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课文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冰心的课文

论冰心作品“爱的哲学”

【摘要】 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只有冰心一人,始终都是围绕着爱这个主题进行创作,并且将所有的作品呈现在世人眼前。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的爱有多么的深沉、感动、温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冰心作品中爱的感悟,来唤起人们心中的真情和博爱。

【关键词】 爱;哲学;现代诗歌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冰心就是“纯洁”与“爱心”的旗帜。冰心漫长的一生中所有的创作,都是围绕着母爱、童真和自然几个主题,文章中往往都会反映出浓浓的爱的真谛,她的作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给所有人们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帮助人们走出战乱所带来的痛苦与不安,是现代文学界,甚至所有民众心中最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

一、爱的呈现方式

(一)女性意识

在冰心儿时受到的教育中,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受到儒家文化的思想教育,和母亲时刻对于她思想品质的雕琢,让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阳光的内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保持着对人们最基本的尊重,这些思想也让她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融合了接受到的不同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泰戈尔的影响下,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整个世界减少战乱。所以,她开始了创作生涯,希望能用自己作品中浓浓的爱来唤醒民众心中对于和平的追求。让人们不要再将自己的内心深陷泥沼,困于阴暗。让整个世界不再有战乱与贫穷,让流离失所的人们有自己的家,这是她一生的追求与美好的期望,她也在这样的行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冰心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奇女子,她的作品以爱为中心,也从侧面阐述中国女性的思想特点,对新中国的女性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墨守成规,她认为女性是充满奉献精神的,代表着浓缩的爱意,也体现了真正的真善美。所以她的文章中不仅仅是对爱的表达,更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赞颂和发扬。他认为母爱代表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诚纯洁的爱,而孩童的纯真,也是她一直热爱的,都代表着每一个人初始的善良,女性与孩子在那个年代都属于弱势群体,她们内心的希望都是对和平的追求与热爱,所以对于爱的哲学中的表述不仅仅是对民众起到鼓励作用,唤醒他们心中的阳光,突出的是新一代女性的独立自主,整体表现出的就是一种正能量。从人诞生开始,就已经有品格的出现,在爱的引导下逐渐成长,趋于成熟,最终成为每一个人恪守一生的道德理念。

冰心在作品中都把孩子当作上帝指引降临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代表着世间的纯真与美好,她非常喜欢孩子,喜欢这些刚开始绽放的花朵。《爱的现实》中对两个孩子“雏发覆额,眉目如畫”的表达,给予作家学者宁静淡泊的心灵慰藉,使得作家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集。每当自己心情烦闷又或者创作毫无头绪的时候,和充满阳光、朝气与活力的孩子们进行相处,会让人心旷神怡,找到灵感。孩童世界与母性的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了。而大自然就是承载这些事物的容器,她把大自然写得美丽而神秘,像个秀色可餐的美人,让人流连忘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再多美好的景色也远不及大海的深邃。她认为海是庄严宏伟宽容的,置身大海中,让人心旷神怡。

冰心喜欢一件事物,总是非常直白并且毫不掩饰的,她对于美好事物的那种热忱、喜爱与赞赏更是无人可以望其项背。

(二)歌颂母爱

自古以来,母爱就被大多数人认可,他们认为母爱是一种宽容、伟大的存在。冰心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散文、小说、诗歌,都在歌颂母爱。

冰心的作品中,母爱贯穿了所有的思想,这些作品承载了她对母亲的怀念与感谢,帮助她在今后的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让她从小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母亲在对冰心儿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帮助她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也对冰心优秀品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从小就摈弃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老旧思想,对她进行良好的文化教育,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研读,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将她教育成了一位真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所以,她的作品中也大多都对母爱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母爱中散发着的人性纯真来进行赞扬与呼唤,和时常对于母亲的感恩之情与怀念,塑造了她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从她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对于母爱这种情感的推崇与毫不吝啬的赞美。

(三)理想追求

秦牧曾评价冰心的作品,清新秀丽,有深远意境,给人爱的享受。冰心作品中体现了很多的哲理思想,因为她的作品很多源自生活过程中的零碎思想,是随性创作。就像沈从文说的那般:“她没有试探……找寻到绿洲……心便自己打造出诗的王国。”冰心的作品虽然比较随意,并不追求绝对的押韵,更像是随笔,却也是真真切切将自己的突发灵感一丝一毫汇聚,成为流传后世的著名文学作品。如《繁星》中的所述,“渔船”好比前进中的人们,“红灯”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座又一座灯塔,可以在关键时候给我们指明道路,“江”则代表我们以后要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年轻人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忽视家中亲子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事物多了,也看透了,就要追求心灵的救赎。这也是在教导我们,不要太过于看重金钱权势,在“红灯”的指引下回归自然,回归宁静,获得心灵上的解放。

二、爱的哲学形成原因

(一)童年经历

冰心的作品充满了“爱的哲学”,不禁让人思考这种“爱的哲学”是如何形成的。很多读过冰心作品的读者都认为,冰心有着非常温暖的家庭,有着当时许多孩童不具备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并且经过非常系统的教育,从小就对她进行了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与知识底蕴方面的积累,这些对她之后成长道路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些都会为冰心以后的创作提供素材,帮助她在今后的诗歌写作中应用到一些别人根本了解不到的知识。其中,自然就像是一座承载着她所有梦想与期望的容器。她喜爱大海与天空,喜欢它们的有容乃大,喜欢它们的宽阔,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宽阔。儿时的冰心,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与大海为伴,每天望向大海,内心也变得非常通透与明朗,她的童年时代在海边的小城中度过,有着深邃魅力的大海赐予了她远超常人的宽广的胸襟,塑造了她淡然的人生追求。

小时候,她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洗礼下,她奠定了向善的人格品质基础;少年时代的她明白要对所有人保持尊重与关怀;在她学习过的所有知识观念中,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泛爱哲学理念,她开始寻找人的价值并且尊重它,并期待能够用爱消除化解存在的战争动乱、贫困迫害等现象。在冰心接受过所有有益的教育后,她将自己的母爱发展到对整个宇宙地球的爱。

冰心对于海洋的喜爱超越了所有人,对她来说,海洋除了她的母亲,就是她的一切。在自己一个人生活时,将大海看作自己的母亲,她深沉的热爱着那个从小与自己为伴的“母亲”。爱屋及乌的,她热爱大自然中美好的一切。她的母亲也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才女,在不断学习名家作品的途中养成了她温婉大方的性格特点,在教育教导冰心时有特殊的方法,这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冰心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冰心也可以将母爱描写得更加细腻。此外,冰心对儿童的爱也不可忽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冰心有三个可爱的弟弟。她的三个小弟弟在她少年时出生,与她感情极好。当冰心内心烦躁不安的时候,都会想弟弟,在孩童们纯净心灵的影响下会让她有更多的灵感出现,不会因世俗的琐事而烦恼。“爱的哲学”是冰心作品最直白的主题,她曾想借此帮助解决青年人理想幻灭、现实残忍的心理危机。然后,她发现这些爱并不能真正的解决所有问题。但无论如何,爱确实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因为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后期教育

除了童年时代的经历外,冰心受到的教育对她影响也很大。她上学是在一所同学大多数都是基督教徒的学校,他们所教授的课程中有讲到圣经故事,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冰心了解到了基督的教义,并且从小的时候就开始敬仰耶稣,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优良的品质来丰富自己。而冰心也在成年以后进入了燕京大学继续学业,在那里,她也受到了更加深入的关于基督教义的指导,并且为她之后去美国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冰心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活中受到了东西方教育的影响,但对她印象最深的,对她性格影响最大的还是西方的基督教。在教會教育的影响下,让她了解到了最纯正的基督精神,对她今后的思想理念,有着深刻的影响,仅仅从这一点就和中国传统的思想理念有所不同。此后,冰心从贝满女中升入协和女子大学后,更加系统地接受了基督教的教育。最能体现基督教对冰心“爱的哲学”影响之大的事情是冰心曾说的:“因着基督教的影响,潜隐地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宗教教给我们为何爱,而教育教给我们如何爱!”

在学习了圣经之后,她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了解到了耶稣的爱,深刻明白了基督教中的牺牲与泛爱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她对自己“爱的哲学”理念的传播,影响着她的创作方向。

三、“爱的哲学”的影响

(一)“爱的哲学”争鸣

中国学术界对冰心关于“爱的哲学”褒贬不一,争议不断,其中有好有坏,也给后世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很多人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冰心所要表达的博爱精神根本没有实行的可能性。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要唤醒人们内心对于光明的渴望,对于和平的追求何其之难。这只不过是冰心在那样条件下的一种美好愿望,根本实现不了,她带给人们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与内心中深藏的一种期望,只要不将这希望的火种彻底熄灭,人们就还会有梦想。带着一种美好的期望和对善良真诚的追求与向往,她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警醒世人不要靠近黑暗、丑恶,要追求内心的善良真诚,这些思想劝诫在当时的社会有一定程度的思想启蒙效果,但是并不会对当时的现状有任何改变。或许有许多人在读过作品之后,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不再浑浑噩噩身陷泥沼,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麻木的行走于这丑恶的世界,浑噩度日。但她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仅是在中国,冰心对于人性真善美的传播扩散到了全世界。很多人因为她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这在当时全世界都充满着硝烟与贫穷的情况下是不可思议的,更多的,其实还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救赎。

“爱的哲学”就是对我们所有人封闭思想的一种冲击,让我们不再将思想局限于封闭的旧社会,而是可以突破了解新的思想体系,帮助我们去认识世界,以多种多样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爱。冰心根据五四精神,即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融入写作中。将自己所弘扬的精神加以修改,创作出了对所有的年轻人有积极影响作用的作品,唤醒人们心中的爱。而现在则是以客观的角度去评价,敢于承认母爱、孩子、自然的爱是相通的,而且我们不能主观臆测,要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对冰心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待当时社会中的阴暗面,并对她的作品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爱的哲学”意义

冰心对于爱的热忱是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她永远是爱的信徒。她发现的是大自然的伟大,她赋予了孩子们的是圣洁的情操,她为一代又一代的心灵送去的是永恒的信念、智慧的光芒,她志在改变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希望让民族崛起。冰心对于战争是非常厌恶的,她所创造出的文学作品中无一不表现出的是对和平的追求与期望。她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于战争和已存在于阴暗深处的污秽是非常厌恶的。这是一种扎根于她内心深处的情怀。冰心是一个非常直白的人,她喜爱什么就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人们,告诉所有人她心之所想,情之所望。她热爱大自然,喜爱孩童,她的爱超越了一切,却又符合理性。

同时,冰心在文学作品贡献上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她开创了近现代母爱文学,对于大自然、母爱与童真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她所创造的作品中融入了三种情感,并且建立了“爱的哲学”理念,这对当时想要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的希望是重合的,所以也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巴金先生曾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冰心有所了解,向她学习,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初衷。

冰心对于爱的阐述,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现在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很多人心中已经没有了爱。恋爱,甚至是形成家庭都会存在着功利性,与金钱直接挂钩,人们为了钱可以失去自己的道德底线,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底线甚至是法律的事情,所以我们更应该对冰心“爱的哲学”重新进行学习与了解,从中找到埋藏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爱。让我们可以在与人交往中变得更加和谐,放下内心的浮躁去平和的接触每一件事,重新爱上美好的事物,放下对金钱的疯狂追求与迷恋。而且她也可以激励人们奋勇前行,我们从冰心那里得到了爱,体验着爱的温馨与魅力,因为爱,我们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并且“爱的哲学”在冰心笔下出现以来,一直在思想启蒙上有着积极意义。

而“爱的哲学”在冰心的内心世界中,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文学创作中让文学具有灵魂和深度必不可少的一种“添加剂”,这一文学思考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发现这种爱注定是有范畴的,难以突破狭隘的情感思维。因而在她所提倡和推崇的爱中,实现力量略显无力。

参考文献:

[1]沈茜.试论冰心早起作品中“爱的哲学”[J].贵州大学学报,1998:24.

[2]陈静婷.开掘爱的哲学之论冰心成熟期的创作[J].语文学刊,2006:36.

[3]于景.永恒的爱——浅谈冰心之爱的哲学[J].电影文学,2008:47.

[4]陈畅.试论基督教对冰心的创作影响[J].时代报告,2012:84.

[5]韩莹莹.论冰心三四十年代作品艺术创作风格[J].唐山学院报,2004:77.

[6]胡桂红.冰心“泛爱主义”哲学观形成的原因[J].时代文学,2014:68.

[7]冰心.中国20世纪名家散文经典——冰心散文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55.

[8]刘娜.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04):96.

[9]代静.冰心与基督教——简析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J].安徽文学,2008,(10):48.

作者简介:

韩婷,女,辽宁海城人,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作家作品。

作者:韩婷

第2篇:论冰心散文的语言内涵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冰心散文的语言独具魅力,她的散文源于生活,大多都是撷取生活中的各个片断,并以温柔亲切的感情,略带忧伤的色调,婉转含蓄的語言焕发着清新隽永的美。

【关键词】语言内涵 ; 语言魅力 ; 语言艺术

冰心的散文丰富的语言内涵来源于她对我国古典文学的深厚的修养,这也是冰心散文的魅力所在。巴金说她是“一盏不灭的灯”。赵朴初说“她的作品犹如冬天的太阳”。冰心的散文来自于生活,熔铸在情感之中,她描绘景物,设色淡雅,穿插多姿,隽美倩丽,言情含蓄,委婉尽致,言婉而情深,耐人寻味。

一、深邃、含蓄的语言魅力

冰心散文的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的“埋存”,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她感情的天地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

她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在《往事》之七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二、独特、精炼的语言艺术

“清丽”、“典雅”确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蜚声文坛。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练、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冰心的语言清丽爽洁。在短短的这篇《往事(二)之一》中,幽幽思绪,柔绵情感,都通过细致清丽的语言加以表现,写黄昏的“郁郁”,雪铺的“绒绒”,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传情。因雪而生的沉郁心情,对苏东坡诗的感触,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索等文字,讲究而通畅,秀丽可人。

冰心的语言温婉、雅致。如在《寄小读者之通讯十五》中,作者写道:“今晨黎明即醒,晓星微光,万松淡雾之中,我披衣起坐。举眼望到廊的近处,我凝注着短床相接,雪白的枕上,梦中转侧的女孩子,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这类温婉、雅致的叙述中隐隐蕴含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清愁:“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这里却只有寂寂风雪的空山……不写了”,话语中深藏着多少羁旅乡思的淡怨。

有人曾将冰心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致延续在冰心当代散文名篇中。如《樱花赞》、《小橘灯》等晚期作品既保持了她固有的温婉、清丽、细腻、隽永等风格,同时又一改“微带着忧愁”的迷茫、空幻、暗淡的色彩,代之以欢愉、舒展、奔放的旋律,增添了几分明朗和健美的豪情。

三、结语

散文的语言要求是严格的,又是简单的,它包括了四大特点:一是自由行,二是口语化,三是文采化,四是简洁性。冰心散文的语言是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和口头语锤炼后的创造。她把古典语言现代化,把书面语言通俗化,把口头语言艺术化,透现出词汇、句子、段落、语调、韵律、色彩、结构的美,这是一种大手笔,并非所有的作家都能做到这一点,而她做到了。

参考文献

[1]冰心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

[2]胡欣编.写作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泽艳

第3篇: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意识

摘 要: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也是意义不凡的。她的文学创作特色鲜明,极具贡献性和影响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非常突出的。在冰心的作品中,其最为著名、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儿童文学。在冰心作品中,其童心意识的体现是其作品风格的彰显,因此本文围绕冰心作品中的童心意识展开论述。

关键词:冰心;童心意识

[

[

引言:

冰心,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其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冰心的文学成就是杰出的,但最有影响力和最有创造力的是她儿童文学的创作。从她的超过70年的创作生涯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的冷漠和温柔兼具的艺术风格,她总是带着热情,活泼,单纯,真诚的童心童趣。这种孩子气的作品积累了中国和外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过滤掉了世俗的尘埃,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浪潮后,仍然是纯粹的和自然的。

一、童心和童心意识的概述

冰心说,所谓的孩子气是孩子的心理特征。儿童通常指的是3至14岁的儿童,此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主体和客体认知不全,概念不分。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主体和客体可以逐渐区分开,依赖性逐渐被削弱。不同的依赖表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泛灵性是更重要的表现之一。儿童意识中的泛灵性指的是对应于原始意识中所有事物的万物有灵性。儿童对外界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与原始人一样混乱,主体思维和思维对象是无法区分,另外,想象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也是无法区分。自然的拟人化是孩子的心理,这是儿童的一个主要特征,物质世界是有人性,有心理活动的,他们按照他们想象的规则解释世界。儿童思维的最有特色的部分在于原始思维,所以在儿童,自然事物和人之間彼此不作区分。

成人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有很大不同。成年人主要会关注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忘记了人类的自然本性。但是,儿童具有早期人民时代的纯洁和独创性,他们拥有未被社会沉浸的自然情感和本能。因此,许多成年人都渴望拥有孩子般的心,渴望一个没有名望和财富的世界,没有压抑,没有虚伪。更准确地说,成年人看待生活是一种哲学态度。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在于回归自然,带着闪亮的童心。如果幼稚表现出一个人心态的不成熟,那么具有童心意识作品就会反映出作者内心的丰富性和纯真性。

二、童心意识在冰心作品中的主要体现

一位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其的作品很多,影响广泛。除了她的毅力和智慧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冰心的作品总是像孩子般的心跳。翻开冰心的小诗,年轻读者从她的作品中获得了教育和启示。冰心还试图利用孩子的纯洁来拯救成年人的痛苦,净化污秽的现实世界,用孩子无辜的眼睛重新审视被世界蒙蔽的世界,并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事物,因此她的“童心”为其本身的文学增加了厚度和深度。

在冰心的文学作品中,如《离家的一年》和《寂寞》或者是散文《寄小读者》中都对童年进行了回忆和追忆,对春天花朵美丽童趣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将成人社会中黑暗的现实与儿童的真理进行有效对比,体现人性本身的善良和美丽。在中国古代时,对童心的理解早已存在。老庄、孔子和孟子曾经称赞过这种天真纯洁的孩子般的心。冰心作品中对儿童意识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她的孩子般的心性代表着自身作品中的一种独特的风格,由她独特的个性和融合各种文化品质形成了冰心文学,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冰心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冰心的作品综合了国内外经典作品的融合,同时也深深烙下了传统文化的印记,其的重心思想注重塑造儿童的精神世界,注重儿童意识的提现。

儿童文学作家不仅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儿童思想和儿童审美意识的特点,还要关注儿童。冰心在教育儿童时,并不是以主导者进行说教,相反的她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她认为孩子是知己,不能用成人演讲的套路与小读者交谈,所以其可以无形地与孩子们融为一体。冰心很幸运。她对孩子的热爱在“五四”的背景下得到了宣传和发挥。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五四”的新文学作家对童心充满了热情,试图用儿童的天真纯真来弘扬美丽的人性。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和郭沫若的《新月》等都充满了童心的光彩,而能够体现孩子心中的真诚、热情的是冰心的《繁星》,她以诚挚心意回应了孩子,孩童般的纯真意味着对世俗枷锁的抵制,意味着人性的本性并没有丢失,这表明冰心作为一位现代女性作家对人类现代意义的积极探索,试图在儿童中运用这种自然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杨清.冰心作品语言风格变化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04):171.

[2]翟瑞青.儿童,冰心心中的一片绿洲——兼论冰心的儿童教育观[J].济南大学学报,1999,9(6):71.

[3]翟应增.冰心儿童文学研究的趋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4):37.

作者:程润夏

第4篇:冰心的文章

冰心:永远只属于她自己(2)

通过上述简单的分析,我们大致已经清楚:我们的知识主体实则由人文主体构成,这个人文主体特别重视乐感而又特别轻视理性,因此即便才高如冰心者以及绝大多数都显得特别天真(只有极少数曾经怀疑过我们的语言制度,从而力倡白话文运动,然后蔚然成风,汇成巨流),往往以为社会制度改变了一切就都改变了(尽管新文化运动仍然在继续,直至文化大革命的“革命文化”以及非常“纯粹”的最新最美的图画,最后的语言事件变成了彻底的语言暴力),同时也显出冰心思想的单纯(而不是复杂):她也写出过多篇民粹主义色彩颇为浓厚的小说,比如《张嫂》《冬儿姑娘》《分》等,相形之下,她的那些正面宣扬“爱的哲学”的小说反而显得说教意味十足,《超人》如此《悟》如此《最后的安息》更是如此,后者的最后一段话给人的感觉甚至生硬到整个是硬加上去的,以至让人感到翠儿的死与宗教情感意味的关联有着强拉出场的嫌疑,只有《我的学生》等所表达的宗教情感似较为纯粹。再看看冰心写于不同时期的3篇散文:写于1922年的《到青龙桥去》,“将这些勇健的血性的青年,从教育的田地上夺出来,关闭在黑暗恶虐的势力范围里,叫他们不住的吸收冷酷残忍的习惯,消灭他友爱怜悯的本能”,是何等威猛的语句啊(如此激烈的言词在冰心的作品中属于不多见,另外就是那个控诉日本侵略者的名篇《我爱,归来罢,我爱!》,如名句:你先杀散了那叫嚣的暴客/再收你娘的尸骨在堂楼边!以及《鸽子》……等等)!写于1959年的《再到青龙桥去》,冰心热情地赞颂并讴歌“大跃进”带来的繁荣景象,写于1963年的《三到青龙桥》,冰心则真诚地表达了“支援亚非拉”的革命的必胜信念。由此可见,投身思想改造献身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运动就成了当年众多知识分子的自觉也就成了命运的必然。然后是反右、文化大革命,他们自己无一例外地惨遭厄运。就这样的一大批曾经身体力行于语言参与变革现实的大知识分子,一个个成了一场惨绝人寰的语言暴力之下的牺牲品。

噩梦醒来是早晨,真的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未必!语言事件仍然在继续,语言的暴力改换了头面以种种词不及物的方式仍然大量发生在我们的日常,尽管编码就是解码,但编码者仍然不遗余力地编出一个又一个注定要解码的“宏大”的码。语言已经不再能够参与改造现实,倒是现实现世借用了语言已经改变了的世界来重新控制这个世界,重新有效地管理了语言。以至个体的渺小再次以铁的事实重新呈现在以言说为己任的知识分子面前,真实也真实了,但毕竟失去了话语强力的支撑或者更重要的是保护,知识分子终于重新回归到自身。于是,在人生的暮年,无独有偶,一对文坛名宿:巴金和冰心,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种种语言风暴的洗礼,不约而同,挺身而出,无所畏惧地完全不减当年风采地充当了我们那个时代和社会的良心:巴金以最后的赤诚说出的真话,蕴含了我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最大的勇气,他的关于建造“文革博物馆”的呼声至今余音绕梁,还不仅仅如此,他还重新严肃严正地审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相当真切地成为了上个世纪末真正敢于为自己负责任的天下第一知识分子;冰心呢,也毫不落后,在她80高龄之后重新披挂上阵,《空巢》《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落价》《我请求》《我感谢》等等作品,再次震动了文坛,时间仿佛倒流到了60年前……尤其是《我请求》《我感谢》《无士则如何》《开卷有益》等散文,为重视教育为提高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痛心疾首摇旗呐喊甚至奔走呼号,用王欣先生的颇为优美而又精到传神的语言概括之:一位以生命的清白、才情的超逸博得广泛威望的公民,怎样运用一种亲切率性的言论去守护公共事务的灯塔,感召无数羞愧的晚辈们的良知和勇气⑹。当我读着王欣先生的这一段精彩文字,我的脑海里就不时地叠印着冰心写作于1923年的《往事

(二)之八》的有关“灯塔守”的种种意象以及记忆,莫非冰心先生以她一生“清白的生命”和“超逸的才情”仅是为了实践她形成于儿时的志向么?但我不能同意王欣先生的关于“公民”的说法,假如一个公民还要通过“广泛威望”,而且《我请求》等文章在《人民日报》刊发之前已经惊动了头头脑脑,而且压着不发有个把月时间,而且还是因为是冰心,否则根本就不可能获得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可能,又如何“公共”之有?假如一个公民不能在公共渠道自由发表意见,只能是四下里传播着种种小道消息的“私民”。“时隔七十年,我们今天还是要大声疾呼:„要让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无士则如何》)更何况,众所周知的“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对冰心的戏说,其中的反讽意义不是直指向了“乱臣贼子惧”的经典说法了么?那么,究竟谁为“贼”就反倒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假如说“我请求”也仅仅是请求、呼吁建造“文革博物馆”也仅仅是呼吁,离现世现实还远远地隔着几大厚层呢,那么,我们能说语言改造现实的事情是可能的吗?

假如我们坚信可能,那么,我们的语言努力应该重新从哪里开始呢?

假如说我们的知识主体真的能够重新建构出来的话,我们的努力方向真的就像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明确了吗?

二、冰心的文学话语是如何被构成的

众所周知,冰心文学话语的重要构成,是因为她的“爱的哲学”。“爱的哲学”是冰心的文学精神,其内涵不仅由冰心本人的长达80年的话语实践所丰富,而且更由众多的评论者、研究者、阅读者、传播者的不断阐释所丰富,甚至由其对立面的“斗争哲学”的反复“斗争”与批评乃至冷落从反面更促成了其丰富。但,几乎很少人意识到:即便是冰心的文学话语如何丰富,毕竟也只是属于她自己的个人话语。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在现代文学史上,几乎很少有人像冰心这样,处于那么尊荣的地位,却又把个人的文学话语跟所有的权力话语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谨慎的距离。尽管她完全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她毕竟还是相当努力地去做,至于她如何受到权力话语的侵袭,公允地说:实在违逆她的天性。当然,问题也并非如此简单。此容后再努力细加分析。

关于“爱的哲学”的研究,从30年代评论家阿英提出以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我们总是有着把个人话语意识形态化的传统。远的不说,30年前我们就曾经非常严重地把鲁迅先生的个人话语意识形态化了去,仿佛鲁迅是神早已不是人。这显然是我们在做着冰心研究时需要特别警惕的。

我们知道,也便是这种意识形态化的传统,让我们一开始就失去个人逻辑认知的可能,同时个人感知的感性可能性也变得十分有限。本来有着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常常被扼杀在一种完全是格式化的思维当中,根本不具备生根发芽的机会和土壤,一不留神说出来的话大家就都是一样的,假如你一定要不一样,那你肯定就是个异数或者另类了。出于冰心高贵而又融和的天性,她自始至终保持并忠诚着一个艺术家的个体感知,但又常常不是跟她所处的时代脉搏距离太远,然后谨慎地而又无比顽强地坚持着她的“爱的哲学”。已经过去的近百年历史证明,“斗争的哲学”是完全失败了的,那么,“爱的哲学”就真的获得成功了吗?

众所周知,冰心的问题小说、冰心体散文、以《繁星》《春水》为代表的小诗、以《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不管哪一种文体,她都几乎有着开山性质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的根基恰恰又都在于冰心个人的有效个体感知:冰心的问题小说几乎集中了她一以贯之了几十年的对人生种种问题的感悟,诸如家与国的问题,新青年、新学生的道德、责任、人格、情操等等问题,以及个体历史境遇与现实境遇问题,等等。同时期的诗集《繁星》《春水》,之后的《寄小读者》《往事》乃至《小桔灯》《空巢》等,无一不是在发展着扩大着延伸着丰富着冰心的个人文学话语,哪怕是《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以及《陶奇的暑期日记》等,也是把少年看作“革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来培养教育的,仍然是她个人感知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证明。当然,意识形态化的侵袭,即便是谨慎如有着独立人格的冰心者,也不能幸免。差不多近30年,冰心的创作和心灵处于了半萎顿状态,除了外部限制了表达的权利,更有内部心灵表达的困难。以至近30年创作留下的堪称珍品的可能只有《小桔灯》了。尽管《小桔灯》跟《分》《冬儿姑娘》《张嫂》等小说一样,颇具民粹主义色彩,但由于仍是出于个人感知,而且是真情实感,这也便是佳作诞生的创作基础,《小桔灯》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就如同建国以来所极力主张的“社会正义”,正义本身并没有错,运送正义的方式却是出了大问题,直至酿造了空前的大灾难。一个作家、艺术家并不是说就一定要跟他(她)所处的时代保持着不可缩小的距离,只要这个时代的强音确实能够在他(她)的心灵的深处拨开琴弦,那么也就大可以唱出一阙比较美妙的歌。但一个作家一旦出现了内心表达的困难,这就无异于要扼杀了作家的艺术生命。冰心文学现象,作为现当代中国文学中一枚活的标本,显然为我们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着无比重要的精神参照和可资借鉴的精神遗产。

如果精神的火炬一旦被点燃,哪怕一时微弱,哪怕遭遇狂风暴雨,哪怕遭遇惊涛骇浪,只要一息尚存,它就会无比顽强地在适当的时候可能的时候出现一盏小小、小小的《小桔灯》,它何止是照亮夜路的行程,它更是激发前进的璀璨的精神力量啊!就如同六十年前是“青春年少之贼”,六十年后的冰心乃“老而不死是为贼”!自最早的问题小说中如《超人》,冰心的“爱的哲学”的文学话语就开始登场,同时经由《繁星》《春水》,再到《寄小读者》《往事》等发展壮大起来,之后绵绵无绝期,只要有合适的语义环境,爱的哲学旗帜即被高举,实在是其心灵深处深藏着的母爱、童心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的眷恋使然。也正由于此,冰心永远不可能成为小说巨匠,却必然要成为散文大家。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更喜欢张爱玲,原因便在此。冰心的问题永远只是问题,张爱玲却把那种种问题尖锐化了。也就是说,张爱玲对人性有着更深刻更彻底的洞察,因此才可能更为深刻立体地揭示了种种生存真相和精神真相。人跟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狼跟狼的关系,假如整个社会真的能够行使正义,惩恶扬善靠的是规则,依的是法治,无论是从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一切依法律办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才成其为人。人与人的调和、人与社会的调和以及人与自然的调和,都归入于爱的旗帜之下,靠的是修养,是反身是诚的内在修为,毕竟是自幼深受儒家精神浸养的冰心个人的必然选择。但作为儒家的原精神,孝悌毕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在这一点上恐怕是永远也改变不了也不可改变的已融入我们血液的信念和感情的中国人精神了。冰心“爱的哲学”之所以历久弥新,生命力不衰,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最根本的原因恐怕便在此。这还让我想起了写作那“一湾浅浅的海峡”的余光中,道理完全相同:余光中作品的影响也是一样有效地调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感情,而不是他的作品真的有多么伟大。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实在的东西,全然不同于而今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国家”为“想象的共同体”的时髦说法,而几乎完全是一种“道德共同体”的现世实存。就是我们的这个约定俗成的历史和民族的信仰体系的道德共同体,在起着相当程度上的精神和心理包括意识潜意识的调节作用。而且,我们知道:所有的文明都反映了人类组成社会的一种内在伦理道德要求,即便是形态各异的不同文明,在内在的道德属性上,也都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当我们讨论冰心“爱的哲学”的时候,总是喜欢探究其与基督教的关系,或者跟泰戈尔的关系,等等。实际上,从不同文明的根本一致性上说,它们之间可以有关系:均有普世济世情怀。但从粘合凝聚民族心理与文化传统的方式上说,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远: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采用宗教的方式,我们从来是采用意识形态化的方式,当然也通过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以及民族感情发挥出了这种功能。至于说基督的爱感、泰戈尔的宗教感情,本身便是诗性的东西,这对深受乐感文化熏陶的冰心来说自是如鱼得水,难怪她要那样情不自禁地崇拜并热诚地《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之后在她的《繁星》《春水》中完全接受其影响,对大海、星光、日月以及种种大自然的礼赞,对父亲、母亲、兄弟们的种种亲情与眷恋,对童年生活的种种迷恋与向往,到了《寄小读者》,就更是热切而真诚地向小朋友们传达了从太平洋东岸到太平洋西岸的种种沿途见闻,从而勾起的亲情故土的眷恋以及乡恋乡愁的倾诉,到了《山中杂感》又是那样精致地描摹了山中不同时辰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风景与风物:月夜的水声和嫣然的笑语,夕照的黄昏与深谷的早晨;夜色中的月光、池水、白衣,清新而淡雅;绿树丛中的黄叶、红墙,岩石边的草丛、繁花……繁而不复,层次分明,色泽清艳,不浮不俗,等等等等,几乎无一处不洋溢着典雅的中华文化气质而又无一笔不飘洒着汉语乐感诗学的芬芳。那么,我们最好还是温习一遍早已耳熟能详的这样一段文字吧:

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的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心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戚;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另外引用《一月的春光》文中描写海棠的冰心文字来概括冰心自己的汉语写作特点倒也相当合适: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或者还是继续引用王欣先生的另一段优美精到的文字来进一步说明吧:“她感觉细腻、想象舒展、谈吐生香、举止凌风,她用平易的白话文娓娓讲述,却旋起了数千年古典汉语的优雅柔美的乐感。”王欣先生还说:“胡适甚至撇开了自己对文言的蓄谋攻击而明确地褒扬了冰心在白话文中注入了古典汉语诗学的首创佳绩。”并声称:“这一语言高度至今未被超越。”⑺

第5篇:冰心的故事

主讲人:王文佳

【内容摘要】

冰心,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杰出的翻译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老前辈。她的文学生涯近70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龄最长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受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几代人的喜爱。本文讲述了冰心童年、青年、老年时的人生经历,呈现她笔下“爱的哲学”这一主题。

(出示一盏小橘灯)大家看这是什么?这是一盏小橘灯。有一位女作家,她写了一篇文章就叫做《小橘灯》,写的是一个小女孩送给她一个橘子做的小灯,用来照亮她回家的山路。这盏小橘灯不仅给她带了光明,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也给她带来了勇气和力量,让她始终高举着“爱”的旗帜,歌颂着世间最真最美的情感。她的《繁星》、《寄小读者》、《小桔灯》等经典作品,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这位作家是谁呢?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在这句诗中找到答案?“一片冰心在玉壶”。对,她就是冰心。

说到冰心,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国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原名是谢婉莹,笔名冰心,为什么以冰心作为笔名呢?她是这么解释的:“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1900年10月5日她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位海军军官的家庭,她走过了99年的人生历程,一生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著作,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她童年时代读书打下的坚实基础。

一、走进冰心的童年——嗜书如命

好书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冰心《三寄小读者通讯四》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塾督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有时,居然被她蒙对了。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一些书的内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聊斋志异》„„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

有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就在澡房里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她手中的《聊斋》,撕成两半,扔到墙边,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又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生气的母亲逗乐了。

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水兵们听说这个七岁的孩子会讲"三国"的故事,就纷纷围住她,当小冰心神气而又一本正经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众人被她那稚气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听完故事,水兵们拉着她的手,称赞她聪明伶俐,并把他们在航行中用来消磨时光的小说包了一包,送给冰心作为"讲书"的奖品。回到家里,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包书,那都是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这些书令小冰心爱不释手。

十岁时,冰心又学了《论语》、《左传》、《唐诗》。她对唐诗抱有浓厚的兴趣,很快就能背诵许多有名的诗篇,并开始学做对联。有一回,老师想考考她,就让她对对子。老师刚说了:"鸡唱晓"。她就脱口而出:"鸟鸣春"。老师一愣又说:"榴花照眼红"。她思考了一下,便从容应道:"柳絮笼衣白"。这可把老师乐坏了,连连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

小冰心就是这样漫无目的地,但却是兴趣盎然地在书的海洋里游泳。书海启迪了这个小女孩的智慧,丰富了她的知识,一步步地把冰心,送入了文学的殿堂。

二、走进冰心的青年时代——“海化”的青年

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楫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冰心《往事十四》

冰心从十九岁正式走上文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海”。海,是童年冰心的伟大摇篮。海以自己博大的胸怀,陶冶了童年冰心的性灵与情感。当她登上了文坛之后,就经常写作以大海为题的诗、散文和小说。她曾经说过:“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在她

三、四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奉命到山东烟台去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冰心又跟随父母迁居到烟台。那时,他们全家就住在离大海不远的学校里。冰心有三个弟弟,他们从海边长大,大海是他们的乐园,也是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小冰心常常坐在海边看海,在他们长大了之后,还经常亲密地坐在一起,以大海作为谈论的题目。在一个宁静的夏夜,冰心和弟弟们一块儿在海边乘凉,他们就以大海作话题,比赛词汇和想象力,看谁把大海形容得最准确。她的大弟弟说海像女神,有时候艳如桃李,有时候冷若冰霜。二弟弟的想象力也很丰富,他说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只有小弟弟默不做声。冰心就想听听他的说法,可是小弟弟抱着她的胳膊说:“海太大了,我太小了,我不会说。”听到弟弟如此简单却富有哲理的答案,冰心笑了,她说:“我只希望我们都像海!既有海的温柔和沉静,也有海的超绝和威严。”

冰心十几岁时,已不再是一个调皮的小姑娘,她喜欢静静地坐在海边,看着远方的海浪、船舶、灯塔。一个除夕的晚上,冰心的父亲还在书房看书,冰心走进去,小心地问:“爹爹,新年到了,我又长大了一岁,能不能和您讲讲我的理想呢?”冰心说:“我想当一个守灯塔的人。”父亲吃了一惊,做出准备长谈的姿式。冰心又说:“因为守灯塔是一种引导人们从黑暗中摆脱的工作,守灯塔的人是光明的使者。”父亲叹口气,说:“守灯塔并不那么容易,你要学会点灯,碰到遇险船只还要放艇„„”“我知道”,冰心又说:“这些我都愿去学的。”父亲又叹口气。说:“你若是男孩,是我的好儿子„„可守灯塔是不要女儿家的。”冰心呆住了。冰心的父亲见她那样伤心,劝道:“你可以去做也能引导人类走向光明,又是女儿家能做的事情呀!”

果然,冰心后来选择了写作,用文字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大海,陶冶了小冰心的性灵,丰富了小冰心的想象力,后来,又赋予了冰心创作的灵感。

三、永远的爱心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冰心

冰心老人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温暖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学习刻苦,年轻干练。他还是一位舐犊情深的可爱的父亲,他非常疼爱自己这唯一的女儿,常带她去海边玩。又是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感觉烟台的海很美。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冰心的父亲把爱国这枚种子,种到了她的心中。

她的母亲是一位性格温柔、恬淡处世的人,是一位典型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冰心和母亲的感情极好,母女俩常常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悄悄地说些的知心话。小冰心喜欢听母亲讲关于她自己的故事,母亲喜欢女儿过来抱住她,与她亲近。一次,小冰心顽皮地问:“妈妈,你为什么这样爱我?”母亲笑了:“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正是这种只讲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崇高母爱,使冰心姐弟们生活在一个明亮的天空下。 在冰心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认字,经常是只教两遍,冰心就会了。可是,学了不久她就觉得乏味,想往外跑去玩儿。母亲就把她揽在怀里,给她讲故事,那悲欢离合的故事,又唤起了她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说,母亲是引领冰心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老师。母亲把“爱”的种子种在了冰心的心里。冰心的母亲是个能接受新事物的女子,她的几个兄弟都是同盟会会员,常常寄些进步刊物给她阅读。她最爱看的是同盟会的刊物《天讨》,但是看这类书刊,一旦被发现,是要掉脑袋的!在母亲的影响下,冰心也开始偷偷阅读起革命书籍来。辛亥革命爆发,母亲如饥似渴地读《申报》,还将仅有的一点儿首饰换成洋钱,捐给了起义的军队。冰心也效仿妈妈,走上大街,把攒的压岁钱捐了出来。所以,爸爸妈妈在冰心的心中种下了爱祖国的种子,让她一生牵挂着祖国的命运。

除了父母亲的挚爱,冰心还享有丰厚的手足之情。她与三个弟弟之间情感深厚,他们常常在一起谈天论地,说古论今,游戏嬉笑,亲如一人。

她们家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谐的气氛。在这样温暖和谐的家庭里,童年时代的她,一直沐浴在爱的空气之中,从而使这个聪颖过人、才思敏捷的小姑娘,形成了善良的心地,和温柔文雅的性格。

父母的慈爱,姐弟的和睦,使她蕴藏着满心的爱。正因为如此,才使她的作品以爱为主题。这些,在她的小说、散文、诗歌中都可以感觉得到。凡读过《寄小读者》的人,都知道冰心的哲学中心是一个“爱”字。她爱大海,爱母亲,爱全国的小朋友。在《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中有许多歌吟自然、母爱、人类之爱的小诗。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早期作品的三个基本主题,通过对这些她心目中最美、最崇高的景物、境界、感情的描写和歌颂,表现她对现实不满的情结,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冰心一生充满着爱。她既爱她的可亲可爱的父母,又爱她的可亲可爱的丈夫和孩子,她还爱祖国、爱人民和文学事业。她把一颗博大的爱心毫无保留地献给整个世界。

三、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冰心很勤奋,她有句座右铭——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冰心一辈子几乎没有停止过读书和写作,从19岁一直读写到94岁,就在去世前,她还没有忘记和家人—起背儿歌。

冰心奶奶很坚强,在80岁那年,因为脑血栓,右半身不能活动了,连笔也拿不了,接着她的腿又骨折了。但她没有放弃,像小学生一样重新练习拿笔,重新练习写字,终于又可以写东西了。冰心有句名言:“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八十岁对一个长寿者而言,也是迟暮之年了,但她说,她的生命将从这儿开始。果真如此,在她八十岁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创作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创作,冰心也从小说着手,从《空巢》到《桥》到《万般皆上品》到《落价》到《远来的和尚》,也都切入了问题,并且更为深刻更为尖锐。小说艺术而又真实地反映了老作家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后的思想与情感,文笔朴实而细腻,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1999年2月28日,冰心,这位当代文学巨匠,这位世纪老人走了。她一生都在享受着自己对别人的爱。这种爱,已融入了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冰心一生给我们讲了无数个平凡而美丽的故事,那么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冰心的灿若繁星的文学作品吧。

诗歌欣赏:

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冰心代表作品推荐: 《繁星》(诗集) 《春水》(诗集)

《超人》(小说、散文集)

《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散文集) 《往事》(小说、散文集) 《南归》(散文集) 《冬儿姑娘》(小说集)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 《小桔灯》(儿童文学集)

第6篇:冰心的诗歌

1、《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3、《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4、《繁星》节选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五)

黑暗

怎么的描写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的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一零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了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一零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5、《清晨》

晓光破了,

海关上光明了。

我的心思,小鸟般乘风高举。

飞遍了天边,到了海极,

天边,海极,都充满着你的爱。

上帝啊!你的爱随处接着我,

你的手引导我,

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我的心思,小鸟般乘风高举,

乘风高举,终离不了你无穷的慈爱,阿们。

6、《傍晚》

光明璀璨的乐园里:

花儿开着,

鸟儿唱着,

生命的泉水潺潺的流着,

太阳慢慢的落下去了,

映射着余辉——

是和万物握手吗?

是临别的歌唱么?

微微的凉风吹送着,

光影里,

宇宙的创造者,

他——他自己缓缓的在园中行走。

耶和华啊!

你创造他们,是要他们赞美你么?

是的,要歌颂他,

要赞美他。

他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阿们。

7、《黄昏》

上帝啊!

无穷的智慧,

无限的奥秘,

谁能够知道呢?

是我么?是他么?

都不是的,

除了你从光明中指示他,

上帝啊!

求你从光明中指示我,

也指示给宇宙里无量数的他,阿们。

8、《他是谁》

膏将尽了

只剩得一圈的黑影。

枝受伤了,

只剩得几声的呻吟,

不发光的,吹灭了罢,

不开花的,折断了罢。

上帝啊!

“受伤的苇子,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我们的光明——他的爱,

永世无尽,阿们。

9、《黎明》

严静的世界,灿烂的世界——

黎明的时候,谁感我醒了?

上帝啊,在你的严静光明里,

我心安定,我心安定。

我要讴歌。

心灵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琴啊,瑟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黎明的时候,

谁感我醒了,阿们。

10、《春水》节选

(一)

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的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没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二十)

山头独立

宇宙便一个人占有了么?

(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四三)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六二)

我要挽那“过去”的年光

但时间的经纬里

已织上了“现在”的丝了!

(六五)

只是一颗孤星罢了!

在无边的黑暗里

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

(七一)

当我浮云般

自来自去的时候

真觉得宇宙太寂寞了!

(七六)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八二)

我的朋友

不要让春风欺哄了你

花色原不如花香啊!

(八七)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九零)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一零二)

我的问题--

我的心

在光明中沉默不答。

我的梦

却在黑暗里替我解明了!

(一一二)

浪花愈大

凝立的磐石

在沉默的持守里

快乐也愈大了。

(一三四)

命运如同海风--

吹着青春的舟

飘摇的

曲折的

渡过了时间的海。

(一三七)

沉默着罢!

在这无穷的世界上

弱小的我

原只当微笑

不应放言。

(一七四)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11、《夜半》

上帝啊!你安排了这严寂无声的世界。

从星光里,树叶的声音里

我听见了你的言词。

你在哪里,宇宙在哪里,人又在哪里?

上帝是爱的上帝,

宇宙是爱的宇宙。

人呢?

上帝啊!我称谢你,

因你训诲我,阿们。

第7篇:论冰心的童心

内容摘要:

从“五四”台阶上步入文坛的冰心,高举着“爱”的旗帜一路走来,在近80年创作生涯中,冰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诗篇和散文。她的作品影响深广,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奇迹。冰心的成就与她的认真、谦逊、勤劳、顽强是分不开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她始终有一颗童心,而能使她一直保佑童心的是她的爱的“哲学”。

关键词:冰心

童心

童真

童趣

冰心作为“五四”才女初登文坛以后,1919年当冰心还是以为 贞静贤淑,温柔沉静的女大学生的时候,便首次以“冰心”为笔名发 表了一系列问题小说诸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等,引 起文坛瞩目。不仅如此,在她出国留学的时候,她还在《晨报》上开 辟了儿童专栏,在那里她写出了著名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心灵,支撑着人类的希望。而后,她写的《寄小读者》《往事》《梦》等散文和《繁星》《春水》等小诗,都以一种晶莹温婉的美被郁达夫、茅盾等作家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她用“满蕴温柔”的笔墨歌颂母爱,讴歌大自然,并由此创立了风靡一时的“繁星体”“春水体”小诗和永葆魅力的“冰心体”散文。

在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冰心为我们留下了散文、诗歌、小说及翻译作品700余万字,她的作品内涵丰富、文笔隽逸,影响深广,有许多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她的作品重版率高,在中国文坛实属罕见。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冰心小说散文选集》直到90年代还在重印,前后印刷11次,发行17余万册,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三寄小读者》至今再版达10次,发行40万册。

一个女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时间长,作品之多,影响之广,除了她的坚毅,她的睿智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童心。

冰心作品中永远跳动着一颗童心。

翻开冰心的小诗,读者不难从那些短小的诗行里感到她天真的 童心。冰心在《繁星》里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① 这可以是最能领略回忆的爱好的了。她想到:“故乡的海波啊!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打我的磐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打我的心弦。”② 她想到:“窗外人说桂花开了,总引起清绝的回忆,一年一度,中秋节的前三日。”③ 她又想到:“儿时的朋友啊:海波呵、山影呵、灿烂的彩霞呵、悲壮的喇叭呵,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④ 她还说:“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⑤ 冰心这些甜蜜的回忆,总能勾起读者许多儿时漂亮的画片来。在冰心看来,儿童天真浪漫,纯洁无邪,灵魂伟大,因为“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而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⑥ 冰心这种对儿童的挚爱,对童心的赞美,首先来自作家的直觉,来自她身边小弟弟门的真实感情:“小弟弟呵!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温柔的,无可言说的,灵魂深处的孩子呵!”⑦ 这“三颗光明喜乐的星”就是冰心在《繁星·自序 》中所说的这诗集是“经过三个孩子的鉴定”的那三个孩子。作者敏感而纤弱的神经对弟弟们的欢乐与苦恼感受得分外细腻。她又进而把这种爱扩大到所有的孩子:“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因为“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⑧ 因为“她”是希望,是曙光,是生命的进行曲,是“多么有趣”的“世界”的发现者与直著者。

读冰心的小说,在《超人》中冰心想用母爱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象何彬这样患着忧郁症的青年人。在冰心许多篇章中,儿童被描绘为天使,他们是冰心“爱的哲学”里的天使,从天堂飞翔而来,带给人间真善美的种子。心地善良的冰心看到社会上的种种弊病,也看到了同时代人快乐起来并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逐渐走向进步,生活在知识分子圈子里面的冰心,没有什么其他的妙法,她便从自己的善良愿望出发,把解决问题的途径,归结为母爱和童心。短篇小说《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里,冰心解决凌瑜生死问题的法宝是童心,她把孩子当做天使来膜拜——童心不仅驱散了凌瑜心中的阴翳,把她从死亡的边缘拯救了出来,童心使他的内心产生了剧变,升腾起了庄严华美的感情。在《最后的使者》这篇小说里,冰心更把儿童写成世间一切欢乐与希望的源泉,对于童心的膜拜,使得冰心笔下的儿童,总是非常的可爱、纯真。《爱的实现》里的两个孩子:“墙外走着两个孩子,那女孩子挽者她弟弟的颈儿。两个人的发和腮颊,一般的浓黑绯红,笑涡儿也一般的深浅。脚步细碎的走着。走得远了,还看见那女孩子雪白的臂儿和弟弟背在颈后的帽子,从白石道上斜刺里穿到树阴中去了。”《离家的一年》里的小弟弟:“他连忙迎了出去,对着小姊姊笑着行了一个举手礼。小姊姊笑着说:‘这会子你不哭了。你记得去年那晚上,我们坐在台阶上,说着话儿,你眼泪汪汪的,还假充好男儿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寂寞》里的小小:“小小匆匆忙忙交上考卷,跑回家见来自远方的堂妹,腼腆的妹妹只是笑着,只好扶在缸边,各自看鱼,不一会儿就渐渐地熟了。他们一起在后门的清溪旁拣石子,捉蜻蜓,雨天在廊下讲童话故事,在树下摇冰激凌。”在冰心的笔下,他们都洋溢着童真的情趣,生趣盎然,富有诗意。还有冰心的那盏《小桔灯》永远是读者心中走向光明的一盏明灯。那个“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的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的小姑娘,“她拉我的手,一面极其灵敏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的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上吧!’”她用纯朴、善良、勇敢、乐观„„不知哺育过多少人童年的心灵,这也正是冰心心灵的写照。

冰心的散文,我们更会被她爱好儿童的伟大真情所感动。《寄小读者》是冰心1923年陆续发表在《晨报副刊》上的一束用通讯形式写成的儿童散文。冰心在《寄小读者·四版自序》中告诉我们:“假如文学的创作,是由于不了遏抑的灵感,则我的作品中,只有这一本最自由、最不思考的了。”“这书中的对象,是挚爱恩慈的母亲。”“他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担负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这书中有幼稚的快乐,也有天真的眼泪。”在《通讯十二》中,冰心节录了母亲信中的一些话,向小朋友描绘母爱的“深浓”和“沉挚”,认为这是一种“开天辟地的爱情”。在《通讯七》中写“这母爱,是无比崇高、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除了母爱,《寄小读者》还包蕴着冰心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在《通讯四》中,有“雅谵温柔”。令人倾倒的江南风光;在《通讯九》中有月色皎皎,疏星炯炯的深秋之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冰心才得以永葆“童心”。

“五四”时期,冰心的创作源泉大多从狭小的生活视野中汲取,一些故事和文字都是父亲讲过的。这是冰心的局限,但也因此成就了冰心。同时,五四时代儿童的发现,扫除了阻隔在青春女性与童真世界之间的文化障碍。五四女作家首先从成年人的身份反创儿童世界,从哲理和诗意的角度发出了深深的赞美之词。冰心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在哲理诗《繁星·春水》与小说《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她用混纯无知纯净光明的儿童世界否定感染精细复杂的成人世界显然受到老子、李贽、泰戈尔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哲理思考中,冰心的童心范围要比老子的婴儿世界李贽的“童心”世界要窄。她是属于纯粹的儿童真性情,并不包括成人身上的童真之心。而且冰心考虑问题出发点与他们不同,冰心认为拒绝知识智慧可以摒弃烦恼。显然又接近于庄子的思维方式。所不同的是,冰心摒弃知识,智慧的态度确实限定在儿童身上。在思想上,她是综合继承东方文化传统而面对“五四”现实进行的独立思考。艺术上,她对儿童哲理赞美又更多地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在哲理领悟中,她总赋予儿童以宗教般圣洁的气息,虽然赞扬的并非是上帝之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建国后,冰心从漂泊的海外归来,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祖国新貌呈现在她的面前,高歌猛进的旋律回荡在她的耳边,沸腾的生活强烈地吸引着她。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号召推动下,她满腔热情地来到工厂、农村、部队、工地、商店、街道调查访问,体验生活,虽然她已至暮年,但她始终保留着一颗活泼天真的童心,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和朝气蓬勃的作风。她热爱她一生为之忠实服务的小读者。冰心格外关注孩子,她说,世界上没有一朵不美的花,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孩子。母亲怀里抱的,老师领着在路上走的,银幕上的。她希望孩子们能在大自然的风雨中成长,而非温室里的花朵。周明在《记冰心》中回忆说:“六十年代初期,在我陪同她采访周明山五兄妹‘孤儿不孤’的感人事迹时,”“冰心和五个孤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亲密无间的亲戚关系。她不断地关系五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她给他们送了好多书籍和生活用品。她接孩子们到家里过节,阿也时常去看望他们,问寒问暖,鼓励他们天天向上„„她常常是含着激动的泪花拉着孩子们的小手问长问短。她多么爱这些孩子们呐!”

冰心就是这样用一颗博大的“童心”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在哪个**的年代,她用手中的笔书写了多少感人深受,发人深思的作品。冰心正是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童心,使她创作的生命力永远年轻。

注释:①冰心:《繁星·二》

②冰心:《繁星·二八》

③冰心:《繁星·一0四》

④冰心:《繁星·四七》

⑤冰心:《繁星·七一》

⑥冰心:《繁星·四三》

⑦冰心:《繁星·四》

⑧冰心:《繁星·三五》

参考书目:《繁星春水》冰心女士著

2000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冰心创作》吴童阳

萧汉栋

鲍秀芬编

1982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个真实的冰心》段慕元编

2006年

东方出版社

第8篇:冰心的《笑》的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冰心的《笑》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冰心的《笑》的阅读答案1

读冰心的《笑》,完成1~5题。

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⑦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一起。

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1.本文的景色美,人情美,语言美成就了一幅清美的图画!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三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为什么要以笑作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结构有流畅的美、严谨的美。请结合文章的行文思路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精美隽永,给读者带来无尽的美感。请你就下面的两个语句作点赏析(可从修辞、意境等处着手)。

①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②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中的加粗字能否与括号中的同义词更换?理由是什么?

①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渗、穿、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沉、降、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画中安琪儿的微笑

②古道旁孩子的微笑

③茅屋里老妇人的微笑。

2.因为笑在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②也是主要的情节线索,③象征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用笑做题目当然比较确切了。

3.①本文首先由雨后之景写起,引出画中的安琪儿,然后由画中的安琪儿的笑脸,自然搜索了记忆中两个感动自己的笑脸,最后进行总结,这是结构的流畅美。②在由画中的安琪儿进行回忆时,作者用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和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两个段落,③既引起下文,起过渡作用,又有照应回环之美,这是结构的严谨美。

4.从修辞、意境着手,言之有理即可。

①句话通过真切的观察,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②句通过对偶的形式写出了当时静谧清新的环境,语句工整,意境优美。

5.意对即可。

①不能,只有液体才用渗,固体用穿,气体用露,用透更能写出月光的柔和、清美。

②不能,只有液体才用溶,固体用沉和降,用浸更能反映出月光如水一般柔和。冰心的《笑》的阅读答案2

冰心的笑阅读短文

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

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⑦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扰来,绾在一起。

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了

冰心的笑阅读题

1.文中写了3个笑容,分别是何时何地和人的?

2.三幅画面相同的景和物是什么?三幅画面中“我”的感情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第一段划线句子描写优美,请做一点赏析(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 闪闪烁烁的动着。)

4.这首散文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冰心的笑阅读短文答案

1 第一个是雨后的屋子里,我在墙画上看见白衣安琪儿的微笑。第二个是五年前在一条很长的古道旁,一个孩子的笑容。第三个是十年前,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微笑。三个笑因为真诚的爱二联系在一起

2.相同的景物是月儿,花儿,绿树,雨水,笑容。我的感情变化相同的地方是感到温暖,心情舒畅,对生活的爱意。

3.短短几十个字,展现了一幅“清美图画”,书香扑鼻而又清新亮丽。“凉云”、“残滴”、“萤光千点”、“苦雨孤灯”等这些古典诗词文中的优美词语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重词语的修饰,传达了作者独到的感受:云凉而滴残,雨苦而灯孤。

4.本文表达了冰心所提倡的“爱的哲学”。

表达了冰心身处异乡,感到孤独寂寞而倍思亲的情感,在回忆中三个微笑带给她温暖,如归故乡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美好情感的喜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9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冰心

亲情亲情如一本不可捉摸的书,需要你去细细阅读,仔细地去感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歌颂母爱的散文冰心,希望大家喜欢。

《母爱》

冰心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甚麽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甚麽,——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甚麽」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变更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 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於我的爱,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冰心母爱的赏析

冰心爷爷的散文中的“母爱”的主题是众所周知的。冰心在成年后曾这样讲述:“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在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剧变,人们不再满意于看到母爱的作品但是人们又不能缺少母爱的作品。人们想要看到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火与血、反映生与死、挣扎与搏斗。但是让我们试着回想一下,当我们幼年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是挫折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来安慰自己,而这个怀抱通常是来自母亲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需要母爱的作品,需要母爱给我们力量与温暖的原因之一。

人们都会珍视这份平平凡凡的情感——母爱。它是高尚的、无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并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是永存的。冰心爷爷的散文就这样适时而生。她的散文中的母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母亲杨福慈对其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冰心爷爷作为一位母亲对其子女的母爱的扩大化。这来那个部分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在冰心爷爷的散文中可见一斑。

“我每次得到她(她母亲)的信,都不曾预想到有什么感触的,而往往独到中间,至少有一两句使我心酸泪落。这样深浓,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心情啊!愿普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寄小读者。通讯十二》)杨福慈女士对冰心爷爷的影响是很大的。其父亲是海军x官,经常在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陪伴长大的。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性格极温柔,极安静的女儿你。处世恬淡,天性蜜柑,极富感性,是典型的,在当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母亲是冰心的第一位读者。冰心爷爷曾追忆母亲时:“而我每次做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她是我的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常常指出了我文字中许多的牵强与错误”“她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负担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

而另外一部分的母爱,最初体现于她对其弟弟的照顾。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儿女的照顾、家务等事务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母亲体弱多病,乖巧的小冰心自然帮母亲分担,帮母亲照顾弟弟。冰心把她的三个弟弟比作三颗天上最明亮的星星。冰心在国外的时间,她的弟弟们也常常给她寄出长长而恳挚的书信,告诉她:“从松树隙间穿过的阳光,就是你弟弟问安的使者;晚上清凉的风,就是骨肉手足的慰语。”这与冰心幼时对弟弟们的照顾分不开的。而《寄小读者》最能体现其作为母亲对子女母爱的扩大化。冰心爷爷在《寄小读者》中俨然像是那些小读者们温柔慈爱的母亲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寄小读者》中,描写母爱的篇幅最多,最真挚感人,《通讯十》就是这类散文的名篇。作者这样来歌颂母爱:“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浅……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是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在冰心的眼中,母爱是无比伟大的,它突破时空限制,因而是绝对的、永恒的。她的这种母爱具有人道主义的内涵,而且加以推广,及于了一切有生命的动物。

上一篇:那最美最美的时光下一篇:劳务分包管理总结