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作用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措施, 多数患者需通过药物控制血糖稳定[1]。该文为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特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 (2型) 患者 (共276例) 作为研究对象 (病例选取时间2015年10月—2016年12月) ,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177例、女99例, 年龄38~87岁、平均 (67.51±1.32) 岁, 病程3~19年、平均 (9.86±0.39) 年。经抽签、单双数字法 (序号) 等方式将该次入选的糖尿病患者 (共276例) 随机分为两组 (均分、n=138) , 研究组、对照组上述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 即遵医嘱给药、病情观察、配合检查、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记录两组糖尿病 (2型) 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 (护理相关) [糖尿病患者于该次治疗结束后指导其通过填写 (独立、不记名) 满意度调查问卷 (该量表制定单位:卫生与人口计划委员会) ]评价该次护理服务, 该问卷内容包含基础护理工作、病房管理、服务态度等, 共涉及6个维度、12个条目 (每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 得分范围1~5分) , 该问卷总得分12~60分, 经有效回收后统计得分, 问卷得分与满意度 (护理相关) 呈正相关], 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检验并分析结论。

1.2.2 PDCA循环护理模式

(1) 准备:组建PDCA循环护理模式小组, 组员由该科室高年资专业临床护理人员组成, 上岗前给予必要培训, 使组员掌握PDCA循环护理模式方法及意义,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依从性; (2) 计划:根据该科室收治病人实际特点分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 具体包括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减退饮食、活动幅度及量过大、未遵医嘱控制饮食 (过量饥饿) 、病情稳定后未及时调整降糖药物使用量、未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过量使用) 、不规律进食等; (3) 执行: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具体原因结合相关资料及以往护理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1) 加强宣教, 告知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积极意义, 通过例举以往典型病例使患者提高警惕, 以免因不遵医嘱实施药物治疗、饮食及运动干预将造成的严重后果; (2) 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一旦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应及时告知医生, 有利于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降低因药物所致低血糖发生几率; (3) 通过宣传页、广播、板报等形式使患者掌握糖尿病低血糖相关知识, 如发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 (4) 设立24 h电话热线或问讯处, 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关于低血糖相关疑问; (5) 告知家属低血糖的危害以及预防重要性, 通过集中培训、发放宣传页等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家属对于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 指导其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预防工作; (6)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其实际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悦避免因负面情绪 (抑郁、焦虑等) 影响治疗从而增加低血糖发生几率; (4) 检查:指定专人监督PDCA循环护理小组日常工作情况, 及时指出护理中的不良现象,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对本小组成员典型 (好、坏) 及时给予口头、通报、经济等奖惩, 提高组员工作积极性; (5) 处理:定期组织PDCA循环护理小组开展集中讨论, 提出该阶段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重难点并探讨相应解决对策。

1.3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 (Office 2003) , 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 两组糖尿病患者经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情况经 (±s) 表示 (属计量资料、需t检验) , 两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经[n (%) ]表示 (属计数资料、需χ2检验) ,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血糖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2.17%) 较对照组 (低血糖发生率19.57%) 显著降低, 数据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2.2 满意度

研究组接受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 该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3 讨论

正常人群低血糖是指血糖 (空腹) 水平低于2.8mmol/L的情况, 而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 (空腹) 水平低于3.9 mmol/L即可判断其出现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为降糖药物使用不当[1]。研究表明[2],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 轻则表现出乏力、心慌、出汗等临床症状, 重则将导致病情失控、脑损害、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如饮食结构、环境质量、生活方式等) , 糖尿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表明[3], 以往临床常规护理大多着眼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全身症状, 而无法针对低血糖给予有效干预措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模式, 共涉及4个阶段内容[计划 (plan, P) 、实施 (do, D) 、检查 (check, C) 、处理 (action, A) ], 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模式[4]。研究表明[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需确保任何一项护理服务均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阶段, 发挥各项护理服务的优势并尽量避免或改善不足, 通过不断对护理措施进行有效优化并最终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对糖尿病患者给予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对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该文研究可知, 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高达19.57%,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低;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 该组低血糖发生率 (2.17%) 显著低于对照组,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此结论与许伍华[6]研究资料所得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时使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今后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记录两组糖尿病 (2型) 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 (护理相关) 。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2.17%) 较对照组 (低血糖发生率19.57%) 显著降低 (P<0.05) ;研究组接受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 该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时使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PDCA循环护理模式,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宏伟, 郑美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14) :110-111.

[2] van der Crabben SN, Blümer RM, Stegenga ME, et al.Early endotoxemia increases peripheraland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in healthy human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 94 (13) :463-468.

[3] 沈莉莉, 张宁.住院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病状况分析[J].护理研究, 2012, 26 (5A) :1212-1213.

[4] 马锐.PDCA循环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3, 34 (8) :1550.

[5] 葛翠洁, 王强, 李国良.多学科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眼病认知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 2014, 36 (13) :2063-2065.

[6] 许伍华.PDCA循环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 2012, 25 (1) :308.

上一篇:新时代境外项目员工思想动态管理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