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案例

2022-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pdca循环护理案例

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排班制度、业务能力、风险防范4个方面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技能水平、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细节服务4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結论:在内科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及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管理;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

[文献标识码]A

[

内科包括多个科室,其疾病病情复杂多样,其中内科主要为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为主,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大部分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的治疗方法,还需要有效护理措施[1]。但是在当前的内科中主要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针对问题所制定的解决方案不够完善,护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环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科的护理质量[2]。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具有正常沟通理解能力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精神疾病者。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为25~70(48.82±3.28)岁,心血管系统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为26~71岁,平均年龄为(49.03±3.36)岁,心血管系统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内分泌疾病14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4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上述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未表现出直接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合理排班,做好各项交接班工作以及基础护理工作,在规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做好各方面基础护理工作;定期进行病房消毒和清洁工作,保证病房环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P(Plan,计划阶段):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主要研究分析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做好排班制度的制定,制定护理操作规范,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及护理管理计划。(2)D(Do,执行阶段):护士长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管理制度等方面培训和考核,明确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流程,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相关操作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要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予以一定的帮助,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选择舒服的体位,着重关注患者机体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且综合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危险事件发生风险较大的患者,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做好病房巡视,做好各种风险的提示标志。对于需要卧床患者,要将其生活用品放置于床头处,以便患者使用,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用亲切的语言和温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除此之外,护士长要定期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着重学习内科疾病类型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分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以及护理操作中容易出错的注意要点。(3)C(Check,检查阶段):护士长要对护理措施进行定期检查,了解护理措施的完成情况,对于护理人员、患者反馈意见要认真倾听,并及时归纳总结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结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机会。(4)A(Action,处理阶段):对于以上三个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如问题尚未解决则进入下一个循环。

1.3观察指标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1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主要有护理操作、排班制度、业务能力、风险防范4个方面。2护理满意度评分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判,主要包括技能水平、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细节服务4个方面。每项满分25分分数越高,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x±s)分别采用c2检验、t检验来计算c2值、t值,观察P值大小,若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相反。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技能水平为(23.56±1.64)分、沟通技巧为(21.69±3.09)分、健康教育为(22.38±2.35)分、细节服务为(22.34±2.49)分,护理满意度总分为(89.97±9.57)分;对照组患者技能水平为(20.62±2.51)分、沟通技巧为(18.55±3.18)分、健康教育为(20.52±3.48)分、细节服务为(19.69±4.08)分,护理满意度总分为(79.38±13.2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4.575,P<0.05)。

3讨论

在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其护理方案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对于护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问题分析、改善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影响整体护理质量[3]。而PDCA循环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强化护理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环节,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展开护理工作,以便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由于内科疾病复杂多样,并且病情发展较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极高,需要长时间治疗,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由护士长带领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学习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利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全面分析内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可有效提高危险因素的管控,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5]。

PDCA是一种科学、系统的管理工具,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纳入新的计划中,从而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随时更新完善计划内容,从而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阻力与缺陷,提高患者的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PDCA护理过程中,通过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与患者个体存在的差异,从而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下一轮护理中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计划,最终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對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执行(D)、检查(C)、调整(A)四个步骤,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加强专项质量检查,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内科疾病的认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自觉性,也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尹瑞华等人[6]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内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从护理操作、排班制度、业务能力、风险防范等几个方面出发,着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技能操作水平、沟通技巧以及细节服务能力,以此促进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进而保证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对于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芳霞.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内科护理的作用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8):7-8+11.

[2]范杰.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2):3-5.

[3]孙如霞,丁梅芬.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的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176-176+179.

[4]孙芳,严莉,方毕飞,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7):122-123.

[5]王艳丽.PDCA循环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6):73-74.

[6]尹瑞华,石换华,刘玉芬,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内科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7):1013-1014.

作者:李锦玲

第2篇: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行PDCA循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抽取我院儿科治疗的患儿(98例),依其入院顺序分为乙组、甲组,每组49例。本次乙组患儿是传统护理管理,而甲组患儿是PDCA循环护理管理,总结患儿的护理质量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甲组的查房质量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基础护理质量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健康教育质量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技术操作质量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文书书写质量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高于乙组患儿家属,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很高,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价值

引言

当前,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所以结合工作经验以及患者护理需求,相继推出了多类护理管理方式。新的护理方法势必冲击原有护理方法,也是改善和纠正传统护理工作中不足之处的价值。就儿科而言,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年龄较小,部分患儿无法主诉自身身体情况和症状,所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另外患儿家属的担忧心理,也增加了护患矛盾问题。

1、资料以及方法

1.1资料

本次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患儿(98例)进行研究,依其入院顺序分为乙组、甲组,每组49例。其中甲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0.6-6岁,平均为(2.15±0.60)岁;乙组男性为28例,女性为21例;年龄0.7-6岁,平均为(2.11±0.58)岁。比较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本次乙组患儿是传统护理管理,而甲组患儿是PDCA循环护理管理:P,先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分析影响护理质量因素,按问题难易划分,提出解决方案,查找较难问题的原因,整改管理缺陷。制定改进计划,依照每月护理质量的管理目标来制定目标。D,按计划实施,确定事件、质量以及数量,工作落实到个人。给予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确保其严格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C,检查实施情况、工作完成情况、护理质量达标与否,结果同预期结果比较。A,定期开展小组会议,总结工作、需改进地方以及经验,评议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制定下月的工作与控制目标。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儿科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PDCA评分(综合病区、基础、健康教育管理等项目)情况。

1.4统计学方

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n(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结护理质量

如表1,甲组患儿的查房质量高于乙组患儿(t=20.019,P=0.000)。甲组患儿的基础护理质量高于乙组患儿(t=19.214,P=0.000)。甲组患儿的健康教育质量高于乙组患儿(t=18.894,P=0.000)。甲组患儿的技术操作质量高于乙组患儿(t=20.366,P=0.000)。甲组患儿的文书书写质量高于乙组患儿(t=19.656 P=0.000)。

2.2总结家属满意度

如表2甲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高于乙组患儿家属(P=0.027)。

3、讨论

儿科病房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导致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常见的包括:第一、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且缺乏责任性,不能认真面对工作,导致护理质量下降;第二、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差,无菌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耐心,依赖性严重,导致护理质量下降;第三、静脉留置套管操作不熟练,且管理存在缺陷;对患儿护理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预防观念较差等均是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因素。针对上述情况,我院采用PDCA循环对儿科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护理管理的监控请,保证各个环节的联系,促进各环节见的协作发展,进而加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治疗。PDCA循环在儿科质量管理的任一环节均使用,该模式的四个阶段环环相扣,不断前进,护士长对每个环节中提出的目标以及要求的实施情况均可以监管,保证管理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在该循环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包括对各阶段工作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且能够保证检查的结果具有数据和资料为依据,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儿科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患儿年龄都相对较小,加上患儿家属对于孩子早期康复的急切心情和要求,很多情况下无法理解护理工作的开展,所以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具体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原因:护理工作人員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带有自己主观情绪,或者并未重视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并未将患者放在首位,也并未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护理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是对患者的一种保护,也是对护理人员本身的一种保护,在突发事件面前,护理文件是法律的参考依据之一,但是很多护理工作人员在文件书写方面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实施PDCA循环,实施后可强化护理管理监控,确保各环节联系,利于各环节协作发展,提高患儿的护理治疗效果。实施该循环时,也可对于各阶段的工作效果进行检查以及评价,确保检查结果有数据、资料支持,存在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在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很高,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邓汝南.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3):42-43.

[2]张淼.PDCA循环对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7(20):60.

作者:边改维

第3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脑卒中;护理工作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可降低不良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度,改善预后[1]。本研究旨在观察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为脑卒中临床护理提高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2.60±2.70)岁。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2.40±2.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施行常规护理:按照医院常规工作标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康复锻炼、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满足患者需求。

1.2.2 观察组

施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1)计划阶段。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素进行评估,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包括监察力度、工作人员经验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医院相关要求制定措施,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知识竞赛。(2)实施阶段。按照制定的计划组建护理小组,制定出更具体的护理方案,定期进行调整和考核;同时,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责任意识。(3)检查阶段。按照科室实际情况,每月至少进行2次考核,给患者和家属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便于调整护理方案,使整个方案更全面、更具人性化。(4)处理阶段。总结护理经验,肯定成功的经验,并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优化脑卒中护理内容,对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中继续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应用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调查,包括基础服务、日常护理、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分越高说明护理工作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基础服务、日常护理、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由诸多因素导致脑部循环障碍,大脑局部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病变,为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安全。在治疗期间,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对应的护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于规范护理流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相关问题处理,提前做好预防,实现管理工作重点的转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医疗资源,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基础服务、日常护理、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婷,闫文婷.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8):111-113.

作者:李艳春

第4篇:pdca护理循环

PDCA护理质量循环模式

1.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2.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3.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护理部是其中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区、手术室等又是小的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

4.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称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5.如何将PDCA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 1)护理质量:

是指护理工作及服务效果满足护理服务对象需要的优劣程度。 2)护理质量管理:

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 6.案例

双手回套针头套引起扎伤 原因分析:

1、物品:无盖回收盒。

2、护士缺乏防护意识引起: (1)针头回收盒不好用; (2)不回套无法将针头分开; (3)怕其他人员受伤; (4)未使用治疗盘 (5)觉得不回套更危险。

3、组织:

(1)没有针头处理流程标准 (2)未定期监测

(3)缺乏有关针扎在职教育 P 计划 :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确定目标:

1、掌握预防血源性传播知识达到100%

2、双手回套扎伤率为0

3、使用物品有盖回收盒100%

4、针头处理流程标准落实率100% 改进计划:(具体工作流程、要求)

1、病区建立有盖回收盒

2、培训:因扎伤引起HBV、HCV、HIV感染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性及预防与处理知识的培训。

3、制定针头处理流程标准。

4、公布流程一周,阅读后签名 D实施 : 实施行动计划 准备用物

(包括治疗盘、利器盒等) 去除针头外套进行抽血或注射 直接分离针头入利器盒

针筒放在治疗车下层的套有黄色袋的容器 集中放置于科 室规定的处置处

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协调和跟进)

1、培训相关控感知识

2、与针头有关 的操作配备有盖利器盒。

3、制定针头处理流程: C检查 :评估结果

1、检查评估结果同确定目标相符吗? □ 达到

2、 每项措施的有效性如何? (1)掌握预防血源性传播知识达到100% (2)双手回套扎伤率为0 (3)使用物品有盖回收盒100% (4)针头处理流程标准落实率97%

3、哪里还存在着距离? 第4项还未能达标100%

4、我们学到了什么? 控感学习 自我保护………. A处理: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1、巩固成果,采取措施以保证长期的有效性, 将新规则文件化。

2、处理遗留问题,将未达标的问题在下一个改进机会中重新使用PDCA循环 7.PDCA循环管理模式理念

• 做一件工作首先以计划开始,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备而战 • 再好的计划不执行,不统一行动,结果也为零

• 我们按指定的方案或按要求做事——做了又怎么样?做的好否需要检查 • 检查了不改善也为零,得再次确定改善的方案 • 所以循环管理模式告诉我们——凡事依计划而为之 • 不断检讨执行的好坏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 只有保持不断改进的心态,我们的工作、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第5篇:跌倒护理的PDCA循环

【关键词】 PDCA;老年;住院;跌倒

有研究表明〔1〕,少数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跌倒现象,有5%~15%的跌倒患者因此而造成脑组织、骨和关节等损伤。为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损伤,对本病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2〕进行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2月在我院随机抽取生活基本自理(能独立行走)的住院老年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60~91岁,平均(75±7.51)岁。其中老年性痴呆19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后遗症15例,恶性肿瘤晚期5例,肺心病6例,其他3例。上述病例随机分组,1~6月28例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7~12月30例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PDCA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按防止步态不稳老年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PDCA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 计划阶段(P)

1.2.1.1 收集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用药情况、日常活动规律及生活需求、既往有无跌伤史。

1.2.1.2 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 与护士有关的因素:护士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与患者有关的因素:①内在因素:疾病影响,慢性累积性劳损,老年退行性变。②外在因素:包括环境、衣着及意外伤害。地面积水过多、病床过高、光线不足、厕所、浴室、缺乏扶手、患者鞋底滑等都容易导致病人跌倒〔3〕。

1.2.1.3 制定防范措施 ①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在一览表、床头卡上醒目标志。②勤巡视病房询问患者需求,及时到床前解决患者需求。③集中管理,专人看护,安排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不离视线。④步态不稳者由护理人员搀扶坐好,对坐轮椅的患者做好保护性约束。⑤护理人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患者鞋子是否防滑。⑥保持地面干燥,清除滑腻;检查设施,及时清除障碍物。⑦履行告知义务:在判断患者处于跌倒的高危状态时,应将患者情况及预防措施及时向家属说明,对不服从管理而又易跌倒者必要时建议家属陪护,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以免发生医疗纠纷〔4〕。⑧责任护士每天评估病人,并根据情况修正、增加、变更预防对策。⑨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不要让其下床活动,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用约束带保护。⑩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按铃;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管理的依从性。

1.2.2 实施阶段(D) 成立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络。召开护士会,教育全体护士增强责任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规范标准完成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位护士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业务培训,每月一次讲课,要求护士了解老年患者的特点、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掌握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护士长每天带领护士床头交接易发生跌倒的高危病人,以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落实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如发生老年患者跌伤,应执行逐级报告制度和跌倒应急预案,将病人损害减至最低〔5〕。

1.2.3 检查阶段(C)

1.2.3.1 制定检查考核标准 根据计划要求,结合本病区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出全面细致的检查标准。

1.2.3.2 检查内容 护士的素质、责任心,对老年患者病情、用药、防范措施的知晓率,巡视病房记录情况,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1.2.3.3 检查方法 利用本病区三级护理质控网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检查工作。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实施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措施;质控组长负责对护理过程出现新的护理问题不断补充防范措施并进行指导;护士长定时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

1.2.4 总结阶段(A)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使PDCA循环管理持续不断地运转〔6〕。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PDCA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PDCA组的跌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发生跌倒发生率比较表2 两组患者发生跌伤的结果比较

3 讨 论

PDCA循环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本组结果显示,在防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方法上,PDCA循环管理法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P<0.05),使老年患者跌倒率由39.3%下降至3.3%,跌伤率由14.29%下降至0.00%。同时,由于人人参与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心,增强了安全意识,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使护理工作从简单地完成变成对患者全方位和全程的护理,确保了护理质量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

跌倒是住院患者意外受伤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甚大[1]。跌倒不仅使人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躯体受到严重损伤,影响到功能自主性,增加了治疗的需要[2]。医疗院所患者跌倒事件比例的增加,严重影响护理质量。为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治疗环境,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8月导入PDCA模式,持续不断的改善流程,以预防患者跌倒的发生,通过运用此模式,共有98例有跌倒危险的患者未发生跌倒。临床护理人员注重预防在先,明显提高了护士对跌倒预防干预的意识和责任感。现报告如下。 1 制定预防跌倒的管理规范 各护理单元,尤其是跌倒高危人群分布较多的护理单元要积极提供意见与建议,或者由护理单元先制定规范的初稿提交护理部组织讨论,并由护理部最后定稿。规范包括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量表、评估方法,高危患者的警示,告知制度,预防跌倒的保护性措施,跌倒处理的预案与流程,各级人员在预防跌倒中的职责等。制定规范后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做到人人掌握。并由“护理部—护理安全质控组—护士长”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来督导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措施及其实效。 2 跌倒危险的评估 2.1 自2007年8月本院对新入院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全面认真的评估筛选,内容包括:身体是否虚弱、在家或住院有无跌倒病史、意识状态、行动能力、睡眠形态、体位性低血压、使用易导致嗜睡的药物、排尿或排便需他人协助等,确定患者是否有跌倒及潜在跌倒的高危因素,使患者及陪护人员事前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掌握预防措施,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采用香港医院普遍应用的评估项目为表格式,打钩填写即可:①认知行为受损:如意识混乱、意识恍惚、烦躁不安、焦虑等;②不稳定的步态或不平衡的坐姿;③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可能;④对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构成威胁,有拔出下列管道的可能,如鼻饲管、吸氧管、输液管、气管插管等;⑤患者是否使用了引起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药物;⑥患者有无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⑦患者是否年龄过大,生活不能自理等[3]。 2.

2手术后(或产后)及病情改变,24 h需再评估。 3 采取措施预防患者跌倒 3.

1将呼叫器放在患者随手可及处,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 3.2

室内物品摆放规范,常用物品置于患者易拿取的地方。 3.

3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清洁,有水渍及时清除。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设置地灯照明。 3.

4患者如有行动不便,尽量做到24 h有人陪伴,活动时要有人搀扶,并嘱患者无人陪伴时不要擅自活动。 3.

5患者休息时,将便器置于床旁,并加强巡视。 3.6

为患者提供大小合适的病号服及鞋,并嘱患者活动时尽量不要穿拖鞋。 3.7

危重患者严格床头交接班,严格执行等级护理制度,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患者帮助。 3.8

患者服用易引起头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药物之前要做好解释,服药后要仔细观察,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3.9

必要时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实施适当的身体约束。对身体约束的患者需经常观察评估,记录其精神状态、循环、呼吸、皮肤、感觉等情况,避免并发症发生。 3.10

健康宣教:对医院员工加强健康教育,向所有员工,高危患者和家属提供教育与训练,使他们从防跌倒意识上,辨识高危人群和干预措施上都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技能,从源头上予以预防。许多患者常因久病不愈,怕麻烦别人,遭人嫌弃,有时过高地估计自己体力,故常不愿让人帮助的情况下发生意外跌倒,护士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与其交谈,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顾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互相合作,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加强沟通,关注患者心理感受,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防跌倒意识。 4 应用预防跌倒预案 当评估发现患者是跌倒高危人群时,评估者就要启动医院预防的预案。内容包括:床头悬挂“小心跌倒”的警示牌,这个标示醒目、清晰,既不影响病房美观,又达到了广而告知的目的[4]。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告知并记到护理记录中,对患者家属进行跌倒措施的宣教,排除患者周围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按工作要求定期巡视患者,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并检查各项预防性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护士长,护理部要定期对高危患者的宣教效果及预防跌倒措施是否到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指导处理危险因素。 5 分析、评价 护理部定期对发生跌倒的患者时间、地点、导致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跌倒后果与转归等内容进行分析。

第6篇:PDCA循环案例分析

案例题目:运用PDCA循环法确保医院有良好的环境卫生 案例背景: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全国51家三级医院的3523名患者进行住院体验和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对环境清洁,尤其是卫生间异味的满意度排在所有13项指标的倒数第二。可见卫生间的清洁是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人口密度大,流动快,是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易发场所,如何保证卫生间的整洁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求:以PDCA循环理念为指导,选用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改进医院卫生间的异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第7篇: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病案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2013年1月~12月,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在护理病案质控管理中,再次抽取200份出院案例进行分析,比较2012年与2013年的质量分析结果。结果 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PDCA循环理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护理病案;质控管理;应用

质量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保证,在医院中应用合适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发展[1],PDCA循环理论是有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博士提出的管理方法,我院2013年1月~12月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了PDCA循环理论,获得了较佳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应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管理出院患者的病案(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病案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实验组),分别抽取两组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实验组中,180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20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对照组中,181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19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最新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2]等制定出符合我院实情的护理病案的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及《出院归档病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表》。

1.2.2强化质量意识 强化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意识,明确各类人员的病案管理职责,保证书写条理清楚、语句简练、字迹端正、前后 贯通、客观详实。以晨间提问、科内业务学习、组织讲课 的形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重点培训,让其了解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标准、病案书写规范,护理新理论、新业务,此外,还应引导护士增强自我培养意识,实行护理部-护理质量委员会-病区护士长-病案室专职护士等级质量管理网络。

1.2.3检查处理 上一班护士护理病案的书写质量由下一班护士检查,责任组长及时核对并纠正病案的真实性、准确性,护理质控委员会定时抽查出院病案,将终末质控检查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循环工作重点。

1.3效果评定 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护理病案的等级分值结合医疗归档病案终末质量考评标准确定,≥95分为甲级病案,80~94分为乙级病案,65~79分为丙级病案,<65分为不合格病案。比较两组返修率。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160份为甲级病案,26份为乙级病案,14份为不合理病案,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PDCA循环理论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见表1。

3 讨论

有学者[3]探讨了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病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管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病案甲级率提高15% ,乙级率降低10%,不合格率降低5%,返修率降低15%,提示PDCA循环理论是提高和控制护理病案书写质量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甲级160份,乙级26份,不合格14份,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规定,患者有权利及时复印并封存病历,因此,护理病案中的缺陷可能引起护理纠纷,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可找出存在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将新发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可提高病案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瑛.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11):15-16.

[2]戴建华.PDCA循环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2011,03(02):47-50.

[3]余利霞.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专科学生实习前岗前培训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05(01):152-153.

[4]朱慧,王志荣,凌勇武,等.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05(01):35-36.

[5]吴志萍,张艳君.PDCA循环理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3,09(08):689-691.

编辑/哈涛

第8篇: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L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管理方法

1 在目标管理的P阶段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2 在目标管理的D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3 在目标管理的C阶段

应当定期组织对护理质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使整个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允许的范围之中。C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评价。这是检查护理质控过程的基础。从目标上看应着重检查、评价护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是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标管理实施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如何,并根据偏差情况作出如何进一步执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保证最终能全面达标,检查得越早越细,则发现问题越快,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

4 在目标管理的A阶段

包含两个步骤:

4.1 巩固措施,制订标准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

4.2 一次PDCA循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应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即在下一个PDCA循环的P阶段,要把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考虑进去。具体来说,A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各科室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评定;②护理主管部门对各科室评定工作的指导;③医院质控小组的综合评议;④归纳与总结。A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各项标准、规程和制度中去,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或借鉴,才能使今后的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值得强调的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没有护理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工作就是盲目的工作;有了计划目标而不执行不实施,就等于没有计划;有计划且执行了,但不检查,就无从知道干得怎样;P、D、C三个阶段都有了,但无A阶段,工作成果就无法巩固,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其次、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护理工作质量就应当提高一步,如此周而复始,护理工作水平就会不断发展和提高。第三是大PDCA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小循环是大循环的保证,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护理主管部门工作中的PDCA循环是各科室PDCA循环的根据,而各科室的PDCA循环是护理主管部门PDCA循环的保证。

5 结论

管理人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依靠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力量。各科室和各部门则要努力完成自身的PDCA循环,以确保上级或全局的PDCA循环上下一致,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把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护理部于2013年坚持使用循环管理,培训班包括院内,科内质控人员的学习,各项考核标准,护理部本目标、护理终末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科室的护理质控方案,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认真实施。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入有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现,科内建立护理质量督导本由检查人记录三级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并签名,护士长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检查追踪反馈。同时建立科内质量督导本由科室质控员记录一级质控存在的问题,由护士长检查追踪反馈,这也是PDCA循环管理中的大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但是,理论与技术的引入只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学会用脑,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每一项操作,每个动作步骤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勤于学习,不断创新形成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触发灵感,使我们的护理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智能型人才,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PDCA在护理上的运用是对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推动,用科学的系统的、工程的理论实践,使护理技术一步步的提高,对护理技术的变革有着积极的作用。PDCA的应用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在计划、实施、确认检查、处置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使医院的医疗与护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有效提升了医疗与护理质量,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

第9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循环系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遵循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等程序[1]。PDCA循环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运作,综合解决各种阶段性问题。在住院患者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效果,体现医院树立“以患者为本” 的服务理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高效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现将我院在PDCA循环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45±2.55)岁,住院时间在1周~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0±13.5)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3~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46±2.09)岁,住院时间在10天~2个月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1±14)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主要包括计划(plan,P)阶段、实施(do,D)阶段、检查(check,C)阶段、以及总结(action,A)阶段等。 1.3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评分调查表的总分在0~10分的范围内,≤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了204份问卷,收回了204 份,回收率达到了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对照组满意程度为85.30%,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n) 102 102

非常满意(n/%) 91(89.21) 70(68.63)

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程度(%) 8(7.84) 17(16.67)

3(2.95)

15(14.70)

97.05 85.30 注: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

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具体如下:

①计划(plan,P)阶段。在计划阶段,护理人员应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质量、健康教育、患者合理要求能否满足等。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对患者疾病情况、病史情况、疾病进展、家庭背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制定有计划性、目的性的业务学习,包括:新知识技术、沟通技巧、礼仪知识、法律知识、护理心理学等护理内容。

②实施(do,D)阶段。在实施阶段,可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组织专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向全体护理人员介绍每一步护理工作程序,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到护理绩效考核中,为受到表彰的护士,提供经济上的奖励以及晋级评优的机会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每周业务学习的时间里,邀请专家讲解新的医疗护理知识,或者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传授临床经验以及护患沟通技巧。为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举行生活会,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感受,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各个科室内部的凝聚力等。最后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采取新老搭配、一帮一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做到劳逸结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护理工作当中。

③检查(check,C)阶段。护理人员可定期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接受患者合理的建议,找出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与缺陷,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树立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信心,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在检查阶段中,质量管理小组可定期进行查房,询问患者住院情况,并做好访问记录。每月进行护理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答等形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④总结(action,A)阶段。在实施P、D、C、A等步骤后,护理质量管理可全面整合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患者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总结出PDCA循环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缺陷。在总结护理经验的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3.2小结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是以人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标准的主要的方法[2]。通过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患者满意程度为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差异显著(p<0.05)。可见,在临床护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作为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充分结合理念与实际,切实提高护理水平[3]。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实践纠正各种措施,控制护理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使护理程序更加具有统一性、标准性[4],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苹, 吴之茵, 夏燕苹. PDCA循环管理在肿瘤住院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2(1): 83-84. [2] 周如女, 罗玲, 周嫣, 等. 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15(11): 48-51. [3] 闫亮爱. 质量环对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和探讨[J]. 中国医疗前沿, 2011, 8(3): 76-77. [4] 杨金花, 刘彦慧. 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多元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研究, 2012,2(11): 15-17.

上一篇:房展方案下一篇:2012届护理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