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该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发性或多发性疾病对夜间低血糖代谢的预防和护理是最常见的, 如老年人和非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 发现很容易低血糖, 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因此, 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生存的水平, 人们更加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但往往伴有特定或过程中的低血糖症状, 通过调查发现,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饮食不当所致, 所以医院是医疗卫生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加强防范, 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使其更好地, 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老年患者, 虽然很多护理人员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糖尿病护理的具体过程, 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所以经常有疏忽, 导致临床工作的负担, 但效果仍不理想, 因此, 该文具有现实意义[2],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该院2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症患者的护理预防, 患者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 (71.23±1.40) 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1) 护理组, 共109例, 平均年龄 (71.54±1.11) 岁, 采用了全面护理对策。 (2) 对照组, 共109例, 平均年龄 (72.21±1.01) 岁, 采用了常规的临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临床研究对比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式, 常常需要给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 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准确并熟悉掌握各方面药物的药理, 同时清楚的懂得禁忌症和剂量数据, 以及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 必要之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记录每天出入量, 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 观察病情转归, 定期测量体重, 发现病情变化, 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产生低血糖的可能性, 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告知患者必要时必须饮少量糖水, 严重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2.2 护理组

护理组应给予综合护理。 (1) 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病情, 在出汗和严重的噩梦情况下进行血糖测量, 同时, 应每天告知患者如何监测血糖和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 增加胰岛素和降糖药物的用量, 特别是加强血糖监测, 尤其是早上3:00左右, 一定要有关键观察记录, (2) 焦点转移。建立轮班管理制度, 对于低血糖症状应说明这种情况的原因, 不要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对患者劝说, 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应重视临床反应及对策。

1.3 评价标准

该次论文研究的评价标准是针对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水平的情况进行评价。

1.4 随访

该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为7~10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 (8.03±0.76) 个月。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14.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 (±s) 用t检验比较, 计数资料[n (%) ]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护理8个月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护理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护理组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 围绕患者的需要, 提高护理服务整体水平, 优化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 加强夜间巡逻观察室, 更多的患者, 增加患者夜间就寝前血糖监测的数量, 其次, 了解患者的血糖监测, 血糖, 根据用药情况, 饮食合理的患者, 综合护理应稳定护理, 稳定患者的情绪、思想和情绪, 消除糖尿病治疗中的不利因素, 帮助患者康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短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要充分了解低血糖和夜间频繁病房的危害程度, 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积极护理、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3.1.1 老年人代谢功能降低

基本代谢指的是休息状态, 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 为了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单位时间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在医学中, 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观察新陈代谢的指标之一。基础代谢率的下降, 加上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减少, 自然会导致更少的能量消耗。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降糖药一定要正确, 否则会导致低血糖, 老年人代谢下降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尤其是在降糖治疗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代谢功能下降的问题, 优化护理, 避免低血糖症状[3]。

3.1.2 多种疾病的综合因素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多种疾病, 也可能服用多种药物,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抗血栓药物都能增强降糖作用, 这些原因都是由低引起的血糖, 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无详细了解, 导致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状, 血糖不能有效调节老年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此外, 热量摄入不足也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3.1.3 健康教育不到位

老年患者在运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往往会因为忽视而出现用药后未按时就餐的情况, 胰岛素仍未及时调整剂量致低血糖发生。

3.1.4 夜间护理忽视

夜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夜班人数少, 患者睡眠不足, 但许多老年患者可能有夜间低血糖症状, 且十在噩梦中, 无法及时召唤护理人员, 这种情况由于夜间的护理工作而不到位[4]。

3.2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

3.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夜间发生这种状况就会引发昏迷状态, 对老年患者而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状态[5]。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从心理层面来讲较为恐惧死亡, 这种突然发生的昏迷状态会引发老年人心理层面的恐惧, 同时也会加深针对糖尿病的恐惧感受, 在这样的情况下, 护理人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要联合家属,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及时疏导[6]。

3.2.2 应急准备

诊断明确后, 应给予50%葡萄糖液40~60 m L静脉注射, 适当的重复应用, 如果是肾功能不全, 应减少降糖药物P romptly用量, 为了更好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将应急救治的相关药物、器械准备好, 保证治疗及时。

3.2.3 严密观察

观察病人活动情况, 无苍白、乏力、饥饿、颤抖出汗、视力模糊、头晕、老年人反应能力低, 因此, 观察时间的把握, 最好每3 h观察1次, 并做详细记录。

3.2.4 健康教育

通过不断细分患者的需求, 提高老年人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观看科教片能够促使患者理解问题关键, 提升记忆力。

4 结论

通过该文的研究, 阐明了预防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从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观察, 及时预防, 实现夜间低血糖的护理措施, 有效的控制,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该院的2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对于2016年1—12月入住该院内分泌科的2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进行住院病历与床边调查的会诊, 前瞻性收集患者资料 (包括对出院、转科患者的跟踪调查) , 除患者住院基本信息外, 主要调查患者病情、治疗及服药依从性、夜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使用情况、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波动指标、饮食习惯及排泄情况等等,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经统计和调查发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主要因素与治疗用药依从性、饮食及活动情况、心理状况、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最重要的是要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其严重性和危害性, 加强对夜间低血糖的有效控制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全面提升护理效果,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效率,夜间阵发性低血糖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莉.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护理措施分析[J].甘肃医药, 2013 (8) :632-634.

[2] 张海荣, 于士敏, 王瑾瑜.糖尿病病人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民间疗法, 2012 (9) :79.

[3] 周莉, 陈伟.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4) :440.

[4] 张伟, 刘学梅, 姜琳.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4) :113.

[5] 孙玉肖, 周嫣, 冯芳茗, 等.睡前饮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22) :14-16.

[6] 何慧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4) :591-592.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质量管理实践下一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校美术教育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