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 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 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者分泌缺陷或者同时受2种作用影响而造成的持续性高血糖, 同时伴有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紊乱的代谢性障碍[1]。低血糖容易产生脑功能障碍或者引发交感神经兴奋, 发病早期及时进行葡萄糖补充可迅速缓解病情, 若病情恶化可能会引发脑损伤, 甚至会诱发死亡。该次研究特就造成老年糖尿病患者31例出现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31例研究对象为由在该科接受糖尿病低血糖治疗的患者, 包括14例女性, 17例男性, 患者最小年龄为62周岁, 最大年龄为86周岁, 平均年龄为 (73.9±4.2) 岁, 最短病程为3个月, 最长病程为18年, 平均病程为 (13.7±5.6) 年。1例患者合并肝硬化, 1例患者合并胰腺炎, 2例患者合并肺癌, 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眼病, 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 12例患者合并冠心病, 2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11例脑梗死患者, 9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压升高、心动过速、软弱无力、饥饿、出冷汗、心悸以及昏迷、晕厥、注意力不集中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3例患者行葡萄糖静脉注射, 占比41.94%, 18例患者行葡萄糖口服治疗, 占比58.06%。4例患者行保健品口服, 占比12.90%, 17例患者单纯进行降糖药口服治疗, 占比54.84%, 9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 占比29.03%, 1例患者未采取治疗措施, 占比3.23%, 同时有21例患者口服其他药物, 占比67.74%。

1.2.2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 患者一旦罹患该病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 而且需要不间断服用降糖药物以及进行血糖监测, 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该病在发作前并无征兆, 患者突然面对该病会产生恐慌、不知所措的情绪, 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影响。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糖尿病引发原因以及控制措施, 使患者明白该病只要采取有效的降糖措施并不会致命, 应该按时定量应用降糖药物, 防止出现低血糖症状[2]。

(2) 病情观察:对首次进行胰岛素应用、降糖药物更换和剂量增加的患者加强巡视,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无力、震颤、头昏、出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叮嘱患者按时进行血糖监测, 尤其是夜间血糖变化, 需要多加注意。经常应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患者需要密切进行血糖监测, 指导患者应用便捷式血糖仪, 以便随时能够测量血糖。告诫低血糖患者不得随意起床活动,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食饼干或者口服糖水, 若患者病情严重则给予其葡萄糖静脉注射[3]。

(3) 血糖监测:老年患者血糖反复明显降低, 尤其是血糖不稳患者以及有合并症的患者, 无法及时感知低血糖现象, 而是直接发生晕厥或者昏迷, 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夜间巡视力度, 定时进行夜间血糖监测[4]。

(4) 用药指导:使患者掌握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 用药期间必须对血糖检测结果和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临床医生必须及时根据血糖变化情况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叮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过分追求降糖效果, 血糖控制水平不可过低[5]。

(5)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通过饮食取得降糖效果, 多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对饮食治疗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 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饮食治疗。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两餐之间间隔不可过长, 必须规律饮食, 按时进食。存在腹泻、呕吐以及进食量减少的患者必须进行降糖药物剂量的调整。对存在能量摄入不足的患者也需要采取对应措施防止出现低血糖[6]。

(6) 运动指导:由于年龄大且患者同时并发下肢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的几率高, 因此, 老年患者运动量不可过大, 必须确保最高心率保持在60%~80%之间, 主要运动形式可以打太极拳、慢跑和散步为主, 餐后1 h再进行运动, 不得空腹运动, 运动前后还需要进行血糖监测, 若血糖值低于5.6mmol/L, 应该先进食碳水化合物补充糖分[7]。

(7) 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低血糖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不得过分追求低血糖治疗目标, 应该以不发生低血糖为血糖控制的目标[8]。

2 结果

2.1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

包括应用中药制剂、胰岛素、降糖药在内的药物引发低血糖共计21例, 占比67.74%, 间断服药、无规律进食、饥饿疗法等原因对糖尿病认识不足而造成低血糖共7例, 占比22.58%, 并发胰腺炎、肝硬化、肺癌和腹泻等疾病而引发低血糖共6例, 占比19.35%。

2.2 护理效果分析

29例患者低血糖现象得到改善, 改善率为93.55%, 2例患者仍存在低血糖症状, 血糖值为4.0~6.1 mmol/L, 占比6.45%。

3 讨论

低血糖主要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神经系统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昏迷、休克、癫痫、精神错乱、焦虑、头痛、意识模糊等, 还包括交感神经兴奋, 表现为出冷汗、面色苍白、震颤、心悸以及烦躁等。血糖下降速度、低血糖持续时间以及低血糖的程度等均与上述表现存在密切关系。引发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运动因素、饮食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具体内容如下。

3.1 药物因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钙离子拮抗剂、磺胺药等可使降糖药物的作用得到增强, 从而引发低血糖症。患者用药后没有规律进食或者病情获得改善后没有进行血糖监测以及大剂量应用药物、没有及时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等均会引发低血糖。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和血糖紊乱的症状同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 临床医生在开具心血管疾病药物时通常会应用阿司匹林, 该药物能够与降糖药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导致胰岛素细胞分泌亢进, 造成胰岛素水平升高。患者在接受强化治疗时由于胰岛素注射剂量增大易引发低血糖。降糖药物应用不当是造成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优降糖具有较快的吸收率和较强的降糖效果, 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9]。

3.2 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需要较长的胃排空时间会对药物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分泌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会对药物的排泄产生影响, 从而造成降糖药物大量蓄积引发低血糖。老年患者植物神经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等容易造成肾上腺反应缺陷, 造成大量胰岛素储备在患者体内, 而肝脏原储备量欠缺易造成患者出现低血糖。老年患者应用降糖药物后, 由于机体衰老, 器官等功能出现衰退, 会减缓降糖药物吸收、代谢、排泄等, 也会引发低血糖。患者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无法及时调节血糖, 容易由于热量不足而造成低血糖。

3.3 饮食因素

由于患者情绪低落或者身体不适而导致进食量过少或者主食摄入量不足等也会引发低血糖, 除此之外, 长时间未进食会导致外源性葡萄糖摄入量不足, 过量饮酒或者空腹饮酒会对肝脏进行葡萄糖释放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引发低血糖。

3.4 其他因素

进食后立即运动;大剂量注射胰岛素或者重复服用降糖药;没有及时根据血糖变化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其他药物对降糖药物造成影响。

摘要:目的 分析造成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该次31例研究对象为由2016年1月—2017年7月间在该院接受糖尿病低血糖治疗的患者, 分析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包括应用中药制剂、胰岛素、降糖药在内的药物引发低血糖患者共计21例, 占比67.74%, 间断服药、无规律进食、饥饿疗法等原因对糖尿病认识不足而造成低血糖共7例, 占比22.58%, 并发胰腺炎、肝硬化、肺癌和腹泻等疾病而引发低血糖共6例, 占比19.35%。经过护理干预后, 29例患者低血糖现象得到改善, 改善率为93.55%, 2例患者仍存在低血糖症状, 占比6.45%。结论 对造成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抑制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应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 2012 (27) :32-33.

[2] 周奇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29) :封2.

[3] 何亦红.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脑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77-78.

[4] 何彦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7) :28-29.

[5] 李敏.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 :396-397.

[6] 皮岗群.探讨老年糖尿病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0中旬刊) :206.

[7] 李萍.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6) :65-67.

[8] 雷卫爱, 刘玉青, 吕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2 (3) :9-11.

[9] 张桂冉.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 2013, 21 (3) :213.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究下一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外包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