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的文章

2022-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激励学生的文章

如何让学生快速读懂写人的文章

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其对阅读策略的运用密切相关。通过单元统整教学,紧扣写人类文本的共同特质,建构起其阅读图式,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图式框架开展阅读活动,逐步形成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2011版课标对小学高年级教学提出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1],“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2]这两个要求直接指向学生的阅读策略习得,以促进阅读能力发展。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阅读每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阅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高的主动性,以及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3]。这里的高级技巧就是阅读策略,即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或者效果,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有关阅读的复杂活动[4]。统编教材也新增了专门用于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单元。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于阅读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写人类的文章一般采用以事表人的方法,或一事或几事。学生阅读这一类文章时常常会被事件、情节所吸引而忽视对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关注。本文以統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探讨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教学。

一、单元出发,整体思考,确定单元核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的优势,应该是借助“单元整体目标教学”的优势,快速高效地增强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5]。教师从单元出发,整体思考课文在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是否存在共性,以确定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统筹教学安排,科学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1.研读教材,提取写人文章基础框架

统编版四下第七单元有四篇课文:《古诗三首》、《文言文两则》、《“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黄继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三篇精读,一篇略读,括号中的两篇为阅读链接),选文均能体现“伟大的品格”这一主题。除《古诗三首》外,另三篇课文虽文体不同,但都写了具有伟大品格的人物故事。这一类文章是否存在易于学生把握的共性呢?研读后,我们可以发现三篇课文存在以下共同点:以事表人,通过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体现主人公的特点,通过对他人的描写突出主人公的伟大品格。换言之,该组课文从内容到行文表达上,存在一个共同的基础框架,如图1所示:

2.整体思考,确定单元教学核心目标

统编版四下第七单元组文“双线组元”特征明显,在内容主题上,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揭示单元主题“伟大的品格”;在语文要素方面,则切准写人文章的体裁特点,提供相应的阅读策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引导学生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

根据布卢姆教育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阅读策略的运用属于分析、评价层面的高阶思维能力,而表达则属于认知领域的最高级创造层级。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是习作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终点目标是能够运用多种学习、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是达成此目标所必须达成的使能目标。因此,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

3.目标导向,科学统整单元教学方案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等教授的研究,阅读策略属于语文学习的高级技能,是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一般来讲,语文高级技能需要通过多次教学,学生才能掌握,而且很难自动化[6]。因此,阅读策略的教学并不是一篇课文能够解决的,需要通过一个单元的同质课文的有机组合来实现,包括课文教学的顺序、所用课时的多少、是否需要增删文本等。

根据本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和终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可作相应调整,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原教学方案中,按教材编排顺序教学,共13课时。单元统整后,总教学课时不变,仍为13课时,由于古诗教学不便于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教学顺序往后调整。单元中现代白话文阅读教学先行,《“诺曼底号”遇难记》调整为单元第一课,主要进行阅读策略的精教学。《黄继光》1课时,进一步丰富阅读策略框架,帮扶学生继续学习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并尝试运用。《文言文两则》调整为单元第三课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可继续运用阅读策略把握人物特点,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和巩固。此外,还可运用小古文语言简洁、想象空间大的特点,创设情境,设计读写结合练习,渗透习作教学。单元中增加群文阅读1课时,内容为阅读链接中的《挑山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以及补充的一篇人物故事,鼓励学生主动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学。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基本一致,要求略有不同,所以将两部分内容合并,口语交际作为习作教学的一个环节进行,帮助学生梳理习作思路、搭建表达框架。教学方案调整后,教学总时长不变,但能够充分实现阅读策略的教学“教—扶—放”的梯度目标,搭建起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教学结构得以优化。

二、单篇出发,分解教学,渗透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

单篇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这里的课文教学,是以单元整体为支撑,以单元核心目标为导向的。每篇课文根据教学课时、出现顺序的不同,将单元核心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使能目标(即达成最终目标所需要达成的过程性目标),使学生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1.从形象思维入手,让阅读策略可视化

阅读策略属于语文学习中的高阶思维。进行阅读策略教学,就是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因年龄限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策略教学时,要尽量使阅读策略可视化,即把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维方法、思考路径或过程通过图示或图示组合呈现出来[7]。

本单元的课文中可以提取出写人文章的一般框架,引导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清晰地搭建起这个框架,是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习得的第一步。因此教学单元第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前两课时按常规教学方法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特点。增加的第三课时,则是通过回顾课文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写人类文章的一般框架,并将之用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上文图1。《黄继光》教学完毕,仍要从课文内容中跳脱出来,回顾、验证该框架是否适用于写人类文章,单元中的其他课文学习亦是如此。通过单篇课文的学习,写人类文章的一般框架以图示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2.提高可操作性,让阅读策略程式化

阅读策略是复杂的阅读活动,仅仅知道某一类文章的基础框架,仍然是停留在认知的记忆、理解水平,远远不能达到运用、分析、评价,甚至创造的高阶水平。如何让静止的图示动态化,成为学生阅读一类文章时可操作的、能够最终形成能力的阅读策略?我们必须让阅读策略程式化。

根据上文图1所示的写人类文章基本框架,利用《“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三课时的教学时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在学习写人类文章时往往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即把握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梗概,以及抓住关键词语品读人物特点,即“读事件—抓表现—明特点”。“抓表现”是一个宽泛的、操作性不强的步骤,但当我们将能够表现出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罗列在一起时,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语句都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相关,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可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除语言、动作外,还有心理、神态和外貌描写。将“表现”一词具象化,能有效提升阅读策略的可操作性。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些语句比较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有些语句是直接写主人公的,有些语句则是对其他人的描写,借其他人来表现主人公的特质,如图3所示:

阅读策略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时,就初步完成了写人类文章框架可视化和阅读策略程式化;在教学《黄继光》时,教学目标就更加明确,教学路径也更为清晰,即让学生运用这一阅读策略,读出黄继光的人物特点。该阅读策略在单元课文学习中不断被运用于学生的阅读实践,由生疏到熟练。

3.激发自主能动性,让阅读策略自动化

是否真正达成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将之自动化于阅读实践中。该单元进行统整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自主运用上述阅读策略来快速阅读写人类的文章。

阅读策略属于语文高级技能,其形成需要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课文编排中,根据课文的篇幅、语句的理解难度等情况,进行了顺序上的调整,便于教师教学阅读策略时由教到放,阅读策略随着单篇课文教学而不断熟悉,在运用过程中还会进一步丰富、优化,实现学生最终的自主阅读。如第一篇课文中,我们主要指导学生抓住的是对人物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特点,而在《黄继光》一文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发现,抓住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读懂人物;《文言文两则》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学生更是能体会到人物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一个阅读策略,只有不断运用,不断在运用中优化,才能慢慢固化,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阅读的自动化。

三、群文整组,多维强化,落实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

同一种阅读策略需要反复实践运用才能最终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借助一种阅读策略让学生快速读懂某一类文章,也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运用阅读策略的学习情境,从多个维度来强化、落实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教学。

1.选文组群,加强阅读策略运用的密度

根據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统整教材内外的资源,选文组群,为学生创造群文阅读的学习情境,就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本单元教学中,补充群文读阅读专题课《伟大的品格》。《伟大的品格》一课向学生提供三篇阅读材料:阅读链接中的《挑山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由三个片断组成的短文《莫扎特》,请学生在一课时内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快速阅读。群文阅读能够将学生置于一个较高强度的学习情境之中,高密度的阅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高密度地运用阅读策略,促使阅读策略运用的自动化。

2.练习变换,转换阅读策略运用的角度

阅读策略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运用策略去阅读,我们还可以变换练习设计,转换阅读策略运用的角度,进一步落实阅读策略教学。如学生进行阅读实践中,我们可以设计合作阅读,即独立阅读过程结束后,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收获,互相评价同伴的阅读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既是检验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更是从分析、评价的层面落实阅读策略的教学。

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写人类文章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但终点目标却还需要将阅读的策略转换为表达的策略,能够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由读到写,看似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策略,但是,如果将写人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程式化,我们可以用图4来表示:

表达的思维过程和阅读的思维过程基本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就是说,将阅读的策略逆向运用,也可以成为表达的策略。因此,在专题阅读课《伟大的品格》的最后教学环节,我们变换了练习的形式,在学生已经运用阅读策略阅读群文之后,请学生回顾这些写人的文章并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成功地表现出这些人物的伟大品格?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将写人的构思过程在板书上呈现,引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请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行习作指导埋下伏笔。

从阅读的视角转换到习作的视角,将学生的阅读策略转换为习作构思的过程,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来看,这是对阅读策略的创造,也正是因为阅读策略在单元教学过程中能够夯实,这一转换才能顺利实现。

要让学生掌握快速读懂写人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教师需要有一种整合、统筹的思想,从单元整体出发,研读教材,发现一类文章的共性,寻找一类文章的基本框架,将之可视化、流程化,运用任务分析理论合理分解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通过单篇课文渗透、落实,适当开发、设计阅读专题课,不断把学生带入阅读实践的学习情境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參考文献: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6,13.

[3]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16-21.

[4]伍新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J].小学语文, 2018(9):4-12.

[5]严华银,严荣生,孙德培,蒋金奇.发挥单元教学优势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J].江苏教育, 1993(6):23-25.

[6]吴红耘,皮连生.心理学中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概念的演变及其教学含义[J].课程·教材·教法, 2011(11):108-112.

[7]刘濯源.思维可视化:减负增效的新支点[J].中小学管理, 2014 (6):10-13.

责任编辑:李韦

Strategy for Students’ Quickly Comprehending Texts Describing Characters

XU Yi

(Suzho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000,China)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ability

作者:许轶

第2篇:引用诗词分析文章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在我国璀璨的艺术长廊中,诗歌犹如千万颗珍珠,熠熠发光;又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鲜艳夺目,供人采摘。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选入诗词51首,课外古诗词选录48首。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鉴赏诗词,从中了解到诗词善于运用意象反映生活,创造意境,抒发感情,语言凝练等特点,深刻体会到风物人情之演变,山川江河之壮观,文化艺术之璀璨。培养学生学习反复推敲,锤炼用词方法,去领略它的语言美、图画美和音乐美,同时应教会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诗词去对比分析文章,把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和文化素养。

◎引用诗词对比分析,便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段落的意义,欣赏句子的含义,增强引言的趣味性、指示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美丽的图画,其中春雨图描写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分析此段,巧妙引用唐朝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来映照本段的内容,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既丰富课堂容量,又拓宽了学生视野。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以花喻雪,独具匠心,引用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開”来映照此句,诗人以雪喻花,比较鉴赏,效果极佳。

毛泽东的《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长江》,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引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作为课文的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引用诗词对比分析,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叙述了鲁迅一生中的大事“弃医从文”,明写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往的故事,实写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互相交错贯穿全文。不妨引用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来映照周总理为实现理想,孜孜以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担负起时代的使命。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者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生活。”文章结尾段,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再引用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来映照我们的民族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教育学生继承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

        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引用诗词讲析诗歌,比较鉴赏,便于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讲析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送别诗《别董大》,来比较赏析,寻找异同。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讨论对比总结:两首诗相同之处:都是七言绝句;同是送别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并且都是千古流传的送别名句,被后人所传颂。但由于诗人经历不同,环境相异,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则不同。《送元二使安西》描绘春天的景色,给人以优美感,表达惜别时的依恋,诗的风格清新幽默,风格优美。《别董大》描写了冬天的景色,给人以悲壮感,表达了送别时的劝慰和鼓励,诗的风格慷慨悲歌,风格悲壮。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既了解了诗的思想内容,又把美学思想渗透到字里行间,培养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讲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可引用诗句,映照诗句,理解诗的意境。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引用东方虬《春雪》中的“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军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可引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可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引用诗词对比分析,便于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把握作者是怎样提炼题材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郭沫若的《天上街市》以奇妙的联想和想象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我们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而课后小知识《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则是另一个境界。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同一素材,作家进行了不同的提炼加工,写入文章,创造了不同的意境,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欣赏课外古诗词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可以让学生诵读毛泽東《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比较鉴赏。

卜算子·咏梅

南宋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同一词牌,同一咏物。但是词中背景地点设定不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意象不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梅花”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形象。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梅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表达的精神境界不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比较鉴赏,咏物相同,体裁相同,作者表达感情却不同。

引用诗词对比分析文章,可以加强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提高业务水平。俗话说:“教师的知识是源源不断的泉水,常流不止。”要旁征博引,教师应认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掌握诗歌的意境、结构和表达方式,然后传授给学生。日积月累,长此以往,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素质,担当时代重任。

引用诗歌,对比分析文章,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既传授了知识,又丰富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同体裁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 编辑/李    莉

作者:王进军

第3篇:激励学生的文章

每次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

二、第

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伸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10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月.儿

认识月儿已有好几年了。

我所在的区工会针对下岗工人开展扶贫工作,我的扶贫对象是一个丈夫因工伤瘫痪在床,妻子患有严重的心功能衰竭,一个小女儿正上小学,家庭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

一次去走访,走到最后一家,看到一个小姑娘趴在一个旧式方凳上写作业,她亮亮的眼睛,整齐的瓦瓦沿,紧抿着嘴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工会领导与屋主人谈完话我才知道这就是我们定向捐助的对象。走访的人们退出去后,我留了下来。

“你一直在凳子上学习吗?”我问。

“是的。从一上学就这样。”她回答,语气平淡,把我的不解和惊讶轻轻地揉化了。

谈话中,我知道了她叫月儿,10岁,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她5岁时就学会了洗涮做饭,当妈妈发病住院时,小姑娘就要两头跑着照顾卧床的父亲和医院里的母亲。

我看到她的文具盒里有五六个各式样的铅笔头时,她说:“这些都是同学扔了我捡来的,还能用很长时间呢。我两个学期没买铅笔了。”她说话的语气有了一丝丝成熟骄傲的气息。

过了几天,我买了一扎中华牌铅笔去了她家,没上楼就碰见了月儿,我将铅笔递给她,她只说了一句话:“谢谢伯伯。”我又说了很多鼓励、鞭策的大道理,她没再回话。

回到单位我把月儿家的情况告诉了同事们,大家唏嘘不已,说没想到都小康社会了,身边居然还有吃不饱饭的家庭。我安排办公室的同事,今后年节发福利,拿出一份给月儿家送去。

中秋节、元旦过去了,春节又快到了,人们开始忙忙碌碌地准备年货。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昕竟然是月儿打来的。她上来就说:“我不喜欢你们单位那些叔叔阿姨的怜悯。”

经查问,所里七八个年轻的同事这两个节日前都去月儿家了,光月饼就送去七八盒,猕猴桃、花生油、干果等一送就是五六份。我隐隐感觉到了月儿受伤的自尊与率直的倔强劲儿。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碰到月儿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问起月儿的情况。这位老师说,月儿很要强,从不喊苦喊难,学习成绩在全校拔尖,而且不偏科,家庭特别困难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同学。十几岁的孩子不仅会洗衣做饭还会剪裁自己的衣服,你信吗?

我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困难的家庭迫使孩子早成熟……

记得是第三年秋天一个周六,我到棉纺厂宿舍调查一件事,办完事点了,顺便拐到月儿家坐了坐,与她父亲谈了谈工伤善后处理的情况。她父母非要留我吃午饭。月儿放学回来了,知道我同意留下吃饭,高兴地扎起围裙哼着歌曲,麻利地开始做饭,妈妈在一旁为她做助手。

不一会儿,两个炖莱和一个炒辣椒就端上来了,一小盘白菜叶、香菜根、萝卜皮腌的清脆咸菜拌在一起,几滴香油亮闪闪地在菜叶上滚动着,特别诱人食欲。我不知不觉把一大海碗苞米面粥和一个大馒头吃完了。月儿妈妈讲这小咸菜腌了一大缸呢,都是我和月儿去菜市场捡来洗净了腌的,你愿意吃带些回去……

三年的定向扶贫结束了。据工会的人讲,现在低保家庭统一由政府安排社区负责,有了基本保障,但我却与月儿家有了一种扯不断的联系,逢年过节我还要过去看望一下。有一次,一位记者朋友送给我一张书城的购书卡,我把它给了月儿。她高兴极了,没多久,她就把买的书籍列了一个目录告诉我,并陆陆续续送来了读后感。后来月儿过生日我也只是送她一本书,记得第一次是成语辞典,第二次是英汉大辞典……最奢侈的是送她一部mp3,那是一个香港客户给我的,为叫她接受,真费了不少口舌。

月儿中考前夕,我去她家,她还是在那个方木凳上复习功课。见她手上握着的又是一支套着白纸卷的铅笔头,一问竟是我五六年前送的那扎铅笔中的一支,我的眼角酸酸地湿润了,心里微微地颤栗了起来。我说:“月儿,等你考上大学,伯伯负责你上学的全部费用。”我相信,月儿肯定能考上一流的大学,不管月儿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她的人生色彩都会是鲜艳的,在这样困苦的家庭环境里,养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且能抵御各种世俗诱惑的品质,世上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认定一件事

他是一名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建筑工人,但和一般的建筑工人又不同。他的世界除了漫天的飞沙尘土、冰冷的钢筋水泥,还有歌剧。

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近不惑的他接触到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歌剧,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便立志当一名歌剧演唱家。

这样一个老大不小的年龄,不识乐谱,又不懂意大利语,想从事歌剧,谈何容易?同事们纷纷取笑他是不是喝多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一番软磨硬泡之后,他先是拜在一位退休歌唱家的门下,后又得到一名教堂秘书长的帮助。历经几个月的煎熬后,名不见经传的他渐渐声名鹊起。直到有一天,他竟然收到一份来自大西洋彼岸的邀请,希望他在联合国国际和平日那天,站在纽约中央公园的舞台上,为数以万计的群众献唱。

他叫马丁•埃尔勒德,来自英国苏格兰福尔柯克市。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埃尔勒德就怀揣梦想,完成了一个从建筑工到男高音歌唱家的传奇。

有意思的是,奇迹不只是发生在埃尔勒德一个人身上,还有国内著名音乐人浮克。

10多年前,浮克一度成为某高校里一个不愉快的话题。身为物理系老师,因为跟着一帮人到处走穴,被人端掉了铁饭碗。生活来源一下子断了,连简单的吃饭、睡觉都成了问题。有人惋惜: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大学已是不易,能够留校任教更是幸运,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浮克并不具备太多从事音乐的条件:他家世代务农,除他之外没人对音乐感兴趣。在农村时,他对乐器的所有概念就是二胡和笛子,一直到大学三年级,他才第一次摸到西洋乐器。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浮克追逐音乐的脚步。

他艰难地辗转于广东、福建等地,废寝忘食地流浪在音乐天地里。9年之后,凭借一首《远空的呼唤》,他一下子走上了1995年度全国MTV大赛金奖的领奖台。接下来,他积淀多年的才华也开始得到不断释放:《为你》获1996年全国MTV大赛金奖,《快乐老家》获1997年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冠军„„一个个接踵而至的荣誉使浮克迅速蜚声国内流行乐坛。因了那份对音乐的痴情和坚持,中国就此少了一个平凡的大学教师,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才子。

其实,这不过是两个普普通通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多少可利用的优势,但他们都一样怀揣着实现梦想的勇气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最终创造出了命运的奇迹,成就了属于自己光辉灿烂的美丽人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不曾拥有春花般美丽的梦想?谁不曾渴望生命里奇迹之光永远闪烁?只是,当人们看到奇迹发生的时候,常常容易忽略奇迹背后义无反顾的坚持和努力。

埃尔勒德和浮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奇迹的出现其实很简单:认定一件事,并且永不厌倦地一直干下去。

和弱点面对面

尼古拉斯出生于美国加州,从小就显示了音乐天赋。尼古拉斯的叔父弗朗西斯是著名导演,曾执导过《教父》等享誉全球的大片。

那天,尼古拉斯去叔父弗朗西斯家,当时,弗朗西斯正邀请了电影界的一些名人,弗朗西斯的儿子卡拉一见尼古拉斯,就拦在门口问,你来干什么?是不是想借助我父亲,在电影界混出点名声来?尼古拉斯说,我只是路过,顺便来看看叔父。卡拉不相信,不停地挖苦尼古拉斯,尼古拉斯少年气盛,便和卡拉吵闹起来。客人们听到动静,都走了出来。弗朗西斯说,既然你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那就比试一下,让前辈们看看,谁更有表演才华。卡拉素来爱出风头,他马上答应了,并让父亲出题。弗朗西斯让他们表演一个偷窃的片段。卡拉的表情相当丰富,而尼古拉斯的表情很生硬,动作也不自然,他的样子引得大家不时哄笑。卡拉向尼古拉斯一撇嘴,嘲笑道,像你这样子也想进入电影界?

尼古拉斯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他虽然知道自己的特长是音乐,缺项是表演,但是,他毅然决定进入影坛。那天,他淌着委屈的泪水,来到著名作曲家约翰家里,把受屈辱的事说了一遍。约翰劝他,不要轻易放弃对音乐的执著热爱,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功成名就的。尼古拉斯眼前却始终浮现着卡拉那嘲弄的神情,他说,不,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比,即使获胜又有什么荣耀?我要和卡拉比表演。

之后,尼古拉斯经常去影院观看演出,并用心揣摩怎样快速地融入角色,使表演自然、到位。

一天,尼古拉斯听说导演艾米•海克林正在筹拍《开放的美国学府》,于是前去报名。当时,影坛无人不知道其叔父弗朗西斯的名字,但是尼古拉斯不想借叔父出名,当艾米•海克林问他的姓名时,他用了作曲家约翰的姓氏。虽然,尼古拉斯在《开放的美国学府》中,饰演了一个小角色,但总算走上了影坛。那年,尼古拉斯18岁,随后又出演了《村姑》《斗鱼》等影片,表演水平迅速上升,终于被著名导演艾伦•帕克看中,选为《鸟人》的男主角。尼古拉斯非常兴奋,因为只要《鸟人》演出成功,就可以向世人炫示,他并不是表演上的弱者。

但是,在《鸟人》的试拍过程中,尼古拉斯遇到一个头疼的事,这部影片需要许多高空的动作,而尼古拉斯从小就患有恐高症,他一到了高处,就不敢睁眼,一睁开眼,就头晕目眩,脚下无力。艾伦•帕克摇摇头说,不是我不重用你,是因为你缺乏表演的条件,做为一个演员,不可能不接受高处的拍摄,你回去吧。尼古拉斯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卡拉那嘲笑的样子。他说,导演,请给我5天的时间,我肯定能够克服恐高症。

艾伦•帕克说,好吧,我等你5天。

但是,短短5天的时间,又怎能克服这与生俱来的病症?尼古拉斯终于发觉,与表演相比,恐高症才是自己致命的弱点。

尼古拉斯去见医生,向医生详细地说了自己的症状。医生给了他一个治疗建议报告,共分3个疗程,一个疗程3个月。尼古拉斯将医生的报告书扔进了垃圾箱,然后在街头踱步。他爬上一座30几层高的大楼,试图让自己站在楼顶,但是,他做不到。尼古拉斯在楼顶上躺了十几分钟,那种晕眩的感觉才渐渐消失。怎么?照这个样子,一年也克服不了恐高症。

突然,尼古拉斯看到一只鸟。那只鸟先是落在栏杆上,又飞到附近一座塔吊上。他想,鸟儿为什么敢在空中飞翔?是因为它们长着翅膀,不会担心自己掉下来,而我踏在实地上,又有什么可怕的。

想到这,尼古拉斯向楼下跑去,他来到附近那家工地,对负责人说,让我随着塔吊上去好吗?负责人说,这非常抱歉,我们没有这样的先例。

尼古拉斯说,请帮助我吧,因为我有恐高症,如果5天内不能克服,我将失去一次表演的机会。尼古拉斯将自己的事情简略地说了一下,负责人想了想说,好吧,我帮你。

尼古拉斯坐上了塔吊。塔吊渐渐上升,然后开始转动着,由于是坐姿,尼古拉斯逐渐对高空有了适应感,他试着站起来,张开双臂尽情地向四处望着,第一次感觉到高处之美。

5天的期限到了,尼古拉斯如愿以偿地主演了《鸟人》,《鸟人》在198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995年,尼古拉斯在《逃离拉斯维加斯》一片中,凭借优秀的表演,一举夺得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成为国际巨星。

往往,我们只擅长发挥自己的优点,对于弱点却躲躲藏藏。其实,当优点不再是你炫耀的资本时,只要克服了弱点,你也会成功。

创大业者要从小事做起

俞敏洪认为,大事业往往要从小事情一步步做起来。没有做小事打下牢固的基础,大事业是难以一步登天的。

会做事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愿意从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二是胸中要有目标,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积累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三是要有一种精神,能够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

俞敏洪的朋友万通房地产董事长冯仑曾经说过:“我拿着一杯水,马上就喝了,这叫喝水;如果我举1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性质就变了;如果有人举上100个小时,死在这儿,这个动作还保持着,实际上就可以做成一个雕塑;然后如果再放50年,拉根绳就可以卖票,就成文物了。”冯仑这一观点得到了俞敏洪的认同。

西方神话中有一个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被宙斯惩罚,他要把一块大石头推到山顶,而每当石头被推到山顶的时候,石头又会滚到山脚去,这样他又不得不重新把石头推到山顶去„„推石头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推法,当他把一块石头推到永恒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了他,他成为永恒的故事。如果西西弗斯把推石头当成一种惩罚,那么他会很难受,每天带着怨气,就像很多人工作时带着怨气一样,这样做工作是做不好的。而如果他一边推石头,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感受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象,那么当他在山顶上看到蓝天更高更美的时候,生命就得到了升华。

当你发现一件事情,你能把它从小事做大,并且能够逐渐地做成你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你坚持做下去,你就会由只是一个动作,变成了一尊雕塑,最后人们就会欣赏你,就会赞扬你,就会肯定你,就会承认你。

俞敏洪谈及他做新东方的心得时,这样说道:任何一个伟大的东西,你分到日常的每一天去做,都是很小的事情,甚至是很无聊的事情,对吧?但是你得认识到,日复一日地,你跟政府领导吃饭;日复一日地,你背着书包去上课;日复一日地,你处理新东方内部员工琐碎的事情„„这些东西是需要你有强大的现实主义精神才能做成的。

随着新东方的发展,俞敏洪每年仍坚持在全国各地做二三百场演讲,几乎平均每天一场,一如新东方创办之初那样。艺术家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个唱段,俞敏洪则重复着单词、句子和一次次地授课演讲。

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想做等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如果我们能把一件小事做到让自己满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做到尽善尽美,就更了不起。

中国有句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俞敏洪说,他在扬州认识一个修脚匠,你也许会认为,修脚能做成什么事情?但是,行行出状元,他修脚修成了人大代表,香港最著名的企业家用飞机把他接去香港修脚。

同样也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让人很感动。有一个服务员,这个人是一个天生的服务员,他的服务质量很好,很受顾客赞赏。后来,他开了一家自己的餐饮公司,由于有很好的服务,他的公司很受欢迎,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和富翁家里只要有餐饮活动,不管多远都要用飞机接他和他的班子来做饭。美国的政治家和富翁都喜欢开私人party(派对),开party一定会请餐饮公司,这样的公司在美国有很多,但是他的公司最为有名,美国的富翁们都以请到他为骄傲。而这个人也很有商业头脑,他又开了一家餐饮学校,然后带着自己的弟子,到全世界各个地方去,去承包那些最昂贵的、最有品位的宴会的餐饮服务。最后他买了一架波音737飞机,飞到各地去帮人做饭。很多人都认为,一个服务员变成了一个买波音飞机的亿万富翁,这是一个奇迹,其实,他就是热爱这一行,把它做到了极致而已。

第4篇:激励高三学生的文章

激励高三学生的文章:向理想奔驰

有目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一个人若没有目标,就如同迷失了方向的船只,随波逐流,永远没有温馨的港湾。我的目标,就是求新务实地创造,以成果回报社会,以人格魅力影响世界!而我最向往的北京大学,也将成为我生活的契机。

王国维曾提到人生的三个境界,我的过去就是“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一直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因此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

记得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期末测试,不知是换了考场,还是题目的角度难度不合我的口味,我一向引以为豪的数学在那次考试中只有区区80分。

老师们不好严厉地批评我,毕竟我平时的专注有目共睹;父母却是非常失望地将我“软禁”起来,不能出门,不能碰电脑,甚至于“新闻联播”都成为禁忌。

我后悔自己太不认真,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在被关在家的时间里,我就把那张试卷翻来覆去地看,我看错的题目,重新做它们,继续寻求更快更好的解法。这种开拓初次尝试是很累的,阿拉伯数字围成紧箍咒,向我的头上套去。

直到进入初中才逐渐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正确学习方法”,才了解“不认真”是过于笼统的概念。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无论谁都会进步,譬如我并没有刻意去琢磨那些错题,而错题于我就像是甘甜的乳汁,有着汲取不尽的养分。 后来当听到有人评价我认真、仔细、“肯钻”、“坐得住”时,我并没有多大的感觉。静下心进而回顾,已经在长年累月中成为习惯,岁月的流逝虽会将锋芒磨尽,但遗留下来的却是至宝。

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堪称现在生活的映照了。每天往返于学校家庭间,尤其是进入高三,重复单调的生活让人产生厌倦。可是我明白我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我为“伊”而憔悴,但却“终不悔”。

这是希望的作用:当我看见新的药物治疗病人、新的材料用于生活、新的设备提高产率,看到人民的生活美好,我就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也就成为支持我继续奋斗的力量。

我看小说,我看其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或者作者所要表达的美好愿望;我看动漫,我看其中所展现的美好人性,或者享受作品本身带给我精神的放松。

我把我的感受写进博客,我为自己创造发泄的条件,于是有人评价我冷静、客观、“有思想”,于是有人说我赶得上潮流,有创新意识。其实这些都是一家之言,自己怎么样,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曾不太善交际,从而一度将“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奉为经典。但是看到同学回家都有伴儿,遇到困难都可以向死党寻求帮助,我便也感到孤单与落寞。

可是社会毕竟是自己的社会,个体的生存几乎都是*个体的力量,没有谁会一直陪同自己走下去:父母会先于自己逝去,配偶则必须在成人后在“对的时间”遇到,朋友更不可能如影随形。

我意识到了,也就尽力让自己融入生活圈,竟发现其实一切很简单,需要的只是善意、友好和坦诚。 我在高中遇到很多天资聪颖的人,在感叹的同时也逐渐发现其实“上帝在厚重的墙上开了一扇小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现在是一个人,但也必须从完善自我做起。

在“修行”的途中所感受到的灵魂的升华是愚钝的我无法用笔描述的。我嫉妒过竞赛优异的人,并且在得知胸有成竹的化学竞赛落榜时也难过得无法入眠。

但等到冷静下来细细分析,其实自身还有非常多的漏洞:气氛紧张时容易先入为主,遇到困难“肾上腺素分泌会急剧增多”从而影响思维。我努力克服它们,并且见贤思齐。 当然如果进入北京大学,那里将肯定是我展示自己的平台了。

在理想的指引下,我将继续秉持高中以来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继续贯彻全面发展,努力在各方面都让自己满意;在生活上也必须更加照顾自己了,虽然现在也是一人,但远在他乡,当圆月嵌入苍穹时也会不免引起乡思吧。 未来的生活有许许多多的变数,可以是充满激情,也可以是颓唐无奈,生活会有非常多的诱惑,但是我必须坚守住心灵的净土:无论怎么改变,我所追求的理想不变!我希望为科学研究竭尽心力,我希望为国民思想精神的升华奋斗终身!

不仅仅是大学,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无论怎么改变,必将始终为了崇高的事业奋斗,向着理想奔驰!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蓦然回首”时,我的梦想,已经在“灯火阑珊处”。这也应该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境界了。 我享受挑战,勇于尝试没有把握的事,我知道绚烂的未来需要*自己创造。我一直幻想自己是名英武的骑士,驾着名驹,在广袤的历史田野中,向着理想奔驰! 迎战高考的日子就是你的人生财富

今天离高考只剩下166天了。当前正处于高考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时期,正是高考备考的攻关阶段,稍一松懈,无论是时间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此刻,我只能将我给学生做过的一次动员报告贴上来,以给明年参加高考的广大考生及家长鼓鼓劲,也算是我们“名师优生乐园”博客圈的年终礼物吧。提前给各位辛勤的园丁、广大辛苦的家长和学子们送去新年的问候,祝新年快乐,学业进步!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我要说,经历过高考而没有斩获的人生是残废的人生。十年寒窗何所求?跻身名校是我心!对于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渴望在高考中收获完美的人生的学子而言,迎接挑战,激情拼搏,享受奋斗,收获成功,就是在创造人生的财富。

很早高考就被人们说成是“华山一条道”或“如过独木桥”,到今天这种情形仍无多大变化。请看:2008年湖北省高考平均录取率只有60.1%,2009年仅为59.1%,本科的录取率就更低了,难吧?可我们不惧!近年来我们学校不是每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都超过了90%吗?法宝是什么?发扬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好百年老校这一优质资源,过好“五关”。

保持信心关

对于每一位将要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信心弥足珍贵。高考不相信眼泪。什么无能为力,什么无法自制,什么无力自拔,什么无地自容,全是骗人的鬼话,说到底,无一不是缺乏信心的表现。记住,我们想成为什么,我们就能成为什么。

珍惜时间关

每当我们离开教室,走过寝室,看见实验班的同学还在自修,我们能分明读到彼此眼里的羡慕。每当你在网上挑灯夜战或在操场上冒热酣战,甚至上课还想偷看小说时,时间是一分一秒偷偷溜走了!殊不知时间如同生命,没有它,只能空谈高考奢谈财富啊!

奋力苦战关

习题,没完没了的习题;考试,没完没了的考试。也许这就是高三。偶见有同学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小声抱怨道:“难到我们的青春非得在习题中度过吗?”“没办法,除非你不想参加高考,实验班的同学比我们更拼命。”他默然不语,又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也许他已经懂了:“没有痛苦,就只剩下卑微的幸福。”然而,也还有人在高喊:“天生我才必有用”,“船到桥头自然直”,真是豁达!细想想,这“才”是天生的吗?这船是自然“到”的吗?“才”要自己学,“到”是自己驾驶的结果啊!哎呀呀,千万不要太阿Q了!

科学备考关

“我比别人学得苦学得累学得多,为什么总考不过人家呢?”“很多题目老师一讲我就清楚,可一到考试又目瞪口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课本我很熟,就是不知为什么做不了题。”这也是“老生常犯”的错误。说到底,不了解高考的要义,不熟悉学科自身的规律及要求,知识不够系统,题目不求变式,方法不到位,计划不周密,听讲不认真等可能是主要原因。一句话,备考太随意、太主观化了,不是科学的备考。

承受压力关。进入高三,离高考的日子越近,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越重要,几乎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营养,睡眠,防暑降温都摆在了第一的位置,除了复习还是复习,其他事情一概无需我们过问。听说还有家长还专门请假在家搞后勤服务与保障工作。有家长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照和殷切的期望,谁要是说不愿拼命复习也太没心没肺了,就算是为了家长也得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吧,何况自己的前途也系于这一考啊!当然,面对师长的期待、期望、期盼,我们心上的压力会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爆发力。 -

同学们,现在,留给我们准备高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也就三个季节——秋播、冬积、春耕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播实”“积足”一轮,“耕好”二轮三轮,是我们必经的历练。也许你感觉167天太短,我说,不,有167天的高投入,怎么会不高产出呢?珍惜生命每一刻,莫让年华付水流————“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目标高远,脚踏实地”是上届学长留给我们的经验,只要我们眼盯清华、北大,定能考上武大、华科,一不留神也许就圆了“漫步清华园,泛桨未名湖”的梦想。亲爱的同学,假如你抱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坚守“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拼”字当头,“实”上保障,“细”中求进,“新”上出彩,何愁梦想不圆?何愁人生财富不厚? 亲爱的同学,你还在自暴自弃?你还在犹豫不决?你还在迷恋网络、篮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赶快警醒吧,让我们合力同心,扎扎实实,科学备考,一起去搏击高考长空,鏖战高考沙场,冲开一条生路,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成功之巅。

第5篇:激励高三学生的文章

激励高三学生的文章:少年壮志当凌云

李茂林:2008年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

母 校: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现报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爱 好:踢足球、打篮球

高考成绩:总分666分,其中语文117分,数学144分,外语142分,文科综合263分。

旅途中,无数黑夜,无数道坎,不需要过多的装备,只需一颗纯洁的心。 童年,欢笑着奔跑

我出生于重庆奉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教甚严。因此,我从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小时候,我常独自一人静静地待在家里,有时甚至是望着天空发呆。年少浮躁的心在岁月的洗礼中趋于平静,这份平静在高三那灰色的、令人窒息的时空里使我多了一分坦然与沉稳。

孩提时的我并未显现出学习的天赋,在人们眼中不过是一个略显活泼的孩子。家教虽严,但父母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间,从不迫使我去争夺什么名次,这让我不会对学习产生反感,让我学会坦然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

那时的我充满幻想,梦想着有一天成为足球明星,成为央视主持人,成为军人,甚至国家领导人。父母说,要实现这一切,必须好好学习,考上北大清华才行。于是,北大清华梦便在我的心中萌发了。

我从小喜欢运动,《足球小子》更是让我对足球运动爱不释手,小学操场上总能看见我带球前进的身影。“运动的人是健康、快乐的”,而我无疑是运动的受益者。的确,面对残酷的高考,知识是胜利的一个方面,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必不可少。对运动的热爱也是我这次高考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忙里偷闲,闲中有笑,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朝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飞去。

初中,黎明前的黑暗

初中,也许是一段泪与汗的交汇史。孤独以及身体的不适无时无刻不向我袭来,压在我脊背上。

初一时,我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暑假时我在家补习了一段时间,成绩开始明显提升,初二时便跻身年级三强。年少轻狂的毛病随即出现了。浮躁、自大形成我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高的期待,我还曾在试卷上写下定当国家领导人的“豪言壮语”!

有一次,甚至因为自己位居第四,没进入前三名而大发脾气,小学时所保持的良好心态在此刻早已失衡。期望越大,失望便越大。中考前的摸底考试,我的成绩还是年级第二名,而在中考时我却以6.5分之差与万州二中失之交臂。

那个暑假,无疑是段灰暗的岁月,我不得不为上高中发愁,读哪儿都得交择校费。恍惚中,我还是选择了万州二中,也许那里更适合我。这是一次赌博,事实证明,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没有让爸爸妈妈失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总是辩证存在的。这段辛酸史让我深刻体会到,起点并不重要,一个人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自己愿意付出,总有一天会有收获。这也是我为什么在高中排名400多名后还能继续努力,永不放弃的原因。

高中,不懈的奋斗

有了初中的教训与磨砺,我开始迈出成熟的步伐,学会正确地学习。尤其是在母亲陪读后,我的名次从入校的400多名到110名,到68名,再到文科第1名。

我终于让小学与初中的各种经验在高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保持一颗平常心!高考前的日子注定是灰色的,失败总会戏弄成功的

人。在无数次考试中,你不可能每次都独占鳌头,这就需要我们以平常心面对可能到来的各种挫折。

没被定为优生也好,没被选上“优干”也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面对。其实受些挫折也是好事,它能让你清醒地认识到你的不足,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争取。从此,我不再因为考试成绩下降而发脾气,也不再为一点小胜利就欣喜若狂。

高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天道酬勤”,我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卧室内摆放着一排排备考书,放弃双休,放弃各种节日,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因为其他人休息的时间正是我追赶和超越的最佳时机。

六月,接受命运的挑战

在些许不安中,我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高考。濛濛的细雨似乎是带着几丝愁绪拍打在雨伞上,是飞向自由前的挣扎,还是下一段束缚的开始?我们都希望是前者,都渴望着雨后的彩虹,但没有人能保证这一切。在千万考生中,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

落座,浏览试卷,提笔,答题,检查,一如平常的练习展开。我的心渐渐趋于平静,忘掉了场外那焦急等待的人群,忘掉了“高考”这一使多少考生洒泪的名词,忘掉了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事物,投入考试,尽情去享受优美的文辞、悦动的字符、缜密的思维所带来的奥妙与乐趣。

随着最后一堂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尽情释放感情,去飞奔,去跳跃,只有茫然……高中寒窗在此画上一个句号,虽然并不知道是否完美,但高考这一片灰色天空,我已经振翅飞过。

曾以为高考会禁锢思想,会僵化生活,而此刻,我才真正认识到高考,这是人生经历的一个重要驿站,我也坚信,风雨过后必有彩虹!

第6篇:最能激励学生的文章和故事

26、自我克制

成功来自于你对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业的专注——而非来自对每一偶然事情的挑战。

一个商人需要一个小伙计,他在商店的窗户上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招聘:一个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0美元,合适者可以拿60美元。”“自我克制”这个术语引起了争论,这引起了小伙子们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们的思考,自然也引来了众多求职者。

每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卡特也来应聘,他忐忑地等待着,终于,该他出场了。

“能阅读吗?”

“能,先生。”

“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他把一张报纸放在卡特的面前。“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顿地朗读吗?”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来。”商人把卡特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然后把门关上。他把这张报纸送到卡特手上,上面印着卡特答应不停顿地读完的那一段文字。阅读刚一开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跑到卡特的脚边。这太过分了。许多应聘者都因经受不住诱惑要看看美丽的小狗,视线离开了阅读材料,因此而被淘汰。但是,卡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在排在他前面的70个人失败之后,他不受诱惑一口气读完了材料。

商人很高兴,他问卡特:“你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卡特答道:“对,先生。”

“我想你应该知道它们的存在,对吗?”

“对,先生。”

“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

“因为我告诉过你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

“你总是遵守你的诺言吗?”

“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想要的人。”提示: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年轻人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

27、“低就”未必低人一等

戴着手套的猫,抓不到老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打算正式进军台湾岛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的招考甄选。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

经过一再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能从卑微做起,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提示:“低就”未必低人一等。对于许多选择就业岗位的人们来说,首要的不是先瞄准好多么令人羡慕的岗位,而是一开始就树立好正常的就业观念。如果干什么都挑三拣四,或者以为选准一个岗位便可以一劳永逸,那么你就可能永远是真正的低人一等。正如台湾的女作家杏林子所说,“现将社会,昂首阔步,趾高气扬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资格骄傲的却不骄傲的人才是真正的高贵。”

28、为何而学

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有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白发,却还只是个小公务员。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陶大哭了。办公室有个新来的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作诗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

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呢?”

提示:研究学问、学习技能,应该是为充实自己,千万不能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旨,或随时代潮流而盲目地进行,否则目的不能达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宝贵的光阴才最可惜。

29、目标的重要性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提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30、鹅卵石的故事

善射者所以成名,不在其箭,而在其的。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功课呢?”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提示: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对于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哪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去补救了。

第7篇:激励高三学生的经典文章.doc

激励高三学生的经典文章:高三祭

我的高三就那样过去了。

站在华东政法学院的校园中,满眼的绿色和阳光。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洋溢在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

“高考已经离我远去了。”我对自己说,却又想起那一年在重压下依旧鲜活的生命,依旧美丽的笑脸。

那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催人泪下。

2003年高考的硝烟还未散尽。7月13日,我们的高三开始了。

不知是谁在后面黑板上很随意地写下“330”,很小却很清晰。同学们静静地走进教室,默不作声。坐下,看书。没有人去理会那个三位数,却都明白,那是悬在我们头上的剑,寒光闪闪。

学校把全部高三生都迁到城市边缘的一所分校,偏僻、荒凉。学校的意图不言自明。 到处是口号和标语。高三总动员大会结束了,各科老师的训话结束了。教室里不再生气勃勃,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沉重和冷峻。

一个上海小姑娘写了一篇《花开不败》,刊登在杂志上,把她的高三描述得惊心动魄,鲜血淋漓。很快,学校把这篇文章印了几千份,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黑眼圈的人在慢慢增多,教室里总是飘着浓浓的咖啡的味道。课桌上的书越摞越高,就连过道上也堆满卷子。

没有人咒骂天气炎热,也没有人抱怨如山的书本、习题。我们的高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我的面前站着班主任:“殷浩哲,你的北大梦就要实现了!”我扬起头,微笑着。八月的阳光暖暖地洒进办公室。我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召唤。

我为自己做了张表,最上面写下自己在高考中各科最理想的分数,下面密密麻麻的空格等待着这一年的考试成绩。详尽的计划贴了一墙。

打仗似地学完高三的课程,很快进入第一轮复习。 这正是我的软肋所在。

仍然是飞一般的速度。崭新的高一课本让我后悔不已。由于那时的贪玩,我的高一几乎是空白。高二的发愤图强让我跻身年级前十名,而高一的缺憾却无法弥补。

同学们都已是轻车熟路,我却要从头做起,从最基本的定理看起。一次次测验的不如意让我不止一次地问——我该怎么办?

复习进度越来越快。下课后老师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的身影随处可见。

秋天到了。没有人站在窗口望着落叶感伤,也没有人去秋游。我们已经冷暖不知了。 考试接踵而来,一轮轮地轰炸。雪花般飘下的卷子几乎要掩埋掉这些年轻的躯体。林林总总的参考书铺天盖地地砸下来,“强化练习”、“黄冈密卷”„„

黑板上总是满满当当地抄着各科选择题答案,A、B、C、D。被各色纸张埋没的头颅抬起又伏下,口中念念有词,在试卷上打下一个个红*。

各科老师也开始了对自习课的“明争暗斗”。终于,全部自习被瓜分完毕。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半。

每周大考一次。精确地计算时间、做题、等分数、排名次。周而复始。

没有怨言,没有呻吟,我们默默地承受着,用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平静容忍这一切。 而我却惊恐地发现,每次考试都是数学拖住我的总分。出于对数学的恐惧和对政史地的热爱,我开始逃避,逃避数学带给我的苦恼和各种考试的压力。我把数学扔在一边不去管它,可高考怎么办?

我在挥霍着我的高三。

班主任开始每周一下午抽出一节课给我们开鼓劲大会。大家睁着呆滞的双眼看班主任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神采飞扬,心里默默地算着今天还有多少张卷子没做,还要熬到凌晨几点。

一句经典的问话——今天早晨你几点睡的?

既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又是竞争对手,大家没有“反目成仇”,却更加团结,更加亲密,更加默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珍惜着在一起的最后时光。

偶尔大家也会为地处山东,分数线最高而愤慨。英语老师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让我们复归平静,重投书海。

班里出现了几对情侣,大家看着他们,几分怅然,几分无奈。 短暂的寒假飞快过去,那个春节索然无味。 很快便知道了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全班第14名。 一个可怕的名次。

我被彻底击垮了。我不知道再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可是,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我选择逃课,把有数学的晚自习统统逃掉。回到家,妈妈什么也不说,可她的眼神却无法掩饰作为母亲的那种深深的忧虑。

一个寒夜,我又一次逃掉数学晚自习,自己在家复习(爸爸妈妈为了不干扰我学习,借口出去散步)。只听见一阵敲门声,开门以后,门口站着的人把我惊呆了——高大却又单薄的身材,蓬乱的头发,深陷的眼窝。

“浩哲,这是今天晚上数学自习做的卷子,你总是不去,损失太大了。”教数学的毛老师身子*着门框,一手提着摩托车头盔,一手把两份题递给我,瘦削的脸上满是疲惫。 毛老师骑着摩托车的背影慢慢驶远,我的眼泪不可抑制地往下流。我知道,从学校到我家骑摩托车要一个小时。

回到房间,我咬破食指,写下三个血字——走下去!泪水一滴滴地打湿白纸,血和泪慢慢交融在一起,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咬着牙对自己说——为了毛老师,你也要把数学学下去!

距离高考只有100天了,每个班都开始了倒计时,备战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天上课及晚自习前,整幢高三大楼口号声此起彼伏。

班主任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我们拼命地吼着,歇斯底里。对面是理科实验班,他们的口号清晰地传来——我们都是清华北大,永不放弃!我不再张口,看着窗外的夕阳,眼泪滑落下来。

“北大”就像松手的气球,越飘越远,可望而不可即。我的“北大”,就这样逝去了。 我陷入了一个怪圈,就在离高考不足百天的时候,我反复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高考?高考于我而言有什么意义?我苦行僧般地追寻答案。而这一切,只有步入大学才能明白。

依旧玩命地做着数学题,发疯地背着政史地,只是,好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魂落魄。 我又在放纵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又一个逃避的理由。终于有一天,校长在操场上抓住了闲逛的我。当时,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

他扳住我的肩膀,大吼:“你不想活了?”我面无表情地盯住那张愤怒得几近扭曲的脸,无语。

班主任把我从校长那里领回去,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说。猛然飞起一脚,两脚,我倒了下去„„

清清楚楚的26脚,每一脚都刻骨铭心。我已经躺在地上不能动了。

班主任心疼地把我抱起来,“孩子,你不能这样下去了,你明白吗?”老师哭了。

走在外面,班主任指着枝头那黄得耀眼的迎春花,一字一顿地对我说:“这是你生命的春天,你要怒放!”我漠然地看着班主任充满希望的眼睛,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透支了。不是因为学习,而是因为压力。

还是那样过着,浑浑噩噩,痛苦却又快乐。

直到有一天,老师宣布第二轮复习已经全面结束,我们将迎接最后一次全市模拟考试。 成绩很快出来了。全班第17名,全市500名开外。这意味着我只是有希望上二本,若照这个状态下去,二本也没戏。

班主任已经决定不再管我。她把我叫出去,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自生自灭吧!”回到教室,我重重地在课桌上刻下八个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没有人能救得了我,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我要孤注一掷了!

就在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才刚刚找到高三的感觉。

我在慢慢地调整自己,努力忘记高三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现在只记得那一个月真的心无旁骛,不去想自己能考上什么,只想着要自己坚持下来。

爸爸妈妈没有给我施加任何压力,他们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说什么都是徒劳的。他们只是默默地平静地为我做着一切。

心态越来越平和,学过的东西也慢慢系统起来了。成绩开始回升,并最终稳定在全班前三。

6月4日离校以后,我仍每天坚持在学校图书馆学习,只为了让自己保持临战的状态,不要松懈。

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站在操场上,望着如水的夜空,我问自己——多少天以后,你就可以站在另一个校园里仰望同一片星空?

6月7日高考时,心态已经极其平和。爸爸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打开车门,慢慢走进学校。

试卷发下来了,心如止水。 两天鏖战。

当结束的哨声吹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高考!我的高考,我的高三,我的高中,已经结束了!下一步,我就要上大学了!

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呼吸阳光下的空气,我叫着喊着,发疯般地冲出考场。

守候在学校门口的班主任把我紧紧拥住,泪光闪闪:“孩子,你终于走过来了!”高三的点点滴滴猛地涌进我的脑海。这一年,我过得太艰难。我不再兴奋,眼泪夺眶而出。

2004年6月8日下午,京杭大运河边,夕阳西下,垂柳依依,我泪流满面。 不久,成绩公布。全班第二。

然后,我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写下“华东政法学院”,倾尽我全部的力量和激情。 再然后,我收到了华政的录取通知书。

7月,我回到学校看那间承载了我一年梦想与希望的教室。依旧是那熟悉的黑板和桌椅,还有桌子上堆放的满满的书——里面已坐满了复读生。又是一批人在艰难地寻梦,落水之后跳上岸向着那座独木桥发起又一次冲锋。

暑假里同学们聚在一起,班长拿出录音机,轻轻按下,里面清晰地传出那段日子我们喊过的口号,震耳欲聋,然后就是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没有人再提起高考,泪珠却真实地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怀念着那些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

高三已逝,梦想犹存„„

第8篇:激励学生文章

强者,都是含泪奔跑的人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

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现在不苦,以后就会更苦。

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趁着年轻,去迎接风霜雨雪的洗礼,

练就一颗忍耐、豁达、睿智的心,幸福才会来。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相信人生不会亏待你,你吃的苦,你受的累,都会练就独一无二成熟坚强感恩的你。

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任何不顺心都是一种修炼,进锅炉的都是矿石,出来的却分矿渣和金属。

凡事多找方法,少找借口,强者都是含泪奔跑的人!

不管你有多难过,始终要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坚持住,你定会看见最坚强的自己。

你努力了,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

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坚持努力学习,不容易,没啥,拼的就是坚强。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一个人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努力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

放淡你什么都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该好好努力学习了!

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强者,都是含泪奔跑的人。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