展不平衡。总体上讲已经建立起了三级日常民主管理体制。

(三)以企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企务公开工作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通过调研,集团各矿(厂、处、公司)建立了企务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制度,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间规范运作。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纪委、工会监督、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企务公开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公开内容上,从浮浅向深层次拓展;在公开的步骤上,从本级公开向上下级单位相互公开拓展;在公开的程度上从局部向全面公开拓展。企务公开在形式主要有三种:1、以会议为形式的企务公开;2、以企务公开栏为形式的企务公开;3、以设立企务公开意见箱为形式的企务公开。

二、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集团基层单位在民主管理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做到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别是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的当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基层单位民主管理工作任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的单位图形式,走过场;(二)有的单位不按规定要求召开职代会;(三)有的单位企务公开停留在形式上,有的甚至中止了企务公开。

三、民主管理工作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如何发挥作用

面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加强民主管理工作,使其在创建劳动和谐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摆在了我们广大工会工作者的面前,破解这个现实问题对当前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作用,必须加强对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全总和省市工会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作要求及检验标准,各基层企业要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形成党政工齐抓共建、合力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依据党的政策和现有的法律规定,从面上积极推动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另一方面,工会组织积极与企业沟通,正确认识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使企业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劳资双双共赢的目的。

(二)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作用,必须经常性地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工作。各基层单位的工会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工作,着力营造浓厚的民主管理氛围,畅通民主管理渠道,让职工群众能够感受到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力。目前,有些职工群众对工会的民主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认识不高,有的职工对目前的民主管理尚不认可,认为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是摆“花架子”、“走过场”;个别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对职工所提的提案和意见“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这些问题都是意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弱化了民主管理工作,影响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因此,我们只有经常性地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才能不断加强和深化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同时,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工会组织要注意将实践中新鲜的经验加以概括、总结、提炼、推广,扩大影响,探讨形成地方性、行业性的指导性文件,为国家立法提供新鲜的经验和创造条件。

(三)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作用,必须要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通过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的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办法、措施,充分保证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实践证明,职代会制度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制度,已经为各级党政和社会所熟悉和认可,而且不少单位在实施中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目前,集团各单位开展的创建星级职代会活动就探索出了很好的经验。在提倡把职代会作为基本形式的时候,我们不要排除和否定其它形式,让各种民主管理的办法能够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四)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作用,必须提高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素质。当前,部分基层单位的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还存在素质低,缺乏参政议政主动性的问题;部分工会干部存有患得患失的思想,特别是基层区队的工会主席有许多是兼职的,难免会顾此失彼,工会主席的职权履行不很充分。在一些基层单位,有些职代会职工代表在审议和表决企业重大决策时,提不出什么具体方案和建议性意见。反之,我们也有许多单位党政工领导的民主意识强,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素质高,民主管理工作搞的有声有色,职工气顺劲足,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较强。由此可见,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队伍,是当前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很多。首先选拔工会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敢于负责、不计名利”的原则,把热心工会工作的同志选拔到各级工会工作岗位上来。其次是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工会干部要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业务能力,从而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最后,要强化培训。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系统地对工会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使之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对职工代表进行思想修养和工作方法的培训教育,使之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切实发挥好职工代表的作用。

结束语:总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一个综合载体,我们必须结合当前企业民主管理现状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动向,基层工会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民主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进程中发挥更加强大的力量,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电务厂工会

作者简介:朱玉,女,大学本科毕业,政工师,199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电务厂工会副主席;2010年4月荣获“河南省煤炭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称号。

作者:朱玉

第2篇:创建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初步探索

【摘 要】 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未动及传统教育思想和运行机制这一根本,基础教育始终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围城”。从反思改革入手,探讨创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探索学校实施民主教育的行动路径,对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创建学校民主教学机制是在学校层面实施民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建设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以人为本;民主教育;民主教学机制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6月,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二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课程理念得以重构,教学观念明显转变,教材内容大幅革新,评价机制有所改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困扰基础教育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推进素质教育的课改目标并未真正实现。笔者认为,课程改革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没有触及传统教育思想和运行机制这一根本,在宏观战略高度上缺乏整体的考量。本文拟从反思改革入手,探讨重建教育哲学思想,创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实践层面上初步探讨在学校实施民主教育的操作途径。

一、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再思考

我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走过十二个年头,应该说这轮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启蒙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结构理论等现代理论成果在中小学得到广泛的传播,符合课程改革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基础教育学校改革春潮涌动。但是,也必须冷静地看到,这轮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基础教育学校始终未走出应试教育的“围城”。困扰学校教学工作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基础教育改革来个冷静的再思考。

(一)对过去十二年改革的重新审视

基础教育改革从课程改革入手,切入口小,操作性强,影响广泛,这种设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基础教育改革长期局限在课程建设这一局部领域,又使这场改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课程改革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当前,多数农村中学面临“应试教育”主导教学工作、学生严重厌学、教师职业倦怠、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程改革推进缓慢等教学工作困境。从学校外部的视角看,社会文化和择人用人机制、考试评价机制的发展改革滞后是导致学校走不出“应试教育”的直接原因。就学校内部而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根本原因是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民主社会背景下师生对民主教学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缺乏对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的最基本矛盾的研究,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改革没有上升到教育哲学思想的高度来考量,在顶层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改革徘徊不前。

(1)课程改革所依据的素质教育理论存在先天的缺陷。这轮课程改革缘起于1999年6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第14条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此后,教育部开始着手研究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纲要》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论事实上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素质教育理论自身本来就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严格地说,素质教育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它还只是一种教育理念,具体来说仅仅是一种教育目标(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只是针对应试教育单纯追求分数这一教学目标的现状而提出的更合理、更完整的教育目标。它既没有站在教育哲学思想的高度提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思想,也没有在形而下的层面建立一套操作系统,提出完整的教学原则。上不接天,下不着地,注定“素质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是这样表述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这仍然是“社会中心”和“知识中心”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物。在这一哲学思想的主导下,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校层面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研究,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缺乏实现的途径。不突出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不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现实需要,没有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实践能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只能是外在的教育要求,很容易演变为另一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理论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力的重要性同样缺乏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被动教学”的教师站在狭隘的自身利益的角度,只顾眼前利益,只会跟着考试“指挥棒”来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应试教育的现状根本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没有教师的深度参与,很难想象素质教育会取得进展。因此,不动及传统教育的“社会中心”与“知识中心”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根本,不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完整的运行机制,“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想再美好,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成就。

(2)课程改革设计自身存在诸多的缺陷。①改革设计的着眼点过低。课程改革设计的起点太低,关注微观领域和技术层面的改变,却长期忽视在教育哲学思想层面的整体思考。当代中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深受“社会中心”和“知识中心”的束缚,“见物不见人”,它与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思潮和当前社会发展水平显然是不相称的。在规划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尽管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并没有上升到教育哲学思想的层面来主张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教育哲学思想的层面没有突破,没有建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形而下的“改革”也只能停留在浅表的改良的层面,课程改革当然不会有革命性的进展。②改革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过去十多年的改革仅仅围绕课程的建设这个局部在做文章,忽视了管理制度和教育文化等运行机制的系统变革,未能提出与课程改革配套的、着眼于整体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蓝图和行动方案。课程改革所依据的人本主义课程论实际上已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然而在“社会中心”、“知识中心”的学校威权式教学机制的平台上,民主教学实在难有立足之地。课程改革在打开局面后,应迅速规划和推进整体改革。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的建设跟不上来,改革肯定会回到出发的原点。③未能指出学校改革的具体路径。由于改革的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学校整体推进改革的重要性,未就学校如何整体推进改革指出具体的行动路径。基层学校在不清楚方向,不了解改革的具体路径的情况下,既不懂得如何操作,也缺乏积极性,加之改革屡屡碰壁,大家在改革中必然陷入盲动或者不动的状态。

2、当前学校教学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缺陷

虽然历经多年课改,学校教学工作机制却没有真正进入改革的视野,总体上还停留在改革前的水平上,严重制约了课改的进程。当前学校教学工作机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改革理论不完善。①学校教学工作机制改革缺乏教育哲学思想的指导。课程改革理论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课程改革的理论源自西方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课程论,但是课程改革没有上升到人本主义教育的哲学思想高度来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没有对如何实施人本主义教育作出明确的回答,当然也不会对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必要性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新的教育哲学思想的指导,学校教学管理机制自然迈不开改革的步伐,传统的威权式教学管理机制仍然统治着学校教学工作。②忽视对学校管理机制变革的研究。课程改革理论注重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但是对教师的心理需求关注不够,对如何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关注不够。课程改革理论对学校传统的威权式教学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批判,也没有就如何创建符合人本主义理论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新论断的新型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给予必要的关注。事实上,课程改革理论在课堂教学组织的管理上同样缺乏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缺乏必要的载体,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③学校推进改革的路径不清晰。课程改革理论既没有明确学校改革的总目标,也没有就学校应如何整体推进改革给出清晰的思路。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在传统的学校威权式教学机制平台上实施民主的课堂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忽视了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整体建设是当前学校教学工作困境的根源所在。

(2)组织方式不合理。①传统的学校管理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的功能,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建立的科层化组织结构。它背离了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忽视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忽视教师在教学专业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是受体制压制而缺乏“自由思想”、失去“灵性”的“人”。在社会意识形态主义主导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缺乏自我意识,服从意识强,这种管理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在以人为本的民主社会里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它会导致被动的应付,甚至抵抗的情绪,形成严重的职业倦怠,严重削弱教学工作效能。由于科层制组织的唯上性,以科层制为中心还很容易带来功利主义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导,导致严重的应试教育的倾向。②传统的学校组织方式不合理,也体现在班级管理的威权式管理模式上。学生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主体意识和主动性都受到很大的压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主意识高涨,受民主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一定会产生严重的抗拒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明显削弱教育的效果。③传统的学校组织方式不合理,还体现为支持个体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忽视同伴协作和相互支持,忽视团队的建设。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文化,也是学生厌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④传统组织方式的不合理同样体现在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上。以“知识中心”、“教师中心”、“分数中心”和“授受式教学”为核心理念的威权式课堂管理,忽视情意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酝酿和强化了教与学的矛盾,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教师的职业倦怠。学生同样是现实课堂教学体制的“被压制者”,失去了做人的快乐和“灵性”。

(3)评价机制不科学。传统教学管理机制的落后性在评价机制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①评价内容上过于强调分数,不关注师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把师生都变为分数的奴隶。②评价方式上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不关心师生的幸福生活体验。③评价对象上只强调对个体的评价,不注重教学集体的建设。④评价主体上强调管理者的权威作用,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一个完全被支配的地位。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既没有解决教与学的对立矛盾,没有解决学生厌学与畸形发展的难题,未能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也没有关注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未能实现充满着教育智慧、充满着对学生成长的深度关爱的反思性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力未能得到有效的释放。换而言之,课程改革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未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未能推动基础教育向预想的“素质教育”转轨。深陷应试教育漩涡的基础教育需要重新选择改革的道路。

(二)基础教育改革道路的重新选择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然局限在“社会中心”的哲学认识阶段,导致“知识中心”的教学和评价,形成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巨大束缚,迈不开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站在教育哲学思想的高度辨明基础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重新选择基础教育的改革道路。

1、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创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这个哲学命题蕴含着“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动力是人、发展的尺度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胡锦涛同志十分明确地指出,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这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我国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为探索建立实现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以下简称民主教育)指明了方向。民主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是解决当前教育工作矛盾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以“社会中心”和“知识中心”为教育价值观,虽然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没有将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需要摆在教育目的的首位;无视教育主体的主体地位,不注重调动教育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创造力在教学活动中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和培养,甚至受到人为的压制。民主教育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教育价值观,把教育主体的发展需要摆在教育目的的首位,强调以民主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智慧和创造力,强调通过主体性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民主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实施民主教育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的教育方针首次将“人民满意”提到了教育目的的高度,突出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教育目的的社会要求与个人发展要求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事实上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概述了民主教育的要义,提出了实施民主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方针的规定已经明显超越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实施民主教育。

3、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对实施民主教育提出了紧迫的需要

实施民主教育是响应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需要。胡锦涛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已实现了传统意义的“工业化”目标,进入了新型工业化(或称“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新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驱动力。新型工业化的历史阶段需要培养大批健康积极的、具有显著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实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发出了召唤。从经济指标上看,我国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物质相对丰富,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人民群众产生更高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平台。现阶段,人民群众更加关注自身的幸福生活体验和个人发展,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政治、自我实现产生了强烈的需要。这一社会发展现状对以“社会中心”、“知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和学校威权式教学机制提出强烈的质疑,对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同样发出了呼唤。从文化发展现状看,我国已进入了公民社会的时代,以人为本成为了全社会的文化共识。公民社会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从政治发展现状看,我国已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发展民主政治首先需要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和“公民人格”的合格公民,需要民主教育。

4、当前教育工作现状迫使基础教育向民主教育转型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仍然深受社会意识形态主义的影响,深受“社会中心”、“知识中心”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功利主义统治着教育过程,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分数”已经实际上成为学校教学工作追求的首要目标。畸形的教育过程导致了畸形的教育效果。学生身心发展严重失衡,厌学情绪十分普遍,创新意识几乎被完全浇灭;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紧张的对抗关系,教学效率低下;,教师陷入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学工作举步维艰。传统基础教育已远远落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显然,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提出了紧迫的需要。同时还应该看到,历时逾十年的新课程改革开启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大门,教育领域发出了需要“综合改革”的呼声,为全面创建民主教育从思想、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有力的铺垫和准备。只有发展民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自我救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素质教育理论的局限性使其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程改革也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二、对创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初步认识

1、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思想体系、实施体系和组织形式的总和。民主教育既是教育思想,也是教育制度,还是具体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从教育思想的层面看,民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人的充分、自由、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民主教育实现了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但社会需要应该从属于个人发展的需要。不允许以社会需要为借口牺牲个人的教育发展需要。新的教育方针充分表达了民主教育的这一思想内涵。从组织体系的角度看,民主教育是教育文化、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主体、教育内容等组织结构。从组织方式的角度看,民主教育强调创建有利于调动组织机构和包括师生在内的所有责任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组织管理方式。如,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主管部门由直接管理向规划、支持、服务和督导评估为主的职能转变;建立社区(或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对学校评价的新型管理机制;建立教师自我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创建民主的课堂组织模式;等等。

我们认为,民主教育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受教育权的角度看,在民主社会,公民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其二,作为教育目标,从根本上讲,民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促进人自身(包括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健康的、具有个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来进行训练(以适应社会大生产需要)或使用的教育。作为社会需要的目标,民主教育应该是为民主社会培育具有公民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善于考高分而不善于实践的“顺民”教育。其三,作为教育方式和手段,民主教育强调教育过程应该是按公平、平等、尊重和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原则来组织实施的。只有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创造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实现。

2、学校实施民主教育的行动路径

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学校全面实施民主教育。学校实施民主教育需要在学校全面创建民主教学机制。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应符合民主教育思想,符合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是学校实施民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学校而言,建设民主教学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设民主教学机制的过程就是实施民主教育的过程。

三、创建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初步探索

1、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概念

学校民主教学机制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思想为引领,以经验主义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课程论为理论依据,以“自我实现人”为人性假设,强调师生自主发展,强调教学工作中心,注重团队建设,实施自我教育团队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机制。

2、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主要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思想是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主要哲学依据。相关的理论依据主要还有:

(1)课程改革理论为学校民主教育实践提供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依据。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新课程理论以人本主义课程论为基础,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①课程改革理论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强调教师团队的协作,强调实施反思性教学,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建立扁平化专业组织为主要结构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正是实现这一理论假设的有效途径。②课程改革理论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学校应注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机制。③课程改革理论还提出应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教的主体向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转变。新型师生关系和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实施民主教学,建设民主课堂。

(2)经验主义管理理论为学校建设民主教学管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经验主义管理思想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带有鲜明人本主义色彩的管理思想: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在于它对人的意义;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关系是达到人本目标的实践基础和条件;自我管理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他强调知识工作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以目标为导向”、“以责任为依托”、“以绩效为中心”的目标管理原则,为人本管理思想指出了一条通向实践的道路。①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发挥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为此,学校应克服强调以科层制管理为中心的倾向,建立扁平化专业型组织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新型教学管理机制,实施目标管理。行政管理要向学校战略规划、考核评价、业务指导和服务等方面转变。教学工作由扁平化专业型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努力实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②学生也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传统的威权式课堂管理明显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创建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上自我管理的课堂管理新机制。③传统的班级管理也属于典型的威权式管理,班主任担负着班级事务管理的责任,学生处于受支配的地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求学校建立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实施班级民主管理,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团队,自主决策,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实施自我评价。班主任担任的角色应该向班级德育和心理辅导员转变。

(3)系统论为整体规划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建设提出了理论上的要求。学校民主教学机制是学校范畴内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思想体系、实施体系和组织形式的总和。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眼于整体构建,而不是仅仅从指导和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局部着眼来考量。

3、创建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行动路径

(1)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主要结构。学校民主教学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结构。一是教师教学工作民主管理机制。建立扁平化的教师教学管理组织,以学科组和班级为主要教学工作单位,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工作竞赛。学科组长由学校提名,学科组选举产生,学科组长负责学科组的教学工作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考评。二是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学习竞赛机制和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民主教育机制。三是师生双边活动(即课堂)的民主化管理机制。其核心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民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四是民主开放的现代学校文化。

(2)建设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学校民主教学机制以尊重师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以民主化的管理为手段,以民主开放的学校文化为保障。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应该遵循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则。一是以自主管理为核心。学校科层制的行政管理退居辅助性地位,由行政管理向战略规划、业务指导与考核和服务教学转变。通过建立学科组这一扁平化的专业性组织,实现教学工作团队的自主管理。它以学科组自我管理团队为基本教学工作单位,自主决策并为之负责。它强调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强调发挥教师个体与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科组应广泛深入地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规划决策。此外,学校还要通过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习竞赛、班级民主管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二是以民主教学为表征。三是以目标管理为保障。学校对自主管理团队实施目标管理,强调目标导向和考核。四是以竞赛机制为动力。学校应同时组织开展自我管理团队之间和个体之间的竞赛,以竞赛为动力机制,强调竞赛机制的作用。

(3)创建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实践途径。学校民主教学机制涵盖教学文化、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工作系统。创建学校民主教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清晰的行动路径:从批判威权式教学机制入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民主教学机制结构的建设。下面结合我们华容县宋市中学开展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建设的实践,介绍创建民主教学机制的操作途径。

①开展对学校威权式教学机制的批判。只有推倒威权式教学机制,才有创建民主教学机制的空间。威权式学校教学管理机制是以“社会中心”、“知识中心”为主导教育价值观,以“教师中心”为主要教学理念,以科学管理理论为主导的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总和。在学校管理中,它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典型的二元结构。命令和压制是其主要的管理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学生的自主权力和心理发展需要,忽视情意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巨大意义,不注重“有意义的教学”。授受式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方式。威权式教学机制是社会经济、文化不发达阶段的产物。对我国而言,它还是计划经济时期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主义思想的产物。它不关注个体自身的需要,不注重发挥教学主体的主体作用,客观上压制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当代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格格不入,也与教学主体对民主教学的需要发生严重冲突。学校威权式教学机制是造成学校教学工作困境,束缚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只有真正认识到威权式教学机制的弊端,才能对民主教学机制有更清晰地认识,也才能增强创建民主教学机制的自觉性。目前多数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对威权式教学机制的落后性认识不足。对威权式教学机制的批判是创建民主教学机制的前提。

②选取课堂教学改革为创建民主教学机制的突破口。威权式课堂教学管理是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矛盾的焦点,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是师生自身的紧迫需要,从课堂改革着手最容易受到师生的支持。民主课堂是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主要结构之一,创建民主课堂是建设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核心任务。民主课堂是以民主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平等、尊重为教学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民主课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注重开放式教学,是民主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民主课堂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又强调有意义学习,关注学生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还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的学习促进者作用,关注教学效率。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学习与传播,有可能倒推学校管理机制的整体变革。

我们华容县宋市中学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狠抓校本培训,组织教师比较系统的学习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主教育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课程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论,经验主义管理理论,民主课堂建设的理论等相关内容。我们提出了民主课堂“平等、尊重、高效,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组织要求,建立了基本的教学模式群(总结出“课前反馈、自学研讨、交流提升、梳理巩固、检测达标”五环节教学模式)。围绕创建民主课堂,我们制订新的《教学工作常规》,从备教批辅考研等各个环节到合作学习的组织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给出了具体的指导。为了不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我们打出了“反复练兵、结对帮扶、互访互学、督查讲评、活动推动、竞赛激励”等组合拳。近五年来,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模仿,创新,再调整。当前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群,努力实现由有效的民主课堂向高效的民主课堂转变。我校民主课堂建设经验在2011年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现场研讨会和2013年岳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上推介,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③建设教师教学工作自我管理机制。着眼于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我们宋市中学建立了以学科组为主要教学教研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专业管理制度,引入目标管理,实施教学工作的专业引领、自主管理、民主考评。为建立动力机制,我们同时创建了教师工作竞赛制度。我们既组织教师个人在学科组内开展个体竞赛,更强调学科组之间的集体竞赛。教师工作竞赛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初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反思性教学。

④建设学生自我教育机制。我们宋市中学在建设学生自我教育机制上作了大胆的探索。一方面,我们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工具,建立了学生学习竞赛制度和班级民主教育制度,初步现实了学生由受管制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转变。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创建民主课堂初步实现了学生主体性学习,教师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此外,我们还通过开设《超越人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立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机制;通过建立青年志愿者活动机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发展的主体意识。

⑤建设现代学校文化。近两年来,我校以创建高效民主课堂为突破口,以人本主义课程论和民主教育思想的校本研训为重点,以课题研究和创建省级课程改革样板校为抓手,显著推动了民主开放的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宋市中学初步形成了以民主教学思想为引领,以“以人为本,自主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为育人目标的现代学校文化。我校确立了“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以‘文化立校'、‘科研强校'为基本发展战略,以建设高效民主课堂为主要着力点,坚持推动学校民主教学机制的建设,努力建设幸福学校、现代管理学校,着力打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友爱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家园”的文化发展战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注重了四个结合:A、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建设相结合。在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注重了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着力创建民主课堂,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近两年我校在文化建设上投入达50多万元。B、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建设相结合。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和个人良好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能对现代文化形成积极的补偿和完善。近一年来,我们开设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了传统文化学习与德育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C、管理文化和教学文化的建设相结合。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学习的管理过程,也属于管理的范畴。现代学校管理和教学文化都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根同源,具有先天的共通性,完全可以共建。学校管理和教学的参与者是相同的主体(仅仅是角色和任务的转换),如果不具有同样的文化认知,很难想象文化建设会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着重建设了以自我管理为主要方式的管理文化和民主课堂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文化。D、学习与创新相结合。我们注重学习借鉴已有的文化成果,也十分注重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的研究,努力通过创新来有效建设积极的现代学校文化。提出民主教育思想,提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建设相结合、管理文化和教学文化的建设相结合,都是我们作出的创新尝试。我校文化建设经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2012年4月舒利校长应邀为岳阳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作题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路径》的专题讲座。我校文化建设经验在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上推介。

坚持开展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向现代管理学校的转型,大大推进了课改进程,带来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由陷入教学工作困境的全县典型的薄弱校,向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华丽转身。学校获得“岳阳市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华容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华容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我校承担的市级规划课题《农村初中校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与新型班级教育机制共建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成果获得“岳阳市第十届优秀教研教改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我校在全县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2013年4月岳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重点推介了我校课改工作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民主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全面实施民主教育。而建设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又是学校实施民主教育的有效途径。改革传统的威权式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创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思想的学校民主教学机制,是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建设现代学校管理的关键。开展学校民主教学机制建设的研究对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行动路径,对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恒瑞:《社会主义世纪难题的破解——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遍性意义》,《岭南学刊》,2013年第1期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6

[3]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7.27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13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8

[7]张慧欣:《素质教育的局限性与主体教育的必然性》,《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作者:舒利

第3篇:创新职工民主管理 创建和谐之“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油田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开采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创新职工民主管理方式也成了企业发展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发挥民主管理作用,通过实施和谐建家、民主管家、素质强家、科技兴家等措施,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队伍的凝聚力,推动家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和谐建设;民主管理

多年来,油田某企业针对油井不断增多,队伍逐步壮大,开采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创新职工民主管理方式,创建“和谐发展,人企共进”的过硬团队为目标,认真探索家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通过实施和谐建家、民主管家、素质强家、科技兴家等措施,培养和强化了干群之间的亲情、员工之间的友情和员工对岗位的工作热情,形成了融洽、和谐、奋进的浓厚氛围,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队伍的凝聚力,促进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把“家”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生产管理有机融合,以文化的力量引导人、约束人、凝聚人、塑造人,有效地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学习力和创新力。

一、“和谐建家”,提升职工队伍的凝聚力

和谐建家是企业家文化建设的方向。其基本内容就是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群众性和谐文化创建活动,从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依靠职工,生活上关心职工,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创建优美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营造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浓厚氛围,形成“构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六队人人有为”的文化环境,促进团队的和谐发展。制定《家文化手册》,发动职工每人写一句对家的祝福语,用“人要健康,井要长寿”、 “让家园更美丽,让家人更幸福”等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让职工抒发对家的热爱,寄托对家的祝福。企业在基层单位驻地的内外贴上了催人奋进的建家对联、祝福语,使职工一步入基层单位驻地,就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让家的理念内化于心,形成一种自觉文化。在驻地种植了大片的花草、树木,大搞绿化美化;按照“丰富生活、寓教于乐”的思路,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班组联谊会、扑克牌比赛等一系列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送温暖工程”、“爱心帮困工程”等活动,逢年过节或职工新婚、生日等,送上一束鲜花,一句祝福,一份礼品,带去“家”的关爱和问候,推动和谐采油队建设。

二、“民主管家”,提升职工队伍的执行力

企业建立“家事公开栏”,在公开的内容上,突出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奖金发放、纪律奖惩、先进评选等;在公开的方式上,坚持上墙公开和上会公开相结合,定期公开和随机公开相结合,公开过程和公开结果相结合。企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厂情发布会,除对本月情况综合通报、讲评外,还重点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协调处理情况及时给职工答复和说明。在基层驻地设立了“一封家书”建议箱,广泛征集职工对队伍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每周由值班干部开箱收集,在干部会议上及时总结分析。在“家事公开栏”上设有职工参政留言板,职工对队上发生的事情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对于职工的建议,队干部分析论证后,该采纳的立即实施,不能实施的及时说明原因,使大家的“金点子”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保护了职工民主管家的积极性。我队坚持队务质询会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由职工对队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各自发表看法,企业干部面对面接受职工质询,现场解答。

三、“素质强家”,提升职工队伍的学习力

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机制,以“送培训就是送温暖”的意识,将职工教育培训列入为职工办实事项目加以落实。职工以“不学习就选择落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到“培训是最好的企业福利”。以家文化建设为依托,建立了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三室一基地”:即理论培训室、网络读书室、实物培训室海和职工培训基地,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创新全新的学习内容。首先,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实际操作中易犯错误的问题,利用基层驻地院内大型练兵场,进行现场对抗。以“争做知识型职工”为载体,开展各类岗位学习、岗位成才活动,使职工成为“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制作企业生产操作规程,组织职工编写了朗朗上口的生产运行分析“三字经”,使生产运行分析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四、“科技兴家”,提升职工队伍的创新力

企业发挥“家文化“的导向功能,开展创新创效、培养长寿井工程,创节约型单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续写发展新篇章。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班组开展各种管理活动,鼓励职工积极开动脑筋,围绕生产日常管理,每季开展一次攻关活动。针对生产管理中的技术难点,实施“项目合同制”管理,激励职工参与攻关;每季度公布一次成果完成情况,加大奖励力度;每月征集一次合理化建议,按照效益情况兑现;每季度开展一次“合理化建议能手”评选活动,激发职工的攻关热情。

五、建家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是在建家理念上突出一个“新”字。创新是基层文化永葆生机的活力之源。建设先进的基层文化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和基层实际,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层文化。在“家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结合实际,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创新发展、充实完善基层文化内涵,创造“家文化”新内容、新形式。二是在建家实践上围绕一个“实”字。紧紧围绕单位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活动,把生产经营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建家就是建企业和发展生产就是最大维护的观念。三是在建家方法上抓住一个“群”字。建设“家文化”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广大职工是建设“家文化”的基础。以建“大家”带动“小家”,以建“小家”促进“大家”,形成全员参与、层层推进的良好局面。建设“家文化”是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服务单位中心工作的一个探索和尝试,对促进队伍管理,构筑和谐家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蒯建勋.深化职工民主管理 全力构建和谐企业[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

[2]王文静.理性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N].新农村商报,2011.

[3]李云凌.基层民主管理与构建和谐单位的思考[J].治黄科技信息,2007.

作者简介:孙海涛(1979-),男,汉族,山东东营人,胜利油田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作者:孙海涛

第4篇: “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是广大居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失业的生动实践,是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现实体现。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是加快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维护、发展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措施,是维护社区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保障。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更好地保障社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当家作主,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推动依法治理社区工作的落实,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社区社工的努力与广大党员、群众的配合下,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了使本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社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社区社工为组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例会,明确了工作小组的职责与任务,对各成员的工作作了明确的分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精心的组织、指导与协调,保证了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不只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社区社工的事,更事广大居民群众的事,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推进民主法治化进程。因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和谐促进员、老党员老社工座谈会以及居民代表会议,并通过宣传橱窗、固定标语、各种文化活动等,多途径、多渠道把建设精神文明带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使得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真正深入民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建设氛围,社区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本社区的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二、深入学习,明确任务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成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深入学习与讨论。通过学习,使得大家从新的高度来认识“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与工作任务,明确了“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基层先锋工作建设为抓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依法治国方略,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治,理顺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按章办事、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及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通过学习与讨论,确定了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寻找差距,完善发展

发现不足,分析原因,正确面对,才能完善与发展。对照“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基本标准,回顾社区几年来的工作,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召集下,通过社区二委会会议、和谐促进员座谈会、老社工老党员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在大家畅所欲言下,客观地分析了各项工作的凸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在坚持“标本兼治、治建并举”的方针下,通过“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社区的民主法治化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区政治社会稳定。

社区共有5个平安信息岗,并发展了36个综治信息员,70个义务巡逻队员,组建了义务巡逻队。

1、法制宣传教育到位。通过广播、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中央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近几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也无群体上访事件的行为,无失学儿童及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生。

2、调解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调解委员会人员配备到位,由5位社区社工组成,有健全的工作制度,能充分发挥作用,妥善处理民间纠纷,目前尚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而转化为刑事案件,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社区。

3、归正帮教工作富有成效。在片区民警的指导下,加强与归正帮教人员的联系,不定期与归正帮教人员谈话,了解其生活、思想状况,防止重新犯罪。近几年来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记录。

4、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民心。居民消防安全意识、防火意识增强。发挥好护区队、义务消防队的作用,无重大消防事件发生。

5、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与出租房管理。以外来人口及出租房登记造册,并经常进行走访,随时把握外来人口的生活生产状况,在保护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法律与政策教育,外来人口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及犯罪行为发生。

以上是我们社区在“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工作与成效,但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托全体党员和社工群众,依法建制,尊重居民的民主权利和首创精神;必须持有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对待它,要杜绝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全面发展,注重居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努力将民主法治精神贯彻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去,切实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第5篇: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总结

XXX社区2011年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创建

工作总结

为了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作到自治组织健全。居民委员会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作到民主选举规范有序。居民大会代表及居委会组成人员,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选举结果张榜公布,群众满意。

三、建立健全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由居民大会代表按有关法律法规审议、建议,通过审议、建议后决定。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居民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无压制、破坏民主,侵犯民主权利行为。

四、居民自治组织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居委会干部严格实行依法管理,集体财产逐年保值增值,居委会公章、财务帐目、用人用工等工作管理有序。居委会自治章程健全,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五、民主监督健全有效,居委会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居委会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广大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落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六、加强法制建设,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居委会干部集体学法,广大群众学法形成制度,自觉守法、用法,居民法律素质不断增强,依法办事形成风尚,社区法治化程度较高。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活动。聘请普法宣传员,建成法律咨询窗口,设立固定的法制宣传栏,配备法律图书,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建成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印制“法律便民联系卡”。

七、社区治安良好,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积极创建平安社区成效显著,无刑事犯罪。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基层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无群众集体上访。

八、社区卫生状况良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群众生活便利,安居乐业。社区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2011年12月4日

第6篇: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总结汇报

文章标题: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总结汇报

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镇**村“民主法治村”创建总结

**村地处**市中部,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0.81平方公里,有农户529户,总人口1555人,耕地面积1200亩,村级经济收入92.6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500元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村”,紧密结合村民自治的具体实际,广泛开展了星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我村先后荣获“**市小康建设示范村”、“**市文化示范村”、“**市先进党组织”、“**市双整治、双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将我村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健全组织,营造氛围。村级组织建设是一个星级民主法治村的基础,我村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在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先后建立起了村、民、妇、治调、“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11个相关组织,设立了相应的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确保正常开展工作。同时,为了营造氛围,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创建活动,村二委会投入4万多元在村东西向主干道、公共场所制作安装了120块法制宣传标语,使大家一踏进我们**村就感到有一种民主法治建设的氛围,使村民们受到耳濡目染的法制建设的熏陶。同时,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媒体向村民宣传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意义、星级“民主法治村”的标准等内容,使创建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从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规范村党建工作责任制、村委会工作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党务和财务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等12项规章制度,并张贴在村办公大楼,除此之外,还在村办公大楼前设置了《村规民约》宣传挂匾,将党员和村干部的各项工作纳入村民的监督之中,增强了村干部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同时也使村民和村民代表走进村办公楼就感受到有一种强烈的创建氛围的,使村民们都自觉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之中。

(三)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为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村民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和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狠抓普法教育,使全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一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我们利用党员学习日、村干部会议等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认真学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老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法》等10多部法律法规。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任务,组织村民学习不同的法律法规。岁末年初,是我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为避免贿选,确保选举成功,与市普法办、市司法局联系,将《选举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到农户手中。

二是建立村“图书阅览室”、“法制宣传专栏”和“法制培训中心”,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开展法制宣传。目前,阅览室共有文艺类、科普类、法制类藏书近千册。利用“法制培训中心”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有文化、年富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村民做普法骨干,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了一批批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群众,人人争做法律明白人。

(四)践行村民自治,深入推进“四民主三公开”。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村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激发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热情,积极投身到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活动”中来。2005年,我村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村二委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对改造划进行了详细研讨,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出台了旧村改造方案。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改造方案逐项逐项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并向广大村民公布表决结果。

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对村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及涉及群众利益的宅基地审批、生育指标、财务收支、民主选举情况、重大事项村民代表研究的结果、建党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内容全方位向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民看了都表示满意。

(五)加大矛盾调处,促进全村和谐。村“两委”始终把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某日,两妇女在池塘边洗衣服,期间一妇女不慎滑入池塘。一方认为是对方有意推她入水,另一方坚持认为看到对方不慎入水伸手去拉,并没有推其入水,因而发生口角并进而厮打。事后,其中一方的

儿子纠集一帮人予上门“讨说法”。村干部获息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极有发生械斗的可能性,如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社会治安案件,甚至有可能会演化成民转刑案件。及时赶到对方家里做工作,并上报乡党委、政府要求给予帮助。在乡、村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二、主要成效

自开展创建“民主法治

示范村”活动以来,经过认真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四民主,三公开”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系列民心工程的广泛开展,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村风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促进了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村二委干部坚持事为民所办、利为民多谋、权为民多用、情为民所系,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利用村集体经济进行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新建了村民综合大楼和村民休闲广场,并添置了健身器材,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明显增长,促进了农村和谐。“四民主三公开”民心工程的深入推进,极大的提高了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极大的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小事不出村,人人争当法律明白人。

(三)村风民风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如今赌博、邪教、封建迷信、吸毒等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在村里几乎绝迹,邻里之间吵架闹事的现象少了,刑事发案为零,民转刑案件为零,无群体性械斗案件发生,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社会秩序良好,村民安居乐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目标,继续大力推进依法治村,认真抓好“四民主,三公开”制度建设,切实落实村民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继续认真抓好农村的普法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把**村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总结汇报》来源于,欢迎阅读创建星级民主法治村总结汇报。

第7篇: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未来使本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为组长、社区副主任为副组长、有关社区干部为组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例会,明确了工作小组的职责与任务,对各成员的工作作了明确的分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精心的组织、指导与协调,保证了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不只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社区干部的事,更是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事,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推进民主法治化进程。通过宣传橱窗、固定标语、各种文化活动等,多途径、多渠道把建设精神文明带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使得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真正深入民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建设氛围,社区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本社区的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二、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延庆社区制订了党员评议制度、社区干部述职评议制度、社区干部学习制度及考勤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依法办事意识与依章办事能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依法保障与维护居民的权益,居民的法律素质与维权意识得到提高

延庆社区的法律咨询站,由兼职律师和司法工作者坐镇接受法律咨询,使法律进社区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居民法律服务,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保障与维护居民的权益。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居民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与素质得到了提高。

1、法制宣传教育到位。通过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中央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近几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也无群体上访事件的行为,无失学儿童及其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生。

2、调解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调解委员会人员配备到位,由7位社区干部组成,有健全的工作制度,能充分发挥作用,妥善处理民间纠纷,目前尚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而转化为刑事案件,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社区。

3、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民心。居民消防安全意识、防火意识增强。发挥好护区队、义务消防队的作用,无重大消防事件发生。

5、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与出租房管理。以外来人口及出租房登记造册,并经常进行走访,随时把握外来人口的生活生产状况,在保护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法律与政策教育,外来人口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及犯罪行为发生。

四、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居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基础建设加强,社区风貌显著改变。居民小区环境美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社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同时,加强文明社区建设与文明家庭争创活动,推行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与赌博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广大居民在物质文明得到发展的同时,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也一样得到协调发展。

以上是延庆社区在市“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工作与成效,但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托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依法建制,尊重居民的民主权利;必须持有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对待它,要杜绝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全面发展、注重居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努力将民主法治精神贯彻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去,切实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规划

工作总结

延庆社区

第8篇: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我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党建活动,狠抓党员队伍建设,落实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组织建设,强化学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强化学习制度,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工作水平。牢记党的宗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半年社区的各项工作部署都结合了居民的实际需求,踏踏实实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社区班子成员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各自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社区成员对所分管的各项工作都能忠于职守,做到定期讨论总结,提高服务水平。

二、深化法制教育,提高居民法治意识。

社区通过开设专门的法制宣传窗,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更新,刊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在社区内开设法制学校,今年以来已集中社区干部学习,举办法制学校活动,特别邀请了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讲解各方面的法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居民的法制水平,教育居民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结合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

三、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社区各方面工作。

社区充分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健全“三会制”,即定期召开社区的居民代表会议、业主代表会议、党员

代表会议以及社区议事协商会,充分听取广大居民、业主、党员的意见,并以此为平台,吸引广大居民、业主、党员参与社区的建设、管理,从而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功能,社区居委会实行居务、财务公开,为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项目,积极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和设施,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文明、具有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四、维护社区秩序,营造稳定、有序、安全的社区治安环境。 一个稳定、有序、安全的社区治安环境,是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基本要求。为此,社区居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⑴充分发挥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化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环境的和谐。

⑵专人负责社区法律服务站,及时解决居民的法律难题,给居民法律知识上的援助。

⑶积极整治社区内风气,实行治安全天候管理,落实安全防范制度。

⑷暂住人口管理规范化。对出租房做到“三明了”,即明了出租房的套数、明了流动人员的人数、明了出租房东的基本情况,使暂住人口管理规范化。

⑸积极整顿社区环境卫生,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卫生居住环境。

五、坚持惠实居民的原则,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将“和谐文化”的主题融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为了充分契合“和谐文化”这个主题,社区将居民文化活动方式发展为新老居民的首次精神文明大融合,将和谐促进会建设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无论是年初的元宵节灯谜活动、三八妇女节登山比赛、端午茶话会活动、重阳节慰问活动,还是“和谐文化进社区”的纳凉晚会,无不是新老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其乐融融的和谐场面,社区共开展了形式多样

的文娱活动,参加人员有社区新老居民、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巡逻队员、还有来自共建单位的代表。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特别是给新居民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温暖和谐的文化氛围,社区特别开放了图书阅览室,增加新图书,完善了图书借阅制度,积极倡导社区居民进行有意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这是自乒乓活动室向新居民开放以来,又一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大进步。

第9篇:XX民主法治创建工作计划

XX是村居合一型的涉农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提升我社区法治建设和依法管理的水平,根据区政府、街道的要求,制定我社区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围绕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建设目标。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标本兼治、治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治,理顺关系,维护基层社会政治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障。

二、基本原则

我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是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生动实践。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是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依法维护、发展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措施。

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我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应坚持下列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保障基层自治组织依法开展工作,保证“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的本质要求。要以民为本,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和首创精神,动员和组织村民开展基层民主实践,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

3、坚持依法按章办事原则。依法按章办事是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工作的关键。社区两委干部要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基层各项事务;依法建制,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制度效用。

4、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原则。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的标准。要坚持维护我村基层稳定与发展,依法规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进基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三、工作要求:

1、社区自治组织健全。在社区建立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及其各下属委员会,成立创建 “民主法治村”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制定规划或实施意见。

2、自治制度完善。《居民自治章程由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经会议讨论通过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建立健全社区委员会工作制度。

3、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健全。凡涉及居民自治范围的重大问题,均由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居民代表大会召开按程序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务。

4、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村委会公章、财务账目、用人用工等管理制度明确、执行规范。居民委员会依法办事,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无压制、破坏民主,侵犯民主权利的行为发生。

5、民主监督机制运作良好。社区委员会干部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实行社区委员会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社区委员会实行居务、财务公开,公开时间和场所确定,内容真实全面,包括社区内重大事务、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等。居民会议设立居务监督小组,检查、督促村民会议决定落实情况;检查、监督居务公开及财务收支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居财审计工作。

6、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深入。经常研究社区法制教育的新方法,不断探索村法制教育的新路子,居民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基本实现“六个一”。即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建设一个村民法制学校,建设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建立一套村民学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

7、社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风气良好,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居民遵纪守法,群众安居乐业,村和谐稳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工作方法 :

1、充分利用宣传栏、活动室、法制学校进行法律法规宣传,结合中心工作,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新闻、科学

技术、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

2、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纪念日、建军节、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灵活运用网站、信息平台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开展法律咨询、法制讲座等活动。

3、有针对性地运用法制专刊、法制橱窗等宣传工具,对广大村民和妇女、青少年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预防吸毒、贩毒、种植鸦片,预防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防止群体性冲突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5、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宣传,依法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定符合社区民情民意的《居民自治章程》。

6、重点抓好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完善了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以保障居民代表会议所讨论决策事项真正代表多数居民意愿。

上一篇: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报告下一篇:幼师虐童事件观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